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循环老化航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爆炸危险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娟 魏陟珣 +2 位作者 牛江昊 闫晓亮 张青松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4,共12页
鉴于全寿命周期内循环老化后航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较新电池有显著差异,且低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系统重大失效危险性影响更加贴近低空实际飞行场景,自主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及气体爆炸测试平台,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时间、表面... 鉴于全寿命周期内循环老化后航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反应较新电池有显著差异,且低温环境对锂离子电池系统重大失效危险性影响更加贴近低空实际飞行场景,自主搭建了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及气体爆炸测试平台,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时间、表面峰值温度和热失控超压及热失控气体的爆炸极限、压力及温度为关键参数,探讨低温(-10℃)循环老化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爆炸危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常温循环老化锂离子电池较新电池热失控时间明显提前和电池安全阀开启到完全热失控的时间间隔明显增长,分别为559.86和122.56 s,且热失控气体爆炸下限升高30.95%,气体爆炸压力降低至258.6 kPa;低温环境因素则会使老化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爆炸危险性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热失控时间提前至412.38 s,安全阀打开到完全热失控的时间间隔缩短至56.66 s,并使热失控气体爆炸下限降低20.49%,爆炸压力高达319.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控 循环老化 航空锂离子电池 爆炸极限 低温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元醇非常温爆炸极限的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超 杨绪杰 +1 位作者 陆路德 汪信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4,共4页
爆炸极限是重要的物性参数。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已很充足 ,非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却很罕见。本文用约2 0L的爆炸容器 ,在 2 5~ 2 10℃范围内测定了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及醇水体系的LEL值和UEL值。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 爆炸极限是重要的物性参数。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已很充足 ,非常温下爆炸极限数据却很罕见。本文用约2 0L的爆炸容器 ,在 2 5~ 2 10℃范围内测定了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及醇水体系的LEL值和UEL值。并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各种体系爆炸极限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用本法在常温下所测数据与文献值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醇 非常湿爆炸极限 测定 爆炸上限 爆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粉粒径对其爆炸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肖国清 王琼慧 +2 位作者 梁李 朱争 米红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90,共6页
为研究糖粉粉尘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通过改变糖粉粒径来测定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LEL)、爆炸压力以及爆炸指数特性参数,研究粒径对糖粉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粉尘LEL先由70~80 g/m3降低到... 为研究糖粉粉尘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通过改变糖粉粒径来测定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LEL)、爆炸压力以及爆炸指数特性参数,研究粒径对糖粉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粉尘LEL先由70~80 g/m3降低到0~10 g/m3,再上升到20~30 g/m3;爆炸压力由0.75 MPa增大到1.07 MPa;爆炸指数由11.2 MPa·m/s增大到23.4 MPa·m/s。此外,粒径为45~53μm的3号粉尘的LEL为0~10 g/m3,其爆炸敏感度最高;而粒径小于等于45μm的4号粉尘的爆炸压力为1.07 MPa,爆炸指数为23.4 MPa·m/s,其爆炸烈度最大。随着粒径的减小,糖粉粉尘的爆炸烈度单调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粉粉尘 粒径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lel) 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统计方法的煤粉爆炸下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建平 刘庆明 +2 位作者 王斌 刘丽斌 张云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粉尘云爆炸下限是表征粉尘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主要参数,相对精确地测试并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对评估和预防粉尘爆炸灾害是十分重要的。基于统计分析的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以概率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的计算方法,在20 L球形爆炸罐中对不同... 粉尘云爆炸下限是表征粉尘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主要参数,相对精确地测试并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对评估和预防粉尘爆炸灾害是十分重要的。基于统计分析的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以概率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的计算方法,在20 L球形爆炸罐中对不同粒径的煤粉-空气混合物进行爆炸下限测试实验,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实验次数下煤粉点火成功概率-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不同点火概率下的爆炸下限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粉尘粒径越小,点火成功概率从p=10%增至p=90%的浓度区间越窄,即其燃爆特性越稳定。实验次数对爆炸下限概率分布存在影响,实验次数越多,爆炸下限概率分布的浓度区间越窄,但点火概率为50%的浓度值与实验次数无关,是研究粉尘爆炸下限的关键值。与其他计算方法的结果相比,以概率表示特定物质的爆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满足不同生产环境对安全控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煤粉 爆炸下限 LOGISTIC回归 点火成功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热火焰温度混合气体爆炸下限的预测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国梁 蒋军成 潘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61,共5页
准确地预测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对防止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采用Gaseq软件计算CH4,C3H8,C2H4,C3H6,CH3OCH3和CO的绝热火焰温度(CAFT),分析初始温度对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体积比1∶1)爆炸下限(L... 准确地预测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对防止工业生产中时有发生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采用Gaseq软件计算CH4,C3H8,C2H4,C3H6,CH3OCH3和CO的绝热火焰温度(CAFT),分析初始温度对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体积比1∶1)爆炸下限(LEL)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温度的升高,临界火焰温度基本不变,而LEL线性下降。使用计算绝热火焰温度法对不同比例的二元混合气体(体积比1∶1,3∶1,1∶3)以及三元混合气体(体积比1∶1∶1)的LEL进行预测,在选取的35组不同组份的混合气体中,LEL的预测值与文献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81 8,平均相对误差为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爆炸下限(lel) 绝热火焰温度 初始温度 生成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氯硫酚锌盐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网桦 何中其 +2 位作者 饶国宁 胡毅亭 彭金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8期104-109,共6页
五氯硫酚锌盐的一些基本的危险性参数,如燃烧爆炸性能,目前国内外报道极少。笔者采用野外定性燃烧试验、哈特曼管实验及20 L球实验,对该物质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但与细小片状铝粉(燃爆危险性... 五氯硫酚锌盐的一些基本的危险性参数,如燃烧爆炸性能,目前国内外报道极少。笔者采用野外定性燃烧试验、哈特曼管实验及20 L球实验,对该物质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但与细小片状铝粉(燃爆危险性很强烈)相比,其粉尘的燃爆危险性很弱。以硅系点火具作为点火源,在20 L爆炸球中测试获得该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约为213 g/m3。根据ISO-6184及VD I-3673等标准,认为该粉尘的爆炸猛烈度为1级。所得结果为该物质的生产及使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硫酚锌盐 燃烧爆炸 危险性 爆炸下限(lel) 20L爆炸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战斗部炸药装药的贮存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余文力 董三强 +1 位作者 朱满林 王少龙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45,49,共4页
通过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和统计分析,研究了某导弹战斗部中炸药装药的贮存寿命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贮存寿命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并对贮存温度下的平均贮存寿命及贮存寿命置信下限进行了评估。研究得出,该导弹战斗部炸药装药的贮存寿... 通过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和统计分析,研究了某导弹战斗部中炸药装药的贮存寿命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贮存寿命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并对贮存温度下的平均贮存寿命及贮存寿命置信下限进行了评估。研究得出,该导弹战斗部炸药装药的贮存寿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常温25℃条件下贮存时,其平均贮存寿命为67. 2a,置信度为0. 8、0. 85、0. 9、0. 95水平下的贮存寿命置信下限分别为29. 58、23. 06、15. 75和7. 14a。研究结果对该导弹战斗部炸药装药的后续贮存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装药 加速老化试验 贮存寿命 置信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低温氧化原油产出气的爆炸极限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曹维福 曹维政 +2 位作者 张虓雷 路遥 吴会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6-171,共6页
设计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测定装置,通过测定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均符合本实验要求。空气与原油在油藏温度和一定压力下,低温氧化后得到CO、CH4、CO2等气体,根据该产出气的组成配制模拟混合气体,研究其爆炸情况,通过人工配制,对原油低温... 设计了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测定装置,通过测定其安全性和准确性均符合本实验要求。空气与原油在油藏温度和一定压力下,低温氧化后得到CO、CH4、CO2等气体,根据该产出气的组成配制模拟混合气体,研究其爆炸情况,通过人工配制,对原油低温氧化后产出气中各组分比例进行调节,研究测定了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被测气体爆炸极限以及最高允许氧含量。结果表明:按照产出气组分比例配制的混合气体,不会在油藏条件下发生爆炸;爆炸极限和最高允许氧含量随温度和压力条件改变而改变,高温低压条件易使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而低温高压条件混合气体不易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对混合气体的爆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低温氧化 原油氧化 爆炸极限 最高允许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焊接理论与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史长根 王洋 尤峻 《爆破器材》 CAS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爆炸焊接理论与技术取得了四个方面的进展:(1)发现并重新定义了三种结合界面:大波状、小波状和微波状,其中以微波状为最佳。首次发现在一个复合板中,界面波呈一定的规律分布。(2)针对爆炸焊接熔焊机理的局限性,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爆炸... 爆炸焊接理论与技术取得了四个方面的进展:(1)发现并重新定义了三种结合界面:大波状、小波状和微波状,其中以微波状为最佳。首次发现在一个复合板中,界面波呈一定的规律分布。(2)针对爆炸焊接熔焊机理的局限性,首次提出并验证了“爆炸焊接是一种特殊压力焊”的新观点。(3)为了得到无熔化的良好界面,必须选取焊接下限,按照新的复板模型,得到了新的焊接下限,比传统下限小20%,并适宜于工程应用。(4)首次测试并研究了爆炸焊接荷载下地基的应力应变规律。通过地基参数的优化分析,得到了最适宜于爆炸焊接的沙土地基(含水量17.00%、密度1.74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结合界面 压力焊 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沸物过热亚稳态与相变爆炸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昌军 杨国恒 吴元欣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4-166,169,共4页
利用热力学及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相变爆炸产生的原因。介绍了计算过热极限温度的常用公式,并对低沸物贮存与运输过程中预防相变爆炸的发生提出了指导性的措施。
关键词 亚稳态 相变爆炸 低沸物 相变 过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O_2基半导体气敏元件低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魁红 王化祥 何永勃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24,共3页
通过对某厂生产的SnO2基烧结型旁热式半导体气敏元件在-10~-40℃时气敏性能进行的实验研究,得到了其低温时的一些特性。实验结果拓展了其在低温情况下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SnO2基气敏元件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SNO2 半导体气敏元件 低温特性 爆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气敏元件的温度补偿网络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星欣 戴瑜兴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56,共3页
针对半导体气敏元件的温度漂移问题,以TGS2611型半导体气敏元件为代表,分析其温度特性,给出了温度补偿的热敏电阻网络结构及其补偿方法,通过分析与实验表明:所给出的温度补偿方法在0~30 ℃之间几乎实现了完全补偿,而在高温区补偿效果... 针对半导体气敏元件的温度漂移问题,以TGS2611型半导体气敏元件为代表,分析其温度特性,给出了温度补偿的热敏电阻网络结构及其补偿方法,通过分析与实验表明:所给出的温度补偿方法在0~30 ℃之间几乎实现了完全补偿,而在高温区补偿效果也较好,可以有效地抑制气体报警浓度随温度的漂移,补偿误差不超过0.5 %LEL,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探测器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气敏元件 温度补偿 热敏电阻网络 爆炸不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环己烷混合气体燃爆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锋 张睛 +2 位作者 董红雨 闫忠清 任红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87-3093,共7页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治理工程易发生的有机气体燃爆问题进行研究,以甲苯、环己烷2种典型VOCs气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闪点、自燃点和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混合样品中甲苯体积分数增...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治理工程易发生的有机气体燃爆问题进行研究,以甲苯、环己烷2种典型VOCs气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闪点、自燃点和爆炸下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混合样品中甲苯体积分数增加,混合蒸气的闪点由-17℃增加到9℃,自燃温度由264.1℃增加至515.9℃,爆炸下限由0.917%上升到1.252%。当混合样品中闪点、自燃温度和爆炸下限均较低的环己烷体积分数增大时,气体混合物的燃爆危险性相应增大。甲苯-环己烷混合样品(体积比为1∶1)的自燃点随质量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质量浓度为0.417 g/L时自燃温度最低,为461.82℃,混合样品在此质量浓度下最易发生自燃。当初始温度从65℃上升到165℃时,甲苯-环己烷混合蒸气(体积比为1∶1)爆炸下限降低,由1.310%降至0.980%,初始温度升高使混合气体爆炸的危险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混合气体 燃爆特性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氧空气驱适用范围及氧含量界限 被引量:48
14
作者 廖广志 杨怀军 +6 位作者 蒋有伟 任韶然 李党国 王连刚 王正茂 王伯军 刘卫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依托长庆、大庆和大港等油田进行的减氧空气驱试验,开展了减氧空气驱机理、爆炸极限、腐蚀防控等实验,明确了减氧空气驱爆炸极限、减氧界限、腐蚀防控条件等技术问题。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大于等于120℃时,氧气与原油反应剧烈,可充分利用... 依托长庆、大庆和大港等油田进行的减氧空气驱试验,开展了减氧空气驱机理、爆炸极限、腐蚀防控等实验,明确了减氧空气驱爆炸极限、减氧界限、腐蚀防控条件等技术问题。研究表明:油藏温度大于等于120℃时,氧气与原油反应剧烈,可充分利用氧气的低温氧化作用,直接进行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油藏温度小于120℃时,氧气消耗极少,放热量少,难以产生热效应,适合进行减氧空气驱,充分利用N_2为主的空气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减氧空气驱适用于低渗透、注水开发"双高"、高温高盐3类油藏,为防止爆炸,确保减氧空气驱技术安全可控,临界氧含量可控制在10%以内;空气减氧后,管柱氧腐蚀有所减缓;无水条件下地面管线和注入井无需考虑氧腐蚀问题,有水时可采用特殊管材、特殊管柱结构或加入缓蚀剂等方法来降低腐蚀速度。空气/减氧空气是低成本的驱替介质,可用于对低渗透等特殊条件油藏实施能量补充及吞吐、驱替等方式开发,是未来20年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氧空气驱 爆炸极限 减氧界限 低温氧化 氧腐蚀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粉尘爆炸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玉娇 赵江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1,共5页
为了解国内某啤酒企业平筛工艺过程除尘系统新鲜谷物粉尘爆炸特性,采用1.2 L哈特曼管式粉尘爆炸试验装置进行试验,以研究其粉尘粒径、质量浓度、含水率因素对谷物粉尘爆炸压力(P)及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 P/dt)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谷物粉... 为了解国内某啤酒企业平筛工艺过程除尘系统新鲜谷物粉尘爆炸特性,采用1.2 L哈特曼管式粉尘爆炸试验装置进行试验,以研究其粉尘粒径、质量浓度、含水率因素对谷物粉尘爆炸压力(P)及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 P/dt)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谷物粉尘爆炸下限(LEL)质量浓度为125~166.67 g/m^3,质量浓度为291.67g/m^3时存在最大爆炸压力P_(max)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 P/dt)max,分别为1.81 MPa和10 MPa/s;d P/dt与P变化具有相似性。谷物粉尘粒径由98~105μm增加至180~1 250μm,其LEL质量浓度由50~58.33 g/m^3增加至141.67~150 g/m^3,且P由0.90 MPa降低至0.72 MPa;含水率由6.39%降低至0(绝对干燥)时,P由1.3 MPa增加至2.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粉尘 爆炸下限(lel) 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上升速率 粉尘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压力对合成气爆炸下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尚融雪 庄紫喧 +2 位作者 杨悦 牛江宇 李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125,共6页
利用8 L圆柱型爆炸罐试验测量不同初始压力下合成气爆炸下限(LEL),通过Chemkin-Pro软件模拟研究初始压力对合成气近下限燃烧的影响效应,并校核Le Chatelier(L-C)计算式、二次多项式、线性及对数函数拟合关系式对加压宽含氢比合成气LEL... 利用8 L圆柱型爆炸罐试验测量不同初始压力下合成气爆炸下限(LEL),通过Chemkin-Pro软件模拟研究初始压力对合成气近下限燃烧的影响效应,并校核Le Chatelier(L-C)计算式、二次多项式、线性及对数函数拟合关系式对加压宽含氢比合成气LEL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合成气LEL随含氢比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近线性下降;加压条件下,H自由基及OH自由基的摩尔分数发生变化,导致H+O_(2)=O+OH等重要支链反应的敏感性系数发生变化,进而使合成气LEL显著降低;与L-C计算式相比,二次多项式对高压下合成气LEL的估算更准确;线性函数关系式可准确计算不同初始压力下的合成气L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压力 合成气 爆炸下限(lel) 含氢比 Le Chatelier(L-C)计算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驱油安全控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凯凯 杨其彬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5期93-95,共3页
利用廉价丰富的空气作为注入剂开采低渗透轻质油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该技术不但具有注气作用,而且还具有氧气产生的其他效果,研究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通过空气驱油安全控制实验,确定了氧气的爆炸极限,为注空气... 利用廉价丰富的空气作为注入剂开采低渗透轻质油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该技术不但具有注气作用,而且还具有氧气产生的其他效果,研究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通过空气驱油安全控制实验,确定了氧气的爆炸极限,为注空气的安全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油田先导试验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驱 低渗透油田 安全控制 爆炸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Ti形状记忆合金爆炸焊接与复合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蔺宇龙 佟铮 +1 位作者 白力中 吴继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8期3218-3220,共3页
Ni-Ti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焊接后,常常改变焊接热影响区的形状记忆功能,严重影响了这一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对于冲击韧性值较低的形状记忆舍金,能否实现同种材料的爆炸焊接与异种材料的爆炸复合... Ni-Ti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焊接后,常常改变焊接热影响区的形状记忆功能,严重影响了这一功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对于冲击韧性值较低的形状记忆舍金,能否实现同种材料的爆炸焊接与异种材料的爆炸复合,并达到其冶金结合,是人们积极探索的一种新方法。采用下限法对形状记忆合金爆炸焊接与复合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增加缓冲板改变常规平行法布药结构,以降低复板运动速度,实现了Ni-Ti合金直接结合的最佳爆炸焊接界面和Ni-Ti合金与0Cr18Ni9及黄铜H62板复合界面的波状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I形状记忆合金 爆炸焊接 复合板 下限法 波状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地下洞室有害气体成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2
19
作者 梅稚平 肖扬 +1 位作者 李洪强 杨威 《隧道建设》 2010年第6期638-642,共5页
通过介绍地下洞室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特征、危害及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实例,分析、归纳有毒有害气体成因、发生条件、危害方式等特征,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有毒气体的检测一般首先检查氧气和可燃易爆气体,其次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有... 通过介绍地下洞室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特征、危害及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实例,分析、归纳有毒有害气体成因、发生条件、危害方式等特征,提出相关防治措施。有毒气体的检测一般首先检查氧气和可燃易爆气体,其次进行有毒气体检测。有毒气体的防范应尽量避开有毒气体地区,根据工程及有毒气体特征采取封堵、引排、加强通风、选择合适的炸药及合理的钻孔爆破工艺均能减少有毒气体的产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工程 有毒有害气体 lel(爆炸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含氧瓦斯爆炸动力特性及防控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20
作者 司荣军 李润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36,共20页
低浓度含氧瓦斯(体积分数<30%)存在燃爆风险,不能直接进行输送和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污染环境。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我国低浓度含氧瓦斯爆炸防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内容包括:①实际工况低浓度... 低浓度含氧瓦斯(体积分数<30%)存在燃爆风险,不能直接进行输送和利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严重污染环境。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综合论述了近年来我国低浓度含氧瓦斯爆炸防控技术及装备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主要内容包括:①实际工况低浓度含氧瓦斯爆炸精准辨识技术:研发了特殊环境20 L爆炸特性测试系统及超低温环境爆炸特性测试系统等试验装置,建立了测试技术及方法,解决了特殊环境瓦斯爆炸特性难以定量测试的难题;研究了环境温度、压力、湿度、点火能量等单一因素及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的瓦斯爆炸特性,填补了超低温、环境湿度、多因素耦合等条件下瓦斯爆炸特性研究的空白,实现了实际工况低浓度含氧瓦斯爆炸的精准辨识。②工程尺度管道内瓦斯爆炸传播关键表征技术:构建了工程尺度系列爆炸管网试验系统,实现了真实场景低浓度瓦斯爆炸灾害效应的模拟与试验;进行了不同浓度、点火能量及输送管径组合条件下的瓦斯爆炸传播试验,得出压力峰值、火焰速度与传播距离呈"正反馈机制"的传播规律,为爆炸防控装备研发和安装设计奠定了基础。③低浓度含氧瓦斯快速可靠爆炸防控系列装备:开发了清洁式气体抑爆装置、快速响应的主动喷粉抑爆装置、双重阻火泄爆装置、阻火装置等系列爆炸防控技术装备;创立了以阻火、泄爆、抑爆、阻爆为核心的多级防护安全输送技术体系。后续研究过程中,应继续深入开展复杂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瓦斯爆炸特性研究工作;在大直径管道瓦斯爆炸传播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爆炸防控装备的整体性能,简化安装程序及方法,提高适用性;研究各类爆炸防控装备的联动技术及集中控制技术,提升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爆炸极限 传播规律 爆炸防控 主动抑爆 阻爆 泄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