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ro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raffic flow with road width 被引量:4
1
作者 唐铁桥 李传耀 +1 位作者 黄海军 尚华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757-1764,共8页
The macro modeling and the solution of traffic flow with road width were investigated.Firstly,a new macro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road width was proposed.Secondly,the effects of road width on uniform flow and ... The macro modeling and the solution of traffic flow with road width were investigated.Firstly,a new macro model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road width was proposed.Secondly,the effects of road width on uniform flow and small perturbation were studied.Th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widening (shrinking) road can enhance (reduce) the equilibrium speed and flow,and the increments (decrements) will increase with the absolute value of road width gradient.In addi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illustrate that the new model can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road width on the evolutions of uniform flow and small perturb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flow road width macro modeling PERTURB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acceleration using re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model 被引量:2
2
作者 SunGuanKfu ChenHuaming LuHuan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 of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 kind of processor architecture of re 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RMP) model based on FPGA array and DSP is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The concept and advantage of reconfigurable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 kind of processor architecture of re 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RMP) model based on FPGA array and DSP is put forward and has been implemented. Two image algorithms are developed: template-based 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nd zone labeling. One is estimating for motion direction in the infrared image background, another is line picking-up algorithm based on image zone labeling and phase grouping technique. It is a kind of 'hardware' function that can be called by the DSP in high-level algorithm. It is also a kind of hardware algorithm of the DSP.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show the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RMP is an ideal accelerating means to deal with the high-speed image processing tasks. High real time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in our two applications on R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technology reconfigurable macro processor model template matching image zone label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过程视域下县域医共体政策的价值取向、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毛瑛 李浩然 +1 位作者 张静雅 谢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1,共10页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回溯县域医共体政策价值取向,根据已有实践案例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逻辑模型,剖析政策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是否存在偏差...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回溯县域医共体政策价值取向,根据已有实践案例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逻辑模型,剖析政策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是否存在偏差,据此提出调整路径。研究发现,县域医共体政策形成了“采用多种政策工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健康”的价值取向,且在政策引领下,形成了“中央政策高位推动产生外部动力,促使县域内部搭建‘组织、资源、行政’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产生内部动力,进而助力基层服务过程优化提质,最终实现系统与健康结果改善”的实践发展逻辑。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目标与实践逻辑总体一致,但仍有建设实践与政策目标存在偏差的状况,需要通过完善建设环节、再塑建设机制、探索建设新路径来优化政策与实践协调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政策 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政策过程 健康系统宏观模型 模糊—冲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盐干湿环境下铁路混凝土宏微观性能及扩散模型研究
4
作者 董振平 曹曦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3,共9页
为系统性探究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福建某铁路混凝土劣化规律及腐蚀机理,选择抗压抗蚀系数K_(a)、抗折抗蚀系数K_(b)、相对质量评价系数ω_(1)和相对动弹模量评价参数ω_(2)为耐久性评价指标,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衍射分析(XRD)... 为系统性探究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福建某铁路混凝土劣化规律及腐蚀机理,选择抗压抗蚀系数K_(a)、抗折抗蚀系数K_(b)、相对质量评价系数ω_(1)和相对动弹模量评价参数ω_(2)为耐久性评价指标,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衍射分析(XRD)、热重分析(TG-DTG)以及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某铁路混凝土进行宏微观性能研究,最后基于Fick第二定律建立考虑侵蚀损伤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传输模型.结果表明: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铁路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价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浓度逐渐上升,钙矾石等腐蚀产物逐渐在混凝土缺陷处生成、堆积,表面及边角逐渐剥落直至大量骨料裸露;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升,铁路混凝土内部初始孔隙尺寸和连通性降低,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的钙矾石等腐蚀产物含量变少,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相对更强;建立的考虑了水泥水化过程、硫酸根离子消耗和侵蚀损伤演化等因素影响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传输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硫酸盐干湿循环条件下铁路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混凝土 硫酸盐侵蚀 干湿循环 宏微观性能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5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细观模型的黏弹性复合材料层合板阻尼预测
6
作者 朱遂安 张鸿 +1 位作者 李湘萍 刘兵飞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0,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 提出了一种基于宏细观模型求解复合材料层合板模态阻尼的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以层合板的模态分析结果作为边界条件输入基体为黏弹性的单向纤维RVE模型,计算了具有频率依赖性与应变依赖性的各向损耗因子,并结合应变能法在宏观模型中引入符合实际分布的阻尼,借助有限元软件中复频率分析步求解层合板的模态阻尼。与已有的阻尼预测方法相比,本方法的计算结果变化趋势更接近实验数据,且只需定义细观组分的材料属性即可实现任意体积分数、任意铺层的复合材料阻尼预测,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为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各类复合材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细观模型 模态阻尼 有限元分析 应变能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侧板加强型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框架抗震性能
7
作者 熊清清 周筱淋 +2 位作者 张旺 吴文博 刘奥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879-6889,共11页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 为实现对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的高效分析,提出梁-柱-板组合节点宏观力学模型,确定楼板与钢梁连接的最优实现方法,验证了组合节点宏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6层3跨的传统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TSP)、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节点框架模型(FBSP)和新型侧板加强型梁柱连接组合节点框架模型(CJ-FBSP),对3种考虑实际节点性能的框架模型开展了弹塑性时程分析,获得不同框架模型在地震波作用下的顶点位移时程曲线、层间位移角、塑性耗能及塑性铰分布等。结果表明:根据所提的弹簧刚度计算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TSP和FBSP裸钢梁节点的性能;同时,考虑栓钉剪切滑移和抗拔性能的连接方法,可准确地模拟组合节点的受力性能;3种节点框架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均未超过规范限值(1/50);FBSP框架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TSP框架模型但大于CJ-FBSP框架模型,且塑性耗能能力最强;CJ-FBSP框架由于有楼板的加强作用,塑性铰出铰率最小,塑性耗能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侧板加强型连接组合节点 宏观力学模型 层间位移角 弹塑性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税负调节下FDI的动态创新溢出效应
8
作者 李勃昕 马叶叶 +1 位作者 韩先锋 仇娟东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重视外资、用好外资,宏观税负是吸引外资并释放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调节工具。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剖析宏观税负强度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创新溢出的迭代传导机制。借助省际面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就必须重视外资、用好外资,宏观税负是吸引外资并释放创新溢出效应的重要调节工具。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剖析宏观税负强度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创新溢出的迭代传导机制。借助省际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宏观税负能够通过对FDI产生负向影响进而调节区域创新水平,且通过FDI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中介效应占综合影响的比重约为14.15%。进一步以Hansen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宏观税负强度变化时FDI的非线性创新溢出轨迹。结果显示:过低的宏观税负强度会抑制FDI创新溢出;在过高的宏观税负强度下,FDI的创新溢出并不显著;保持合理适度的宏观税负强度才能撬动FDI的正向创新溢出效应。此外,宏观税负强度的非线性调节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释放FDI正向创新溢出的门槛阈值呈现东高西低的顺势演化规律。本文研究发现为实施科学合理的减税降负策略,有效释放FDI的创新溢出红利,提供了非线性理论解释和量化纠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税负 外商直接投资 创新溢出 中介效应 门槛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天气冲击下的风险传导与“双支柱”调控策略研究
9
作者 郝大鹏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共21页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本文首先构建了我国2006—2023年的极端天气风险指数,并利用SVAR模型和包含极端天气风险冲击、企业碳排放与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探究了极端天气风险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具体...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本文首先构建了我国2006—2023年的极端天气风险指数,并利用SVAR模型和包含极端天气风险冲击、企业碳排放与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探究了极端天气风险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风险的具体影响及其机理,并讨论了“双支柱”框架下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极端天气风险的效果。研究发现:极端天气风险冲击不仅会带来我国实体经济活动的显著下滑,还会推升金融风险;极端天气风险的上升会带来信用风险溢价和不确定性的上升,进而会加剧极端天气风险对实体经济的紧缩效应;在“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降低金融摩擦或实施盯住产出的逆周期绿色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不仅有利于缓解极端天气风险带来的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也可以避免金融风险的过度积累,有利于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重目标。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坚持“稳增长”和“防风险”双底线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风险 宏观审慎政策 “双支柱”调控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数去噪网络的铁路场景点云模型去噪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闫斌 汪思成 +4 位作者 胡文博 王卫东 邱实 李正 王劲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83-4992,共10页
基于点云数据的逆向建模是铁路工程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是铁路数字孪生、结构健康监测等各种延伸应用的基础。为解决传统直接依赖无人机航测数据构建的点云模型存在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的铁路场景,易导致模型与... 基于点云数据的逆向建模是铁路工程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是铁路数字孪生、结构健康监测等各种延伸应用的基础。为解决传统直接依赖无人机航测数据构建的点云模型存在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的铁路场景,易导致模型与实际偏差过大,提出一种改进的分数去噪网络(Improved Score-based Denoised Network,ISDNet)。该网络在传统分数去噪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编码器与解码器,在提高三维点云模型精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计算成本。该算法既减少了无人机逆向三维点云建模过程中由于环境扰动等因素产生的离散噪点,在铁路基础设施的结构细节处理上有较好的表现,将重建后的点云模型测量点坐标与全站仪测量的坐标进行了对比验证。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ISDNet网络去噪后的铁路场景三维模型的误差降低至原始模型的一半,各测量点间X方向的平均误差为5.67 mm,Y方向的平均误差为6.67 mm,Z方向的平均误差为6.83 mm。去噪后的三维点云模型有效减少了接触网、钢轨等细节数据的丢失,并显示出了更强的形状表征性,能够更清晰。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实现铁路场景点云模型的高效去噪,并将模型精度进行提高,有效减少了点云模型中各构件细节的丢失,能够为相关的延伸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三维点云模型 铁路工程 深度学习 点云去噪 宏观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连接性能与失效机制
11
作者 张茜 张一帆 +7 位作者 邹齐 张鹏 焦亚男 安柳絮 刘燕峰 张代军 郝俊杰 陈利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1,66,共8页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多层多向机织结构和层联机织结构复合材料,建立了开孔连接结构宏细观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失效机制。研究表明:±45°纱所占的比例对复合材料机械... 为了研究织物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多层多向机织结构和层联机织结构复合材料,建立了开孔连接结构宏细观耦合分析模型,揭示了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连接失效机制。研究表明:±45°纱所占的比例对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的挤压强度具有重要影响,±45°纱线的引入,可以提高承载纱线的含量,能够有效改善孔边的应力集中现象;多层多向机织复合材料主要发生0°纱、90°纱和斜向纱的横纵向的损伤,损伤最初发生在孔边并逐渐扩展且呈对称分布,载荷的传递方向和损伤的传播方向呈现角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开孔连接 宏细观耦合模型 力学行为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卸荷损伤-水次序作用下的劣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宇 夏厚磊 +1 位作者 茆苏徽 闫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395,共11页
工程开挖建设导致软岩形成卸荷损伤,其在水-岩作用下的劣化特征与卸荷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以巴东地区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设计进行了泥岩卸荷损伤模拟试验,随后对卸荷损伤泥岩试样进行水-岩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卸荷损伤导致泥岩局部矿物... 工程开挖建设导致软岩形成卸荷损伤,其在水-岩作用下的劣化特征与卸荷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以巴东地区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设计进行了泥岩卸荷损伤模拟试验,随后对卸荷损伤泥岩试样进行水-岩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卸荷损伤导致泥岩局部矿物颗粒形态破坏、微裂缝发育,在后续水-岩作用下颗粒间胶结程度持续弱化,孔隙、裂缝进一步扩展。宏细观参数随水-岩作用时间的增长,其中质量m呈现先上升后骤然下降再趋于稳定的趋势,纵波波速P呈现先减少后上升的趋势,体积应变εv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分形维数K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且各参数的增长速率均随卸荷损伤程度D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加,当D≥0.49时,各参数的增长速率急剧增大;确定以质量、纵波波速、体积应变和分形维数作为与水反应系统的变量,并运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水-岩作用下的泥岩劣化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表征卸荷损伤泥岩在水-岩作用下的宏细观特征参数变化趋势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损伤 水-岩作用 宏细观参数 劣化规律 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价格不确定性测度及其对宏观经济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宇 周锦岚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84,共17页
有效测度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并研究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最小生成树模型,从全局视角衡量原油多元定价机制中195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采用高维因子非预期条件波动率模型测度国际原油价格的不... 有效测度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并研究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最小生成树模型,从全局视角衡量原油多元定价机制中195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并采用高维因子非预期条件波动率模型测度国际原油价格的不确定性。基于收敛交叉映射模型,本文对原油价格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间的非线性因果关系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仅存在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对固定资产投资、产出增速的单向因果关系。进一步地,在厘清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对宏观经济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包含马尔可夫区制转移特征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结果均表明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在不同经济状态下,原油价格不确定性对投资、产出增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本研究为有效防范原油市场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价格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效应 最小生成树 收敛交叉映射模型 MS-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FEM的剪切型裂纹动态开裂模拟
14
作者 江守燕 高嘉 +1 位作者 林安邦 杜成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5-2634,共10页
剪切型断裂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了解剪切破坏机理并准确预测剪切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对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和非局部... 剪切型断裂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了解剪切破坏机理并准确预测剪切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对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和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的剪切型裂纹动态开裂模拟方法,定义了基于偏应变概念的物质点对的正伸长量,可作为预测剪切型裂纹扩展行为的动态开裂准则,一点的损伤定义为该点影响域范围内连接的物质键损伤的加权平均值,而物质键的损伤则与基于偏应变概念的物质点对的正伸长量相关联,并引入能量退化函数建立结构域几何拓扑损伤与能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将拓扑损伤与应力应变联系起来,通过能量退化函数修正了SBFEM的刚度系数矩阵,得到了子域在损伤状态下的刚度矩阵,推导了考虑结构损伤的SBFEM动力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时间离散.最后,通过3个典型算例验证了建议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剪切型断裂问题,能够很好地捕捉剪切型裂纹的扩展路径,并得到较为准确的载荷-位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剪切型开裂 四叉树网格 偏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尺度视角下准脆性材料的损伤:从几何不连续度到自由能折减
16
作者 陈建兵 任宇东 卢广达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02-3212,共11页
多尺度损伤演化法则的构建是损伤力学从现象学走向理性坚实基础的核心之一.然而,迄今鲜有人注意到,存在两类损伤变量:几何意义上表征材料不连续程度的损伤与自由能折减(即材料受力性能退化)意义上的损伤.如何实现从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 多尺度损伤演化法则的构建是损伤力学从现象学走向理性坚实基础的核心之一.然而,迄今鲜有人注意到,存在两类损伤变量:几何意义上表征材料不连续程度的损伤与自由能折减(即材料受力性能退化)意义上的损伤.如何实现从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能量耗散意义上的损伤转化,乃是固体破坏问题的枢机.本文从两尺度视角给出了损伤演化法则及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能量耗散(即受力性能的退化)转化过程的定量刻画,进一步夯实了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的理性基础.在本文模型中,连续体被看作物质点的集合.宏观物质点与其作用域中的其他物质点组成一系列物质点偶,由此形成附加于其上的细观结构.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物质点的位移引起物质点偶的变形.当物质点偶的某种几何变形量(如正伸长量)超过临界值时,微细观损伤开始发展.细观层次物质点偶的渐进破坏引起宏观固体不连续程度的变化,最终导致宏观连续体拓扑的改变.因此,将微细观损伤在作用域中的累积定义为该点的拓扑损伤,以刻画宏观固体的不连续程度,这在本质上是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另一方面,损伤发展引起自由能耗散,导致连续体力学性能的退化.由于宏观能量耗散是作用域中细观物质点偶因损伤而导致的耗散能量之和,因此能量(受力)意义上的损伤为作用域中细观物质点偶上的总耗能与总弹性自由能之比.由此,在细观层次上实现了从几何意义上的损伤向能量耗散(受力退化)意义上的损伤的转化.在本文模型中,不需要经典连续介质损伤力学或断裂相场模型中经验假定的能量退化函数,物质点处的几何-能量转绎关系由该点的两尺度变形状态决定,而非固定形式,从而可能对复杂受力状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不仅可以捕捉到裂纹萌生、扩展全过程,而且可以定量反映加载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与在宏观层次进行几何-能量转绎的宏-微观损伤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试验结果的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损伤 能量损伤 细观转化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准脆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级增长不确定性的层级分解及其对产出和通胀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刘达禹 向思宇 李铭洋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101,共15页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复苏偏弱,并呈现出区域分化态势。从纵深维度对省级增长不确定性进行分解,并对其产出效应和通胀效应进行测度是实现宏观经济波动精准溯源的基本前提,亦是实现宏观经济分层治理的必要保障。为此,本文运用SV-TVP-DF模型...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复苏偏弱,并呈现出区域分化态势。从纵深维度对省级增长不确定性进行分解,并对其产出效应和通胀效应进行测度是实现宏观经济波动精准溯源的基本前提,亦是实现宏观经济分层治理的必要保障。为此,本文运用SV-TVP-DF模型将中国各省份增长不确定性分解为全国一致成分、区域协同成分以及省级个体成分,随后利用方差分解和PCH-VAR模型考察了各级不确定性对产出波动和物价波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重大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级不确定性均迅速攀升,其中东部各省份不确定性变动较大,是增长不确定性的主要引领者;第二,全国增长不确定性和省级个体不确定性是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核心驱动因素,其中产出波动主要受全国一致成分影响,物价波动则由省级不确定性撬动;第三,就防范和化解增长不确定性而言,现阶段应采取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合理宽松的信贷政策来引导经济复苏。这不仅可以有效提振经济活力,而且也能够把物价波动控制在适宜范围,同时还能增强经济复苏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波动 SV-TVP-DF模型 PCH-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脆性岩石直接拉伸断裂的宏细观力学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照 车行 +1 位作者 李海峰 戚承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6-1916,2049,共12页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等长期处于干湿循环条件下导致岩石损伤破坏的工程问题,探究在干湿循环和直接拉伸荷载共同作用下,脆性岩石的宏细观断裂力学特性这个难点问题。由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接拉伸试验较难实现,考虑干湿循环与直接拉伸荷... 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等长期处于干湿循环条件下导致岩石损伤破坏的工程问题,探究在干湿循环和直接拉伸荷载共同作用下,脆性岩石的宏细观断裂力学特性这个难点问题。由于干湿循环条件下的直接拉伸试验较难实现,考虑干湿循环与直接拉伸荷载作用的宏细观力学关系模型非常欠缺。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方法,结合干湿循环试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干湿循环条件下脆性岩石直接拉伸断裂的宏细观力学模型。该模型是在考虑了干湿循环次数n与含水率ω对断裂韧度K_(IC)和初始损伤因子D_(0)综合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初始细观裂纹损伤与裂纹断裂韧度的直接拉伸细观裂纹扩展力学模型建立的。对比分析抗拉强度、裂纹扩展极限长度l_(lim)、弹性模量、岩石劣化损伤的理论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讨论了初始裂纹倾角φ、材料常数β等参数影响下,裂纹启裂应力及峰值应力随干湿循环次数n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干湿循环和单独含水条件对岩石劣化度力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岩石 干湿循环 直接拉伸 断裂 宏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关键问题确认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晓彤 王姿璎 +3 位作者 杨晓云 乔烁 杨浩然 杨晓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明确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界定关键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收集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165篇文献,建立问题评阅库;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将问题归纳总结,通过计算严重性... 目的明确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界定关键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思路。方法系统收集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的165篇文献,建立问题评阅库;依据“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将问题归纳总结,通过计算严重性、重要性及优先解决指数确定该领域的关键问题。结果共形成26类问题。其中,临床带教老师能力不足,多照搬本科带教方法;缺乏全国统一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不够细化;临床实践要求不明确,缺乏统一的临床实践考核标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不足,批判性思维、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决策能力较为薄弱,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结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领域现存的关键问题,提示应从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及人力资源上着手改进,以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教育 卫生系统宏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观地质模型分类的深埋输水隧洞衬砌外水压力研究
20
作者 雒少江 丁卫华 +4 位作者 薛海斌 李玉波 严广艺 宋常贵 张东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4,192,共9页
衬砌的外水压力对富水深埋隧洞衬砌厚度和排水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往往忽略宏观地质条件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导致深埋隧洞外水压力估算结果和衬砌设计方案缺乏可靠性的评价。论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将富水... 衬砌的外水压力对富水深埋隧洞衬砌厚度和排水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往往忽略宏观地质条件对渗流场的影响规律分析,导致深埋隧洞外水压力估算结果和衬砌设计方案缺乏可靠性的评价。论文依托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工程,将富水地区深埋隧洞概化为分水岭下、傍山区域、河流下3种代表性的宏观地质环境模型,研究地质条件因素和工程措施对围岩渗流场和衬砌外水压力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①洞顶地下水高度相同和衬砌不透水条件下,分水岭隧洞周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以竖向为主;河流下隧洞周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以水平为主。分水岭隧洞、傍山区域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依次增大。分水岭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依次为0.72、0.77、0.84;而傍山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几乎不变,分别是0.91、0.91、0.93和0.95、0.96、0.96。②采取相同排水措施后,随着埋深增大,分水岭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依次为0.15、0.42、0.64,降压效果最好;而傍山隧洞、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分别是0.48、0.67、0.77和0.63、0.80、0.83,降压效果逐渐变差;③隧洞埋深1200 m时,分水岭、傍山和河流下隧洞外水压力折减系数随着围岩渗透系数的增大外水压力折减系数分别介于0.43~0.73、0.67~0.89和0.80~0.95,均呈现外水压力随着隧洞埋深增大而增大的规律性。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可以从隧洞宏观水文地质条件与外水压力折减系数的规律性评估富水地区隧洞衬砌抗水压设计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深埋隧洞 宏观地质模型 衬砌 外水压力 排水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