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始温度对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的影响
1
作者 尚融雪 孙浩英 +1 位作者 庄紫喧 李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8-1644,共7页
实验研究不同初始温度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温度对掺氢天然气近极限预混燃烧影响机制,并利用Le Chatelier及Kondo公式对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掺氢比增加逐渐下降,高温下这种... 实验研究不同初始温度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温度对掺氢天然气近极限预混燃烧影响机制,并利用Le Chatelier及Kondo公式对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发现,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掺氢比增加逐渐下降,高温下这种变化趋势更显著;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初始温度升高近线性下降,高温下H自由基摩尔分数的升高显著增强H+O_(2)=O+OH对近极限预混燃烧过程的主导促进作用.Le Chatelier公式能较准确预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掺氢比变化规律.当掺氢比较低时,Kondo公式能较准确预测掺氢天然气可燃下限随初始温度近线性变化趋势,但当掺氢比和初始温度较高时,掺氢天然气近极限预混燃烧过程主导反应及重要自由基摩尔分数显著变化,使其预测结果准确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下限 初始温度 掺氢比 重要自由基 Le Chateli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天然气掺氢爆炸下限实验及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荆琦 周硕 +4 位作者 周芮 王丹 李云涛 张来斌 吕广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评估掺氢天然气的燃爆风险,搭建天然气掺氢燃爆参数测试平台,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压力及点火能量条件下天然气/氢气混合物的点火实验,研究多组分天然气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建立混合物爆炸下限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压力由0.03 MP... 为评估掺氢天然气的燃爆风险,搭建天然气掺氢燃爆参数测试平台,通过开展不同初始压力及点火能量条件下天然气/氢气混合物的点火实验,研究多组分天然气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建立混合物爆炸下限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压力由0.03 MPa增至0.1 MPa,体积分数4%的天然气起爆时所需最低掺氢量降低29.4%;点火能量由1 J增至50 J,体积分数4%的天然气起爆时所需最低掺氢量降低37.5%,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对误差低于16%。研究结果可为掺氢天然气的安全输送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氢天然气 燃烧下限 爆炸下限 初始压力 点火能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解液溶剂/空气混合物爆炸特性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杰 宁潇尧 +1 位作者 王学辉 汪箭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80-3490,共11页
本工作利用爆炸极限与点火能测试反应平台开展了典型锂离子电解液溶剂碳酸甲乙酯(EMC)蒸气爆炸实验,首次测量了不同初始温度与当量比条件下EMC的最大爆炸压力P_(max)、爆炸下限LFL等爆炸危险性基础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燃烧化... 本工作利用爆炸极限与点火能测试反应平台开展了典型锂离子电解液溶剂碳酸甲乙酯(EMC)蒸气爆炸实验,首次测量了不同初始温度与当量比条件下EMC的最大爆炸压力P_(max)、爆炸下限LFL等爆炸危险性基础参数,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EMC/空气混合气体的最大爆炸压力P_(max)随着当量比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当量比φ=1.2附近取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增加,P_(max)呈递减的趋势,且P_(max)与初始温度的倒数1/T_(0)呈线性关系;由于存在热损失,在相同工况下,P_(max,exp)均小于最大绝热爆炸压力P_(max,ad)。EMC/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LFL随着T_0的升高而降低,并呈线性关系,且对燃料爆炸下限经典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新公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结果吻合较好;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得到不同T_0对于LFL的影响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OH?自由基的生成速率来实现的。本研究可为定量评估EMC的爆炸危险性提供一定依据以及为其实际使用中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甲乙酯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下限 初始温度 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氨对甲烷爆炸影响的热力学及反应分子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张继达 杨俊辉 +1 位作者 苗常盛 洪迪昆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42-347,共6页
实现低浓度瓦斯的安全高效利用对煤炭产业的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低浓度瓦斯易爆特性极大限制了其安全利用。已有大量研究探究N_(2)、CO_(2)、H_(2)O等添加剂对瓦斯爆炸的影响特性,但NH3添加对瓦斯爆炸的影响鲜有研究。采用热力学及反应... 实现低浓度瓦斯的安全高效利用对煤炭产业的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低浓度瓦斯易爆特性极大限制了其安全利用。已有大量研究探究N_(2)、CO_(2)、H_(2)O等添加剂对瓦斯爆炸的影响特性,但NH3添加对瓦斯爆炸的影响鲜有研究。采用热力学及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掺氨对甲烷爆炸的影响。基于绝热燃烧温度理论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甲烷/氨气混合气的爆炸下限。通过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探究了掺氨对CH_(4)氧化反应速率以及CO、CO_(2)等产物分布的影响。基于甲烷/空气以及甲烷/氨气/空气体系中自由基演变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掺氨对甲烷爆炸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甲烷/氨气/空气混合气的爆炸下限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氨气的添加提高了混合气的爆炸下限,从而抑制了混合气的爆炸,掺氨浓度越高,抑制爆炸的效果越明显。氨气的添加降低了甲烷氧化反应速率,抑制了甲烷氧化生成CO_(2)和H_(2)O。氨气促进了OH自由基的消耗,降低了体系中OH自由基浓度,从而抑制了CH_(4)+OH→CH_(3)+H_(2)O,CH_(3)+OH→CH_(2)O+H_(2)和CO+OH→CO_(2)+H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 爆炸下限 绝热火焰温度 反应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的烃类物质爆炸下限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勇 蒋军成 王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4,共7页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原理,研究了烃类物质爆炸下限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根据分子结构计算用于反映分子各种结构信息的结构参数,应用遗传算法从大量结构参数中优化筛... 基于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QSPR)原理,研究了烃类物质爆炸下限与其分子结构间的内在定量关系。根据分子结构计算用于反映分子各种结构信息的结构参数,应用遗传算法从大量结构参数中优化筛选出与爆炸下限最密切相关的一组结构参数作为分子描述符,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分子描述符数据与爆炸下限数据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进行模拟,建立了根据分子结构预测烃类物质爆炸下限的数学模型。对模型性能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表明,2种模型爆炸下限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均符合良好,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体积分数平均绝对误差为0.036%,均方根误差为0.046%,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已有方法所得结果。该方法的提出为工程上提供了一种预测烃类物质爆炸下限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炸下限 预测模型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 烃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和N2惰化条件下合成气可燃下限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尚融雪 万嵩 +1 位作者 杨红霞 李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1-1196,共6页
利用自主搭建的可燃极限实验系统,对含有CO2和N2的合成气可燃下限进行实验研究,并对Le Chatelier公式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合成气可燃下限随含氢量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反应控制机理的影响效应,少量氢气的加入对混合物可燃下限具有显著影响;... 利用自主搭建的可燃极限实验系统,对含有CO2和N2的合成气可燃下限进行实验研究,并对Le Chatelier公式进行校核.结果表明,合成气可燃下限随含氢量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反应控制机理的影响效应,少量氢气的加入对混合物可燃下限具有显著影响;合成气可燃下限随N2和CO2比例的增加近似线性升高,而CO2较强的热效应及化学效应使其对混合物可燃下限的影响更显著;由于Le Chatelier在推导过程中对化学反应作用的简化及忽视,使其对含氢量较低及惰化比例较高的合成气可燃下限的预测准确性较差,且计算结果不能区分不同惰性气体对合成气可燃下限的影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可燃下限 含氢量 CO2/N2稀释 LE Chatelier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永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7-73,共7页
在全面解析三元组分图构成要素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可燃物质设备投用和停用过程中惰化置换的机理和浓度限值。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包括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和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 在全面解析三元组分图构成要素和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可燃物质设备投用和停用过程中惰化置换的机理和浓度限值。可燃气体空间置换限值包括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和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二者可由试验和公式计算2种方式获得。与目前惰化置换时通常参照的限制氧浓度(LOC)、燃烧下限(LFL)等参数相比,ISOC和OSFC值可以更准确地表征惰化置换时临界浓度的意义。通过对部分可燃物质的ISOC和OSFC试验值及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以LOC为依据计算出的ISOC和OSFC值与试验值具有更高的符合性;指出目前国内惰化置换浓度控制值采用统一规定值这一方式的不足;证明合理利用LFL,LOCI,SOC,OSFC等参数开展可燃气体密闭空间置换限值研究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组分图 燃烧下限(lfl) 限制氧浓度(LOC) 设备投用惰化置换时氧气的最高容许浓度(ISOC) 设备停用惰化置换时可燃气体的最高容许浓度(OS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爆炸下限的理论探讨及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克强 冯瑞英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1-45,共5页
根据爆轰原理和化学热力学原理 ,探讨了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与燃烧热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有机化合物燃烧热提出了预测爆炸下限的方法 ,对一百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计算结果表明 ,预测值与文献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平均误差 0 .161;还根据... 根据爆轰原理和化学热力学原理 ,探讨了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与燃烧热之间的定量关系 ,根据有机化合物燃烧热提出了预测爆炸下限的方法 ,对一百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计算结果表明 ,预测值与文献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平均误差 0 .161;还根据加和性原理 ,提出依据化合物的组成预测爆炸下限的方法 ,对一百多种有机化合物的爆炸下限也进行了预测 ,结果的平均误差为0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下限 有机化合物 易燃性 预测方法 定量关系 燃烧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有机物的易燃下限温度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建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067-3071,共5页
由1171种有机物组成样本集,将利用Dragon软件计算出来的分子结构描述符Mv、CID、EEig02d、GGI1、nROH、nHDon等数值与有机物的易燃下限温度进行关联,借助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由该模型获... 由1171种有机物组成样本集,将利用Dragon软件计算出来的分子结构描述符Mv、CID、EEig02d、GGI1、nROH、nHDon等数值与有机物的易燃下限温度进行关联,借助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由该模型获得的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3.23%,平均绝对误差为10.28K,相关系数为0.9833。新建立的有机物易燃下限温度预测方法具有模型建立简便、预测精度较高、适用面宽等优点,有望在有机危险物品的火灾性能预测及其安全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遗传神经网络 易燃下限温度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EMKIN的可燃气体爆炸下限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鹏 潘勇 +2 位作者 蒋军成 向彭涛 程思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5-1529,共5页
基于CHEMKIN软件的绝热燃烧相平衡模型,模拟甲烷、乙烷、丙烷在绝热状态下的燃烧实验,分别获得相应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绝热压升。随着可燃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绝热温升和绝热压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将绝热压升为0.32MPa时对应... 基于CHEMKIN软件的绝热燃烧相平衡模型,模拟甲烷、乙烷、丙烷在绝热状态下的燃烧实验,分别获得相应条件下的绝热温升和绝热压升。随着可燃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加,绝热温升和绝热压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将绝热压升为0.32MPa时对应的可燃气体浓度作为该体系的爆炸下限值,通过计算获得三种气体的爆炸下限值,并与文献值进行对比,吻合程度较好。利用该模型对含氮混合气体的燃烧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惰性介质氮气对爆炸反应的抑制机理,并利用压力判断准则计算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值。预测值与文献值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54%,平均绝对误差为0.274%。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绝热燃烧相平衡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单一体系和含氮混合体系等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KIN 可燃气体 相平衡 绝热温升 绝热压升 爆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热火焰温度多元混合气体可燃性极限的理论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夏阳光 陶刚 张礼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5,共6页
为了预测多元混合气体可燃性极限,通过化学平衡计算软件分析确定了气体在可燃性下限(LFL)和可燃性上限(UFL)的燃烧产物及计算绝热火焰温度(CAFT),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和简化反应模型,分别建立了混合气体LFL和UFL预测模型。应用该预测模型对... 为了预测多元混合气体可燃性极限,通过化学平衡计算软件分析确定了气体在可燃性下限(LFL)和可燃性上限(UFL)的燃烧产物及计算绝热火焰温度(CAFT),基于能量平衡方程和简化反应模型,分别建立了混合气体LFL和UFL预测模型。应用该预测模型对CH_4、C_2H_4、C_3H_8、C_3H_6和CO组成的不同比例混合气体可燃性极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简化反应模型对于LFL和UFL预测值与文献中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76%和5.45%,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50;同时发现两步简化模型对含有C_2H_4和CO混合组分预测结果误差较大,但对于平均碳原子数大于2的混合气体,预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计算绝热火焰温度 能量平衡 可燃性上限 可燃性下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壳打压试验中可燃混合物爆炸下限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翁文庆 张可 +3 位作者 李剑波 符文 胡程镇 孟现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3,共5页
为了研究缩短核电站安全壳完整性试验和泄漏率试验过程工期的可行性,在60℃的初始温度条件下,对由构成安全壳内实际可燃混合物的12种主要可燃液体组成的二元、三元和五元混合物分别在100,310,520 kPa的初始压力条件下的爆炸下限进行了... 为了研究缩短核电站安全壳完整性试验和泄漏率试验过程工期的可行性,在60℃的初始温度条件下,对由构成安全壳内实际可燃混合物的12种主要可燃液体组成的二元、三元和五元混合物分别在100,310,520 kPa的初始压力条件下的爆炸下限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51组实验数据。在Le Chatelier方程中引入压力项,对所研究的混合物的爆炸下限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Le Chatelier方程在不同压力下对爆炸下限的估算均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用于CTT过程中可燃混合物爆炸下限的估算,为CTT过程的安全性研究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压试验 爆炸下限 Le Chatelier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安全壳打压试验中可燃物爆炸下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翁文庆 张可 +2 位作者 王定义 符文 孙江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6-182,共7页
为了研究缩短核电站安全壳完整性试验和泄漏率试验工期的可行性,对安全壳打压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挥发性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筛选出25种可燃性物质,在60℃或略高于可燃物闪点的初始温度下,对其在100、310和520kPa的初始压... 为了研究缩短核电站安全壳完整性试验和泄漏率试验工期的可行性,对安全壳打压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品的挥发性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筛选出25种可燃性物质,在60℃或略高于可燃物闪点的初始温度下,对其在100、310和520kPa的初始压力条件下的爆炸下限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重要的安全性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闪点的可燃性液体,其在不同初始压力下的爆炸下限几乎相同;对于闪点较高的可燃性液体,当初始压力较高时,由于可燃蒸气的液化,出现不能被点燃的现象,有利于安全壳打压过程中危险性的降低;针对11种初始压力升高后出现不可燃现象的物质,提出了一种其在所测试的初始温度下可以被点燃的最大初始压力的估算方法,可为完整性试验和泄漏率试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缩短试验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打压试验 爆炸极限 闪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实验及理论预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应磊 潘勇 +3 位作者 唐荣坚 杨黎 王玉宾 蒋军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利用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对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爆炸下限(LEL)进行测试,共获得16组144个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值,并对混合气体随其组分及配比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基于Chemkin软件的绝热燃烧相平衡模型模拟了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 利用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对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爆炸下限(LEL)进行测试,共获得16组144个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值,并对混合气体随其组分及配比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基于Chemkin软件的绝热燃烧相平衡模型模拟了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的绝热燃烧过程,以绝热压升达到324. 24 kPa为依据判断此时可燃混合气体已达爆炸下限。结果表明:模拟规律与实验规律相类似,且两者间曲线变化幅度差距不大;样本中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爆炸下限预测值与实验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 22%,平均相对误差为9. 41%,预测误差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可见预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为工程上预测二元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下限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下限 二元可燃烃类混合气体 实验 Chemkin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2/CO2气氛下CH4/H2可燃下极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肯 张一泽 +1 位作者 孙肇林 阎富生 《冶金能源》 2019年第6期31-36,共6页
为降低碳排放量,通过富氧燃烧技术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燃极限是燃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多组分燃料天然气-氢气混合气在O2/CO2气氛下可燃极限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章研究了甲烷与氢气混合气体在O2/CO2气氛下的可燃下极... 为降低碳排放量,通过富氧燃烧技术回收处理生产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燃极限是燃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多组分燃料天然气-氢气混合气在O2/CO2气氛下可燃极限的研究尤为重要。文章研究了甲烷与氢气混合气体在O2/CO2气氛下的可燃下极限,主要研究了掺氢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CH4/H2混合气体可燃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氢比的增大,CH4/H2混合气体可燃下极限不断上升后趋于平稳地非线性增长,增幅30%~40%;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CH4/H2混合气体的可燃下极限从7%增加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下限 CH4/H2混合气体 O2/CO2气氛 掺氢比 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气体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
16
作者 陆毅 胡贤忠 张国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探究CO_(2)、N_(2)和Ar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在5 L爆炸容器中测定了C_(3)H_(8)在O_(2)/CO_(2)、O_(2)/Ar、O_(2)/N_(2)三种气氛下的可燃下极限。首先分析了稀释气浓度、稀释气种类和氧气浓度对C_(3)H_(8)的可燃下极限的影响... 为探究CO_(2)、N_(2)和Ar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在5 L爆炸容器中测定了C_(3)H_(8)在O_(2)/CO_(2)、O_(2)/Ar、O_(2)/N_(2)三种气氛下的可燃下极限。首先分析了稀释气浓度、稀释气种类和氧气浓度对C_(3)H_(8)的可燃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_(2)/CO_(2)气氛下,稀释气浓度变化对C_(3)H_(8)的可燃下极限影响最大,对O_(2)/Ar的影响次之,对O_(2)/N_(2)的影响最小。在相同稀释气浓度条件下,CO_(2)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最大,N_(2)的影响次之,Ar的影响最小。随着O_(2)浓度的上升,O_(2)/CO_(2)气氛的可燃下极限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O_(2)/N_(2)和O_(2)/Ar的氛围的可燃下极限平缓上升。通过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分析了稀释气的比热和辐射效应对可燃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气比热的改变是C_(3)H_(8)可燃下极限改变的主要原因,辐射热损失是影响可燃下极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CO_(2)气氛 可燃下极限 C_(3)H_(8) 辐射热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