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衷中参西《金匮要略》病症钩沉
1
作者 杨帆 李云海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1,共3页
辨析《金匮要略》中“狐惑病”“肺痈病”“痰饮病”的有关条文的症状表现及方义特点,结合西医学对相关条文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狐惑病的“乍赤乍黑乍白”应指发作性的结膜炎,肺痈病的“隐隐痛”应指病位较深的实性疼痛,痰饮病的... 辨析《金匮要略》中“狐惑病”“肺痈病”“痰饮病”的有关条文的症状表现及方义特点,结合西医学对相关条文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狐惑病的“乍赤乍黑乍白”应指发作性的结膜炎,肺痈病的“隐隐痛”应指病位较深的实性疼痛,痰饮病的水在“肠间”不仅在肠道内也可在肠腔外类似于腹膜腔中。上述观点的提出紧密联系临床实际,拓宽了中医理论实用价值,丰富《金匮要略》在现代临床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衷中参西 狐惑病 肺痈病 痰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化浊方对浊毒内蕴证脓毒症肺损伤患者肺泡灌洗液中CD86、CD206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施保柱 许梅 +7 位作者 观云 赵津 吴甜甜 段明明 张萱 宿英豪 郭洁 马蕴蕾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宣肺化浊方对浊毒内蕴证脓毒症肺损伤患者肺泡灌洗液中CD86、CD20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来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脓毒症肺损伤(浊毒内蕴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编码表将入选者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宣肺化浊方对浊毒内蕴证脓毒症肺损伤患者肺泡灌洗液中CD86、CD206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22年9月—2023年9月来河北省中医院就诊的脓毒症肺损伤(浊毒内蕴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编码表将入选者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等量温开水对照,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宣肺化浊汤鼻饲。两组患者总疗程均为7 d。对比两组28 d病死率、临床疗效、病情严重程度、血清炎症反应指标、血气指标、呼吸功能指标、肺泡灌洗液中肺泡巨噬细胞表型CD86和CD206表达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28 d病死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和肺损伤评分(LI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肺损伤LIS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IL-10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这些指标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水平有所上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肺血管通透指数(PVPI)水平有所下降(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这些指标上表现更好(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CD68表达上升,CD206表达下降(P<0.05),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CD68表达更高,CD206表达更低(P<0.05)。结论宣肺化浊方在治疗浊毒内蕴证脓毒症肺损伤患者方面表现出确切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肺泡灌洗液中CD86、CD206水平密切相关,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化浊方 浊毒内蕴 脓毒症肺损伤 肺泡灌洗液 CD86 CD20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经》“燥胜则干”理论探讨秋燥与过敏性鼻炎之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娜 汤玲玲 吴晓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4,共4页
过敏性鼻炎是秋季高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虽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为主症,但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临床上鼻干、鼻痒症状也异常突出。该文从探析秋燥之源流入手,以《黄帝内经》“燥胜则干”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于... 过敏性鼻炎是秋季高发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虽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等为主症,但不少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临床上鼻干、鼻痒症状也异常突出。该文从探析秋燥之源流入手,以《黄帝内经》“燥胜则干”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现代医学对于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笔者将探讨秋燥与过敏性鼻炎发生的相关性,并列举由肺导致的其他脏器病变所致的肺—脾—过敏性鼻炎、肺—肾—过敏性鼻炎以及肺—肝—过敏性鼻炎之间发生的相关性。以期为现代临床防治此病提供可行的中医学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进而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此病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胜则干 秋燥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利多卡因-硫酸镁复苏液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李亭婷 熊炯 +3 位作者 邓富玉 刘旭 沈锋 唐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8-683,689,共7页
目的探讨腺苷-利多卡因-硫酸镁(ALM)复苏液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ALM复苏液对SD大鼠脓毒症肺损伤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影响,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其作用机制,并检测... 目的探讨腺苷-利多卡因-硫酸镁(ALM)复苏液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体内外实验评估ALM复苏液对SD大鼠脓毒症肺损伤及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的影响,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探究其作用机制,并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LM复苏液治疗显著改善盲肠结扎穿刺(CLP)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肺损伤评分和肺干湿比(P<0.01),并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P<0.01)。体外实验证实ALM复苏液可显著降低脂多糖(LPS)诱导的PMVEC中p-p65和p-IκBα蛋白表达(P<0.05),同时下调IL-1β、IL-6和TNF-α的蛋白水平(P<0.01)。结论ALM复苏液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及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对脓毒症ALI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肺损伤 液体复苏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新进展
5
作者 隋萌 黄睦容 +2 位作者 马然明 王墨池 胡春晓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8-652,共5页
肺移植是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优化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可降低术后肺水肿的发生率并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预后。过度的液体补充可能引发肺水肿、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而过于严格的液体限制则可能导... 肺移植是多种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优化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可降低术后肺水肿的发生率并改善肺移植受者的预后。过度的液体补充可能引发肺水肿、移植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而过于严格的液体限制则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影响组织灌注,引发器官功能异常。因此,精准调控液体平衡对肺移植受者的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就肺移植受者的生理特征、输注液体类型、液体治疗方案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肺移植围手术期液体管理的特殊性,以期为个体化液体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液体管理 肺水肿 原发性移植物失功 急性肾损伤 自由补液 限制性补液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中肺癌循环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孙增峰 李鹏 +1 位作者 佘春华 佟小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297,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肺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在脑脊液中正常表达水平,探讨血清TM水平、合并脑实质转移对其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可疑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TM是否升高。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0例... 目的:分析不同肺癌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在脑脊液中正常表达水平,探讨血清TM水平、合并脑实质转移对其影响,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可疑脑膜转移患者脑脊液TM是否升高。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4年2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0例无脑膜转移患者临床资料(非肺癌16例,肺癌64例),分析各TM在非肺癌患者脑脊液中正常的表达水平,以及脑脊液与血清中TM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TM与脑脊液中TM水平的相关性;比较合并脑实质转移组与无脑实质转移组之间脑脊液中TM水平的差异。结果: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A)、癌类抗原19-9 (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脑脊液中的正常表达水平低于血清中水平(P<0.05),但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烯化醇酶(NSE)在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血清中水平(P<0.05)。TPSA、SCC、ProGRP、NSE、CEA、CA199和Cyfra21-1在脑脊液中的水平与血清中的水平均无显著相关(均P>0.05)。与无脑实质转移患者相比,合并脑实质转移患者脑脊液中TPSA、SCC、ProGRP、CA19-9水平均无明显升高(P>0.05);CEA、Cyfra21-1虽然升高(P<0.05),但中位值升高不足2倍且均在参考值范围内,而NSE在合并脑实质转移组中的水平低于无脑实质转移组。结论:ProGRP及NSE在正常脑脊液中基础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水平,其余肿瘤标志物在脑脊液中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血清中水平;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与否,以及是否合并脑实质转移并不会对脑脊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脊液 循环肿瘤标志物 脑膜转移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疗效及对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宋亚丽 马艳苗 +1 位作者 胡桂芬 来晓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从密封箱子抽取带有数字的纸团,大...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津亏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从密封箱子抽取带有数字的纸团,大于等于54的号码为观察组,小于54的号码为对照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片、甲泼尼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和自我报告指数(ESSPRI)评分、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7(IL-17)、免疫功能(CD_(8)^(+)、CD_(4)^(+)和CD^(+)_(4/)CD_(8)^(+))、血清TLR4和NF-κ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两目干涩、关节疼痛、口燥咽干、皮肤干燥、体倦乏力和唾液腺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两目干涩、关节疼痛、口燥咽干、皮肤干燥、体倦乏力和唾液腺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SDAI和ES⁃SP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SDAI和ESSPR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FN-γ、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IL-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_(4)^(+)、CD_(8)^(+)、CD_(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_(4)^(+)、CD_(4)^(+)/CD_(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LR4/NF-κ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LR4/NF-κ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45/53)(χ^(2)=4.096,P=0.043)。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能有效提高干燥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降低ESSDAI和ESSPRI评分、改善TLR4/NF-κB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肺脾气虚 津亏 干燥综合征 TLR4 NF-κB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循环肿瘤DNA在非小细胞肺癌柔脑膜转移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羽斌 李晓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6-382,共7页
柔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5%。LM诊断难、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且无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是NSCLC诊疗的难点。循... 柔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致死性并发症,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5%。LM诊断难、预后差、治疗手段有限且无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是NSCLC诊疗的难点。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由肿瘤细胞脱落,携带与癌症相关的信息,在肿瘤精准治疗中有重要应用价值。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存在于大脑蛛网膜下腔、脊髓和中央管,与脑膜组织直接接触,是最能反映LM遗传特征的液体介质。近年来,解析CSF ctDNA多组学特征对深入探索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转移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及耐药机制分析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CSF ctDNA检测技术及其在NSCLC-LM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柔脑膜转移 脑脊液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免疫细胞亚群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的分析: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9
作者 张凯 史亮 +3 位作者 张同梅 仝丽 魏嵩 李红霞 《中国肺癌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4-902,共9页
背景与目的 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仍缺乏特异性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背景与目的 免疫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但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仍缺乏特异性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淋巴细胞亚群情况,并结合NSCLC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索潜在的免疫治疗相关性生物标志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接受一线免疫治疗的82例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模型评估BALF中免疫细胞亚群与疗效的关联,并验证预测模型的敏感性。结果 入组患者均接受一线免疫治疗,按照临床诊疗规范进行疗效评价:纳入的82例患者中,48例达到客观缓解,34例未达到。对采集的相关指标与临床治疗最佳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BALF中的总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与较好的免疫治疗疗效有关(P<0.05),BALF中的辅助性T细胞百分比的升高与免疫治疗的疗效不佳有关(P<0.05)。结论 BALF中总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比例可作为晚期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指标,联合其他指标构建的多变量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泡灌洗液 免疫治疗 疗效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临床特征分析
10
作者 林慧霞 刘婷 +5 位作者 杨逸昊 栗菲 梁斌基 李丽娟 李治群 李其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分析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报道磁共振表现为脑干带状高信号的患者,收集并整理纳入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 目的:分析脑干带状高信号的软脑膜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报道磁共振表现为脑干带状高信号的患者,收集并整理纳入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体征、基因检查结果、脑脊液表现、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共纳入28例患者,其中26例有肺腺癌病史,2例发现肺部占位性改变,磁共振均表现为T2‐FLAIR上脑干腹侧呈带状高信号,两侧对称,可延伸至小脑脚,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T1加权成像为长T1信号,T2加权成像为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结论:识别肺癌继发软脑膜转移很重要,T2‐FLAIR和DWI上脑干无强化带状高信号很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继发软脑膜转移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转移 带状高信号 肺腺癌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MR测量与脑脊液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何雪颖 林永娟 +4 位作者 尹震宇 田传帅 张鑫 梁雪 张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2-817,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l cerebrospinal fluid volume/intracranial volume,PCSFV/ICV)比值与脑脊液压力(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的相关性,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方法:共收集63例NSCLC-LM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进行视神经和颅脑MR扫描,测量双眼ONSD、颅脑PCSFV和ICV。随后对所有患者行腰椎穿刺测量CSFP,并定期进行鞘内化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SFP与MR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结果:所有NSCLC-LM患者双眼平均ONSD与CSFP呈正相关(r=0.567,P<0.001),PCSFV/ICV与CSFP呈负相关(r=-0.365,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PCSFV/ICV及ONSD联合PCSFV/ICV诊断颅内高压(CSFP>15 mmHg)的性能分别为0.81(95%CI:0.71~0.91)、0.76(95%CI:0.64~0.89)和0.91(95%CI:0.84~0.99)。ONSD、PCSFV/ICV及ONSD联合PCSFV/ICV诊断颅内高压(CSFP>20 mmHg)的性能分别为0.70(95%CI:0.58~0.82)、0.72(95%CI:0.57~0.88)和0.81(95%CI:0.70~0.93)。结论:经MR测量ONSD和PCSFV/ICV可以评估NSCLC-LM患者CSFP的变化,二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颅内高压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压力 非小细胞肺癌 软脑膜转移 视神经鞘直径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与大肠相表里”物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丛丛 李婉莹 +2 位作者 张梦瑶 穆德华 毛静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中医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医药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肺与大肠相表里”阐述了肺-肠来源相同,生理上相互协作,病理上和治疗上相互影响。现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分别从经络、津液代谢、黏膜免疫及肠道运动等方面探讨肺-... 中医药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医药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肺与大肠相表里”阐述了肺-肠来源相同,生理上相互协作,病理上和治疗上相互影响。现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分别从经络、津液代谢、黏膜免疫及肠道运动等方面探讨肺-肠物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肺肠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肠轴 黏膜免疫 水液代谢 水通道蛋白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活性肽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足月儿出生后2日内肺液清除状态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雅琴 林晓 +4 位作者 余蓉蓉 李泽阳 盛安群 史壹雄 钱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4560-4566,共7页
目的利用肺部超声(LUS)观察经阴道产和剖宫产足月儿出后2 d内肺液清除过程,以期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11-13至2016-04-10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 目的利用肺部超声(LUS)观察经阴道产和剖宫产足月儿出后2 d内肺液清除过程,以期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5-11-13至2016-04-10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新生儿分为经阴道产组(23例)和剖宫产组(27例);根据是否发生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TTN),将其分为TTN组(8例)和非TTN组(42例)。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别于出生时(出生6 h内)、出生后第1天(6~24 h)、出生后第2天(24~48 h)进行LUS检查,根据LUS视野内B线的量及密集程度,将LUS检查结果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Ⅲ级定义为异常,Ⅳ级定义为正常。结果剖宫产组胎龄小于经阴道产组,母亲分娩时接受麻醉率、双胎妊娠率大于经阴道产组(P<0.05)。TTN组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TTN组,出生时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出生后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率高于非TTN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出生时LUS异常率高于经阴道产组(P<0.05);经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产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P<0.05);剖宫产组出生后第1天、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时,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低于本组出生后第1天(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分级差于非TTN组(P<0.05)。TTN组与非TTN组出生时、出生后第1天LUS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N组出生后第2天LUS异常率高于非TTN组(P<0.05)。结论与经阴道产新生儿相比,剖宫产新生儿的肺液清除在出生后6 h内存在障碍,但此差异在出生后6~24 h即消失。LUS可以动态观察新生儿肺液清除过程,可指导临床呼吸支持治疗,值得在新生儿监护病房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足月分娩 分娩 产道 剖宫产术 新生儿一过性呼吸急促 肺液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火纤维粉尘在模拟肺液中的生物溶解行为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玺堂 刘浩 +1 位作者 张保国 王周福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1-404,共4页
将喷吹法制备的普通硅酸铝纤维和生物可溶耐火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FTIR、FESEM等测试方法对硅酸铝纤维和可溶纤维在模拟人体肺液(Gamble溶液)中的溶解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可溶纤维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的水化... 将喷吹法制备的普通硅酸铝纤维和生物可溶耐火纤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FTIR、FESEM等测试方法对硅酸铝纤维和可溶纤维在模拟人体肺液(Gamble溶液)中的溶解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可溶纤维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的水化层,而在硅酸铝纤维表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水化层。通过对溶解过程中Gamble溶液pH值和离子浓度的测定可知,可溶纤维的生物溶解活性远大于硅酸铝纤维,其原因在于二者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溶性耐火纤维 模拟肺液 溶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胸水中CEA、CA125、CA15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5
15
作者 吴广平 巴静 +2 位作者 王恩华 滕月娥 范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 (CEA)、癌抗原 12 5 (CA12 5 )、癌抗原 15 3 (CA15 3 )及癌抗原 199(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 5 2例肺癌患者的胸水、血清及 5 0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 目的 探讨检测胸水中癌胚抗原 (CEA)、癌抗原 12 5 (CA12 5 )、癌抗原 15 3 (CA15 3 )及癌抗原 199(CA199)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 5 2例肺癌患者的胸水、血清及 5 0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进行了免疫蛋白定量分析。结果 肺癌组胸水内 4项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肺癌组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肺癌组胸水中 4项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 (P <0 .0 1或P <0 .0 5 ) ;CEA与CA199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 96.2 %和 96.0 %。结论 检测胸水中CEA、CA12 5、CA15 3及CA199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胸水 CEA CA125 CA153 CA199 肺癌 诊断 癌胚抗原 癌抗原125 癌抗原1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燥对小鼠肺津3类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与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建中 张六通 +2 位作者 李祥华 殷涛 黄江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外燥对小鼠肺津3类组分的影响及意义。方法:96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24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12天、18天检测各组气管肺灌洗液中蛋白质总量(P)与黏多糖(RM)、IgG与分泌型IgA... 目的:研究外燥对小鼠肺津3类组分的影响及意义。方法:96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常温燥组、温燥组、凉燥组,每组24只。按文献造模后第6天、12天、18天检测各组气管肺灌洗液中蛋白质总量(P)与黏多糖(RM)、IgG与分泌型IgA(SIgA)、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含量。结果:与常温常湿组比较,温燥组第6-18天P、IgG、SIgA与DPPC平行下降和第12天RM减少(P<0.05),凉燥组第6~18天P、IgG与DPPC下降和第6~12天RM减少(P<0.05);与燥相关的3个组第6~18天SP-A持续升高(P<0.01)。结论:外燥伤肺、灼津损伤肺津之"营养性成分(蛋白质类)"、"局部御邪成分(抗体分子)"与"肺津特异性成分(DPPC)"3类组分对气道的营养与保护作用,为精细阐析外燥伤肺津病机、探索特异性病理指标和促进对津液实质的认识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燥 肺津 组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复苏联合氢气吸入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肺脏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伟 孙裕强 +1 位作者 孙宁 刘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联合氢气吸入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肺脏凋亡蛋白和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休克对照组(B组)、液体复苏组(C组)和液体复苏联合氢气吸入组(D组),每组15只大鼠。所有大鼠...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联合氢气吸入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肺脏凋亡蛋白和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A组)、休克对照组(B组)、液体复苏组(C组)和液体复苏联合氢气吸入组(D组),每组15只大鼠。所有大鼠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相同。LPS静脉注射建立脓毒性休克模型,A、B和C组吸入气体为空气,D组吸入气体为2%氢空混合气。C和D组给予相同的液体复苏方案。2 h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介质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Fas及Bcl-2的表达。结果:D组与C组比较,BALF中促炎介质水平明显降低(P<0.05),Fas表达明显减弱(P<0.05),Bcl-2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联合氢气吸入的液体复苏方案与单纯液体复苏比较,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及减少肺脏细胞凋亡而保护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肺损伤 液体复苏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管理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18
作者 徐颖 顾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根据早期目标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进行液体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已得到大家共识,最近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后期限制性液体管理同样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文中探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 目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根据早期目标性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进行液体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已得到大家共识,最近研究表明感染性休克后期限制性液体管理同样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文中探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早期及后期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1年8月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67例患者纳入研究,以入ICU后6 h内液体复苏后实现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8 mmHg(1 mmHg=0.133 kPa)且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者为早期液体复苏达标(early fluid loading,EFL),入ICU后3 d内至少1 d液体负平衡的则为后期限制性液体管理达标(conservative fluid management,CFM)。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入组前6h液体平衡量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3d内每日液体平衡量均为正平衡,并高于存活组(P<0.01),且3 d内累计液体量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第2天即出现液体负平衡。EFL达标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EFL未达标组(P<0.05),CFM达标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CFM未达标组(P<0.05),符合EFL和CFM的患者死亡率最低,只符合EFL或只符合CFM的患者死亡率次之,EFL和CFM均不符合的患者死亡率最高,APACHEⅡ评分、EFL未达标以及CFM未达标均为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早期充足液体复苏联合后期限制液体复苏能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肺损伤 液体管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大鼠BALF和肺组织磷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颖 唐禾 +3 位作者 刘辉 王涛 汤婧 董兆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合并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肺支气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平原实验组和高原实验组。高原实验组动物置于低压舱(4000m,61kPa,舱内温度20±3℃)内,平原实验组置于普通试验... 目的研究缺氧合并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肺支气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中磷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平原实验组和高原实验组。高原实验组动物置于低压舱(4000m,61kPa,舱内温度20±3℃)内,平原实验组置于普通试验室(海拔308m,大气压97.7kPa,室温20±3℃)内3d后进行实验。每组设0、0.5、1、2、4、6h等6个观测点,0h时点大鼠不注射NaCN,其余大鼠腹腔注射NaCN(3.6mg/kg),于注射后0、0.5、1、2、4h和6h时点放血处死动物,取全肺,分别检测肺/体比值,肺干/湿重比,制取BALF及肺组织匀浆,定磷法测总磷脂(TPL)含量。结果高原实验组部分大鼠鼻腔有少量泡沫状血性分泌物流出,注射后1h内3只动物中毒死亡。平原实验组大鼠NaCN中毒后,肺/体比值、肺干/湿重比、BALF中TPL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肺组织中TPL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原实验组大鼠NaCN中毒后,肺/体比值、肺干/湿重比、BALF中TPL含量增加更显著(P<0.05),肺组织中TPL含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缺氧和氰化物中毒可能对肺组织存在联合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氰化钠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磷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芯片捕获胸腔积液中癌细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广平 侯伟建 +4 位作者 赵雨杰 王恩华 方长青 刘树立 宋今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背景与目的免疫细胞化学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单纯一种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该研究应用了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探讨细胞芯片捕获肺癌胸腔积液中癌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一种新型的细胞芯片,芯片上... 背景与目的免疫细胞化学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单纯一种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是有限的。该研究应用了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探讨细胞芯片捕获肺癌胸腔积液中癌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一种新型的细胞芯片,芯片上固定了上皮特异性抗原(ESA)、CD44V6、ND1、T细胞(CD3)、CD45RO、B细胞(CD20)、CD79a、霍奇金细胞(CD15)、CD30、巨噬细胞(CD68)等共10种抗体,对42例肺癌胸腔积液及2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细胞进行免疫杂交。结果阳性杂交点细胞呈圆形分布,界限清楚,细胞形态显示良好;42例肺癌胸腔积液经过细胞芯片杂交,阳性杂交点例数分别为ESA(35例)、CD44V6(30例)、ND1(38例),2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分别在ESA和ND1点上各发现1例有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有3例在CD44V6点上发现少量淋巴细胞;另7种抗体仅捕获肺癌胸腔积液和良性胸腔积液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未见捕获癌细胞。结论细胞芯片对肺癌胸腔积液中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较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芯片 微阵列 胸腔积液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