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雨强下PAM分子量对土质堤防产流产沙的影响
1
作者 邹浩 李怡阳 +2 位作者 魏希莹 郑琪严 刘鸿涛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 [目的]探究不同PAM分子量对东北某地堤防护坡防侵蚀效果,及喷施方式下PAM溶液对堤防坡面的减流减沙作用,为东北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某河流上游堤防背水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度(180,200,220 mm/h),裸地(分子量为0)及4种不同PAM分子量(1200,1400,1600,1800万),PAM浓度采用4 g/m^(2),对试验坡面进行喷洒PAM溶液,溶液采用4 g/m^(2) PAM配比3.5 L水。研究3种降雨强度下,施加不同PAM分子量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其水力学参数。[结果](1)在同种降雨强度下,施加PAM的坡面流产流沙量都小于裸地坡面。(2)在相同PAM分子量情况下,坡面产流产沙都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种降雨强度下,1800万分子量的减流减沙效果最好,最大可减沙57.74%。(3)通过计算坡面水流的雷诺数(Re)发现水流形态为层流,当降雨强度为220 mm/h时,裸地坡面流态为急流,其余均为缓流。降雨强度、PAM分子量对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均可以用幂函数进行描述。[结论]在东北某地堤防坡面施加不同分子量的PAM溶液可有效减少产流产沙量,其中减沙效果尤为明显,在试验所选定的PAM分子量区间中,施加分子量为1800万的PAM对于试验坡面的减流减沙效果最为显著,PAM可以提高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为治理土质堤防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pam(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减流减沙 土质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崩解特征及PAM加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继祥 段青松 +4 位作者 王忠良 杜技能 陈正发 颜科宇 刘辉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40-148,共9页
【目的】探明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崩解特征及聚丙烯酰胺(PAM)对棕壤各土层的加固效果,为滇中亚高山土壤侵蚀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棕壤各土层的崩解性,设置不同梯度(0%、0.1%、0.2%、0.3%)PAM施用量,研究PAM对棕... 【目的】探明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崩解特征及聚丙烯酰胺(PAM)对棕壤各土层的加固效果,为滇中亚高山土壤侵蚀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棕壤各土层的崩解性,设置不同梯度(0%、0.1%、0.2%、0.3%)PAM施用量,研究PAM对棕壤各土层的加固效果。【结果】棕壤各土层抗崩解性由强到弱表现为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施用PAM后,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崩解率在90 min时分别减小2.75~10.52百分点、48.50~60.90百分点、17.53~23.77百分点,平均崩解速率分别减小0.03~0.11%/min、0.53~0.69%/min、4.36~4.41%/min,加固效果表现为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施用PAM后,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微团聚体含量分别减小2~10百分点、3~13百分点、6~11百分点,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分别增大0.17~0.37 mm、0.27~0.36 mm、0.74~1.07 mm,对母质层团聚体的黏结效果明显大于淋溶层和淀积层。扫描电镜(SEM)观察,PAM通过抑制土壤表面结皮和缝隙的产生、增强土壤内部颗粒间的黏结力来增强土壤的抗崩解性。【结论】滇中亚高山棕壤各土层抗崩解性表现为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施用PAM黏结土壤颗粒可增强棕壤抗崩解性,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崩解特征 微团聚体 聚丙烯酰胺(pam) 亚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坡地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冯浩 吴普特 黄占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1,共4页
从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 ,为使 PAM能在黄土地区广泛使用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冲刷试验 ,研究了黄土坡地土壤表层施加 PAM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分析了产流、径流累计量、泥沙累计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 从防治水土流失和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 ,为使 PAM能在黄土地区广泛使用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冲刷试验 ,研究了黄土坡地土壤表层施加 PAM对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 ,分析了产流、径流累计量、泥沙累计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建立了相应的相关关系。比较了不同 PAM用量的作用效果及不同土壤对 PAM施用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当坡度为 15°,雨强 1.2 m m / min,降雨历时为 30 min时 ,每平方米土壤表层施加 0 .8gPAM后的产流量减少 16 % ,产沙量不到 1kg,减沙率达 87.87% ;连续冲刷试验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模拟降雨 pam 黄土坡地 产流过程 产沙过程 土壤改良剂 土壤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水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7
4
作者 韩凤朋 郑纪勇 +1 位作者 李占斌 张兴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下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分布的影响,采用表面撒施的方法研究了12个不同处理小区的土壤体积质量、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分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g/m2范围内添加PAM可以减小土壤体积质量增加...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下对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分布的影响,采用表面撒施的方法研究了12个不同处理小区的土壤体积质量、饱和导水率以及水分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2g/m2范围内添加PAM可以减小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饱和导水率,但用量超过2g/m2土壤体积质量开始增加。饱和导水率开始降低。在0~3g/m2均可用二次曲线进行描述,相关系数达到95%以上。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PAM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2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出现交叉现象,60~100cm土层随着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2g/m2用量时达到最高,再增加PAM用量土壤含水率反而有降低趋势。100cm以下土层变化不明显。该研究为探明PAM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应性和大规模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土壤 物理性质 饱和导水率 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土吸附处理PAM废水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洪标 孙亚兵 +2 位作者 李署 冯景伟 周晓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7,共4页
以丙烯酰胺(PAM)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PAM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吸附完成后的再生问题。研究表明,250mg/L的PAM溶液振荡吸附1h后,酸改性凹凸棒土的吸附效率高于提纯和热改性凹凸棒土,达90.08%。在250mg/L的PA... 以丙烯酰胺(PAM)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PAM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吸附完成后的再生问题。研究表明,250mg/L的PAM溶液振荡吸附1h后,酸改性凹凸棒土的吸附效率高于提纯和热改性凹凸棒土,达90.08%。在250mg/L的PAM溶液投加酸改性凹凸棒土进行振荡吸附试验,吸附时间为45min,试验结果表明,酸改性凹凸棒土的最佳投加量为1g/L;吸附过程最佳pH范围是4~6;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以5%、10%和15%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脱附剂进行再生试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提高,再生效率逐渐提高。但是,再生效率提高的幅度减小,浓度为10%和1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再生效率差别不大。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脱附剂时,最经济的再生次数为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改性凹凸棒土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的改土及增产效应 被引量:68
6
作者 员学锋 吴普特 冯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2期55-58,共4页
通过夏玉米施加聚丙烯酰胺 (PAM)的大田实验 ,确定了 PAM的改土、增产效应。研究表明 ,PAM施用量为 0 .75~ 1.2 5 g/ m2 时可使土壤容重平均下降 0 .0 6 8g/ cm3 ,团聚体总量 (>0 .2 5 mm )平均增加 30 .2 % ,同时 ,PAM增产效果显... 通过夏玉米施加聚丙烯酰胺 (PAM)的大田实验 ,确定了 PAM的改土、增产效应。研究表明 ,PAM施用量为 0 .75~ 1.2 5 g/ m2 时可使土壤容重平均下降 0 .0 6 8g/ cm3 ,团聚体总量 (>0 .2 5 mm )平均增加 30 .2 % ,同时 ,PAM增产效果显著 ,增产幅度为 11.7%~ 1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玉米 土壤改良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AM防治松散扰动沙土风蚀效果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渠昌 江培福 +2 位作者 雷廷武 李瑞平 唐泽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11,共5页
翻耕农地和建设工地的扰动松散土是沙尘的重要来源。防止扰动土风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PAM对于提高松散扰动土起动风速、防止风蚀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0°、10°、20°、30°... 翻耕农地和建设工地的扰动松散土是沙尘的重要来源。防止扰动土风蚀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该研究通过室内风洞模拟试验,研究了PAM对于提高松散扰动土起动风速、防止风蚀的效果。试验分别采用0°、10°、20°、30°不同的吹角,地表处理为:喷施PAM(用量分别为0.5,1,2,4 g/m2)、喷施清水和未加处理的自然松散扰动(沙)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表面喷洒PAM溶液可以显著地提高松散扰动土的起动风速,达到控制风蚀的目的;仅喷洒清水处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沙尘的起动风速,但其效果甚微;如果松散(沙)土喷施PAM的表面不被扰动(无裂纹),用于松散土风蚀防治时PAM用量控制在1 g/m2以上就可以有效防止风蚀发生,试样经受风速为14 m/s左右的大风、历时30 m in而未产生风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沙土 起动风速 聚丙烯酰胺(pam) 风蚀防治 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宋延华 张胜利 +1 位作者 李维 李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0,共3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SEM、XRD、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分散剂聚丙烯酰胺(PAM)对正极材料LiFePO4性能的影响。往LiFePO4中加入0.1%PAM时,分散性能最好,能抑制活性物质团聚;以0.1C在2.7~4.2 V循环,正极的首次放电比容... 利用金相显微镜、SEM、XRD、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分散剂聚丙烯酰胺(PAM)对正极材料LiFePO4性能的影响。往LiFePO4中加入0.1%PAM时,分散性能最好,能抑制活性物质团聚;以0.1C在2.7~4.2 V循环,正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从未添加分散剂时的132.6 mAh/g提高到了166.9 mAh/g,循环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分散剂 磷酸铁锂(LiFePO4)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黄土坡地水分养分迁移特性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辉 王全九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区集中暴雨条件对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在暴雨(2mm/min)条件下施加PAM对黄土坡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硝态氮淋溶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施加PAM对径...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区集中暴雨条件对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在暴雨(2mm/min)条件下施加PAM对黄土坡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硝态氮淋溶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施加PAM对径流硝态氮流失的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改变了径流磷和钾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分别降低了径流磷和钾的流失量为82%和84%;施加PAM减少了坡地土壤流失量93%,也降低了泥沙中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流失量分别为78%,95%和95%;施加PAM影响了坡地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减少了土壤水分深层的渗漏,从而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淋失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黄土坡地 聚丙烯酰胺(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入渗下施加PAM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全九 张继红 谭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6-1064,共9页
土壤改良剂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改善盐碱土结构及促进作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和水平土柱吸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入渗条件下,不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施量(0、0.02%、0.04%和... 土壤改良剂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改善盐碱土结构及促进作物生长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一维垂直土柱积水入渗和水平土柱吸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入渗条件下,不同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施量(0、0.02%、0.04%和0.06%)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咸水入渗条件下,施加PAM能够降低土壤入渗速率,增加土壤保水性能。(2)施加PAM对Philip及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有显著影响,在PAM施量0.04%时,吸渗率S和经验系数K最小,而经验指数β最大。(3)在PAM施量为0.04%时,土壤饱和体积含水量最大,BrooksCorey模型进气吸力hd增加了15.30%,土壤持水性能显著提高;土壤水分扩散率最小,水分分布最均匀。(4)施加PAM能够显著提高土层的持水效率和微咸水的淋洗效果,在PAM施量为0.04%时,土层持水效率最高,盐分淋洗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聚丙烯酰胺 水盐运移 土壤水力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沙质土壤持水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佳佳 李俊颖 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7,共5页
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PAM)施入沙质土壤后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PAM设置0(对照),50,100,200,400和1000mg/kg6个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PAM处理后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减小了4.12%~14.46%;... 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不同剂量聚丙烯酰胺(PAM)施入沙质土壤后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PAM设置0(对照),50,100,200,400和1000mg/kg6个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PAM处理后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减小了4.12%~14.46%;平均含水量增加了1.40%~5.64%;田间持水量增加20.68%~33.71%,毛细管持水量增加18.41%~29.04%,最大持水量增加18.62%~29.70%;方差分析在5%水平上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差异出现在PAM施加量为200mg/kg时.表明了PAM能够改善土壤的持水性能,其改良效果因PAM施入浓度而异.在改良该沙壤土保水性时,其适宜PAM施用量为2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 冷沙黄泥 土壤持水性能 抗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PAM防治松散土风蚀的机理及其抵御风沙流能力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渠昌 雷廷武 唐泽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采用室内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沙地松散土风蚀规律、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和施用PAM防治松散土壤风蚀的机理及其抗风沙流的能力。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试样接续放置的方法,前一试样为后一试样... 采用室内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内蒙古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沙地松散土风蚀规律、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和施用PAM防治松散土壤风蚀的机理及其抗风沙流的能力。风沙流对风蚀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试样接续放置的方法,前一试样为后一试样提供风沙流;施用PAM试样抗风沙流的能力试验,采用PAM使用量为1g/m^2,2g/m^2和4g/m^2等3个处理水平和0,17.6%,36.4%,7.7%等4个吹角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风速条件下风沙流对土壤的侵蚀程度比净风侵蚀程度高得多,侵蚀量显著不同;PAM用量为1g/m^2时,在7~8m/S风速的风沙流作用下只能经历5~10min的吹蚀试样即破坏;PAM用量为2g/m^2时可以抵御8~10m/s风速的风沙流历时30min的吹蚀;PAM用量达4g/m^2时,可以抵御10m/S风速的风沙流历时30min的吹蚀试样仍未破坏,几乎可以防止自然界99%的各级风速所引起的土壤风蚀。从经济方面考虑,推荐PAM用量为2g/m^2可以防止自然界中大部分风力(约97%~99%)造成的风蚀,经济上是可行的。经PAM处理的试样破坏过程和切片分析得出,在松散土表面喷施PAM之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风蚀,最根本的原因是施用PAM溶液后松散土表面可形成较厚的结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土 pam 风蚀控制 风沙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条件下PAM特性参数对土壤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继娟 李绍才 +1 位作者 魏世强 王定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1-385,共5页
土壤扰动是引起土壤侵蚀主要原因之一,土壤侵蚀常常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退化。应用聚丙烯酰胺(PAM)控制土壤封闭和减少侵蚀已有过许多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最有效的PAM分子量和电荷密度。,应用喷射工艺,研究不同特性参数的PAM... 土壤扰动是引起土壤侵蚀主要原因之一,土壤侵蚀常常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退化。应用聚丙烯酰胺(PAM)控制土壤封闭和减少侵蚀已有过许多研究,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最有效的PAM分子量和电荷密度。,应用喷射工艺,研究不同特性参数的PAM对坡面扰动土壤水分物性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对土壤物性的调控作用显著,土壤客重的降低、土壤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的提高以分子量为10mg,/mol的PAM为最优.同一分子量不同水解度调控效果有显著差别(F=9.44^**)。对于土壤中〉0.25mm水稳性团粒结构的调控效果以分子量为10~12mg/mol的PAM最为明显。相同分子量不同水解度的PAM对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影响差异性大.其中以水解度为30%作用效果最好。与PAM用于缓坡土壤改良相比,对于陡坡的扰动土壤,采用PAM进行改良仍然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特性参数 喷射工艺 土壤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秸秆复合PAM对湖滨带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方鑫 卢少勇 冯传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1-718,共8页
为改善湖滨带土壤结构、肥力及水土保持状况,以太湖流域贡湖湾湿地湖滨带基底为对象,将农业秸秆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一定比例配制作为改良材料,研究改良材料对湖滨带土壤物理结构、团聚体组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在探讨湖滨带土壤修... 为改善湖滨带土壤结构、肥力及水土保持状况,以太湖流域贡湖湾湿地湖滨带基底为对象,将农业秸秆和聚丙烯酰胺(PAM)按一定比例配制作为改良材料,研究改良材料对湖滨带土壤物理结构、团聚体组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在探讨湖滨带土壤修复需求的同时,为农业秸秆在生态修复中的再生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为农业秸秆处置提供新的途径。农业秸秆复合PAM材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养分,保证水生植物生长,同时能够改良土壤结构,防治水土流失。改良效果最好的配比为3 g·kg-1秸秆与1 g·kg-1PAM,具体表现为:细粒物质含量提高,砂粒含量降低,容重减小14.92%,大团聚体含量提高42.81%,土壤由砂土和壤土向粘土转变;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2.70%、189.60%、31.80%和50.32%。研究发现,有机质和大团聚体状况决定湖滨带土壤稳定性好坏。秸秆提供的有机质降解为腐殖质,腐殖质有助于微团聚体粘聚为中粒径团聚体,而PAM的吸附架桥作用可将中粒径团聚体转化为大团聚体,从而显著改善土壤持土保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聚丙烯酰胺(pam) 湖滨带 土壤团聚体 土壤结构 修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和PAM改良沙土物理性质田间试验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智 唐泽军 +1 位作者 宋满刚 杨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采用粉煤灰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合施用改善沙土的水分环境和物理化学性质,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研究PAM在粉煤灰混合沙土的复杂环境下,能否增强粉煤灰改良沙土的效果。试验于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万通现代... 采用粉煤灰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合施用改善沙土的水分环境和物理化学性质,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研究PAM在粉煤灰混合沙土的复杂环境下,能否增强粉煤灰改良沙土的效果。试验于201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万通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试验粉煤灰使用量为0%,5%,10%,15%(质量比),PAM的使用量为0,60,120mg/kg。结果表明,粉煤灰质量比为10%,同时使用120mg/kg PAM时,能够提高土壤田间持水量18%,减小土壤饱和导水率26%,同时增加土壤有效水含量。粉煤灰和PAM混合使用于沙土会引起土壤有害元素含量升高,使用15%粉煤灰时土壤重金属含量仍符合国家标准。从而避免了使用过高比例粉煤灰而对土壤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pam 沙土 土壤饱和导水率 田间持水量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FSi-PAM^+-CTAB复合体系在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慧云 全先高 +2 位作者 石茂建 王军 郭继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3-167,共5页
考察矸石基聚硅铝铁絮凝剂(PAFSi)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合体系在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最佳配比,通过测定体系的透光率和化学需氧量(COD),考察不同投药体系对胜... 考察矸石基聚硅铝铁絮凝剂(PAFSi)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合体系在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最佳配比,通过测定体系的透光率和化学需氧量(COD),考察不同投药体系对胜利钻井废水的处理能力,利用显微镜测定絮凝体的形态,并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矸石基聚硅铝铁絮凝剂与PAM+、CTAB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与PAM+、CTAB的复配体系;聚硅铝铁为3 mL、PAM+质量分数为0.05%、CTAB质量分数为0.2%时,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聚硅铝铁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PAM)对扰动红壤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纪根 张平仓 陈展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3,共5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防治扰动红壤水土流失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不同坡度、雨强与土壤处理下扰动红壤坡面产流与产沙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630T型PAM减流效果好于630S型PAM效果,其减流效益在雨强越大的情况...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对防治扰动红壤水土流失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不同坡度、雨强与土壤处理下扰动红壤坡面产流与产沙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630T型PAM减流效果好于630S型PAM效果,其减流效益在雨强越大的情况下效益越显著;630S型PAM2g/m2减沙效益最显著,平均含沙量比对照减少93.22%~99.65%,侵蚀总量减少93.83%~99.96%;但从经济角度来看,630T型PAM1g/m2最佳,其平均含沙量比对照减少83.59%~99.69%,侵蚀总量减少89.23%~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扰动红壤 减流 减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不同雨强下黑土区土质堤防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鸿涛 郑琪严 +2 位作者 李起龙 赵瑞娟 李晓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PAM的防侵蚀效果,进而为东北黑土区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2个降雨强度(60,90 mm/h),5个PAM浓度(0,2,3,4,5 g/m^(2)),观察不同雨强下PAM对坡面产流产沙、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PAM的防侵蚀效果,进而为东北黑土区土质堤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共设置2个降雨强度(60,90 mm/h),5个PAM浓度(0,2,3,4,5 g/m^(2)),观察不同雨强下PAM对坡面产流产沙、坡面侵蚀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各侵蚀形态下的水力学参数。[结果](1)在同一PAM浓度下,坡面平均产流率、平均产沙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2)在两个雨强下,平均产流率存在拐点,3 g/m^(2)的平均产流率最小;平均产沙率随着PAM浓度的增长而降低,5 g/m^(2)平均产沙率最小。(3)降雨强度60 mm/h,坡面的侵蚀形态主要表现为溅蚀和面蚀;降雨强度90 mm/h,坡面侵蚀特征表现为面蚀,部分伴有细沟侵蚀。(4)雷诺数(Re)小于500,均为层流,弗罗德数(Fr)小于1,属于缓流。降雨强度对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和单位水流功率的影响均大于PAM浓度。[结论]东北黑土区坡面施加PAM,可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增强,减少了坡面侵蚀产沙,对于土质堤防侵蚀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降雨强度 pam(聚丙烯酰胺) 产流产沙 侵蚀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固化淤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19
作者 李东黎 李帅 +1 位作者 章荣军 徐志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4-211,共8页
作为强化纯水泥固化(PCSM)淤泥胶结作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的加入改变了淤泥的微观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但其掺加后对PCSM固化淤泥的工程施工影响还未进行过系统性研究。鉴于此,针对不同水灰比的固化淤泥,按照是否掺加PAM展开了流... 作为强化纯水泥固化(PCSM)淤泥胶结作用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的加入改变了淤泥的微观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但其掺加后对PCSM固化淤泥的工程施工影响还未进行过系统性研究。鉴于此,针对不同水灰比的固化淤泥,按照是否掺加PAM展开了流动性、黏滞性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揭示了PAM作为絮凝剂对固化淤泥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M的加入能显著降低PCSM固化淤泥的流动度并提高其黏滞性,且初始含水率对于固化淤泥流动度的影响大于固化剂掺量的影响;建议将掺加PAM的固化淤泥水灰比值调整至大于14来满足施工需要;对于絮凝-固化联合法(FSCM)处理的淤泥,当含水率较低时,黏度随拌和时间呈现先增加后趋近于不变的趋势,当含水率较高时,黏度变化不大;FSCM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略有增加,且相较于PCSM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略高,但随放置时间的增长而趋势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聚丙烯酰胺(pam) 流动度 黏滞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膜液中加入PAM/SDBS对聚砜超滤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王薇 瞿睿 张宇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7,共4页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添加剂,分别加入到聚砜铸膜液中,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得到改性中空纤维超滤膜,并对其表面形貌和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能使膜内部产生并列指状孔结构;加入PAM和SDBS后膜的亲...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添加剂,分别加入到聚砜铸膜液中,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得到改性中空纤维超滤膜,并对其表面形貌和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能使膜内部产生并列指状孔结构;加入PAM和SDBS后膜的亲水性和纯水通量均得到提高,且PAM提高的更明显;改性膜对牛血清蛋白和PEG的截留率都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超滤膜 聚丙烯酰胺 十二烷基磺酸钠 纯水通量 截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