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疗效及对早期眼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晴 张远龙 杨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17,共4页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早期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型干眼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 目的研究益肾调肝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早期眼表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肾虚肝郁型干眼症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基于玻璃酸钠滴眼液给予益肾调肝方(生地黄15 g,白芍12 g,香附12 g,龟板10 g,山萸肉10 g,丹皮10 g,青皮10 g,泽泻10 g,枸杞子9 g,菊花5 g,沙参5 g,川楝子5 g)治疗,两组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眼表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角结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评分],疗效,泪液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33]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为(4.89±0.74)分,研究组为(1.60±0.35)分,两组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BUT为(5.64±1.15)s、SIT为(7.76±1.35)mm/5 min、FL评分为(2.38±0.49)分,研究组分别为(10.08±1.29)s、(11.25±2.26)mm/5 min、(0.85±0.14)分,两组眼表功能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BUT、SIT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愈15例、好转24例、无效21例,研究组分别为35例、22例、3例,两组疗效等级分布有统计学意义(Z=-5.044,P<0.05),研究组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65.00%,39/60)(P<0.05)。治疗后对照组泪液IL-6水平为(17.26±3.71)pg/mL、IL-33为(11.49±2.18)pg/mL,研究组分别为(15.13±3.30)pg/mL、(10.30±1.85)pg/mL,两组泪液因子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1例腹泻,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结论益肾调肝方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型干眼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眼表功能,提高疗效,减轻泪液炎症水平,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围绝经期女性 肾虚肝郁 益肾调肝方 疗效 早期眼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芪益甲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张志丹 卜健 +3 位作者 沈红权 汪红平 陈丽萍 王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7-1093,共7页
目的观察芍芪益甲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6月至8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芍芪益甲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6月至8月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就诊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7例(2组各脱落2例)。对照组予硒酵母片口服治疗,观察组予芍芪益甲方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疲劳自评量表(Fatigue self-assessment scale,FSAS)评分;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peroxidase antibody,TPOAb)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胃脘或胁肋胀痛、腹胀、食少纳呆、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观察组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POAb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TPOAb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血清TgAb和TPOAb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减低(P<0.01),观察组HAMA、HAMD和F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4和IL-10水平均升高(P<0.05),IL-6、IFN-γ和TNF-α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4、IL-6、IL-10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芍芪益甲方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非甲减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可能与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肝郁脾虚证 芍芪益甲方 临床观察 甲状腺抗体 中医证候积分 情志量表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郁、虚、湿、毒、瘀”核心病机探讨
3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2-1566,共5页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参见现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结合文献资料、流调等提出慢性肝病“郁、虚、湿、毒、瘀”病机理论。郁、虚、湿、毒、瘀贯穿慢性肝病全程,五者既可单独致病,亦可复合兼夹、互为因果。其中,郁、虚为发病之本,湿、毒、瘀... 基于长期临床实践,参见现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结合文献资料、流调等提出慢性肝病“郁、虚、湿、毒、瘀”病机理论。郁、虚、湿、毒、瘀贯穿慢性肝病全程,五者既可单独致病,亦可复合兼夹、互为因果。其中,郁、虚为发病之本,湿、毒、瘀为致病之标。“郁、虚”以肝郁脾虚为核心,治疗以“肝脾同调”为基础;“湿”性缠绵难愈,辨别湿浊、痰湿和湿热等辨“质”施治;“毒”复杂多变,分清湿毒、痰毒、瘀毒、癌毒等辨“类”施治;“瘀”为进展之要,视血瘀轻重辨“度”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慢性肝病 病机 辨证施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4
作者 董灿 齐熠炜 +1 位作者 邱萍 万凌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0-1187,共8页
目的:观察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31例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江苏省... 目的:观察芪珠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脾虚湿热证的疗效,并基于血清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的31例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为观察组,研究期间随机选取江苏省中医院体检中心21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在饮食调整、运动、心理干预等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NAFLD患者口服芪珠方颗粒剂疗,每日1剂,疗程12周。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值、肝脏硬度(LSM)值、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中医疗效指数和血清代谢组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AP、LSM、BMI、GPT、GOT、GGT、TC、TG比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HDL-C较治疗前上升(P<0.05),LDL-C和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例患者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共鉴定出41个差异代谢物;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共鉴定出44个差异代谢物,其中硬脂酸等10个代谢物表达下调,二十二碳六烯酸等22个代谢物表达上调。共鉴定出3条主要代谢通路,分别为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卟啉代谢。结论:芪珠方通过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等有效治疗NAFLD脾虚湿热证患者,作用机制与调节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初级胆汁酸的合成、卟啉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珠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脾虚湿热证 代谢组学 血脂 肝功能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利莉 章丹宁 +1 位作者 薛梅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代表,总结分析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为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心气虚证 肝郁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肾阳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5年文献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阳 赵钟辉 +2 位作者 于姚 郭建友 郭蓉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共4页
对中国知网(CNKI)近15年抑郁症中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挖掘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心脾两虚证”“气郁化火证”“肝郁痰阻证”“肾虚肝郁证”,... 对中国知网(CNKI)近15年抑郁症中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挖掘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心脾两虚证”“气郁化火证”“肝郁痰阻证”“肾虚肝郁证”,主要病位依次为“肝”“脾”“心”“肾”,常见的病性依次为“气虚”“气滞”“火热”“痰湿”“阳虚”。“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肝”“脾”是抑郁症脏腑病机中最重要的两个脏;“气虚”和“气滞”是两个最主要的病理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证 证候 证候要素 文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柴芍六君汤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文谦 齐景馨 +2 位作者 黄凯悦 洪银洁 甘慧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对柴芍六君汤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8只,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替普瑞酮组、柴芍六君汤组,每组8只,正常...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对柴芍六君汤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屏障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36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28只,造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替普瑞酮组、柴芍六君汤组,每组8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灭菌饮用水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持续4周。观察大鼠宏观指标、胃黏膜组织形态,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IL-32、胃泌素-17(GAS-17)含量,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三叶因子2(TFF2)、前列腺素E_(2)(PGE_(2))mRNA表达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并分析菌群和屏障保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柴芍六君汤组和替普瑞酮组大鼠宏观指标、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果改善,IL-1β、IL-18、IL-32、GAS-17含量及PGE_(2)mRNA表达降低(P<0.01,P<0.001),NO、eNos、TFF2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替普瑞酮组异杆菌属、普雷沃菌属等和柴芍六君汤组乳酸杆菌属、帕拉普氏菌属等丰度降低(P<0.05,P<0.01,P<0.001)。乳酸杆菌属、异杆菌属等与NO、eNos、TFF2 mRNA水平负相关,与PGE_(2)mRNA水平正相关,脱硫弧菌属、阿氏菌属等与NO、eNos、TFF2 mRNA水平正相关,与PGE_(2)mRNA水平负相关(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可能通过调节菌群丰度来恢复菌群的稳态,从而降低胃黏膜炎症反应,达到保护胃黏膜屏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柴芍六君汤 肝郁脾虚证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 炎症介质 中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脾肾阳气探析抑郁症 被引量:1
8
作者 梁碧月 尹雅静 +2 位作者 常卓 林珊珊 周雪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38,共3页
抑郁症是一类情志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多中医学者发现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阳气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实验与临床实践研究提出肝脾肾阳气亏虚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从阳气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着手,分别从“肝阳亏虚,魂不守舍,... 抑郁症是一类情志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多中医学者发现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阳气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实验与临床实践研究提出肝脾肾阳气亏虚为抑郁症的主要病机。从阳气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着手,分别从“肝阳亏虚,魂不守舍,筋失所养”“脾阳亏虚,形神倦怠,痰浊致郁”“肾阳亏虚,意志消沉,火衰神颓”三方面论述肝脾肾阳气亏虚致抑郁发生的病理机制,并提出了“温脾开郁以旺神”“暖肝调气以摄魂”“温肾补肝以充髓”等治疗肝脾肾阳气不足抑郁症的常用治疗方法,并总结临床常用治疗方剂,以期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临床辨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郁证 阳气 肝阳 脾阳 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肝郁血虚证舌诊客观化研究及应用探索
9
作者 郝博文 段梦遥 +6 位作者 赵欣 王婷婷 扈琨 海日 苗玉轩 王云恺 李峰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54-1958,1964,共6页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现代化的应用价值,并对失眠症肝郁血虚证患者的舌象特征进行数字量化。方法:应用便携中医健康信息采集仪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患者的舌图,提取多个中医证型的失眠患者的舌苔客观参数,另采集健康体检者... 目的: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医现代化的应用价值,并对失眠症肝郁血虚证患者的舌象特征进行数字量化。方法:应用便携中医健康信息采集仪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患者的舌图,提取多个中医证型的失眠患者的舌苔客观参数,另采集健康体检者舌图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特征分析系统求出以上舌图的色调/饱和度/明度(HSV)、亮度/色相/饱和度(Lab)、红/绿/蓝(RGB)、亮度/色差(YcrCb)颜色空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肝郁血虚组与胆郁痰扰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舌诊参数的差异,探索客观的舌诊解读在病证结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比较舌色参数结果,发现肝郁血虚证患者舌苔Lab-a值显著低于胆郁痰扰证患者,舌质亮度相对偏暗;舌苔参数比较结果显示,胆郁痰扰组的HSV-V值和Lab-L值比肝郁血虚组和健康对照组高;肝郁血虚证患者左侧的舌边分区的舌苔RGB-R值、RGB-G值、RGB-B值、Lab-L值、Lab-a值、Lab-b值、HSV-H值均显著高于胆郁痰扰证患者和健康人,且处于颜色空间的“灰色”和“白色”范围。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肝郁血虚证的代表舌象特征可能为“舌质暗”和“舌左边区舌苔灰白”,肝在舌面的对应分区可能为左舌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诊 失眠 肝郁血虚证 中医诊断 人工智能 客观化 舌象特征 胆郁痰扰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脾同调”阐析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叶永安 靳茜 +1 位作者 李小科 杜宏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55,共4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 慢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疾病,“郁、虚、湿、毒、瘀”是其核心病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其中,以“郁、虚”为核心的肝脾失调是慢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肝脾同调”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基本治法,在慢性肝病不同阶段,其“肝脾同调”内涵同中有异。根据肝、脾生理病理特性,治脾明辨虚实,厘清轻重,活用运脾、健脾、温脾、醒脾、补脾等法;调肝体用并重,精准辨证,活用疏肝、缓肝、散肝、柔肝等法。临床上,治脾与调肝相辅相成,治调并举,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核心病机 肝脾同病 肝脾同调 治脾调肝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欣 高丽丽 +3 位作者 洪秀娥 张霖云 朱定钰 李文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持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俞募配穴针刺治疗,2 d治疗1次,持续治疗15次。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抑郁程度、生命质量评分、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肠道菌群、不良反应、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5-HT水平、粪便标本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主要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粪便标本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明确,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抑郁程度,提高生命质量,调节血清5-HT水平及改善肠道菌群分布,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郁脾虚型 肠道菌群 针刺 俞募配穴 疗效 5-羟色胺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青 贾峻 卢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水疗基础治疗+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和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联合针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和总体证候疗效,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 scale,IBS-QOL)对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焦虑程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的抑郁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BP)、5-羟色胺(5-hydroxyteyptamine,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综合疗效97.14%(68/70)高于对照组85.71%(6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3,P<0.05);观察组的总体证候疗效98.57%(69/70)高于对照组82.86%(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0,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2,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5,10.534,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DAO、D-乳酸、I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9,13.046,7.016,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HT、CGRP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0,2.02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7%(6/70)高于对照组5.71%(4/70)(χ^(2)=0.431,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针灸可提升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状态,同时对降低DAO、D-乳酸、IFABP、5-HT、CGRP水平,缓解胃肠道症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针灸 肝郁脾虚证IBS-D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卵巢早衰肾虚肝郁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瀚洲 吴献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肾虚肝郁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 目的探讨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肾虚肝郁证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3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POF肾虚肝郁证患者共计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纳入患者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治疗组纳入患者给予的雌孕激素序贯的方法与时间同对照组,并采取调肝汤加味治疗。两组患者观察6周,经期停药。比较两组POF患者症状评分、肾虚肝郁证单项症状评分、治疗效果、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TGF-β1和IL-21水平。结果3、6周后,两组POF患者Kupperman评分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分别减少更明显(P<0.05);6周后,两组患者肾虚肝郁证单项症状评分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减少更明显(P<0.05);6周后,治疗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28/41)(P<0.05);6周后,两组病例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明显减少及雌二醇(estradiol,E_(2))水平明显增加,同时治疗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6周后,两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增加及IL-21水平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更优(P<0.05)。结论调肝汤加味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POF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有利于临床症状、肾虚肝郁证症状以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善,以及调节血清TGF-β1和IL-2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肝汤 卵巢早衰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21 肾虚肝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郁方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岩 田乃菊 +3 位作者 赵玮璿 汤雨 张法英 李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清心解郁方辅助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睡眠质量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7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西... 目的探讨清心解郁方辅助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睡眠质量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7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单独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心解郁方辅助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积分、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blood 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e,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甲状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73.68%(28/38)](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时间、入眠时间、日间功能、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急躁易怒、胸肋胀满、情志抑郁、悲观厌世、神思不聚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T3、FT4、TSH、T3、T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5.26%,2/38)低于对照组(26.32%,10/38)(P<0.05)。结论清心解郁方辅助治疗可以提升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甲状腺素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郁方 辅助治疗 肝郁脾虚型 抑郁症 疗效 睡眠质量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龙德运用疏肝健脾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2 位作者 靳三省 李正菊 毛兰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
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关键病机是肝郁脾虚,发病部位在肝脾,属虚实夹杂证,临证强调运用疏肝健脾法为基本治法,使肝气畅达,疏泄正常,气行血行,则瘀血渐除,气机布... 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从脾胃论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认为干燥综合征的关键病机是肝郁脾虚,发病部位在肝脾,属虚实夹杂证,临证强调运用疏肝健脾法为基本治法,使肝气畅达,疏泄正常,气行血行,则瘀血渐除,气机布散津液于全身;脾胃健运,气血津液化生有源,痰饮水湿自化,则清窍腠理得以濡润。辅以清热润燥、养血生津、活血祛瘀,标本同治,可获良效。并结合案例,介绍了疏肝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应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疏肝健脾法 肝郁脾虚 名医经验 汪龙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脾肾论诊治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6
作者 姚利娟 吴冰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89-2992,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且具有异质性的髓系克隆性疾病,近年来低危MDS的治疗主要依靠成分输血支持、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去甲基化等。低危的MDS属于髓毒劳病范畴,病程相对较长,且尚处于正邪消长阶段,患者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且具有异质性的髓系克隆性疾病,近年来低危MDS的治疗主要依靠成分输血支持、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去甲基化等。低危的MDS属于髓毒劳病范畴,病程相对较长,且尚处于正邪消长阶段,患者多以正虚为主,邪气尚不尤盛,治法多以扶正为主。病机特点可归纳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耗伤脾胃,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或有毒药物损伤骨髓,致使精髓亏虚,精血化生无源;或久病成郁,肝气不舒,气滞血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其发病与五脏相关,但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治以健脾补肾舒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弱 肾精不足 肝郁气滞 培土以利中焦 滋水以固下焦 涵木以申上焦 危险分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土虚木郁 病因病机 健脾疏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药理作用及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毅 胡娜 胡兰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四逆散为《伤寒论》中记载的经典名方,至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适用于少阴病症,临床多以手足不温、泄利下重、腹痛、脉弦等为辨证要点,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中医认为该方剂治疗病症与阳衰阴盛有本质的区别,该证属外邪传经入里,... 四逆散为《伤寒论》中记载的经典名方,至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适用于少阴病症,临床多以手足不温、泄利下重、腹痛、脉弦等为辨证要点,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效。中医认为该方剂治疗病症与阳衰阴盛有本质的区别,该证属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失于疏泄,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所致,为阴中涵阳、惟气不宣通而致四肢逆冷。四逆散的应用十分广泛,几乎各系统疾病均可以该方剂为基础方进行辨证施治,尤其是现临床对四逆散的研究更加深入,其药理作用和应用领域也进一步被拓展,可广泛用于治疗胃肠肝胆疾病、精神类疾病、肿瘤疾病等。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四逆散的应用文献,总结其药理和治疗作用,为临床对四逆散有更加深入地了解,推动该方剂在临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和解剂 药理作用 肝脾不和证 抗炎 抗抑郁 保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樊俐慧 朱向东 +1 位作者 王志刚 杨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9-2195,共7页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g/kg)和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20.8、10.4、5.2g/kg),采取DNBS/乙醇溶液灌肠法+束缚应激法+饮食失节法建立动物模...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4g/kg)和痛泻要方高、中、低剂量组(20.8、10.4、5.2g/kg),采取DNBS/乙醇溶液灌肠法+束缚应激法+饮食失节法建立动物模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变化,RT-q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TLR4、MyD88、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与痛泻要方各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降低(P<0.05,P<0.01),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美沙拉嗪组与痛泻要方高、中剂量大鼠结肠组织TLR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痛泻要方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调控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溃疡性结肠炎 肝郁脾虚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伴焦虑抑郁中西医认识述要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欣甫 王得昌 +2 位作者 邹欣妍 王康锋 陈泽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3-1839,共7页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 随着西医学的研究和进展,多数医家认为精神心理状态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二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脑肠轴在二者的发病机制中皆处于重要的地位,以脑肠互动理论来论治本病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西医认为脑-肠肽、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心理状态改变等症状,中医上则多把脑-肠轴理论与中医各证型特点相关联。因此,以脑-肠轴为基点从脑-肠肽、肠道微生物、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心理因素、中医药治疗方面综述IBS-C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病机制,为同行在临床的诊疗中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肠道菌群 焦虑 抑郁 心理因素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