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课程育人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策略
1
作者 王本陆 石书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4,共6页
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知识培养人的问题,育人是课程的基本功能。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理想不断转化为教育内容并不断细化的过程。从学校视角看,推进课程育人,需要紧抓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改进课程资源供给两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学... 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知识培养人的问题,育人是课程的基本功能。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育人理想不断转化为教育内容并不断细化的过程。从学校视角看,推进课程育人,需要紧抓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和改进课程资源供给两方面:优化顶层设计就是做好学校课程实施计划的调整与完善,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改进资源供给就是对育人蓝图的创意物化,主要解决教育内容的优化加工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学校课程建设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优化学校课程顶层设计,绘制好育人蓝图;同时,应积极改进学校课程资源供给,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学校课程 课程计划 课程资源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现实问题与未来进路
2
作者 汤晓伟 龙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化发展(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就:(1)教材的内容不断丰富,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紧跟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教材深入探讨了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3)教材积极与国家政策对接,响应了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下:(1)教材思政元素缺失,制约了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2)教材内容编纂缺乏差异化调整,制约了教材的创新与特色发展;(3)教材核心内容选择缺乏共识度,制约了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教材与新媒体融合起步晚、程度低,制约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5)统编教材编纂团队组建不合理,影响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未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应增强教材的教育性,以适应国家对教材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把握;强化教材的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保障教材的时效性,以确保教材与学科发展相一致;加强教材的科学性,以提升教材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竞赛学》 运动竞赛理论 教材核心内容 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 差异化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年:一项教师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玉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26,共17页
运用生活史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放入到他们所处学校的、社区的及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历史地考察。同时,通过并置、对照和比较他们的个人课程开发故事,构建一幅有关“校本课... 运用生活史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放入到他们所处学校的、社区的及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历史地考察。同时,通过并置、对照和比较他们的个人课程开发故事,构建一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乃至更广的课程改革“马赛克”式生活史图景。与单纯的文献史不同,这是一种微观至中观层面上的课程史建构的努力和尝试,是一种“叙事性”的历史“真实”。回顾“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推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年(2001—2021),追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主体——学校教师——是如何卷入到二十年前的那个改革的大潮中去的?经历了怎样的课程开发过程?产生了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对这场主要由改革专家“理论”、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的认同度有多高?这些追问不仅涉及到“过去了”的二十年,更关系到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关系到他们面对未来政府和专家推动新新课程改革的参与度、支持度、行动力和认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 课外活动 生活史研究 课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本土资源开发的视角转换与基本路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沈丽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丰富且富有地域特色的本土资源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因而具有重要的儿童发展价值。针对幼儿园教师本土资源课程开发能力不高、课程资源库建设滞后、课程开发缺乏儿童参与等问题,课程开发者应进一步转换视角,坚... 丰富且富有地域特色的本土资源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因而具有重要的儿童发展价值。针对幼儿园教师本土资源课程开发能力不高、课程资源库建设滞后、课程开发缺乏儿童参与等问题,课程开发者应进一步转换视角,坚持本土资源的全面育人价值观、开放动态的本土资源开发观和儿童参与的本土资源实践观,通过重塑教师资源观和组建本土资源课程开发研究共同体、建设本土课程资源库和本土课程资源开发保障机制等方式来确保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本课程 本土资源 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及其组织逻辑 被引量:2
5
作者 仇立岗 胡文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88,共6页
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建立学段贯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暂时仅将人工智能列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安排。政策的暂时“空窗”使得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确定内容范畴、体系结构、实施载体等方... 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建立学段贯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暂时仅将人工智能列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安排。政策的暂时“空窗”使得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确定内容范畴、体系结构、实施载体等方面陷入困境。具体来说,在课程开发实践中表现为三方面困境:一是课程内容的价值定位模糊,二是课程内容与素养培育的关系松散,三是课程内容的难度把握不准。这使得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未能实现。研究提出,从课程内容开发取向研究明确内容定位,从基本范畴研究探析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体系框架研究明确课程内容全貌,进而确定课程内容的开发依据;从内容呈现形式、顺序安排和组织样态三方面进行探析,达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生需求为标准、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程内容组织逻辑,以期为完善我国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课程 课程内容开发 校本课程 人工智能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以“药品服务英语”课程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旻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53-160,共8页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难题。立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的课程开发,结合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本课程“药品服务英语”的开发与实践,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 校本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难题。立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行业英语的课程开发,结合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本课程“药品服务英语”的开发与实践,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教学任务的安排与教学流程设计、具体教学案例与实施方案以及教学效果与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以期为更多高职院校开展同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提供建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高职行业英语 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7
作者 盛文龙 许若禹 林伟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6,共3页
开发了“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其课程内容按照观察对象从器官到分子,分为四个阶段。课程类型包括操作技能类、基础知识类、实验观察类、实验探究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评价涵盖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纸笔测试。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 开发了“微观生物学”校本课程,其课程内容按照观察对象从器官到分子,分为四个阶段。课程类型包括操作技能类、基础知识类、实验观察类、实验探究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评价涵盖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纸笔测试。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显微工具的使用技巧,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生物学 显微工具 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季浏 汪晓赞 +1 位作者 纪伟 秦海全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91,共7页
我国关于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方面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的校本课程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全国若干省份的198个中小学8 432... 我国关于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方面问题的深入研究对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的校本课程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全国若干省份的198个中小学8 43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体育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意识和行为等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学习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以唐山市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被引量:31
9
作者 王立宽 胡玉平 张翼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115,共8页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唐山市教育管理部门注重整体规划,科学指导,分类实施,把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之中,构建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云、贵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25
10
作者 范蔚 郭寿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9,共6页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 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西南地区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推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论基础 被引量:8
11
作者 董翠香 霍军 +2 位作者 焦友吉 党林秀 郭瑞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我国中小学推行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前提条件.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在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在我国中... 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我国中小学推行体育校本课程提供了前提条件.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在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在我国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其充分的立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理论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被引量:13
12
作者 尹弘飚 靳玉乐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1,共6页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 ,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 ;更新课程内容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 实践的课程范式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复杂科学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非线性的、整体的、混沌的、非机械决定论的世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调整课程开发模式 ,注重课程设计的情境性 ;更新课程内容 ,建构新的课程体系 ;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非线性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范式 复杂科学 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规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彤 郑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3-95,共3页
提出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规避的现象,认为教师文化所具有的保守性格、传统课程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部分体育教师本身素养的缺失、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正确认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激发教师参与... 提出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规避的现象,认为教师文化所具有的保守性格、传统课程模式与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部分体育教师本身素养的缺失、教师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缺乏正确认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激发教师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积极性的策略:加强校本培训,转变课程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供资源保证;改变保守性格,加强多方合作;提高科研能力,促进课程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 校本课程 课程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校本课程开发中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晓萍 殷洁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51,共3页
分析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中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对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三所幼儿园进行了个案调查,从幼儿园校本课程的特征、人员因素以及教师文化等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专... 分析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中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对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三所幼儿园进行了个案调查,从幼儿园校本课程的特征、人员因素以及教师文化等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 幼儿园 课程改革 个案调查 沙坪坝区 三个层面 教师文化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鞍山市二一九小学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君 唐丽芳 谷晓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旨在引领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解决和避免环境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许多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价值观,理解持续保护地球资源的义务和保持... 环境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旨在引领学生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解决和避免环境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生活质量。环境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许多知识和技能,形成能力和价值观,理解持续保护地球资源的义务和保持环境质量的责任。研究团队通过辽宁省鞍山市二一九小学开发和设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开发系列环境教育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形成独立的学习主题,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环境教育 课程开发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地化教学改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雨田 陈时见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在地化教学是一种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从当地选取素材编制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当地学生更好地达到统一规定的教育要求,同时增进他们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加强他... 在地化教学是一种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从当地选取素材编制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当地学生更好地达到统一规定的教育要求,同时增进他们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加强他们对当地的情感联结和责任担当。在地化教学在美国兴起主要是受到环境保护运动、反标准化教育改革以及农村教育改革的影响与推动,近年来快速发展,现已形成了学科融合型和学科渗透型两个基本类型。在实践中,在地化教学要求师生转变角色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号召学校领导营造扎根当地的教学文化,拓展教学的资源空间。在地化教学不仅对美国农村地区和原住民地区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我国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在地化教学 国家课程 地方性知识 地方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娟 崔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61-64,共4页
每个学校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学校对教育的价值理解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框架的展开和课程思路的确定,同时,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价值追求践行的主要路径。践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应设置对应教育价值追求的课程... 每个学校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学校对教育的价值理解直接影响着学校课程框架的展开和课程思路的确定,同时,课程开发是学校教育价值追求践行的主要路径。践行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学校教育价值追求,应设置对应教育价值追求的课程目标,基于教育价值追求确定课程内容,基于教育价值理念整合课程结构,并建构导向践行教育价值追求的课程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教育价值追求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 课程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晓芳 黄甫全 曾文婕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8,共8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微型课程开发在世界许多国家逐步兴起。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该文梳理并阐明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认为微课程开发呈现出从校本模式到信息化模式再到整合模式的发展演变走向。微型课程开发的校本模式聚焦于班级层...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微型课程开发在世界许多国家逐步兴起。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该文梳理并阐明新兴微型课程开发的三种模式,认为微课程开发呈现出从校本模式到信息化模式再到整合模式的发展演变走向。微型课程开发的校本模式聚焦于班级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深化拓展和吐故纳新;信息化模式紧跟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凸显微型课程开发的信息化取向;整合模式则超越校本模式和信息化模式,呼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追求以人的学习为本的信息技术和课程开发的双向整合,最终创生出新的信息化课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课程开发 校本模式 信息化模式 整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理念的应用实践——基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双语课程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宝辉 胡立如 +1 位作者 李鹏飞 秦健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8,共13页
学生从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转向"创造者"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让学生参与创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研究以S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双语课程为案例,遵... 学生从教育资源的"消费者"转向"创造者"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让学生参与创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研究以S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研究生双语课程为案例,遵循"设计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的理念在该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实践。文章以26名参与了2014年秋和20名参与了2015年秋两轮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与完善过程的学生为被试,收集了他们在备课、在线讨论、课堂实况、问卷调查以及作业等方面的数据,对参与课程建设的不同渠道的特点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理念的实施应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学科、学习环境、课程专家、政策规范、机构支持等内外部限定因素,确定合适的实施层次与范围,结合具体教育环境特征,设计匹配的且多样化的学生参与渠道并根据具体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选用恰当的参与渠道;理念实施过程需对实施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控,及时调整渠道支架和参与规范的设计,逐渐构建共同创造型学习环境,并最终促进学习者学习质量的提升。本研究所提出的"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理念的实施路径模型期待能够为这一理念的推广提供可行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创造者 学生中心 学生参与 课程建设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与启示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健 黄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8-102,共5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潮的兴起和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中小学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优化教学,提高了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国内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潮的兴起和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中小学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优化教学,提高了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同时,也为国内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有意义的范例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可持续发展教育 校本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