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再生混凝土大跨梁的变形性能与低碳评价
1
作者 肖建庄 潘玉珀 +10 位作者 王春晖 房海波 梁汝鸣 葛序尧 王璞瑾 关湘烁 徐浩林 宁甲乾 何尧 丁陶 肖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在建筑固体废物(固废)激增、“双碳”目标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FRCAC,取代率为100%,简称全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低碳结构体系的突破口。然而,现行规范体系因缺乏实际工况下的长期... 在建筑固体废物(固废)激增、“双碳”目标推进的双重驱动下,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FRCAC,取代率为100%,简称全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成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重塑低碳结构体系的突破口。然而,现行规范体系因缺乏实际工况下的长期实证数据,制约了FRCAC相关的技术更新和规模化应用进程。本文着眼“突破技术瓶颈、驱动规范升级、推动低碳应用”,率先以30 m跨度的FRCAC简支梁为工程原型开展前瞻性探索,旨在全面研究FRCAC结构的服役性能。FRCAC受压区边缘的最大压应力约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50%,能够模拟FRCAC构件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支持量化FRCAC结构在长期荷载‒环境耦合作用下的性能演化规律与低碳效益。设计并浇筑等配筋、等水胶比的FRCAC梁和普通混凝土(NAC)对照梁,构建覆盖“材料制备‒构件行为‒碳效益量化”全链条,追踪4年服役期内变形、裂缝、碳化深度等的演变过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模型获得量化的碳吸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同条件养护下FRCAC的弹性模量较NAC降低7.8%~14%,可通过预起拱方式补偿变形差异并满足结构变形要求;FRCAC梁表面的受弯裂缝数量较NAC梁增长8%,裂缝长度增长15%,但平均宽度基本一致;考虑服役期的碳吸收后,FRCAC梁的净碳排放降低7.69%。首次以工程原型实证了FRCAC在实际荷载‒环境耦合工况下的应用可行性,将促进结构工程低碳化的理论与工程发展,推动建筑固废从粗放化填埋转向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30 m跨度工程原型梁 动态监测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地聚物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界面形貌
2
作者 陈波 王悦 华敏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2,共7页
为高效处理建筑固废堆积问题并推动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性能及其在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机制。采用粉煤灰等固废制备地聚物混凝土作母体,通过破碎母体制得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并以其取代天然粗... 为高效处理建筑固废堆积问题并推动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性能及其在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机制。采用粉煤灰等固废制备地聚物混凝土作母体,通过破碎母体制得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并以其取代天然粗骨料制备不同取代率的全地聚物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通过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发现,地聚物基再生骨料与浆体间会发生“二次再地聚反应”。研究表明: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普遍优于传统水泥基再生混凝土,且在高取代率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更为致密,将传统水泥基再生混凝土中的薄弱部位转变为紧实部位,从而显著提升了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再生粗骨料 再生混凝土 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二次再地聚反应 力学性能 界面过渡区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3
作者 许开成 王文鹏 张立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和一种商品再生粗骨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强度测量。通过分析母材混凝土原始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η)和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ρ)、吸水率(ω)的关系,将母材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转化为ρ及ω对其的影响,建立了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混合再生混凝土破坏形式取决于所含低强度粗骨料的比例,当低强度骨料比例由低变高时,破坏从骨料破坏转换为骨料-砂浆界面破坏;将公式计算强度与试验中不同比例粗骨料混合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商品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得出,建立的仅考虑单一因子ρ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同时考虑ρ和ω双因子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母材混凝土强度 混合粗骨料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祥花 劳国威 +3 位作者 郑述芳 宁璠 许瑞天 陈宗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39,共9页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展度等工作性能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提高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最大可达到755.0 mm;当粉煤灰掺量从20%增大到40%时,混凝土的填充性能呈下降趋势,离析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建议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合理粉煤灰掺量为20%~30%。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粉煤灰 水胶比 工作性能 坍落扩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阎杰 邢国斌 +4 位作者 冯龙辉 梁重阳 谢军 翁维素 白启敬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462,共8页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RAC)的力学性能,在混凝土中掺入苎麻纤维(RF),研究了再生粗骨料(RCA)、RF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劈裂强度的影响,通过氮吸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进一步探究掺入RF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改善机理。再生... 为改善再生混凝土(RAC)的力学性能,在混凝土中掺入苎麻纤维(RF),研究了再生粗骨料(RCA)、RF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劈裂强度的影响,通过氮吸附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进一步探究掺入RF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改善机理。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随RF掺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RCA取代率为30%(质量分数)时,掺入0.5%(体积分数)RF较未掺RF的混凝土抗折强度提高11.5%。由微观分析可知,RF较高的吸水率可以使纤维表面的水泥浆体产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硅酸钙凝胶填充孔隙进而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但在搅拌混凝土时RF易产生团聚现象,形成薄弱区,增加内部缺陷,抑制抗压强度提高,RF的掺入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较小。RF表面粗糙且有竖向条纹,可增加混凝土裂缝两侧的黏结强度,在混凝土裂缝两侧起桥接作用,限制混凝土受拉荷载作用下裂缝的开展,使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劈裂强度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苎麻纤维 再生粗骨料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抗劈裂强度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分析
6
作者 周宏元 母崇元 +2 位作者 王小娟 李润琳 曹万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长宽比均为3的试件。基于经典尺寸效应律,提出了考虑RCA替代率的GRAC平均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试验数据表明GRAC抗压强度的离散性随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随RCA替代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提出了任意保证率下具有不同RCA替代率的GRA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离散性 再生粗骨料替代率 尺寸效应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复合聚丙烯纤维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张培恒 王正旺 +5 位作者 赵静 王增鑫 祁海峰 李继先 倪剑刚 韩尚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7-262,共6页
在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和聚丙烯(PP)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RCALC)性能的影... 在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和聚丙烯(PP)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RCALC)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抛填工艺既可实现对再生粗骨料(RCA)的直接利用,又可控制RCA掺入量,防止因RCA过多造成泡沫混凝土材料重量过大;在RCALC试样受压过程中发现RCA出现破碎,RCA起到了一定的承压作用;改变泡沫掺量、水灰比、PP纤维掺量均会对RCALC的性能产生影响,对于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为泡沫掺量影响最大,PP纤维掺量影响最小;综合考虑泡沫掺量、水灰比、PP纤维掺量3个因素,确定RCALC的合理配合比参数为水灰比0.55、泡沫掺量5%、PP纤维掺量0.2%;RCALC材料相比普通泡沫混凝土可节省约60元/m^(3),产品制备费用可节约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泡沫混凝土 泡沫掺量 水灰比 聚丙烯纤维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风积沙骨料表面疏水改性方法与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闯 任永峰 +2 位作者 张宏 吴平 杨亚雄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0-275,共6页
针对风积沙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水性强的问题,采用水泥胶结与表面疏水改性的方法,制备了大粒径表面疏水型再生风积沙骨料.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配合有机硅树脂改性的再生风积沙骨料,其吸水率明显降低,改性剂配... 针对风积沙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吸水性强的问题,采用水泥胶结与表面疏水改性的方法,制备了大粒径表面疏水型再生风积沙骨料.结果表明:经硅烷偶联剂配合有机硅树脂改性的再生风积沙骨料,其吸水率明显降低,改性剂配比对再生风积沙骨料吸水率的影响较小;疏水改性不会降低再生风积沙骨料的强度以及再生风积沙骨料与水泥石间的黏结强度;使用表面改性再生风积沙骨料制备混凝土,其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明显改善;疏水改性可以优化再生风积沙骨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增大其表面浸润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再生骨料 疏水改性 硅烷偶联剂 有机硅树脂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能及损伤本构模型建立
9
作者 魏建修 刘清 +2 位作者 闫浩 何博文 崔晶波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7,106,共9页
为研究在冻融环境下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RCASCC)的损伤变化规律,进行了冻融试验,并根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75次、100次、125次、150次)下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同时对RCA... 为研究在冻融环境下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RCASCC)的损伤变化规律,进行了冻融试验,并根据不同冻融循环次数(0次、25次、50次、75次、100次、125次、150次)下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损失率,同时对RCASCC损伤程度的定量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冻融循环作用下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棱柱体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变化规律;然后,基于等应变理论及Weibull损伤理论,建立了以动弹性模量表示的冻融损伤模型,并根据经典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冻融损伤模型进行了优化及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RCASCC质量损失率先减小后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值均逐渐减小,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峰值应力逐渐减小,峰值应变逐渐增加。与试验结果比较,建立的冻融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本试验及其他学者应力-应变曲线上升及下降段,模型参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混凝土的脆性及延性特征,该模型可为RCASCC在冻融环境下的试验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自密实混凝土 应力-应变曲线 冻融循环 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
10
作者 刘凯华 谢金威 陈灿晖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2-670,共9页
以石粉(SP)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为变量,开展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MR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和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CA取代率的增加,MRC的流动性降低,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SP掺量增加时,... 以石粉(SP)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为变量,开展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MR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和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CA取代率的增加,MRC的流动性降低,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SP掺量增加时,MRC的流动性、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SP掺量为10%时力学性能表现最佳,Sargin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MRC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SP掺量对MRC尺寸效应有明显影响,Bažant尺寸效应律适用于描述MRC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再生粗骨料 石粉掺量 应力-应变曲线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固废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工作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京红 冯鹏龙 +3 位作者 杨晋荣 张彦 张凌博 尚伟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1229,共7页
以固废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选取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增强材料,制备出碳纳米管改性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吸水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测试,探究碳纳米管掺量、再生粗骨料替... 以固废混凝土为再生粗骨料,采用50%的铁尾矿砂取代天然河砂,选取多壁碳纳米管(CNTs)为纳米增强材料,制备出碳纳米管改性铁尾矿砂再生骨料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吸水率、SEM(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测试,探究碳纳米管掺量、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固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并验证了该公式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固废混凝土时掺加适量CNTs,混凝土力学强度呈抛物线型先增后减的规律;通过SEM试验发现,适量CNTs能够改变混凝土的微观界面结构,加快早期水化进程,同时优化其孔隙分布,进而形成更高密度的基体。为改善固废混凝土性能和固废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工作性能 微观形貌 碳纳米管 铁尾矿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对碱激发矿渣再生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刘晓飞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碱激活矿渣再生粗骨料混凝土(AAS-RAC)是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具有显著的市场潜力,能够有效地利用废矿渣和建筑垃圾,但其较大的收缩率和较差的韧性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加入纤维是控制其收缩性能的关键途径,通过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类型... 碱激活矿渣再生粗骨料混凝土(AAS-RAC)是一种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具有显著的市场潜力,能够有效地利用废矿渣和建筑垃圾,但其较大的收缩率和较差的韧性限制了更广泛的应用。加入纤维是控制其收缩性能的关键途径,通过系统地探讨了不同类型和含量的纤维对AAS-RAC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再生骨料会增加AAS-RAC的收缩率,使用再生骨料的AAS-RAC比未添加再生骨料的收缩率高,添加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可以有效减少AAS-RAC的收缩率,其中钢纤维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成果为降低AAS-RAC的收缩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活矿渣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收缩性能 钢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鑫 管民生 +1 位作者 杭熙茹 郭静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3,共5页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石粉掺量10%时,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天然砂再生混凝土,且机制砂原料为石灰石的抗压强度高于卵石;机制砂各筛孔量占比分别为5%、7%、18%、25%、26%和14%时,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水灰比、颗粒级配可使机制砂再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满足生产应用要求,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更有优势,是缓解天然砂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级配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漂浮结构的设计简介及其可持续性提升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建庄 周子晗 +3 位作者 夏冰 胡晓龙 刘曙光 肖绪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3-1853,共11页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进程使得各国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漂浮结构为向海图强和城镇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整理了混凝土漂浮结构在城镇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设施与交通设施领域的应用现状,阐明漂浮结构具有拓展用地空间、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建... 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进程使得各国土地资源日渐紧缺,漂浮结构为向海图强和城镇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整理了混凝土漂浮结构在城镇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设施与交通设施领域的应用现状,阐明漂浮结构具有拓展用地空间、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建设成本并降低环境影响的综合效益。同时,总结了漂浮结构传统设计模式下的技术要点:运动与受力分析;安全性校验;模块化设计。在总体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结构再利用、材料再循环和组合混凝土衍生漂浮结构设计三个层面提升漂浮结构的可持续性,建议推广再生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与组合混凝土衍生结构在漂浮结构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结构 再生混凝土 海水海砂混凝土 组合混凝土衍生结构 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玉辉 王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效果的影响及强化后的再生粗骨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时的最佳聚合温度为60℃,最佳聚合时间为24 h,MMA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对再生粗骨料进行预干燥处理可以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MMA强化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3d、7d、14d和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6.9%,20.3%,21.4%,23.9%,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0.9%、14.7%、12.2%和8.3%,同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延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MMA单体浸渍,然后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性能,从而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A强化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超 郝宏媛 +1 位作者 刘立熙 朱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7-125,193,共10页
为研究再生骨料的预浸碳化处理方式及碳化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强化后的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静、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的抗压强度随碳化循环次数的... 为研究再生骨料的预浸碳化处理方式及碳化循环次数对再生混凝土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将强化后的再生骨料100%取代天然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试件,分别开展静、动态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静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的抗压强度随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而直接碳化组的抗压强度仅在第1次碳化循环后有所提升,继续进行碳化循环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动态加载时,预浸碳化组再生混凝土呈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动态抗压强度与动态增加因子均随应变率的增大而提高,相较于普通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预浸碳化循环3次后制备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动态抗压强度提升了23.8%,而直接碳化组仅提升了5.7%,且动态增加因子与应变率的对数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随应变率的lg10线性增加;当应变率相同时,随着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动态抗压强度也增大。从能量的角度看,预浸碳化组在高应变率下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于低应变率下的比能量吸收值,再次说明了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混凝土仍具有应变率效应,相同应变率条件下,预浸碳化组的比能量吸收值大于直接碳化组,说明预浸碳化再生骨料提升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冲击性能,且效果优于传统的直接碳化处理。上述研究也为预浸碳化强化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试验结果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预浸碳化 再生混凝土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俊 蒋昊轩 +2 位作者 薛贵堂 杨清清 王林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110,共5页
借助微波辅助机械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以取代率和龄期作为变量对制作的强化再生混凝土进行宏观、微观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再生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相似,其抗压强度较未强化再生混凝土有所提升,试... 借助微波辅助机械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以取代率和龄期作为变量对制作的强化再生混凝土进行宏观、微观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再生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相似,其抗压强度较未强化再生混凝土有所提升,试件的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虽有变化,但仍优于未强化再生混凝土;在微观方面,微波强化技术改善了再生粗骨料自身的缺陷,使其更接近天然骨料。这些结果验证了微波辅助机械强化再生粗骨料的优越性,在一定条件下强化再生粗骨料可替代天然骨料再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粗骨料强化 再生混凝土 破坏形态 力学性能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与可再生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成旭 朱平华 +4 位作者 王新杰 刘惠 王华宇 王月盈 陈垂睿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6-964,共9页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与可再生性的影响,本文选取硅灰、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三种矿物掺和料,通过不同掺量组合制备了五组不同胶凝体系的再生混凝土。采用快冻法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试验,通过测定冻融过程中再生混凝土... 为探究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与可再生性的影响,本文选取硅灰、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三种矿物掺和料,通过不同掺量组合制备了五组不同胶凝体系的再生混凝土。采用快冻法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冻融试验,通过测定冻融过程中再生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评价其抗冻性,采用SEM观察冻融后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此外,对冻融后的再生混凝土进行破碎,获得二代再生粗骨料,并依据其表观密度、压碎值、坚固值和吸水率评估再生混凝土的可再生性。结果表明:5%(质量分数,下同)硅灰+20%粉煤灰+20%矿渣+55%水泥组合的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损失率明显比单掺5%硅灰以及5%硅灰+20%粉煤灰和5%硅灰+20%矿渣组合的低,且相对动弹性模量比其他组合的高。四种不同胶凝体系的二代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均达Ⅲ类标准,可用于强度等级为C25的结构混凝土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矿物掺合料 抗冻性 可再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阳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刚 周志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石粉含量能有效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在不同的水灰比下,最佳石粉含量存在差异;当水灰比和石粉含量双因素交互作用时,水灰比为0.32、石粉质量分数为15%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构建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水灰比、石粉含量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与离散系数均不超过5%,模型精度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机制砂 全再生粗骨料 石粉 水灰比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凯华 陈钿渊 +1 位作者 邹超英 严佳川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7,142,共5页
分别采用级配强化、化学浆液强化和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3种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品质提升,考察不同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形维数取2.6时,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最小,级配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 分别采用级配强化、化学浆液强化和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3种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品质提升,考察不同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形维数取2.6时,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最小,级配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较好,但对弹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的改善不明显;采用水泥外掺硅灰浆液强化的再生粗骨料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冻性能,降低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工艺结合了两种单一强化工艺的特点,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强化工艺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