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Target Genes in Viable Bacteria and Extracellular DNA Using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
1
作者 YANG Qianqian ZHANG Xuzhi +5 位作者 JIANG Xiaoyu LI Yang ZHAO Jun HAO Zhihui WANG Pingping QU Keming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0,共10页
When th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assay is used for detecting target genes,DNA extraction is unnecessary in many cases.Simple pretreatment(e.g.heating)is enough to obtain rather sensitive responses.... When th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assay is used for detecting target genes,DNA extraction is unnecessary in many cases.Simple pretreatment(e.g.heating)is enough to obtain rather sensitive responses.Even test samples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can be used as template.This feature suggests that LAMP is superior to PCR in developing point-of-care test strategies.In this study,using Stx1 gene from E.coli as model,we verified that viable cells,dead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DNA could function as template in the LAMP assay.In the incubation at 63℃,viable bacteria in the LAMP reaction mixture lysed completely within 2 min,providing DNA template for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The Stx1 gene in diluted culture medium,spiked tap water,spiked seawater and real seawater all could be detected,with or without the step of DNA extraction.We found that the complex substances in real sample(e.g.natural seawater)exhibited considerable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AMP assay.These outcomes are meaningful for building a point-of-care strategy by employing the LAMP assay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bio-resource surveys,food safety,etc.in particular thos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DNA extraction-free Direct gene detection Viable cell Extracellular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2
作者 Zhang Jun-hua Wang Liang +8 位作者 Zhang Yao Ni Zhe Xu Xiao-feng Yang Ming-xiu Peng Li-li Yang Xin Wang Yi-han Jiang Xiao-jiao Haseeb Younis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1期13-19,共7页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Pss)is a major disease on rice.In recent years,Pss has emerged worldwide,seriously affecting rice produc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Pss)is a major disease on rice.In recent years,Pss has emerged worldwide,seriously affecting rice productio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Pss for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this disease.In order to robust and accurately diagnose the rice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i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an assay system for the Pss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and the specific sequence of hrcN was used as the target,based 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The best detection system was MgSO 48 mmol·L^(-1),Bst DNA polymerase 8 U,dNTP 1.4 mmol·L^(-1),the ratio of internal and outer primers was 2:1,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63℃,the reaction time was 45 min,and the lowest sensitivity was 104 CFU·mL^(-1).This results provided an accurate and robust method for laboratory and field diagnosis of bacterial leaf brown spot disease of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 rapid detec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id detection of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in rhesus monkeys by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ssay 被引量:1
3
作者 叶莉 吴芳 +6 位作者 WANG Yi-jia ZHENG Jun-wen FAN Jun-wen DING Ming SHI Yan-sheng 张小飞 白杰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method for detecting diarrhea pathogens(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in rhesus monkeys and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MP method for detecting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method for detecting diarrhea pathogens(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in rhesus monkeys and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MP method for detecting bacterial diseases in nonhuman primate laboratory anima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05 fecal samples of rhesus monkeys were detected in this LAMP assay.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LAMP for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were analyzed,and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 assay was employed as control. Results The LAMP method established here needed only 45 min to complete the reaction at 63℃. Its detection limit was 10 pg / μL and with a high specificity. The positive rate of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was 1. 5% and 6. 3%,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Here we have established a fast and simple Shigella and Salmonella LAMP detection method that has strong specific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and is suitable for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l disease in macaque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apid detection kit is underway,and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diarrhea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SD大鼠 WISTAR大鼠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多 王德林 +3 位作者 邵雪花 秦健 庄庆礼 肖维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9,90,共12页
【目的】建立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快速、便捷、灵敏、可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为该病害的风险预判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致病菌间座壳菌(Diaporthe ph... 【目的】建立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快速、便捷、灵敏、可视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为该病害的风险预判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致病菌间座壳菌(Diaporthe phoenicicola)的翻译延伸因子EF-1α基因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扩增引物;以余甘子间座壳菌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dNTPs浓度、Mg^(2+)浓度和内外侧引物浓度比,建立LAMP检测最佳反应体系,测试其特异性和灵敏性,并对余甘子发病果实进行实际检测。【结果】适用于余甘子果实斑点病LAMP检测的最佳引物为引物组合4(EF4-F3/EF4-B3和EF4-FIP/EF4-BIP);LAMP检测最佳反应条件为dNTPs浓度1.0 mmol/L,Mg^(2+)浓度4 mmol/L,内外侧引物质量比6∶1,反应温度63℃,反应时间50 min。优化后的LAMP检测方法可特异性地检出余甘子间座壳菌(D.phoenicicola),检测灵敏度可达0.01 ng/μL,且在实际应用中准确率高达100%。【结论】首次建立了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致病菌间座壳菌LAMP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用于田间余甘子果实斑点病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间座壳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灵敏性 特异性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P技术的番茄灰霉病早期快速检测
5
作者 赵芊 李文 +3 位作者 李西柳 贾振华 封晓娟 宋水山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91,共8页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对番茄灰霉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以灰葡萄孢菌的ACTI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 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对番茄灰霉病进行早期快速检测,以灰葡萄孢菌的ACTIN基因为靶基因,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设计并筛选出一组LAMP特异性引物,优化其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实现对灰葡萄孢菌的快速等温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YBR GreenⅠ可视化分析,确定BstⅡDNA聚合酶、dNTPs的最佳用量和内外引物最佳比例分别为0.6 U/μL、1.25 mmol/L、2∶1,在61℃反应40 min即可特异性检测出灰葡萄孢菌,其灵敏度可达100 ag/μL,是普通PCR检测灵敏度的106倍。将该方法应用于番茄病害检测时,其对灰葡萄孢菌的孢子检出限达到20个/mL,且可在番茄被侵染4 d、尚无明显灰霉病感病表型的番茄叶片中检测出来,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早期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灰葡萄孢菌 灰霉病 环介导等温扩增 ACT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禽细小病毒LAMP及其可视化通用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戴银 周慧琴 +9 位作者 谷思琴 胡晓苗 王洁茹 殷冬冬 尹磊 沈学怀 潘孝成 赵瑞宏 周学利 侯宏艳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68,共6页
为了建立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通用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GPV和MDPV两种水禽细小病毒的NS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水禽细小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LAMP-羟基萘酚蓝(HNB)可视化通用检测... 为了建立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通用的检测方法,本试验以GPV和MDPV两种水禽细小病毒的NS基因保守序列作为靶标,设计了1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水禽细小病毒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和LAMP-羟基萘酚蓝(HNB)可视化通用检测方法,并对2种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检测。采用常规PCR、LAMP和LAMP-HNB对10份水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以评估2种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显示,LAMP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0 min。2种方法仅能扩增GPV和MDPV,而对其他5种常见水禽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最低检出浓度均为1×10-5ng/μL。2种方法与常规PCR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结果表明,建立的LAMP方法和LAMP-HNB可视化方法具有灵敏性好、特异性高、仪器要求低和可视化等优点,可为水禽细小病毒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GPV) 番鸭细小病毒(MDPV) NS基因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3型LAMP-PfAgo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祁钊 余相宇 +1 位作者 陈魏圆 宋祥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共10页
【目的】利用PfAgo蛋白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新的PCV3检测方法LAMP-PfAgo法,用于PCV3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PCR扩增PCV3 Rep基因,构建重组阳性质粒pMD19-T-PCV3-Rep,对其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根据PCV3 Rep基因的保守... 【目的】利用PfAgo蛋白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一种新的PCV3检测方法LAMP-PfAgo法,用于PCV3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PCR扩增PCV3 Rep基因,构建重组阳性质粒pMD19-T-PCV3-Rep,对其进行PCR和测序鉴定。根据PCV3 Re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PCV3-T1~PCV3-T4等4组引物(每组包括1对内引物和1对外引物),以pMD19-T-PCV3-Rep为模板进行LAMP,筛选最佳引物组,并对LAMP反应的Mg ^(2+)浓度、内外引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进行优化。根据PCV3 Re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PCV3-gs1~PCV3-gs5等5组gDNAs和一条特异性探针,进行LAMP-PfAgo反应,筛选最佳的gDNAs,并对LAMP-PfAgo反应体系中PfAgo蛋白浓度、gDNAs浓度、Mn 2+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对该LAMP-PfAgo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进行评价;并用该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疑似感染PCV3的4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重组阳性质粒pMD19-T-PCV3-Rep PCR和测序均获得了891 bp的序列,表明重组阳性质粒构建成功。LAMP最佳引物为PCV3-T1,最佳Mg ^(2+)终浓度为6 mmol/L,最佳内外引物终浓度分别为1.6和1.2μmol/L,最适的反应温度65℃,最佳反应时间60 min。使用优化后的LAMP反应条件对PCV3 Rep基因保守序列进行扩增,并将其用于后续试验。LAMP-PfAgo反应最佳的gDNAs为PCV3-gs1;优化后的PfAgo蛋白终浓度为40 U/μL,gDNAs终浓度为1.50μmol/L,Mn 2+终浓度为1.50 mmol/L,反应时间为30 min。LAMP-PfAgo法的灵敏度为10拷贝/μL,且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及猪伪狂犬病毒等常见猪源病原核酸无交叉反应。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LAMP-PfAgo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基于PfAgo蛋白结合LAMP技术建立了对PCV3的核酸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3型 PfAgo 环介导等温扩增 即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牛病毒性腹泻检测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娴 陈文钦 +5 位作者 王雯熙 孙智武 张苗苗 郭妮妮 宋先荣 吴修竹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5期41-46,共6页
[目的]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研究1种快速、灵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检测方法,为牛病毒性腹泻的快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参考GenBank上BVDV序列,... [目的]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研究1种快速、灵敏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检测方法,为牛病毒性腹泻的快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参考GenBank上BVDV序列,依据BVDV的结构蛋白5'-UTR保守序列设计出多组引物探针,从中优选出1组扩增效果最佳的引物探针,经过优化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建立BVDV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随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了评估,并应用该检测方法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所建立的LAMP方法展现出高度特异性,仅对BVDV产生扩增信号,与牛常见病原(如口蹄疫、沙门氏菌等)无交叉反应;通过梯度稀释重组质粒验证,其检测灵敏度为102 copies/μL,较常规PCR提升10倍;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PCR法完全一致(符合率1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BVDV LAMP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适用于牛病毒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临床诊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郭雨湄 贾振军 刘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5-448,共14页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快速且灵敏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因其高效、快速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系统阐释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快速且灵敏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因其高效、快速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系统阐释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等温链置换技术、核酸多臂引物和环优化技术等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涵盖主要类型、基本原理、具体应用、与其他技术结合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一步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滚环扩增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 等温链置换技术 核酸多臂引物和环优化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泰勒虫LAMP-CRISPR/Cas12a检测方法的建立
10
作者 张盈 曹杰 +4 位作者 周勇志 王亚楠 张厚双 段德勇 周金林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3,共7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恒温下快捷检测技术,但其极易发生气溶胶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将LAMP与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结合可以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为建立针对绵羊泰勒虫18S r RNA基因的LAMP-CRISPR/...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恒温下快捷检测技术,但其极易发生气溶胶污染导致假阳性结果,将LAMP与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系统结合可以有效避免假阳性结果。为建立针对绵羊泰勒虫18S r RNA基因的LAMP-CRISPR/Cas12a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绵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设计LAMP的特异性引物,构建靶基因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LAMP方法。进一步将LAMP产物加入CRISPR/Cas12a检测体系作为模板,优化CRISPR/Cas12a检测体系,获得最佳反应体系。结果显示,优化后LAMP方法的最佳反应温度为65℃,最佳反应时间30 min,内外引物浓度比≥6:1时最佳,LAMP-CRISPR/Cas12a的最佳反应体系为Cas12a蛋白与CRISPR RNA(crRNA)浓度比为1:2,探针浓度为2.5μmol/L。利用建立的LAMP-CRISPR/Cas12a方法检测绵羊泰勒虫、东方泰勒虫、中华泰勒虫、马泰勒虫、驽巴贝斯虫、绵羊无形体、弓形虫的DNA,结果显示仅绵羊泰勒虫为阳性结果,其他病原均为阴性;将构建的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10^(0)~10^(7)倍)后作为模板,利用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4.04拷贝/μL;于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利用该方法检测重组质粒标准品pMD19-T-T.ovis(4.04×10^(3)拷贝/μL~4.04×10^(1)拷贝/μL),分析其重复性,结果显示该方法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建立的LAMP-CRISPR/Cas12a方法与套式PCR检测临床绵羊血液样品,结果显示二者的阳性符合率达100%(14/14)、阴性符合率96.43%(54/56),总符合率97.14%(68/70)。本实验基于绵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首次建立了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均良好的LAMP-CRISPR/Cas12a检测方法,为绵羊泰勒虫病的监测和防控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泰勒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CRISPR/Cas12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肝肠胞虫LAMP-LFD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1
作者 李文泽 侯晓勇 +3 位作者 杨世平 黄郁葱 简纪常 蔡双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8,共7页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FD)快速检测对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为对虾养殖场早期疫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对虾肝肠胞虫18S rDNA保守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上...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联合横向流动试纸条(LFD)快速检测对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为对虾养殖场早期疫病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针对对虾肝肠胞虫18S rDNA保守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上游内引物FIP由生物素标记)和1条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探针,使用引物进行有生物素标记的LAMP反应,产物与FITC标记的探针完成杂交,杂交产物在LFD上进行结果展示。并测试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临床应用效果。【结果】LAMP最佳反应条件是62℃下运行15 min,加入探针杂交5 min后在LFD试纸条上进行显色反应,能特异直观检测到对虾肝肠胞虫。建立的LAMP-FLD法特异性强且灵敏度高,较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灵敏度高100倍。采用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方法,对肝肠胞虫、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十足目虹彩病毒1(Decapod iridescent virus 1)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人工感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组织和疑似感染对虾肝肠胞虫的凡纳滨对虾自然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LAMP-LFD方法能100%准确检测出肝肠胞虫阳性样本。【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LFD方法对对虾肝肠胞虫进行可视化检测,特异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仪器设备要求及检测成本低和耗时短,适用于基层养殖场对虾肝肠胞虫感染早期的即时检测,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肝肠胞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横向流动试纸条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万宁咖啡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的分离鉴定及LAMP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12
作者 温思为 高圣风 +5 位作者 田甜 刘世超 苟亚峰 张若男 薛超 孙世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3-1744,共12页
作为海南省万宁市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兴隆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炭疽病侵害的严峻挑战。咖啡炭疽病可导致咖啡叶片焦枯、枝条溃疡及浆果褐腐,是咖啡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万宁咖啡主产区采集咖啡炭疽病样品并分离病原菌,通过ITS... 作为海南省万宁市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兴隆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炭疽病侵害的严峻挑战。咖啡炭疽病可导致咖啡叶片焦枯、枝条溃疡及浆果褐腐,是咖啡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万宁咖啡主产区采集咖啡炭疽病样品并分离病原菌,通过ITS、TUB2、CHS-1、ACT、GAPDH多基因联合分析鉴定病原菌,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快速检测体系。结果表明:(1)采集典型病样50份,经组织分离纯化获得炭疽菌株24株;(2)明确万宁5个种植区的病原种群结构包含4个炭疽菌种,即Colletotrichum tropicale、C.karstii、C.fructicola及优势种暹罗炭疽菌(C.siamense,45.8%)。(3)基于TUB2基因特异区域,设计筛选得到特异性LAMP引物组Tub-L1,优化反应体系参数为63℃恒温扩增50 min,内外引物浓度比为8∶1,Mg^(2+)8 mmol/L,d NTPs 0.8 mmol/L,无需甜菜碱。验证试验表明,该体系检测灵敏度达100 pg/μL(为常规PCR的10倍);对炭疽菌属的7个近缘种(C.tropicale、C.fructicola、C.karstii等)及7种非靶标植物病原菌[含咖啡驼孢锈菌(Hemileia vastatrix)、菜豆间座壳菌(Diaporthe phaseolorum)等]均无阳性反应。采用优化后的LAMP检测体系对田间采集的病害叶片样本进行分析,所有样品均成功检测出暹罗炭疽菌,其结果与常规PCR检测方法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并优化的咖啡炭疽病菌LAMP快速检测体系具有操作简便、反应高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结果可视化等优势,适用于暹罗炭疽菌(C.siamense)的田间快速检测。该体系为咖啡炭疽菌的精准鉴定及高效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对咖啡炭疽病的早期预警、病害监测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炭疽病 病原鉴定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可视化检测大豆花叶病毒SC15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3
作者 殷丛丛 李睿琦 +5 位作者 岳霈尧 李晨 牛景萍 赵晋忠 杜维俊 岳爱琴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8-1260,共13页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全球性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大幅降低,我国大豆产区均受其影响。在我国, SMV被划分为22个株系(SC1~SC22),其中SMV-SC15毒性最强。但是,... 大豆花叶病是一种由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最为普遍和严重的全球性大豆病害,可导致大豆产量和种子品质大幅降低,我国大豆产区均受其影响。在我国, SMV被划分为22个株系(SC1~SC22),其中SMV-SC15毒性最强。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基于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closeddumbbell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DA),建立了一种可视化快速检测SMV-SC15的方法,实现了对SC15的高效特异检测与鉴定。根据SMV不同株系CP基因组序列的多态性设计了CDA方法的引物对(MF/MR),建立并优化了检测SMV-SC15的反应体系,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3℃、Bst DNA聚合酶用量4.8 U以及引物浓度0.6μmol L^(-1)。以溴百里酚蓝(BTB)和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实现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对比分析CDA体系和加环引物CDA体系(L-CDA)检测SMV-SC15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灵敏度发现, L-CDA体系实时荧光扩增曲线达到阈值的时间比CDA缩短5~6 min,其最低检出浓度低至1×10^(–4) ngμL^(-1),灵敏度为CDA体系的10倍。本研究通过L-CDA体系检测了200份不同品种的田间大豆叶片样本,显色结果对应于RT-qPCR检测的Ct值约为32,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可视化检测 闭合哑铃介导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马瘟病毒和西尼罗病毒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钱佳豪 刘丹 +7 位作者 周师众 张博源 高建帅 许霄峰 李慧彤 丁家波 王春凤 沈青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6,共5页
为了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非洲马瘟病毒(AHSV)和西尼罗病毒(WNV)的检测方法,将GenBank中非洲马瘟病毒VP7序列以及近3年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西尼罗病毒序列进行比对,选择保守区域,并按照需求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特异性与... 为了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的非洲马瘟病毒(AHSV)和西尼罗病毒(WNV)的检测方法,将GenBank中非洲马瘟病毒VP7序列以及近3年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西尼罗病毒序列进行比对,选择保守区域,并按照需求设计引物与探针。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特异性与敏感性试验,建立了一种能够同时检测非洲马瘟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的多酶恒温核酸快速扩增(MIR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时间仅需20 min。该检测方法可应用于非洲马瘟和西尼罗热的快速诊断和现场监测,为疫情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瘟病毒 西尼罗热病毒 多酶恒温快速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皮特不动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方法建立
15
作者 张瑞轩 曹景龙 +2 位作者 王卫民 罗毅 黎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8,共8页
为了精准识别和监测鱼类中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的感染,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源皮特不动杆菌的管家基因rpo 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时间、Mg^(2+)浓度以及内、外、环引... 为了精准识别和监测鱼类中皮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pittii)的感染,针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源皮特不动杆菌的管家基因rpo B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通过反应体系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时间、Mg^(2+)浓度以及内、外、环引物用量比)优化及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建立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Mg^(2+)最优浓度为6.0 mmol/L,内、外、环引物最优用量比为8∶1∶4,在63℃恒温条件下反应30 min即可检测到皮特不动杆菌,反应60 min可获得最优结果;该LAMP方法的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最低检出量为1.4 cfu/m L;在特异性检测方面,该方法仅能检测出皮特不动杆菌,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摩根菌(Morganella morgani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以及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等7种常见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此外,该方法既可以通过检测体系的颜色变化直观读取结果,也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由此可见,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针对团头鲂源皮特不动杆菌的LAMP快速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用于水产养殖业皮特不动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皮特不动杆菌 细菌性败血症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 RPOB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的前沿进展
16
作者 万佳欣 徐杏 +6 位作者 谢传奇 周昕 王星博 朱寅初 李彩燕 吴越 周卫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70,共15页
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开发兼具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准确诊断以及易于操作的病原体检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等温核酸扩增(IANA)技术以其独特的恒温反应优势、显著的成本效益比以及高效简便的检测能力,成为该领域... 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开发兼具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准确诊断以及易于操作的病原体检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等温核酸扩增(IANA)技术以其独特的恒温反应优势、显著的成本效益比以及高效简便的检测能力,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IANA技术及其在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POCT)中的创新应用;解析了酶介导和无酶介导两类技术体系的核心机制;阐述了IANA技术的原理;探讨了其在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IANA技术的POCT装置及其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基于IANA的病原体检测技术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并展望了高效集成化、快速自动化和智能平台化检测技术的变化趋势,旨在为新一代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病原体检测 现场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廖怡雯 叶景芬 +4 位作者 武绍碧 陈世雄 杨婉 罗雪 杨琦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1631,共11页
本文介绍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LAMP技术以其高效、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基本的LAMP检测方... 本文介绍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耐药基因检测中的应用。LAMP技术以其高效、特异、灵敏和简便的特点,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基本的LAMP检测方法外,本文还对一些新型LAMP技术,如IMS-LAMP、LAMP与CRISPR/Cas系统的联用、LAMP与Argonaute系统的联用、LAMP传感器以及LAMP与微流控芯片的结合等做了介绍。针对耐药基因的检测中,LAMP技术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为快速、准确地检测耐药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恒温扩增 快速扩增 检测方法 耐药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18
作者 张铭石 周若言 +2 位作者 杨婧 林佳笛 赵晓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3,128,共6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是近年来新发明的一种基于能结合单链核酸(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链置换DNA聚合酶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不需要PCR仪,其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对于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具有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是近年来新发明的一种基于能结合单链核酸(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链置换DNA聚合酶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不需要PCR仪,其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对于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应用前景,旨在为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 聚合酶 动物疫病 等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志刚 郭晓芹 +3 位作者 赵传芳 吕文雪 于小亚 吕爽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细小病毒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烈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因其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 细小病毒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烈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因其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原检测和疾病监测等方面广受青睐。本文介绍了LAMP技术及其在动物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可为该技术在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充分运用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细小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教学项目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杨旸 李明骏 +4 位作者 吴根土 窦彦霞 余钱 孙现超 青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0期32-35,共4页
该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开发2项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教学项目,为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操作办法。学生采集的疑似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样品后提取核酸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处理样品核酸,通过反应液... 该文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开发2项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教学项目,为植物保护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操作办法。学生采集的疑似烟草花叶病毒病的样品后提取核酸并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处理样品核酸,通过反应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烟草花叶病毒;学生在健康本氏烟上接种TMV-GFP并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了解病毒的移动情况。2项植物病毒可视化实验项目的实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体验,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 实验教学 荧光标记技术 等温扩增技术 可视化实验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