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6份长绒陆地棉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董占鹏 汪赛月 +3 位作者 李珂鑫 关永虎 李长喜 梅拥军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8-890,I0003,共14页
采用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对366份长绒陆地棉种质资源5个品质性状和5个产量性状的两年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并对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对基因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明确各类种质... 采用基因型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对366份长绒陆地棉种质资源5个品质性状和5个产量性状的两年数据进行遗传分析,并对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对基因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明确各类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结果显示,366份长绒陆地棉两年品质性状变异系数在1.34%~11.80%之间,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在7.95%~54.09%之间;两年品质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55~2.03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为1.879,两年产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2~1.99之间,平均遗传多样性为1.782,说明366份种质资源之间差异性较大,种质类型丰富。聚类分析将366份中长绒陆地棉种质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包含63份种质,属于铃重大、衣指高、整齐度好的材料;第Ⅱ类包括41份种质,属于衣分高、单株铃数多、单株皮棉产量高的高产材料;第Ⅲ类包括71份种质,属于绒长短、铃重低的材料;第Ⅳ类包括84份种质,属于绒长较长、马克隆值较低、断裂比强度较高的材料;第Ⅴ类包括107份种质,属于绒长最长、马克隆值最低、断裂比强度最高的优质材料。通过计算综合得分(F值),筛选出18份优异资源,其中综合得分大于对照金刚(0.87)的品种有9份,介于对照晶刚和对照中棉-3(0.80)之间的品种有4份,介于对照中棉-3和对照新陆中87(0.74)之间的品种有5份。构建了绒长和单株皮棉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陆地棉种质创新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借鉴,筛选的优异种质资源可作为优质亲本提高当地陆地棉纤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陆地棉 种质资源筛选 遗传多样性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4.2 g的组合有12个,变异系数为9.0%;衣分变幅为20.1%~36.7%,衣分超过30.0%的组合有5个,变异系数为10.7%。不同组合F1代纤维长度变幅为34.5~38.5 mm,纤维长度在35.0 mm以上的组合有22个,变异系数为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39.0 cN/tex的组合有9个,变异系数为5.3%;马克隆值变幅为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10个,变异系数为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5*)。在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杂交长绒棉 棉铃重 衣分 纤维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及断裂形态分析
3
作者 马承诺 姜开翔 +2 位作者 陈春晖 刘园玲 张有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4,共9页
针对新疆长绒棉在机采及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拉伸导致纤维断裂损伤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纤维直径、试样长度和拉伸速度对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建立3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回归模型,... 针对新疆长绒棉在机采及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拉伸导致纤维断裂损伤的问题,首先,通过试验分析纤维直径、试样长度和拉伸速度对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和形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其次,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并建立3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响应面回归模型,得到3种因素交互作用对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断裂方式的棉纤维断口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当试样长度和拉伸速度一定时,随着单根长绒棉纤维直径的增大,断裂强力逐渐减小,纤维表面形态变化差异较大;当纤维直径一定时,单根长绒棉纤维断裂强力随着拉伸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试样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单根长绒棉纤维力学特性不仅受上述3种因素的单一影响,受其交互作用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影响顺序依次为纤维直径、拉伸速度、试样长度;在低载荷下,单根长绒棉纤维断裂伸长率与拉伸速度没有较大关系,但其随试样长度的增加而增加;新疆单根长绒棉纤维在拉伸过程中力学特性曲线表现为直接断裂和逐渐断裂2种类型,主要原因依赖于棉纤维初始形态和缺陷程度,其拉伸形态变化归纳为纵向微原纤分裂且在纤维内传播,断裂方式具有直接断裂、轴向撕裂、扭转断裂和纤维丝间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根长绒棉纤维 力学特性 断裂机制 断口形貌 新疆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毛泡泡四面弹多组分织物的设计和开发
4
作者 王蓉 胡志良 +1 位作者 姜圆圆 吴曼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共4页
为了开发新型毛型面料,设计了一种含涤纶、羊毛、棉、粘胶、氨纶5种成分的低含毛泡泡四面弹织物。织物组织结构为双层,表层经纱为14 tex×2羊毛股线,表层纬纱为14.7 tex×2长绒棉股线,里层经、纬纱线均采用涤纶/粘胶14.7 tex... 为了开发新型毛型面料,设计了一种含涤纶、羊毛、棉、粘胶、氨纶5种成分的低含毛泡泡四面弹织物。织物组织结构为双层,表层经纱为14 tex×2羊毛股线,表层纬纱为14.7 tex×2长绒棉股线,里层经、纬纱线均采用涤纶/粘胶14.7 tex×2和4.4 tex氨纶股线的混纺弹力包覆纱。通过表、里层合理设计和原料使用,面料具有表层毛型感强、里层贴身舒适等特点,面料厚实,保暖性好。整经采用低速工艺,速度为同规格棉纱的85%~90%;穿综采用分区穿综法,表层非弹力经纱穿在综框前区,里层弹力经纱穿在综框后区。上机织造使用双轴织造,早开口、低后梁、喷气大压力等工艺措施,保障了织造的顺利进行,同时采用混纬工艺,避免色档,保证了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泡四面弹织物 双层结构 羊毛 长绒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绒/棉精梳细特衬衫纱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倪春锋 颜晓青 +1 位作者 于勤 刘巧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2,共4页
研究了牦牛绒与长绒棉混纺生产细特衬衫纱的工艺措施。根据牦牛绒纤维特点,提出了采用毛型纯纺精梳制条与棉型混并纺纱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生产绒/棉混纺类细特机织纱的方法,对牦牛绒脱色、梳毛制条、精梳成条以及混并后纺等工序的工艺条... 研究了牦牛绒与长绒棉混纺生产细特衬衫纱的工艺措施。根据牦牛绒纤维特点,提出了采用毛型纯纺精梳制条与棉型混并纺纱相结合的工艺路线,生产绒/棉混纺类细特机织纱的方法,对牦牛绒脱色、梳毛制条、精梳成条以及混并后纺等工序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对获得的绒条和纱线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通过与超过80%的长绒棉混纺,实现了2种原料优势互补,改善了牦牛绒纤维高支成纱的可纺性,获得的较低线密度的绒/棉机织纱适合用于衬衫面料的开发,拓展了牦牛绒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绒 长绒棉 精梳 细特纱 工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绒/珍珠纤维/精梳长绒棉混纺纱的开发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云龙 王栋 +1 位作者 郭磊 张文祥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24,共3页
介绍了纳米绒和珍珠纤维的不同性能,以纳米绒/珍珠纤维/精梳长绒棉(15/15/70)11.7 tex混纺纱线为例叙述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针对混纺纱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原料进行了适当的预处理,梳棉少损伤快转移,并条低车速防静电... 介绍了纳米绒和珍珠纤维的不同性能,以纳米绒/珍珠纤维/精梳长绒棉(15/15/70)11.7 tex混纺纱线为例叙述了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针对混纺纱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原料进行了适当的预处理,梳棉少损伤快转移,并条低车速防静电,粗纱偏大选取捻系数防意外伸长,细纱放大后区隔距、配置小的后区牵伸、克服静电保证质量。由于采用了恰当的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混纺纱的生产难题,最终保证了新产品的顺利开发。用该混纺纱线制成的针织面料高档时尚、柔软滑爽、保健护肤,可制作高档服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纱 针织用纱线 工艺流程 纳米绒 珍珠纤维 长绒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绒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有武 高山 +3 位作者 张春燕 王翼川 韩俊 江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72-7974,共3页
[目的]评价长绒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方法]选用7份长绒棉材料为亲本,采用4×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12个杂交组合,对组合及亲本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力分析表明,10个... [目的]评价长绒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方法]选用7份长绒棉材料为亲本,采用4×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12个杂交组合,对组合及亲本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力分析表明,10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43%,尤其是纤维长度的广义遗传力达到了72.28%,说明这些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10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变化范围在5,6%~39.8%,变化范围较大,但是总体都不是很高,说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12个组合中没有1个组合在所有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同时表现突出。[结论]组合及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证明亲本对杂种一代的效果是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数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半精纺纱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纲 孙广峰 +1 位作者 王云龙 王栋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共3页
为生产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混纺纱,重点介绍大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并以14.6 tex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15/25/60)半精纺纱为例,介绍大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流程,以及在纺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和毛需做好预处理工作,以提高原料的柔韧性... 为生产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混纺纱,重点介绍大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并以14.6 tex羊绒/大麻/精梳长绒棉(15/25/60)半精纺纱为例,介绍大麻纤维混纺纱的工艺流程,以及在纺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和毛需做好预处理工作,以提高原料的柔韧性,减小摩擦,减少静电的产生;梳棉多梳少损伤;并条、粗纱抗静电防缠绕;细纱防细节、降断头;络筒降车速、提高接头质量。由于采用了恰当的技术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保证了新产品的顺利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 大麻 长绒棉 性能 工艺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类多组分纤维纱线的开发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庆福 孙世元 +1 位作者 姜晓巍 雒书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44,共3页
为适应人们绿色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满足市场对多组分混纺纱的需要,适时开发了山羊绒系列多组分混纺纱。文章以长绒棉、山羊绒、Model、粘胶纤维、玉米纤维5种纤维纺制14.7tex针织用纱为例,介绍了上述5种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纺纱生产中... 为适应人们绿色环保的健康消费观念,满足市场对多组分混纺纱的需要,适时开发了山羊绒系列多组分混纺纱。文章以长绒棉、山羊绒、Model、粘胶纤维、玉米纤维5种纤维纺制14.7tex针织用纱为例,介绍了上述5种纤维的主要特性,以及纺纱生产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纤维 长绒棉 牛奶蛋白纤维 山羊绒 混纺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性长绒棉鲁原343铃部特征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芬 闫树林 +2 位作者 苏学合 范仲学 朱斗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99-202,共4页
针对陆地型长绒棉鲁原 343在生产中秋桃比例较高的问题 ,我们以美国 33B为对照 ,田间条件下对其铃性状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鲁原 343果枝的结铃数、单铃重和棉纤维长度具有较高的中部优势 ,在上部则明显降低 ;其子... 针对陆地型长绒棉鲁原 343在生产中秋桃比例较高的问题 ,我们以美国 33B为对照 ,田间条件下对其铃性状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鲁原 343果枝的结铃数、单铃重和棉纤维长度具有较高的中部优势 ,在上部则明显降低 ;其子指、铃壳重具有较强的上部优势 ;衣分的中部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型长绒棉 结铃数 单铃重 纤维长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中长绒高支纱棉花新品种DH966的选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冀丽霞 郭宝德 +1 位作者 黄穗兰 牛永章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10-11,共2页
DH96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于2006年以栽培种陆地棉晋棉6号为母本、野生种瑟伯氏棉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的途径,并采用半配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是山西省第1个、我国第2个新选育出的特早熟中长绒棉花新品种。其产量水平、品... DH966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于2006年以栽培种陆地棉晋棉6号为母本、野生种瑟伯氏棉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的途径,并采用半配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是山西省第1个、我国第2个新选育出的特早熟中长绒棉花新品种。其产量水平、品质指标、抗性指标均达到了我国农业部规定的2003—2007年中长绒棉花新品种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中长绒 高支纱 DH9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长绒棉蕾期受害后的产量补偿能力模拟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志贤 李新裕 贺志强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2-304,共3页
试验设置3种密度,随机区组排列,模拟长绒棉蕾期不同程度损害时所具有的产量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下,棉株损害越轻,产量补偿能力越大;受害重的棉株前期恢复生长较快,但对后期的产量补偿力作用较小;在不同的损害程度下,随着密度... 试验设置3种密度,随机区组排列,模拟长绒棉蕾期不同程度损害时所具有的产量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同一密度下,棉株损害越轻,产量补偿能力越大;受害重的棉株前期恢复生长较快,但对后期的产量补偿力作用较小;在不同的损害程度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棉株产量补偿能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密度 受害 补偿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长绒棉新种质系的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冀丽霞 郭宝德 +1 位作者 黄穗兰 牛永章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2期1299-1301,1304,共4页
以栽培种陆地棉(G.hirsutnm,2n=52)晋棉6号和科遗2号作母本,父本选用具有高强纤维性状、兼多抗的野生种(G.anomalum,2n=26),采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优质、长绒、早熟等远缘杂交低代材料;应用棉花半配合育种技术,快速稳定这... 以栽培种陆地棉(G.hirsutnm,2n=52)晋棉6号和科遗2号作母本,父本选用具有高强纤维性状、兼多抗的野生种(G.anomalum,2n=26),采用激素处理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获得优质、长绒、早熟等远缘杂交低代材料;应用棉花半配合育种技术,快速稳定这些长绒株系,以克服远杂后代的疯狂分离,采用杂交、回交、聚合杂交的手段,改善其纤维品质,同时进行产量鉴定、纤维品质测定、抗病虫鉴定,最后筛选出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长绒棉远缘杂交新种质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 半配合 长绒棉 染色体加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毛/Viloft/长绒棉转杯纺针织纱的生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栋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5,共3页
以52 Nm碳化毛/Viloft/长绒棉15/25/60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碳化毛、Viloft和长绒棉的性能特点、物理指标以及混纺纱生产的工艺流程。针对原料基本不含杂质、易损伤的特点,采取多混和、少打击、少落棉,降低分梳部件的转速,放大梳理隔... 以52 Nm碳化毛/Viloft/长绒棉15/25/60转杯纺针织纱为例,介绍了碳化毛、Viloft和长绒棉的性能特点、物理指标以及混纺纱生产的工艺流程。针对原料基本不含杂质、易损伤的特点,采取多混和、少打击、少落棉,降低分梳部件的转速,放大梳理隔距,使用纺化纤类型针布以减少纤维损伤、便于纤维转移,在转杯纺纱机上成功纺制出该混纺针织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新产品开发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毛 VILOFT 长绒棉 转杯纺 针织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中长绒种质鉴定及其品质性状的稳定性与空间分布研究
15
作者 汤飞宇 程锦 +2 位作者 黄文新 莫旺成 肖文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3-906,共4页
2001—2006年在江西南昌对14份优质棉品种(系)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稳定性进行鉴定,并对一个中长绒高代选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评选出达到中长绒陆地棉标准的种质5份;3大纤维品质性状中以马克隆值的变异系... 2001—2006年在江西南昌对14份优质棉品种(系)纤维品质性状的表现及其稳定性进行鉴定,并对一个中长绒高代选系的纤维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评选出达到中长绒陆地棉标准的种质5份;3大纤维品质性状中以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比强度次之,最小是绒长,表明马克隆值最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中长绒陆地棉不同部位棉纤维的绒长和马克隆值差异较小,比强度以中上部果枝内围果节的棉纤维最高,以上部果枝外围果节的棉纤维最低。因而在调优栽培中,应积极促进中上部果枝内围果节多成桃,控制上部果枝外围果节少座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中长绒 品质性状 稳定性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长绒棉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亮 郭仁松 +7 位作者 田立文 王静 林涛 郑子漂 徐海江 吾买尔江·库尔班 金亮 崔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4-854,共11页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 为研究不同封顶方式对南疆机采长绒棉株型性状、生物量积累及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机采长绒棉‘新78’为试验材料,在新疆阿瓦提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人工打顶(MT)、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和化学封顶(CT)+缩节胺(DT)4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打顶方式对机采长绒棉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T处理株高和主茎节间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株高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增加3.91%、4.79%和7.99%,CT+DT处理对株高的抑制效果最强,MT处理和CT处理无显著差异,但DT处理蕾铃脱落数显著增加28.44%~62.60%;与MT处理相比,封顶40 d后DT处理和CT+DT处理叶绿素SPAD值显著降低4.51%和3.30%,生物量积累量则显著减少12.21%和14.86%,DT处理蕾花铃占比最低,分别较MT处理、CT处理和CT+DT处理降低19.87%、21.12%和17.55%;不同封顶方式对上部铃数、单铃质量及籽棉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处理间单株结铃数、单铃质量和籽棉产量均呈现为MT>CT>CT+DT>DT处理的变化规律,DT处理单铃质量显著较MT处理和CT处理减少4.13%和3.21%,MT处理和CT处理籽棉产量较DT处理显著增加20.24%和13.27%,而MT处理和CT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DT处理抑制生物量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减少上部结铃数和单铃质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CT处理可有效调控长绒棉的生长,有利于蕾花铃的发育及合理分配,且可保证产量与人工打顶无差异,可以起到人工打顶的效果,是南疆长绒棉较为理想的封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性状 长绒棉 化学封顶 生物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心 林涛 +6 位作者 崔建平 吴凤全 唐志轩 崔来园 郭仁松 王亮 郑子漂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1-1829,共9页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为促进机采长绒棉产量与品质协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田间微区控制条件下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同一最适密度,以机采种植模式为主区:1膜3行(S_(3))... 【目的】研究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产量及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为促进机采长绒棉产量与品质协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田间微区控制条件下进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选择同一最适密度,以机采种植模式为主区:1膜3行(S_(3))、1膜4行(S_(4))和1膜6行(S_(6));灌溉定额为副区:3150 m^(3)/hm^(2)[W_(1),重度亏缺(田间持水量50%)]、4050 m^(3)/hm^(2)[W_(2),轻度亏缺(田间持水量75%)]和4980 m^(3)/hm^(2)[W_(3),充分灌溉(田间持水量100%)],分析种植模式与灌溉定额对机采长绒棉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机采品质的影响。【结果】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同一灌溉定额下,随平均行距的扩大可提早进入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S_(3)处理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平均分别比S_(4)和S_(6)处理增加0.62和0.77 g/(株·d)。在同一种植模式下,干物质积累速度和持续时长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增加。平均行距和灌溉定额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单株结铃数与单铃质量及产量。同一灌溉定额下,随平均行距的扩大,化学脱叶效率显著提高,挂枝率显著降低,棉纤维半均长、整齐度和纺织参数得到显著改善;同一种植模式下,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产量与纤维品质指标同样显著提高,但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等行距处理和轻度亏缺灌溉组合(S_(3)W_(2)),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向生殖器官的转移,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显著提高,且机采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灌溉定额 机采长绒棉 产量 机采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长绒棉品种抗枯、黄萎病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政 张丽萍 +2 位作者 李国英 冯杰 贾文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9-191,共3页
2004年4~10月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枯、黄萎病圃对供试的10个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进行了抗枯、黄萎病鉴定,供试品种在苗期、花蕾期、吐絮期和剖秆检查的结果来看,在抗枯萎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对枯萎病免疫及高抗材料,其中耐病材料有... 2004年4~10月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枯、黄萎病圃对供试的10个新疆长绒棉品种(系)进行了抗枯、黄萎病鉴定,供试品种在苗期、花蕾期、吐絮期和剖秆检查的结果来看,在抗枯萎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对枯萎病免疫及高抗材料,其中耐病材料有1个,感病材料有8个,特别高感的材料有1个;在抗黄萎病鉴定中,也没发现对黄萎病免疫的品种,其中高抗材料有8个,抗病材料有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 枯、黄萎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膜与宽膜植棉高产栽培模式对比试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学东 沈丽 马丰收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B06期149-151,共3页
通过超宽膜与宽膜不同模式栽培长绒棉效果的对比试验及其生育期调查情况表明,超宽膜栽培长绒棉具有很好的增温、保墒、杀草效果,适期播种可出苗早、现蕾早、发育快和成熟早,若能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夺高产,超宽膜植棉是一条经济、有... 通过超宽膜与宽膜不同模式栽培长绒棉效果的对比试验及其生育期调查情况表明,超宽膜栽培长绒棉具有很好的增温、保墒、杀草效果,适期播种可出苗早、现蕾早、发育快和成熟早,若能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夺高产,超宽膜植棉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膜植棉 栽培模式 长绒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绒棉枯萎病分布及品种(品系)抗性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缪卫国 张升 努尔孜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z1期61-63,共3页
20 0 0~ 2 0 0 2年我们对新疆长绒棉主要种植区棉花枯萎病分布、危害症状、现有主栽长绒棉品种及部分品种(品系 )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新疆长绒棉枯萎病病症以黄色网纹型为主 ,兼有黄化型、紫红型、青枯型 ,除系统侵染整株造成子叶... 20 0 0~ 2 0 0 2年我们对新疆长绒棉主要种植区棉花枯萎病分布、危害症状、现有主栽长绒棉品种及部分品种(品系 )的抗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新疆长绒棉枯萎病病症以黄色网纹型为主 ,兼有黄化型、紫红型、青枯型 ,除系统侵染整株造成子叶、真叶、茎杆产生病症外 ,棉花枯萎病还造成棉花雷、铃的苞叶叶脉黄化 ,呈现黄色网纹。长绒棉枯萎病发病严重 ,现有主栽长绒棉品种对棉花枯萎病均不抗病 ,2 0 0 1年调查结果表明 ,供试 32个长绒棉品种 (品系 )抗病性均较差 ,病情指数为 70 15 %~ 99 5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绒棉枯萎病 分布 危害症状 品种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