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Analysis and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李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from the K-NET network and the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S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offshore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shore motions.The V/H PGA ratio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offshore stations is about 50%of the ratio at onshore stations.The V/H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onshore motions,especially for periods less than 0.8 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result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offshore recordings in the K-NET,the simplified V/H design equations for offshore motions in minor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ground motion vertical component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V/H)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 (V/H PGA ratio K-NET network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 (S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orosity distribution on nonlinear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ent responses of porous functionally graded skew plates 被引量:5
2
作者 Naveen Kumar H S Subhaschandra Kattimani TNguyen-Tho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918-1935,共18页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orosity distributions on nonlinear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ent analysis of porous functionally graded skew(PFGS)plates.The effectiv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porosity distributions on nonlinear free vibration and transient analysis of porous functionally graded skew(PFGS)plates.The effectiv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PFGS plat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modified power-law equations in which gradation varies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FGS plate.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FE)formulation for the overall PFGS plate is derived by adopting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FSDT)in conjunction with von Karman’s nonlinear strain displacement relations.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PFGS plate are derived using the principle of virtual work.The direct iterative method and Newmark’s integration technique are espoused to solve nonlinear mathematical relations.The influences of the porosity distributions and porosity parameter indices on the nonlinear frequency responses of the PFGS plate for different skew angles are studied in various parameters.The effects of volume fraction grading index and skew angle on the plate’s nonlinear dynamic responses for various porosity distributions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functionally graded skew plates Porosity distributions Nonlinear transient response Nonlinear frequency ratio Nonlinear frequency parame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提取肉桂精油工艺及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婷 朱慧 +5 位作者 才让东珠 成述儒 罗志皓 易雪娇 张涛 陈欢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为提高肉桂精油提取率,本实验选用水蒸气蒸馏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分析4个因素(蒸馏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料液中氯化钠的体积分数)对肉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设计对肉桂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借助气相色谱-... 为提高肉桂精油提取率,本实验选用水蒸气蒸馏法,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分析4个因素(蒸馏时间、料液比、浸泡时间、料液中氯化钠的体积分数)对肉桂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设计对肉桂精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率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 2=0.98,方程回归模型极显著(P<0.01),回归模型拟合性较好,肉桂精油最佳提取条件为:蒸馏时间3 h,料液比1∶13,浸泡时间40 min,氯化钠的体积分数3.6%,且在该条件下提取率约为3.30%;最佳工艺提取的肉桂精油共检测出75种成分,占总精油的87.32%,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精油 水蒸气蒸馏 提取率 响应面设计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彦苍 宁钰 +7 位作者 石华旺 冯胜雷 张晓雄 张春元 于铠源 朱骥 靳子栋 乔威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1-224,共14页
【目的】为了提高水库底泥的高值化利用率,拟使用水库底泥来制备泡沫混凝土,以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为变量【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响应曲面法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变量对水库底泥泡沫混... 【目的】为了提高水库底泥的高值化利用率,拟使用水库底泥来制备泡沫混凝土,以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为变量【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3.0软件中响应曲面法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变量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采用SEM和XRD探究了底泥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影响顺序为:水胶比>泡沫掺量>底泥掺量,而导热系数的影响顺序为:水胶比>底泥掺量>泡沫掺量。随着水胶比增加,抗压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导热系数逐渐降低。增加泡沫和底泥掺量会导致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均下降。孔隙率与导热系数呈现负相关,符合指数模型。【结论】经优化配比,水库底泥泡沫混凝土在水胶比0.4、底泥掺量30%、泡沫掺量4.2%条件下制备,其28 d抗压强度为18.19 MPa,导热系数为0.1214W/(m·K),表观密度为701.2 kg/m^(3)。微观结果分析表明,底泥掺入量为30%条件下,试块内部物相结合紧密,孔隙分布均匀。研究成果为水库底泥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底泥 泡沫混凝土 响应曲面法 抗压强度 导热系数 影响因素 水胶比 SEM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变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在天津地区的应用
5
作者 张磊 岳冲 +1 位作者 宋程 余怀忠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6,共8页
从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利用基于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了天津蓟县洞体应变和小辛庄洞体应变的加卸载响应比值,并依据孕震尺度与震级关系选取震例,结合伸缩应变原始观测数据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和天津及... 从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利用基于库仑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了天津蓟县洞体应变和小辛庄洞体应变的加卸载响应比值,并依据孕震尺度与震级关系选取震例,结合伸缩应变原始观测数据的趋势性变化特征和天津及周边地区b值扫描结果开展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2020年河北古冶MS5.1地震前小辛庄洞体应变两分量出现了明显的拉张应变加速、震后减弱现象,加卸载响应比值在该时段内同样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异常变化;(2)2018—2019年天津小辛庄周边区域出现了明显的低b值异常区,且上述结果在时、空上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体应变 加卸载响应比 B值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始发井能源支护桩热力响应现场试验
6
作者 任连伟 王书彪 +2 位作者 孔纲强 杨权威 邓岳保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1,612,共10页
将能源桩技术应用到支护桩形成能源支护桩,不仅可以解决能源桩技术的结构安全问题,还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依托焦作市新河商务区高压线路归并改造综合管廊基坑支护工程,开展基坑开挖前后能源支护桩的热响应试验,并在基坑开挖稳定后进行... 将能源桩技术应用到支护桩形成能源支护桩,不仅可以解决能源桩技术的结构安全问题,还能使资源回收再利用。依托焦作市新河商务区高压线路归并改造综合管廊基坑支护工程,开展基坑开挖前后能源支护桩的热响应试验,并在基坑开挖稳定后进行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进水口、出水口、桩身温度以及应变变化数据,初步探讨了能源支护桩的换热性能、热致应力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基坑的开挖使能源支护桩的换热量得到提升,而桩身附加温度应力减小。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的换热量随着间歇比减小而得到提升,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沿埋深逐渐减小。基坑开挖引起桩身弯矩在-8.0m处最大为128.98kN·m,且越往两端弯矩越小,随着桩身温度逐渐上升,桩身弯矩先减小后上升;不同间歇比下能源支护桩桩身弯矩随着间歇比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间歇比为2.0时桩身-4.0m处产生的弯矩最大为7.12k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支护桩 基坑开挖 间歇比 换热性能 热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高烈度地震区不同矢跨比曲线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7
作者 张国军 王希宝 +2 位作者 肖锋 罗庆斐 王峥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6,共9页
依托跑马山隧道极高烈度以及其曲线段平面线形复杂的特点,提出矢跨比(α)的概念对其进行分类,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矢跨比曲线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模型,研究曲线隧道在极高烈度地震区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与直线隧道相比,曲线... 依托跑马山隧道极高烈度以及其曲线段平面线形复杂的特点,提出矢跨比(α)的概念对其进行分类,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矢跨比曲线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数值模型,研究曲线隧道在极高烈度地震区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与直线隧道相比,曲线隧道在地震作用下的相对变形具有明显区段性,按照变形增长快慢,可以将其分为增长段(0~300 m、900~1200 m)和平稳段(300~900 m).其中增长段相对变形增长快,且x方向水平相对变形(ΔU_(x))较大,而平稳段相对变形几乎不变,但是y方向水平相对变形(ΔU_(y))较大.曲线隧道在增长段的相对变形速率和塑性应变随着矢跨比的增大而增大,其中相对变形速率、塑性应变的最大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4倍、3倍,同时平稳段与增长段的加速度差值也增大.综合考虑不同矢跨比曲线隧道相对变形、塑性应变以及加速度响应的变化规律,α=0.1,0.2的曲线隧道的地震响应与直线隧道更为接近,而α=0.3,0.4的曲线隧道的地震响应更具曲线特性,因此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隧道 极高烈度 矢跨比 地震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鲲鹏 张宁 丁北斗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 为改善粉土作为路基材料级配较差、整体结构松散、强度较低等缺点,本文以赤泥(RM)、电石渣(CS)、脱硫石膏(DG)为原材料制备复合固化剂,开展复合固化土配合比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了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固化土的合理掺量范围,同时借助Box-Behnhen响应面法对复合固化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以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UCS)为响应值,建立二阶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单因素对固化土7、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均依次为赤泥、电石渣、脱硫石膏;双因素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赤泥和脱硫石膏、电石渣和脱硫石膏,对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赤泥和电石渣、电石渣和脱硫石膏、赤泥和脱硫石膏。通过优化获得复合固化土的最优配合比为赤泥掺量15.84%(质量分数)、电石渣掺量14.32%(质量分数)、脱硫石膏掺量7.32%(质量分数)。响应值的实测值和预测值误差均较小,证实了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固化土配合比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固化土的主要产物为具有胶凝作用的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生成的钙矾石(AFt)穿插在凝胶与土颗粒之间,增强了土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固化土 响应面法 配合比优化 回归模型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万里 涂春鸣 +1 位作者 肖凡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I0005,共15页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 电网故障期间保持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型变流器的暂态稳定性对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频率稳定性是保持暂态稳定性的前提和基础,应优先考虑,而现有暂态稳定方法却极少关注。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频率稳定性提升的VSG暂态稳定性增强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增强故障期间的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首先,全面分析2种故障类型下VSG的惯性和阻尼对暂态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引入角频率偏差反馈的有功环控制,并基于小信号和大信号模型综合分析VSG的暂态响应;接着,给出一种考虑最优阻尼比的VSG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和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暂态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 暂态响应 最优阻尼比 小信号模型 大信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竖向设计反应谱谱值研究
10
作者 司明非 江辉 +3 位作者 陈良江 高日 周勇政 卢文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竖向地震动对高烈度区桥梁等结构存在严峻威胁,且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关系复杂。然而当前我国GB 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未对竖向设计反应谱做出专门规定;其他部分规范仅规定竖向反应谱取水平谱的某一固定比值,... 竖向地震动对高烈度区桥梁等结构存在严峻威胁,且与水平向地震动之间关系复杂。然而当前我国GB 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2009年版)未对竖向设计反应谱做出专门规定;其他部分规范仅规定竖向反应谱取水平谱的某一固定比值,可能使对竖向地震动的估计不可靠。因此,在我国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亟需修编的大背景下,选取了国内外的4350条地震动记录,按场地类别和震级分类,进行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谱比值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普遍超过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现行规范给出的定值0.65,且受场地类别和地震烈度的影响显著。因此,建议引入竖向场地系数表征竖向地震动作用,通过试算并与JTG/T 2231-01—2020《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对比,确定了适用于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竖向场地系数计算方法。计算不同场地类别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峰值比,给出了竖向场地系数的建议取值。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竖向加速度设计谱谱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抗震设计 竖向地震动 加速度反应谱 反应谱比 竖向场地系数 加速度峰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模型的多维实现及其在ABAQUS中的应用
11
作者 董青 陈苏 +4 位作者 李小军 董云 陈亚东 周正华 朱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对数函数作为骨架曲线,引入“修正动骨架曲线”和“阻尼比退化系数”的概念,考虑试验阻尼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实现试验阻尼和滞回阻尼在数学上自洽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该本构只适用于一维土层场地时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 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对数函数作为骨架曲线,引入“修正动骨架曲线”和“阻尼比退化系数”的概念,考虑试验阻尼对滞回曲线的影响,实现试验阻尼和滞回阻尼在数学上自洽的非线性动力本构。该本构只适用于一维土层场地时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基于对数动态骨架本构函数关系式,给出对数动态骨架参数的求解方法,并推导出加卸载曲线的时变切线剪切模量。通过ABAQUS软件的操作平台和等效剪应变算法,开发了基于对数动态骨架本构模型的显式子程序模块,该模型适用于二维和三维土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选取含软弱淤泥质土层场地作为计算模型,将从基岩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I centro地震动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可考虑土体阻尼效应的对数动态骨架本构以及开发子程序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动骨架本构 阻尼比 场地地震反应 时变切线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断层氢气异常机理研究
12
作者 贾东辉 余怀忠 +2 位作者 赵彬彬 张涛 刘海洋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使用新疆阿克苏台和库尔勒台断层氢气观测数据,研究氢气的映震能力;结合潮汐应力与氢气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这2个台断层氢气的异常变化机理和映震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潮汐应力加载状态下氢气的响应特征;对比原始观... 使用新疆阿克苏台和库尔勒台断层氢气观测数据,研究氢气的映震能力;结合潮汐应力与氢气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这2个台断层氢气的异常变化机理和映震机制进行研究,分析潮汐应力加载状态下氢气的响应特征;对比原始观测数据与加卸载响应比映震效能,提高异常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断层氢气变化具有潮汐效应,在地壳应力加载作用下,对潮汐应力反应灵敏,氢气高值异常多出现在调制时段;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显示,相对于原始观测数据异常指标报准率,加卸载响应比的预报效能更优,LURR=1.02可作为断层氢气的异常阈值,超阈值后观测点周边地区短期存在5级以上地震活动危险性。该指标通过了R值检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氢气 加卸载响应比 异常机理 地震前兆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斜拉桥抖振响应简化分析方法及试验验证
13
作者 甘泽鹏 邓佳逸 +5 位作者 吴庆 张吉仁 曹楠奎 封周权 华旭刚 牛华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5-1176,共12页
大跨斜拉桥的抖振分析是桥梁抗风设计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风洞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进行。然而,使用有限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定义气动刚度和气动阻尼矩阵,其计算时间会随着结构单元数的增加而急剧增长。为提高结构抖振响应有限元分析的... 大跨斜拉桥的抖振分析是桥梁抗风设计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风洞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进行。然而,使用有限元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定义气动刚度和气动阻尼矩阵,其计算时间会随着结构单元数的增加而急剧增长。为提高结构抖振响应有限元分析的计算效率,提出一种抖振响应有限元分析的简化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和全桥气弹风洞试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首先,采用抖振响应分析的简化模型,在有限元分析中忽略气动刚度,而气动阻尼则通过附加模态阻尼比进行考虑,并通过模态叠加法进行动力响应计算,从而降低计算复杂性。然后,利用数值模拟仿真和全桥气弹风洞试验对所提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设计基准风速32.3m/s和0°攻角条件下,成桥状态主梁在跨中和四分点的竖向抖振位移响应均方根值分别为风洞试验测得的39.6mm和21.1mm;而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得到的结果为40.7mm和21.6mm,对应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78%和2.37%。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仿真所得的抖振响应与风洞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大跨度斜拉桥抖振响应分析中,可以采用简化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忽略气动刚度矩阵,通过附加模态阻尼比考虑气动阻尼,以提高计算效率。这种分析方法大大地简化了分析复杂度,适用于工程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抖振响应 有限元分析 气动阻尼 模态阻尼比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国际标准化比值与肝移植患者术后谵妄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14
作者 徐子恒 高凤莉 +3 位作者 靳斌 吕茵茵 杨同男 王克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与肝移植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非线性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 目的分析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与肝移植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非线性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9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523例肝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病例综述法评估POD。结果肝移植患者POD发生率为14.34%。术前INR与POD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7.06,P=0.029),术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POD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肝移植患者中,将术前INR水平维持在1.43以下能降低肝移植POD发生风险。因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术前INR水平,将其控制在安全界值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谵妄 国际标准化比值 剂量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综合实验优化设计
15
作者 董晶亮 陈霄雷 +4 位作者 刘强 周鹏 丁海滨 方焘 赵秀绍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4-231,共8页
传统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实验多为固定配比的水泥基材料验证性实验,未充分融入现代绿色低碳理念及科学设计方法。该教学实验提出以碱激发赤泥胶凝材料替代水泥,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材料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850℃、碱激发剂掺量16... 传统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实验多为固定配比的水泥基材料验证性实验,未充分融入现代绿色低碳理念及科学设计方法。该教学实验提出以碱激发赤泥胶凝材料替代水泥,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材料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850℃、碱激发剂掺量16%、赤泥掺量10%条件下,该材料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32.18%和42.21%。该材料及优化方法已在白鹭大桥伸缩缝修复工程中成功应用,工程成本降低了10.8%,修复材料力学性能提升了11.3%。该教学实验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设计、现场操作和数据分析训练,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推动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材料 响应面法 实验教学 材料配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在CSEP计划中的应用和预测效能检验
16
作者 于晨 韩盈 +2 位作者 张永仙 张小涛 余怀忠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9,共11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实用性,对基于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MMEP的2018—2023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R值评分模块对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几年MMEP年度预测... 为了更好地评估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实用性,对基于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MMEP的2018—2023年全国5级以上地震的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采用CSEP中国检验中心的R值评分模块对年度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近几年MMEP年度预测结果的R值评分均值在0.3~0.4,年度预测效能波动较小;(2)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的预测结果优于东部地区,其中2019年四川长宁6.0级、2020年新疆伽师6.4级和于田6.4级地震的年度预测以及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测的“时、空、强”三要素基本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法组合预测模型 CSEP计划 加卸载响应比 R值评分方法 预测效能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场结构特征识别的高膨胀比径流涡轮流动损失分析及参数化优化
17
作者 徐冬 刘瑞 +2 位作者 杨名洋 张慰 丁占铭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9,共9页
涡轮负荷增加会强化激波结构,进而致使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显著增加。探明高膨胀比涡轮内部激波导致的流动损失机制和规律对涡轮性能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开展高膨胀比涡轮内部关键流动结构损失定量分析的熵产识别方法研究,并基于该方法探讨... 涡轮负荷增加会强化激波结构,进而致使涡轮内部流动损失显著增加。探明高膨胀比涡轮内部激波导致的流动损失机制和规律对涡轮性能优化设计至关重要。开展高膨胀比涡轮内部关键流动结构损失定量分析的熵产识别方法研究,并基于该方法探讨某型自主开发高效增压器的高膨胀比涡轮流动损失分布特征和流动机理。研究表明,设计点工况下喷嘴内激波诱导二次流损失占涡轮总损失的80%,其中泄漏流和其他主要二次流结构在各工况下均为主导损失。膨胀比从2.8增加至4.0,泄漏流损失降低至38%,但激波损失占比从0.4%急剧增加至12.4%。基于上述损失规律与机制,结合涡轮性能的响应面代理模型,构建了高膨胀比涡轮局部参数化模型并实现参数化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涡轮激波强度与诱导损失明显降低,涡轮效率相对提升了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膨胀比 径流涡轮 激波 损失分析 参数化优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形摆式波浪能装置运动响应特性研究
18
作者 乐婉贞 叶寅 +3 位作者 范朝晖 盛松伟 禹鹏 符荣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针对一种船形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运动响应及能量俘获特性进行研究。该波浪能发电装置以船形摆作为吸波浮体,在波浪驱动下,绕位于装置重心处的主轴旋转,主轴两端与固定在海床上支撑立柱连结,进而驱动内置的机械式动力摄取系统发电。基... 针对一种船形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运动响应及能量俘获特性进行研究。该波浪能发电装置以船形摆作为吸波浮体,在波浪驱动下,绕位于装置重心处的主轴旋转,主轴两端与固定在海床上支撑立柱连结,进而驱动内置的机械式动力摄取系统发电。基于线性势流理论和牛顿第二定律建立波浪能装置的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得到装置在不同周期和不同阻尼下的能量俘获宽度比、运动响应以及输出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装置的能量俘获宽度比和摆动角度幅值随周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周期为4.2 s,阻尼为80000 N·m·s/rad时,装置的能量俘获宽度比达到最大值120.92%;在周期为4.4 s,阻尼为44000 N·m·s/rad时,装置的发电功率达到最大值122 k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 动力响应特性 势流 能量俘获宽度比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的粉煤灰湿法脱硫条件优化与机理
19
作者 鞠恺 刘颖 +5 位作者 李新 任武昂 鱼郑 唐仁龙 金鹏康 孙丽萍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7-422,共16页
为考察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效果与机理,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对参数粉煤灰浆液固液质量比、SO_(2)体积分数、气体流量进行分析,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探索粉煤灰湿法脱硫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 为考察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效果与机理,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法对参数粉煤灰浆液固液质量比、SO_(2)体积分数、气体流量进行分析,并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探索粉煤灰湿法脱硫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固液质量比可以通过升高pH的方式来提升穿透时间、SO_(2)总吸附量与单位粉煤灰浆液吸附SO_(2)量,但当固液质量比超过1∶1后会出现穿透时间与SO_(2)吸附量下降的现象。随着SO_(2)体积分数增加,粉煤灰浆液对SO_(2)的吸附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SO_(2)体积分数为750×10^(-6)时取得最大吸附量64.35 mg,高SO_(2)体积分数能显著降低穿透时间。提升气体流量,穿透时间、SO_(2)总吸附量与单位质量粉煤灰浆液吸附SO_(2)量均有所降低。以A、B、C分别表示因素固液质量比、SO_(2)体积分数和气体流量,AB、AC、BC分别表示其是交互项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穿透时间因素的主次顺序为C、B、A、BC、AC、AB;影响SO_(2)总吸附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C、AB、BC、AC;影响单位质量粉煤灰浆液吸附SO_(2)量因素的主次顺序为A、B、C、AB、AC、BC。最佳脱硫工艺条件为固液质量比为0.87、SO_(2)体积分数为472×10^(-6)、气体流量为1500 mL/min。对脱硫前后粉煤灰的XRF和SEM分析显示:脱硫后粉煤灰硫氧化物含量显著增多,原表面板状Ca(OH)_(2)生成了块状和针棒状物的CaSO_(4)·2H_(2)O和CaO·Al_(2)O_(3)·3CaSO_(4)·32H_(2)O。可能的脱硫机理为:粉煤灰在水中溶出大量Ca^(2+)和OH^(-)。SiO_(2)和Al2O_(3)在强碱条件下与Ca(OH)_(2)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凝物质(C-S-H和C-A-H凝胶)。当含硫烟气通入粉煤灰浆液中,SO_(2)转移至液相,形成H^(+),HSO_(3)^(-)和SO_(2)^(2-),H^(+)与粉煤灰浆液反应,使粉煤灰中含有的Ca^(2+)、Fe^(3+)等元素浸出并催化氧化溶解于粉煤灰浆液中的SO_(2)气体,生成H2SO4与CaSO_(4),CaSO_(4)与浆液中水分子结合后以CaSO_(4)·2H_(2)O形式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湿法脱硫 固液质量比 响应面分析 脱硫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井下加速度反应谱比值与地脉动HVSR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王玉石 张雅琼 +2 位作者 李小军 李敏 段建斌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41,共11页
尽管地脉动水平/竖向傅里叶幅值谱比(HVSR)法尚存在基础理论欠缺,但已被广泛应用于场地条件参数估计与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中。对地脉动HVSR予以改进,建立用之估计地震动作用下地表/井下加速度反应谱比值(SBSRa)的经验方法,可使利用地脉... 尽管地脉动水平/竖向傅里叶幅值谱比(HVSR)法尚存在基础理论欠缺,但已被广泛应用于场地条件参数估计与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中。对地脉动HVSR予以改进,建立用之估计地震动作用下地表/井下加速度反应谱比值(SBSRa)的经验方法,可使利用地脉动现场观测数据估计地震动放大系数成为可能,进而为地震动场地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基于日本KiK-net台网中699个台站的296958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利用地震P波到时之前的地脉动数据,提取出稳定的地脉动HVSR,统计其与地震动强度较小时SBSRa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形状相似、卓越频率相近;采用频率归一化方法获得分类型的地脉动HVSR经验修正系数,并据此提出一种利用地脉动HVSR预测地震动SBSRa的建议方法。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建议方法所预测的地震动SBSRa具有工程可接受的精度,超75%台站的地震动SBSRa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58以上,验证了利用地脉动HVSR粗略估计地震动强度较小时SBSRa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场地效应 地表/井下反应谱比值 地脉动HVSR 强震动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