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OS/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探讨针刀对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蒋强 丁宇 +1 位作者 丁至立 韩嘉恒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67-2173,共7页
目的探讨ROS/NLRP3/Caspase-1焦亡信号通路在针刀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电针干预组(阳性对照组)(10... 目的探讨ROS/NLRP3/Caspase-1焦亡信号通路在针刀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模型兔神经根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电针干预组(阳性对照组)(10只)和针刀干预组(10只),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和针刀干预组采用经典自体髓核移植方法建立LDH神经根炎性反应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干预。取背根神经节组织应用荧光探针染色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适配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Gasdermin D N末端片段(Gasdermin D N-terminal fragment,GSDMD-N)、半胱天冬酶-1(cysteine-dependent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 1,Caspase-1)的表达和钙黄绿素乙酰氧甲酯(Calcein Ace⁃toxymethyl Ester,Calcein AM)染色检测线粒体通透转换孔的开放情况。结果各组背根神经节组织ROS的相对荧光强度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电针干预和针刀干预组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组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比较,模型对照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电针干预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刀干预组NLRP3、ASC、GSDMD-N、Caspase-1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组线粒体通透转换孔的相对荧光强度检测结果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电针干预和针刀干预组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刀通过靶向调控ROS/NLRP3/Caspase-1信号轴,抑制细胞焦亡,减轻神经根的炎性反应,阐明了针刀通过调控ROS/NLRP3/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下游通路,揭示了针刀治疗LDH的潜在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炎性反应 ROS/NLRP3/Caspase-1焦亡通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涛 邢春旭 +2 位作者 郑维 王海 李晓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温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疼痛程度、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日常活动能力,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证评分、次证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主症评分、次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腰痛、放射痛、偏移性疼痛、神经痛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腰痛、放射痛、偏移性疼痛、神经痛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5-HT、PGE2、TNF-α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活动能力(Daily activity ability,ADL)评分均升高(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抑制疼痛及炎症因子表达,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 温针灸 血府逐瘀汤 疼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参数优化及舒筋效应研究
3
作者 蓝石坚 丘明旺 +2 位作者 李晓惠 范志勇 吴山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791-1799,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力学参数下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并在最佳力学参数下探讨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舒筋效应。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7例LDH患者随机分...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力学参数下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并在最佳力学参数下探讨立体定位斜扳法与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舒筋效应。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将纳入本研究的2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9个参数组,每组3例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参数的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设按压力度、次数、治疗间隔3因素,各因素包含3水平,即按压力度设立3个水平:300~400、400~500、500~600 N;按压次数设立3个水平:6、9、12次;治疗间隔3个水平:间隔1、2、3日。通过VAS、ODI和FDD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佳力学参数后,纳入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最佳力学参数配置下的立体定位斜扳法,对照组为传统腰椎斜扳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以及多裂肌厚度与横截面积变化。通过健康志愿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多裂肌的对比,明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裂肌的特征。通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 26.0分析各观察指标与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得出最佳的手法治疗参数。结果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对疗效影响顺序为按压力度>治疗间隔>按压次数,疗效最佳的压力区间为:500~600 N,次数为12次,治疗间隔2日1次。腰椎间盘突症患者腰部多裂肌与健康志愿者比较,退变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6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多裂肌结果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增加多裂肌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率和横截面积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缩厚度、收缩率治疗前后变化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立体定位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其中以手法参数压力500~600 N,按压次数12次,治疗间隔2日1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更佳的镇痛,降低肌肉张力以及改善功能障碍作用。与传统腰椎斜扳法相比,立体定位斜扳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功能障碍,以及多裂肌静息厚度、收缩厚度、收缩变化率、横截面积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位斜扳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力学参数 多裂肌 舒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晓强 罗嘉谊 +5 位作者 谷昌伟 李铠湘 钟章华 赵湘军 李锐冰 王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常规组),54例采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改良组),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常规组1例L 4神经根损伤,考虑术中神经根挤压损伤,术后下肢肌力无异常,但神经支配皮节区痛觉过敏、麻木,伴夜间抽筋,予普瑞巴林、甲钴胺、维生素B1和B6治疗2个月后好转,随访至1年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无硬膜、腹部脏器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复发1例,改良组复发2例,3例复发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其中2例症状较重,再次行内镜翻修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后好转。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穿刺次数[(1.8±0.7)次vs.(7.5±1.1)次,t=27.543,P=0.000]、[透视次数(5.7±1.8)次vs.(23.2±2.2)次,t=41.235,P=0.000]和手术时间[(72.7±7.2)min vs.(92.7±7.7)min,t=12.317,P=0.000]均明显减少或缩短;2组术后住院时间[(3.2±0.6)d vs.(3.3±0.6)d,t=0.062,P=0.951]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随访(14.0±1.3)月,改良组随访(13.6±1.2)月,2组末次随访腰退痛VAS评分[(1.5±0.6)分vs.(1.6±0.7)分,t=0.751,P=0.455]、ODI[(10.8±3.4)%vs.(11.8±3.9)%,t=1.284,P=0.202]、MacNab标准优良率[100%(54/54)vs.100%(35/35),Z=-0.981,P=0.32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穿刺的准确性,操作简单,减少医患X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路椎间孔镜手术 简易画线穿刺 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长志 陈海龙 +2 位作者 王伯尧 吴涛 刘军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青少年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髓核标... 目的研究Ⅱ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在青少年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髓核退变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7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髓核标本为青少年组。选取同期入院手术的33例中老年患者的突出髓核标本作对照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和MMP-3细胞因子在两组患者突出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在术前腰椎磁共振图像上评估手术节段的椎间盘Pfirrmann等级和Modic改变情况。结果青少年组髓核组织外观呈灰白色,有光泽,触着柔软;HE染色显示髓核细胞分布紧密,基质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呈细束样规则排列。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青少年组的Ⅱ型胶原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34.8%±8.2%)vs(17.6%±3.6%),P=0.002],且青少年组的MMP-3阳性细胞率和MMP-3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01)。腰椎磁共振图像显示青少年组未见Modic改变存在,青少年组突出椎间盘中PfirrmannⅡ/Ⅲ级占77.8%,其Pfirrmann等级显著低于中老年组(P=0.020)。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Pfirrmann等级与Ⅱ型胶原表达结果呈显著低度负相关(r=-0.384,P=0.04),与MMP-3表达结果呈显著低度正相关(r=0.306,P=0.03)。结论青少年患者突出椎间盘髓核退变程度较低,髓核退变可能不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退变 细胞因子 Pfirrman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术后早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琳钰 陈子明 +3 位作者 曾俊卿 鄢毅 张达颖 顾丽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 目的观察内镜手术治疗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52例(n=52)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4天使用超声测量双侧臀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水平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值(cross sectional area,CSA),计算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变化△CSA、坐骨神经肿胀率(sciatic nerve swelling rate,SR-SN)。收集患者BMI值(body mass index)、术前、术后第4天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Oswestry残疾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治疗改善率(treatment improvement rate,TIR)。以评分量表为对照,对坐骨神经横截面积在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4天VAS、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0.01),手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坐骨神经术前患侧CSA值大于健侧(P<0.01),术后患侧CSA值减小但仍大于健侧(P<0.01),患侧SR-SN大于健侧(P<0.01)。患侧△CSA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SR-SN与BMI正相关,与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治疗改善率负相关(P<0.05);患侧△CSA、SR-SN与OD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患侧坐骨神经横截面积手术前后的变化越大,术后早期症状改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测量 坐骨神经 横截面积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炼炼 蔡张滢 +1 位作者 叶琳娜 李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现状,分析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融合术且术后第1天有效填写恐动症评分表(...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现状,分析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腰椎融合术且术后第1天有效填写恐动症评分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等调查问卷的489例LDH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恐动症评分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调查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发生情况,根据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是否存在恐动症分为恐动组(n=221)与非恐动组(n=268),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危险因素。结果:489例LDH患者221例(45.19%)存在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其中男性(95%CI:3.289~10.586,P<0.001)、文化程度本科以下(95%CI:6.533~45.162,P<0.001)、重度疼痛(95%CI:10.348~72.025,P<0.001)、中度疼痛(95%CI:6.247~37.787,P<0.001)、低自我效能感(95%CI:4.238~15.095,P<0.001)、中自我效能感(95%CI:2.804~8.643,P<0.001)是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LDH患者腰椎融合术后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疼痛程度、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动症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融合术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概况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高峰 钟伟兴 +3 位作者 黄小力 解寅 李义凯 秦庆广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93-800,共8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治疗LDH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确切。本文系统梳理了针灸治疗LDH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LDH与缓解椎间盘退变、促进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维持...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也是导致腰腿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针灸治疗LDH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确切。本文系统梳理了针灸治疗LDH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针灸治疗LDH与缓解椎间盘退变、促进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维持脊柱稳定、改善神经结构功能、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调节炎症微环境、调节免疫反应、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等多种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上述机制,并期望为针灸治疗LDH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支持,同时为未来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制 基础研究 研究进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邢帅 鹿文博 +6 位作者 李志斌 郑谊 安占天 张锴 高延征 王红强 施新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腰椎JOA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Pfirrmann分级评估疗效,采用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片和(或)CT评价邻椎活动度及椎间融合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47.3±9.1)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逐步降低(7.3±0.9、3.8±0.7、0.7±0.6),JOA评分逐步升高(9.6±1.3、22.6±2.3、26.9±8.1),ODI逐步降低(66.4±4.7、22.3±1.4、9.8±1.0)(P<0.05);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邻椎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邻椎病等并发症。结论: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对椎旁结构破坏小,可有效维持椎体序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Quadrant通道辅助技术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子桓 张翼升 +3 位作者 余熙荣 马楚杰 莫泳皓 钟远鸣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 目的探讨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伤科就诊的40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通过单一切口同时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1例(A组),通过单一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3例(B组),通过双切口前后穿刺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16例(C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三组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的VAS评分、JOA评分及临床疗效,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皮肤切开长度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在VAS、JOA评分上存在主效应(P<0.05);三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与术前在VAS、JOA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在VAS、JOA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术后1周在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单一切口椎间孔镜技术同时减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少,损伤小等优势,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切口 椎间孔镜 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特征
11
作者 张琳聆 王辉昊 +3 位作者 俞仲翔 张敏 郑昱新 詹红生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2,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生物力学特征,为LDH的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含有脊髓神经的正常腰椎和4种LDH模型(中央型、旁中央型/侧隐窝型、椎间孔型、极外型),分析中立... 目的 探究不同突出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生物力学特征,为LDH的临床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含有脊髓神经的正常腰椎和4种LDH模型(中央型、旁中央型/侧隐窝型、椎间孔型、极外型),分析中立位和六自由度工况下椎间盘和神经根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在中立位下,正常椎间盘的应力大于突出椎间盘的应力,且正常模型中纤维环和髓核的应力比值大于突出模型中纤维环和髓核的应力比值。在中立位下,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在突出部分与正常部分的切迹处,并在椎间盘外缘出现募集现象。在前屈后伸位下,突出椎间盘的应力向右侧偏移;突出椎间盘最大应力出现在右侧屈工况下,此时右侧神经根应力大于左侧;在右旋工况下,突出椎间盘的应力稍小于右侧屈工况下椎间盘应力,此时右侧神经根应力小于左侧。结论 椎间盘对维持腰椎动静态稳定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体位对椎间盘的应力产生明显影响,对LDH患者而言,应该避免前屈、患侧屈曲和大幅度后伸动作,适当的患侧旋转动作有助于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 椎间盘 脊髓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成形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精准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汯林 陈凯 +2 位作者 高梓博 黄澄宇 李永津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3-1129,共7页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可视化理念的日益成熟,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其中,椎间孔成形作为手术的关键前置步骤,其操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术后复发率。该文全面... 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可视化理念的日益成熟,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已成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手段。其中,椎间孔成形作为手术的关键前置步骤,其操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术后复发率。该文全面回顾椎间孔成形技术理念发展,探讨成形部位选择与应用,分析影响腰椎椎间孔成形术后稳定性的因素,并介绍计算机辅助导航的最新进展,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成形 脊柱内镜 椎间孔入路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散痹汤对肾虚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杨佳曼 刘通 +4 位作者 范德辉 苏美意 林颖 唐坤鹏 张顺聪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8-1171,共4页
目的考察针刺联合散痹汤对肾虚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散痹汤,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相关量表评分(ODI、... 目的考察针刺联合散痹汤对肾虚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2组采用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针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散痹汤,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相关量表评分(ODI、VAS、JOA)、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IL-17、INF-γ、TNF-α)、致痛因子(SP、NPY)、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炎症因子、致痛因子降低(P<0.05),JOA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散痹汤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肾虚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降低血清SP、NPY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痹汤 针刺 常规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肾虚寒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白一冰 隰建成 +4 位作者 赵文亮 穆小静 谭飞 王力文 马远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观察D 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应用D isc-FX系统经皮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比较术前、术后即... 目的:观察D 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应用D isc-FX系统经皮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36例,比较术前、术后即刻、1周、3月、6月JOA、VAS及Oswestry(2.0版本)评分。结果: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和Oswestr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 isc-FX系统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FX系统 经皮椎间盘切除 射频消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FX系统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隰建成 马远征 +4 位作者 胡明 崔旭 赵文亮 穆小静 白一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腰椎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系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2.0)较术前明显改善(P<0... 目的探讨Disc-FX系统经皮腰椎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系统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2.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 Disc-FX系统是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腰椎髓核摘除 射频消融 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线面及整体结合针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雪莲 刘海侠 +2 位作者 马怡坤 杨军静 郑丽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点线面及整体结合针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二病区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2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甲钴胺组105例给予甲钴胺治疗,... 目的研究点线面及整体结合针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二病区2020年6月—2023年4月收治的2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甲钴胺组105例给予甲钴胺治疗,针刺组105例在甲钴胺基础上联合点线面及整体结合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的差异,检测两组前列腺素E_2(PGE_2)、5-羟色胺(5-H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腰部活动范围,统计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入院时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14 d时VAS评分、OD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针刺组治疗7 d、14 d低于甲钴胺组(P<0.05);两组治疗7 d、14 d时JOA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针刺组治疗7 d、14 d高于甲钴胺组(P<0.05)。两组入院时腰部活动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7 d、14 d时腰部伸展、屈曲活动度均较入院时升高,甲钴胺组治疗7 d、14 d时腰部伸展活动度及治疗后14 d腰部屈曲活动度均较入院时升高,且针刺组治疗7 d、14 d高于甲钴胺组(P<0.05);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14 d时腰部侧曲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PGE_2、5-HT、HIF-1α、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14 d时PGE_2、5-HT、HIF-1α、TNF-α均较入院时下降,且针刺组治疗7 d、14 d低于甲钴胺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2.38%(97/105)高于甲钴胺组的81.90%(8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线面及整体结合针刺法联合甲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患者腰椎活动度,改善腰椎功能,降低PGE_2、5-HT、HIF-1α、TNF-α的表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法 甲钴胺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贴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7
作者 邓鹏伟 赖居易 +2 位作者 王银波 黄勇 何升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1,共4页
目的初步验证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联合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治疗靶向作用。方法选取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腰部正中局部,试验组选择腰部热像图异常高温区,均外敷... 目的初步验证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联合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在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治疗靶向作用。方法选取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腰部正中局部,试验组选择腰部热像图异常高温区,均外敷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Roland-Morris腰痛功能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及患肢VAS、ODI、RMDQ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部位的选择具有靶向指导意义,基于红外热成像图特点引导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活血通络腰椎巴布膏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重吸收的影响因素与保守治疗:从机制到临床应用
18
作者 谭黄圣 高鑫海 +6 位作者 赖居易 冯华龙 蓝志明 蒋勇 邓鹏伟 付远飞 何升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1-377,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疼痛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LDH自发性重吸收现象的探索方面。重吸收作为一种能够减轻临床症状并避免手术的自然过程,已成为保守治疗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重吸收与炎症反...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疼痛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在LDH自发性重吸收现象的探索方面。重吸收作为一种能够减轻临床症状并避免手术的自然过程,已成为保守治疗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重吸收与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及基质降解等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和新生血管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影响重吸收发生率的重要预测因子,这些研究成果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现有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如何调控炎症反应和血管生成,以促进重吸收。尽管已有初步成果,但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小样本和短期随访,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验证。未来,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技术将成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工具,推动LDH非手术治疗的规范化与个性化。因此,探索重吸收的分子机制、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并结合先进技术进行精准治疗,成为未来研究的关键方向。本文系统综述LDH自发性重吸收的生物学机制、关键预测因子及其在保守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期为优化非手术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保守治疗 生物学机制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隐窝注射联合超声下深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19
作者 蒋晨浩 张建楠 +5 位作者 周红梅 李荣华 杨慧慧 曹伟 刘砂金 蔡靓羽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288,共6页
目的:观察侧隐窝注射联合超声定位下深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侧隐窝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定位下深刺八髎穴治疗... 目的:观察侧隐窝注射联合超声定位下深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侧隐窝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声定位下深刺八髎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血浆血栓烷素B_(2)(TXB_(2))水平、血浆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核因子κB(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Macnab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炎症介质水平(血浆TXB_(2)、PGE_(2)、TNF-α)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优良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隐窝注射联合超声定位下深刺八髎穴疗效肯定、临床操作简单可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注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引导 针刺 八髎穴 炎症介质 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肺-脾-肾”理论研究黄芪促椎间盘重吸收作用机制
20
作者 吴曾涵 邝涛 邝高艳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促椎间盘重吸收的重要药物。通过结合“阳化气,阴成形”“肺-脾-肾”轴和“营卫之气”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黄芪归...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的功效,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促椎间盘重吸收的重要药物。通过结合“阳化气,阴成形”“肺-脾-肾”轴和“营卫之气”等中医理论及经络学说,初步构建了“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该体系中包括黄芪归经靶向作用于肺、脾、肾三脏和对营卫物质转化、免疫系统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阐释黄芪促椎间盘重吸收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了黄芪临床应用的中医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阳化气-肺-脾-肾”免疫调节体系 椎间盘重吸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扶阳抑阴法 “肺-脾-肾”轴 经络学说 中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