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Ming-zhong GAO Zheng +6 位作者 YANG Ben-gao XIE Jing WANG Ming-yao HAO Hai-chun WU Yan ZHOU Lang WANG Jing-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765-2779,共15页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mechanical behavior,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formations and preventing ...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mechanical behavior,and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hold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formations and preventing gas outburst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uniaxial tests,and triaxial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under different soaking times.Moreover,by restoring the stress path and water injection condition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indoors,we explored the coal mining dynamic behavior and the evolution of perme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water causes the micro-surface of coal to peel off and cracks to expand and develop.With the increase of soaking time,the uniaxial and triaxial strength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nonlinear trend,and decreased by 63.31%and 30.95%after soaking for 240 h,respectively.Under different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 conditions,coal permeability undergoes three stages during the mining loading process and ultimately increases to higher values.The peak stress of coal,the deviatoric stress and strain at the permeability surge point all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water injection pressure.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help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eepage evolution law under 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water intrus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PERMEABILITY macro and micro fea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发展瓶颈及方法论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燕玲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55,共15页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发展面临准确性、效率性、安全性和道德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方法论加以应对。在宏观层面,应遵从体系性原理。一方面,在法治生态系统的视角下构建人工智能法律...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是法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其发展面临准确性、效率性、安全性和道德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方法论加以应对。在宏观层面,应遵从体系性原理。一方面,在法治生态系统的视角下构建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系统,避免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研发违反法律和道德。另一方面,应重视系统的生长性,在科学的底层系统和底层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法律精准应用,保证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的可靠性和动态性;在微观层面,应遵从协同性原理,以算法透明、规则科学以及应用可靠为基本路径,将机器的逻辑思维优势、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优势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法律应用困境 法律与技术的融合 宏观方法论 微观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离散元理论煤体宏细观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张琪 李祥春 +1 位作者 刘耀儒 聂百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8,共16页
研究煤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宏细观尺度损伤力学行为对于从本质上探寻连续-非连续型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声发射监测实验并结合PFC2D离散元软件,从本质上阐述煤体材料复杂宏观力学行为的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 研究煤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宏细观尺度损伤力学行为对于从本质上探寻连续-非连续型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声发射监测实验并结合PFC2D离散元软件,从本质上阐述煤体材料复杂宏观力学行为的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煤体进入屈服阶段后,微裂隙结构彼此相互贯通并形成随意的漫射分布,声发射(AE)定位信号表现出明显的激增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作为煤体失稳破坏前的预警信息;围压的作用改变了煤体在宏观尺度下的纵向劈裂破坏模式,导致次生裂纹数量增加,并形成多个共轭剪切面,使煤体由纵向劈裂模式和剪切破裂模式向“Y”形剪切破坏模式和多剪切破坏模式转变;煤体宏观主破裂面与轴向应力方向形成的破裂夹角随围压变化呈正相关递增关系。在应力-应变全过程不同阶段中,煤体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对应微裂纹扩展演化的敏感性阈值指标,可为煤体宏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声发射 离散元 宏细观 损伤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辅助微电铸法制备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
4
作者 杜立群 王忠民 +2 位作者 郭柄江 刘柄男 尚柄泽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9,共11页
目的采用微电铸技术在不锈钢基底上进行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的制备,以满足对高载荷下长期高精度的使用要求。方法为获得与镍铸层具有较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金属基底,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了3种不锈钢基底(304、316和S136)与镍铸层... 目的采用微电铸技术在不锈钢基底上进行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的制备,以满足对高载荷下长期高精度的使用要求。方法为获得与镍铸层具有较高界面结合强度的金属基底,采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了3种不锈钢基底(304、316和S136)与镍铸层的分离功。此外,采用电解刻蚀方法提高了镍铸层与S136不锈钢的界面结合强度,并通过实验对电解刻蚀参数进行了优选。通过垂直拉伸法验证了分子动力学求解分离功的可靠性,并测量了较优刻蚀参数下和未刻蚀时镍铸层与S136不锈钢间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S136不锈钢与镍铸层的分离功最大,界面结合强度最高,更适合作为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的基底。通过分子动力学得到的3种不锈钢基底与镍铸层的分离功与实际的界面结合强度变化趋势相同。在刻蚀时间为60 s、刻蚀电压为10 V条件下,能获得合适的刻蚀深度、单边侧蚀量以及较大的表面粗糙度,该参数是提高界面结合强度的较优参数。刻蚀后镍铸层与S136不锈钢的界面结合强度为29.56 MPa,相较于未刻蚀时提高了218%。结论基于以上仿真和实验结果,制备了满足要求的微混合器镍金属模具,其模芯高度为59.3~61.4μm,最小线宽为60.2~61.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结合强度 微电铸 电解刻蚀 微混合器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井建储气库固井二界面微环隙扩展规律研究
5
作者 李常友 张赫 +1 位作者 李臣 姚思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4,共8页
针对以老井为基础建立的储气库固井二界面脱黏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与内聚力模型,利用ABAQUS软件中的Cohesive单元,建立注气过程中老井建储气库固井二界面微环隙扩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固井二界面微环隙的扩展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 针对以老井为基础建立的储气库固井二界面脱黏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与内聚力模型,利用ABAQUS软件中的Cohesive单元,建立注气过程中老井建储气库固井二界面微环隙扩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固井二界面微环隙的扩展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参数对注气过程中固井二界面微环隙扩展长度的影响,并结合孤家子储气库的实例井况确定注采井注气时的安全工作参数界限。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水泥环与地层的弹性模量,控制注气流量和注入压力,增大固井二界面的胶结强度可以有效抑制微环隙的扩展;孤家子储气库2口实例井设计的注入压力过高,建议将注入压力分别降低至12.63和14.19 MPa以下。所得结论可为以老井为基础建立的储气库安全运行提供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井建储气库 固井二界面 微环隙 损伤值 安全工作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载荷下装配接触界面微观形貌演变特性研究
6
作者 刘检华 倪婧 +6 位作者 夏焕雄 张健 敖晓辉 罗俊成 张学睿 付志豪 张慧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针对微振动载荷作用下装配接触界面状态演变规律不清晰和表征参数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从表面的形貌演变表征接触界面状态变化的实验与分析方法.搭建了模拟法向加载下接触界面切向振动的实验装置,获得了具有不同初始粗糙度的接触表面形... 针对微振动载荷作用下装配接触界面状态演变规律不清晰和表征参数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从表面的形貌演变表征接触界面状态变化的实验与分析方法.搭建了模拟法向加载下接触界面切向振动的实验装置,获得了具有不同初始粗糙度的接触表面形貌演变规律,发现了表面轮廓中谷部的空隙体积随着初始粗糙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的现象,并分析了描述表面微观形貌在功率谱能量、轮廓高度、面积比例、体积分布以及各向异性特征方面的5大类17种参数与初始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确定了表征接触界面微观形貌演变的指标参数.研究结果为接触力学研究和精密产品装配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与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接触界面 形貌表征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干湿环境下铁路混凝土宏微观性能及扩散模型研究
7
作者 董振平 曹曦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为系统性探究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福建某铁路混凝土劣化规律及腐蚀机理,选择抗压抗蚀系数K_(a)、抗折抗蚀系数K_(b)、相对质量评价系数ω_(1)和相对动弹模量评价参数ω_(2)为耐久性评价指标,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衍射分析(XRD)... 为系统性探究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福建某铁路混凝土劣化规律及腐蚀机理,选择抗压抗蚀系数K_(a)、抗折抗蚀系数K_(b)、相对质量评价系数ω_(1)和相对动弹模量评价参数ω_(2)为耐久性评价指标,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DTG)以及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某铁路混凝土进行宏微观性能研究,最后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考虑侵蚀损伤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传输模型.结果表明: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铁路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价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浓度逐渐上升,钙矾石等腐蚀产物逐渐在混凝土缺陷处生成、堆积,表面及边角逐渐剥落直至大量骨料裸露;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升,铁路混凝土内部初始孔隙尺寸和连通性降低,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钙矾石等腐蚀产物含量变少,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相对更强;建立的考虑了水泥水化过程、硫酸根离子消耗和侵蚀损伤演化等因素影响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传输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铁路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干湿循环 宏微观性能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井固井界面密封技术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刘洋 余才焌 +3 位作者 张皓月 王德坤 李进 黄盛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1,共8页
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四开尾管固井过程中由于上部裸眼地层中的油气活跃,导致固井质量差,降密度后水泥环产生微环隙,固井防窜难度大。其中,2022年有3口井固井后未降密度即气窜,2口井固井后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降至1.30 g/cm^(3)后... 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四开尾管固井过程中由于上部裸眼地层中的油气活跃,导致固井质量差,降密度后水泥环产生微环隙,固井防窜难度大。其中,2022年有3口井固井后未降密度即气窜,2口井固井后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降至1.30 g/cm^(3)后发生气窜。针对该问题,文章从改善固井质量和预防微环隙两方面入手,形成固井界面密封技术,即研发了密度为1.90~2.30 g/cm^(3)的活性隔离液,一界面冲洗效率达到95.6%,界面混浆也能固化胶结;研制的尾管悬挂器正向密闭装置形成了尾管预应力固井工艺,可承受35 MPa及以上管内压降,改善了微环隙问题;优选了密度2.10~2.40 g/cm^(3)的韧性微膨胀水泥浆,水泥环抗压降能力提高到了40 MPa,满足下开降密度安全钻进。该成果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区块?177.8 mm尾管固井中现场应用了5井次,其中固井质量段长合格率均超过70%,下开钻井液密度由2.20 g/cm^(3)左右成功降至1.30 g/cm^(3),未出现喇叭口窜气现象。该研究成果可在高压气井防窜固井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石梯-磨溪区块 尾管固井 气窜 活性隔离液 预应力 韧性微膨胀 界面密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层次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子轩 王烨 于洪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0,共7页
针对现有的特征提取方法忽略文本局部和全局联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层次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首先,设计了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对不同尺度特征进行捕捉,更好地表示文本语义。其次,将层次特征嵌入文本表示中,得到具有标签... 针对现有的特征提取方法忽略文本局部和全局联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的层次多标签文本分类方法。首先,设计了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对不同尺度特征进行捕捉,更好地表示文本语义。其次,将层次特征嵌入文本表示中,得到具有标签特征的文本语义表示。最后,在标签层次结构的指导下对输入文本构建正负样本,进行对比学习,提高分类效果。在WOS、RCV1-V2、NYT和AAPD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评价指标上表现出色,超过了其他主流模型。此外,针对层次分类提出层次Micro-F 1和层次Macro-F 1指标,并对模型效果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多标签文本分类 多尺度特征提取 对比学习 层次micro-F 1 层次macro-F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细观结构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翔 张清杰 +2 位作者 翟鹏程 庞爱民 池旭辉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4-198,共5页
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是制约NEPE推进剂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急需有效的细观结构表征技术,以揭示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形成机理。采用Micro-CT技术,开展了NEPE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细观结构研究,发现Micro-CT图像可明显区分界... 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粘接问题是制约NEPE推进剂推广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急需有效的细观结构表征技术,以揭示NEPE推进剂装药界面形成机理。采用Micro-CT技术,开展了NEPE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细观结构研究,发现Micro-CT图像可明显区分界面各相以及各相的基体与填充物,可识别不同的固体填充物;绝热层/衬层界面存在有锯齿状的镶嵌结构的扩散层,厚度不超过10μm;推进剂与衬层之间有一定的扩散,存在明显的推进剂与衬层基体富集层,在推进剂一侧,还形成40~80μm的HMX颗粒富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E推进剂 粘接界面 衬层 绝热层 颗粒填料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 CT应用于犬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后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亨国 刘向辉 +3 位作者 孙卫革 张磊 沈彬 叶长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应用Micro CT对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后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4只Beagle犬,拔除其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在相应的拔牙窝选择最佳位置即刻植入DIO种植体(直径3.8 mm,长度10.0 mm)各1颗,同期连接基台(直径3.8 mm,长度6.0... 目的应用Micro CT对即刻种植即刻加载后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进行研究。方法 4只Beagle犬,拔除其双侧下颌第3、4前磨牙,在相应的拔牙窝选择最佳位置即刻植入DIO种植体(直径3.8 mm,长度10.0 mm)各1颗,同期连接基台(直径3.8 mm,长度6.0 mm)。术后24 h内采用种植体垂直加载仪进行垂直加载,将每只犬下颌的4枚种植体按照加载力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不加载),加载5、10、15N组,加载频率为2 Hz,加载时间为每天15 min。开始加载后第4、8周后各处死2只Beagle犬,制作离体犬下颌骨标本并用Micro CT扫描,以CTAn软件分析扫描后图像,取与种植体相邻的感兴趣区行骨密度(BMD)及骨计量学分析。结果①加载4周时,加载10 N组与加载5、15 N组以及对照组在BMD、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加载8周时,加载10 N组与加载5、15N组以及对照组在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加载8周时,在骨小梁数目、厚度、形态等方面,加载15 N组与加载5、10 N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icro CT对种植体-骨界面新生骨骨小梁情况进行分析,客观地对不同加载时期不同加载项下种植体-骨界面骨结合情况进行了评估,为牙即刻种植术及术后即刻加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T 即刻种植 即刻加载 种植体骨界面 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滚珠丝杠副整体接触变形研究
12
作者 杨飞 于亚维 +2 位作者 周长光 冯虎田 欧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目前,关于滚珠丝杠副承载特性研究主要考虑宏观接触变形阶段,忽略了初始微观接触变形。因此,构建了完整的滚珠丝杠副微观接-宏观接触变形模型,首先,基于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构建了滚珠丝杠副微观接触模型;然后,基于Hertz接触理论、hornton... 目前,关于滚珠丝杠副承载特性研究主要考虑宏观接触变形阶段,忽略了初始微观接触变形。因此,构建了完整的滚珠丝杠副微观接-宏观接触变形模型,首先,基于微观接触力学理论构建了滚珠丝杠副微观接触模型;然后,基于Hertz接触理论、hornton弹塑性接触理论和屈服特性Mises准则,构建了宏观接触模型;结合修正后的有效承载滚珠个数,最终提出了一种滚珠丝杠副接触变形改进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分形维数D及分形尺度G对滚珠丝杠副接触变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理论计算结果平均误差为4%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珠丝杠副 微观接触 宏观接触 有效滚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细观模型的黏弹性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预测
13
作者 朱遂安 张鸿 +1 位作者 李湘萍 刘兵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符合实际分布的阻尼,借助有限元软件中复频率分析步求解层合板的模态阻尼。与已有的阻尼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接近实验数据,且只需定义细观组分的材料属性即可实现任意体积分数、任意铺层的复合材料阻尼预测,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为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类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细观模型 模态阻尼 有限元分析 应变能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微尺度流动油-固界面黏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刘晓宇 黄振凯 +3 位作者 昝灵 姜志高 牛骏 伦增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9,共9页
针对中国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阜二段)泥页岩储层,系统探讨了页岩油在微尺度流动油-固界面的黏附作用机制。通过详细分析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及流体特征,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揭示不同类型页岩中页岩... 针对中国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宁组二段(阜二段)泥页岩储层,系统探讨了页岩油在微尺度流动油-固界面的黏附作用机制。通过详细分析泥页岩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及流体特征,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揭示不同类型页岩中页岩油流动规律和油-固界面黏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油在压力驱动下储层内呈现出明显的分组分动用特征,轻质组分优先动用吸附至页岩壁面,显著增强了油-固界面的黏附力,且随着压力增加,重质组分开始流动,并进一步提升了黏附力,但压力超过5MPa后黏附力趋于稳定。油-固界面黏附力测试表明,在低压条件下纹层状泥岩和块状粉砂质泥岩是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重点类型;而在高压条件下,纹层状泥岩对页岩油的吸附和解吸附作用机制成为未来提高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油采收率的关键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尺度流动 油-固界面 黏附作用 溱潼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中微三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
15
作者 赵睿 刘玉臣 +7 位作者 闫平 沈海龙 张鹏 贾炜玮 王超 杨剑飞 郑瞳 唐伟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2期44-48,共5页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总称,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林木改造、采伐更新、护林防火及副产品利用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本文将经营方式与措施按照经营主体对象的维度划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经营方... 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培育以提高森林产量和质量的生产活动总称,主要包括森林抚育、林木改造、采伐更新、护林防火及副产品利用等。基于层次分析法,本文将经营方式与措施按照经营主体对象的维度划分为宏观、中观及微观。经营方式与经营层次的不同,对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最终的经营效果会造成显著差别。现在单一类别和层次的经营方式,难以满足多功能、多目标的森林经营理念和发展趋势,需要综合性、多维度的森林经营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林木生长进行精准提升。因此,本文以宏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中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微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宏观中观微观维度在森林经营中的应用这4个方面进行综合概述。本文对未来森林经营方式进行展望,探究科技化、深层次及综合性的新型智慧森林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以期为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深入发展提供方法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宏观 中观 微观 联动 智慧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引导的脑机接口微电极精准植入系统设计
16
作者 刘阳阳 陈汉威 +3 位作者 王宏彬 韩博 邓永胜 刘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73,共7页
脑机接口是脑认知、脑医学、类脑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其微电极的精准植入是该领域研究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随着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手术机器人渐渐在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中使用。面向微电极在SD大鼠(Sp... 脑机接口是脑认知、脑医学、类脑研究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其微电极的精准植入是该领域研究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随着机器人技术、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手术机器人渐渐在脑机接口植入手术中使用。面向微电极在SD大鼠(Sprague-Dawley)感知与运动皮层区域的精准植入需求,设计了一台以视觉引导为基础的脑机接口微电极精准植入系统。基于机器视觉的方法识别大鼠颅骨关键点,以此建立坐标系获取大鼠颅骨点云信息,实现靶点的高精度识别与定位,引导执行机构完成电极埋植操作。通过模型分析与动物实验,该植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实验对象手术靶点,引导执行机构快速钻透颅骨并准确稳定植入电极到目标区域,有效地提高了微电极植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微电极 钻植机构 多轴联动 位姿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居住微压舱的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
17
作者 周浩 卢剑锋 +1 位作者 刘卫军 黄海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208,共6页
针对高海拔居住微压舱的控制需求,设计了一种满足此居住舱的模块化控制系统,此居住舱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PLC+HMI(触摸屏)结构。每个舱体都有独立的PLC控制系统,舱体之间的PLC之间采用TCP通讯,然后利用各自舱体的交换机组成环网。这样... 针对高海拔居住微压舱的控制需求,设计了一种满足此居住舱的模块化控制系统,此居住舱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PLC+HMI(触摸屏)结构。每个舱体都有独立的PLC控制系统,舱体之间的PLC之间采用TCP通讯,然后利用各自舱体的交换机组成环网。这样的模块化设计不仅满足了高海拔居住微压舱的控制系统的需求,还对后期舱体之间的装配,加装等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实验表明,设计的高海拔居住微压舱模块化控制系统满足了此居住舱的控制需求,而且这种控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便了舱体与舱体之间的组装,加装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居住微压舱 PLC TCP通讯 HMI控制界面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度和扁平度对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宏细观力学性质影响研究
18
作者 高霞 梅雯艳 +1 位作者 吴强 崔祥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4,共9页
为探究球度和扁平度对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宏细观力学性质影响规律,采用PFC 2D建立5种不同球度和扁平度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颗粒形状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软化... 为探究球度和扁平度对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宏细观力学性质影响规律,采用PFC 2D建立5种不同球度和扁平度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三轴压缩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规则颗粒形状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软化型,且随着球度的减小和扁平度的增大,曲线应变软化现象越明显;不同颗粒形状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试样的配位数均随应变增加呈对数增长,扁平度对含瓦斯水合物煤体配位数影响较为显著;不同球度和扁平度下试样的累加法向接触力呈“花生型”分布,试样整体表现为各向异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力学性质和变形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水合物煤体 离散元 球度 扁平度 宏细观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鹏军 孔维娅 +2 位作者 康婷婷 许佳时 杨艺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1-832,共12页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对海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出三大微观因素和三大宏观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七大效应。微观因素直接作用于船舶,包括船舶技术因素、船队运营因素和航运物理因素;宏观因素通过市场调控影响微...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对海运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出三大微观因素和三大宏观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七大效应。微观因素直接作用于船舶,包括船舶技术因素、船队运营因素和航运物理因素;宏观因素通过市场调控影响微观部分,间接作用于海运碳排放,包括国际治理因素、贸易因素和灾害因素。不同因素之间、因素与碳排放之间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中断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活动强度效应等相互作用。船舶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船舶规划平台的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税收政策等对当前海运碳减排提出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量化分析海洋运输对地缘政治、自然灾害的具体影响,重点关注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和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运碳排放 宏观市场因素 微观船舶因素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演化
20
作者 陈家璐 何越磊 路宏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5,共5页
[目的]板式无砟轨道作为典型的层状结构体系,其层间界面的黏结状态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安全。对此,有必要采用微观宏观结合的方式研究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演化。[方法]制作混凝土-砂浆复合试件,并对部分试件进行植筋锚固。应用声发射... [目的]板式无砟轨道作为典型的层状结构体系,其层间界面的黏结状态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的安全。对此,有必要采用微观宏观结合的方式研究板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演化。[方法]制作混凝土-砂浆复合试件,并对部分试件进行植筋锚固。应用声发射技术,开展复合试件界面法向性能试验。利用声发射监测系统对复合试件破坏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分别获得层间界面离缝演化过程中宏观上的荷载-时间曲线与微观上离缝出现的声发射累计振铃计数指标。[结果及结论]层间界面发生脱黏破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界面咬合阶段、离缝稳定扩展阶段及界面失稳破坏阶段;植筋后复合试件层间界面脱黏破坏位移值及脱黏破坏过程中对应的声发射振铃计数均明显增加。通过声发射技术可以对层间界面状态进行科学评价,从宏微观层面上验证了植筋能够有效地增加复合试件界面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板式无砟轨道 层间离缝演化 声发射技术 宏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