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8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ernal blast load factors for dome structures based on reliability
1
作者 Shao-bo Qi Guang-yan Huang +2 位作者 Xu-dong Zhi Feng Fan Richard GJFlay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Dome structure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industrial,residential,and military infrastructur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amage risk potential for such structures for blast-resistant design consid... Dome structures have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industrial,residential,and military infrastructur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damage risk potential for such structures for blast-resistant design consideration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blast load variability on the design value and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Therefore,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the external blast load on dome structures were discussed firstly.Then based on the probabilistic blast load model for the dome,the rationality of a deterministic mass-increase safety method was assessed.It was found that previous deterministic design method cannot provide a consistent and sound assurance factor or reliability index on the entire dome roof.In addition,it was also proved that the assurance-based load method fails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structural safety design standards on the dome roof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liability-based blast method.A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the probabilistic blast load was conducted,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and-off distance and explosive mass both act as dominant sources to influence the mean and variability of blast load.Therefore,based on the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method,a reliability-based external blast load factor technique was proposed.This technique was further used to estimate structural damage levels of a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 under different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associated with a low,medium,and high level of protection grades for a specific explosion scenario,and it indicated that this technique can be useful in the building design to achieve a higher structural anti-explosion capacity.This study herein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esigned blast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e structure Airblast variability Deterministic design Assurance factor Reliability-based blast load factor Structural damage leve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网络资源负载均衡分配数学建模方法
2
作者 王晓霞 万莉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0-584,共5页
针对因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网络吞吐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虚拟网络资源负载均衡分配数学建模方法.首先,设定资源负载分配的目标函数,计算服务器链路剩余资源与剩余带宽的最佳比例关系,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虚拟网络资源映射;其次,利用计算... 针对因资源分配不均匀导致网络吞吐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虚拟网络资源负载均衡分配数学建模方法.首先,设定资源负载分配的目标函数,计算服务器链路剩余资源与剩余带宽的最佳比例关系,根据计算结果进行虚拟网络资源映射;其次,利用计算能力率、通信率、路径能力和关联度等网络能力因子参数反映资源的负载均衡情况;最后,基于求得的虚拟网络节点能力指标,设置资源属性调度周期,引入公平因子,更新链路的吞吐量,得到虚拟网络资源负载均衡分配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实现资源负载均衡分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改善了资源分配的均衡度,使网络吞吐量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网络资源 负载均衡分配 能力因子 吞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组合的我国电能替代潜力预测与实施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博 王灿 +2 位作者 张洪秩 李浩 王兆华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本文基于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探究家庭和产业部门电力消费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并结合分解结果扩展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将智能化程度、电气化政策等我国新时期电力需求变化关键影响因素纳入模型,研判中国化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 本文基于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探究家庭和产业部门电力消费驱动因素的异质性,并结合分解结果扩展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将智能化程度、电气化政策等我国新时期电力需求变化关键影响因素纳入模型,研判中国化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组合情景下我国电能替代水平。研究结果发现:(1)短期看家庭部门驱动因素的作用效果总体小于产业部门,两部门的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都将对电力增长发挥重要驱动作用;(2)我国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广、情景差异大,2060年,可持续发展(SSP1-RCP1.9)情景下我国用电量达14.97万亿千瓦时,高化石能源依赖(SSP5-RCP8.5)情景下电力需求量达16.87万亿千瓦时,历史模式发展(SSP2-RCP4.5)情景下用电量仅为SSP5-RCP8.5情景的3/4。电力需求发展路径研判为未来能源系统转型、低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预测 驱动因素解析 扩展电力负荷预测模型 SSP-RCP情景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特征的驾驶次任务视觉负荷量化方法研究
4
作者 谢练 庞雨薇 +1 位作者 吴超仲 吕能超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86-2699,共14页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 为了量化不同驾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特征,基于驾驶模拟平台搭建各类型次任务加载下的高速公路跟车场景,招募46名被试开展试验。采集驾驶人注视、扫视及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对比不同驾驶次任务下视觉特征变化规律。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驾驶人视觉负荷评价模型,量化不同次任务下的视觉负荷。在视觉负荷量化的基础上,引入变异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驾驶人视觉负荷分为低、中、高稳定型类别。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次任务下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行车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执行快速串行视觉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Presentation, RSVP)任务使驾驶人扫视速度和扫视幅度显著增加,单次注视持续时间显著下降。但驾驶人通过增加注视频次,弥补了总注视持续时长的下降,即采取小幅快速搜索方式补偿了视觉信息的获取。执行延迟数字召回任务(1-Back)占用驾驶人认知资源,导致视觉搜索出现弱化。驾驶人不仅减少了对非前方道路区域的关注,且扫视频率和注视持续时长占比均显著下降。视觉负荷量化模型结果显示,RSVP手机操作次任务下相比正常驾驶视觉负荷平均上升了22.29%,执行1-Back数字记忆次任务时视觉负荷平均下降了8.93%。不同驾驶人视觉负荷存在明显个体差异,64.2%的被试视觉负荷可以保持高稳定性。驾驶人视觉负荷与车速指标虽不相关,但与车头间距、车头时距和时间裕度等安全替代指标具有显著负相关,表明次任务加载下视觉负荷过高会导致驾驶绩效下降,影响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驾驶行为 视觉负荷 因子分析 K均值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一修 肖仕武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199,共8页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 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显著,而交通流量状态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为了探究天气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气象因素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方法。分析导致电动汽车高速行驶产生里程衰减的因素,建立能耗模型以分析高速行驶状态下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分析天气对交通流量的影响,基于能耗模型,建立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高速公路路网模型,采用交通起讫点分析法模拟电动汽车的行程轨迹,结合高速公路气象状况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进行预测。以某高速公路实际路网为算例,预测各种天气下服务区充电负荷的时空分布,分析天气对各服务区充电负荷的影响规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负荷预测 气象因素 能耗模型 交通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计算系数bm的应用与发展
6
作者 杨晓蔚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计算公式中的系数b_(m)非常重要,自导入国际标准ISO 281:1990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期,一些国际著名轴承公司又推出了新的b_(m)取值,使得部分类型轴承,特别是滚子类轴承的额定动载荷计算值得以大幅提高。而我国... 滚动轴承额定动载荷计算公式中的系数b_(m)非常重要,自导入国际标准ISO 281:1990以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近期,一些国际著名轴承公司又推出了新的b_(m)取值,使得部分类型轴承,特别是滚子类轴承的额定动载荷计算值得以大幅提高。而我国轴承行业对b_(m)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和有限,导致国产轴承的额定动载荷计算值与国外名牌轴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此,介绍了b_(m)的提出背景、定义内涵、数值确定与最新发展,以期为轴承制造及应用企业在计算额定动载荷时b_(m)的取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基本额定动载荷 额定寿命 寿命修正系数 应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FE2装置实现超导射频腔热失超故障的自动化甄别及分类
7
作者 喻静为 杨丽娟 +12 位作者 邱丰 魏诗惠 薛纵横 彭家易 马瑾颖 马祯 曾日华 朱正龙 蒋天才 高郑 孙列鹏 黄贵荣 何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17-1726,共10页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连续波超导直线加速器CAFE2为超重元素的合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其能可靠与稳定地运行是开展实验研究的根本保障。超导射频腔(超导腔)故障是加速器的主要故障来源,其中,腔体热失超易导致多腔集体宕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连续波超导直线加速器CAFE2为超重元素的合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其能可靠与稳定地运行是开展实验研究的根本保障。超导射频腔(超导腔)故障是加速器的主要故障来源,其中,腔体热失超易导致多腔集体宕机,是最具危害性的超导腔故障模式。热失超与多种其他故障模式(如氦压变化及Ponderomotive单调失稳)的射频信号波形非常相似,难以通过射频信号波形直接判别热失超现象。超导腔的有载品质因数(QL)在热失超时显著变化,QL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热失超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基于腔体微分方程建立了动态QL的求解模型,以实现热失超故障的甄别,并在CAFE2装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进一步研究发现,CAFE2装置上存在3种不同机制的热失超现象。本文结合专家特征与机器学习技术,成功实现了热失超现象的自动化分类,为超导腔故障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射频腔 热失超检测 有载品质因数 连续波超导重离子加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动态响应预测
8
作者 黄子轩 张新春 +3 位作者 顾丽蓉 安利强 饶理想 张玮琦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为提高径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基于膜力因子法研究了大变形下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将电池首先简化为包括内芯和外壳的夹层梁结构,根据抗拉屈服强度建立了电池横截面的塑性屈服准则和膜力因子,进一步将膜力因子引入运... 为提高径向冲击载荷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基于膜力因子法研究了大变形下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将电池首先简化为包括内芯和外壳的夹层梁结构,根据抗拉屈服强度建立了电池横截面的塑性屈服准则和膜力因子,进一步将膜力因子引入运动方程实现了大变形下动态响应的求解。此外,基于拉压试验测定了电池构件的力学性能,进一步建立了电池整体有限元模型。研究表明:电池位移响应和速度响应的理论结果和有限元结果具有一致性;冲击载荷下电池初始速度越高,轴力效应对动态响应的影响越大;电池最大挠度随初始速度近似线性增加,且实际的响应时间具有饱和性;电池最大挠度随内芯和外壳屈服强度之比的减小而增大,电池外壳越薄,屈服强度的影响越显著;电池最大挠度随外壳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屈服强度比越大,外壳厚度的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动态响应 大变形 冲击载荷 膜力因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计算模型下浅埋软土地铁隧道下穿城市道路关键影响参数匹配性分析
9
作者 刘聪 罗震 +2 位作者 杨帆 徐世祥 龚志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6-1687,共12页
为探讨车辆荷载下浅埋软土暗挖通道合理的衬砌断面厚度,采用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分别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量化了不同埋深、车辆荷载以及衬砌厚度下地铁暗挖通道的受力特性及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无论有无车辆荷载,隧道弯矩最大值均... 为探讨车辆荷载下浅埋软土暗挖通道合理的衬砌断面厚度,采用荷载-结构法和地层-结构法分别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量化了不同埋深、车辆荷载以及衬砌厚度下地铁暗挖通道的受力特性及安全系数。结果表明:无论有无车辆荷载,隧道弯矩最大值均位于的拱脚或拱肩处,安全系数最小值则位于拱顶。按原设计配筋,无论是否有车辆荷载,安全系数随埋深增大而减小,随二次衬砌厚度增大而增大。浅埋工况下,荷载-结构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均比地层-结构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小。荷载-结构法计算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与围岩压力下,二次衬砌厚依次为60、90、100 cm时,埋深分别不超过8、12、14.6 m时满足规范安全系数要求;地层-结构法计算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与围岩压力下,二次衬砌厚依次为60、80、100 cm时,其埋深分别不超过12、15.5、19 m能满足规范安全系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二次衬砌 车辆荷载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CI算法的电力负荷-气象数据因果关系图辨识
10
作者 张广伦 钟海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612-6624,I0002,共14页
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序列变量,如运行场景下的功率负荷曲线、暂态场景下的电压电流波形等。其中,负荷与其他时序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在负荷预测、调度运行等场景下均被广泛地研究。作为关联关系的一种表述形式,因果... 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不同时间尺度的时间序列变量,如运行场景下的功率负荷曲线、暂态场景下的电压电流波形等。其中,负荷与其他时序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在负荷预测、调度运行等场景下均被广泛地研究。作为关联关系的一种表述形式,因果性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所描述的关联性信息冗余度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电力系统的物理运行规律,在电力大数据的背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种因果辨识原理的改进快速因果推断(fast casual inference,FCI)算法,并将其用于电力负荷-气象数据因果关系辨识中,建立负荷及多种气象时序数据间的因果关系图。基于某地2019—2022年的实际数据开展案例分析,并与基于相关性分析建立关联关系图的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分析 因果发现 电力负荷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ive collapse resisting capacity of reinforced concrete load bearing wall structures 被引量:1
11
作者 Alireza Rahai Alireza Shahin Farzad Hatam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730-2738,共9页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is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and mid-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number of walls in plan and reduction in lateral force por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stronger against earthqu...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is widely used in high-rise and mid-rise buildings. Due to the number of walls in plan and reduction in lateral force por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stronger against earthquakes, but also more economical. The effect of progressive collapse caused by removal of load bearing elements, in various positions in plan and stories of the RC load bearing wall system was evaluated by nonlinear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For this purpos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10-story structure was selec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stability,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RC load-bearing wall system against progressive collapse.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most critical condition for removal of load bearing walls was the instantaneous removal of the surrounding walls located at the corners of the building where the sections of the load bearing elements were changed. In this case, the maximum vertical displacement was limited to 6.3 mm and the structure failed after applying the load of 10 times the axial load bored by removed elemen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nonlinear dynamic and static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ad factor" parameter was a reasonable criterion to evaluate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potential of th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RC) load bearing wall structure progressive collapse fiber sections nonlinear analysis load factor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的风电机组施必牢螺纹副承载分布试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立程 刘玉 +1 位作者 姚玉东 艾延廷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25,共9页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提出施必牢螺纹副承载分布试验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标准螺纹副和施必牢螺纹副的载荷分布;依据施必牢螺纹副结构几何特征建立2D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螺纹楔形角、螺距和弹性模量...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DIC)提出施必牢螺纹副承载分布试验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标准螺纹副和施必牢螺纹副的载荷分布;依据施必牢螺纹副结构几何特征建立2D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分析螺纹楔形角、螺距和弹性模量对施必牢螺纹副的承载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IC试验方法能够识别施必牢螺纹副载荷分布特征,从试验角度验证施必牢螺纹副的作用效果;标准螺纹副试验承载比例数值与解析方法最大误差仅为4.82%,施必牢螺纹副试验承载分布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结果最大误差为5.23%;楔形角为30°时,承载最为均匀;轴向外载荷对承载比例影响较小;承载越均匀与螺距呈反比,与螺栓/螺母弹性模量比值呈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施必牢螺纹 数字图像相关法 承载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拱架锈蚀下二次衬砌力学演变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艺腾 田四明 +4 位作者 王明年 马伟斌 王志伟 徐湉源 张金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4-112,共9页
为获得海底隧道钢拱架锈蚀后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演化规律,进而保障隧道长期安全性,依托某海底隧道建立考虑钢拱架锈蚀作用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三维实体荷载-结构模型,分析不同锈蚀程度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间接触应力、二次衬砌安全性... 为获得海底隧道钢拱架锈蚀后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演化规律,进而保障隧道长期安全性,依托某海底隧道建立考虑钢拱架锈蚀作用的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三维实体荷载-结构模型,分析不同锈蚀程度下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间接触应力、二次衬砌安全性及荷载分担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钢拱架锈蚀率由0%增加至60%,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接触应力明显增加,拱顶、拱肩、边墙、拱脚、仰拱接触应力增幅分别为46%、45.11%、49%、47.42%、44%,相应二次衬砌安全系数呈下降趋势;2)钢拱架锈蚀率从0%至60%,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由0.54增加至0.63,增幅达16.67%;3)综合考虑钢拱架锈蚀率、二次衬砌厚度、二次衬砌弹性模量3个因素,建立二次衬砌荷载分担比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钢拱架锈蚀 二次衬砌 力学演变 安全系数 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估算——以安化县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霞 陈振雄 +3 位作者 杨旸谷 阳胜男 丁山 樊勇明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38-44,76,共8页
为研究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在湖南省安化县设60个杉木林样地,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样地的草本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对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精度较高,训... 为研究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在湖南省安化县设60个杉木林样地,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样地的草本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对草本可燃物载量的估算精度较高,训练集的OOB error为0.1225,测试集的R^(2)为0.9159,RMSE为0.0332 t/hm^(2),均通过了0.01水平的置信度检验;2)估算过程中各因子的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其重要性指数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分因子(88.54%)>遥感光谱特征指数因子(6.06%)>地形因子(5.40%),且郁闭度和草本盖度在估算中起主要作用;3)安化县杉木林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范围为0~1.93 t/hm^(2),高可燃物载量的区域主要集中于冷市镇、梅城镇、清塘铺镇、高明乡。综上,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林下草本可燃物载量估算,为森林火灾的预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草本可燃物载量 林分因子 Sentinel-2A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间服务频率的区段列车开行方案设计方法
15
作者 王艺楠 徐利民 +1 位作者 杨晓 刘宁馨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列车开行方案制定过程较为复杂,既要考虑满足旅客的可达性、便捷性、时效性等需求,又要尽量节约运力资源供给,减少铁路部门的运营成本。为实现运力资源的精准化集约化配置,有必要研究符合旅客和铁路双方利益的开行方案制定方法。将线路... 列车开行方案制定过程较为复杂,既要考虑满足旅客的可达性、便捷性、时效性等需求,又要尽量节约运力资源供给,减少铁路部门的运营成本。为实现运力资源的精准化集约化配置,有必要研究符合旅客和铁路双方利益的开行方案制定方法。将线路物理网路和列车服务网络进行结合,建立基于图论思想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包括不同停站方案的列车为开行方案备选集,以各站间服务频率、单列车停站次数、列车供给能力、区间通过能力、舒适度等为约束,建立基于列车数量最少的区段列车开行方案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某条实际线路为案例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各站间服务频率需求,且平均客座率和上座率均较高,在保证列车开行成本最小的同时,实现客流和列流的精准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频率 停站方案 客流 列流 客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气象要素影响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16
作者 苗芮 李明财 +2 位作者 孙玫玲 潘迪 张希帆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准确的供热负荷预测对于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和建筑物室内舒适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大城市天津为案例,利用2021-2022年采暖季实测小时供热负荷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综合气象要素对供热负荷的影... 准确的供热负荷预测对于提高集中供热系统能效和建筑物室内舒适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大城市天津为案例,利用2021-2022年采暖季实测小时供热负荷和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综合气象要素对供热负荷的影响,并基于非线性外部输入的自回归(NARX)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一种高效的短期供热负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供热负荷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及月变化特征,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太阳辐射呈弱负相关,与湿度、风速的相关关系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相较于仅考虑气温的供热负荷预测模型,同时引入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预测模型性能最佳,相对误差降低约1.4%。与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NARX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对误差减少约3.6%,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要素 供热负荷预测 NARX神经网络 集中供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世好 胡稳 +3 位作者 杨旸谷 阳胜男 徐云 张家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0,共9页
【目的】研究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方法】基于遥感数据、野外样地调查结果,通过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湖南省安化县172个乔木林和竹林标准地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性。【结果】(1)... 【目的】研究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方法及空间分布。【方法】基于遥感数据、野外样地调查结果,通过随机森林模型,估算湖南省安化县172个乔木林和竹林标准地的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并分析各因子在估算过程中的重要性。【结果】(1)随机森林模型对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的估算精度较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0和0.72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623和0.4166 t·hm^(-2),均通过了0.01水平的置信度检验。(2)估算过程中各因子的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异,重要性指数排名从大到小依次为植被类型因子(39.95%)、林分因子(7.23%)、地形因子(3.91%)、光谱特征指数因子(3.82%)。(3)安化县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为1.18~6.19 t·hm^(-2),高可燃物载量的区域集中于江南镇、田庄乡、马路镇、烟溪镇、乐安镇、梅城镇和滔溪镇。【结论】随机森林模型可较好地应用于地表细小死可燃物载量估算,可为区域森林管理和保护,以及减少林火风险提供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模型 地表细小死可燃物 可燃物载量 林分因子 Sentinel-2A 森林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熵权法的山区双车道公路驾驶视觉负荷研究
18
作者 孟云伟 王磊 +3 位作者 李智鹏 李斌斌 青光焱 刘中帅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为探究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平纵线形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规律,选取28名被试驾驶人,开展自然流状态下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实车试验。利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CTM-8A非接触式多功能测速仪,采集被试驾驶人的视觉响应值和车速值,并对数据进行... 为探究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平纵线形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规律,选取28名被试驾驶人,开展自然流状态下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实车试验。利用Dikablis眼镜式眼动仪和CTM-8A非接触式多功能测速仪,采集被试驾驶人的视觉响应值和车速值,并对数据进行有效性检验。针对不同纵坡值、平曲线半径及弯坡组合路段,以被试驾驶人的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持续时间和眨眼频率作为驾驶视觉负荷的指标,定量分析线形条件对驾驶视觉负荷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熵权法构建驾驶视觉负荷模型,并基于聚类算法确定驾驶视觉负荷阈值,划分驾驶视觉负荷等级。研究表明:在纵坡1.50%~6.00%的路段,瞳孔面积变化率、注视持续时间和眨眼频率与纵坡坡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相同纵坡下,下坡路段的瞳孔面积变化率高于上坡路段;驾驶人视觉负荷与平曲线半径呈负相关,小半径路段主要受视野限制影响,随着平曲线半径的增大,驾驶人瞳孔面积变化率和注视持续时间呈减小趋势,眨眼频率逐渐增大;驾驶视觉负荷可分为低、中和高这3个等级;当弯坡组合指数小于23.4%·km~(-1)时,驾驶视觉负荷可保持在中等等级以上。研究结果将为山区公路的安全状况改善及提升舒适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驾驶视觉负荷 实车试验 山区双车道公路 因子分析与熵权法 弯坡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碳排放核算标准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易俊 孙浩然 +3 位作者 林伟芳 苗博 邢颖 刘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0-933,I0019,共15页
现阶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碳排放核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工作之一。该文从电力系统的构成出发,从源、网、荷3个角度对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以及方法展开分析。在对国际国内碳排放核算标准按方法学进行分类对比的基础上,在源侧,... 现阶段,对电力系统进行碳排放核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工作之一。该文从电力系统的构成出发,从源、网、荷3个角度对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以及方法展开分析。在对国际国内碳排放核算标准按方法学进行分类对比的基础上,在源侧,从核算边界、温室气体种类以及参数选取方面开展了各标准之间的对比分析;在网侧,对国内针对电网企业出台的碳排放核算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荷侧,对电网排放因子的分类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碳轨迹追踪该类电力系统全流程碳排放追踪方法的原理和研究现状以及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最后,对电力系统的碳排放核算进行了总结与展望。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我国电力系统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助力电力行业的降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源网荷 碳排放核算 电网排放因子 碳轨迹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冷负荷启动时变特性的弹性配电网供电恢复
20
作者 蔡胜 徐振钦 +2 位作者 谢云云 丁波 仉梦林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极端灾害事件引发配电网停电后,利用分布式电源构建孤岛微电网恢复重要负荷供电,能有效提升配电网弹性。现有研究在制定配电网供电恢复策略时大都采用恒定负载模型,未考虑冷负荷启动时负载峰值引起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无法保证孤岛微电网... 极端灾害事件引发配电网停电后,利用分布式电源构建孤岛微电网恢复重要负荷供电,能有效提升配电网弹性。现有研究在制定配电网供电恢复策略时大都采用恒定负载模型,未考虑冷负荷启动时负载峰值引起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无法保证孤岛微电网的安全运行。该文提出一种计及冷负荷启动时变特性的弹性配电网供电恢复方法。首先,考虑冷负荷启动特性与停电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与时间相关的冷负荷启动模型,并通过采样法生成负荷功率需求曲线;其次,以加权负荷恢复量最大为目标,考虑微电网功率平衡、电流不平衡度等约束,建立协同区域划分、恢复路径和负荷投运时序的配电网供电恢复模型;再次,对模型进行线性化处理,将其转换为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采用IEEE 37节点配电系统,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配电网 供电恢复 微电网 电流不平衡度 冷负荷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