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展开更多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光谱学中的核奥氏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NOE)是能够提供分子内部和分子间距离与构象信息的关键现象。通过分析NOE效应,能够深入解析分子结构,尤其是复杂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的三维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光谱学中的核奥氏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NOE)是能够提供分子内部和分子间距离与构象信息的关键现象。通过分析NOE效应,能够深入解析分子结构,尤其是复杂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的三维构象,这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精准医学的迅猛发展,NOE效应在药物设计、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NOE效应在精准医学中的多方面应用,重点分析了其在药物分子与靶标蛋白结合方式的解析、病理状态下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检测,以及个性化治疗中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等方面的贡献。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验数据,进一步阐述了NOE效应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本综述展示了NOE效应在现代医学中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并指出其未来在精准医疗中可能的突破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展开更多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3种组成水: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干燥主要脱除了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结合水无明显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发现,7种食用菌内部水分分布都不均匀,且不同食用菌水在同一阶段水分流失速度不尽相同。LF-NMR技术成功实现了食用菌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在线监测,为食用菌干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大豆含油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榨油与育种结果。为探究大豆含油率的最佳检测方法与构建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该研究基于不同维度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以国标法为对照,利用LF-NMR波谱和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检测大豆含油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合深度学习,建立大豆含油率高低判别模型。引入低场二维核磁共振(low fiel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2D-NMR)技术,定性分析一维波谱中信号重叠无法区分组分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LF-NMR含油含水率软件能快速准确检测大豆含油率,T1-T2二维核磁图谱成功解决了自由水和油信号重叠问题。利用U-net++深度学习模型对MRI成像的矢状面、冠状面、横截面以及三面混合数据集进行训练,其中横截面评价指标与其他数据集相比更优,语义分割部分中平均交并比(mea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mIoU)约0.9058,全局准确率0.9980,训练后的模型能够将MRI图像识别并分割,快速判别大豆含油率高低。试验证明,LF-NMR及MRI能够快速无损掌握大豆含油率信息,为大豆的高油育种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文摘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光谱学中的核奥氏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NOE)是能够提供分子内部和分子间距离与构象信息的关键现象。通过分析NOE效应,能够深入解析分子结构,尤其是复杂生物分子和药物分子的三维构象,这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精准医学的迅猛发展,NOE效应在药物设计、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日益凸显。本文综述了NOE效应在精准医学中的多方面应用,重点分析了其在药物分子与靶标蛋白结合方式的解析、病理状态下生物分子构象变化的检测,以及个性化治疗中生物标志物的识别等方面的贡献。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研究和实验数据,进一步阐述了NOE效应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本综述展示了NOE效应在现代医学中所具有的广泛应用前景,并指出其未来在精准医疗中可能的突破点,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文摘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研究了7种食用菌(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蘑菇、蟹味菇、香菇、花菇)在恒温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分布和迁移规律。自旋-自旋弛豫测定结果显示,食用菌中主要存在3种组成水: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干燥主要脱除了自由水和不易流动水,结合水无明显变化。通过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一步发现,7种食用菌内部水分分布都不均匀,且不同食用菌水在同一阶段水分流失速度不尽相同。LF-NMR技术成功实现了食用菌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在线监测,为食用菌干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