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placement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long-term water flooding in sandstone oil reservoirs 被引量:2
1
作者 CAO Ren-yi DAI Zong +4 位作者 WANG Zhi-kai WANG Ya-hui JIANG Jun LI hai-long JIA Zhi-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834-847,共14页
Sandstone oil reservoirs with huge bottom water and high permeability are generally developed with high flow rate.After long-term water flooding(LTWF),the water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 Sandstone oil reservoirs with huge bottom water and high permeability are generally developed with high flow rate.After long-term water flooding(LTWF),the water flooding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riginal reservoir.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the PV number,viscosity,and displacement rate during LTWF are studied through experiments.The mechanism is analyzed based o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oil composition,rock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wettability.The oil-wate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s,oil recovery and wettability were obtained with new experiments methods,which avoids the oil metering error by measuring oil and water separately.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hen the viscosity increases,the water phase permeability decreases,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increases,and the water content rate increases earlier.A higher water flooding rate results in a higher ultimate recovery.A higher asphaltene content results in a higher viscosity and more oil-wet reservoir conditions.After LTWF,the wettability tends to water-wet,which is more favorable for heavy oil recovery.Moreover,LTWF reduces the clay content,which creates a more water-wet surface and a larger reservoir pore throat environment.This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ful characteristics of offshore sandstone oil reservoirs,which can be used to enhance oi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water flooding sandstone reservoir relative permeability curve WET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理论视角的我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德春 朱宇昂 +2 位作者 张修忠 杨俊 方肖晨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共10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治水工作被赋予了更高要求,水库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优化水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效益和可持续性等多重挑战,亟须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基于多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化水库运...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治水工作被赋予了更高要求,水库在保障水资源安全和优化水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效益和可持续性等多重挑战,亟须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基于多理论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全过程,包括顶层设计、目标保障、管理基础、核心内容以及目标实现。以山东省为试点省份,分析了其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总结了其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6个方面的创新点。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应以国家治理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水库安全运行、效益充分发挥为核心目标,基于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和矩阵管理,全面提升水库运行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水库 运行管理矩阵 多理论融合框架 创新实践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库调度效应的洪灾风险链式传递机理研究
3
作者 周婷 林腾 +2 位作者 金菊良 章启兵 胡勇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4,共9页
水库调度下的洪灾风险传递问题是定量表征洪灾风险形成发展机理、科学防御洪灾风险的重要基础性前沿问题,对于认识和管理洪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水库调度下的洪灾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性地阐述了由危险性、脆弱性... 水库调度下的洪灾风险传递问题是定量表征洪灾风险形成发展机理、科学防御洪灾风险的重要基础性前沿问题,对于认识和管理洪灾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分析水库调度下的洪灾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并系统性地阐述了由危险性、脆弱性、损失风险构成的水库洪灾风险链式传递系统,构建了基于天然洪水危险性-经水库调度后的风险损失脆弱性-洪灾损失风险的洪灾风险链式传递过程计算模型。以淮河重要支流淠河上的“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混联水库群为例,分别探求单库、并联水库群和混联水库群三种组合结构下的洪灾风险传递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基于“危险性-脆弱性-损失风险”的洪灾风险链式传递过程可定量表征、科学解析洪灾风险传递过程,为水库提供全局视角下可追溯、可解释、可调控的洪灾风险管理决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灾风险 危险性 脆弱性 损失函数 风险传递 水库调度 淠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井人工智能压裂参数优化
4
作者 刘子雄 钦伟 +3 位作者 贺卫东 徐延涛 李新发 李啸南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压裂设计时,如何准确为不同储层条件井匹配最优施工程序,以便最大程度释放低渗储层潜力,一直是困扰压裂工艺设计的难题。为了构建压裂施工曲线与无阻流量的关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某致密气田676个压裂层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曲线... 压裂设计时,如何准确为不同储层条件井匹配最优施工程序,以便最大程度释放低渗储层潜力,一直是困扰压裂工艺设计的难题。为了构建压裂施工曲线与无阻流量的关联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某致密气田676个压裂层测井曲线和压裂施工曲线提取了232项特征值,并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和降维,构建了压裂井的人工智能样本库,并优选了机器学习模型,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测井曲线、压裂施工曲线与压裂产能之间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了对给定的测井曲线准确计算出不同压裂方式对应的无阻流量,进而实现了压裂施工参数的优化。研究表明:采用测井和施工曲线的特征值提取方法构建的人工智能样本库,消除了人为解释的干扰,数据质量较高,模型拟合精度达到了93.3%以上;对给定压裂曲线进行定性产能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6.7%以上。应用该模型能够直接为测井曲线匹配不同的压裂施工方式,并获得对应的无阻流量,减少了压裂井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和压裂施工设计等中间过程,为压裂施工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测井曲线 施工曲线 人工智能 无阻流量预测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5
作者 张建伟 李毅男 +3 位作者 张龑 刘兰勤 张多新 王子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进入新阶段,水库大坝的智能化监测与长效运维逐渐成为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之一。鉴于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解译水库大坝复杂的变化特征,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数字孪生工程,重点讨论了数据采集与传感、虚拟建模与...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进入新阶段,水库大坝的智能化监测与长效运维逐渐成为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之一。鉴于传统的监测手段难以解译水库大坝复杂的变化特征,结合小浪底水利枢纽数字孪生工程,重点讨论了数据采集与传感、虚拟建模与数值仿真、数字化分析与预测、精准化预警与决策等关键技术。基于“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数据孪生平台提取动态监测数据;以BIM和GIS技术建立高精度三维仿真模型,构建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库;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全天候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建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全链条专业模型,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对数字孪生技术在水库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构建的水利数字孪生平台可为同类型工程的安全监测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大坝 数字孪生水利工程 “四预”系统 “天空地水工”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支流库湾水华的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效果研究
6
作者 辛小康 陈浩 +2 位作者 尹炜 杨霞 黄宇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4,共6页
为系统梳理2019年以来应对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水华的生态调度试验成效,进一步支撑三峡水库科学实施生态调度,通过综述三峡水库水华生态调度机制研究成果,复演了2019、2021、2022年和2024年实施的水华生态调度试验情景,分析了水库出、入库... 为系统梳理2019年以来应对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水华的生态调度试验成效,进一步支撑三峡水库科学实施生态调度,通过综述三峡水库水华生态调度机制研究成果,复演了2019、2021、2022年和2024年实施的水华生态调度试验情景,分析了水库出、入库流量和水位变动等指标,评估了香溪河、小江叶绿素a变化及水华消退情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水位波动幅度超过±1 m/d时,抑制水华的效果较好;4次生态调度实验中,除2022年生态调度试验入库流量较小,未达到±1 m/d的理想水位波动幅度,后期水华出现反弹以外,其余3次生态调度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态调度之后,水华基本消退。后续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生态调度期间气象因素、水环境因素对水华生消的耦合作用,同时,还需进一步研究在消落期、蓄水期实施生态调度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支流库湾 水华 水位波动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坝下游河道冲刷的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优化初步研究
7
作者 元媛 王祥 +3 位作者 冯志州 黄仁勇 郭晓 王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37,共11页
通过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优化减少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项非常有益的研究工作。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对有利于减少坝下游河道冲刷的三峡水库调度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以减冲为目标进行调沙,以调沙为目标进行调... 通过三峡水库调度方式优化减少坝下游河道冲刷是一项非常有益的研究工作。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对有利于减少坝下游河道冲刷的三峡水库调度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以减冲为目标进行调沙,以调沙为目标进行调水,以调水为手段实现调沙”的泥沙调度思想,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各河段代表性水文站输沙量均与流量有着较好的幂指数关系,建库后不同时期枝城、沙市、监利站水流输沙能力显著降低,枯水期小流量对应输沙量减小程度大于大流量。2008年以来,螺山、汉口、九江站大流量与小流量下输沙量的差距减小;汛期采用不同中小洪水调度方式时,对坝下游河道的冲刷有一定的影响,控泄流量相对较大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河道的冲刷,预测了优化调度条件下坝下游河道冲刷长期演变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坝下游 河道冲刷 优化调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来水下三峡水库汛期多目标协同竞争关系
8
作者 马昱斐 关铁生 +4 位作者 刘艳丽 金君良 刘翠善 马一鸣 王国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561,共15页
研究极端来水条件下多目标协同竞争机制可为提升三峡水库调度决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极端丰水年和极端枯水年的实际用水矛盾,有针对性地建立汛期多目标调度模型,剖析典型极端来水条件下汛期多目标协同竞争关系。结... 研究极端来水条件下多目标协同竞争机制可为提升三峡水库调度决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极端丰水年和极端枯水年的实际用水矛盾,有针对性地建立汛期多目标调度模型,剖析典型极端来水条件下汛期多目标协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极端丰水年汛期调度的重点是上下游的防洪安全,其中,上游防洪目标与发电目标之间具有强竞争性,下游防洪目标与发电目标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与上游防洪目标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极端枯水年汛期调度的重点是保障下游供水和汛末蓄水要求,其中,汛末蓄水目标与发电目标之间具有强竞争性,供水保障目标与发电目标之间存在协同关系、与汛末蓄水目标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考虑未来下游用水需求的增加,若遇极端枯水年,供水需求可能不能完全满足,当供水矛盾突出时将导致汛末蓄水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极端洪旱 汛期调度 多目标优化 协同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东德水库分层取水策略及生态响应
9
作者 戴凌全 王浩宇 +3 位作者 刘璇 脱友才 姜伟 邓云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4,共11页
为探究叠梁门运行对水库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坝前水温分层条件的响应关系,并评估其对下游鱼类繁殖的生态影响,本研究基于CE-QUAL-W2模型构建了乌东德水库全库区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开展了典型分层取水条件下的水温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叠梁门运行对水库下泄水温的改善效果与坝前水温分层条件的响应关系,并评估其对下游鱼类繁殖的生态影响,本研究基于CE-QUAL-W2模型构建了乌东德水库全库区立面二维水温模型,开展了典型分层取水条件下的水温动态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层取水方案下,4—5月下泄水温较天然水温降低0~1.3℃;设计方案叠梁门稳定运行期间日均改善幅度为0.2~1.2℃,坝下代表性鱼类长鳍吻鮈繁殖水温适宜性指数占比由单层取水方案下的33.5%增加至65.0%。当水温改善幅度在0.6~1.0℃时,对应的垂向温差及垂向分层强度分别需达6.2~8.3℃和556.9~1 036.8 kg/m2,且叠梁门需持续运行至4月上旬。本研究揭示了水温分层强度与叠梁门效果的定量关系,为乌东德等大型水库分层取水调度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分层取水 生态调度 CE-QUAL-W2模型 乌东德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飞蛾扑火优化算法在梯级水库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10
作者 侯子琪 彭慧春 李继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2,共10页
制定合理的梯级水库调度方案对提升水电能源利用率至关重要,然而决策过程的多阶段性增加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优化算法在求解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调度结果不稳定性、精度低甚至找不到最优解。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FO)因其高效性而广泛应用于... 制定合理的梯级水库调度方案对提升水电能源利用率至关重要,然而决策过程的多阶段性增加了该问题的复杂性,优化算法在求解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调度结果不稳定性、精度低甚至找不到最优解。飞蛾扑火优化算法(MFO)因其高效性而广泛应用于各复杂问题,但存在易早熟和种群易趋同化等缺陷。为增强MFO算法的调度效果,提出了一种增强型飞蛾扑火优化算法(EMFO)。通过采用自适应变化的火焰数量以增强寻优空间的遍历性、融合动态共享前3名火焰位置的光源交流策略以避免落入局部极值并引入最差个体反向学习以提高收敛精度。以CEC2022测试函数以及黄河上游梯级水库中长期发电优化调度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EMFO在寻优精度以及收敛速度等方面显著优于现有算法。在工程案例方面,在考虑不同来水和起调水位条件下,EMFO较现有算法均能生成收敛精度更高、弃水量更少及表现更稳定的调度结果,且其优化后的方案发电保证率更高、破坏程度最小。以丰水年为例,其发电量分别提高了2.50%、1.56%,标准差分别下降了16.48%、42.86%,弃水量分别减少了11.375亿m^(3)和6.839亿m^(3),通过水位出力过程及刘家峡凌汛期下泄流量过程分析了调度结果的合理性,EMFO算法优化后的调度方案可以保证在满足汛期防洪需求及凌汛期刘家峡的防凌需求基础上增加整体发电量,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处理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调度 发电优化调度 飞蛾扑火算法 种群交流 反向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流域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多目标评价
11
作者 何彦锋 鲁圆圆 +3 位作者 刘洁 周研来 陈华 郭生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18,共9页
针对流域复杂水力联系、洪水地区组成、多级防洪任务下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难题,构建了流域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的多目标评价分析模型,以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并以雅砻江流域干流3座大型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防洪库容分配多目... 针对流域复杂水力联系、洪水地区组成、多级防洪任务下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难题,构建了流域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的多目标评价分析模型,以提升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并以雅砻江流域干流3座大型梯级水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防洪库容分配多目标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相较于两河口—锦屏一级—二滩梯级水库常规防洪库容分配方案,通过梯级水库防洪库容分配的多目标评价分析模型得到的最佳防洪库容分配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削减下游洪峰流量、降低调度期内的最高水位以及汛末水位。②洪水量级会对梯级水库的防洪库容分配产生影响,洪水量级越高,锦屏一级水库所需分配的防洪库容越大、二滩水库所需分配的防洪库容越小。研究成果可为编制流域梯级水库防洪库容运用方式和联合调度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库容分配 防洪调度 多目标评价 梯级水库 雅砻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水库群调蓄影响下的三峡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
12
作者 钟斯睿 郭生练 +3 位作者 孙博凯 郭乐 梁志明 王何予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8,共10页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 长江上游水库群的建成运行改变了三峡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现有设计洪水及145 m汛限水位难以应对新时期防洪抗旱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需求;长江上游大型水库众多、暴雨洪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地区组成法无法直接适用于复杂水库群运行期设计洪水计算。本文采用混合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同时反映年最大洪水系列和典型年大洪水分布组成规律,基于最可能洪水地区组成法和最不利洪水地区组成法,分别推求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及汛控水位。结果表明:混合Copula函数能显著提高复杂水库群的洪水地区组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受上游重点大型水库群调蓄影响,三峡水库运行期设计洪水削减了15%~20%;在确保防洪标准和防洪高水位不变的前提下,经调洪演算求得汛控水位为155.5 m。该研究可为三峡调度规程修订和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运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期 设计洪水 汛控水位 复杂水库群 洪水地区组成 混合Copula函数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风光的梯级水电站日内序贯补偿优化调度研究
13
作者 黄馗 龚腾炫 +2 位作者 艾学山 董前进 赵龙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2,152,共9页
区域电网在水风光一体化运行中梯级水电站的日内补偿优化调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广西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比例高,对承担补偿调节功能的红水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电网日前计划和实时调度工作过程,以... 区域电网在水风光一体化运行中梯级水电站的日内补偿优化调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广西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比例高,对承担补偿调节功能的红水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电网日前计划和实时调度工作过程,以梯级水电站补偿优化调度为目的,构建了日前、4 h和15 min三个优化调度模型,根据风光预测出力过程开展风光水日内序贯补偿优化调度研究,得出:在风光出力85%置信区间时,研究区内风光水无失负荷风险,但有一定的弃电风险,其中枯水期可能风光弃电量为441 MWh,可能弃电率为0.92%,汛期可能风光弃电量为11.2 MWh,可能弃电率为0.01%。研究为含高比例新能源电网中的梯级水电站调度提供了日内与实时补偿优化调度方法,对促进新能源消纳、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水库调度 风光水一体化 日内序贯补偿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油气开发智能诊断及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景帅 吴建军 马承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1,共9页
随着油气开发难度增加和资源接替不足,传统的油气藏开发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引入智能化分析手段以提高开发效益。研究聚焦常规油气藏及页岩气藏效益开发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油气开发智能技术,实现了油藏经营效益... 随着油气开发难度增加和资源接替不足,传统的油气藏开发面临诸多挑战,亟须引入智能化分析手段以提高开发效益。研究聚焦常规油气藏及页岩气藏效益开发的需求和应用场景,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多模型的油气开发智能技术,实现了油藏经营效益决策、异常态势全面感知和智能均衡注采优化,有效促进了油藏资源开采的智能化,为多层复杂水驱油藏均衡注采、效益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了页岩气藏压力预测与产能因素分析技术,建立气藏异常预警机制,推送异常因素及产生原因,实现气藏由事后分析到提前预警、事前找人的转变,支撑气藏的效益开发;攻关建立了油井多模态自诊断与评价技术,实现抽油机井工况智能诊断、电泵井况自诊断与智能评价技术和油井动液面实时计算,辅助措施制定,实现对油井的精细化管理,注采调整更加及时精准,有效提高了油井生产时率。通过技术的综合应用,支持油气藏动态管控过程中的“全面感知、集成协同、预警、分析优化”新业务模式构建。此研究技术已在中国石化上游企业广泛推广,实际应用围绕多模型油气开发技术展开,为当前油气藏效益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路径,推动油气领域的数智化转型,促进了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油气藏 页岩气藏 配产配效决策 开发态势感知 均衡注采优化 产能因素分析 工况智能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水库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飞龙 胡挺 肖扬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216,共4页
传统的水库调度智能模型多是以前馈神经网络或循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黑箱模型,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差,缺乏内部规律的探索。因此,基于物理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结合水库调度方程,以出库流量误差及出力误差之和为模型总误差,建立了包含水库调度... 传统的水库调度智能模型多是以前馈神经网络或循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黑箱模型,模型的可解释性较差,缺乏内部规律的探索。因此,基于物理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结合水库调度方程,以出库流量误差及出力误差之和为模型总误差,建立了包含水库调度方程的物理机制神经网络,并以向家坝水库为例,对比了不含水库调度方程的神经网络,讨论了模型隐藏层数及隐藏层神经元个数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含水库调度方程的神经网络模型验证效果优于一般前馈神经网络,验证误差率为3%,隐藏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太少会导致模拟效果较差,而太多的隐藏层数和神经元个数可能对模型精度提升不大,选择合适的隐藏层数和神经元个数是提高模型精度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调度 物理约束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前馈神经网络 P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和水库调控对洪水过程的影响——以赣江上游平江流域为例
16
作者 陈峻琳 温天福 +3 位作者 李国芳 肖勇 张静文 鲁翔宇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26,共15页
1980s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及水库调控作用对赣江上游洪水形成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解析洪水过程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对防洪减灾意义重大。本文以赣江上游平江流域为例,根据下垫面差异将1981-2021年划分为1981-1992年、2000-2010年、2011-2021... 1980s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及水库调控作用对赣江上游洪水形成过程产生了较大影响,解析洪水过程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对防洪减灾意义重大。本文以赣江上游平江流域为例,根据下垫面差异将1981-2021年划分为1981-1992年、2000-2010年、2011-2021年3个时期,分别记为85时期、05时期及20时期,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和水库调控情景,通过构建MIKE SHE模型并模拟各种情景下的洪水过程,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水库调控对洪峰、洪量及峰现时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85时期至20时期,平江流域草地、耕地分别减少3.49%和1.72%,林地、建设用地分别增加3.98%和1.41%。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时期对比85时期洪水过程洪峰减少6.14%、洪量减少7.03%,峰现时间延后1.5 h,洪峰、洪量、峰现时间在下垫面变化的影响中分别占48%、50%及51%;水库调控对洪水过程发挥削峰错峰作用,洪峰降低6.60%,洪量减少5.72%,峰现时间增加12.29%,在洪峰、洪量及峰现时间变化中的贡献度分别为52%、50%及49%。土地利用变化一定程度上降低洪峰和洪量,而峰现时间延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洪水、中洪水响应程度低于小洪水,与用地扩张及植被覆盖增长的土地利用转换机制有关;在水库调控影响下,大洪水洪峰和洪量敏感性最强,中洪水次之,小洪水相对弱,大、中、小洪水峰现时间都有延迟但相差不大。本研究分析了水库调控与土地利用变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程度,可为流域洪水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库调控 洪水过程 MIKE SHE 平江流域 赣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模糊集理论评价水库运行管理
17
作者 胡雯 陆洋洋 +2 位作者 方国华 郑旺 张世伟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共10页
为科学评价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结合当前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和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举措要求,从“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和“四管”工作4个方面,构建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水库运行管理现... 为科学评价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结合当前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和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举措要求,从“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和“四管”工作4个方面,构建了由25项指标组成的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评价模型;以江苏省石梁河水库为例,评价其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结果表明,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模型可有效评价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石梁河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为良好,并有向优秀转变的趋势,说明石梁河水库运行管理现代化水平较高,但在信息共享、水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科技与结构化水平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运行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 序关系法 熵值法 可变模糊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气藏储层间歇性泵抽和气垫联合作业取样技术
18
作者 张国栋 何玉春 +3 位作者 王雷 任柏南 王猛 张宏伟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海上探井获取储层流体通常采用电缆泵抽取样技术,特低渗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渗透性差,测压流度多在1.0mD/(mPa·s)以下,采用电缆常规泵抽取样技术获取有效地层流体时效低、难度大,难以满足作业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优选了取样探... 海上探井获取储层流体通常采用电缆泵抽取样技术,特低渗气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渗透性差,测压流度多在1.0mD/(mPa·s)以下,采用电缆常规泵抽取样技术获取有效地层流体时效低、难度大,难以满足作业需求。为解决该问题,优选了取样探针模块,研究了大样筒结构改造、模块组合优化和特低渗储层泵抽压力恢复模拟分析等技术,形成了“间歇性泵抽和气垫联合作业”地层泵抽取样技术。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升特低渗气藏储层取样成功率,同时缩短了单点取样时间,提高了作业时效。间歇性泵抽和气垫联合作业取样技术为海上特低渗气藏储量评价和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气藏 间歇性泵抽 气垫 联合作业取样技术 电缆泵抽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期库尾减淤调度效果研究
19
作者 肖潇 董炳江 +1 位作者 邢龙 朱玲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三峡水库库尾河段的泥沙淤积问题是影响库尾河段航运的重点问题。依据2022年实测水文数据和河道固定断面资料,采用体积法进行冲淤量分析计算;并结合减淤调度的实施情况,深入剖析消落期三峡水库库尾减淤调度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入库... 三峡水库库尾河段的泥沙淤积问题是影响库尾河段航运的重点问题。依据2022年实测水文数据和河道固定断面资料,采用体积法进行冲淤量分析计算;并结合减淤调度的实施情况,深入剖析消落期三峡水库库尾减淤调度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入库水沙条件、坝前水位变化幅度以及前期库尾淤积状况等因素对减淤调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22年重庆市主城区河段泥沙冲刷主要集中在消落期,冲刷量达247万m^(3),而汛期及蓄水期则发生泥沙淤积,淤积量为101万m^(3)。②2022年嘉陵江河口段、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上河段、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下河段、铜锣峡至李渡口镇河段以及李渡镇至涪陵河段的泥沙冲刷量分别为13万,17万,108万,606万m^(3)和99万m^(3),分别占消落期泥沙冲刷量的19%,19%,121%,82%和84%。③从减淤调度期间入库水沙条件、坝前水位变化和前期库尾淤积状况与河段河道冲淤量相关关系来看,入库水沙条件是影响减淤调度效果的最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优化三峡水库调度策略,有效减少库尾淤积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减淤调度 消落期 库尾河段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湄公河枯水期的影响
20
作者 张攀全 管镇 +1 位作者 李红刚 杨庆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共9页
变化环境下湄公河径流正在改变,科学认识澜湄流域干旱和澜沧江梯级水库调度的作用,有利于跨境水资源的管理和澜湄合作的开展。为了探究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湄公河枯水期的影响,基于景洪电站出库流量和湄公河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以及SPE... 变化环境下湄公河径流正在改变,科学认识澜湄流域干旱和澜沧江梯级水库调度的作用,有利于跨境水资源的管理和澜湄合作的开展。为了探究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湄公河枯水期的影响,基于景洪电站出库流量和湄公河4个水文站实测流量,以及SPEI指数、气温、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来,湄公河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为25.6%,其中枯水期干旱频率为21.4%,丰水期干旱频率高达35.7%,SPEI下降趋势0.14/(10 a);2000年后持续升温和降水的年际不稳定易导致湄公河气象干旱频发。2010年以来经过澜沧江梯级电站调节,景洪电站枯水期平均出库较多年平均增加92.9%,景洪出库流量在清盛、万象、巴色、桔井4个水文站中占比分别为83.5%、68.1%、37.3%和35.0%,流量最小的3—4月份对下游桔井站的补水占比还可达45%左右;特别是在澜湄流域遭遇干旱期间,通过对下游补水,可有效缓解干旱期间用水需求。澜沧江梯级电站运行对枯水期湄公河的补水效果非常显著,充分体现出电站巨大的调节作用和对下游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枯水期 电站运行 影响分析 澜沧江—湄公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