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五五”时期的数字政府建设: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鹏 陈升 王子豪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147,共10页
“十四五”时期,中央对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在履职能力、平台支撑、数据资源、制度规则、安全保障、数字赋能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数据基础设施建... “十四五”时期,中央对数字政府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在履职能力、平台支撑、数据资源、制度规则、安全保障、数字赋能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五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面临诸多挑战,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潜能挖掘、数字政府制度构建、数字政府安全保障、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十五五”时期数字政府建设“六个新”的建议,即加快打造数字政府高效服务新体系、建设数字政府新基础设施、挖掘数字政府数据新潜能、构建公平规范的数字政府新制度、建立牢固可信可控的数字政府安全新保障、以数字政府赋能经济社会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建设 数字治理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导力供给: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机理 被引量:6
2
作者 毛寿龙 肖敏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M0003,共14页
党建引领已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要求深入探讨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议题。以公共领导力为基点,对话统合治理理论,结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动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对... 党建引领已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要求深入探讨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议题。以公共领导力为基点,对话统合治理理论,结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动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对湖南省长沙市F社区更新治理实践进行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基层党建立足组织、利益和价值三重统合要素,强化对社区公共领导力的供给,驱动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具体而言:组织统合下的空间塑造机制在共建层面构建了扁平化治理结构;利益统合下的资源在地性转化机制在共治层面激发了集体行动动力,选择性激励机制保障了集体行动的持续开展;价值统合下的策略性动员机制在共享层面凝聚了共治共识。此过程不仅助推树立政党治理权威,也提升了社区自主治理能力。本研究验证了社区治理中保持多主体合作与治理权力相对集中的可能性,有助于延展统合治理理论的解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社区治理共同体 公共领导力 统合治理 空间塑造机制 资源在地性转化机制 选择性激励机制 策略性动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科研机构的智库职能: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的经验与启示
3
作者 李莎 沈东婧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 [目的/意义]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科技智库在政策支撑的专业化、时效性与国际参与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有效应对生物技术等高监管领域日益复杂的治理挑战。德国保罗·埃利赫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PEI)作为生物医药和疫苗监管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积累了智库职能发展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发展智库职能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基于PEI官方文献和报告,分析PEI从科研机构向具备智库职能的综合机构演化的路径,包括其科研—政策互动模式、技术评估对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以及国际合作推动生物技术治理创新。[结果/结论]案例分析显示,PEI的智库职能发展基于高水平科研基础,通过技术评估的实证支撑、跨学科协同机制以及国际合作推动得以实现。结合其经验和我国科技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建议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机构在具备政策耦合性和组织适应性的前提下,增强智库意识,提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能力;政府部门可通过机制建设与制度支持,优化科研—政策融合环境。通过双向推动有效发展智库职能,为国家生物技术创新和科技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科技治理 科研机构 智库职能 政策转化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分工的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1
4
作者 傅爱竹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7,共15页
关于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如何分工,新修改的《立法法》并未明确回答,学界亦存在分歧。依据《宪法》有关规定,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分工应依“发挥比较优势”“动态调整”“职权法定”为主导、辅助及兜底原则。既有方案以“... 关于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如何分工,新修改的《立法法》并未明确回答,学界亦存在分歧。依据《宪法》有关规定,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分工应依“发挥比较优势”“动态调整”“职权法定”为主导、辅助及兜底原则。既有方案以“根据论”和“事项论”为分工标准,既不符合上述原则的要求,亦难以应对复杂的立法事务。当前地方数据立法有效规避了以往地方立法的诸多弊端,其路径趋向启示地方立法横向分工的重心并非权限划分,而在于权能协作。应建构以“根据”和“事项”为前导要素、以“权能”为核心要素的阶梯式分工标准体系。对于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共同立法事项,依立法事务所属实践成熟与否,在立法模式上应分别采用“促进—管理”模式或“综合—专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法规 地方政府规章 立法分工 数据立法 立法权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历史转型的国家功能及其治理现代化演变
5
作者 杨述明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 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组织,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制度形态随着社会转型而演变。国家自产生之时起,它的内在职能就为社会需求所决定,从而体现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马克思称之为“国家职能二重性”。政治职能是根本属性,社会职能为基本属性,国家治理实践就依此逻辑而展开。国家治理功能内嵌于社会运行过程,随着社会历史形态转型而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趋势亦是现时代社会转型之必然。当人类处于农业社会背景下,国家及其治理形态为古典国家,具体体现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当人类社会演变为工业社会,国家及其治理形态转型为现代国家,具体体现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目前人类社会正在走向智能社会,国家及其治理形态必然会以一种新型国家形态而与社会转型相适应,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的理论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职能二重性 社会形态历史转型 国家治理现代化 智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责“边界”为何突破?——基层政府“非常规职责”的生成机理分析
6
作者 许飞 曹思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9,共12页
现代政府追求清晰明确的职责体系,但实践中常出现超脱既有职责边界范围的履职行为,从而产生非正式职责或超额定职责,简称“非常规职责”。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考察职责跨界、职责扩容、职责共担三种“非常规职责”样态,可以发现... 现代政府追求清晰明确的职责体系,但实践中常出现超脱既有职责边界范围的履职行为,从而产生非正式职责或超额定职责,简称“非常规职责”。在“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考察职责跨界、职责扩容、职责共担三种“非常规职责”样态,可以发现基层政府“非常规职责”履职行为差异的原因是委托方与代理方“控制权”分包情况不同。进一步分析“非常规职责”的生成原因,发现基层政府事权、职责和任务存在理想和现实层面的差异,理想事权层级分明、有效分权,现实事权层级粘连、交织繁复;理想职责配置稳定、硬性边界,现实职责频繁变动、软性边界;理想任务简单明确、规范执行,现实任务复杂多变、变通执行。在风险复杂社会下,“应然清晰”与“实然模糊”两种政府职责状态将长期共存,中国基层政府在实践中承担“非常规职责”,完成非常规任务体现了基层政府面对复杂治理问题时的韧性与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非常规职责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责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域下地方财政转型:职能、取向与路径
7
作者 周绍东 艾欣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财政运行关涉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要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失衡和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财政运行关涉着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协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重要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部分地方财政面临着收支失衡和债务风险扩大等问题,迫切需要推进运行模式转型。在国家治理视域下,地方财政内嵌着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两对重要关系,承担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公共服务和促进统一市场建设等重要职能,由此形成了竞争、保障和协同等不同的政策取向。据此,在综合权衡三种政策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既有实践经验提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转型路径。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方面,由有形要素转让向无形要素运营转型;在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方面,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兴产业引导转型;在培育发展环境方面,由政策优惠“洼地”向发展环境“高地”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财政 转型路径 国家治理 中国特色财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绿色转型 被引量:9
8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1 位作者 谭朵朵 陈婧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绿色转型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行为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政府敏捷治理:发轫背景、基本架构与调适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桂芝 王春鑫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7,108,共15页
政府敏捷治理是数字技术赋能与政府治理模式深度融合的公共治理范式,是应对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高风险社会治理挑战的有力举措,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案。政府敏捷治理根植于中国现实情境,外... 政府敏捷治理是数字技术赋能与政府治理模式深度融合的公共治理范式,是应对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高风险社会治理挑战的有力举措,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案。政府敏捷治理根植于中国现实情境,外部环境变化、基层治理现状、确定性工作需求、社会治理制度和数字技术应用是其发轫背景。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依循的价值理念,以数字平台为介体有效联结多元主体的耦合结构以及主体协同、智能驱动、动态循环等运行机制共同构筑了政府敏捷治理的本土化框架。要从增强环境适应、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制度体系和夯实数字支撑等方面着手,通过本土化调适自主建构中国特色政府敏捷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敏捷治理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赋能 本土化调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机构改革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开峰 储梦然 田小龙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1,共10页
202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是一场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改革。既有研究阐释了改革的新特征,揭示了历次改革的演进逻辑,并阐明了自主性机构改革的基本行动路径,即调整结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未来研究可以沿着自主知识体系和“两个结合... 202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是一场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改革。既有研究阐释了改革的新特征,揭示了历次改革的演进逻辑,并阐明了自主性机构改革的基本行动路径,即调整结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未来研究可以沿着自主知识体系和“两个结合”的思路进一步拓展,重点关注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厘清纵向职责划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并保障机构改革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机构改革 自主性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数据管理机构的职能建设情况调查及其启示——以中欧美英澳为例
11
作者 周文泓 吴一凡 +1 位作者 文利君 杨璐羽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文章梳理与整合了代表性国家有关职能描述的文本与相关实践,发现数据管理机构职能构建呈现为从政策法规、战略规划、行动指南、监督指导等方面推进数据相关活动来确立数据治理类的职能,而从数字转型、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维护、数据安全... 文章梳理与整合了代表性国家有关职能描述的文本与相关实践,发现数据管理机构职能构建呈现为从政策法规、战略规划、行动指南、监督指导等方面推进数据相关活动来确立数据治理类的职能,而从数字转型、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维护、数据安全保障、数据价值挖掘等方面具体围绕数据对象本身开展活动来明晰数据管理类的职能,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承担各类职能的机构均较为多元且各具差异。基于此,从职能协同、职能重点的参照、职能涉及的数据范畴等方面,提出了数据管理机构职能优化构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管理机构 数据治理 数据管理 职能调查 数字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演化研究——基于资源依赖视角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丰 徐顽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阐释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职能、运行机制和市场化转型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合案例对主体策略演化特征、参与成本、收益分配、投机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进行赋值仿... 在阐释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职能、运行机制和市场化转型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合案例对主体策略演化特征、参与成本、收益分配、投机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进行赋值仿真。研究发现:(1)对于市场化转型而言,地方政府属于风险偏好者,高校和企业属于风险回避者;(2)市场化参与成本对主体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且各方对参与成本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3)市场化收益分配方案对系统演化具有决定性影响,且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地方政府投入端调控予以抵消;(4)企业投机行为对市场化转型造成一定阻碍,但不足以影响系统稳定性。最后,从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各自立场提出推动市场化转型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主导型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市场化转型 资源依赖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与城投债发行定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佟岩 李鑫 徐国铨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26,共20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21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21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且相较于参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帮助融资平台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发行利差。机制检验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是通过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媒体监督力度实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融资平台公益性职能较强、地方政府救助能力较弱、地区制度环境较差,以及持股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地位较高、股利分配较多时,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这一新颖的角度切入,丰富了城投债发行定价和融资平台转型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融资平台 持股上市公司 城投债 债券发行定价 产业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的路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冠森 李一花 李佳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13,共19页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 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方面。文章选取2002—2019年有发债记录的511个县区,其中包括被划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53个县区、接受生态补偿的113个县区,选择全部未接受生态补偿的样本设立生态功能区研究组、选择全部未划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样本设立生态补偿研究组,分别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减负)和生态补偿制度(补偿)作为两种不同的政策冲击,通过PSM方法进行一对一近邻匹配和多期DID回归,实证研究减负与补偿这两种不同路径对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而生态补偿制度的效果则恰恰相反。经过平行趋势检验、重新构造研究组、更换被解释变量的度量方式、改变样本范围、安慰剂检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两种路径的效果差异与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激励效应有关。异质性分析发现,重点生态功能区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工业发达的县和县级市更为明显;而生态补偿制度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影响在普通县更为明显,与工业发展水平没有显著关系。文章的研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纵向财政失衡 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能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姚凤民 王培圣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8,共12页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的营商软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17、2018年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数字...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的营商软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17、2018年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显著地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且主要通过优化营商软环境如制度软环境与人才软环境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服务业企业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而言,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效应更加明显。本研究拓展了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对微观企业作用的成果,也丰富了财税政策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为后续深化改革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 营商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风险形成的三重逻辑与治理出路——基于财政属性视角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文琰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我国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以下简称专项债)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从近些年全国与各省的审计情况看,我国的专项债既有包装、谎报、虚报收益违规发行问题,也有闲置不用、挪作他用、低效使用的情况,这些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发债初衷... 我国的地方政府专项债(以下简称专项债)已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内容。从近些年全国与各省的审计情况看,我国的专项债既有包装、谎报、虚报收益违规发行问题,也有闲置不用、挪作他用、低效使用的情况,这些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发债初衷相悖离,难以达到政策预期效果,甚至出现收不抵支、以债养债现象,影响代际公平。本文在分析专项债主要风险点的基础上,从专项债的财政属性视角剖析专项债风险形成的理论逻辑、制度逻辑与实践逻辑。研究发现:理论上,对专项债发挥财政政策工具作用的方向界定不准;制度安排上,赋予专项债过多的财政职能;实践中,地方政府存在“财政幻觉”。这些因素在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使专项债不仅“偏航”,而且“走样”,不断泛化为“万能债”。对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理论上追本溯源,厘定专项债的职能范围;第二,制度上革故鼎新,为专项债稳根固本;第三,实践中审时度势,用区块链技术为专项债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专项债 债务风险 风险治理 财政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视角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逻辑、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稀慧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61-64,共4页
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新型主体日益发展壮大,研究新乡贤参与既有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对于探索基层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视角下,新乡贤嵌入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人际关系嵌入、体制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4... 新乡贤作为乡村治理新型主体日益发展壮大,研究新乡贤参与既有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路径,对于探索基层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嵌入性视角下,新乡贤嵌入治理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人际关系嵌入、体制嵌入、文化嵌入和认知嵌入4个维度嵌入到既有的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同时本土动员提供原点内核作用。最后,从创新机制、合理定位、营造环境和搭建平台4个方面对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本土化构建提出展望,以期为当下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嵌入性 作用机制 本土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 被引量:274
18
作者 张京祥 赵丹 陈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55,共7页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地域分工及中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的重塑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在地方政府之中滋生了增长主义的城市发展战略。然而,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隐性危机逐渐进入了显性化阶段,增长主...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地域分工及中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的重塑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在地方政府之中滋生了增长主义的城市发展战略。然而,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隐性危机逐渐进入了显性化阶段,增长主义必须也必将终结。本文在剖析城市增长主义空间表征的基础上,厘清了增长主义的逻辑体系与危害,揭示了终结增长主义的内外推力,进而提出了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重大转型及所必须采取的新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企业化治理 增长主义终结 城市规划转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财政地域差异与转型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王玉波 唐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1-159,共9页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分地域研究土地财政差异情况,对于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型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结土地财政各项收入来源发展概况,考虑土地储备抵押融资为借债收入,故只以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收计算199... 土地财政是当前政府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分地域研究土地财政差异情况,对于提出科学合理的转型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结土地财政各项收入来源发展概况,考虑土地储备抵押融资为借债收入,故只以土地出让金与土地、房产税收计算1999-2010年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收入总规模,同时考虑各省(市)年均土地财政收入规模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贡献率),找出土地财政情况地域差异的基本规律。进一步采用SPSS19.0层次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土地财政情况划分为5种集群类型:土地财政发展期、较旺盛期、旺盛期、中期、后期。从土地财政收入规模与增长趋势及对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程度,分析各集群土地财政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考虑土地财政不可持续性及存在的诸多弊端,针对不同集群地域从国家层面制度改革、征收物业税、改变土地财政为动力源泉的城市化、发挥闲散土地的财政作用等4方面,提出土地财政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土地财政 地域差异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娄成武 王玉波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1,共11页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 研究中国土地财政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与负效应,对于土地财的兴利除弊、实现可持续的地方土地财税收益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土地财政的起源、涵义与性质,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分税的财政体制、国家土地制度及农地征用流转制度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的行为策略选择,进一步论述了由此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推动房价快速上涨并积累财政金融风险,以及形成届际不公平和不可持续的财政等负效应。论述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涵义与存在的困局,在此基础上,从转变地方政府角色、完善财政体制、推进土地房产税系与农地产权及征用制度改革、改变以土地财政为动力机制的城市化发展、约束地方政府获取财政收入风险性行为等方面,提出后土地财政时代转型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行为 负效应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