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Flames Properties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Wei-hong JIANG Shao-jiang +1 位作者 HSIAO Tse-chiang YANG Li-x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HTAC) is an attractive technology of saving energy and controlling environment.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urbulent jet flame under the highly preheated air combustion condition are c...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HTAC) is an attractive technology of saving energy and controlling environment.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urbulent jet flame under the highly preheated air combustion condition are conducted in the paper. The mixture fraction/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odel is employ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flame temperature is decreased, the temperature in the HTAC furnace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furnace, and the NO x emission is low.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partially validated by som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lame low ox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敏感性试验研究
2
作者 孙佳琳 冯国会 +1 位作者 臧艳 李兆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 确定高温高湿低氧环境下作业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试验得出各项生理参数的极限值,分析环境参数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人体各项生理指标在不同工况下的敏感程度,对各生理参数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工况下,各项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敏感性生理指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疲劳症状、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耳道温度,对相对湿度的敏感程度排序为:热感觉、疲劳症状、心率、耳道温度、皮肤温度;提出了人体生理综合评价指标。基于小样本试验得出了耳道温度、心率、皮肤温度、热感觉以及疲劳症状为敏感性生理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低氧环境 热应激 敏感性生理参数 生理综合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i-WC复合涂层高温抗氧化性能与扩散分析
3
作者 李德元 孙继博 +2 位作者 李光全 张楠楠 祝成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 【目的】碳钢因其较差的抗氧化性能,在高温工况下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Ni-Al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实际工业领域应用众多。针对含有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涂层,研究其高温抗氧化涂层的进一步应用,提高碳钢的高温使用寿命,拟在碳钢表面制备Ni-Al反应改性涂层。【方法】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在碳钢基体上制备Ni-WC涂层,随后在其上利用电弧喷涂制备Al涂层,在800℃不同时间扩散处理下使得涂层内的Ni-Al发生反应,以得到金属间化合物并增强其高温抗氧化性能。通过记录氧化增重曲线测试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在高温氧化过程中Al/Ni-WC复合涂层在Al/Ni界面处原位生成了富铝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Ni-WC涂层经800℃扩散处理过程中,首先形成富Al的NiAl 3,且其表面Al原子与大气中的氧原子反应形成了Al_(2)O_(3)。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在Al/Ni界面形成的NiAl 3相转变为抗高温氧化能力更优异的Ni_(2)Al_(3)相,两种Ni-Al金属间化合物本身具有高熔点和高温抗氧化性能,且在Al/Ni-WC复合涂层表面形成的Al_(2)O_(3)减缓了氧原子的扩散过程。Al/Ni-WC复合涂层试件的扩散层厚度随着扩散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类似线性增长趋势。经800℃扩散处理后,Al/Ni-WC涂层中NiAl 3层的增厚速率较快,且在加热10 h后原位反应生成了更厚的Ni_(2)Al_(3)层。经800℃扩散处理20 h后,经过原位反应得到了比NiAl 3层稍厚一些的Ni_(2)Al_(3)层。由于Ni_(2)Al_(3)层熔点更高且更稳定,因而经过800℃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具有更好的高温抗氧化能力。经900℃/50 h扩散处理后的Al/Ni-WC涂层经循环氧化后存在陶瓷相Al_(2)O_(3)、WC和NiAl相,在陶瓷相和NiAl相的共同作用下呈现较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测得不同扩散时间下Al/Ni-WC涂层的扩散层厚度,得到了Ni和Al之间的扩散关系式,其扩散反应动力指数为0.79045,复合涂层对碳钢基体的保护作用明显提高。【结论】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膜与涂层中原有WC相的共同作用下碳钢基体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氧化增重实验可知,在Ni层中增加陶瓷相以后,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高温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碳钢基体,因而对碳钢基体的保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超音速火焰喷涂 碳钢 原位生成 Al/Ni-WC复合涂层 Al/Ni界面 高温抗氧化性能 Ni-Al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联合胁迫对刺参组织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HSP 70基因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徐萍 于婉莹 +1 位作者 夏斌 徐冬雪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了解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联合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组织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HSP 70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刺参分别置于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共同胁迫的环境中进行试验,通过分析刺参胁迫后肠道组织切片,发现在高温、... 为了解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联合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组织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HSP 70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刺参分别置于高温、低氧以及高温低氧共同胁迫的环境中进行试验,通过分析刺参胁迫后肠道组织切片,发现在高温、低氧以及共同胁迫下,肠道组织出现明显的退化;通过测定多种抗氧化酶活性发现,环境胁迫对T-AOC、GR、G-SH和SOD活性有明显影响(P<0.05),且在联合胁迫组变化尤为明显;HSP 70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SP 70基因在高温、高温低氧联合胁迫下出现显著升高(P<0.05),在低氧胁迫下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刺参对环境胁迫下会出现组织学、抗氧化酶和HSP 70 mRNA水平的响应,并在高温低氧联合胁迫下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高温 低氧 组织切片 抗氧化酶 HSP 70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低氧低温环境下新能源建设人员的安全健康管理
5
作者 杨建明 郑志龙 李屹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6-262,共7页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项目在低氧低温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以青藏高原某光伏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样本人群血氧浓度、心率测试,调查初进高原、习服超过1个月后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以及低温冻伤、感冒发生情况等,分析世居平原建设人员...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项目在低氧低温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以青藏高原某光伏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样本人群血氧浓度、心率测试,调查初进高原、习服超过1个月后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以及低温冻伤、感冒发生情况等,分析世居平原建设人员安全健康所受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建设人员在4854.5 m已处于轻度缺氧和心率异常状态;初进项目人员在入睡困难、头痛/头晕、难以进食/食欲明显下降方面发生人群比例超过80%,即使现场习服超过1月,仍有高达88.51%人群睡眠质量受影响;新增出现记忆力减弱、反应力降低影响人群在50%左右;平均温度低于5℃后,感冒发生人群超过50%;在有保护情况下,低温仍造成部分人员的手部、脚部、耳朵发生冻伤。高原低氧、低温环境已对建设人员安全健康造成影响,应加强进场控制、完善过程管理、提升应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新能源建设人员 低氧环境 低温环境 安全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低温喷涂气固作用行为及喷涂系统研究进展
6
作者 马式跃 刘梅军 +1 位作者 杨冠军 李长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4,共14页
高速低温喷涂是利用固相或含固相的低温粉末在高速度、高动能作用下碰撞基体表面沉积的喷涂方法,具有氧化轻微、结合牢固、组织致密、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潜在优势,在高性能金属或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制备、增材制造和零件损伤修复等领域... 高速低温喷涂是利用固相或含固相的低温粉末在高速度、高动能作用下碰撞基体表面沉积的喷涂方法,具有氧化轻微、结合牢固、组织致密、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潜在优势,在高性能金属或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制备、增材制造和零件损伤修复等领域获得广泛关注。以粉末低温高速碰撞沉积过程为主线,凝练现有冷喷涂和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两种具体工艺的共性特征,阐明喷涂气流与粉末颗粒的气固两相交互作用规律,分析出合理调控颗粒温度和速度是改善沉积体性能的关键。其次分析高速低温喷涂设备系统的构成,详细讨论各核心部件的结构设计策略及对气固流动行为的影响,总结出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与喷枪结构,可以实现颗粒温度和速度的按需控制。最后,对高速低温喷涂工艺及设备系统发展目前尚存的关键问题进行展望。总结如何通过喷涂参数与装置设计,最终达成调控沉积体性能的目的,有助于深入理解高速低温喷涂的沉积机理,对研制高性能的喷涂设备系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低温喷涂 固相 冷喷涂 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 设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e^(23+)离子束轰击低温工况下的无氧铜表面解吸性能研究
7
作者 焦纪强 蒙峻 +2 位作者 罗成 柴振 谢文君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5,共5页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运行时产生动态真空效应引起束流寿命缩短,需安装无氧铜束流准直器来降低该效应。为探究无氧铜材料在离子束轰击下的解吸性能,本工作设计并研制了满足低温工况的解吸率测试装置,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利用Xe^(23+)离子束完成了无氧铜温度在4.2 K、20 K、77 K和300 K,以及束流能量为0.58 MeV/u、0.96 MeV/u和1.3 MeV/u的在束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束轰击无氧铜表面时解吸出最多的分子为H_(2),其次分别为H2O、CO、CO_(2)、Ar和O_(2);当温度为4.2 K、束流能量为0.58 MeV/u时无氧铜解吸出H2的比例为87.74%。在同一能量下,随着无氧铜表面温度的升高,解吸率呈增加趋势,能量为0.58 MeV/u时,4.2 K下无氧铜的解吸率仅为25 mol/ion,小于300 K时的600 mol/ion,表明温度越高其解吸产额越大。在同一温度下,随着束流能量的升高无氧铜表面解吸率增加,但增加趋势逐渐减缓,解吸产额趋向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 无氧铜 低温工况 解吸率 在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合成Pt修饰CuO氧载体低温化学链燃烧特性
8
作者 龙周禾 徐祖伟 +3 位作者 邹祥波 叶骥 匡草 赵海波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SP)合成了Pt修饰CuO纳米氧载体材料(FSP-Pt/CuO),首先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Pt/CuO的结构和组成;通过热重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比研究了FSP合成的CuO、Pt/CuO以及商用CuO纳米颗粒的化学链燃烧反应性能.结... 采用火焰喷雾热解方法(FSP)合成了Pt修饰CuO纳米氧载体材料(FSP-Pt/CuO),首先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Pt/CuO的结构和组成;通过热重分析仪、化学吸附仪对比研究了FSP合成的CuO、Pt/CuO以及商用CuO纳米颗粒的化学链燃烧反应性能.结果表明,FSP-Pt/CuO氧载体材料与H_(2)、CO、CH_(4)的还原反应温度能够分别降低到200℃、105℃、290℃以下.进一步考察了H_(2)、O_(2)不同浓度对Pt/CuO氧载体还原、氧化特性的影响,并测试了Pt/CuO氧载体的低温化学链燃烧循环稳定性.最后通过Pt/CuO氧载体颗粒表面的氢溢流原理对低温化学链燃烧过程进行了模型机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喷雾热解 氧化铜 氧载体 低温化学链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升燃烧室热声耦合特性研究
9
作者 刘重阳 杨晨 +3 位作者 张祥 李昊 刘勇 冯大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4-142,共9页
为建立燃烧室热声不稳定性预测和分析方法,以某高温升单管燃烧室试验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试验系统低阶热声网络(LOTAN)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利用优化的方法获得了各工况下的火焰传递函数(FTF),并利用Kriging模型拟合出了增益与迟滞时间... 为建立燃烧室热声不稳定性预测和分析方法,以某高温升单管燃烧室试验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试验系统低阶热声网络(LOTAN)模型。基于试验数据,利用优化的方法获得了各工况下的火焰传递函数(FTF),并利用Kriging模型拟合出了增益与迟滞时间对工况参数的响应模型。利用拟合出的FTF响应模型分析了油气比和进气速度对燃烧室热声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得到的FTF能够较准确反映各工况下的非稳态热释放特性,导入LOTAN中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误差约3.32%;油气比的改变会引起不稳定模态的转变,油气比或进气速度升高时,系统特征频率也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升燃烧室 不稳定燃烧 低阶热声网络模型 热声稳定性 火焰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工艺研究
10
作者 周伍喜 史顺亮 +2 位作者 向新 黄维 雷勇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备了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粉末,并利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制备了涂层,研究了粉末微观结构和热喷涂氧燃比(λ)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喷涂粉末的松装密度... 采用团聚-烧结法制备了双硬质相材料Cr_(3)C_(2)-WC-NiCoCrMo热喷涂粉末,并利用超音速火焰(HVOF)喷涂技术制备了涂层,研究了粉末微观结构和热喷涂氧燃比(λ)对涂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喷涂粉末的松装密度和流动性增加,微观结构趋于致密;在热喷涂氧燃比固定为1.09的条件下,当喷涂粉末的烧结温度为1 295℃时,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较好,显微硬度为(1 135.8±40.7)HV_(0.3),孔隙率为1.1%±0.1%;在喷涂粉末的烧结温度固定为1 295℃的条件下,当热喷涂氧燃比为1.0时,制备的涂层综合性能最好,其显微硬度为(1 145.8±39.6)HV_(0.3),沉积效率为48.8%,孔隙率为1.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材料 Cr_(3)C_(2)-WC-NiCoCrMo粉末 烧结温度 超音速火焰喷涂 氧燃比 显微硬度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距对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WC-10Co4Cr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滔 邓春明 +3 位作者 罗兵辉 陈和兴 张小锋 邝子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2-828,共7页
以粒度为5--15μm的WC-10Co4Cr为热喷涂粉末,采用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LT-HVOF)技术制备WC-10Co4Cr涂层,并利用粒子收集技术研究喷距对涂层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粗糙度测试仪和显微硬度仪分别对涂层的显... 以粒度为5--15μm的WC-10Co4Cr为热喷涂粉末,采用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LT-HVOF)技术制备WC-10Co4Cr涂层,并利用粒子收集技术研究喷距对涂层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粗糙度测试仪和显微硬度仪分别对涂层的显微结构、粗糙度、硬度和韧性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WC-10Co4Cr涂层的显微硬度(HV0.3)和致密度随着喷距的增大而降低,分别由喷距100 mm时的1 484.19和0.5%降低至喷距310 mm时的930.50和2.2%;涂层的结构和性能与粉末在焰流中的熔融状态和飞行速度相关,喷距在100~190 mm范围内粉末呈未熔化状态,220~310 mm范围内呈微熔化状态,粉末的飞行速度随喷距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粉末呈微熔化状态时断裂韧性与HVOF涂层相当且明显高于粉末呈未熔化状态的断裂韧性;优化的喷涂距离为220~280 mm,该段距离内可以获得涂层粗糙度约为2μm、孔隙率小于1%、显微硬度大于1 018(HV0.3)、断裂韧性大于3.323 1 MPa·m1/2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 喷涂距离 断裂韧性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氧燃烧条件下氮氧化物的生成特性 被引量:45
12
作者 祁海鹰 李宇红 +2 位作者 由长福 苑皎 徐旭常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7-22,共6页
高温低氧燃烧原理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 ,使得高温燃烧条件下的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受到大大抑制。为了掌握这种非常规燃烧现象及污染物生成的基本规律 ,采用扩散燃烧模型、热力 NO生成模拟与湍流 N - S方程 ,数值研究了... 高温低氧燃烧原理是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赖以发展的基础 ,使得高温燃烧条件下的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受到大大抑制。为了掌握这种非常规燃烧现象及污染物生成的基本规律 ,采用扩散燃烧模型、热力 NO生成模拟与湍流 N - S方程 ,数值研究了燃烧空间中空气氧浓度对燃烧特性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影响 ,再现了高温与低氧两种条件相结合 ,形成的稳定的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特性。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 ,为发展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低氧燃烧 氮氧化物 排放浓度 数值模拟 扩散燃烧 湍流N-S方程 生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纤维及其阻燃特性 被引量:42
13
作者 尹朝清 徐园 张清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主要综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产业现状以及其耐高温、耐辐射、耐溶剂、高强高模、阻燃等基本特性,重点阐述了其本质阻燃特性,包括极限氧指数及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阻燃改性研究有所增加,主要包... 主要综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产业现状以及其耐高温、耐辐射、耐溶剂、高强高模、阻燃等基本特性,重点阐述了其本质阻燃特性,包括极限氧指数及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阻燃改性研究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引入磷元素、氟元素以及有机硅等体系。与其他阻燃纤维对比发现,聚酰亚胺纤维在高温防护、高温过滤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成为较好的高温阻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阻燃 耐高温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Pa、高温下岩石熔融玻璃的弹性波速测量及其地球物理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玺 谢鸿森 +4 位作者 周文戈 刘丛强 刘永刚 范大伟 万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64,共7页
利用超声波反射法,在1.0GPa、最高温度分别达900℃和730℃条件下,测量了岩石成分从酸性到基性的7种熔融玻璃的纵波波速(vp)和横波波速(vs)随温度的变化。实验过程证明,高压下升温过程中样品被压缩导致了样品中弹性波走时减少,而降温过... 利用超声波反射法,在1.0GPa、最高温度分别达900℃和730℃条件下,测量了岩石成分从酸性到基性的7种熔融玻璃的纵波波速(vp)和横波波速(vs)随温度的变化。实验过程证明,高压下升温过程中样品被压缩导致了样品中弹性波走时减少,而降温过程中样品长度基本保持不变。结果显示,1.0GPa下,随实验温度升高,不同成分玻璃的vp首先以-0.2×10-3km.s-1.℃-1到-0.7×10-3km.s-1.℃-1不等的速率缓慢降低,而其vs多以-0.1×10-3km.s-1.℃-1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玻璃转变温度(Tg)后,玻璃的vp开始以-0.8×10-3km.s-1.℃-1到-3.6×10-3km.s-1.℃-1不等的速率快速下降。根据玻璃vp随温度变化速率的改变,拟合出这几种玻璃的转变温度从584℃到654℃。由实验获得的玻璃波速,利用Voigt-Reuss-Hill(VRH)平均计算出下地壳岩石中玻璃的存在将降低岩石的波速,并由此为下地壳低速层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即非晶质体的存在可能在下地壳形成地震波低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玻璃 弹性波速 地壳低速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剪切干涉高速摄影法测量内燃机缸内温度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德新 王天友 +3 位作者 刘书亮 于吉超 李万众 熊树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7-323,共7页
建立了一套用于火花点火发动机缸内燃烧研究的剪切干涉及高速摄影实验装置。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拍摄到的燃烧干涉图像进行处理 ,可以定量得到燃烧过程气缸内的温度场 ,并可估算出火焰传播速度。从温度场可以看出 ,在燃烧过程中缸内大致... 建立了一套用于火花点火发动机缸内燃烧研究的剪切干涉及高速摄影实验装置。利用图像处理系统对拍摄到的燃烧干涉图像进行处理 ,可以定量得到燃烧过程气缸内的温度场 ,并可估算出火焰传播速度。从温度场可以看出 ,在燃烧过程中缸内大致可以分为 3个区域 ,即已燃区、未燃区和燃烧区。燃烧区的温度最高 ,温度梯度大 ;已燃区的温度次之 ,梯度较小 ;未燃区的温度最低 ,但梯度较大。在燃烧过程中 ,缸内的火焰面以近似球面向未燃区推进 ,火焰传播速度开始较小 ,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而迅速增大 ,达到一最大值后 ,逐渐减小 ,直至燃遍整个燃烧室。剪切量是影响缸内燃烧温度测量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剪切量大 ,则干涉条纹密集 ,测量精度高 ,但图像处理工作量大 ,适用于温度梯度大的温度场的测量 ;剪切量小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内燃机 剪切干涉 高速摄影 图像处理 温度场 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低氧气氛下煤粉燃烧特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春波 乔木森 雷鸣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9-624,631,共7页
利用自制恒温热重实验系统,研究了模拟炉膛烟气环境(即高温低氧气氛)下煤粉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煤粉突然置于高温环境中,失重曲线存在一个转折,随着煤化程度降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煤粉在1 500℃下燃烧剧烈,900℃下的燃尽时间约为1 50... 利用自制恒温热重实验系统,研究了模拟炉膛烟气环境(即高温低氧气氛)下煤粉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煤粉突然置于高温环境中,失重曲线存在一个转折,随着煤化程度降低,这一现象更加明显;煤粉在1 500℃下燃烧剧烈,900℃下的燃尽时间约为1 500℃下的6倍,1 300℃以上时温度对燃烧反应初期的燃烧特性影响较小;1 300℃相对于800℃,氧气体积分数升高幅度相同时燃烧失重速率增大幅度减小;当水蒸气体积分数达到10%时,其对燃烧反应初期挥发分析出燃烧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当气氛中CO2体积分数升高到15%后,继续升高CO2体积分数,燃烧失重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 燃烧特性 高温 恒温 低氧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铝热自蔓延法制备低氧高钛铁合金 被引量:10
17
作者 豆志河 张廷安 +4 位作者 张含博 张志琦 牛丽萍 姚永林 赫冀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08-2113,共6页
以金红石、钛精矿和Al为原料采用铝热自蔓延法制备出低氧高钛铁合金。研究不同反应体系的相关热力学,考察配铝量对铝热自蔓延熔炼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对高钛铁合金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大于1... 以金红石、钛精矿和Al为原料采用铝热自蔓延法制备出低氧高钛铁合金。研究不同反应体系的相关热力学,考察配铝量对铝热自蔓延熔炼效果的影响,采用XRD,SEM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对高钛铁合金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大于1 800 K,反应能自我维持进行;铝还原TiO2反应的单位质量热效应较低,铝还原铁氧化物反应的单位质量热效应较高;合金主要由TiFe2,Fe,TiO2和Al2O3等相组成,氧化物夹杂相的存在是合金中氧含量高以及合金微观缺陷存在的直接原因;合金中氧含量最低为2.62%;钛、铝、铁和硅质量分数分别为61.58~66.27%,4.05%~9.20%,16.15%~20.53%及2.78%~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热自蔓延 低氧高钛铁 绝热温度 单位质量热效应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火焰喷涂NiCr-Cr_3C_2涂层抗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润生 徐滨士 刘晓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39,共4页
在20#钢基体上利用高速火焰喷涂NiCr-Cr3C2,同时对喷涂好的试样进行涂盐腐蚀。利用数学的方法对腐蚀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X射线等对其抗腐蚀机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速火焰喷涂 NiCr-Cr3C2涂层 抗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结构对反应超音速喷涂涂层组织影响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海玉 王引真 +1 位作者 王海芳 王玮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1-44,共4页
利用团聚和非团聚Ti-C-Ni粉末在超音速火焰喷涂中分别得到含有不同成分的涂层。根据热力学原理,对团聚和非团聚Ti-C-Ni粉末在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团聚粉末分散在火焰焰流中,主反应是Ti+O2=TiO2;而团... 利用团聚和非团聚Ti-C-Ni粉末在超音速火焰喷涂中分别得到含有不同成分的涂层。根据热力学原理,对团聚和非团聚Ti-C-Ni粉末在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团聚粉末分散在火焰焰流中,主反应是Ti+O2=TiO2;而团聚粉末在喷涂过程中能够满足发生自蔓延反应Ti+C=TiC的条件,可以原位合成得到了含有TiC的涂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热力学分析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超音速火焰喷涂 自蔓延高温合成 绝热燃烧温度 反应自由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烧室内温度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德新 刘书亮 +3 位作者 王天友 于吉超 赵新顺 赵振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9-562,共4页
在实际点火发动机上 ,利用激光剪切法结合高速摄影 ,测取了大量燃烧室内干涉条纹图 ,获取了缸内燃烧的二维温度场 ,并估算出火焰传播速度 .从温度场可以看出 ,燃烧过程中缸内大致可分 3个区 :已燃区、未燃区和燃烧区 .燃烧区温度最高 ,... 在实际点火发动机上 ,利用激光剪切法结合高速摄影 ,测取了大量燃烧室内干涉条纹图 ,获取了缸内燃烧的二维温度场 ,并估算出火焰传播速度 .从温度场可以看出 ,燃烧过程中缸内大致可分 3个区 :已燃区、未燃区和燃烧区 .燃烧区温度最高 ,温度梯度大 ;已燃区温度次之 ,梯度较小 ;未燃区温度最低 ,但梯度较大 .燃烧过程中 ,缸内的火焰面以近似球面向未燃区推进 ,火焰传播速度开始较小 ,随着燃烧的进行 ,迅速增大 ,达到一最大值后 ,逐渐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点火发动机 燃烧室 实验研究 高速摄影 温度场 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过程 激光剪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