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投入产出的中国沿海地区水-能系统耦合研究
1
作者 赵良仕 杨爽 许淑婷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51-2867,共17页
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水和能源需求大幅攀升,沿海地区面临严峻的水和能源短缺挑战。将水和能源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水-能系统耦合对制定水-能协同管理政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能系统的... 随着中国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长,水和能源需求大幅攀升,沿海地区面临严峻的水和能源短缺挑战。将水和能源看作一个整体系统,研究水-能系统耦合对制定水-能协同管理政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水-能系统的研究逐渐丰富,但从虚拟水和隐含能流动视角下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水-能系统耦合的研究较少。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测度了虚拟水和隐含能的流动、水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用水和能耗的拉动效应;从用水与能耗的相对系数和相对乘数两方面研究了水-能系统关联,分析沿海各省各部门相对于沿海地区整体水平下的水-能联系强度;考虑耦合网络中各省各部门的虚拟水和隐含能流动特性,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衡量水-能系统耦合协调状态。研究发现:(1)虚拟水净流入的5个省同样是隐含能的净流入省,包括广东、浙江、天津、山东和福建,此外海南也是隐含能的净流入省。农业、建筑业是虚拟水流动关键部门,建筑业是隐含能流动关键部门。主要能源部门中炼焦(石油加工和炼焦)是与用水密切相关的关键领域,针对各省在水部门耗能方面存在的差异政府应采取不同的措施。(2)各省水生产供应业均呈现HwHe的特点,生产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节水节能,HwLe、LwHe部门应分别将节水与节能作为缓解资源压力的重点。(3)建筑业(SwSe)的用水和能耗相对乘数均远高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与其他部门表现出强烈的水-能联系,是节水和节能的关键部门。(4)沿海地区各部门水-能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都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结合水-能利用效率和拉动效应划分,各部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协调水和能源利用关系、部门间拉动效应及虚拟水和隐含能的流动。本文旨在为沿海地区水-能协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水-能系统关联 耦合协调度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公平性评估
2
作者 孙才志 曹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6,共7页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中“资源输出地承担环境成本、经济输入地获取发展红利”的非公平现象显著。基于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虚拟水强度-增加值率”关联模型,结合象限分析与公...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省际虚拟水流动中“资源输出地承担环境成本、经济输入地获取发展红利”的非公平现象显著。基于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虚拟水强度-增加值率”关联模型,结合象限分析与公平性指数,量化31个省份19个行业的虚拟水流动的公平性失衡问题。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形成“虚拟水输入-高附加值输出”的高效模式,中西部资源型产业面临“高耗水-低回报”困境,新疆农业等案例证明节水技术与高附加值产业可破解公平性矛盾。本研究可作为跨区域生态补偿与产业结构优化的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公平性评估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研究
3
作者 杨传明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33-2345,共13页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追求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控制水能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为此挖掘深层次产业经济联系,架构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理论框...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如何追求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控制水能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任务.为此挖掘深层次产业经济联系,架构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理论框架,设计产业要素足迹投入产出计算模型,创建函数修正投入产出表夯实数据基础.选择2002年至2022年中国产业为研究对象,计算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构建中国产业水-能-碳三维全足迹立体关联网络,动静态对比解析网络属性及关系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中国产业水、能、碳全碳足迹年均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总量大幅增加,其中水足迹增加主要源于产业直接足迹增加,而能足迹和碳足迹则是归于产业间接足迹增加.(2)各产业水-能-碳及双要素的三维足迹存在巨大差异,需要综合考虑产业特点和足迹特征提升要素使用效率.(3)研究期产业水-能-碳各种网络各项指标及耦合后性能均有所改善,但循环可持续性、共生互利及关联状况均未达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碳 三维全足迹 投入产出分析 关联网络 中国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中国碳排放效率研究
4
作者 杨传明 王帆临 沈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为此该研究设计超效率EBM模型,分别评估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直接碳排放效率、间接碳排放效率及综合碳排放效率,选择2002-2022年中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直接、间接和综合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综合碳排放效率在不同程度上受直接碳排放效率和间接碳排放效率双重影响;技术进步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直接碳排放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最高,综合碳排放效率次之,间接碳排放效率最低;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梯度分布格局,效率重心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是驱动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3种碳排放效率存在异质性影响,耗水强度和能源消耗则对3种碳排放效率起着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求更好提升中国各省份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碳排放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碳 投入产出 碳排放效率 时空差异 超效率E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产量形成的水肥调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5
作者 史培华 谭筱玉 郑雪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07-110,共4页
针对水稻田间水肥管理传统实训中存在的实操周期长、风险高、系统性与连续性不足等问题,开发了一套水稻产量形成的水肥调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该平台设计了“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操练习—实操考核”四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块,涵盖水稻产... 针对水稻田间水肥管理传统实训中存在的实操周期长、风险高、系统性与连续性不足等问题,开发了一套水稻产量形成的水肥调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该平台设计了“理论学习—理论考核—实操练习—实操考核”四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块,涵盖水稻产量三要素形成关键期的6个水肥调控实训环节共17个实训要点,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水稻生长环境与水肥管理操作,突破季节与场地限制,实现跨时空沉浸式实训。应用结果表明,学生通过该平台的不断训练,可深入了解水稻田间管理与产量形成之间的因果关联,在理论及实操考核中均达到了理想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肥调控 虚拟仿真 教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F的浅水效应下无人船自适应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强 王嘉琪 +1 位作者 张显库 马道成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71,共9页
[目的]旨在解决无人船于浅水域路径跟踪控制中面临的路径依赖约束问题。[方法]基于精确安全需求设立航行过程中的性能与可行性约束条件。针对控制器对路径参数的依赖问题和收敛需求,结合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BLF)及固定时间收敛策略,设... [目的]旨在解决无人船于浅水域路径跟踪控制中面临的路径依赖约束问题。[方法]基于精确安全需求设立航行过程中的性能与可行性约束条件。针对控制器对路径参数的依赖问题和收敛需求,结合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BLF)及固定时间收敛策略,设计一种依赖于路径参数、能够在固定时间内收敛的控制器,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和自适应鲁棒项处理非线性项与环境干扰。通过“大智”号智能无人船模型模拟浅水效应环境进行仿真验证。[结果]结果显示,在不违反约束要求的前提下,路径跟踪误差能够快速收敛到预定区域,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优于无约束的情况,证明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结论]所提控制策略在解决船舶路径依赖约束问题上,能够确保固定时间内实现精确的路径跟踪,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复杂的水域环境和更高精度的路径跟踪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导航 路径规划 目标跟踪 路径跟踪控制 约束优化 输出约束控制 浅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put-Output模型的新疆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爽 李莉 荣伟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101-105,109,共6页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 根据2007和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等相关资料,利用Input-output模型和水资源结构偏差系数对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用水效率、用水效益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新疆各产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但农业用水消耗量远高于其产出效益,第三产业和生态环境产业的水资源消耗呈现递减趋势。此外,工业和建筑业的水资源配置较为合理。最后,为促进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合理配置 Input-output模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阀控制井下增压器输出特性
8
作者 何宇航 廖华林 +3 位作者 王敏生 王华健 牛继磊 魏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0,共7页
超高压水射流井底岩石切槽应力卸载方法是提高破岩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井下增压装置为被动增压,超高压脉冲射流输出持续时间短且难以实现输出频率可控可调,导致切槽效率低。设计一种新型电磁阀控制井下增压器,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 超高压水射流井底岩石切槽应力卸载方法是提高破岩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井下增压装置为被动增压,超高压脉冲射流输出持续时间短且难以实现输出频率可控可调,导致切槽效率低。设计一种新型电磁阀控制井下增压器,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其增压性能和输出特性。结果表明:增压装置的输出特性为高压射流和低压射流组合而成的混合脉冲射流,输出波形近似方波且输出频率可调;输出特性受输入压力与结构参数的影响较大,输入压力和活塞面积比增大,使得峰值压力升高而增大了射流切槽能力,活塞行程增大延长了超高压水射流的持续时间,提高了水射流切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硬岩 高压水射流切槽 井下增压装置 射流特性 可控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影响因素与门限效应研究
9
作者 贾雅各 何凡 +2 位作者 王丽川 路培艺 孙润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现阶段我国调水工程经济性问题日益凸显,为科学认识中国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4项已建调水工程(涉及城市69个)201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人均GDP与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的门限模型,并将万元GDP用水量与... 现阶段我国调水工程经济性问题日益凸显,为科学认识中国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我国34项已建调水工程(涉及城市69个)2017~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构建人均GDP与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的门限模型,并将万元GDP用水量与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作为控制变量验证该非线性关系的稳健性,得到了“一阈值、两区制、三因素”的成果。结果表明,人均GDP与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门限值γ=89405元/人,将样本划分为高、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在不同区制,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三个因素对跨流域调水经济产出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为提升调水经济产出强度,高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应重点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高效用水,而低社会经济水平区制则应侧重于提高用水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 经济产出强度 门限效应 人均GDP 万元GDP用水量 第二三产业产值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门竞争性用水压力量化分析方法及应用
10
作者 李佳敏 左其亭 刘佳政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7,共9页
阐明不同部门的竞争性用水问题,是有效解决供需水矛盾、合理分配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基于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探讨了竞争性用水压力的量化研究思路,并构建了竞争性用水压力指数(CWPI)。通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部门竞争性用水压力进行... 阐明不同部门的竞争性用水问题,是有效解决供需水矛盾、合理分配水资源的重要基础。基于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探讨了竞争性用水压力的量化研究思路,并构建了竞争性用水压力指数(CWPI)。通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部门竞争性用水压力进行了量化评估。以2020年为重点研究时段,结合2012、2015、2018年的数据,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竞争性用水压力结构及其与水资源利用效率(WUE)的关联特征进行了分析,解析其驱动机制及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20年存在9个高CWPI部门和5个低CWPI部门;2012—2020年研究期内,多数部门呈现出由“低CWPI-高WUE”状态向“高CWPI-高WUE”状态转变的趋势;经济效应为驱动用水竞争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弱,而直接用水压力与间接需求效应随时间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门竞争性用水 竞争性用水压力指数(CWPI) 水资源利用效率 投入产出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农业水-碳足迹评估与城市间流动分析
11
作者 姜博艺 李优然 +2 位作者 陆中桂 黄明辉 李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 农业生产不仅是黄河流域的用水大户,而且其产生的碳排放亦不容忽视。基于城市群尺度开展农业水-碳足迹综合评估和流动分析,有助于促进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农业节水与降碳方面的协同管理,推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构建的城市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从生产和消费双重视角综合评估了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共71个城市的农业水、碳足迹,并分析了城市群间及其内部虚拟水和隐含碳的流动特征。结果表明:1)生产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分别为336.2亿m^(3)和117.7 Mt,其中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尤为突出,合计分别占55.5%和66.7%;消费端农业水足迹和碳足迹相对较低,分别为124.7亿m^(3)和53.0 Mt,表明生产端的资源环境压力更为突出。2)黄河流域农业水-碳足迹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北部和东部部分城市水-碳足迹较高,而南部和西部城市相对较低;从强度指标来看,东部和南部城市水-碳足迹强度较低,而北部和西部城市则相对较高。3)农业虚拟水和隐含碳主要在城市群内部流动,分别占跨城市转移总量的78.7%和80.5%,且流动集中于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输出城市往往是以农业生产和加工为主,输入城市则多为区域消费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建议结合城市群特征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和降碳措施,强化城市群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共同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碳足迹 虚拟水 隐含碳 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 节水降碳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和LMDI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12
作者 张子龙 张意萍 +2 位作者 吕诗雨 孙颖琦 晏欣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708,共17页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区域间协同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构建了地级市尺度水资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12、2015和2017年黄河流域水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和城市间虚拟水转移特征,并采用对数迪氏指数(LMDI)模型探究水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足迹在时间上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演变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下游高,上游低”的区域格局;虚拟水转移主要集中在省域内部,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梯度导向特征;经济增长和技术因素等是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对水足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驱动机制差异,将78个城市划分为5类水足迹驱动模式,为分区施策、精准提升流域城市节水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黄河流域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SBM模型和Tobit模型的云南省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熊一惠 尚松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4,119,共8页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用水效率偏低,分析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用水效率。采用SE-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2年云南省农业用水效率及其构成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用水...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用水效率偏低,分析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用水效率。采用SE-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11-2022年云南省农业用水效率及其构成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农业用水效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区域差异较大。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的主要动力,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则制约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水资源丰沛程度、城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对农业用水效率的作用不显著。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建议加强节水技术研发与推广、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水资源配置以及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效率 SE-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 TOBIT模型 云南省 非期望产出 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区市近20年水价调整情况及承受能力
14
作者 张杰 张东杰 杜孝忠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2-77,共6页
以南水北调工程沿线12个省区市近20年水价调整情况为基础,研究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商业产值比值的变化趋势,从平均数看:水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03年的1.5%左右降低至2022年的0.5%左右,降幅达67%;水费占工商业产值比例从2... 以南水北调工程沿线12个省区市近20年水价调整情况为基础,研究水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工商业产值比值的变化趋势,从平均数看:水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03年的1.5%左右降低至2022年的0.5%左右,降幅达67%;水费占工商业产值比例从2003年的1.8%左右降低至2022年的0.3%左右,降幅达83%。结合部分国际城市水价及世界银行等机构对水价承受能力的研究,分析认为我国水价存在一定提升空间。针对水资源价值体现不充分和水价调整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提出逐步建立并形成覆盖成本、适度收益的水价形成和调整机制的建议,为推动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加快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费支出 水价调整 水价承受能力 居民可支配收入 工商业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溶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赵崇贺 程大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6期186-187,190,共3页
以铁皮番茄作为试验材料,系统探究了3种不同类型水溶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多方面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高氮型水溶肥在促进植株生长、提升番茄产量上效果显著;高钾型水溶肥则对改善果实品质,... 以铁皮番茄作为试验材料,系统探究了3种不同类型水溶肥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多方面指标的测定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高氮型水溶肥在促进植株生长、提升番茄产量上效果显著;高钾型水溶肥则对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作用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肥 番茄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水肥一体化的哈密瓜产量提升与品质改善探讨
16
作者 郭江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4期180-182,186,共4页
为了掌握基于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哈密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和传统滴灌施肥方式2个处理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哈密瓜3个全生育期中哈密瓜的品质、产量、生产成本。结果显示,智能施肥处理的哈密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为了掌握基于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哈密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别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和传统滴灌施肥方式2个处理进行试验,对比分析哈密瓜3个全生育期中哈密瓜的品质、产量、生产成本。结果显示,智能施肥处理的哈密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口感均明显优于传统滴灌施肥处理,产量也比传统滴灌施肥处理提高了10.07%,新增纯收益449.6元/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水肥一体化 哈密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措施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鲁宝庆 李华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162-163,166,共3页
为探讨不同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地膜覆盖、可降解膜覆盖、秸秆覆盖及无覆盖4个处理,对比不同处理下春玉米的穗粗、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地膜覆盖处理... 为探讨不同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地膜覆盖、可降解膜覆盖、秸秆覆盖及无覆盖4个处理,对比不同处理下春玉米的穗粗、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地膜覆盖处理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春玉米穗粗6.17 cm、穗长22.82 cm、穗粒数达43.57粒、百粒质量33.57 g、总产量为7346.5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3.92 kg/m3,较对照组提高了29.37%。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是一种有效的农业覆盖措施,可显著提升春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覆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覆盖措施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电储能调节的风光水发电联合优化调度策略 被引量:15
18
作者 何奇 张宇 +4 位作者 邓玲 王海亮 谢琼瑶 王春 胡家旗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4,共13页
为缓解新能源装机容量扩大引起的弃风弃光现象,在已有梯级水电上下电站之间加入储能泵站,提出风光水储短期优化调度策略。构建以风光水储系统负荷跟踪误差最小、梯级水电站发电量最大和梯级水电站发电耗水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为缓解新能源装机容量扩大引起的弃风弃光现象,在已有梯级水电上下电站之间加入储能泵站,提出风光水储短期优化调度策略。构建以风光水储系统负荷跟踪误差最小、梯级水电站发电量最大和梯级水电站发电耗水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提出基于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seasonal auto-regressive l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SARIMA)模型和Copula函数的风光出力预测模型作为优化调度模型的边界条件,通过SARIMA预测模型将风光出力历史数据分解为季节性分量、趋势分量以及随机噪声余项进行全天96个调度时段风光出力预测,并叠加上基于Copula函数生成风光出力预测误差,然后通过拉丁超立方采样以及K-means聚类进行场景生成和缩减得到5个风光出力场景。选取风光典型日出力数据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模型较SARIMA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预测准确度,模型预测风光出力均方根误差从33.34、229.49 MW分别下降至0.697、9.534 MW;所提优化调度策略可以在全年丰、平、枯水期有效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并可将过剩新能源中的50%转化为上级水库储存水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出力预测 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COPULA函数 风光水储系统 负荷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筒热流耦合高压气水两相温度场动态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春花 刘新福 +2 位作者 郝忠献 黄守志 李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62-167,共6页
分析井筒气水两相管流温度的动态分布对保障致密气井连续稳定安全开采和实现智能计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井筒流体、油管、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之间热流耦合传热,将井筒流体的焓、焦耳-汤姆逊系数、温度梯度、传热速率等热力学和两... 分析井筒气水两相管流温度的动态分布对保障致密气井连续稳定安全开采和实现智能计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井筒流体、油管、环空、套管、水泥环和地层之间热流耦合传热,将井筒流体的焓、焦耳-汤姆逊系数、温度梯度、传热速率等热力学和两相流动力学进行统一,提出适用于致密气井筒气水两相流态温度场分布预测方法,从而通过数值模拟和井场测试更全面和准确地分析致密气井筒温度分布随产量、管径、地层温度、导热率等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气水两相流热耦合作用下,提高致密气井产量、缩小油管内径、提升地层温度和降低地温梯度会增大井筒内单位质量流体承载的热量,并有助于井筒保温和有效抑制水合物的生成,且深井处井底温度的影响较大;改变油管、环空和套管以及水泥环导热率会影响井筒传热系统的总热阻、松弛距离与无因次时间,并改变井筒整体温度的分布;与产量和地层温度相比,总传热系数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计产 致密气井 气水两相流 热流耦合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与环境比较优势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玲玲 高帆帆 王宗志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 为协调粮食生产、贸易与面源污染的矛盾,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区域间利益共赢,在测算省际粮食贸易量的基础上,运用灰水足迹方法计算各省隐含氮污染和污染强度,构建了粮食贸易隐含氮污染网络,解析了省际粮食生产隐含氮污染的环境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由“条块式”转向“团块式”,贸易集中化趋势明显;省际粮食贸易隐含污染和污染强度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加剧了环境不公平;环境比较优势网络表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分布,环境比较优势最小的地区集中在华北地区,最大为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粮食贸易 隐含氮污染 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灰水足迹 环境比较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