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6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Plastic Responses of Metal Beams under Repeated Impacts Based on Membrane Factor Method
1
作者 GUO Kai-ling ZHANG Yi-jiang +1 位作者 MU Meng-ying ZHU Ling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1907,共17页
Marin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 loadings,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s,even causing serious accidents.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imensionless permanent deflection and impact ... Marine structures are frequently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 loadings,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s,even causing serious accidents.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dimensionless permanent deflection and impact force of a metal beam based on maximal normal yield surface are derived by membrane factor method(MFM),then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peated impact tests.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solutions based on MFM ar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s,and very close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peated impact tests,indicat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proposed can predict the plastic responses of the metal beam accurately.What’s more,the influences of impact loc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beam subjected to repeated impacts are determined.Results show that,as the distance of impact location from the middle span of the beam increases,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decreases,while the impact force increases.Meanwhile,the influences of impact location enhance as the impact number increases.When the permanent deflection is smaller than the thickness,the effect of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plastic responses is significant.However,when the deflection is larger than the thickness,the beam will be like a string and only axial force works,resulting in little influ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plastic responses of the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ated impact theoretical analysis membrane factor method impact location boundary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chlorothalonil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Kinetics and impact factors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洪光 高乃云 +2 位作者 黎雷 金玄雄 陈喆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068-1073,共6页
Factors on degradation of chlorothalonil(CLT) in water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othalonil,dosages of tertiary butyl alcohol,humic acid and... Factors on degradation of chlorothalonil(CLT) in water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nic irradi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effect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hlorothalonil,dosages of tertiary butyl alcohol,humic acid and initial pH value on degradation of chlorothalonil,as well as the reaction mechanism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hlorothalonil could be effectively degradated by ultrasonic irradiation.The reaction constant value kapp decreased from 0.014 1 to 0.010 2 min-1 with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from 50 to 400 μg/L during 180 min irradiation.Tertiary butyl alcohol had negative effect on chlorothalonil degradation,while lower concentration of humic acid promoted the sonolysis,and kapp declined with the further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The kapp varied little when the pH value ranged from 3.10 to 10.28.It may be concluded that mechanical and pyrolysis process played main rol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chlorothalonil in ultrasonic irradiation rather than ·OH attack.The electrical energy per order(EEo) values for sonolysis degradation of CLT were also calculated to evaluate the cost of th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irradiation CHLOROTHALONIL KINETICS impact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罗彦斌 陈浩 +1 位作者 陈建勋 王传武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0-1218,共9页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形成机理,依托大量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提取了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子,探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基于多因子耦合回归分析... 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隧道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形成机理,依托大量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提取了隧道围岩压力影响因子,探究了不同影响因子对黄土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基于多因子耦合回归分析方法构造了围岩压力计算公式,采用样本包络度法结合试算法提出了考虑多影响因素的黄土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黄土隧道围岩压力主要为形变压力,目前常用的基于松动理论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不能真实反映黄土隧道的荷载情况;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受围岩级别影响明显,与隧道埋深、跨度和开挖高跨比具有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与现有常用的太沙基公式、隧规公式以及卡柯公式对比,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对于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具有较好的包络度,且计算结果更接近于现场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黄土隧道 围岩压力 影响因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血糖及血脂的多时间点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陆晔峰 高磊青 +1 位作者 倪晓筱 富晶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3-451,共9页
目的·监测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儿术后早期多时间点的血糖(blood glucose,BG)及血脂(blood lipids,BL)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的LT患儿,选择术前1 d... 目的·监测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患儿术后早期多时间点的血糖(blood glucose,BG)及血脂(blood lipids,BL)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的LT患儿,选择术前1 d及术后1、7、14 d采集血样,记录患儿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指标。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complete blood count,CBC)、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基因分型(cytochrome P450,CYP)、他克莫司剂量(tacrolimus dosage,TD)、他克莫司血清药物浓度(tacrolimus serum drug level,TSD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肝移植生化检测(biochemical testing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BTLT)指标。BTLT指标包括: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谷氨酰胺转移酶(transglutaminase,GG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肌酐(creatinine,C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PBG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FBG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2名肝移植患儿,其中男性45人(54.9%),女性37人(45.1%);平均月龄7个月,平均身高65.00 cm,平均体质量7.15 kg。FBG[(6.54±1.71)mmol/L]和PBG[(7.42±2.19)mmol/L]均在术后第1天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TAG[(0.93±0.63)mmol/L]及TC[(1.91±1.08)mmol/L]在术后第1天降到最低值,后缓慢上升。正常组(FBG和PBG均正常)59人,异常组23人。t检验提示,AKP(P=0.020)、GGT(P=0.002)、TC(P=0.017)及TD(P=0.028)在PBG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HR=0.501,95%CI 0.184~1.361)、年龄(HR=0.972,95%CI 0.876~1.079)、身高(HR=1.012,95%CI 0.903~1.135)、体质量(HR=1.067,95%CI 0.720~1.579)、血型(A型HR=1.294,95%CI 0.464~3.612;B型HR=1.303,95%CI 0.456~3.723;AB型HR=1.520,95%CI 0.310~7.441)等变量在血糖-时间变化过程中没有显著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CYP 3×3型(OR=18.083,95%CI 1.414~231.219)是TC的影响因素。结论·TD是术后第1天PBG的影响因素,患儿的CYP是术后第1天TC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血糖 血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5
作者 祝银 郝青 +6 位作者 孙毅 佘运勇 陈页 李江林 邹伟明 张立 严忠雍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0-1340,共11页
杭州湾受径流、潮汐和地形耦合作用的影响,湾内海水与东海海水交换能力弱,重金属的扩散迁移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监测数据,探析锌、砷、铜、铬、铅、镉、汞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 杭州湾受径流、潮汐和地形耦合作用的影响,湾内海水与东海海水交换能力弱,重金属的扩散迁移机制复杂。基于杭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和沉积物的监测数据,探析锌、砷、铜、铬、铅、镉、汞七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杭州湾海水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锌、砷、铜、铬、铅、镉、汞,均值分别为8.70、2.91、2.57、2.55、0.63、0.059和0.033μg/L,7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各异,无相似特征;营养盐、盐度和悬浮物是杭州湾海水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的环境影响因子。杭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小依次为锌、铬、铅、铜、砷、镉、汞,均值分别为81.8、58.1、38.7、26.0、6.1、0.11和0.045 mg/kg,大于水体中的含量,其中铜、锌、铬三种重金属元素彼此具有显著相关性,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沉积物中石油类影响镉的空间分布,有机碳和石油类是汞空间分布的环境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重金属 分布特征 环境影响因子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下风积砂混凝土动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慧梅 王丹 陈世官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8,共9页
为探讨风积砂混凝土单次及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规律,本文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风积砂混凝土试件进行动力学试验,探究单次、循环冲击作用下的宏观破坏模式、动力学特性和能量耗散特征。结果表明:单次冲击作... 为探讨风积砂混凝土单次及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力学特性及能量耗散规律,本文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风积砂混凝土试件进行动力学试验,探究单次、循环冲击作用下的宏观破坏模式、动力学特性和能量耗散特征。结果表明:单次冲击作用下,随着冲击气压的增大,试件破碎程度越高,块度粒径越小,峰值应力及峰值应变均增大,并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试件强度增大,单位体积吸收能增大,能量吸收率则减小。循环冲击作用下,试件发生破坏所需的冲击次数随冲击气压的增大而减小,恒定气压下,随着冲击次数增加,试件破碎块度由大粒径向中、小粒径过渡,峰值应力正相关,峰值应变负相关,单位体积吸收能及能量吸收率呈总体下降趋势。风积砂影响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原因在于其减少孔隙体积及分布,达到消耗冲击能量,减小结构冲击响应的作用。同时,改变了颗粒级配及混凝土密实度,改善了界面过渡区结构,最终达到增强混凝土抗冲击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混凝土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循环冲击 破坏模式 应变率 动态增长因子 动力学特性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桥挠度冲击系数的数值计算与试验验证
7
作者 刘越 龙金喜 +5 位作者 荚瑞馨 董方 朱尚清 车功健 蔡刚 韩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桥动力评价方法不足和传统动载试验测量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某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桥动力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精确化建立车桥耦合模型,并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位移测量... 针对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桥动力评价方法不足和传统动载试验测量方法费时费力的问题,以某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桥动力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精确化建立车桥耦合模型,并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动态位移测量、结合模态分析、动载试验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同时考虑桥面不平整度和车速对桥梁挠度冲击系数的影响,并与现行规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挠度冲击系数与车速不呈线性相关,而是在某个速度下出现峰值;不同梁跨中的挠度冲击系数存在差异,但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桥面等级的劣化,桥梁振动响应显著增大,而规范中挠度冲击系数仅与桥梁基频相关,与实际结果有较大差别;毫米波雷达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测试方法,能准确测量桥梁的复杂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车桥耦合 挠度冲击系数 试验验证 数值模拟 毫米波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8
作者 陈铁华 畅嘉伦 李红霞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会影响矿工行为。探究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层级和结构关系,可有效管理矿工压力,规范矿工行为。基于此,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确定了13个影响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因素...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会影响矿工行为。探究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层级和结构关系,可有效管理矿工压力,规范矿工行为。基于此,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并结合扎根理论,确定了13个影响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因素;然后采用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计算了各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结合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了多层递阶模型,梳理了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与路径;最后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分析了因素的驱动与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受3个维度13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心理、个人发展3个最直接的表层影响因素,人口统计特征、早期绩效惩处经历、人格特征和监管障碍等6个连接表层与本质层的过渡层与深层次因素,以及领导风格、监管不确定性、安全责任与生产责任4个本质层因素。长期监控本质层和深层因素,重视过渡层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表层因素,是改善矿工安全生产责任压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责任压力 矿工 影响因素 决策试验与评价试验法 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泄漏事故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钟虹 韩梦萦 +2 位作者 李琼 吴敏 姬荣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17-2725,共9页
人因失误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减少燃气事故风险。针对城市燃气人因失误引起的泄漏事故,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识别20个影... 人因失误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减少燃气事故风险。针对城市燃气人因失误引起的泄漏事故,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识别20个影响因素,以问卷形式邀请专家评分,并通过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dversarial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Modeling, AISM)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atrices Impacts Croises-Multiplication Appliance Classement, MICMAC)等方法,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层次结构及风险传导逻辑。研究表明:安全意识、习惯性违规和安全监督监察等因素对城市燃气泄漏人因失误有显著影响,且有强敏感性;规章制度为影响城市燃气泄漏人因失误的根源因素;影响因素层级反馈系统呈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人因失误 燃气泄漏 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溜井卸矿粉尘分布特性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明 李刚 +3 位作者 宋富美 田冬梅 张超 胡锦华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5,共6页
为了研究高溜井卸矿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多中段高溜井的相似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卸矿试验过程的参数条件,监测粉尘浓度的分布特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研究高溜井卸矿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多中段高溜井的相似试验模型,通过改变卸矿试验过程的参数条件,监测粉尘浓度的分布特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卸矿时底部中段粉尘浓度及粉尘沉降时间都远大于上部中段;卸矿流量越大及卸矿高度越高,粉尘平均浓度越高;粉尘浓度随矿石粒径及溜井阻力系数增大而减小;矿石含水率增加卸矿口粉尘浓度显著下降,含水率超过3.5%时,粉尘浓度下降趋势较缓;卸矿口粉尘浓度与矿石含水率、卸矿高度关联度最高,其次是溜井阻力系数、卸矿流量和矿石粒径大小。试验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相吻合,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溜井粉尘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溜井 卸矿 冲击气流 粉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条件对黑水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的影响
11
作者 田楚铭 肖淇文 +6 位作者 齐青松 路斌 牟小雨 何婷 米武娟 范亚文 毕永红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33,共13页
为了解蓄水后黑水河库湾生态系统的状况,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月度同步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全年变化范围在773.51—824.16 m,水位变化幅度为43.64 m,蓄水期水位月均值为781.99 m,高水位运行期为807.02 m... 为了解蓄水后黑水河库湾生态系统的状况,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开展了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的月度同步调查。结果表明:水库水位全年变化范围在773.51—824.16 m,水位变化幅度为43.64 m,蓄水期水位月均值为781.99 m,高水位运行期为807.02 m,消落期为800 m,低水位运行期为773.54 m,高水位运行期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P<0.001),消落期显著高于低水位运行期(P<0.05)。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种类数表现为S3>S2>S1的趋势;共发现优势种6种,分别为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斜结隐藻(Plagioselmis sp.)、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parva)、小环藻(Cyclotella sp.)、曲壳藻(Achnanthes sp.)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var),其中小金色藻只在水位波动较大的蓄水期/消落期成为优势种,假鱼腥藻仅在水位波动小的高水位/低水位运行期成为优势种;蓄水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生态类型为绿藻-硅藻-甲藻型,高水位/低水位运行期为绿藻-硅藻-蓝藻型,消落期为绿藻-硅藻-隐藻型;细胞密度的月均值表现为高水位运行期>蓄水期>低水位运行期>消落期,空间上为S3>S2>S1;α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时间差异较空间差异大的特征;不同水位运行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R^(2)=0.2059,P=0.003);细胞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除流量外)与水动力参数(水位、流量和流速)均呈负相关;浮游植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期特征;随着水位抬升及其波动,浮游植物群落的网络复杂性和动态稳定性降低。水环境因子显著响应水动力变化,表现为总氮(P=0.0002)、硝态氮(P=0.0002)、氨氮(P=0.011)、浊度(P=0.014)、水温(P=9.50208E-05)、溶解氧(P=7.12609E-05)和氧化还原电位(P=4.31393E-06)与水动力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电导率(P=0.024)和透明度(P=2.46463E-07)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确认水动力条件对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具有调控作用,控制水动力条件可作为水库藻类群落调控和水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浮游植物 水环境 影响因子 黑水河库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干流着生藻类群落特征及生态位分析
12
作者 苏文杭 闫龙 +3 位作者 王海龙 胡鹏 胡龑航 李鑫雨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3,共13页
【目的】为调查雅砻江干流全流域着生藻类的群落现状及其在雅砻江不同江段中的群落差异,【方法】基于2023年5月对雅砻江干流29个断面着生藻类的采样调查,结合生境评价分析不同江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并利用RDA以及... 【目的】为调查雅砻江干流全流域着生藻类的群落现状及其在雅砻江不同江段中的群落差异,【方法】基于2023年5月对雅砻江干流29个断面着生藻类的采样调查,结合生境评价分析不同江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变化及优势种生态位,并利用RDA以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优势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结果显示:共采集到着生藻类96种,硅藻门占比89.6%;上游江段着生藻类种类数共7种,细胞密度平均为4296.3 cells/cm^(2),优势物种优势度平均,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在1.35~2.05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为0.628,显著优于中下游生境较好江段和中下游生境较差江段,表明上游江段因未受建坝影响,其着生藻类群落组成更加稳定,种间竞争更小,对环境的利用能力更强。RDA及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着生藻类优势物种与氨氮、电导率、总碳、溶解性总硅以及硝酸铵盐呈正相关关系,与溶解氧、水温以及溶解性总碳呈现负相关关系。【结论】研究表明:雅砻江中下游水电站的建设对于部分环境因子产生影响,从而使干流不同江段的着生藻类群落特征产生较大的差异。研究成果对雅砻江水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生态位宽度 水环境 环境因子 气候影响 影响因素 雅砻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演替研究进展
13
作者 文悦 贾俊杰 +5 位作者 敖宗华 陈垚 毛振宇 宋攀 秦辉 张宿义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糟醅发酵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对最终产品的风味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对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的时... 糟醅发酵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核心环节,对最终产品的风味和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对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该文综述了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的时空异质性和在不同季节、原料和窖龄下的动态变化规律。季节变化导致的温度、湿度波动,原料差异带来的营养成分变化,窖龄影响的微生物生态成熟度,都被证明对糟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此外,还总结了近年来在糟醅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组装机制、丰度分类及风味物质合成机制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的优化与调控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浓香型白酒产业向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糟醅发酵 微生物群落 时空异质性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螺栓法兰结构密封性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白明鹤 金映丽 +1 位作者 孙自强 闫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4-348,共5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不同螺栓预紧力,不同垫片材料以及厚度对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结构密封性的影响规律,对垫片的工作载荷进行计算,计算出垫片在工作时保持密封的最小接触压力,并建立具有不同参数的螺栓法兰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了结... 为研究冲击载荷下不同螺栓预紧力,不同垫片材料以及厚度对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结构密封性的影响规律,对垫片的工作载荷进行计算,计算出垫片在工作时保持密封的最小接触压力,并建立具有不同参数的螺栓法兰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了结构中垫片的非线性,研究了模型在冲击载荷下螺栓的预紧力、不同垫片材料以及垫片厚度对螺栓法兰连接结构密封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预紧力大小对垫片的接触压力影响显著,预紧力越大,垫片的接触压力越大,密封性能越好,不同垫片材料对结构密封性也会产生影响,其中聚四氟乙烯填充材料密封性能较好。垫片厚度同样也会影响结构密封性,垫片厚度越大,垫片接触压力越大,密封性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载荷 螺栓法兰垫片连接结构 密封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15
作者 曹乐乐 王银平 +2 位作者 葛坤 徐少远 刘凯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22,共14页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23年平水期(6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在石臼湖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鱼类56种,隶属8目14科41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38种),占比67.86%。石... 为掌握长江十年禁捕初期石臼湖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关键环境影响因子,于2023年平水期(6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12月)在石臼湖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期间共采集鉴定鱼类56种,隶属8目14科41属,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38种),占比67.86%。石臼湖鱼类优势种为鳙、贝氏■、似鳊、鲢等4种,其中鳙为第一优势种。生态类型上,群落优势类群为定居性鱼类(78.57%)、杂食性鱼类(46.43%)、底层鱼类(35.71%)。石臼湖鱼类多样性指数不同水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枯水期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J')最高,平水期最低;鱼类物种数不同水期间差异不显著(P>0.05),丰水期最多(47种),平水期最少(41种)。聚类(Cluster)与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表明,鱼类聚为入湖口、湖心区—湖汊区—沿岸带2个类群,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0.989,P<0.01)。冗余分析(RDA)显示,水位、水温、总氮和浊度是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石臼湖禁捕后鱼类资源恢复效果明显,鱼类物种数较禁捕前(2017年)增加20种,多样性指数(H')从1.64提升至2.24。但总体来看,鱼类资源现状与历史记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巩固禁捕成效,加强执法监管,强化鱼类资源养护及栖息地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本研究成果可为石臼湖鱼类资源养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也为石臼湖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十年禁捕 鱼类群落 环境影响因子 石臼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职业使命感的潜在剖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陈成 张宁 +4 位作者 刘义兰 张丰健 张宗彦 冷菊 张樱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探索我国护士职业使命感的现状及潜在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职业使命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抽取辽宁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共4797名护士... 目的:探索我国护士职业使命感的现状及潜在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士职业使命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1月抽取辽宁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庆市、上海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共4797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使命感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护士职业使命感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不同类别护士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职业使命感得分为(37.74±7.93)分,可分为职业疏离型(5.8%)、低导向力型(22.7%)、高利他贡献型(43.1%)和高主动进取型(28.4%)4个类别,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均收入、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和工作科室是护士职业使命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职业使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护士职业使命感类别提供相应支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职业使命感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酸对不同类型土壤硝化作用与N_(2)O排放的影响和因子分析
17
作者 王方嘉 陆玉芳 +1 位作者 华瑶 施卫明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硝化抑制剂丁香酸对3种典型农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黄壤)硝化速率与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丁香酸对中性水稻土和酸性黄壤的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具有抑制效果,对两种土壤硝化速率...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硝化抑制剂丁香酸对3种典型农田土壤(潮土、水稻土和黄壤)硝化速率与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丁香酸对中性水稻土和酸性黄壤的硝化作用和N_(2)O排放具有抑制效果,对两种土壤硝化速率的抑制率分别为20%~55%和11%~60%,对N_(2)O排放量的抑制率分别为55%~65%和13%~24%。但是,丁香酸对碱性潮土硝化速率与N_(2)O排放均无显著影响。丁香酸在黄壤上对土壤硝化作用的抑制具有剂量效应,但对N_(2)O的减排作用无剂量效应。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与用量决定丁香酸的硝化抑制效能,且二者具有交互作用,但丁香酸用量对土壤N_(2)O的减排作用无显著性影响。相关性热图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pH、有机质与黏粒含量是影响丁香酸对土壤硝化抑制与N_(2)O减排作用的关键因子。本研究认为偏酸性和有机质及黏粒含量较高的土壤条件更有利于丁香酸硝化抑制与N_(2)O减排效能的发挥,这为生物硝化抑制剂的精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剂 丁香酸 硝化作用 N_(2)O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气态污染物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阳 胡鹏博 冯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26-4143,共18页
室内甲醛、苯等气态污染物浓度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室内空气高效净化,首先需要测定各污染物的存在特征。当前研究通常采用单一标准方法测定一种污染物的策略(例如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并发展增加采样预处... 室内甲醛、苯等气态污染物浓度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重。为实现室内空气高效净化,首先需要测定各污染物的存在特征。当前研究通常采用单一标准方法测定一种污染物的策略(例如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并发展增加采样预处理、调整吸收溶液组分等方法提高测定准确性。然而,由于不同测定方法原理限制(例如分光光度法完全依靠样品吸光度的变化)、室内环境复杂多变(例如多污染物共存或特殊高温高湿环境等),单一标准测定方法通常难以实现较宽浓度范围内精确测定,并且常出现不同方法测定结果相差较大等问题,导致难以相互比对并为空气净化提供准确依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归纳了5类常用室内气态污染物测定方法并对相应优缺点进行了分析:(1)分光光度法简便准确,应用范围广,但稳定性差;(2)色谱法高效灵敏,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但操作技术要求高;(3)传感器法便携易读,但重复性较差;(4)化学发光法等标准规范方法能实现实时检测,线性范围广,但抗干扰性差;(5)以电子鼻为代表的新型测定方法能够实现快速检测,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同时,本文针对测定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测定温度和操作过程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高温下气态污染物与试剂加速反应导致显色不完全,测试人员不规范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不完整。本文总结了适用于不同存在特征下室内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归纳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检出限/定量限和适用场景等特点,并且在测定操作层面给出了具体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为最终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以提高室内气态污染物测定精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 气态污染物 测定方法 影响因素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动态响应预测
19
作者 黄子轩 张新春 +3 位作者 顾丽蓉 安利强 饶理想 张玮琦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为提高径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基于膜力因子法研究了大变形下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将电池首先简化为包括内芯和外壳的夹层梁结构,根据抗拉屈服强度建立了电池横截面的塑性屈服准则和膜力因子,进一步将膜力因子引入运... 为提高径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基于膜力因子法研究了大变形下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将电池首先简化为包括内芯和外壳的夹层梁结构,根据抗拉屈服强度建立了电池横截面的塑性屈服准则和膜力因子,进一步将膜力因子引入运动方程实现了大变形下动态响应的求解。此外,基于拉压试验测定了电池构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建立了电池整体有限元模型。研究表明:电池位移响应和速度响应的理论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具有一致性;冲击载荷下电池初始速度越高,轴力效应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越大;电池最大挠度随初始速度近似线性增加,且实际的响应时间具有饱和性;电池最大挠度随内芯和外壳屈服强度之比的减小而增大,电池外壳越薄,屈服强度的影响越显著;电池最大挠度随外壳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强度比越大,外壳厚度的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动态响应 大变形 冲击载荷 膜力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倒转术成功的影响因素和列线图模型构建
20
作者 李欢喜 陈琼华 陈怡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由固定2名产科医生实施ECV的269例孕妇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选择215例为训练集,54例为验证集。在训... 目的:探讨外倒转术(ECV)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科由固定2名产科医生实施ECV的269例孕妇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选择215例为训练集,54例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根据ECV结局分为成功组(160例)与失败组(55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ECV成功率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和准确度并进行验证。结果:269例孕妇实施ECV,总成功率75.46%,经产妇成功率(81.11%)高于初产妇成功率(6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羊水指数(AFI)、胎盘后壁、胎头可触及、胎背侧向、胎先露未入盆是影响ECV成功的独立因素(P<0.05)。使用以上5个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ECV成功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06,该模型验证集AUC为0.831。结论:建立基于影响因素预测ECV成功率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倒转术 影响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