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汞-液氮吸附-核磁共振法的中低阶煤孔裂隙联合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佳佳 张云龙 +2 位作者 杨迪 高志扬 王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共13页
目的为深入研究中低阶煤中孔裂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形态,方法利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试验,结合分形维数分别对新疆艾维尔沟1890煤矿低阶煤(XJ)和鹤壁八矿中阶煤(HB)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联合表征,并提出一种基于优势区... 目的为深入研究中低阶煤中孔裂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形态,方法利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和低场核磁共振试验,结合分形维数分别对新疆艾维尔沟1890煤矿低阶煤(XJ)和鹤壁八矿中阶煤(HB)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进行联合表征,并提出一种基于优势区间的全孔径分形维数表征方法,即孔径r<140 nm时,使用低温液氮吸附法的FHH模型表征;140≤r<1000 nm时,使用核磁共振模型表征;r≥1000 nm时,使用压汞法的Menger海绵模型表征。结果结果表明:XJ的中/大孔主要由开放孔构成,微/小孔主要由封闭孔和半封闭孔构成,其中,大孔对孔容的贡献率最高,达到94%以上,中孔是孔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为40.58%,微/小孔和中孔较发育,大孔几乎不发育,微/小孔的孔隙连通性较差,中大孔隙的连通性较好;HB孔隙主要由半封闭孔构成,其中孔容中大孔占比最高,占比达97%以上,孔比表面积主要由小孔贡献,贡献率为58.33%,以微/小孔发育为主,中孔、大孔和裂隙相对不发育,孔隙连通性较差;低温液氮吸附法的DFT模型可以得到XJ最发育的孔径为10~12 nm,HB最发育的孔径为1~4 nm;r<140 nm时,HB的内分形维数明显大于XJ的,此孔径范围内HB的非均质性比XJ的更强,孔隙结构更复杂;r>140 nm时HB的分形维数小于XJ的,此孔径范围内XJ的孔隙结构比HB的更复杂。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中低阶煤储层孔隙分布规律,为中低阶煤层的裂隙扩展和瓦斯运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阶煤 孔径分布 孔隙特征 分形维数 联合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能质量因素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方法
2
作者 周群 刘海波 +3 位作者 冷敏瑞 刘雪山 黄晶 陈灿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78,共10页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电能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额外线损增加。为提高理论线损率计算的准确性,应考虑电能质量因素。考虑包括电能质量因素在内的所有影响理论线损的因素,对各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对理论线损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在筛选过程中对各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以找出最佳维度,并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基于上述数据分别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进行理论线损计算,对比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最终选取随机森林算法作为计算模型。以某地区的样本为例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台区 电气特征参数 理论线损计算 灰色关联分析 随机森林算法 电能质量 最佳维度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成熟页岩储集空间与分形特征——以民丰洼陷沙四段上亚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庆 王学军 +3 位作者 李政 王玉环 朱丽鹏 李朋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东营凹陷低成熟页岩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然而低成熟页岩的储集空间及分形特征尚不明确,制约了低成熟页岩油的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四段上亚段(Es4上)低成熟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有机地化测试、... 东营凹陷低成熟页岩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然而低成熟页岩的储集空间及分形特征尚不明确,制约了低成熟页岩油的高效开发。以东营凹陷民丰洼陷沙四段上亚段(Es4上)低成熟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有机地化测试、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扫描电镜和能谱元素等手段,探讨低成熟页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纹层组合对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并开展了孔隙分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Es4上低成熟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混合页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混合页岩,其中前者以大介孔、大孔为主,后者以小介孔为主,并且发育较多大孔;低成熟页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晶间孔、黏土矿物片间孔和微裂缝。“泥晶方解石纹层+黏土纹层”和“亮晶白云石纹层+黏土纹层”2种纹层组合广泛发育,其中泥晶方解石纹层和亮晶白云石纹层以晶间孔为主,黏土纹层以黏土矿物片间孔为主,水平层理缝和晶间孔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低成熟纹层状页岩分形维数D1为2.4139~2.5277,D2为2.7046~2.8021。TOC、碳酸盐矿物含量与D1、D2均呈弱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含量与D1呈弱正相关关系,碳酸盐矿物晶间孔和溶蚀孔表面光滑且孔隙空间简单,有利于页岩油的储集和渗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熟页岩 储集空间 分形维数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琦 陈睿倩 +2 位作者 商斐 李玲 白昕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335,共13页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 川东北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作为四川盆地页岩油重点勘探层段,因勘探程度较低,目前页岩储层特征尚不明确。利用X射线衍射矿物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等实验,深入探究其储集空间类型与分形特征。研究区凉高山组页岩矿物组成主要为黏土矿物(平均含量51.57%),其次为长英质矿物(平均含量47.11%),碳酸盐矿物极少(平均含量2.69%)。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黏土矿物层间孔、石英与长石粒间孔以及微裂缝,低温氮气吸附曲线形态接近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页岩孔径划分方法中的Ⅳ类,指示狭缝型孔隙。按照压汞曲线形态及储层物性参数特征,将研究区页岩储层分为四类,从Ⅰ到Ⅳ类,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增大,最大进汞饱和度减小,储层非均质性增强。“FHH”模型显示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_(N1)大于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_(N2),表明孔隙表面的复杂程度高于内部;“含水饱和度法”计算结果显示大孔隙分形维数D_(1)平均值为2.9912,小孔隙分形维数D_(2)平均值为2.6792,大孔隙分形维数更接近于3且分布更集中,表明非均质性更强的大孔隙对储层的贡献更大。相关性分析显示,D_(1)与矿物组分含量(石英、黏土矿物)、孔喉结构参数存在相关性,证明大孔隙是研究区页岩储集与空间的主要贡献者。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对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进行储层评价,为后续该地区有利勘探层段评价与优选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低温氮气吸附 高压压汞 分形维数 储层非均质性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联合表征的低阶煤不同宏观煤岩成分孔隙特征差异
5
作者 祝浩冉 陈跃 +5 位作者 王怀厂 马东民 李国富 季长江 王馨 石金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4-418,共15页
为探究低阶煤不同宏观煤岩成分孔隙特征差异,以黄陇侏罗纪煤田园子沟井田延安组低阶煤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压压汞试验、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核磁共振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比分析低煤阶镜煤和暗煤的孔隙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镜煤微米级... 为探究低阶煤不同宏观煤岩成分孔隙特征差异,以黄陇侏罗纪煤田园子沟井田延安组低阶煤为研究对象,运用高压压汞试验、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核磁共振及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比分析低煤阶镜煤和暗煤的孔隙特征差异。结果表明:镜煤微米级孔隙不发育,但是镜煤性脆,在内外应力作用下易发生破裂产生微裂隙,而暗煤微米级孔隙则相对发育,主要为原生纤维结构和胞腔孔,偶见原生屑间孔和气孔;暗煤的有效孔隙度明显大于镜煤,煤中部分孔隙是闭孔和不连通孔隙,暗煤孔隙的连通性优于镜煤;镜煤的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均大于暗煤,镜煤的微孔和裂隙发育,而暗煤的介孔较为发育;在相对压力小于0.5阶段,镜煤介孔的分形维数小于暗煤,镜煤孔隙表面比暗煤平滑;基于压汞法计算大孔的分形维数发现,在孔径50~1000 nm区间,镜煤大孔的分形维数大于暗煤,镜煤大孔结构更加复杂,在孔径>1000 nm区间,镜煤的平均分形维数小于暗煤,镜煤裂隙发育,渗流能力较强。研究成果对进一步认识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对煤层气的吸附解吸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煤岩成分 低阶煤 孔隙特征 联合表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汞法和低温液氮法孔隙分析的两淮煤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6
作者 王志强 刘会虎 +2 位作者 范正谱 丁海 徐宏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58-4066,共9页
为了对比分析两淮煤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以淮南矿区刘庄矿13煤和淮北矿区祁东矿7煤为研究对象,运用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对比分析了淮南淮北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压汞... 为了对比分析两淮煤的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以淮南矿区刘庄矿13煤和淮北矿区祁东矿7煤为研究对象,运用压汞法和低温液氮吸附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分形理论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对比分析了淮南淮北煤孔隙结构的差异。压汞结果表明,刘庄13煤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分别为3.488 mL/g、0.020 m^(2)/g,祁东7煤为4.926 mL/g和0.027 m^(2)/g,祁东煤样孔容均更大。二者孔容均大孔孔容最大,中孔最小。低温液氮吸附结果表明,刘庄13煤微孔比表面积比为76.25%,微孔最为发育。祁东7煤小孔比表面积比为79.79%,小孔最为发育。分形分析表明两者均有分形特征,通过压汞孔隙数据分形,刘庄13煤和祁东七煤孔径大于100 nm的孔隙分形维数分别为2.8056和2.7567,通过对低温液氮吸附孔隙数据分形,刘庄13煤和祁东七煤孔径小于100 nm的孔隙分形维数分别为2.7275和2.0372,均处于2~3范围内。表明刘庄13煤孔隙结构更为复杂和不均匀,尤其在小孔和微孔范围内分形维数差异更大。可能与显微组分和矿物含量的差异有关,其中镜质组是煤中主要的气孔发育成分,含量与孔隙分形维数成正相关。壳质组和惰质组不是气孔发育的主要成分,两者含量与孔隙分形维数成负相关。矿物分布不均可能增加了煤孔隙结构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因此两淮煤样中各矿物含量与分形维数均变现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汞法 低温液氮吸附法 孔隙特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孔隙结构特征对超低温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7
作者 程立年 刘娟红 +2 位作者 周大卫 郭凌志 陈德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37-143,共7页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未来作为全混凝土LNG储罐、月面基地等特种工程建筑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研究了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微观孔结构、低温孔隙水结冰行为的演变规律,利用分形维数分析了各类型孔结构,并建立了孔隙率、强度相... 高性能混凝土材料未来作为全混凝土LNG储罐、月面基地等特种工程建筑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工作研究了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微观孔结构、低温孔隙水结冰行为的演变规律,利用分形维数分析了各类型孔结构,并建立了孔隙率、强度相对增幅及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胶比越大,强度增幅越高;孔隙率随着水胶比的增加而降低,复合胶凝材料净浆孔结构主要以50 nm以下的小孔为主。分形维数与孔隙率呈线性相关,而水胶比越低,凝胶孔的分形维数越大;不同低温下分形维数与相对强度增长率相关性差异明显,其中-45℃的分形维数与强度增长率呈负相关,分形维数的降低说明该低温下凝胶孔内孔隙冰的均质性增加,在-165℃时凝胶内孔隙冰的填充作用更加明显,分形维数降低,导致强度下降。DSC测试结果显示,-45℃左右出现明显的结晶放热峰,放热量与水胶比呈正相关,而-105℃的吸热峰可能与孔隙冰结构晶型转变有关,这也是分形维数与强度增长率相关系数突变的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探究超低温降温过程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 混凝土 水胶比 低场核磁共振 孔结构 分形维数 低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不黏煤低温氧化过程中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研究
8
作者 吴凡 夏侯文奇 +3 位作者 许宁 刘春慧 李成堆 解承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201,共8页
为降低运输煤炭自燃风险,探讨了低温氧化对煤的孔隙结构影响,并采用管式炉模拟了运输煤炭低温氧化过程,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分析了低温氧化过程中三塘湖不黏煤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低温氧化过程中三塘湖不黏煤以圆... 为降低运输煤炭自燃风险,探讨了低温氧化对煤的孔隙结构影响,并采用管式炉模拟了运输煤炭低温氧化过程,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法分析了低温氧化过程中三塘湖不黏煤孔隙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低温氧化过程中三塘湖不黏煤以圆柱形或狭缝形开放孔为主,其微孔、中孔最几可孔径分别在1.8 nm和9.3 nm,对孔隙改变主要在微孔和中孔。氧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总孔容及比表面积增加。在氧化温度小于110℃时提升温度利于微孔、中孔体积、比表面积及分形维数D2的增加。在氧化温度110℃时总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并在2.5~4.0 nm范围产生了新的孔,孔隙结构也最复杂。可推测因氧化时间影响孔道前期以坍塌、堵塞为主,后期以扩容,打通堵塞孔和产生新开放孔为主;因氧化温度影响孔道前期以扩容,打通堵塞孔为主,后期同时存在坍塌,堵塞,扩容,打通堵塞孔和产生新的开放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黏煤 低温氧化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阳城土遗址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9
作者 张虎元 易泉 +2 位作者 刘洪丽 李小雅 于洪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共13页
在风化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土遗址微观结构持续劣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病害的发育。微观结构的特征反映了土遗址材料内在的劣化程度,为研究土遗址风化程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关系,采取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方位城墙土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 在风化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土遗址微观结构持续劣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病害的发育。微观结构的特征反映了土遗址材料内在的劣化程度,为研究土遗址风化程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关系,采取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方位城墙土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定了土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分布,并基于FHH分形模型计算样品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样品比表面积偏差率高,比表面积数值和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孔隙容积变异系数高,离散程度大,存在差异性劣化行为;土样的孔隙形态呈狭缝状、楔形、“墨水瓶”孔、管状孔等多种复杂形态,小于2.765 nm的孔隙大都为封闭透气孔。结合分形维数可知,锁阳城土样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孔隙空间结构不规则,非均质性强,表面粗糙程度大,且分形维数和锁阳城土遗址劣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关于土样孔隙的定量表征对于土遗址风化劣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城土遗址 低温氮吸附试验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特征 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塔内位移观测器和均衡空间低维控制器的高塔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茜茜 张弘毅 +3 位作者 陈政清 华旭刚 牛华伟 徐赵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6-1138,共13页
高塔结构振动适合也需要主动控制技术,但需要满足位移直接观测和单点控制下的低维高效控制。本文应用现代摄像观测技术,建立了一套从塔内实时连续观测振动位移的方法,为高塔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提供了最直接的位移观测器,避免了以往只能建... 高塔结构振动适合也需要主动控制技术,但需要满足位移直接观测和单点控制下的低维高效控制。本文应用现代摄像观测技术,建立了一套从塔内实时连续观测振动位移的方法,为高塔结构振动主动控制提供了最直接的位移观测器,避免了以往只能建立加速度观测器,经滤波后再与假定的外荷载结合计算输出位移的冗长过程。基于均衡系统空间变换和平衡截断法,对顶端设置主动质量块的高塔结构进行降维,可以有效保留结构的主要动力特性。以某施工状态的700 m高塔为例,进行了风振和地震的主动控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以少数位移状态作为反馈信号的降维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和基于全状态反馈的全维控制器基本一致,可以作为高塔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控制 位移观测器 均衡空间 摄像测量 低维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低维纳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贝贝 李亚如 +5 位作者 任永鹏 王长记 潘昆明 赵帅凯 王利萌 夏梁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41,共17页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不断攀升,利用电催化技术开发可持续的绿色新能源迫在眉睫。过渡金属低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活性表面、高效的电子转移速率和丰富的表面空位,能够有效提升电催化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基于材料维数,...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不断攀升,利用电催化技术开发可持续的绿色新能源迫在眉睫。过渡金属低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活性表面、高效的电子转移速率和丰富的表面空位,能够有效提升电催化反应的效率和稳定性。本文基于材料维数,将过渡金属低维纳米材料分类,并分别阐明其优势,重点综述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低维纳米结构与电催化活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低维纳米化是提高电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最后,指出过渡金属低维纳米催化剂应根据需求合理设计并优化其结构。未来低维纳米催化剂的发展方向应是基础研究与计算研究相结合,用理论来引导设计,搭配机器学习预先选择合适的结构模型以及朝着改进现有材料结合更多更高效的复合材料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 纳米材料 过渡金属 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奥 刘健 孙安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BSS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辨识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远洋 李啸骢 +2 位作者 徐俊华 刘治理 刘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073-5083,I0005,共12页
低频振荡监测和分析对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电网恢复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欠定盲源分离原理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方法,包括欠定盲源分离(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UBSS)和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HT)。首次... 低频振荡监测和分析对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和电网恢复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欠定盲源分离原理的低频振荡模式辨识方法,包括欠定盲源分离(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UBSS)和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HT)。首次系统地提出并论证含欠定盲源分离、模式定阶和振荡参数的辨识方法。提出的UBSS-HT方法利用能量比函数确定故障时刻,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实现模式定阶,阐述维度空间理论,论证构建虚拟多通道的可行性,通过盲源分离来实现源信号分离,最后通过HT在希尔伯特空间来辨识振荡参数。通过大量的系统建模仿真和现场录波数据试验评估所提方法的性能,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盲源分离 低频振荡 能量比函数 维度变换 源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低热混凝土强度及孔结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关彬 陈博夫 刘硕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85,共13页
【目的】为探究真实温度环境下低热混凝土微观演化规律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并开展了不同温度(20℃、30℃、40℃)作用下低热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孔结构试验,基于扫描电镜(SEM)图像,结合盒维数法,计算得到了低热混凝土的... 【目的】为探究真实温度环境下低热混凝土微观演化规律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方法】设计并开展了不同温度(20℃、30℃、40℃)作用下低热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孔结构试验,基于扫描电镜(SEM)图像,结合盒维数法,计算得到了低热混凝土的分形维数,最后建立了考虑分形维数的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结果】结果显示:高温养护下,低热混凝土的临界孔径、最可几孔径和孔隙率降低,分形维数从1.7968增加到1.8868,28 d抗压强度增长了27%。【结论】结果表明,36%~42%的孔隙率和10~20 nm的孔径对应的微观空间状态最为复杂,高温养护增强低热混凝土10~20 nm的孔径含量,有效提高了抗压强度;提出的预测模型可以定量描述低热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孔结构分形维数的耦联关系,为不同温度作用下大坝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混凝土 温度 孔结构 分形维数 预测模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固相反应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 被引量:41
15
作者 杨彧 贾殿赠 +2 位作者 葛炜炜 金春飞 忻新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81-888,共8页
本文介绍了使用低热固相反应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重点阐述了8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特征,并对应各方法列举了若干实例。低热固相反应法在制备零维和一维无机纳米材料方面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污染小并可... 本文介绍了使用低热固相反应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重点阐述了8种不同制备方法的特征,并对应各方法列举了若干实例。低热固相反应法在制备零维和一维无机纳米材料方面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污染小并可规模生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材料 纳米材料 低热固相反应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分形特征的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评价 被引量:57
16
作者 张宪国 张涛 林承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6期40-45,共6页
储层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和油气产能有重要影响,是低渗透储层研究的热点。目前,急需一种在储层宏观尺度上反映强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结构优劣的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塔南凹陷白垩系低渗透储层为例,在薄片观察、孔渗测... 储层孔隙结构对低渗透储层的渗流能力和油气产能有重要影响,是低渗透储层研究的热点。目前,急需一种在储层宏观尺度上反映强非均质性储层孔隙结构优劣的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方法。以塔南凹陷白垩系低渗透储层为例,在薄片观察、孔渗测试和毛管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将分形算法应用于储层孔隙结构评价,建立了利用压汞测试求取孔隙分形维数,进而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结构的方法。研究认为,该区发育粗态型、偏粗态型、偏细态型和细态型4种类型孔隙结构。利用毛管压力对数与润湿相饱和度对数的线性关系可求取孔隙分形维数,且分形维数越小,孔隙结构越好。结合薄片和试油资料建立了该区孔隙结构分类的分形维数标准,同时发现该区储层非均质性强,部分样品整体分形特征不明显,储层中的大孔隙和小孔隙均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但是具有不同的孔隙结构特点,表现为毛管压力与润湿相饱和度关系的分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孔隙结构 毛管压力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氮吸附实验的页岩储层孔隙分形特征 被引量:49
17
作者 赵迪斐 郭英海 +3 位作者 解徳录 苏驰 杨玉娟 于一帆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8,11-12,共9页
为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重庆南川三泉剖面泉浅1井、綦江观音桥剖面、涪陵B井和石柱打风坳剖面等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样品为例,通过低温氮吸附实验数据建立FHH分形模型,讨论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TOC质量分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为研究页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重庆南川三泉剖面泉浅1井、綦江观音桥剖面、涪陵B井和石柱打风坳剖面等龙马溪组页岩储层样品为例,通过低温氮吸附实验数据建立FHH分形模型,讨论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TOC质量分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样品孔隙以微孔为主,孔径分布集中在40nm以下,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介于2.760~2.850之间,相关因数大多超过0.99,反映复杂的孔隙结构与较强的非均质性;部分样品显示明显的双重分形特征,以甲烷分子自由程为界可将纳米孔分为渗透孔隙和吸附孔隙,吸附孔隙阶段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881~2.917之间,渗透孔隙阶段分形维数变化范围在2.791~2.823之间;孔隙体积和平均孔径与分形维数具有负相关性,BET比表面积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平均孔径越小、孔隙体积越小、BET比表面积越大,分形维数越接近于3;TOC质量分数也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是分形维数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形维数可以定量评价储层孔隙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程度,为储层评价和页岩气在纳米孔隙中的赋存和运移机理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孔隙 分形维数 氮气吸附法 FHH分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润滑纳米添加剂摩擦学设计及研究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被引量:10
18
作者 欧忠文 陈国需 +2 位作者 张云怀 徐滨士 杨汉民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3,149,共4页
从材料学、化学、摩擦学、表面工程角度分析阐述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组分选择、分散稳定修饰剂设计、摩擦学性能评价和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和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指出在作油润滑纳米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设计时,所选择的纳米材料应对酸... 从材料学、化学、摩擦学、表面工程角度分析阐述了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组分选择、分散稳定修饰剂设计、摩擦学性能评价和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和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指出在作油润滑纳米润滑材料的摩擦学设计时,所选择的纳米材料应对酸、氧特别是热氧和纳米修饰剂表现出惰性;对普通摩擦副来说,纳米粒子的“分子轴承”作用机制其作用微乎其微的,当摩擦副相互接近程度达到介观或微观尺度时,纳米微球的“分子轴承”作用才明显,产生润滑甚至超润滑;对普通摩擦副而言,纳米粒子在短时间内的机械抛光作用并不会太明显,而长期抛光作用则取决于摩擦过程中纳米粒子机械抛光作用和机械摩擦磨损作用两者之间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维纳米材料 摩擦学性能 摩擦学作用机理 修饰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人体运动数据驱动的角色动画生成方法综述 被引量:15
19
作者 潘志庚 吕培 +1 位作者 徐明亮 王鹏杰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5-1785,共11页
人体运动的合成与控制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人体的关节变量很多且人类对自身运动非常熟悉,使得这项研究变得极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尝试通过对运动数据进行降维在低维空间中对人体运动进行合成... 人体运动的合成与控制是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由于人体的关节变量很多且人类对自身运动非常熟悉,使得这项研究变得极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很多研究者尝试通过对运动数据进行降维在低维空间中对人体运动进行合成,或是利用低维信号进行运动控制,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文中以运动数据的低维表达为主线,回顾和总结了人体动画领域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基于低维数据的人体动画生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运动 降维 低维空间 运动合成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梁山南矿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 被引量:86
20
作者 宋晓夏 唐跃刚 +2 位作者 李伟 王绍清 杨明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FHH方法得到构造煤分形维数D。研究表明:分形维数D可以表征构造煤吸附孔孔径结构和孔表面的变化关系;分形维数越高,微孔含量越多,孔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愈强;分形维数大小可反映煤的吸附能力,分形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强。因此,由构造变形增强引起的高分形维数和复杂的孔隙结构显示出更高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吸附孔 分形特征 低温液氮吸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