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运行时MMC电容电压纹波抑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 赵诗坛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低频运行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较大的低频电容电压纹波,使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频注入策略。首先针对调制过程中模块电压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选... 低频运行时,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存在较大的低频电容电压纹波,使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频注入策略。首先针对调制过程中模块电压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选择采用基于实际值的调制方法。接着分析电容电压波动机理,并对高频注入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为了在现有高频注入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频环流幅值,提出方波和梯形波相结合的高频注入方法。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实现低频电压纹波抑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高频环流和桥臂电流幅值,减小系统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低频运行 调制方法 高频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特低频发射机无窄脉冲高质量调制技术
2
作者 张国澎 马原 +2 位作者 陶海军 谭兴国 陈卓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针对单相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特低频数字发射机的窄脉冲问题,分析调制比、载波频率和死区时间对窄脉冲的影响,得到NPC三电平发射机窄脉冲的分布规律.提出无窄脉冲的高频逆变调制方法,消除了调制波峰、谷值及过零点附近的窄脉冲.探讨... 针对单相中点钳位型(NPC)三电平特低频数字发射机的窄脉冲问题,分析调制比、载波频率和死区时间对窄脉冲的影响,得到NPC三电平发射机窄脉冲的分布规律.提出无窄脉冲的高频逆变调制方法,消除了调制波峰、谷值及过零点附近的窄脉冲.探讨该方法的数字化实现以及该方法导致的调制波峰谷值和过零点附近的波形畸变问题,提出三拍载波的预测方法,解决了窄脉冲消除策略导致的谐波问题,保障了无窄脉冲调制的输出波形质量.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高频调制过程中对窄脉冲的消除.三拍载波预测改善了调制在电流过零点附近的波形质量,加入了传统窄脉冲消除的调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所提策略在不同的调制比和载波频率下均可以大幅提升逆变调制输出的波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电平 单相逆变器 特低频 窄脉冲 波形质量 高频逆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低轨卫星扩频通信系统的高动态快捕算法
3
作者 徐兆斌 谢志强 +2 位作者 袁新博 金小军 金仲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7-1737,共11页
针对低轨卫星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较低且多普勒频偏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FFT-IFFT捕获算法.利用扫频区间的边带信息估计捕获区间,在高灵敏度高动态条件下减少FFT次数并缩短捕获时间.结合数字自动增益控制(AGC)辅助的捕获机制降低误捕概... 针对低轨卫星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较低且多普勒频偏较大的问题,提出改进的FFT-IFFT捕获算法.利用扫频区间的边带信息估计捕获区间,在高灵敏度高动态条件下减少FFT次数并缩短捕获时间.结合数字自动增益控制(AGC)辅助的捕获机制降低误捕概率,提升了算法的可靠性.理论分析与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比传统算法更有优势,在满足检测概率大于99%、最小载噪比为34.66 dB、最小信噪比为16 dB的情况下,极限灵敏度可达-130 dBm,总多普勒频偏捕获范围可达140 kHz,捕获时间低至0.8 s,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已应用于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某大规模低轨卫星星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捕获算法 多普勒频偏 高灵敏度 高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主动式高静⁃低动刚度电磁隔振器研究
4
作者 张明 李洪涛 +3 位作者 崔浩东 孙凤 孙兴伟 周冉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84,共8页
为了降低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增强对不同振动源的适应性,并获得比传统被动隔振器更出色的振动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线圈嵌套永磁体的非对称刚度结构的高静⁃低动刚度(high static⁃low dynamic stiffness,HSLDS)隔振器。其... 为了降低隔振器的起始隔振频率,增强对不同振动源的适应性,并获得比传统被动隔振器更出色的振动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电磁线圈嵌套永磁体的非对称刚度结构的高静⁃低动刚度(high static⁃low dynamic stiffness,HSLDS)隔振器。其能够根据不同振源频率的变化调整系统刚度,实现半主动隔振效果。采用增量谐波平衡法,获得了系统在不同激励、电流下的位移传递率特性。基于隔振器的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半主动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根据振源频率的变化来调节系统的刚度。搭建了试验测试平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高静⁃低动刚度隔振器可以使起始隔振频率降低19.25%。系统通过引入半主动控制策略,可以将最大加速度振幅衰减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隔振 高静⁃低动刚度 频率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频特征融合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
5
作者 王德文 胡旺盛 +1 位作者 张润磊 赵文清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1-648,共8页
针对现有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中性能与开销不平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低频特征融合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在多尺度上提取几何特征丰富的低频特征与语义特征丰富的高频特征,经过高低频特征融合得到增强图像,在保证良好图像质量... 针对现有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中性能与开销不平衡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高低频特征融合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在多尺度上提取几何特征丰富的低频特征与语义特征丰富的高频特征,经过高低频特征融合得到增强图像,在保证良好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开销。为提升低照度环境下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残差混合注意力模块,从像素与通道两方面对重要的局部区域给予更多关注。针对下采样导致的信息丢失问题,提出一种特征合并模块对下采样后的特征进行特征补充。此外,通过多级残差密集连接模块增强特征复用能力。在SID(see-in-the-dark)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分别达到29.67和0.792,模型参数量仅为1.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照度 图像增强 高频特征 低频特征 特征融合 注意力 多尺度 残差网络 密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分析与控制方法
6
作者 李勇 常樊睿 +3 位作者 彭衍建 王绍阳 张曦壬 曹一家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3-1559,共17页
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因其地形特征多采用分散式的新能源开发模式。但分散式新能源通常处于网架结构薄弱地区,工业负荷接入周边,加之其自身显著的电力电子... 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因其地形特征多采用分散式的新能源开发模式。但分散式新能源通常处于网架结构薄弱地区,工业负荷接入周边,加之其自身显著的电力电子特性,并网后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复杂的稳定控制难题。为此,针对分散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的机理分析与控制方法进行综述,从多时间尺度的角度归纳了谐波、电压、暂态同步以及频率等方面不同类型的稳定性问题,并总结了中国新能源并网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分析了复杂并网稳定性问题的产生原因,阐述并比较了各类稳定性控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最后结合新型储能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趋势,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新能源 谐波 高/低电压穿越 暂态同步失稳 频率越限 电压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件扩散和多通道高低频并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7
作者 邸敬 王鹤然 +2 位作者 梁婵 刘冀钊 廉敬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针对去噪扩散模型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中缺少基准真实值和可见光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条件扩散和多通道高低频并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模型。条件扩散模型利用拼接技术将拼接源图像作为基准真实值进行训练,获得红外与... 针对去噪扩散模型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中缺少基准真实值和可见光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条件扩散和多通道高低频并行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模型。条件扩散模型利用拼接技术将拼接源图像作为基准真实值进行训练,获得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特征提取任务的最优先验分布,在反向去噪过程中引入多通道似然校正模块,更有效地模拟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多通道复杂分布。然后,提出细节自适应去噪网络来完成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多通道高低频特征提取任务。最后,在融合网络中设计了一种多通道高低频并行融合模块,采用区域一致性融合网络和多通道低频特征融合网络分别完成高低频特征的融合。该模型为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提供了一种可训练的扩散模型范式用于特征提取,使用特定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融合。通过与近年来提出的9种高水平方法相比,在MSRS和RoadScene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8种客观评价指标平均提升了4.52%~59.62%。本文方法在色彩保真度和纹理细节保持等方面都优于其他方法,符合人眼视觉特性,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光照和环境场景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红外与可见光 条件扩散模型 细节自适应去噪网络 多通道高低频并行融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功耗蓝牙和超高频RFID等技术的节点地震仪移动终端平台
8
作者 庞聪 刘斯睿 +2 位作者 吴涛 李忠亚 江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7-874,共8页
针对无线节点地震仪在物探与地震监测过程中实时交互能力不足、功能匮乏的现状,设计基于Android的节点地震仪监控与野外布设综合平台。平台采用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 BLE)通信技术,通过自定义加密无线通信协议实现移动终端... 针对无线节点地震仪在物探与地震监测过程中实时交互能力不足、功能匮乏的现状,设计基于Android的节点地震仪监控与野外布设综合平台。平台采用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 BLE)通信技术,通过自定义加密无线通信协议实现移动终端与节点式仪器的数据通信与设备控制,完成对单点设备的单/三分量地震动速度信号实时显示、状态查询与单台/多台同步设置;应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QR扫描和电子地图实现野外快速布设节点地震仪阵列测线;应用SQLite数据库和本地文件系统实现测线可靠记录、参数设置和系统日志的管理。经测试,平台可提高节点地震仪器系统野外物探勘测和流动监测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地震仪 综合平台软件 低功耗蓝牙 超高频射频识别 系统软件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频式生成对抗网络的非成对水下图像增强
9
作者 牛玉贞 张凌昕 +2 位作者 兰杰 许瑞 柯逍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7-544,共18页
增强水下图像质量对水下作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通常基于成对的水下图像和参考图像进行训练,然而实际获取与水下图像对应的参考图像比较困难,相比之下获得非成对高质量水下图像或者陆上图像较为容易.此外,... 增强水下图像质量对水下作业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通常基于成对的水下图像和参考图像进行训练,然而实际获取与水下图像对应的参考图像比较困难,相比之下获得非成对高质量水下图像或者陆上图像较为容易.此外,现有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很难同时针对各种失真类型进行图像增强.为了避免对成对训练数据的依赖和进一步降低获得训练数据的难度,并应对多样的水下图像失真类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频式生成对抗网络(Frequency-Decompos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FD-GAN)的非成对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低频双分支生成器用于重建高质量水下增强图像.具体来说,本文引入特征级别的小波变换将特征分为低频和高频部分,并基于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对低频和高频部分区分处理.其中,低频分支采用结合低频注意力机制的编码-解码器结构实现对图像颜色和亮度的增强,高频分支则采用并行的高频注意力机制对各高频分量进行增强,从而实现对图像细节的恢复.在多个标准水下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使用非成对的高质量水下图像和引入部分陆上图像的情况下,均能有效生成高质量的水下增强图像,且有效性和泛化性均优于当前主流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增强 生成对抗网络 小波变换 注意力机制 高低频双分支生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下电网暂态频率轨迹在线预测
10
作者 姜涛 吕亚洲 +3 位作者 刘福锁 李威 赖业宁 薛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154,共10页
国外大停电事故表明,海量不同新能源在受扰后可能存在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的场景,对系统整体功率冲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暂态频率轨迹预测愈加困难。现有频率轨迹预测分析方法通常仅考虑低电压穿越或脱网的单一扰动形式,且缺... 国外大停电事故表明,海量不同新能源在受扰后可能存在低电压穿越和脱网并存的场景,对系统整体功率冲击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动态变化,暂态频率轨迹预测愈加困难。现有频率轨迹预测分析方法通常仅考虑低电压穿越或脱网的单一扰动形式,且缺乏实用可行的工程应用方案,难以对频率不安全的场景进行预警或预控。为此,文中首先分析了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风电出力分布特性引起有功功率恢复差异的机理及对系统功率冲击的影响;其次,考虑阶跃、非阶跃等多种功率扰动形式,提出了计及风电低电压穿越复杂恢复和脱网并存下的电网频率响应模型;然后,提出了基于“离线分档建模、在线快速预测、临界追加校验”的工程应用方案;最后,通过美国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测试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新能源 低电压穿越 脱网 暂态频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低频高能噪声影响的海上风电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董霄峰 时泽坤 彭泓浩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4-222,265,共10页
模态参数是体现海上风电结构运行安全状态的关键指标,然而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会导致实测振动信号中混有大量低频高能噪声,严重影响模态识别精度。为实现海上风电结构模态参数的准确识别,提出一种能够抵抗低频高能噪声影响的模态参数识... 模态参数是体现海上风电结构运行安全状态的关键指标,然而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会导致实测振动信号中混有大量低频高能噪声,严重影响模态识别精度。为实现海上风电结构模态参数的准确识别,提出一种能够抵抗低频高能噪声影响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CEEMDAN-VMD-SSI,CVS)。首先,利用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滤除原始信号中的高频噪声;随后,通过麻雀优化算法(sparrow’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SSA)以最小包络熵作为适应度函数迭代计算自适应确定变分模态分解法(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的信号分解层数K和惩罚因子α,实现信号的VMD自适应优化分解以剔除低频高能噪声影响;最后,再采用随机子空间方法实现信号中模态参数的识别提取。研究分别针对构造仿真含噪信号和原型观测信号开展了识别效果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态识别方法,CVS方法在信噪比、波形相似系数、相对误差等参数方面具有更好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该方法对实测信号的处理能力强,降噪效果好,能够准确识别结构固有频率、叶轮转动频率(1P)和叶片扫掠频率(3P),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为后续基于实测数据开展海上风电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运行安全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模态参数识别 低频高能噪声 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 变分模态分解法(V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DETR的林间松果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晨旭 张冬妍 +2 位作者 张榄翔 陈诺 毛思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37,共13页
【目的】针对林间环境复杂、小目标松果纹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检测精度不足和检测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al-time detection transformer(RT-DETR)的林间松果检测方法,并针对RT-DETR模型进行优化,提升其检测性能。【方法】首先,为... 【目的】针对林间环境复杂、小目标松果纹理特征不明显,导致检测精度不足和检测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eal-time detection transformer(RT-DETR)的林间松果检测方法,并针对RT-DETR模型进行优化,提升其检测性能。【方法】首先,为了提升检测精度,将原主干网络替换为Re-parameterized vision transformer(RepViT),以增强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引入High-low frequency feature interactions(HiLo)高低频分离机制,提高细节纹理的捕捉能力。最后,将Re-parameterized cross stage partial bottleneck with 3 convolutions(RepC3)模块优化为Decoupled replicated bottleneck cross stage partial with 3 convolutions(DRBC3),通过融合大核卷积与扩张卷积,显著扩大其感受野。与此同时,RepViT和DRBC3均采用结构重参数设计,使得推理时模型结构得以简化,从而提升检测效率。【结果】经过优化的RT-DETR模型,针对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大来林场收集的松果图像数据集的测试结果表明,模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佳平衡,其中AP50达到93.37%,精度和召回率分别为93.30%和92.65%。在AP50提升5%的同时,GFLOPs降低了51%,参数量减少了41%,实时帧率FPS从74.3显著提升至95.5,提升幅度达到28%。【结论】这一优化方法显著提高林间松果检测的精度、实时性和效率,为实际应用中的自动化松果采集任务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DETR 松果检测 RepViT HiLo高低频分离机制 DRBC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无源UHFRFID带隙基准电路 被引量:8
13
作者 杜永乾 庄奕琪 +2 位作者 李小明 景鑫 戴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8-152,200,共6页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的电流模带隙基准电路,其中负温度系数电流利用BJT管的基射极电压的负温度特性产生,正温度系数电流利用偏置在亚阈值区的MOS器件其漏源电流与栅源电压呈指数关系的特性产生.该基准电路采用TSMC 0... 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的电流模带隙基准电路,其中负温度系数电流利用BJT管的基射极电压的负温度特性产生,正温度系数电流利用偏置在亚阈值区的MOS器件其漏源电流与栅源电压呈指数关系的特性产生.该基准电路采用TSMC 0.18μm工艺库仿真并投片验证,基准电压的绝对值偏差最大不超过1.75%.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功耗仅为0.65μW,最低工作电压为0.829V,温度系数为±63×10-6/℃,芯片有效面积为0.04mm2.该基准电路已成功应用于一款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芯片中,其读取灵敏度为-16d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频射频识别 低压 低功耗 亚阈值 带隙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短波信道的低复杂度OAMP均衡算法
14
作者 金珠 张昭基 +2 位作者 左瑜瑜 李颖 宫丰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短波通信是一种依靠大气电离层反射实现超远距离传输的通信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通信保底作用。然而,短波信道具有严重的多径时延扩展和多普勒展宽,呈现出典型的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特性。上述信道特性将为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带来严峻挑... 短波通信是一种依靠大气电离层反射实现超远距离传输的通信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通信保底作用。然而,短波信道具有严重的多径时延扩展和多普勒展宽,呈现出典型的时间-频率双选择性衰落特性。上述信道特性将为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带来严峻挑战,需要接收机利用信道均衡算法,实现对通信数据的检测。针对短波信道的传统均衡算法存在收敛过慢的问题,无法适应短波信道的复杂特性;而可实现快速收敛的均衡算法则存在计算复杂度过高的问题,难以满足工程实现需求。为克服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短波双选择性衰落信道的低复杂度正交近似消息传递(Orthogonal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OAMP)均衡算法,采用基于LU分解的三角矩阵迭代解法,并利用短波信道矩阵的稀疏性,降低矩阵求逆运算的计算复杂度,从而大幅降低原OAMP均衡算法的计算量。仿真表明,所提出的低复杂度OAMP均衡算法与原OAMP均衡算法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一致,而计算量可降低约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通信 双选择性衰落信道 低复杂度均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F和HF的局部放电降噪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宁 朱德恒 +1 位作者 李福祺 张继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7-30,共4页
采用基于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特高频法与基于电流传感器的高频法对比测量的方法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降噪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高频法测得的脉冲信号中包括了油中放电信号和空气中电晕造成的脉冲干扰信号 ;特高频法测得的只有油中放电信号 ... 采用基于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的特高频法与基于电流传感器的高频法对比测量的方法 ,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降噪方法。其基本原理是 :高频法测得的脉冲信号中包括了油中放电信号和空气中电晕造成的脉冲干扰信号 ;特高频法测得的只有油中放电信号 ;故对高频法获得的信号 ,在仅对应于特高频法获得的信号处开窗时 ,可剔除脉冲干扰而获得油中放电信号。模拟实验以及现场变压器的实测结果证明这种降噪方法可有效抑制各种干扰特别是脉冲型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高频法 特高频法 降噪方法 阿基米德螺旋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SP21060的HF-MODEM/ALE控制卡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栓义 曹华民 +3 位作者 邱长兴 钟勤 金力军 张世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89-692,共4页
介绍了基于高速信号处理器ADSP2 10 6 0的HF MODEM/ALE控制卡的硬件原理 ,讨论了串行调制解调器和自适应选频与频率管理的实现方法 .该控制卡将HF MODEM与ALE融为一体 ,具有硬件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数据传输效率高等特点 .
关键词 串行调制解调器 自适应频率选择 ADSP21060 信号处理 控制卡 短波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模与物理光学混合方法的海面环境下动态群目标电磁散射快速计算
17
作者 王照源 谷继红 +3 位作者 丛洲 何姿 管灵 丁大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62,共10页
群目标广泛存在于电磁工程中,对其开发高效、准确的仿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动态群目标在各个时刻下单元排布可能不同的特点,首先提出了按照单元分组的快速多极子算法,使用特征模方法降低群目标未知量,采用预存储的策略来实现动态群... 群目标广泛存在于电磁工程中,对其开发高效、准确的仿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动态群目标在各个时刻下单元排布可能不同的特点,首先提出了按照单元分组的快速多极子算法,使用特征模方法降低群目标未知量,采用预存储的策略来实现动态群目标的高效、准确分析,该方法称为动态群目标的特征模快速分析方法;然后,考虑海面背景对群目标电磁散射的影响,将以上提出的动态群目标的特征模快速分析方法与高频的物理光学法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高低频混合方法。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高低频混合方法能够在保证较高计算精度的同时实现动态群目标和海面背景整体的高效电磁特性分析,同时还实现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之间的合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群目标 海面背景 高低频混合方法 特征模理论(TCM) 快速多极子算法(FMA) 物理光学(P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48A和R404A在高低温试验箱中的制冷特性研究
18
作者 刘知昊 王子龙 +4 位作者 张华 郜文静 田子傲 胡常青 杨斌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目前高低温试验箱制冷系统存在能耗高和制冷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并符合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搭建了高低温试验箱补气增焓系统,并选取新型制冷剂R448A和R404A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制冷剂充注量和压缩机频率对制冷系统... 目前高低温试验箱制冷系统存在能耗高和制冷效率低的问题。为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并符合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搭建了高低温试验箱补气增焓系统,并选取新型制冷剂R448A和R404A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制冷剂充注量和压缩机频率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充注量的增加,R404A和R448A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先升高后减小,R448A系统的最大制冷量和COP分别比R404A系统高11.3%和10.4%;R448A系统的功耗均小于R404A系统,在充注量为2.0 kg时,R448A系统的功耗比R404A系统低7.5%。随着压缩机频率的增加,压缩机功耗和制冷量均增大,R448A制冷量的增幅比R404A高7.7%,而压缩机功耗的增幅比R404A低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低温试验箱 补气增焓 R448A 压缩机频率 制冷剂充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阻抗的车网耦合系统低频振荡抑制
19
作者 逯华 王喜莲 +1 位作者 周锦晗 何婷婷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381-3394,共14页
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电压低频振荡多发生在多台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工况下,严重时会触发牵引网牵引闭锁,威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针对高速铁路低频振荡问题,该文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推导了车网耦合系统阻抗模型,对车网耦合系统... 高速铁路车网耦合系统电压低频振荡多发生在多台动车组同时轻载启动工况下,严重时会触发牵引网牵引闭锁,威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针对高速铁路低频振荡问题,该文以CRH3型动车组为研究对象,推导了车网耦合系统阻抗模型,对车网耦合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系统的临界稳定条件;提出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低频振荡抑制方法,通过在动车组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中引入并联虚拟阻抗来校正负载子系统的阻抗特性,提高系统稳定性,抑制系统低频振荡。该文还设计了一种虚拟阻抗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工况自适应调节虚拟阻抗参数,提升了抑制方法的适应能力。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抑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车网耦合系统 低频振荡 虚拟阻抗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高频和低频ISO对华北地区地面臭氧浓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范彦斌 杨双艳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932,共18页
本文基于1979~2022年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夏季(5~9月)欧亚中高纬地区两类(高频10~30天和低频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特,并基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每日最高8小时平均臭氧浓度(MDA8 O3)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IS... 本文基于1979~2022年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夏季(5~9月)欧亚中高纬地区两类(高频10~30天和低频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的时空演变特,并基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每日最高8小时平均臭氧浓度(MDA8 O3)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ISO对我国华北地区地面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10~30天)ISO的发生频率要明显高于低频(30–60天)ISO,同时高频ISO的强度也要大于低频ISO。高频ISO的传播特点为随位相由欧亚中高纬地区较为匀速的向东南方向传播;而低频ISO则会在西伯利亚地区加深发展并停滞较长时间,之后才会随位相向南传播并减弱。二者在垂直结构上都呈准正压结构。波活动通量的结果表明Rossby波能东南传播有利于温度异常东南传播,随着高频和低频ISO地面温度异常向南传播到华北地区,对当地的天气气候条件产生影响。地表臭氧浓度异常随位相分布表明,高频与低频ISO在传播过程中都会通过调节降水、相对湿度和总云量的异常,进而影响温度异常来影响华北地区的地表臭氧浓度。由于两类ISO的影响范围略有不同,造成相应的地表臭氧污染异常的区域略有不同。以上结果表明了两类ISO的传播均会对地面臭氧浓度造成影响,为华北地区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中高纬 高频ISO 低频ISO 华北地区 地面臭氧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