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如何落地: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科学话语建构与礼俗社会转型
1
作者 姜溪海 赵普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乡土祈神礼俗的现代改造过程往往被表述为“科学”与“迷信”的对撞,其在具体年代、地域、个人层面的演进方式与曲折历程常被遮蔽。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祈神礼俗书写及其变迁则生动地呈现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复杂现实语境。在鲁迅、王... 乡土祈神礼俗的现代改造过程往往被表述为“科学”与“迷信”的对撞,其在具体年代、地域、个人层面的演进方式与曲折历程常被遮蔽。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祈神礼俗书写及其变迁则生动地呈现出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复杂现实语境。在鲁迅、王鲁彦、叶紫等代表作家的早期叙述中,知识分子与民众间的经验时差、国家现代性诉求与国家能力间的现实鸿沟注定了“理念先行”式“科学”启蒙与祈神礼俗改革的受挫。20世纪30年代乡土小说展现出国家权力内卷、世界市场入侵、现代战争袭扰为乡土社会带来的超经验风险,导致了小农传统经验的崩溃与祈神礼俗作为传统实践路径的失效。40年代乡土小说中的祈神礼俗书写呈现出“天命”与“革命”缠斗的叙事模式,从对祈神礼俗的文化挪用,到以生产建设与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实践路径重构,革命政权完成了对农民传统认知与实践方式的改造。现代乡土小说中祈神礼俗的转型过程,即是“科学”观念逐步在乡土社会中“落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乡土小说 科学话语 祈神礼俗 中国式现代化 礼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信仰的本土化与地方信仰的转型——基于清代陕南杨泗将军信仰的考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晓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03,共8页
作为区域性神的杨泗将军信仰,在清代中期由两湖移民带入陕南地区之后,又整合了宋代以来陕南原有地方性神祇杨从义,不仅完成了其本土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本为庇佑地方农业生产的水利神杨从义崇拜发生转型,成为区域性信仰的组成部分。而... 作为区域性神的杨泗将军信仰,在清代中期由两湖移民带入陕南地区之后,又整合了宋代以来陕南原有地方性神祇杨从义,不仅完成了其本土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本为庇佑地方农业生产的水利神杨从义崇拜发生转型,成为区域性信仰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清代中期以后陕南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直接将原居地区水神信仰带入,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明清时期陕南地方商品经济的勃兴,使得民间信仰体系从以地方诸神为主开始向地方诸神与区域性神祇相结合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区域信仰 地方信仰 杨泗将军信仰 杨从义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土主崇拜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甫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49-55,共7页
彝族土主崇拜是宗族制发展的产物,其前身是山神崇拜,南诏时期发展到土主偶像崇拜阶段,加之受释道文化的影响,彝族土主崇拜更加多元化。彝族土主崇拜具有庇佑人畜平安、注册人畜灵魂、主管风雨五谷、毕摩护法神、神判等职能,囊括了彝族... 彝族土主崇拜是宗族制发展的产物,其前身是山神崇拜,南诏时期发展到土主偶像崇拜阶段,加之受释道文化的影响,彝族土主崇拜更加多元化。彝族土主崇拜具有庇佑人畜平安、注册人畜灵魂、主管风雨五谷、毕摩护法神、神判等职能,囊括了彝族生殖崇拜、图腾与祖先相迭的复合文化以及释道文化影响下的人为宗教等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土主崇拜 土主庙 祖先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 被引量:5
4
作者 孙林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3期28-35,共8页
文章主要对藏民族传统宗教即苯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以及早期的祖先崇拜问题进行考析,主要探究藏族灵魂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还比较了早期藏族祖先崇拜和后期民间宗教中祖先崇拜的遗存,认为后... 文章主要对藏民族传统宗教即苯教、佛教和民间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以及早期的祖先崇拜问题进行考析,主要探究藏族灵魂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宗教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同时还比较了早期藏族祖先崇拜和后期民间宗教中祖先崇拜的遗存,认为后期的地域神和五守舍神都同早期的祖先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 祖先崇拜 地域神 民间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生态知识与生态保护——以滇西北藏区奔子栏镇神山崇拜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8,共7页
相对于现代环境科学知识而存在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对于保障地方生态安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地区生物与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地方性生态知识依靠其特有的生态观、认知体系、技术实践和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去实现其保护区域... 相对于现代环境科学知识而存在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对于保障地方生态安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维护地区生物与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地方性生态知识依靠其特有的生态观、认知体系、技术实践和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去实现其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功能。滇西北藏区普遍存在着神山崇拜的社会事实,对于维护藏区的生态环境始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奔子栏镇藏族乡民的神山崇拜就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生态知识 神山崇拜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神祇:明代公祀体系的包容与排斥——以地方公祭神祠为中心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48,共6页
明代地方公祭内容当中,各类神祇祭祀的变化最为频繁,大致经历了洪武朝定制期,成化、弘治迅速发展期,以及嘉靖以后的持续增长期三个阶段,祭祀内容不断增加,以致繁复。地方公祭对象的选择标准主要考虑其是否有功于国家、惠爱在民、具有保... 明代地方公祭内容当中,各类神祇祭祀的变化最为频繁,大致经历了洪武朝定制期,成化、弘治迅速发展期,以及嘉靖以后的持续增长期三个阶段,祭祀内容不断增加,以致繁复。地方公祭对象的选择标准主要考虑其是否有功于国家、惠爱在民、具有保佑功能,或学识德行昭著。这样的选择标准是基于对公共利益的考量,即通过对这些神祇的公祭,发挥崇德报功、示范表率,及舆论导向的功用。因此,明代公祀体系具有明显的"为公"属性。整体来看,明代地方公祀体系是开放的,并处于不断变动中,其包容和排斥性构成理解明代地方祭祀信仰层级结构的一个视角。这种层级结构显示出明朝政府对国家所倡导的儒家信仰、制度性的宗教信仰,以及各类民间信仰的基本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地方公祭神祠 包容 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动物、人与山神:嘉绒藏族山神信仰的本土知识体系——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锦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79,共7页
山神信仰是嘉绒藏族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系统研究了嘉绒藏族关于山神与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本土知识体系,指出其特点是人、植物、动物共居于山神怀抱,山神在这一组关系中居于... 山神信仰是嘉绒藏族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系统研究了嘉绒藏族关于山神与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本土知识体系,指出其特点是人、植物、动物共居于山神怀抱,山神在这一组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而人则按照山神的喜好和自己的需求来对待植物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神信仰 藏族 本土知识 共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西山万寿宫的发展与“朝仙”习俗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平亮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1-107,共7页
明清以来,在官方、士绅、商人以及民众的共同推动下,西山万寿宫不仅经历了一个宫殿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历史过程,还逐渐由里甲祭祀场所发展为跨地域的祭祀中心,成为各种利益集团认同的文化象征,从而导致了香会组织的不断... 明清以来,在官方、士绅、商人以及民众的共同推动下,西山万寿宫不仅经历了一个宫殿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历史过程,还逐渐由里甲祭祀场所发展为跨地域的祭祀中心,成为各种利益集团认同的文化象征,从而导致了香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和"朝仙"习俗的形成与延续。各地朝仙会的进香过程及其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明以来道教地方化的历史趋势,以及地方社会文化的创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山万寿宫 朝仙 道教地方化 明清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质询 自然的挽歌——试论刘醒龙小说中的道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晓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80-785,共6页
湖北作家刘醒龙的小说中内蕴着鲜明的道家文化取向,而这种文化取向贯穿在他的乡村、乡镇与都市工业题材的小说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自然素朴的乡村文明的追慕、对异化人性的现代文明的厌弃、宽容因顺的道德观和女性崇拜。道家文... 湖北作家刘醒龙的小说中内蕴着鲜明的道家文化取向,而这种文化取向贯穿在他的乡村、乡镇与都市工业题材的小说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对自然素朴的乡村文明的追慕、对异化人性的现代文明的厌弃、宽容因顺的道德观和女性崇拜。道家文化的浸染形成了刘醒龙小说创作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醒龙 道家文化 乡村文明 现代文明 女性宗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明代淫祠之禁看儒臣、皇权与民间社会 被引量:12
10
作者 罗冬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138,共8页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 按照明代的宗教管理体制,并非所有不在国家祀典的民间信仰一概被视为淫祠。但地方官在实际的行政中往往过激,将祀典以外的神明和祭祀一概视为淫祠。明代的官方制度和禁毁淫祠活动非日常化的运动特征,都为民间信仰的存在留有空间。同时,明代国家祀典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不时将有影响的民间信仰纳入,扩大了该信仰在民间的影响。由于明代的国家既非依据民众的合意也非依据儒学的原理而成立,因此,代表国家意志的儒臣既要禁毁民间的淫祠,也要限制皇权的淫祀,但效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祠 儒臣 皇权 国家 民间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膑崇拜的正统化脉络与地方化过程——以山东潍北地区瓦城大庙为个案
11
作者 李海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6-143,共8页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经历了由历史人物进入神灵谱系的过程。明代以前在国家正祀中的边缘状态与进退的反复,以及明清以来沉降民间的地方化表达,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策略和地方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史中关于孙膑记载的简略...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经历了由历史人物进入神灵谱系的过程。明代以前在国家正祀中的边缘状态与进退的反复,以及明清以来沉降民间的地方化表达,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政治策略和地方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正史中关于孙膑记载的简略,为后世留下了巨大想象空间。孙膑的神奇经历与非凡军事才华,是其得以神化的基础。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良臣择主而事"的战国时期社会观念,与自身的残疾特征,以及难言善终的结局,是导致官方叙事对其多元评价的主要原因,并最终使其在国家正祀中撤废。在地方祠神信仰中,不仅体现出国家礼仪自上而下的渗透与推行,更是地方精英迎合国家大一统观念的主动援引并化为己用。山东潍北瓦城大庙的神主更替与"孙膑封地说"的在地化进程,有助于推进对国家正祀传统与地方化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膑崇拜 正统化 地方化 潍北地区 瓦城大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模型的无效GDP测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胜银 蔡美玲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48,共5页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识别且降低GDP中的无效成分,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察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选择6个外显变量和2个内显变量作为基础指标,构建了度量无效GDP的MIMIC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1)中国无效经济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识别且降低GDP中的无效成分,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考察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选择6个外显变量和2个内显变量作为基础指标,构建了度量无效GDP的MIMIC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1)中国无效经济占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0.43%~10.88%,说明无效经济在我国一直稳定存在;(2)无效经济总量持续上升,从1990年的2024.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5066.84亿元,增长幅度高达42倍,暗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存在制度性缺陷;(3)GDP崇拜以及地方政府举债的影响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0056和0.0042,是我国GDP存在有效性问题的主因。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背景下,应当进一步摒除GDP中心论,同时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约束,以此提高GDP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效GDP MIMIC模型 GDP崇拜 地方政府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