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facial built-in electric field and crosslinking pathways enabling WS_(2)/Ti_(3)C_(2)T_(x) heterojunction with robust sodium storage at low temperature
1
作者 Jiabao Li Shaocong Tang +6 位作者 Jingjing Hao Quan Yuan Tianyi Wang Likun Pan Jinliang Li Shenbo Yang Chengyin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35-645,I0014,共12页
Developing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y creating high-performance heterojunct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t the atomic/molecular level holds promise but is also ch... Developing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by creating high-performance heterojunction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at the atomic/molecular level holds promise but is also challenging.Besides,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t low temperatures restrict the operation of SIBs in cold climates.Herein,cross-linking nanoarchitectonics of WS_(2)/Ti_(3)C_(2)T_(x) heterojunction,featuring built-in electric field(BIEF),have been developed,employing as a model to reveal the positive effect of heterojunction design and BIEF for modifying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Particularly,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manifests the discrepancy in work functions leads to the electronic flow from the electron-rich Ti_(3)C_(2)T_(x) to layered WS_(2),spontaneously forming the BIEF and“ion reservoir”at the heterogeneous interface.Besides,the generation of cross-linking pathways further promot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electrons/ions,which guarantees rapid diffusion kinetics and excellent structure coupling.Consequently,superior sodium storage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for the WS_(2)/Ti_(3)C_(2)T_(x) heterojunction,with only 0.2%decay per cycle at 5.0 A g^(-1)(25℃)up to 1000 cycles and a high capacity of 293.5 mA h g^(-1)(0.1A g^(-1)after 100 cycles)even at-20℃.Importantly,the spontaneously formed BIEF,accompanied by“ion reservoir”,in heterojunction provides deep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ructure fabricated and performanc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_(2)/Ti_(3)C_(2)T_(x)heterojunction Built-in electric field Ion reservoir Reaction kinetics Sodium storage performance at low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稠油拟组分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莉娟 李舒彤 +3 位作者 陈龙 王田田 潘竟军 赵仁保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火驱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和产出原油组分变化规律,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将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划分为不同沸程的拟组分,研究了体系压力对沸程高于350℃的稠油拟组分氧化行为的影响,并在线性升温条件下进行燃烧池实验,研究... 为进一步明确稠油火驱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行为和产出原油组分变化规律,通过实沸点蒸馏法将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划分为不同沸程的拟组分,研究了体系压力对沸程高于350℃的稠油拟组分氧化行为的影响,并在线性升温条件下进行燃烧池实验,研究体系压力对稠油各拟组分与空气反应时的产气体积分数、温度和放热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体系压力对低温氧化阶段的加氧反应和脱羧反应有显著影响,且对低沸程拟组分的影响更加明显;沸程为350~420℃的拟组分在体系压力为3.0 MPa时的CO+CO_(2)生成量是其在1.0 MPa时的10倍;高沸程拟组分虽然受体系压力影响较小,但沸程大于500℃的拟组分的放热量可高达12.26 kJ/g;稠油火驱的改质效果取决于重质组分的消耗量和裂解反应。研究结果为火驱过程中稠油组分的缺失情况和油藏温度的合理分析及预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稠油 燃烧池 低温氧化 拟组分 体系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粉对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用低温银浆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光远 韩安军 +6 位作者 刘文柱 赵文婕 王栋良 敖毅伟 冈本珍范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银浆是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重要材料,更低的体积电阻率和接触电阻、良好的附着力、优良的细线印刷性能及组件栅线抗腐蚀老化是其不断改进的方向。作为导电相,银粉的性能和含量对银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低温固化银浆导电机理以... 银浆是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重要材料,更低的体积电阻率和接触电阻、良好的附着力、优良的细线印刷性能及组件栅线抗腐蚀老化是其不断改进的方向。作为导电相,银粉的性能和含量对银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低温固化银浆导电机理以及SHJ电池对银浆性能的追求,综述了银粉的振实密度、形貌、粒径、表面处理剂及其与有机物的适配。进一步探讨了纳米银粉和银包铜粉在SHJ太阳电池用低温银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低温银浆 银粉 表面处理 振实密度 银包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催化裂化(ECC)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闫鸿飞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高效催化裂化(ECC)工艺以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提高总液体收率为主要目标,其核心是为实现"低温接触、大剂油比"而采用的高效催化裂化技术,同时在工艺和工程上还采用了催化剂与主风换热技术、拟等温提升管反应器技术、新鲜催... 高效催化裂化(ECC)工艺以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提高总液体收率为主要目标,其核心是为实现"低温接触、大剂油比"而采用的高效催化裂化技术,同时在工艺和工程上还采用了催化剂与主风换热技术、拟等温提升管反应器技术、新鲜催化剂汽提段加料技术等配套措施。中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FCC工艺相比,ECC工艺干气产率可降低0.68~1.04百分点,降低幅度在20%以上,焦炭产率略有下降,总液体收率提高1百分点以上;并且汽油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可降低15%以上;同时烟气中SOx含量可降低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低温接触 大剂油比 拟等温提升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赝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电学参数性能分析
5
作者 黄流兴 魏同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14,共7页
具有重掺杂基区和中等掺杂发射区的硅赝异质结双极晶体管(PHBT),其能带结构类似于真实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的能带结构,本文研究了硅赝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增益,截止频率和基区电阻等电学参数性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具有重掺杂基区和中等掺杂发射区的硅赝异质结双极晶体管(PHBT),其能带结构类似于真实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的能带结构,本文研究了硅赝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增益,截止频率和基区电阻等电学参数性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并指出了硅赝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在低温下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晶体管 赝异质结 电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硅发射区晶体管及其低温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卫东 郑茳 魏同立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44-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我们研制的一种具有较高电流增益的含氢非晶硅(α-Si:H)发射区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其电流增益的低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该器件的电流增益与常规双极晶体管一样;(2)电流增益的温... 本文报道了我们研制的一种具有较高电流增益的含氢非晶硅(α-Si:H)发射区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其电流增益的低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该器件的电流增益与常规双极晶体管一样;(2)电流增益的温度系数为正值,其值小于常规双极晶体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硅 发射区 晶体管 低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反应熔渗制备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莹 王雅雷 +4 位作者 叶志勇 熊翔 陈招科 孙威 曾毅 《应用技术学报》 2018年第4期317-323,共7页
分别在1 450,1 500和1 550℃通过反应熔渗的方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熔渗温度对C/C-SiC的性能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C/C复合材料及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测试了C/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分别在1 450,1 500和1 550℃通过反应熔渗的方法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熔渗温度对C/C-SiC的性能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C/C复合材料及C/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等进行表征,测试了C/C-SiC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熔渗温度不同影响C/C-SiC的密度、孔隙率、残余硅含量及弯曲强度。熔渗温度越高,C/C-SiC的密度越大,孔隙率越低,SiC含量越高,残余硅含量越少,弯曲强度越高。1 550℃反应熔渗制备的C/C-SiC1 550弯曲强度达到136MPa,比C/C-SiC1 450强度高出42%。C/C-SiC复合材料均表现出"假塑性"断裂行为,弯曲断裂过程中无纬布层中的碳纤维拔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反应熔渗 C/C-SIC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弯曲强度 假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高精度基准源
8
作者 贺炜 冯全源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3,共5页
介绍了一种电压控制型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基于OKI(OKI Electric Industry Co.)0.5μm BiCMOS(Bipolar CMOS)工艺,设计了一个用于该驱动器的高电源抑制比、低温漂的带隙电压基准源。采用自基准LDO为基准源提供伪电源电压,进一步... 介绍了一种电压控制型压电陶瓷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基于OKI(OKI Electric Industry Co.)0.5μm BiCMOS(Bipolar CMOS)工艺,设计了一个用于该驱动器的高电源抑制比、低温漂的带隙电压基准源。采用自基准LDO为基准源提供伪电源电压,进一步提高电路的电源抑制比。引入改进后的分段线性电流补偿技术对基准进行曲率校正,提高了温度补偿的灵活性和精确度。HSPICE仿真结果表明,在-40^+150℃范围内,基准电压的温度系数为2.3×10-6/℃,低频时电路电源抑制比为-17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驱动器 带隙基准 分段线性补偿 伪电源 低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