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低温催化脂肪酸加氢反应性能研究
1
作者 赵佳平 刘朋 +3 位作者 李静 夏海虹 王瑞珍 蒋剑春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Re和Ru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而且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Re的氧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Re/Ru摩尔比、反应温...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Re_(x)Ru@C双金属催化剂,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说明:Re和Ru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而且催化剂中含有大量的Re的氧化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Re/Ru摩尔比、反应温度、H_(2)压力及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催化硬脂酸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e/Ru为0.25∶1(Re_(0.25)Ru@C催化剂)时,在催化剂用量30%、反应温度140℃、H_(2)压力3 MPa及反应时间4 h时,Re_(x)Ru@C催化硬脂酸加氢反应的转化率达到100%,而且十七烷(C_(17))和十八烷(C_(18))的选择性达到99%。由于循环使用后的催化剂中Re的氧化物减少以及部分Ru被氧化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使用5次后,Re_(x)Ru@C催化硬脂酸的转化率为97.91%,加氢产物主要为十八醇(C_(18)-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催化剂 脂肪酸 低温加氢 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阶煤催化热溶及其热溶产物的研究
2
作者 徐静 于小彬 +2 位作者 白金锋 黄峰 李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针对低阶煤的分质转化和高附加值利用,以神华黑山长焰煤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50℃、初始压力为3 MPa的氢气气氛下进行热溶分质转化实验。选择Fe、FeS、Fe_(2)O_(3)和FeSO4这4种铁基催化剂进行温和催化热溶,并通过GC、GC-MS、FT-IR和XRD... 针对低阶煤的分质转化和高附加值利用,以神华黑山长焰煤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350℃、初始压力为3 MPa的氢气气氛下进行热溶分质转化实验。选择Fe、FeS、Fe_(2)O_(3)和FeSO4这4种铁基催化剂进行温和催化热溶,并通过GC、GC-MS、FT-IR和XRD对热溶产物中轻质气体、热溶油和沥青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eSO4的催化活性最佳,在FeSO4作用下沥青质产率达到41.4%、油气产率达到13.5%,对比无催化剂的产率,分别提高了7.6%和1.2%。铁基催化剂的加入使气体产物中CH_(4)含量增加,CO、C_(2)~C_(4)烃类化合物含量降低,并可以促进煤中大分子化学键断裂,提高了热溶油中脂肪族和芳香族化合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铁基催化剂 催化热溶 沥青质 热溶残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噁二唑类含能金属盐对高燃速丁羟推进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鑫 牟国柱 +3 位作者 周鹏 陈德洋 侯斌 张天福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为了改善高燃速丁羟推进剂在低压下的燃烧性能,以4-四唑-5-硝氨基呋咱钾盐为基体,通过置换反应,与Cu^(2+)、Fe^(2+)进行配合,制备了2种分别以铜离子和亚铁离子为金属离子、4-四唑-5-硝氨基呋咱为阴离子的含能金属盐CuC_(3)N8O_(3)(CM-1)... 为了改善高燃速丁羟推进剂在低压下的燃烧性能,以4-四唑-5-硝氨基呋咱钾盐为基体,通过置换反应,与Cu^(2+)、Fe^(2+)进行配合,制备了2种分别以铜离子和亚铁离子为金属离子、4-四唑-5-硝氨基呋咱为阴离子的含能金属盐CuC_(3)N8O_(3)(CM-1)、FeC_(3)N8O_(3)(FM-1),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TG-DSC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CM-1与FM-1的热稳定性良好,分解峰温分别为276.5℃与269.7℃,撞击感度分别为38.4 J和40.8 J,对推进剂的感度不会产生不良影响。CM-1、FM-1用作高燃速丁羟推进剂燃速调节剂时,两者都能够有效提高推进剂在低压下的燃速,并且具有良好的压强指数。相比之下,FM-1的燃速调节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使用FM-1时,推进剂燃速由16.3 mm/s提升至22.1 mm/s(1 MPa),增幅约为35.6%,1~6.86 MPa下的燃速压强指数由0.32降低至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金属盐 燃速调节剂 高燃速 丁羟推进剂 低压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Co基催化剂对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毛波 谢永刚 +3 位作者 赵堃 张盼 何芳 陆江银 《现代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6,213,共7页
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二维六方介孔SBA-15分子筛,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2.0%Co分别负载于SBA-15、SiO_(2)、Al_(2)O_(3)、SBA-15S(商业SBA-15)、ZSM-5、SAPO-34等6种载体上,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 通过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出二维六方介孔SBA-15分子筛,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将2.0%Co分别负载于SBA-15、SiO_(2)、Al_(2)O_(3)、SBA-15S(商业SBA-15)、ZSM-5、SAPO-34等6种载体上,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及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o/SBA-15表现出最佳的稳定性及催化性能,丙烷最高转化率可达到45.45%,丙烯选择性为87.25%,丙烯最高收率为39.66%。Co/SBA-15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织构性质,既保证了反应物的吸附与活化,又保证了孔道不被堵塞,有利于反应物在其表面进行较快的扩散,表现出最优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基催化剂 低碳烯烃 丙烷脱氢 SBA-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对锌-空气电池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马润山 王海燕 +6 位作者 张琦 杨建新 汤彬 李睿 李双寿 林万明 范晋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4,共8页
开发高氧还原和氧析出性能、稳定和低成本阴极催化剂是实现锌-空气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本工作以FeCl_(3)、NiCl_(2)、ZnCl_(2)和甲酰胺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低温硫化的制备方法引入层状MXene材料,制备了FeNiSNC7∶3@MXene双... 开发高氧还原和氧析出性能、稳定和低成本阴极催化剂是实现锌-空气电池产业化的关键。本工作以FeCl_(3)、NiCl_(2)、ZnCl_(2)和甲酰胺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高温碳化-低温硫化的制备方法引入层状MXene材料,制备了FeNiSNC7∶3@MXene双金属复合材料作为锌-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并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元素组成、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结果表明,使用这种催化材料制备的电池在电池测试中具有0.74 V的窄电压间隙,峰值功率密度达到179 mW/cm^(2),为二维材料与非贵金属催化剂结合提升锌-空气电池催化剂性能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材料 双金属复合材料催化剂 水热合成 高温碳化 低温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Cu比例对CuZnAl-LDHs催化剂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淑媛 尹玲玲 +1 位作者 高志华 黄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36-204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比例[Cu(EDTA)]^(2-)插层ZnAl类水滑石前体,经焙烧后形成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N_(2)物理吸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O滴定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不同比例[Cu(EDTA)]^(2-)插层ZnAl类水滑石前体,经焙烧后形成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N_(2)物理吸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O滴定测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其催化CO加氢制取低碳醇的性能。结果表明,较小的Cu O颗粒可以增加氧空位数量,提高Cu分散度和Cu比表面积,增强对反应物的活化,进而提高催化活性。相较于其他比例的催化剂,HT-Cu_(0.5)(EDTA)催化剂中类水滑石层板的限域作用最强,导致CuO颗粒尺寸最小,Cu分散度最高,暴露的Cu比表面积最大且更易还原为Cu^(0),Cu物种与层板上的Zn O相互作用较强,氧空位相对含量最多,有利于促进反应物的吸附和活化,其总醇的时空收率高达1448.9mg ROH/(g Cu·h),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插层离子 催化剂 合成气 低碳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耐SO_(2)催化剂研究现状及进展
7
作者 彭钎 董芳 +3 位作者 韩维亮 韩维高 唐志诚 周智芳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8,I0004,共12页
低碳烷烃分子结构稳定,C—H键的断裂能垒较高,被认为是VOCs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催化燃烧技术因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目前,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 低碳烷烃分子结构稳定,C—H键的断裂能垒较高,被认为是VOCs中最难降解的成分之一.催化燃烧技术因起燃温度低、适用范围广、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VOCs的治理.目前,低碳烷烃类VOCs催化燃烧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大类.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含硫物种通常会与VOCs分子竞争吸附到催化剂活性位点上,造成活性中心的失活.某些工况下,含硫物种甚至会与活性组分或载体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造成不可逆的中毒.本文针对催化剂表面硫中毒失活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总结了低碳烷烃VOCs催化燃烧贵金属和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主要抗硫中毒策略,包括构建双贵金属催化体系、元素掺杂、酸化处理以及构筑核壳结构催化剂等.最后,提出了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抗硫策略,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烷烃VOCs 催化燃烧 耐硫性 催化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d-TiO_(2)/Ti金属丝网催化剂CO-SCR性能及其反应机理
8
作者 刘婷婷 杨柳 +4 位作者 刘付浩 李馨宇 何函泽 李晶 刘宝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34-144,155,共12页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 目的构建具有优异低温活性的CO-SCR催化体系,探索Cu引入对Pd基催化剂电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Cu与Pd之间的协同作用,优化催化剂对CO和NO的吸附行为,从而提升NOx转化效率及N2选择性等,为高效低温脱硝催化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通过微弧氧化、碱热处理、水热反应、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等方法,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钛网支撑的CuPd-TiO_(2)/Ti整体式催化剂,并用于低温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展示出了卓越的低温催化性能,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优良的分散性以及Cu-Pd合金的催化活性。与单一Pd催化剂相比,CuPd-TiO_(2)/Ti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NO吸附能力和更高的N2选择性。在120℃时,该催化剂实现了100%的NO_(x)转化率,并在200℃时达到100%的N_(2)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在长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抗硫能力。结论基于XPS、H_(2)-TPR和原位DRIFTS等表征技术,探讨了Cu-Pd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反应过程中的催化机理。研究发现,Cu的引入通过电子转移促进Pd0物种的形成,提高其在TiO_(2)表面的分散性,并优化CO与NO的吸附行为,从而协同提升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整体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d合金催化剂 金属丝网 CO-SCR 低温活性 氮氧化物 原位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调控Fe基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
9
作者 刘江涛 彭冲 张永春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6-1405,共10页
目前,二氧化碳(CO_(2))的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和气候异常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CO_(2)加氢制备各种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不仅可以有效降低CO_(2)浓度过高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CO_(2)的资源化利用缓解能源危机。本研... 目前,二氧化碳(CO_(2))的过度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冰川融化和气候异常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CO_(2)加氢制备各种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不仅可以有效降低CO_(2)浓度过高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实现CO_(2)的资源化利用缓解能源危机。本研究采用共沉淀和等量浸渍的方法制备了Zn调控的K-nFe/Zn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C_(2)^(=)~C_(4)^(=)),重点考察了Zn含量对于Fe基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目标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催化剂评价结果表明,在320℃、3MPa和H_(2)/CO_(2)=3的条件下,当Fe/Zn=1时催化剂表现出最高29.3%的CO_(2)转化率和33.8%的低碳烯烃选择性。表征结果显示,Zn的调控作用可以有效提高Fe纳米粒子的分散程度,降低Fe基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同时Zn也能够促进催化活性相碳化铁的形成,从而提升CO_(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低碳烯烃 催化剂 Zn调控 活性 碳化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掺杂对CuZn催化剂合成气制低碳醇性能影响
10
作者 郝家荣 康培森 +2 位作者 宋梦泽 韩春 黄伟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337,I0002,共10页
为解决CuZnAl催化剂在合成气(CO和H_(2))制C_(2+)醇过程中CO_(2)选择性高、总醇选择性低的问题,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不同In组分含量的CuZnIn催化剂(Cat-In_(x)).XRD、N_(2)吸脱附和H_(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In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Cu晶... 为解决CuZnAl催化剂在合成气(CO和H_(2))制C_(2+)醇过程中CO_(2)选择性高、总醇选择性低的问题,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不同In组分含量的CuZnIn催化剂(Cat-In_(x)).XRD、N_(2)吸脱附和H_(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In改变了催化剂表面的Cu晶粒尺寸、还原性质和表面元素组成,与Cu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显著抑制了CO_(2)的生成.Cat-In4表现出最好的综合催化性能,在反应48 h时CO转化率18.77%,CO_(2)选择性17.68%,总醇选择性41.94%,C_(2+)醇在总醇中的占比可达76.38%,其中乙醇占总醇63.22%.本研究结果得出In的作用是:稳定关键中间体CHx*,促进C―C键形成,进而推动反应向C_(2+)醇方向进行,显著降低CO_(2)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转化 In掺杂CuZn催化剂 低碳醇合成 完全液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掺杂方式对Cu/ZnO低温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培培 辛靖 +5 位作者 李思漩 米晓彤 杨国明 刘影 陈新国 夏林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4,共9页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CO_(2)加氢制甲醇是CO_(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u/ZnO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而备受关注。采用共沉淀法、浸渍法和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掺杂Pd的Cu/ZnO催化剂,利用ICP-OES、N_(2)物理吸/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温度为170~250℃、压力为5.0 MPa和气体空速为4000 mL/(g·h)的条件下对各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深入研究了不同Pd掺杂方式对催化剂结构、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掺杂的Cu/ZnO催化剂,共沉淀法制备的Pd-Cu/ZnO-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CO_(2)转化率、甲醇选择性和甲醇时空收率。共沉淀法促使Pd在催化剂中均匀分布且高度分散,贵金属Pd与Cu的协同催化作用有效增强了氢解离和溢流性能。此外,Pd-Cu/ZnO-C催化剂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且还原性能较为优异,从而有效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在170℃和190℃的低温下,Pd-Cu/ZnO-C催化剂的CO_(2)转化率分别为5.5%和8.9%,甲醇选择性分别为82.2%和74.9%,甲醇时空收率分别为0.058 g/(g·h)和0.088 g/(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Pd掺杂 Cu/ZnO催化剂 低温甲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改性Pt@AM催化剂在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12
作者 韩祝玲 纪任山 +4 位作者 周忠波 商铁成 申文忠 谭明慧 杨国辉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159,共8页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是制氢工业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催化剂低温活性差和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用量高的问题,采用简单混合法将Pt盐与Cu盐混合后加入钼酸铵中超声、焙烧,制备了Cu改性Pt@AM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WGSR。结果表明,在Pt@AM...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WGSR)是制氢工业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催化剂低温活性差和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用量高的问题,采用简单混合法将Pt盐与Cu盐混合后加入钼酸铵中超声、焙烧,制备了Cu改性Pt@AM催化剂用于低温催化WGSR。结果表明,在Pt@AM中加入少量Cu不仅有利于α-MoC结构的形成,还能增强金属间相互作用,调节活性位点分布,从而提升催化剂催化活性。其中,0.05%Pt-0.5Cu%@AM在温度200℃、原料气V(CO):V(H_(2)O):V(N_(2))=2:5:18和质量空速40000 mL/(g·h)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 h后表现出高达73.5%的CO转化率和38.6%的H_(2)产率,说明Cu改性显著提高了贵金属Pt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研究揭示了Cu改性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构效关系,为设计低温高活性WGSR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 Pt基催化剂 Cu改性 α-M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O_(2)捕集过程胺溶剂再生的固体酸催化剂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斌 韩维高 +2 位作者 董芳 冯华 唐志诚 《分子催化(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2-393,I0005,I0006,共14页
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过程产生的CO_(2)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视为降低CO_(2)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化学胺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CO_(2)捕集技术,但因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 化石燃料燃烧及工业过程产生的CO_(2)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视为降低CO_(2)排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化学胺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CO_(2)捕集技术,但因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胺吸收法在工业CO_(2)捕集过程中的应用.因此,降低富胺溶液的再生能耗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文献报道固体酸催化剂可显著降低再生能耗.本文对催化胺溶剂再生的各类固体酸催化剂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有望助力我国CO_(2)捕集技术朝着高效、经济、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固体酸催化剂 催化解吸 低能耗 化学胺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Nb改性促进Mn-Cu/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机制研究
14
作者 季科 钟金钦 +1 位作者 刘冰冰 郭健翔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8-554,共17页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除NO_(x)技术,技术核心是开发出具有廉价、高效、抗中毒性能强的催化剂。本研究针对现有商用催化剂处理低温烟气脱硝性能差、反应温窗窄、抗中毒性能差等问题,利用微波辅助浸渍法通过掺Nb改性制备了具有良好低温催化活性的Mn_(7)-Cu_(3)-Nb_(x)/BCN催化剂。NH_(3)-SCR测试结果表明,掺Nb量为0.05%的Mn_(7)-Cu_(3)-Nb_(0.05)/BCN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佳的SCR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在150-275℃具有不低于94%的NO转化率,且N_(2)选择性也得到提升。抗水抗硫中毒实验结果表明,掺Nb改性催化剂Mn_(7)-Cu_(3)-Nb_(0.05)/BCN同样具有较好的抗中毒性能,在通入1.0×10^(-4)SO_(2)和5%H_(2)O 14.75 h后,其NO转化率仍能稳定维持在75%以上。结合SEM、XRD、XPS、NH_(3)-TPD、NO-TPD以及原位红外漫反射(in situ DRIFT)等多种表征手段详细探究了掺Nb改性对于Mn_(7)-Cu_(3)/BCN催化剂低温SCR脱硝性能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掺Nb改性能够有效抑制Mn_(7)-Cu_(3)/BCN催化剂表面上CuO和Cu物种的结晶,进一步促进了活性组分的均匀分散。同时,Nb的掺杂有效提升了Mn^(4+)和O_α物种浓度,促使更多的NO被氧化为NO_(2),促进了“Fast-SCR”反应进程。掺Nb改性能够促进NH_(3)和NO的吸附与活化,促使更多的-NH_(2)、硝酸盐等有益中间体加速形成,进而有效提升了SCR脱硝反应的整体反应速率。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掺Nb改性的影响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并为低温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氨法选择性催化还原 Mn-Cu/BCN催化剂 掺Nb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岳静春 刘媛媛 +2 位作者 李素月 牧辉 张永芳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5,共10页
针对低温煤焦油粗放式燃烧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对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生产清洁燃料油和化学品以提高低温煤焦油附加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加氢精制反应机制和加氢精制催化剂2个方面,重点总结和分析了酚类加氢脱氧、噻吩类加氢脱... 针对低温煤焦油粗放式燃烧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对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生产清洁燃料油和化学品以提高低温煤焦油附加值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加氢精制反应机制和加氢精制催化剂2个方面,重点总结和分析了酚类加氢脱氧、噻吩类加氢脱硫、含氮化合物(如吡啶、喹啉等)加氢脱氮反应机制和催化剂研发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最后,根据低温煤焦油加氢精制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低温煤焦油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煤焦油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加氢脱氧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改性MnCe/SiC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抗SO_(2)中毒性能
16
作者 张茂润 孙伟如 +1 位作者 马天麟 辛志玲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8-1386,共9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氮氧化物脱除技术。以TiO_(2)为载体的钒基催化剂是应用最多的商业催化剂,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低温(<300℃)工况下活性较差、温度窗口较窄(300~400℃)、...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氮氧化物脱除技术。以TiO_(2)为载体的钒基催化剂是应用最多的商业催化剂,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低温(<300℃)工况下活性较差、温度窗口较窄(300~400℃)、含钒物质毒性较强等,限制了其在低温烟气行业的应用。因此,开发高性能的低温SCR催化剂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选取低温性能较好的Mn和Ce作为活性组分,并且掺杂Mo用于提升催化剂的抗SO_(2)性能。通过N_(2)吸脱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O_(2)的存在会抑制Mn_(2.5)Ce_(1)/SiC催化剂的NH_(3)-SCR活性,Mo改性可以减弱SO_(2)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抑制作用。SO_(2)会在催化剂表面与NH_(3)发生竞争吸附,从而抑制催化剂的NH_(3)-SCR活性。当Mn∶Ce∶Mo的摩尔比为2.5∶1∶0.07时,获得最佳的脱硝性能和抗SO_(2)中毒性能。通过Mo改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含量,并且减弱了SO_(2)对催化剂表面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催化还原 催化剂 低温 烟道气 煤燃烧 Mo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水电解制氢低铱催化剂发展现状及展望
17
作者 洪思琦 顾方伟 郑金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8-168,共11页
随着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关键环节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PEM电解槽阳极的工作原理、技术现状及低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PEM电解技术前景广阔,但铱资源稀缺且价格高,制约... 随着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质子交换膜(PEM)水电解制氢技术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关键环节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PEM电解槽阳极的工作原理、技术现状及低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PEM电解技术前景广阔,但铱资源稀缺且价格高,制约了PEM电解技术的推广。开发低铱、高活性且稳定的析氧反应(OER)催化剂成为了PEM电解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低铱催化剂主要集中在掺杂型和负载型两类催化剂。这两类低铱催化剂相较铱氧化物表现出更高催化活性。本文阐述了最近报道的几种低铱催化剂,如双钙钛矿、Gd掺杂IrO_(2)、IrNiO_(x)核壳结构、IrO_(x)/ATO等。并总结了现阶段低铱催化剂在活性和稳定性方面的主要挑战,如掺杂型催化剂存在晶相不稳定的问题,负载型催化剂的Ir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最后,本文总结并展望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活性、高稳定性的低铱催化剂研发,以期为PEM水电解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水电解 质子交换膜电解法 析氧反应 低铱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金属催化剂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健 李洪才 +3 位作者 张浩 苏艳群 刘浩泉 肖贵华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86,共9页
为了延长果蔬储藏寿命,高效去除所产生的过量乙烯是提高保鲜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贵金属低温(0~25℃)催化氧化技术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及运行成本可控等特点,在果蔬冷链保鲜高效除乙烯方面表现出更多潜在应用优势。本文系统... 为了延长果蔬储藏寿命,高效去除所产生的过量乙烯是提高保鲜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贵金属低温(0~25℃)催化氧化技术因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无二次污染及运行成本可控等特点,在果蔬冷链保鲜高效除乙烯方面表现出更多潜在应用优势。本文系统分析了铂(Pt)、银(Ag)、金(Au)基催化剂在氧化除乙烯过程中的催化机制、催化性能优化策略及催化抗失活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瓶颈,对潜在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构建稳定高效除乙烯的贵金属催化氧化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催化剂 乙烯脱除 低温催化 果蔬保鲜 失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修饰对低负载Pt/γ-Al _(2)O _(3)催化剂上对硝基苯甲醚加氢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吴世超 陈长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5,共8页
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Ce修饰的低Pt负载量的Pt/γ-Al _(2)O _(3)催化剂。采用X线衍射(XRD)、N _(2)物理吸脱附(BET)、CO脉冲吸附、H _(2)程序升温还原(H _(2) TP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固... 通过分步浸渍焙烧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Ce修饰的低Pt负载量的Pt/γ-Al _(2)O _(3)催化剂。采用X线衍射(XRD)、N _(2)物理吸脱附(BET)、CO脉冲吸附、H _(2)程序升温还原(H _(2) TPR)和X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评价了每种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甲醚连续加氢制备对氨基苯甲醚的性能。结果表明:Ce的引入不影响γ-Al _(2)O _(3)载体的晶相结构,但随着Ce负载量的增加,萤石结构的CeO _(2)团聚体在载体表面逐渐形成,致使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下降,但平均孔径未受明显影响。引入一定量的Ce可以促进贵金属Pt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增强贵金属Pt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提高催化剂表面的氧空位浓度。Ce的引入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对硝基苯甲醚转化率和对氨基苯甲醚收率,在本次研究的所有催化剂中,引入Ce质量分数为6%的Pt/γ-Al _(2)O _(3)催化剂,在连续54 h内,催化对硝基苯甲醚加氢反应中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对硝基苯甲醚转化率为100%,对氨基苯甲醚收率保持在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苯甲醚 催化加氢 低贵金属负载量 Pt/n Ce/γ-Al_(2)O_(3)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改性锰基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和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20
作者 朱浩峰 孟思彤 +5 位作者 段玉梅 张靖 何云刚 段开娇 向明武 贾丽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钐改性锰(Sm-Mn)催化剂因低温活性和抗硫性能优越,在非电行业烟气脱硝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水硫杂质共存会大幅降低催化活性,元素掺杂、制备方法、载体选择是提高该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Sm-Mn催... 钐改性锰(Sm-Mn)催化剂因低温活性和抗硫性能优越,在非电行业烟气脱硝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重要的研究价值,但水硫杂质共存会大幅降低催化活性,元素掺杂、制备方法、载体选择是提高该催化剂低温脱硝性能的关键技术。首先介绍了Sm-Mn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优势和Sm作用机制,然后阐述了催化剂的脱硝反应路径和抗水抗硫机理,重点围绕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分别论述了上述3种关键技术对提高Sm-Mn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性能影响规律及特征,最后对Sm-Mn催化剂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Sm-Mn催化剂 抗水抗硫性 NH3-SCR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