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纯电动商用车转矩分配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田韶鹏 方正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9页
针对纯电动商用车采用双电动机驱动时存在的转矩分配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在Simulink/Stateflow软件中搭建整车动力系统物理模型,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进行整车转矩分配.由于计算量大,无法运用于实车,故根据粒子... 针对纯电动商用车采用双电动机驱动时存在的转矩分配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在Simulink/Stateflow软件中搭建整车动力系统物理模型,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进行整车转矩分配.由于计算量大,无法运用于实车,故根据粒子群算法的结果,结合传统项目经验,设计一个参数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来进行转矩分配.该方法运行速度快,且基本达到粒子群全局优化的效果.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原车单电动机动力系统相比,采用该方法的双电动机动力系统能量消耗减少了12.08%;在双电动机动力系统下,该方法与平均分配控制策略相比,电动机总能量损失降低了1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商用车 双电动机驱动 转矩分配 粒子群算法 模糊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双向驱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德生 杨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97,202,203,共12页
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既是推动建成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通过双向驱动机制实现技术、人力与资源的协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人才储备力和资源均衡力,进而推动高质量与均衡发展,赋能共同富裕:一是... 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既是推动建成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通过双向驱动机制实现技术、人力与资源的协同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人才储备力和资源均衡力,进而推动高质量与均衡发展,赋能共同富裕:一是与产业部门的双向驱动,形成“技术提升-需求反馈”的正向循环以助力产业发展;二是与劳动者的双向驱动,塑造“技能供给-诉求倒逼”的培育链条以提升人力资本;三是与政府部门的双向驱动,构建“发展弥补-政策引导”的协同机制以推动发展性资源均衡。然而,当前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面临与产业融合断裂、与劳动者需求脱耦、与政府协同缺位的驱动梗阻。因此,职业教育应构建产教深度共同体、建立需求导向的教育生态体系、完善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以突破结构性梗阻,推动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系统性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双向驱动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3
作者 王伟 田伟杰 程明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在多电机协同运行的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开关器件的数量会随着电机的数量而成倍增加,这会给驱动系统的设计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基于此,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将一个开关器件同时连接至... 在多电机协同运行的交流电机驱动系统中,开关器件的数量会随着电机的数量而成倍增加,这会给驱动系统的设计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基于此,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将一个开关器件同时连接至两相及两相以上电机绕组,可以有效降低开关器件的数量,但也带来了控制自由度降低等问题。对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的常见拓扑进行介绍,包括五桥臂双电机系统、四桥臂双电机系统、三桥臂双电机系统和半集中式开绕组电机系统,分析了每种拓扑的结构特征以及供电特征,总结了每种拓扑结构对应控制策略的研究方向。最后,探讨和展望了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臂复用型电机驱动系统 五桥臂双电机驱动 四桥臂双电机驱动 三桥臂双电机驱动 半集中式开绕组电机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齿面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4
作者 刘永生 谭佳敏 +3 位作者 王瑞富 户盼茹 甘鑫斌 陈一馨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提升汽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齿面加工质量对整车的安全与节能性能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汽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实测和理论齿面存在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四元数优化的迭代最近点(ICP)齿面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将误差补偿问题转化为两... 提升汽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齿面加工质量对整车的安全与节能性能有重要意义,该文针对汽车驱动桥螺旋锥齿轮实测和理论齿面存在的测量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对偶四元数优化的迭代最近点(ICP)齿面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将误差补偿问题转化为两曲面的配准问题,利用对偶四元数对齿面配准模型进行表示并得出误差矩阵,将误差矩阵线性化并使用凸松弛的全局优化算法对其实部进行优化,实现螺旋锥齿轮齿面的精确配准。结果表明:螺旋锥齿轮凹齿面的误差补偿率最高达77%,最大误差由补偿前的22.11μm降至5.64μm,平均误差由补偿前的10.34μm降至2.38μm,该算法与传统奇异值分解法(SVD)、四元数法和Levenberg-Marquardt法(L-M)相比有更高的求解精度和稳定性,证明所提出的补偿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桥 螺旋锥齿轮 对偶四元数 迭代最近点算法(ICP) 全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双轴柔性太阳翼在轨转动多体动力学分析与验证研究
5
作者 董富祥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0-1458,共9页
双轴太阳翼转动是影响卫星姿态以及星上精密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卫星双轴柔性太阳翼在轨转动动力学分析问题,提出采用基于递推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考虑轨道、卫星构型、太阳翼结构柔性、太阳翼驱动机构和动量... 双轴太阳翼转动是影响卫星姿态以及星上精密载荷指向精度和稳定度的重要因素。针对卫星双轴柔性太阳翼在轨转动动力学分析问题,提出采用基于递推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考虑轨道、卫星构型、太阳翼结构柔性、太阳翼驱动机构和动量轮组件在内的整星机电耦合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方程组。以某带双轴太阳翼卫星为对象,开展了卫星机电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研究,比较了太阳翼转动引起的卫星姿态角、姿态角速度仿真结果与在轨遥测数据。研究表明:建立的卫星多体动力学与控制机电耦合模型仿真获得的姿态角和姿态角速度结果与相应在轨遥测数据几乎吻合,证明了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双轴柔性太阳翼转动时将产生较大干扰力矩和姿态扰动,为获得准确仿真结果,需要将控制力矩分配到动量轮组件上。仿真获得了太阳翼转动对浮动星体的扰动力矩,可为双轴太阳翼转动对星体扰动的地面验证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动力学 机电耦合动力学与控制 双轴柔性太阳翼 太阳翼驱动机构 动量轮力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6
作者 李学良 刘厚德 +2 位作者 刘鑫磊 杨树军 吴维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7,共9页
为解决单级减速轮毂驱动系统无法满足特种车辆性能指标,而二级减速须额外增加操纵机构的问题,本文以低速时转矩耦合模式、中高速时转速耦合模式,且自主模式切换为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由双电机、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单向离合器构成的新型耦... 为解决单级减速轮毂驱动系统无法满足特种车辆性能指标,而二级减速须额外增加操纵机构的问题,本文以低速时转矩耦合模式、中高速时转速耦合模式,且自主模式切换为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由双电机、行星齿轮机构以及单向离合器构成的新型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方案,以最大功率利用率为目标进行了参数匹配;制定了模式自主切换控制策略,在相同的仿真初始条件下,相比于单电机两挡轮毂驱动系统,模式切换过程中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最大车速波动减小了81.25%,最大加速度偏差减少了81.58%;制定了瞬时最优控制策略,在同一循环工况下,相比于单电机两挡轮毂驱动系统,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减少了21.42%的耗电量。并利用原理样机进行了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新型耦合式双电机轮毂驱动系统构型方案的功能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驱动 耦合式双电机 行星齿轮 模式自主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注意力策略在超快车道检测的改进方法
7
作者 董银洲 李宁 王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4-1570,共7页
遮挡严重和极端光照条件给高速车道线检测带来诸多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注意力策略的超快车道线检测网络。将车道检测转化为基于行的局部特征增强问题,在骨干网络中添加行级选择器并采用轻量化的Ghost卷积模块,消除车道周围... 遮挡严重和极端光照条件给高速车道线检测带来诸多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注意力策略的超快车道线检测网络。将车道检测转化为基于行的局部特征增强问题,在骨干网络中添加行级选择器并采用轻量化的Ghost卷积模块,消除车道周围的冗余信息,降低计算量。引入轻量级的注意力机制和Blurpool技术,提升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在下采样过程中更好保留车道线特征,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检测精度上(与UFLD框架相比)提升了2%,在使用Resnet18作为特征提取网络时,实现了高达370 fps的帧率(Titan GPU),有效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车道线检测 无视觉线索问题 锚点式检测 双注意力融合 Ghost卷积 性能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拖拉机双电机驱动系统模式切换瞬态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赵子豪 谢斌 +3 位作者 温昌凯 邢少凡 罗振豪 冯若枫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42,共11页
针对电动拖拉机双电机驱动系统(Dual motors drive system,DMDS)模式切换瞬时冲击度大、作业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MDS瞬态特性的接合/分离驱动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建立瞬态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摩擦转矩模型及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针对电动拖拉机双电机驱动系统(Dual motors drive system,DMDS)模式切换瞬时冲击度大、作业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MDS瞬态特性的接合/分离驱动模式切换控制方法。建立瞬态湿式多片电磁离合器摩擦转矩模型及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接合策略及扭矩转移控制(Torque transfer control,TRC)分离策略,在模式切换过程中协调控制牵引电机(Traction motor,TM)、PTO电机(PTO motor,PM)输出扭矩及离合器摩擦转矩。以冲击度和作业速度偏差为评价指标,开展DMDS模式切换台架试验,结果表明:MPC接合策略最大冲击度为15.86 m/s^(3),最大作业速度偏差绝对值为0.17 km/h,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分别降低56.24%和51.42%;TRC分离策略最大冲击度为9.06 m/s^(3),最大作业速度偏差绝对值为0.07 km/h,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分别降低74.92%和76.66%。本文提出方法兼顾DMDS关键部件动作特性和负载时变特性,提升了DMDS模式切换平顺性和作业稳定性,满足拖拉机牵引作业需求,可为电动拖拉机多源驱动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拖拉机 双电机驱动 模式切换 电磁离合器 平顺性 作业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多模式喷射特性
9
作者 朱成君 魏代君 +1 位作者 王晓艳 董全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1-250,共10页
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 基于可控喷油规律的先进燃烧模式,探究了双电磁驱动喷油器不同喷射模式下的喷射特性.采用动量法搭建喷油器入口压力和喷油规律联合试验平台,通过设计双电磁阀(分别为NCV-1和NCV-2)的驱动电流时序控制形式塑造不同形状的喷油速率曲线,实现了单阀矩形、双阀矩形、斜坡和靴形等多种喷射模式.结果表明:与双阀矩形喷射模式相比,单阀喷射模式的喷油始点延迟0.23 ms,喷油速率增长速度更小.斜坡模式的喷油速率曲线在NCV-2驱动前与单阀矩形模式基本重合,在NCV-2驱动后喷油速率迅速增大.此外,当NCV-1与NCV-2的驱动间隔为1 ms时,斜坡模式的喷油量较双阀矩形喷射模式减少了22%左右,且稳定喷射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明显更小.靴形模式的喷射延迟与双阀矩形模式近乎相同,在NCV-1驱动时刻与第2次驱动NCV-2间隔为1 ms时的喷油量可达到双阀矩形模式的82%以上,并且在减小稳定喷射阶段的喷油速率波动上更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喷油规律 双电磁驱动喷油器 驱动电流时序控制 多喷射模式 喷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长距离顶管施工顶力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博 刘宇翔 +2 位作者 陈建国 杨耀红 张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准确预测顶力是有效控制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关键问题。基于知识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将顶力计算物理模型与多层感知机相融合,构建了物理-数据双驱动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PINN),用物理机制约束神经网... 长距离顶管施工过程中,准确预测顶力是有效控制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关键问题。基于知识数据融合的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将顶力计算物理模型与多层感知机相融合,构建了物理-数据双驱动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模型(PINN),用物理机制约束神经网络的训练机制,并引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ISSA)对模型超参数取值进行优化,建立了ISSA-PINN顶管施工顶力预测模型;以河南省郑开同城东部供水工程顶管施工为例,选取524组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ISSA-PINN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相较于单纯数据驱动模型,在测试集和新数据集中的预测性能分别提升了0.07和0.17,说明物理模型的融入对降低机器模型的过拟合风险和提高泛化能力有积极影响;相比于SSA和粒子群算法,ISSA算法寻优速度更快、适应度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顶管工程施工顶力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施工 顶力预测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S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电动SUV转矩分配策略研究
11
作者 王明康 韦敏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7期82-87,共6页
针对双电机驱动系统中电动SUV的电机转矩分配问题,分析整车结构与性能参数,构建驱动系统效率的数学模型。以双电机系统的综合效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提出融合模拟退火算法与带压缩因子粒子群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SA-CFPSO),应用于前后轴... 针对双电机驱动系统中电动SUV的电机转矩分配问题,分析整车结构与性能参数,构建驱动系统效率的数学模型。以双电机系统的综合效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提出融合模拟退火算法与带压缩因子粒子群算法的混合优化算法(SA-CFPSO),应用于前后轴双电机转矩分配策略。在CLTC-P与WLTC工况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在连续运行工况下能实现合理转矩分配,满足整车动力需求,且续驶里程分别提高4.2%、5.1%,提升了电动SUV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双电机驱动 转矩分配 粒子群算法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帧的双模式车辆激光SLAM
12
作者 秦洪懋 杨龙安 +3 位作者 周云水 张润邦 高铭 边有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21,共11页
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精度和计算效率是SLAM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然而,传统的激光雷达里程计难以准确高效地提取关键帧,导致构建地图时包含了过多的冗余帧.此外... 同时定位与建图(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SLAM)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精度和计算效率是SLAM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然而,传统的激光雷达里程计难以准确高效地提取关键帧,导致构建地图时包含了过多的冗余帧.此外,大多数激光里程计需要对每一帧执行帧到地图的对齐,这带来了高额的计算负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键帧的双模式激光里程计与建图方法,通过计算两帧点云之间的特征相似度并将其与运动自适应阈值进行比较,提取关键帧.随后,对关键帧和非关键帧执行不同的配准算法,旨在最小化计算资源的消耗.此外,利用点的水平距离信息计算权重函数,并将其整合到加权位姿约束中.本文提出的SLAM系统在KITTI数据集和实车上进行了大量试验,KITTI序列00-10的结果显示,平移误差仅有0.56%,在旋转上的误差为0.0021(°)/m.实时性方面,与F-LOAM相比,本文算法将平均速度提高了26.5%,比轻量级系统LeGO-LOAM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关键帧 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 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量闭环算法的双轴驱动燃料电池拖拉机参数研究
13
作者 徐立友 石明岳 +3 位作者 刘孟楠 张俊江 闫祥海 吴依伟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3-553,共11页
针对燃料电池拖拉机在设计之初因使用质量未知而无法获取拖拉机动力性指标约束的问题,以双轴驱动燃料电池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采用质量闭环算法解决动力系统因使用质量未知导致无法准确获取动力性指标... 针对燃料电池拖拉机在设计之初因使用质量未知而无法获取拖拉机动力性指标约束的问题,以双轴驱动燃料电池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采用质量闭环算法解决动力系统因使用质量未知导致无法准确获取动力性指标约束的问题。为了提高运行效率,采用遍历搜寻算法对前后轴减速器传动比进行优化。以能耗最小化为目标将质量闭环算法、遍历搜寻算法和遗传算法融合形成使用质量未知下双轴驱动燃料电池拖拉机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参数自适应优化方法可同时优化燃料电池拖拉机使用质量、动力性参数和前后轴减速器传动比。为验证该方法合理性,制定了规则设计方法作为对比方法,并在犁耕工况下对两种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参数自适应方法得到的双轴驱动燃料电池拖拉机使用质量和等效氢气消耗量比规则方法分别降低14.44%和8.41%,其中动力源电机运行效率分别提升3.28、5.29个百分点,能量源燃料电池和动力电池输出功率分别降低6.81%和38.59%。该方法为使用质量未知情况下燃料电池拖拉机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拖拉机 双轴驱动 质量闭环算法 遗传算法 参数自适应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式钻井平台的新型双作业面井架及配套系统
14
作者 杨向前 郭华 +1 位作者 张甫 杜文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06,共8页
传统海洋钻井平台的常规井架由于内部空间受限,接卸套管和立根在同一个二层台操作,存在交叉作业,因而整体效率较低。且目前的钻机提升装置仅配备1台绞车,导致大绳在作业中单侧磨损严重;当绞车发生故障时,需要等待维修,进一步降低了作业... 传统海洋钻井平台的常规井架由于内部空间受限,接卸套管和立根在同一个二层台操作,存在交叉作业,因而整体效率较低。且目前的钻机提升装置仅配备1台绞车,导致大绳在作业中单侧磨损严重;当绞车发生故障时,需要等待维修,进一步降低了作业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双作业面井架及其配套系统。新型井架采用门形结构,显著增大了井架的内部空间,满足了管柱处理设备的安装需求,同时实现了高效的立根操作;双二层台布局结合可伸缩顶驱设计,在钻井作业进行的同时,另一个二层台可提前预接套管和准备工作,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双绞车冗余设计不仅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还显著提升了钻井效率;通过缩比模型测试,验证了新型井架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优越性。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化猫道、提管机械手、铁钻工等设备在新型井架上运行平稳,能够高效完成各项操作,显著提高了钻井平台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海洋钻井装备的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钻井平台 双作业面井架 管柱处理设备 双绞车 钻井效率 可伸缩顶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与脱钩效应研究
15
作者 樊祖洪 王阳 +3 位作者 吴卫 覃达 杨贵洁 张繁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4-69,81,共7页
以贵州省为例,从农资投入、作物种植、秸秆焚烧、畜禽养殖4个方面选取35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运用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Tapio脱钩模型探究贵州省2006—2022年农业碳排放的时序特征、驱动因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 以贵州省为例,从农资投入、作物种植、秸秆焚烧、畜禽养殖4个方面选取35种碳源,构建农业碳排放指标体系,运用碳排放因子法、LMDI模型、Tapio脱钩模型探究贵州省2006—2022年农业碳排放的时序特征、驱动因素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2年,贵州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V”型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呈下降态势,农业碳排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畜禽养殖、农资投入、作物种植、秸秆焚烧;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和农村人口规模为农业碳排放的负向驱动因素,其中农业生产效率和地区产业结构是农业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水平和城镇化率为农业碳排放的正向驱动因素,其中地区经济水平是农业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因素;贵州省农业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总体向好,脱钩状态从弱脱钩向强脱钩转变。未来,贵州省需从农业科技投入、产业结构优化、低碳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推进农业低碳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驱动因素 脱钩效应 “双碳”目标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tic algorithm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uned fuzzy PID controller on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被引量:16
16
作者 BOUKHALFA Ghoulemallah BELKACEM Sebti +1 位作者 CHIKHI Abdesselem BENAGGOUNE Sai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86-1896,共11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nalysis, control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hybrid approaches for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of the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DSIM) drive. Its objective consists of combining three different he... This study presents analysis, control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hybrid approaches for the direct torque control (DTC) of the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DSIM) drive. Its objective consists of combining three different heurist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including PID-PSO, Fuzzy-PSO and GA-PSO to improve the DSIM speed controlled loop behavior. The GA and PSO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to MATLAB. As a result, fuzzy-PSO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scheme.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fuzzy-PSO is reducing high torque ripples, improving rise time and avoiding disturbances that affect the drive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 star induction motor drive direct torque control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fuzzy logic control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道路识别的四驱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公宇 徐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充分利用路面附着条件分配再生制动力,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根据双电动机四驱结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特点,对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驱动轮与地面附着特性,设计了道路识别器来计算每个轮胎与当前路面之间的峰... 为了充分利用路面附着条件分配再生制动力,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根据双电动机四驱结构电动汽车复合制动系统的特点,对其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驱动轮与地面附着特性,设计了道路识别器来计算每个轮胎与当前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系数,并使用模糊控制策略确定每个车轮与8种道路的滑移率和附着利用率的相似输入.根据双电动机外部特性的制动力分配关系,提出了使更多制动能量回馈给电池的策略.结果表明:制动强度为0.3时,能量回收率为65.55%,具有较高的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复合制动 双电动机四驱 道路识别 模糊控制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船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8
作者 李立刚 徐彬 +4 位作者 郝宪锋 李林 金久才 刘德庆 戴永寿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共6页
为了满足无人船实时通信和远程操控需要,综合利用计算机、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设计一种无人船载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无人船的实时监测、控制与实时通信。设计一种双驱动独立控制方案,实现了无人船遥控器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的相互分离,... 为了满足无人船实时通信和远程操控需要,综合利用计算机、传感器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设计一种无人船载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无人船的实时监测、控制与实时通信。设计一种双驱动独立控制方案,实现了无人船遥控器控制与计算机控制的相互分离,可提高无人船运行操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出采用插件式软件架构,将易变动的功能模块以插件的方式动态加载至系统框架中,加快了开发速度,降低了系统的耦合程度,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并利用插件动态加载与卸载方法,实现了插件功能的动态加载与在线升级,提高了系统应对任务多样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监控系统 双驱动独立控制 插件式软件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子电流和电磁转矩双信号融合的齿轮故障智能诊断
19
作者 李巍 袁响东 +1 位作者 陈伟 刘军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6,共9页
在电机驱动的齿轮传动系统中,电机本体具有传感器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电机的定子电流、电磁转矩信号来进行齿轮故障分析,由于受转速和负载转矩的影响,使得故障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信号融合与反向传播神经... 在电机驱动的齿轮传动系统中,电机本体具有传感器的特性,因此可以通过电机的定子电流、电磁转矩信号来进行齿轮故障分析,由于受转速和负载转矩的影响,使得故障诊断结果的准确率较低。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信号融合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齿轮故障诊断方法。对电机齿轮传动系统一体化建模,进行电机齿轮传动系统联合仿真。对齿轮的不同故障进行模拟,得到电机侧定子电流和电磁转矩的故障信号,采用双树复小波变换来分析齿轮故障频段信号,提取故障特征量,建立了丰富的齿轮故障样本库。搭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并提出改进的自适应学习率算法,实现了对齿轮断齿、磨损故障的精确分类。为了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搭建齿轮故障试验平台,对相应齿轮故障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在不同转速和负载转矩条件下准确辨识齿轮的故障类型,相较于只采用定子电流和电磁转矩中一种信号对齿轮进行故障诊断,该方法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故障 传动系统 神经网络 双树复小波变换 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驱动射频负氢离子源匹配网络设计与实验研究
20
作者 阳璞琼 李宇乾 +4 位作者 蒋才超 潘军军 刘波 陈世勇 谢远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0,共6页
随着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对中性束注入器的输出束流强度与脉冲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高功率大面积射频离子源的研究迫在眉睫。为了实现大面积、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放电,基于多驱动射频离子源的设计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而阻抗匹配网络是... 随着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对中性束注入器的输出束流强度与脉冲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高功率大面积射频离子源的研究迫在眉睫。为了实现大面积、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放电,基于多驱动射频离子源的设计是当前的发展趋势,而阻抗匹配网络是射频功率源将最大功率输送至线圈并耦合至等离子体的关键,故对其结构设计和调谐特性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基于前期在单驱动射频离子源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双驱动射频离子源的放电需求,开展了双驱动阻抗匹配网络优化结构的设计与分析,通过实验中对匹配网络的调谐,成功实现了140 kW高功率和25 kW/1 000 s长脉冲的稳定运行。随后在等离子体稳定放电的基础上研究了两个驱动器之间的功率分配均匀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了该匹配网络的优化设计合理可行,上下驱动器的射频功率分配基本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系统 双驱动射频离子源 阻抗匹配 射频功率传输系统 等离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