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ed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borophene sheets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1
作者 Xiaoyang Han Chunzhen Fa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442-447,共6页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NFRHT)has the potential to exceed the blackbody limit by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offering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energy harvesting.In this study,we have examined the NFRHT...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NFRHT)has the potential to exceed the blackbody limit by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offering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for energy harvesting.In this study,we have examined the NFRHT between two borophene sheet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HTC).Due to the tunneling of evanescent waves,borophene sheet allows for enhanced heat flux and adjustable NFRHT by varying its electron density and electron relaxation time.Additionally,the near field coupling is further examined when the borophene is deposited on dielectric or lossy substrates.The maximum HT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 part of the dielectric substrate.As a case study,the HTCs on the lossy substrate of MoO_(3),ZnSe,and SiC are calculated for comparison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O_(3)is the optimal substrate to get the enhanced energy transfer coefficient.It results in a remarkable value of 1737 times higher than the blackbody limit owing to the enhanced photon tunneling probability.Thus,our study reveals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on the HTC between borophene sheet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near-field thermal radiation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borophene lossy substrat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nanoporous GaN films
2
作者 韩晓政 张纪红 +2 位作者 刘皓佗 吴小虎 冷惠文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Photon tunneling effects give rise to surface waves,amplifying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the near-field regime.Recent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pores into materials creates additional path... Photon tunneling effects give rise to surface waves,amplifying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the near-field regime.Recent research has highlight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nanopores into materials creates additional pathways for heat transfer,leading to a substantial enhancement of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NFRHT).Being a 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GaN has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stable resistance at high temperatures,and holds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optoelectronic devices.Indeed,study of NFRHT between nanoporous GaN films is currently lacking,hence the physical mechanism for adding nanopores to GaN films remains to be discussed in the field of NFRHT.In this work,we delve into the NFRHT of GaN nanoporous films in terms of gap distance,GaN film thickness and the vacuum filling ratio.The results demonstrate a 27.2%increase in heat flux for a 10 nm gap when the nanoporous filling ratio is 0.5.Moreover,the spectral heat flux exhibits redshift with increase in the vacuum filling ratio.To be more precise,the peak of spectral heat flux moves fromω=1.31×10^(14)rad·s^(-1)toω=1.23×10^(14)rad·s^(-1)when the vacuum filling ratio changes from f=0.1 to f=0.5;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excitation of 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The introduction of graphene into these configurations can highly enhance the NFRHT,and the spectral heat flux exhibits a blueshift with increase in the vacuum filling ratio,which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excitation of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These findings offer theoretical insights that can guide the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porous structures in thermal control,management and thermal mod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nanoporous GaN film surface phonon polaritons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High-Temperature Homogeneous Gas-Particle Mixtures 被引量:4
3
作者 LIANG Dong HE Zhenzong +1 位作者 XU Liang MAO Junku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9年第5期733-746,共14页
The weighted-sum-of-gray-gas(WSGG)model and Mie theory are applied to study the influen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radiative transfer in high temperature homogeneous gas-particle mixtures,such as the flame in aero-engi... The weighted-sum-of-gray-gas(WSGG)model and Mie theory are applied to study the influen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radiative transfer in high temperature homogeneous gas-particle mixtures,such as the flame in aero-engine combustor.The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is solved by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The particle size is assumed to obey uniform distribution and logarithmic normal(L-N)distribution,respectively.Results reveal that when particle size obeys uniform distribution,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with total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fvunchanged will result in the decreasing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and the effect of ignoring particle scattering will also be weakened.Opposite conclusions can be obtained when total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N0 is unchanged.Moreover,if particle size obeys L-N distribution,increasing the narrowness indexσor decreasing the characteristic diameter Dˉwith the total 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fvunchanged will increase the absolute value of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properties.With total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N0 unchanged,opposite conclusions for radiative heat source and incident radiation terms can be obtained except for radiative heat flux term.As a whole,the effects of particle size on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in the high-temperature homogeneous gas-particle mixtures are complicated,and the particle scattering cannot be ignoring just according to the partic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SGG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gas-particle mixtu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terahertz waves to near-field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between graphene-based hyperbolic metamaterials
4
作者 Qi-Mei Zhao Tong-Biao Wang +4 位作者 De-Jian Zhang Wen-Xing Liu Tian-Bao Yu Qing-Hua Liao Nian-Hua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354-359,共6页
Hyperbolic metamaterials alternately stacked by graphene and silicon(Si) are proposed and theoretically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erahertz(THz) waves to near-field radiative transfer. The results... Hyperbolic metamaterials alternately stacked by graphene and silicon(Si) are proposed and theoretically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erahertz(THz) waves to near-field radiative transf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can be enhanced several times in a certain THz frequency range compared with that between graphene-covered Si bulks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a continuum of hyperbolic modes. Moreover,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can also be enhanced remarkably for the proposed structure even in the whole THz range. The hyperbolic dispersion of the graphenebased hyperbolic metamaterial can be tuned by varying the chemical potential or the thickness of Si, with the tunability of opt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chemical potential of graphene fixed.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can be actively controlled in the THz frequency r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GRAPHENE hyperbolic meta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炉传热与水冷技术研究
5
作者 宋涛 张柏诚 +1 位作者 姜正鹤 张黎源 《工业加热》 2025年第3期47-50,共4页
针对高温真空炉壁的水冷水道选型设计困难,而传统水道设计方法依赖经验的现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真空炉壁水冷水道的设计方法。在带反射屏炉衬的辐射传热环境下,该方法首先用玻尔兹曼定律计算通过反射屏损失的热流量;其次利用比例法计算... 针对高温真空炉壁的水冷水道选型设计困难,而传统水道设计方法依赖经验的现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真空炉壁水冷水道的设计方法。在带反射屏炉衬的辐射传热环境下,该方法首先用玻尔兹曼定律计算通过反射屏损失的热流量;其次利用比例法计算反射屏炉衬边缘损失的热流量,即可得到真空炉体损失的热流量;再次通过比热容公式计算冷却水的体积流量与水管当量直径;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设计的真空炉体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真空炉体在辐射传热中的炉体内壁温度小于310 K,基本上与计算结果一致。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仿真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满足类似真空炉体水冷水道散热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炉体 辐射传热 水冷壁 设计选型分类号:TB7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球形谐波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模型开发与ANSYS-Fluent软件实现
6
作者 庞佳婕 王良 +2 位作者 曾琦 曹俊 任涛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10页
为了改善ANSYS-Fluent软件中用于辐射传热计算的球形谐波法仅限于其最低阶(P1)形式的现状,基于高阶球形谐波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原理,利用ANSYS-Fluent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和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接口,通过对控制方程和... 为了改善ANSYS-Fluent软件中用于辐射传热计算的球形谐波法仅限于其最低阶(P1)形式的现状,基于高阶球形谐波法求解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原理,利用ANSYS-Fluent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和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接口,通过对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的耦合数值求解,开发了适用ANSYS-Fluent软件的高阶球形谐波法辐射传输方程求解模型。模型的精度通过对一维、二维平板及二维轴对称火焰的辐射传热进行计算,并且与相应的精确解或光子蒙特卡罗(PMC)解进行对比来实现。结果表明:开发的P3模型相比于ANSYS-Fluent软件中自带的P1模型无论是在计算辐射强度的角空间分布还是在辐射传热的总体热源方面都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热 辐射传输方程 球形谐波 自定义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与非漫反射表面间的辐射传递系数快速计算
7
作者 厉夫兵 游啟 +1 位作者 冷俊敏 杨林昊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5,共11页
针对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目标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漫反射灰体与非漫反射灰体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的快速方法。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在漫反射表面生成发射光束集并进行射线追踪,计算漫反射表面对目标表面的辐... 针对蒙特卡洛方法计算目标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漫反射灰体与非漫反射灰体表面间辐射传递系数的快速方法。首先,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在漫反射表面生成发射光束集并进行射线追踪,计算漫反射表面对目标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然后,在非漫反射表面生成发射光束并进行射线追踪,如果射线在多次反射过程中击中任意漫反射表面,则利用反射光束的漫反射特性,直接调用漫反射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对反射能量进行分配,并停止射线追踪。对正六面体模型内表面(两个漫反射面元、四个镜反射面元)的辐射传递系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表面反射率ρ=0.4时,镜反射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时间仅为蒙特卡洛方法的1/3;ρ=0.8时,相应的计算时间占比低于1/10,并且保持良好的计算精度。理论推导并分析了影响该方法计算速度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表面反射率越高,系统中漫反射表面占比越大,快速方法中单束光线的平均追踪次数较蒙特卡洛方法越少,非漫反射表面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换热 辐射传递系数 蒙特卡洛法 漫反射表面 非漫反射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喷管中强非均匀性介质辐射换热问题求解加速策略
8
作者 肖舰 高包海 +2 位作者 任亚涛 何明键 齐宏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的辐射换热不可忽视,使用传统蒙特卡洛法模拟效率低下,而现有蒙特卡洛法加速策略研究多局限于辐射物性跨越1个数量级的情况,这与实际喷管中的强非均匀性特点不符。因此,辐射物性跨越2~3个数量级时,以零碰撞蒙特卡...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内的辐射换热不可忽视,使用传统蒙特卡洛法模拟效率低下,而现有蒙特卡洛法加速策略研究多局限于辐射物性跨越1个数量级的情况,这与实际喷管中的强非均匀性特点不符。因此,辐射物性跨越2~3个数量级时,以零碰撞蒙特卡洛法为基准,对加权零碰撞蒙特卡洛法和分解蒙特卡洛法两种加速策略进行比较探究,分别考察了灰介质立方体、非灰介质圆柱体算例。结果表明:加权零碰撞蒙特卡洛法在零碰撞衰减系数取全局最大值的60%以上、分解蒙特卡洛法在控制介质辐射物性取全局最大值的3%以内时,二者均可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缩减计算用时;相较分解蒙特卡洛法,加权零碰撞蒙特卡洛法的加速性能更好,其在非灰算例中的效率提升最高可达14%。此外,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轴对称网格定位方法,在几种典型路径中计算用时可缩减4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辐射换热 强非均匀性介质 蒙特卡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相粒子相变及微观传热对喷管内两相流动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
9
作者 卢昱皓 轩梓灏 +3 位作者 沈法权 胡成卓 方文振 陶文铨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6,共8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燃气中氧化铝凝相粒子与环境间的传热及凝固过程影响了喷管两相流动换热过程。构建了凝相粒子的微观传热模型—粒子与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及液-固相变模型,并将粒子微观传热模型与喷管内一维两相非平衡流动模...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燃气中氧化铝凝相粒子与环境间的传热及凝固过程影响了喷管两相流动换热过程。构建了凝相粒子的微观传热模型—粒子与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及液-固相变模型,并将粒子微观传热模型与喷管内一维两相非平衡流动模型进行耦合计算,获得了考虑凝相粒子相变及微观传热对喷管内非平衡两相流动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Drake模型计算喷管内粒子与环境间对流换热的精度最高,对于粒子而言辐射传热远小于对流传热,占比仅为0.041%。考虑粒子液-固相变时,计算得到的气相和凝相粒子出口温度显著高于不考虑相变的,而出口速度则略为升高。当喷管入口温度为3000 K时,与无相变的结果相比较,气相和凝固粒子的出口温度分别高出25.5%和26.7%,而出口速度则分别高出1.2%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管 两相流动 液-固相变模型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金属表面发射率测量的新方法
10
作者 张航 李圣慧 +1 位作者 严小亮 卢欣欣 《河南科技》 2024年第7期81-87,共7页
【目的】针对测量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束表面发射率精度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廉价且精准的表面发射率测量的新方法。【方法】该方法以马弗炉内部空间为独立的封闭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系统内被测对象的表面发射率的函数关... 【目的】针对测量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束表面发射率精度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廉价且精准的表面发射率测量的新方法。【方法】该方法以马弗炉内部空间为独立的封闭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系统内被测对象的表面发射率的函数关系式。对温度采样的过程中的低频噪声污染,采用两种平滑算法进行降噪。【结果】温度设置为200~500℃,对三种不同材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的钢材进行了温度测量和发射率计算与误差分析。对比结果后发现:随温度和尺寸的升高,奥氏体不锈钢发射率逐渐减小,而碳素钢发射率逐渐增大。【结论】新方法可实现表面发射率的在线测量,且误差低。通过温度数据的降噪优化算法可以提高精度。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射率与样品的尺寸有关,尺寸越大,发射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钢材料 表面发射率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表面发射率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11
作者 黄锦冬 史玉豪 +5 位作者 陈孟涛 戴彭宇 吴传书 梁博 李圣慧 张航 《河南科技》 2024年第8期44-49,共6页
【目的】针对测量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束表面发射率精度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测量金属材料表面发射率的装置,提出测量金属材料表面发射率的方法。【方法】该装置结合温度平滑算法后,可以对设备全工作状态时被测材料表面发射率进行测... 【目的】针对测量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管束表面发射率精度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测量金属材料表面发射率的装置,提出测量金属材料表面发射率的方法。【方法】该装置结合温度平滑算法后,可以对设备全工作状态时被测材料表面发射率进行测量。【结果】使用该方法对块状钢材样品在200~500℃温度区间内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标准算法下的温度仍然存在波动,且会造成发射率的振荡。而采用优化算法对于噪声和发射率有明显的平滑作用,即使面对外部环境扰动也有足够的抗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设备炉内温度的精确测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发射率 碳钢 辐射传热 连续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辐射散热器含液滴介质的辐射特性和辐射传热 被引量:8
12
作者 阮立明 谈和平 +2 位作者 王平阳 刘林华 夏新林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38,共7页
本文从米氏电磁散射理论出发, 计算了含液滴介质的辐射特性。考察了各向同性散射能量传递份额的再分配, 导出了吸收、发射、各向同性散射介质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了空间辐射散热器液滴层瞬态辐射换热, 经与文献 [4, 5] 的比较... 本文从米氏电磁散射理论出发, 计算了含液滴介质的辐射特性。考察了各向同性散射能量传递份额的再分配, 导出了吸收、发射、各向同性散射介质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了空间辐射散热器液滴层瞬态辐射换热, 经与文献 [4, 5] 的比较表明, 本文所导出的辐射传递系数计算方法正确, 精度高。用计算机辅助实验, 分析液滴发生器产生粒子的大小、粒径分布对瞬态辐射换热的影响, 可减少空间辐射散热器设计过程中的实验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散热器 液滴层 辐射换热 辐射传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和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研究 Ⅲ.炉膛内燃烧和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3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乙烯裂解炉综合模拟研究中,准确地描述炉膛内燃料燃烧和辐射传热过程极其重要。笔者采用乙烯裂解炉传递反应过程综合数学模型中的炉膛数学模型,对工业裂解炉炉膛中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浓度场和... 在乙烯裂解炉综合模拟研究中,准确地描述炉膛内燃料燃烧和辐射传热过程极其重要。笔者采用乙烯裂解炉传递反应过程综合数学模型中的炉膛数学模型,对工业裂解炉炉膛中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浓度场和温度场等详细信息,揭示了炉膛内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的基本特点。模拟结果表明,炉膛中存在着流动、燃烧反应与传热的不均匀分布,是造成反应管管壁热通量的非均匀分布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数值模拟 流动 燃烧 辐射传热 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气歧管热负荷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元福 杨振宇 +3 位作者 柯妍 赵飞 张卫正 杨怀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8-422,共5页
为某发动机排气歧管建立流固耦合模型,以进行热负荷仿真分析,模型中考虑了辐射换热和材料的非线性;同时在台架上对排气歧管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变测量。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排气歧管汇合处的温度最高,部分区域发生了塑性变形,塑性应变最大... 为某发动机排气歧管建立流固耦合模型,以进行热负荷仿真分析,模型中考虑了辐射换热和材料的非线性;同时在台架上对排气歧管进行了温度场和应变测量。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排气歧管汇合处的温度最高,部分区域发生了塑性变形,塑性应变最大位置与发生断裂破环的危险区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歧管 辐射换热 热负荷 仿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房德山 冷伟 +1 位作者 徐治皋 张志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55,共4页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数学模型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 ,对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随炉膛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改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的影响... 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整体数学模型和控制系统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结合环核结构的流动数学模型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数学模型 ,对对流传热系数和辐射传热系数随炉膛高度的变化情况以及运行参数改变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 ,一二次风配比的改变和过量空气系数的改变都会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系数改变 ,但对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大一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对流传热 辐射传热 仿真 锅炉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灰粒子的辐射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林华 余其铮 +1 位作者 阮立明 谈和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本文在粒子为光滑、均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Lorentz-Mie理论计算了煤粉粒子、煤灰粒子的衰减系数、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给出了适用于煤粉升温着火及炉内辐射传热过程数值计算使用的煤粉粒子、煤灰粒子辐射特性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煤粉 灰粒 燃烧 热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式柴油机缸内热辐射多区(多维)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兆大 芮阳 +2 位作者 陈红岩 俞小莉 张镇顺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7-139,共3页
以准维现象学多区喷雾燃烧模型和碳粒生成预测子模型为基础 ,建立了缸内空间辐射多区 (多维 )模型 ,并以 G4 135直喷式柴油机为研究对象 ,用蒙特卡洛 ( Monte-Carlo)法计算和分析了燃烧室壁面辐射热量的分布。结果表明 :热流量分布规律... 以准维现象学多区喷雾燃烧模型和碳粒生成预测子模型为基础 ,建立了缸内空间辐射多区 (多维 )模型 ,并以 G4 135直喷式柴油机为研究对象 ,用蒙特卡洛 ( Monte-Carlo)法计算和分析了燃烧室壁面辐射热量的分布。结果表明 :热流量分布规律和数值与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法 缸内热辐射 直喷式柴油机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湍流回流气相和煤粉燃烧辐射传热离散坐标模型和热流模型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力 李荣先 +1 位作者 周力行 张健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空腔内纯三维辐射传热和大速差射流燃烧室内三维湍流回流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 ,对其中辐射传热分别采用离散坐标模型和热流模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模拟结果表明 ,两种模型所得到的温度分布在趋势上类似 ,而在定量上有差别。对纯辐... :针对空腔内纯三维辐射传热和大速差射流燃烧室内三维湍流回流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 ,对其中辐射传热分别采用离散坐标模型和热流模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模拟结果表明 ,两种模型所得到的温度分布在趋势上类似 ,而在定量上有差别。对纯辐射传热模拟 ,与区域法的精确数据对比表明 ,离散坐标模型的结果更合理。对燃烧的模拟结果是 ,离散坐标模型所得的气体温度要高于热流模型的相应值 ,亦即热流法低估了气体温度和壁面热流。二者所得到的速度场差别不大 ,计算时间大体相仿。这表明 ,今后四角喷燃炉内流动和煤粉燃烧的模拟应当采用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辐射传热 离散坐标模型 热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载荷被动热控技术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勉军 霍红庆 张小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8,共5页
由于月面温度环境变化幅度较大,月面载荷需要通过被动热控装置有效控制其与外部环境的换热量,使其本体温度维持在工作或储存温度范围内。文章分析了月面载荷与外部空间环境换热方式;论述了低当量发射率多层隔热组件设计与结构组成;讨论... 由于月面温度环境变化幅度较大,月面载荷需要通过被动热控装置有效控制其与外部环境的换热量,使其本体温度维持在工作或储存温度范围内。文章分析了月面载荷与外部空间环境换热方式;论述了低当量发射率多层隔热组件设计与结构组成;讨论了月面载荷最外表面辐射屏ε和αs特殊设计及对其表面辐射平衡温度影响;指出利用月壤恒温层及其特性,展开式外多层隔热组件可以在载荷所在月面处形成一个温度相对稳定的月面小环境,其平均温度与当地月壤恒温层温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热控制 多层隔热 辐射波热 月面温度 月球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体积法求散射性介质辐射传递及耦合换热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金波 阮立明 +1 位作者 谈和平 贺志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由于对不规则边界适应性强及处理各向异性散射方便等优点 ,有限体积法近年成为求解复杂几何形状、散射性介质内辐射传递的有力方法之一 .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一维各向异性纯散射介质内的辐射传递 ,其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 .此外 ,借助... 由于对不规则边界适应性强及处理各向异性散射方便等优点 ,有限体积法近年成为求解复杂几何形状、散射性介质内辐射传递的有力方法之一 .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一维各向异性纯散射介质内的辐射传递 ,其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 .此外 ,借助该有限体积法模型 ,计算了吸收、散射性半透明介质内的导热和辐射耦合换热温度场 ,分析了散射相函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与各向同性散射相比 ,前向散射使介质低温侧的温度升高 ,而使介质高温侧的温度降低 ,而后向散射的作用相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性介质 辐射传递 有限体积法 各向异性散射 半透明介质 耦合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