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ent based error resilience coding using redundant coding, reference frame modification, and mode decision
1
作者 徐巍炜 蒋荣欣 +1 位作者 田翔 陈耀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99-4209,共11页
Quality degradation occurs during transmission of video streaming over the error-prone network. By jointly using redundant slice, reference frame selection, and intra/inters mode decision, a content and end-to-end rat... Quality degradation occurs during transmission of video streaming over the error-prone network. By jointly using redundant slice, reference frame selection, and intra/inters mode decision, a content and end-to-end rate-distortion based error resilience method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intra/inter mode decision is implemented using macro-block(MB) refresh, and then redundant picture and reference frame selection are utilized together to realize the redundant coding. The estimated error propagation distortion and bit consumption of refresh MB are used for the mode and reference frame decision of refresh MB. Secondly, by analyzing the statistical property in the successive frames, the error propagation distortion and bit consumption are formulated as a function of temporal distance. Encoding parameters of the current frame is determined by the estimated error propagation distortion and bit consumption. Thirdly, by comparing the rate-distortion cos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proper selection of error resilience method is performed before the encoding process of the current frame. Finally, the MB mode and bit distribution of the primary picture are analyzed for the derivation of the texture information. The motion information is subsequently incorporat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video content complexity to implement the content based redundant coding.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gains over the LA-RDO and HRP method when video is transmitted over error-prone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ror resilience coding redundant picture macro-block(MB) refresh reference frame selection error propagation distor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标准及指导性文件综述
2
作者 曲旻皓 李立 +4 位作者 王建平 程永 高杨 王学瀚 黄新杰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6,204,共5页
自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成立30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巨灾国际救援经验,形成了一套覆盖国际救援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到撤离阶段的国际救援全流程全要素的协调工作... 自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简称INSARAG)成立30多年来,通过不断总结巨灾国际救援经验,形成了一套覆盖国际救援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到撤离阶段的国际救援全流程全要素的协调工作机制,并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指南、指导性文件和推荐性技术文件,规范救援能力和队伍建设,强化国际救援协调和现场救援的效率。该文系统介绍了INSARAG标准和技术文件组成体系架构,并阐述了各标准及技术文件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搜救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并讨论其对我国灾害救援工作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城市搜救咨询团INSARAG INSARAG标准架构 INSARAG指南 INSARAG指导性文件 INSARAG推荐性技术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图卷积和PointNet的三维局部特征描述符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宝 王梓涵 +2 位作者 贾兆红 梁栋 刘强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提取高描述性和强鲁棒性的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符是点云配准中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基于学习的描述符方法依赖于对噪声敏感的手工特征或不具有旋转不变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图卷积和PointNet的三维局部特征描述符生成网络,以提取具有... 提取高描述性和强鲁棒性的点云局部特征描述符是点云配准中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基于学习的描述符方法依赖于对噪声敏感的手工特征或不具有旋转不变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图卷积和PointNet的三维局部特征描述符生成网络,以提取具有旋转不变性和强泛化性的局部特征描述符.首先,将与局部参考框架对齐后的局部点云作为网络的输入,分别通过动态图卷积模型和PointNet模型提取输入点云中的局部几何特征和点特征,解决单一PointNet模型无法学习输入点集中点与点之间关系的问题;然后,为进一步提高网络的学习能力,提出一个由点自注意力模块和局部空间注意力模块组成的双重注意力机制层,用于更好地融合2个模型提取到的特征,来获取最终的描述符特征.在室内数据集3DMatch和室外数据集ETH和KITTI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所提网络在3DMatch上的特征匹配召回率达到98.2%,在ETH和KITTI上的特征匹配召回率和正确率分别达到98.7%和99.82%,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特征描述符 局部参考框架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坐标系下大变形柔性梁的变形梯度单元
4
作者 陈渊钊 朱健成 +2 位作者 吴文军 杜晓康 章定国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9-260,共12页
机械臂振动控制通常采用浮动坐标系法建立动力学模型,以确保关节运动和振动抑制有合适控制变量.但浮动坐标法受到小变形的限制,求解大变形动力学问题的精度不高,而常用的大变形建模理论,如绝对节点坐标法可以精确求解机械臂的大转动和... 机械臂振动控制通常采用浮动坐标系法建立动力学模型,以确保关节运动和振动抑制有合适控制变量.但浮动坐标法受到小变形的限制,求解大变形动力学问题的精度不高,而常用的大变形建模理论,如绝对节点坐标法可以精确求解机械臂的大转动和大变形问题,却未能提供合适的振动控制变量.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变形场离散方案-变形梯度单元,该单元采用节点变形及其梯度作为节点坐标,无任何小变形假设,其节点坐标能准确转化为节点的绝对节点坐标及其梯度,可视之为绝对节点坐标法的等效单元,能精准描述柔性体的大变形运动.研究表明:(1)变形梯度单元求解梁结构的大变形静力学问题时,其结果与绝对节点坐标法缩减梁单元的完全相同,求解效率相当;(2)模型与绝对节点坐标法处理大变形动力学问题的解几乎完全相同,可说明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广义α法求解时,由于模型和绝对节点坐标法的动力学方程形式上的差异,两种方法的动力学数值解存在非常微小的差异;(3)对于大变形机械臂的关节运动控制,基于小变形假设的一次近似刚柔耦合模型极易给出错误甚至发散的预测结果;(4)模型自然区分了关节的大转动和梁的大变形,结合PD控制策略对系统施加关节驱动力矩和若干个横向控制力,此时系统李雅普诺夫函数对时间的导数为非正定,系统能量随着时间的递增会逐渐衰减,系统稳定,且横向控制力越多,机械臂残余振动抑制效果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坐标系法 大变形 振动抑制 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语言交互在不同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
5
作者 简尽涵 张军恒 +1 位作者 晏碧华 姬鸣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3-1040,I0012,I0013,共30页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4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构建4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人称视角下,空间参照系受空间线索的支持越多,个体越倾向于使用它进行语言表述且交互效率更高,且布局线索的支持效应大于环境线索;场独立型表述者的参照系选择受空间线索一致性影响更大;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越高,表述者越倾向于承担更多认知负荷,接收者理解效率越高。第三人称视角会削弱空间线索支持效应和高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者的交互优势,提高使用自我中心参照系表述空间信息的概率,还会使两类场认知风格表述者的表述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决策冲突。但无论何种视角下,使用接收者参照系进行语言表述都是提高理解效率的最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互 空间参照系 空间视角转换 场认知风格 第一/第三人称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方法的高速共轴对转螺旋桨桨叶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6
作者 赵荣泽 王博 +2 位作者 曹德松 胡东根 招启军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7,I0002,共12页
共轴对转螺旋桨因其两桨间距小、相互间气动干扰显著,在气动和噪声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方法的高速共轴对转螺旋桨桨叶气动外形优化框架,以提升巡航状态气动效率为目标开展优化设计。优化框架中,为更准... 共轴对转螺旋桨因其两桨间距小、相互间气动干扰显著,在气动和噪声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贝叶斯优化方法的高速共轴对转螺旋桨桨叶气动外形优化框架,以提升巡航状态气动效率为目标开展优化设计。优化框架中,为更准确地评估两桨间气动干扰、高速条件下空气压缩性和复杂桨叶外形对高速共轴对转螺旋桨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基于RANS方程的多重参考坐标系方法评估其气动性能;构建Kriging代理模型以描述样本点输入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组合加点准则提高寻优效率;结合气动和结构特性,分别对前、后桨的弦长、扭转和前/后掠分布进行参数化。在考虑整流罩和旋转轴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优化方案综合气动效率达到0.8413,相较于初步方案提升约1.53%;优化方案的前、后桨载荷分别约在0.75R和0.7R处达到峰值。本文最终得到的优化设计方案,揭示了高效率的高速共轴对转螺旋桨桨叶的外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轴对转螺旋桨 气动优化设计 代理优化 加点准则 多重参考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阀一体式组合结构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先军 薛阳帆 +2 位作者 李龙 于富豪 韩东岳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3,共8页
针对高层居民热水管道流量不足,以及泵阀可控性差等问题,对泵阀一体式组合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一体式泵阀结构,设计并建立了流道和传动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阀体参数对一体式泵阀性能的影响。首先,在... 针对高层居民热水管道流量不足,以及泵阀可控性差等问题,对泵阀一体式组合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一体式泵阀结构,设计并建立了流道和传动结构的三维模型,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阀体参数对一体式泵阀性能的影响。首先,在阀体内部引入旋转叶轮,建立了阀体与叶轮的三维模型,并设计了特殊传动结构,完成了对阀芯开启和叶轮旋转的控制;然后,采用Fluent软件,建立了流体域模型,运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研究了叶轮主动旋转过程中对阀体内部流动的影响情况,同时,结合动网格技术和流固耦合(FSI),对阀门启闭过程进行了瞬态有限元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曲面设计(RSM)方法对叶轮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运用3D光固化技术打印出了非标零部件,并搭建了试验平台进行了试验,对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轮转速的不断增加,流量与转速基本呈现出线性关系,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旋转叶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叶片数6片,进口安放角55°,翼展10 mm,弦长14 mm,且试验测得的出口流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最大误差在10%以内,有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该结果证明,一体式泵阀结构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阀组合结构 旋转叶轮 流场分析 多重参考系 响应曲面设计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逸散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成 刘立仁 +1 位作者 郑磊 吕明杰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 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在截割煤体时会产生明显的湍流风,使得采煤区风速发生变化,诱导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横向扩散。为探究截割湍流风对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的影响,采用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对滚筒旋转割煤进行仿真,对不同割煤状态下综采工作面风流-煤尘耦合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工作面风流分布与煤尘浓度分布的关系。为降低截割湍流风对煤尘横向扩散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通过安装在支架顶梁或前探梁上的喷雾装置在采煤机滚筒与人行道间形成雾幕,削弱截割湍流风的扰动作用,阻隔煤尘颗粒横向扩散,实现对滚筒截割尘源的动态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割煤状态下滚筒转动产生的截割湍流风使风流向人行道区域发生偏移,当滚筒转速为29.29 r/min、系统风速为1.40 m/s时,其横向偏移分速度可超过0.54 m/s,并使煤尘颗粒向人行道区域扩散,出现浓度超过300 mg/m3的煤尘团,尤其是顺风割煤时煤尘横向扩散更为明显,人行道处煤尘浓度达385.12 mg/m^(3)。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的降尘率达83.68%,且单个喷洒点的待机能耗低于10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煤尘治理 多重参考系模型 截割湍流风 截割煤尘横向扩散规律 尘源跟踪 喷雾降尘 M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中心与非自我中心空间参考系转换的神经机制
9
作者 刘佳丽 赵海潮 何清华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7-1035,共9页
生物利用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两种参考系表征空间信息,二者的相互转换是认知地图的形成与应用的关键。前人研究提出顶叶-压后皮质-内侧颞叶环路支持空间参考系的转换,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计算模型为指导,拟采用颅内脑... 生物利用自我中心和非自我中心两种参考系表征空间信息,二者的相互转换是认知地图的形成与应用的关键。前人研究提出顶叶-压后皮质-内侧颞叶环路支持空间参考系的转换,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计算模型为指导,拟采用颅内脑电记录技术,从以下三方面探究空间参考系转换的神经机制:1)顶叶-压后皮质-内侧颞叶对自我、非自我中心空间信息的动态表征;2)压后皮质对联合自我-非自我中心空间信息的表征机制;3)顶叶、压后皮质以及内侧颞叶脑区在参考系转换过程中的信息交互。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拟利用深部电刺激技术,在安全范围内对压后皮质施加电刺激,探索参考系转换的因果机制。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空间导航相关理论框架,也可为空间认知老化的干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参考系 自我中心空间表征 非自我中心空间表征 认知地图 颅内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油润滑球轴承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慎龙 侯潇男 +1 位作者 张金乐 吴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4-500,共7页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喷油润滑球轴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采用滑移网格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轴承内部流场分布和搅油力矩.搭建了轴承流场可视化试验台,对比分析了仿真流场与高速摄影... 基于流体体积(VOF)方法建立了喷油润滑球轴承的数值仿真模型.分别采用滑移网格法和多重参考系(MRF)方法对轴承油气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轴承内部流场分布和搅油力矩.搭建了轴承流场可视化试验台,对比分析了仿真流场与高速摄影实测流场.结果表明:滑移网格下的轴承内部油液体积分数大于用MRF方法的计算结果,且当转速逐渐增大时,轴承内部油液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小,且在离心力作用下,润滑油更多地分布在轴承外圈滚道.滑移网格下的轴承内部流场油液分布更接近实测流场.仿真计算的搅油力矩随转速增大而增大,MRF方法下搅油力矩大于滑移网格下的搅油力矩,平均误差约为12.3%.两种方法对搅油力矩的计算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MRF时间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体积 轴承 两相流 滑移网格 多重参考系 搅油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环境中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
11
作者 宋晓蕾 李宜倩 张凯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基于空间参照系理论,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探讨了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实验1采用基于两种空间参照系且生态效度更高的路线重走与回溯任务以考察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实验2进一步采用基于空间参照转换灵活性的定向... 基于空间参照系理论,本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探讨了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及其原因。实验1采用基于两种空间参照系且生态效度更高的路线重走与回溯任务以考察空间定向能力的地域差异;实验2进一步采用基于空间参照转换灵活性的定向接近任务以澄清该差异产生的原因;实验3通过在任务前激活环境中心参照,提高转换灵活性以改善南方被试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结果发现,大尺度空间定向能力存在地域差异,北方被试更擅长环境中心参照的任务,南方被试的自我中心参照在任务中有更大优势作用;说明该地域差异除与个体空间参照使用偏好有关之外,还与其空间参照转换灵活性有关;而当南方被试环境中心参照被激活,任务绩效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定向 空间参照系 地域差异 导航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坐标时间序列的地心运动分析与预测
12
作者 朱新慧 王刃 +1 位作者 贾彦锋 柯能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地心运动会影响地球参考框架原点的准确性,是地球参考框架进行非线性维持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出对地心运动进行多尺度的建模和预测,以实现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采用网平移法计算的地心运动、全球地球物理流体中心(glo... 地心运动会影响地球参考框架原点的准确性,是地球参考框架进行非线性维持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出对地心运动进行多尺度的建模和预测,以实现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采用网平移法计算的地心运动、全球地球物理流体中心(global geophysical fluids center,GGFC)和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第三次重处理(IGSR03)提供的3组地心运动数据,首先对其一致性和差异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利用谐波模型和Diff-LSTM模型对地心运动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建模与预测,结果显示,GGFC地心运动的预测精度优于1.5 mm,而Diff-LSTM模型的地心运动预测结果在短期内优于谐波模型,当预测步长为17时,GGFC和IGSR03的地心运动预测精度均能达到甚至优于1 mm。表明地心运动的预测精度能够满足基于地球质量中心(center of mass of the total earth system,CM)的瞬时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参考框架 地心运动预测 坐标时间序列 谐波模型 Diff-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坐标框架解算中的IGS参考站选站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柳 吴富梅 +1 位作者 王云鹏 明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38,45,共5页
首先从ITRF2020框架中筛选能接收北斗信号的站点;然后从数据完整性、卫星可见性、多路径误差等方面对站点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设定相应标准进行筛选;最后基于格网法提出一种既考虑均匀性又考虑数据质量和站点稳定性的选站方法。利用... 首先从ITRF2020框架中筛选能接收北斗信号的站点;然后从数据完整性、卫星可见性、多路径误差等方面对站点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设定相应标准进行筛选;最后基于格网法提出一种既考虑均匀性又考虑数据质量和站点稳定性的选站方法。利用该方法优选72个全球均匀分布的测站作为北斗坐标框架解算中的IGS参考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参考框架 数据质量 格网法 测站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桨滑流对机翼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浩 石永康 +2 位作者 赵越 邹楠 郭稳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共6页
为了验证多参考系模型方法对于螺旋桨气动性能的定常数值模拟仿真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以螺旋桨-机翼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多参考系模型方法仿真得出螺旋桨不同转速情况下的拉力、扭... 为了验证多参考系模型方法对于螺旋桨气动性能的定常数值模拟仿真的正确性与实用性,以螺旋桨-机翼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多参考系模型方法仿真得出螺旋桨不同转速情况下的拉力、扭矩;与测试台相同转速下采集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拉力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在1.77%以内,扭矩的相对误差平均值在27.45%以内,分析螺旋桨不同安装位置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基于多参考系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机翼的升力系数与阻力系数在前置螺旋桨滑流的影响下同时增加,总的升阻比下降;螺旋桨的转动在其转轴两侧产生了上洗和下洗效应,机翼的当地迎角相应增大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桨 数值模拟 多参考系模型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重旋转坐标变换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储炜 林黄达 易新强 《电工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1-63,共13页
该文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传统建模复杂度高、绕组电流谐波抑制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重旋转坐标变换模型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该建模方法物理意义清晰,通过平衡各套绕组功率,能有效抑制绕组电流谐波,无需复杂的谐波控制方法... 该文针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传统建模复杂度高、绕组电流谐波抑制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重旋转坐标变换模型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该建模方法物理意义清晰,通过平衡各套绕组功率,能有效抑制绕组电流谐波,无需复杂的谐波控制方法。首先,利用双三相绕组特殊的绕组结构,将六相绕组分为三组自正交对,提出一种三重旋转坐标变换,并据此建立电机模型;然后,通过与空间矢量解耦(VSD)方法的对比分析,说明所提建模方法通过三套旋转绕组间的电流平衡实现电流谐波抑制;最后,提出基于三重旋转坐标变换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三重旋转坐标变换能够有效抑制绕组5、7次电流谐波,无需基于VSD模型预测电流控制(VSD-MPCC)中的权重系数调整,且在理想情况下谐波抑制效果优于VSD-MP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 三重旋转坐标系 模型预测控制 谐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响应时间分析与暂稳态模式识别的锁相环参数自适应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艇 贾文阁 +3 位作者 杜冰心 孙辉 代宇琦 雷万钧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锁相环的设计对保障交流网络中设备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锁相环实现方法与参数设计对锁相环的响应时间、抗扰能力等控制特性起到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小信号频域模型与大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同步坐标系锁相环的暂稳态响应特性,得... 锁相环的设计对保障交流网络中设备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锁相环实现方法与参数设计对锁相环的响应时间、抗扰能力等控制特性起到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小信号频域模型与大信号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同步坐标系锁相环的暂稳态响应特性,得出各参数设计对于锁相环控制特性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响应时间与暂稳态模式识别的锁相环参数自适应框架。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自适应方法可以通过实现参数动态调节,达到对锁相环暂态快速响应与稳态抗扰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弱电网 低通滤波器 自适应控制 同步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VSG中新型滑模锁相环的逆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斌斌 马家庆 +2 位作者 陈昌盛 何志琴 吴钦木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58-66,共9页
为了研究光伏系统中不平衡电压下逆变器的性能,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趋近律滑模控制锁相环。首先,在虚拟同步发电机中采用新型滑模锁相环调节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分离出的电压正序分量;然后,利用解耦双同步参考坐... 为了研究光伏系统中不平衡电压下逆变器的性能,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一种新的趋近律滑模控制锁相环。首先,在虚拟同步发电机中采用新型滑模锁相环调节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分离出的电压正序分量;然后,利用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和对称分量法分别对电压与电流的正负序分量进行分离;再对其单独控制并生成电压调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网电压跌落和相位发生跳变时,新型滑模锁相环的锁相误差仅为0.019 7和2.401 5×10^(-10),远小于解耦双同步锁相环的1.485 3和1.640 5。新型滑模锁相环的引入能够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改善光伏逆变器在电压不平衡条件下的运行性能,为光伏系统逆变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电压 虚拟同步发电机 新型滑模锁相环 解耦双同步参考坐标系 对称分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参考帧的多源着色结果融合的视频着色方法
18
作者 孟桦 唐金辉 代龙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1,共9页
对黑白视频着色时,为了更好地利用参考帧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双参考帧的多源着色结果融合的着色方法.首先,采用硬注意力融合子模块融合双参考帧提供的颜色信息,以防止双帧语义匹配模块着色时不合理参考信息导致的颜色模糊问题.然后,使用... 对黑白视频着色时,为了更好地利用参考帧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双参考帧的多源着色结果融合的着色方法.首先,采用硬注意力融合子模块融合双参考帧提供的颜色信息,以防止双帧语义匹配模块着色时不合理参考信息导致的颜色模糊问题.然后,使用多源着色结果融合模块融合通过双帧光流传播模块、双帧语义匹配模块以及遮挡信息得到的着色结果,进而产生更优质的着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Davis30测试集上的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SSIM)和颜色分布一致性指数(CDC)分别为37.36 dB、0.980 5、0.003 748,说明该方法能够通过多种融合方式充分利用双参考帧的信息为灰度帧着色,并生成美观且具有较好时间一致性的着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双参考帧 视频着色 遮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同步坐标系解耦滤波器复变量建模与分析
19
作者 张展琦 全相军 +2 位作者 吴在军 高丙团 王建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7,184,共8页
针对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DDSRF-PLL)传统实变量模型阶数较高、序分量响应不易观察、滤波性能评估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变量的DDSRF-PLL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其复变量模型,分析了序分量响应特性,该复变量模型表明正序基波输... 针对解耦双同步坐标系锁相环(DDSRF-PLL)传统实变量模型阶数较高、序分量响应不易观察、滤波性能评估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变量的DDSRF-PLL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其复变量模型,分析了序分量响应特性,该复变量模型表明正序基波输出模型对负序基波分量实现负无穷大的衰减,同时可得到其他频率序分量的衰减增益;然后,基于提出的复变量模型,设计了二阶低通滤波器以显著增强解耦网络的滤波性能,并进一步分析了高阶低通滤波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表明采用二阶低通滤波器即可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谐波抑制要求,且具有计算量小、模型阶数低、易于数字实现的优点。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复变量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同步 双同步坐标系 锁相环 复变量 二阶低通滤波器 高阶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机翼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浩 石永康 +1 位作者 邹楠 王浩然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8-115,共8页
针对前置螺旋桨条件下复合翼无人机机翼的结构布局优化问题,采用CFD软件并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多参考系模型方法进行气动特性分析,并利用ANSYS Workbench静力学模块对机翼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根据翼型的... 针对前置螺旋桨条件下复合翼无人机机翼的结构布局优化问题,采用CFD软件并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多参考系模型方法进行气动特性分析,并利用ANSYS Workbench静力学模块对机翼进行流固耦合分析。根据翼型的设计原理,以S4320作为机翼翼型进行机翼模型的建立,对机翼内部结构进行初始布局设计,并对机翼采用参数化建模;采用流固耦合对机翼施加边界条件,从而进行静力学分析;最后基于遗传聚合的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机翼的最大变形量降低了29.3%,最大应力值下降了11.7%。此优化方法能够准确地得到机翼结构的最佳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结构 参数化建模 流固耦合 多参考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