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条件对Sr_(1.94)Eu_(0.04)La_(0.02)SiO_(4)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伟 朱红波 吴梅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5,187,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Sr_(1.94)Eu_(0.04)La_(0.02)SiO_(4)荧光粉,分析了助熔剂类型、助熔剂添加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荧光粉物质结构、发光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表...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Sr_(1.94)Eu_(0.04)La_(0.02)SiO_(4)荧光粉,分析了助熔剂类型、助熔剂添加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荧光粉物质结构、发光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荧光粉的物质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荧光粉的XRD图均与Sr_(2)SiO_(4)标准卡片PDF No.39-1256对应,没有产生杂质相;在选取的4种助熔剂中,最佳助熔剂为BaF_(2),其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使用助熔剂制备的荧光粉分散性更好,发光性能也更优异;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300℃、烧结时间为5 h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条件 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场法的固态电解质内锂枝晶生长的形貌调控及抑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佳悦 赵莹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339,共16页
传统液态电解质的易燃易爆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推动了基于固态电解质系统的全固态锂电池开发.然而,锂枝晶生长问题仍然是阻碍固态锂电池商业化应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因此,深入探究固态电解质内锂枝晶生长的形貌调控机制及抑制策略... 传统液态电解质的易燃易爆性带来的安全隐患,推动了基于固态电解质系统的全固态锂电池开发.然而,锂枝晶生长问题仍然是阻碍固态锂电池商业化应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因此,深入探究固态电解质内锂枝晶生长的形貌调控机制及抑制策略,对于提高固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并推动其广泛应用至关重要.该工作基于相场法,通过构建力-电化学的多场耦合模型,动态地演示了锂枝晶生长形貌及其力学行为,并探讨了模型参数/条件对锂枝晶形貌的调控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低水平的界面反应率系数能有效减缓锂枝晶的生长速度,同时还极大地降低了其根部承受大机械应力的范围;通过改变固态电解质材料内锂离子的各向异性扩散程度,可以实现枝晶形貌从纤维状到扁平状的转变;多晶成核对于晶间相互靠近的侧枝具有抑制作用,最高应力为单晶成核的3~5倍;高弹性模量的固态电解质对于锂枝晶生长有显著的力学抑制作用.该研究有望为固态电解质的优化设计以抑制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枝晶生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化-电耦合 枝晶生长与抑制 全固态电池 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态法的乙二醇-水固相物低温热导率实验研究
3
作者 张彦昭 艾立强 +3 位作者 吴胜宝 颜滢莉 沈惬 孙大明 《低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为获取乙二醇-水的固体热导率,研制了一种基于一维圆柱稳态导热假设的实验装置。在81—164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10%—99%浓度样品的乙二醇-水溶液冻结固相物热导率特性,并给出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热导率随乙二醇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 为获取乙二醇-水的固体热导率,研制了一种基于一维圆柱稳态导热假设的实验装置。在81—164 K温度范围内,测量了10%—99%浓度样品的乙二醇-水溶液冻结固相物热导率特性,并给出拟合公式。结果表明:热导率随乙二醇浓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浓度10%—40%之间热导率快速下降,浓度超过80%时显著回升;低浓度(10%—30%)和高浓度(90%—99%)下热导率与温度呈负相关,中等浓度(40%—80%)下则呈正相关。实验发现装置漏热与冰层冻结速率的径向差异可能影响热导率分布均匀性。研究为乙二醇-水固体低温导热特性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导率 乙二醇-水固相物 稳态法 热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酸镁粉体低温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4
作者 童亚琦 张微 +3 位作者 李辉 郑彧 张杰 石爽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1,共7页
铌酸镁微波介质陶瓷因优异的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作为制备高性能铌酸镁陶瓷的关键原料,铌酸镁粉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铌酸镁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 铌酸镁微波介质陶瓷因优异的介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作为制备高性能铌酸镁陶瓷的关键原料,铌酸镁粉体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铌酸镁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分析了固相反应法、湿化学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工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铌酸镁粉体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高性能铌酸镁粉体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镁粉体 低温合成方法 固相反应法 湿化学法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微波介质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照明用荧光玻璃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桂录 郑喜贵 +3 位作者 朱永刚 李星灿 邵晨阳 马跃龙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0-274,共15页
固态照明因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装饰照明、汽车照明、农业照明、投影显示等领域。然而,高功率和高品质的固态照明技术对荧光转换材料的服役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荧光玻璃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 固态照明因高效、节能、环保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装饰照明、汽车照明、农业照明、投影显示等领域。然而,高功率和高品质的固态照明技术对荧光转换材料的服役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荧光玻璃以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发光稳定等优势应运而生。综述了固态照明用荧光玻璃制备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地总结了荧光玻璃的一步混合烧结、两步混合烧结、衬底成型两步烧结、火花等离子烧结、微波烧结、焦耳加热、感应加热和激光烧结等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的技术难点、光谱调控策略和器件化应用。最后,讨论了荧光玻璃制备方法、功能结构设计和器件封装等面临的问题,展望了固态照明用荧光玻璃制备方法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玻璃 制备方法 发光品质 固态照明 光谱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Li^(+)和Sr^(2+)共掺杂对氧离子导体Na_(0.52)Bi_(0.48)Ti_(0.99)Mg_(0.01)O_(3-δ)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孔明慧 李润 +3 位作者 朱沛 郭翠婷 杨强 刘润茹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5-1191,共7页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和交流阻抗谱表征1000℃烧结温度制备的Na_(0.52)Bi_(0.48-2x)Li_(x)Sr_(x)Ti_(0.99)Mg_(0.01)O_(3-δ)(x=0,0.005,0.010,0.015)多晶氧离子导体,研究Li+和Sr2+共掺杂浓度对该系列样品...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Raman光谱和交流阻抗谱表征1000℃烧结温度制备的Na_(0.52)Bi_(0.48-2x)Li_(x)Sr_(x)Ti_(0.99)Mg_(0.01)O_(3-δ)(x=0,0.005,0.010,0.015)多晶氧离子导体,研究Li+和Sr2+共掺杂浓度对该系列样品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i+和Sr2+共掺杂浓度的增加,所有样品均未出现明显杂质峰,晶胞参数和晶胞体积随掺杂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当x=0.010时,晶粒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约为未掺杂样品电导率的2倍;当x=0.010时,样品的表观晶界电导率与宏观晶界电导率达到最佳值,优于其他掺杂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结构 固相法 氧离子导体 电导率 共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门明阳 吴敬华 +3 位作者 刘高瞻 张婧 张妮妮 姚霞银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共22页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接近甚至超过液态有机电解质的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延展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式主要分为固相烧结法、高能球磨法和液相法三类。其中,固相烧结法和高能球磨法耗时长,能耗高,且合成...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接近甚至超过液态有机电解质的高室温离子电导率和较好的机械延展性,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固体电解质。其制备方式主要分为固相烧结法、高能球磨法和液相法三类。其中,固相烧结法和高能球磨法耗时长,能耗高,且合成的电解质颗粒尺寸较大。相比之下,液相法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可以合成颗粒较小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工艺简单省时,更适用于规模化生产。有鉴于此,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液相法制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基于原料在溶剂中的溶解状态,分析了悬浮型、溶液型和混合型三种反应类型的反应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了溶剂对电解质纯度、形貌及结晶性的影响。同时,概述了液相法制备的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最后,对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液相法合成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池 硫化物固体电解质 液相法 湿化学合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Na_(0.5)Bi_(4.5)Ti_(4)O_(1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及电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飞洋 闫锋 +2 位作者 娄岳 李波江 李杰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1-1067,共7页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 使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Na_(0.5)Bi_(4.5)Ti_(4)O_(15)(x=0、0.025、0.050、0.075)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采用XRD、SEM、EDS、XPS及相关电学参数测试系统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断面形貌、氧空位情况及介电、压电、铁电等性能,探究不同Co掺杂含量对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掺杂含量x=0.050时,样品的物相组成单一均匀,晶粒呈现片层状,相对密度较高,压电常数可达34.7 pC/N,介电损耗仅为0.30%,居里温度为672℃,500℃时高温电阻率为1.62×10^(7)Ω·cm,并且具有很好的温度稳定性,说明掺杂改性后的Na_(0.5)Bi_(4.5)Ti_(3.95)Co_(0.05)O_(15)陶瓷在高温高频领域具有潜在的市场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掺杂 铋层状无铅压电陶瓷 固相反应法 压电性能 热稳定性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高温固相制备(Fe,Ni,Co,Cu)Fe_(2)O_(4)磁性晶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杨永坤 周欣 +4 位作者 申雯婷 王冠杰 王伟安 王国华 李小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867,共9页
利用高温氧化法回收镍渣中铁资源时,回收产物中存在富集Fe、Ni、Co、Cu等元素的磁性晶体。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磁性晶体(Fe,Ni,Co,Cu)Fe_(2)O_(4);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冷却方式对... 利用高温氧化法回收镍渣中铁资源时,回收产物中存在富集Fe、Ni、Co、Cu等元素的磁性晶体。首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磁性晶体(Fe,Ni,Co,Cu)Fe_(2)O_(4);其次,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析了冷却方式对样品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最后,讨论了Co物质的量对磁性晶体结构和磁性能参数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空冷和水冷制备的样品相比,缓冷制备的样品晶体化程度高,多面体结构特征明显;Co物质的量对磁性晶体的结构形貌影响并不大,但随着Co物质的量增加,磁性晶体的晶粒粒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则逐渐增大,而其矫顽力呈现出先增大随后减小最后增大的波动变化规律。通过元素掺杂得到的磁铁矿相晶体具有软磁铁氧体特性,拥有独特的结构和磁性能,这表明通过合理控制镍渣回收产物中元素掺杂,可以实现其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尖晶石铁氧体 磁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掺杂Zn_(2)SiO_(4)粉体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10
作者 周海静 曹玉霞 +1 位作者 郭东洁 王兴涛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分光光度计对粉体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材料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粉体为层状结构,其物相组成为纯的Zn_(2)SiO_(4)晶体。在波长为465 nm的光激发下,发射光谱图中存在五个发射峰,分别对应着Eu^(3+)的^(5)D_(0)→^(7)F_(0) (579 nm)、^(5)D_(0)→^(7)F_(1) (592 nm)、^(5)D_(0)→^(7)F_(2) (615 nm)、^(5)D_(0)→^(7)F_(3) (653 nm)和^(5)D_(0)→^(7)F_(4) (703 nm)能级跃迁,其中,在615 nm处的发射峰最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Eu^(3+)掺量为8%时,粉体的发光强度取得最大值,Eu^(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经计算,Zn_(2-x)SiO_(4)∶x Eu^(3+)(x=4%,6%,8%,10%)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Eu^(3+)掺杂浓度为8%时,发光粉体的色温和颜色纯度均最高,粉体所发光为暖红光,颜色纯度最大为8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Zn_(2)SiO_(4)∶Eu^(3+) 高温固相法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11
作者 周海静 孙景卫 +1 位作者 曹玉霞 郭东洁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19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Tb^(3+)的掺杂并未明显改变Ba3Y(BO3)3的晶体结构,说明Tb^(3+)取代Y3+的位置,进入晶格结构中。在波长为28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在543 nm处具有最强的发射峰。在543 nm处,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少,当Tb^(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Tb^(3+)之间是以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的。经计算,Ba_(3)Y_(1-x)(BO_(3))_(3)∶xTb^(3+)(x=0.02、0.04、0.06、0.08和0.10)荧光粉的色纯度均为92%以上,色温在5000~6000 K,表明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是一种适合紫外光激发的绿色荧光粉,在固态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3)Y_(1-x)(BO_(3))_(3)∶xTb^(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高温固相反应法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紫红曲霉发酵柚子皮工艺及其降血脂活性研究
12
作者 裘佳豪 曲航 杨海龙 《农畜产品加工学报》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为优化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CGMCC 16790固态发酵柚子皮的工艺条件,提高其降血脂活性,本研究选用紫红曲霉发酵柚子皮,以脂肪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 为优化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CGMCC 16790固态发酵柚子皮的工艺条件,提高其降血脂活性,本研究选用紫红曲霉发酵柚子皮,以脂肪酶抑制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78%、发酵温度34℃及发酵时间12 d。在此条件下,柚子皮的脂肪酶抑制活性为(5.31±0.22)mg OE/g,是优化前的2.93倍。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紫红曲霉固态发酵柚子皮的工艺条件,有效提升柚子皮的降血脂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柚子皮功能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皮 紫红曲霉 固态发酵 响应面法 脂肪酶抑制活性 降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用Li_(2)S的高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杜岳勇 朱骏昌 +4 位作者 何特特 张宗良 刘丝靓 卢洋 刘芳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9-1759,共11页
随着全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硫化锂(Li_(2)S)作为合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材料受到广泛关注。Li2S的纯度会影响电解质和电池的性能,并且基于Li_(6)PS_(5)Cl(LPSC)电解质的性能对其合成工艺进行评价和研究是一种必要且高效的手段,但目... 随着全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硫化锂(Li_(2)S)作为合成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关键材料受到广泛关注。Li2S的纯度会影响电解质和电池的性能,并且基于Li_(6)PS_(5)Cl(LPSC)电解质的性能对其合成工艺进行评价和研究是一种必要且高效的手段,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硫酸锂和石墨为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_(2)S,Li_(2)S无需提纯即可直接用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合成。对反应过程中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探究烧结强度与Li_(2)S产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杂质碳酸锂对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装配的全固态电池500圈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75.34%,平均库仑效率超过99.94%。本研究可为降低Li_(2)S和LPSC电解质的生产成本、研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锂 固态电解质 碳热还原法 全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分散性对TiO_(2)陶瓷超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田家宇 黄奥 +1 位作者 耿明月 高珊珊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6,共6页
分别以纳米TiO_(2)粉末和分散液为原料,通过浸涂-固态粒子烧结工艺在Al2O3中空平板支撑体上制备了TiO_(2)超滤膜层,考察了纳米TiO_(2)颗粒的分散性对所制备的TiO_(2)陶瓷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分散性的提高... 分别以纳米TiO_(2)粉末和分散液为原料,通过浸涂-固态粒子烧结工艺在Al2O3中空平板支撑体上制备了TiO_(2)超滤膜层,考察了纳米TiO_(2)颗粒的分散性对所制备的TiO_(2)陶瓷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颗粒分散性的提高可有效改善TiO_(2)陶瓷超滤膜的界面特性与分离精度。采用颗粒分散性能更加优异的TiO_(2)分散液所制备的TiO_(2)陶瓷超滤膜具有更加致密且光滑的表面结构、更低的接触角以及更高的Zeta电位绝对值,其平均孔径和纯水通量分别为48 nm和242 L/(m^(2)·h·bar),对实际地表水中UV254和DOC的去除率可达到10.2%和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分散性 固态粒子烧结法 陶瓷超滤膜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卡制冷技术研究现状与空间应用展望
15
作者 常启泰 黄玉龙 +3 位作者 孟相朋 王定远 白宜松 陈雪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8,共12页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加电和去电过程的熵变实现制冷循环,具有高能效、轻量化、无制冷剂泄漏特点,在航天冷藏箱、空间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热电制冷技术存在电耗大、制冷系数...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加电和去电过程的熵变实现制冷循环,具有高能效、轻量化、无制冷剂泄漏特点,在航天冷藏箱、空间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热电制冷技术存在电耗大、制冷系数低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未来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从电卡材料性能、电卡冷热分离方法及电卡制冷器件三方面进行回顾和分析,介绍了电卡组分、形态、制备工艺、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卡制冷原理以及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冷热分离方法,归纳了往复单级和往复多级电卡器件的工作原理.最后,展望了电卡制冷技术未来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制冷技术 电卡制冷 电卡材料 换热方法 制冷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木霉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条件优化及其抑菌活性
16
作者 倪敏姿 陈涛 +1 位作者 崔峰 陈杰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
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CS007菌株分离自海洋极端环境并进行了驯化培养和诱变稳定,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且能诱导植物促生、抗逆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为探索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的... 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TCS007菌株分离自海洋极端环境并进行了驯化培养和诱变稳定,该菌株及其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的抑制活性,且能诱导植物促生、抗逆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为探索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的最佳发酵条件,明确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法,对TCS00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发酵滤液和粗提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影响TCS007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的3个主要因素为培养时间、加水量和光照周期时间。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麸和黄豆粉按质量比5:1混合,并添加1%硫酸锰、1%硫酸镁;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15 d、加水量39.7 mL、光照周期时间21 h、培养温度28℃、发酵接种量2 mL(1×10^(7)个/mL)、初始pH值5。在此条件下,按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配方,TCS007菌株的孢子产量为7.14×10^(9)个/g,与响应曲面法预测的孢子产量(6.85×10^(9)个/g)拟合,比基础发酵条件孢子产量提高了6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CS007菌株固体发酵滤液(稀释10倍)和粗提物(10 mg/L)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92.4%和95.8%。该结果可为后续产品发酵工艺研究及其木霉菌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木霉TCS007菌株 固体发酵 响应曲面法 油菜菌核病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a_(2)(WO_(4))4:Eu^(3+),Sm^(3+)新型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17
作者 黄渠 姜洪喜 周波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6,共8页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La_(2)(WO_(4))_(4)∶Eu^(3+)和CaLa_(2)(WO_(4))_(4)∶Eu^(3+),Sm^(3+)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光谱、热稳定性、荧光寿命及色度坐标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La_(2)(WO_(4))_(4)∶Eu^(3+)和CaLa_(2)(WO_(4))_(4)∶Eu^(3+),Sm^(3+)系列红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光谱、热稳定性、荧光寿命及色度坐标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Eu^(3+)和Sm^(3+)的掺入没有改变CaLa_(2)(WO_(4))_(4)晶体结构,为单一纯相。在394 nm激发下,CaLa_(2)(WO_(4))_(4)∶Eu^(3+)荧光粉在615 nm处红光发射最强,源自Eu^(3+)的^(5)D0→7F_(2)电偶极跃迁,最佳掺杂量为0.09。Sm^(3+)掺入后,发射峰增强,荧光粉的寿命明显增加,Sm^(3+)对Eu^(3+)起到敏化作用,共掺杂体系中Sm^(3+)向Eu^(3+)进行能量传递。CaLa_(2)(WO_(4))_(4)∶Eu^(3+),Sm^(3+)随着温度的升高,Eu^(3+)的^(5)D0→^(7)F_(2)跃迁发射的积分面积逐渐减小,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发光强度变为初始温度的53%,出现温度猝灭。在共掺杂体系中,色度坐标随着Sm^(3+)掺杂量的增加,向红光区域移动,当Sm^(3+)的掺杂量为0.02时,对应的色度坐标为(0.6458,0.3538)。基于CaLa_(2)(WO_(4))_(4)∶Eu^(3+),Sm^(3+)荧光粉的特性,可以将其作为潜在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_(2)(WO_(4))_(4)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能量传递 荧光寿命 热稳定性 色度坐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9)Lu_(2)Si_(6)O_(24):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在白光LED上的应用
18
作者 王云正 吉鸿波 +2 位作者 李兆 吴坤尧 王亚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5-1461,共7页
近紫外芯片和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组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NUV-WLED)能有效缓解“蓝光危害”和提升显色指数。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Ba_(9)Lu_(2)Si_(6)O_(24):xEu^(3+)(0≤x≤0.15)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 近紫外芯片和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组装的白光发光二极管(NUV-WLED)能有效缓解“蓝光危害”和提升显色指数。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得到Ba_(9)Lu_(2)Si_(6)O_(24):xEu^(3+)(0≤x≤0.15)红色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光谱仪等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研究,并分析Eu^(3+)掺杂量对发光性能的影响。Eu^(3+)成功掺杂进入Ba_(9)Lu_(2)Si_(6)O_(24)基体中,样品主激发峰为393 nm(7F0→5L6),主发射峰为612 nm(5D0→7F2),x=0.09时发光强度最大。将Ba_(9)Lu_(2)Si_(6)O_(24):xEu^(3+)红色荧光粉制成白光LED器件,显色指数接近90并表现出稳定的白光发射。该研究报道的Ba_(9)Lu_(2)Si_(6)O_(24):xEu^(3+)红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9)Lu_(2)Si_(6)O_(24):xEu^(3+) 高温固相法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SiO_(4)∶Ce^(3+)蓝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质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蕾 杨星宇 +2 位作者 张瀚月 宋芳 冷稚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5-75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YSiO_(4)∶xCe^(3+)(0.01≤x≤0.05)系列蓝色荧光粉。NaYSiO_(4)∶xCe^(3+)荧光粉在250~360 nm之间的宽带吸收能与紫外LED芯片很好地匹配。NaYSiO_(4)∶xCe^(3+)荧光粉中存在多个Ce^(3+)离子荧光中心,且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峰值波长位于414 nm附近的宽带蓝光发射。NaYSiO_(4)∶0.02Ce^(3+)荧光粉在300~350 nm紫外光激发下量子效率在25%以上。NaYSiO_(4)∶0.02Ce^(3+)荧光粉表现出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水中浸泡14 d后荧光强度和量子效率几乎不变。将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商用(Sr,Ba)_2SiO_(4)∶Eu^(2+)绿色荧光粉和商用(Ca,Sr)AlSiN_(3)∶Eu^(2+)红色荧光粉涂覆于310 nm紫外LED芯片上制备得到了显色指数高达95的LED器件。当驱动电流从50 mA逐渐增大到300 mA时,制备的LED器件表现出稳定的暖白光发射,其色坐标几乎不变。上述结果说明,本研究报道的NaYSiO_(4)∶0.02Ce^(3+)蓝色荧光粉在紫外LED芯片驱动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上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SiO_(4):Ce^(3+) 高温固相 蓝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高显色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掺La^(3+)和过量Sr^(2+)对荧光粉Sr_(1.96)Eu_(0.04)SiO_4发光性质的影响
20
作者 王伟 朱红波 吴梅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荧光粉Sr_(1.96-x)Eu_(0.04)SiO_(4)∶xLa^(3+)(x=0、0.01、0.02、0.03、0.04、0.05)和Sr_(1.94+y)Eu_(0.04)La_(0.02)SiO_(4)∶ySr^(2+)(y=0、0.05、0.10、0.20、0.30).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荧光粉Sr_(1.96-x)Eu_(0.04)SiO_(4)∶xLa^(3+)(x=0、0.01、0.02、0.03、0.04、0.05)和Sr_(1.94+y)Eu_(0.04)La_(0.02)SiO_(4)∶ySr^(2+)(y=0、0.05、0.10、0.20、0.30).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荧光粉的物质结构和发光性质.结果表明:荧光粉的XRD均与Sr_(2)SiO_(4)标准卡片PDF 39-1256对应,没有杂质相产生.荧光粉Sr_(1.96)Eu_(0.04)SiO_(4)中掺入La^(3+)能增强其发光强度,且发射峰的位置不变.当La^(3+)掺杂量为2%(摩尔分数)时,荧光粉Sr_(1.94)Eu_(0.04)La_(0.02)SiO_(4)的发光强度最强.在Sr_(1.94)Eu_(0.04)La_(0.02)SiO_(4)中掺入一系列过量浓度Sr^(2+),能增强其发光强度,且不改变发射峰的位置和形状.当Sr^(2+)过量10%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强.荧光粉的宽带发射光谱可以拟合为2个独立的发射峰,对应Eu^(2+)的4f~65d~1→4f~7跃迁,2个发射峰的强度随着通气量的增大有规律变化,使得荧光粉的发光颜色从绿光区过渡到黄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稀土离子 硅酸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