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春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逻辑机理 空间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VMD的空天地算力网络中数字孪生逻辑靶场负载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浩 党政 +2 位作者 黑新宏 赵彤 张杰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32,共13页
在空天地多层次算力网络背景下,针对数字孪生逻辑靶场中因负载数据复杂性和非平稳特征带来的精准预测挑战,提出融合格拉姆转场(GAF)、卷积神经网络(CNN)、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压缩与激励网络(SENet)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GCSG模型。GCSG模... 在空天地多层次算力网络背景下,针对数字孪生逻辑靶场中因负载数据复杂性和非平稳特征带来的精准预测挑战,提出融合格拉姆转场(GAF)、卷积神经网络(CNN)、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压缩与激励网络(SENet)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GCSG模型。GCSG模型通过GAF将一维负载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利用CNN提取局部特征,使用SENet优化特征重要性,采用GRU捕捉时序特征,实现了高效的特征融合和精准预测。此外,GCSG模型采用融合麻雀搜索算法(SSA)的变分模态分解(VMD)对负载数据进行平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预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CSG模型在不同数据长度下均表现出优异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且在多步预测任务中同样表现突出。因此,GCSG模型显著提升了负载数据的预测精度,为空天地算力网络中的数字孪生系统负载预测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地多层次算力网络 数字孪生 逻辑靶场 负载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的认知重建与实践——以高椅村为例
3
作者 李伯华 邹靓 +1 位作者 程波 窦银娣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基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面临的实体空间认知困境,以逻辑空间为更新视角,以实现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并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为例,探索了基于逻辑空间的有机更新实践路径。结果表明:①... 基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面临的实体空间认知困境,以逻辑空间为更新视角,以实现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分析框架,并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村为例,探索了基于逻辑空间的有机更新实践路径。结果表明:①图式语言作为从实体空间到逻辑空间转变的媒介,为逻辑空间更新认知重建提供方法支撑;通过典型图式的提取、空间秩序和意境的解析为逻辑空间的识别创造了条件。②有机更新是逻辑空间更新的理论落脚点,图式语境和图式语法指导逻辑空间更新与有机更新理念是契合的,拓展了有机更新研究的视角。③针对高椅村逻辑空间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出了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3条实践路径:延续村落格局,织补空间意境;移植街巷肌理,修复空间秩序;建设文化场域,传承地域文脉。以期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更新提供决策依据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人居环境 有机更新 逻辑空间 实体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用地再开发:理论认识、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张鹏岩 李光辉 +2 位作者 张金炳 刘振岳 唐振过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经济学逻辑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在多尺度互动下衍生的空间生产过程,应合理兼顾空间治理转型的外生需求以及再开发行... 研究目的: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与经济学逻辑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在多尺度互动下衍生的空间生产过程,应合理兼顾空间治理转型的外生需求以及再开发行为的内生需求;(2)政府、市场和社会作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主要动力,在实践中存在竞争与博弈关系,其中,政府侧重公共和经济利益推动空间再生产实践;市场以降低成本为主要利益诉求直接参与再开发实践;社会则以改善社会公众福祉为前提,由内部触发再开发实践;(3)低效用地再开发是共同利益、关联利益和私人利益相整合的过程,需以实现存量用地最高最佳利用为目标,并综合多方面实践经验制定;(4)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需从对象识别、时空整合、利益配置和精细实施4个方面出发,并在静态规划和动态优化的基础上实施合理的保障机制。研究结论:低效用地再开发是落实空间优化和治理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需形成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方案,以促进土地空间保值增值、存量盘活和可持续利用,助力空间治理的高质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用地 再开发 空间生产 理论框架 逻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组织的逻辑演化与区域治理范式变革对中国城市群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胡彬 王媛媛 黄赜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大都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活跃力量和空间推进载体,是区域治理理论缘起与实践探索的重点,为城市群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价值基础。空间组织逻辑由“场所空间”向“流动空间”的转变形成了理论演化的分水岭,亦为区域治理理论奠定了贯通性的解... 大都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活跃力量和空间推进载体,是区域治理理论缘起与实践探索的重点,为城市群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了价值基础。空间组织逻辑由“场所空间”向“流动空间”的转变形成了理论演化的分水岭,亦为区域治理理论奠定了贯通性的解释框架。在以信息城市为典型特征的“流动空间”背景下,区域治理思维发生了向新区域主义理论强调关系协调的非制度性变革和新国家空间理论围绕“再地域化”的制度变革的范式变化。后者重点阐释了全球城市区域崛起并充当国家竞争力平台的尺度重组机制,对沿海城市群完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前者关于区域整体性的建构思路对后发城市群的发育壮大仍然不乏实践意义。在中国多重尺度嵌套的复杂空间格局下,采取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变革互补的城市群治理策略是可行的选择,对创新网络的尺度重组则是未来区域治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空间组织逻辑 区域治理 范式变革 再地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的理论演进与国际经验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峰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5,124,共8页
在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全面认识国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理论发展与成熟经验是规范技术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逻辑—理念—范式”分析框架,尝试梳理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系... 在当前我国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时期,全面认识国际城市游憩空间规划的理论发展与成熟经验是规范技术工具、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逻辑—理念—范式”分析框架,尝试梳理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一系列价值导向与核心理念,从中进一步总结提炼其所蕴含的流程管控、技术方法和实施管理3个方面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并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障碍因素,提出应对规划转型升级的方向性策略,以实现规划逻辑与价值目标的升级,规划理念与研究内容的适应性转向,以及规划范式与管理政策的创新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规划 逻辑—理念—范式 流程管控 技术方法 实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历史空间更新逻辑框架与介入路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建军 何沁 +1 位作者 徐雅冰 刘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4,共7页
当前我国城市历史空间更新呈现空间同质化开发、产业单一、原有居民流失等问题,亟待寻求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文章通过阐述场景理论的产生及应用价值,梳理城市历史空间更新中存在的矛盾,构建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历史空间更新逻辑框架。... 当前我国城市历史空间更新呈现空间同质化开发、产业单一、原有居民流失等问题,亟待寻求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文章通过阐述场景理论的产生及应用价值,梳理城市历史空间更新中存在的矛盾,构建基于场景理论的城市历史空间更新逻辑框架。基于介入本质、介入核心、介入关键形成对文化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介入内涵解析,提出文化基因推进场所建设、蜂鸣效应促进消费互动、价值认同增强多元治理以及虚拟现实回嵌历史时空的城市历史空间重构介入路径,以期拓展城市历史空间理论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城市更新实践提供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城市历史空间 更新 逻辑框架 介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治理的时空政治逻辑转换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刚 吴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治理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做法其实蕴含着时间政治逻辑,并存在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偏向。在“职位中心主义”的应然趋势下,应推进编外人员治理的时空政治逻辑转向,外在表征上由人员资历转向工作职序,内在要义... 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治理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定”做法其实蕴含着时间政治逻辑,并存在着明显的效率价值偏向。在“职位中心主义”的应然趋势下,应推进编外人员治理的时空政治逻辑转向,外在表征上由人员资历转向工作职序,内在要义上由身份符号转向职位禀性,进而在强调空间政治逻辑中形成编外人员治理的组织空间和区划空间进路策略。时空统一的政治逻辑转向,预示着可通过突破身份疏离突显权能分工,在克服体制内外身份有别的过程中提升编外人员治理水平,从而为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质量的组织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外人员治理 时空政治逻辑 身份符号 职位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应用下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研究——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妍 许巍 李晋乐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与信息化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研究ICT应用下城市老年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数字鸿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对于老年友好社区的智慧化升级与智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老龄化与信息化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期。研究ICT应用下城市老年人获取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数字鸿沟”问题的形成机理与规划对策,对于老年友好社区的智慧化升级与智慧社区的适老化设计有重要意义。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型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比较其对不同类型ICT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使用意愿与使用能力,进而探究ICT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形成原因和发生场景。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状,提出社区信息中心的功能组织与空间配置策略,以期为弥合城市老年人智慧居家养老“数字鸿沟”、提升智慧养老服务供需匹配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城市更新 行动逻辑 城市硅巷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域下明代书法的内在演变
10
作者 陈宝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6,153,154,共16页
若是将书法置诸社会转型的视域之下加以考察,揭示其各自阶段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显然更能凸显一种“活的”书法史。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相应,明代书法的内在演变可以析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程朱理学一统与馆阁体书法的盛行;二是“王学... 若是将书法置诸社会转型的视域之下加以考察,揭示其各自阶段的艺术风格及其特点,显然更能凸显一种“活的”书法史。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相应,明代书法的内在演变可以析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程朱理学一统与馆阁体书法的盛行;二是“王学”崛起与文人书法的勃兴;三是晚明社会危机与书法史的转向。明代书法的演变,既与社会转型及文化变迁若合符节,却又有独特的内在变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社会转型 书法 内在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基于安徽省H村生态治理实践分析
11
作者 李航 丁伯纯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8-72,96,共6页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依靠传统的线性治理模式存在乡村生态治理空间失语和治理失灵等问题。以H村皖河生态治理为研究切入点,在空间视角下以空间正义—空间分化—空间治理为研究分析框架,剖析乡村生态治理存在的正式权力空间治理“独奏”、空间正义离散、空间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乡村生态空间治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探讨新乡贤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空间行动逻辑。通过调动和挖掘乡村内生力量——新乡贤的作用来重构乡村社会空间,利用乡村社会空间中存在的多重利益结构促使正式权力对非正式权力进行赋权,重塑乡村社会空间权力秩序,提高乡村内生力量参与乡村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利用新乡贤的乡土文化与公共身份特性修复乡村社会空间分化、空间正义离散、空间治理紊乱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空间治理 新乡贤 空间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补贴政策的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基于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的解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钱煜昊 钟钰 钱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4,共11页
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 从种粮主体视角出发,引入劳动市场收入跨度概念,基于空间向量和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构建了粮食补贴政策运行机制与改革逻辑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该理论框架发现:(1)粮食补贴政策的核心作用之一是为粮食产业吸引较高技能禀赋的种粮者;(2)不同类型粮食补贴都会被当成收入性补贴,其产生的收入效应会起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促进粮食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应从政策空间、政策目标和政策弹性3个维度改革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一是进一步聚焦政策目标,提高技能型经营主体种粮意愿;二是充分发挥政策乘数效应,补贴聚焦产业链中后端;三是着力优化政策响应机制,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补贴 改革逻辑 不确定性状态依存方法 空间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空间导向的城市更新基本特征与行动逻辑解析——以南京市“城市硅巷”项目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昕 陈浩 +1 位作者 沈春竹 吴硕斐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以南京市中心城区45个“城市硅巷”更新项目为例,研究创新空间导向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与行动逻辑。结果表明:(1)通过“地方国资平台主导”“社会资本主导”“多元主体合作”等治理方式,更新形成以科技创新产业为主的混合功能园区。(2)... 以南京市中心城区45个“城市硅巷”更新项目为例,研究创新空间导向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与行动逻辑。结果表明:(1)通过“地方国资平台主导”“社会资本主导”“多元主体合作”等治理方式,更新形成以科技创新产业为主的混合功能园区。(2)依据更新前空间资产权属因素,可以区分为市场主体权属类(Ⅰ类)和非市场主体权属类(Ⅱ类)两类项目。前者总体运作逻辑是产权主体盘活资产的意愿较为强烈,社会资本参与程度高。后者总体运作逻辑是产权主体对于存量空间资产的处置相对谨慎,主要选择自主或与地方国资平台合作的方式更新,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城市更新 行动逻辑 城市硅巷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构建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磊 姜海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8,共9页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治理是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阻滞矛盾及其与国土空间治理的逻辑关联,并提出可行路径,为优化城乡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 研究目的:国土空间治理是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阻滞矛盾及其与国土空间治理的逻辑关联,并提出可行路径,为优化城乡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治理促进城乡发展的战略导向历经以聚焦经济建设与增长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以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阶段、以经济—社会—生态全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三个阶段;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着城乡物质空间割裂、农村空间权属关系模糊、农村空间组织体系不畅和城乡空间用途管制差异的空间阻滞矛盾;国土空间治理与城乡融合发展在实施措施和目标愿景的内在一致性构筑了二者的关联逻辑,其实施效应互动决定二者关联具有现实性。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以整体筹划空间规划布局、资源配置、发展机会、秩序协调为依据,通过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功能体系、完善农村空间组织权属关系、创新城乡空间用途管制机制,搭建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统筹治理架构,塑造城乡空间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国土空间治理 基本认知 内在逻辑 路径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促进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机理、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梦婧 鲍海君 +1 位作者 吴次芳 薄江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8,共10页
研究目的:面对“存量规划”时代和空间粗放利用现状,探索基于详细规划的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逻辑机理、实践路径与方法体系,可为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以“最高价值—最佳... 研究目的:面对“存量规划”时代和空间粗放利用现状,探索基于详细规划的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逻辑机理、实践路径与方法体系,可为空间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以“最高价值—最佳效益”为目标,阐明了详细规划促进城镇空间最高最佳利用的“价值逻辑—实践逻辑—方法逻辑”;(2)基于经济学理论逻辑,建立了详细规划在潜力识别、时空统筹、价值创造、精细实施等方面的总体实践路径;(3)构建了“单元划分—组团布局—宗地管控”多尺度详细规划全过程编制方法,促进空间区位改善、用途完善、效率平衡、品质提升等,赋能空间价值提升和效益优化。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是落实空间优化和治理的政策工具,将最高最佳利用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详细规划编制实施,通过空间生产与再生产,有利于促进城镇空间保值增值、存量盘活和可持续利用,助力空间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详细规划 最高最佳利用 逻辑机理 空间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管控困境与逻辑重构——基于人地耦合理论的演绎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翟端强 卓健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50,共15页
平衡国土空间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等多元价值属性是下一阶段国土空间管控变革的要求。在解析国土空间管控制度基础上,指出高度依赖工具理性是当前国土空间管控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为应对空间管控品质化转型的需求,基于人地耦合理论从... 平衡国土空间中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等多元价值属性是下一阶段国土空间管控变革的要求。在解析国土空间管控制度基础上,指出高度依赖工具理性是当前国土空间管控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为应对空间管控品质化转型的需求,基于人地耦合理论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3个层面重构国土空间管控逻辑。在本体论方面,阐述了人地耦合理论基本概念、内容类型、研究范式等内容;在认识论方面,基于人地耦合理论重构国土空间管控思路、方法、规则,提出未来管控逻辑应转向对国土空间多样价值理性的求同与纠偏;在方法论方面,从问题认知、思路完善、方法创新、规则补充4个层面提出人地耦合理论在国土空间管控中的具体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管控 空间冲突 人地耦合理论 逻辑重构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资本与生活: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乡村公共空间生产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分别遵循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权力逻辑强调以政府为主导,意在通过权力展示机制、空间规训机制... 乡村公共空间生产是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分别遵循权力逻辑、资本逻辑和生活逻辑。权力逻辑强调以政府为主导,意在通过权力展示机制、空间规训机制、对话互动机制和双向影响机制,增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实现政府权力的再生产;资本逻辑强调以市场和企业为主导,通过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资本增值目标;生活逻辑强调以农民为主导,满足农民生活需求和创造美好生活是空间生产的终极目标,具体包括农民自发、精英主导和组织引领三条生产路径。面对三重逻辑下乡村公共空间生产存在的供需错位、公共性缺失、内生动力不强等问题,推进乡村公共空间生产,需要构建一种以生活逻辑为价值导向、以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为实现路径的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权力逻辑 资本逻辑 生活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土空间治理:从理论逻辑到实现路径 被引量:18
18
作者 于昊辰 吕晓 +1 位作者 杨俊 卞正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国土空间 理论逻辑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绿协同视角下武汉南湖汇水分区绿地削减雨水径流效应特征与情景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萌茜 侯东瑞 +2 位作者 武静 马驰 朱春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81,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绿地调控方式对降雨径流的削减作用,以武汉市南湖汇水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拟分析海绵绿地改造措施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流量及峰现时间的变化规律,揭示蓝绿协同... 为探究不同绿地调控方式对降雨径流的削减作用,以武汉市南湖汇水分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模拟分析海绵绿地改造措施下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峰值流量及峰现时间的变化规律,揭示蓝绿协同视角下城市汇水分区绿地削减雨水径流效应特征。结果显示:城市汇水分区尺度20%~30%的下凹式绿地改造,可实现年径流控制率6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不同的海绵绿地改造措施中,复杂下凹绿地(具备蓄水层和下排管)和简单下凹绿地(无蓄水层和下排管)对于单场降雨事件的作用差异不明显,但长历时多场次降雨情况复杂下凹绿地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空间 雨水径流 暴雨洪水管理模型 汇水区 生态效应 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体到关系:重申教学空间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进路——面向数智时代的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飞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2,共9页
面向数智时代,教学空间的变革不仅指向技术层面的赋能,而且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本质以及价值观的根本性改变,迫切需要激活教学空间的本体活力,防止技术思维遮蔽教育思维。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对其本质内涵的分析从“背景性”“技... 面向数智时代,教学空间的变革不仅指向技术层面的赋能,而且是一种从形式到内容、本质以及价值观的根本性改变,迫切需要激活教学空间的本体活力,防止技术思维遮蔽教育思维。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对其本质内涵的分析从“背景性”“技术性”转向“本体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本质上,教学空间是指向其本身的由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辩证统一的整体性存在,它既是教学活动得以存在与发展的生存空间,承载、支撑和服务于教学活动,又是彻底开放的、充满想象的、真实的社会空间,蕴含着对教学空间生存性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追求与向往。教学空间作为教学存在的基本形式,具有整体性、关系性、历史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性。实现对教学空间从理解、把握到智慧的实践转换,需要以关系思维提升教学空间的理论解释力,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观察、理解和研究教学的视角和方法,合理定位教学空间在“技术与生命”之间的变革张力,以此创设与课程改革理念相吻合的教学空间,实现教学与空间的双向赋能,促进新型教学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教学空间 技术逻辑 本质反思 教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