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胡皂苷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自噬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被引量:2
1
作者 祁正亮 刘晓 田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6-2261,共6页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究柴胡皂苷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窦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肝胃不和型F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吗丁啉组、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其中吗丁啉组以2.7 mg·kg^(-1)吗丁啉灌胃,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4、8 mg·kg^(-1)柴胡皂苷,模型组和空白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连续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胃肠功能: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含量,HE染色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胃窦组织线粒体结构,试剂盒检测ROS、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线粒体LC3、Beclin1、p62、HIF-1α、BNIP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线粒体肿胀、变形,出现大量自噬体,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MTL、GAS、SOD、P62降低,ROS、MDA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HIF-1α、BNIP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吗丁啉组和柴胡皂苷低、中、高剂量组胃窦组织症状明显改善,线粒体嵴清晰,自噬体减少,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MTL、GAS、SOD、p62升高,ROS、MDA水平、LC3Ⅱ/LC3Ⅰ、Beclin1、HIF-1α、BNIP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柴胡皂苷能够改善肝胃不和型FD大鼠肠胃功能,抑制线粒体自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BNIP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线粒体自噬 柴胡皂苷 HIF-1α/BNIP3信号通路 大鼠 胃窦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肠道菌群紊乱视角探讨疏肝和胃防治抑郁症的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凌威 郑入文 +3 位作者 图娅 王瑜 陈璐 姜会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1-495,共5页
抑郁症是当代重大精神疾患,肝胃不和是其重要的中医病机。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症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中医“肝”和“胃”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功能特性具有许多共通之处。研究表明,肝胃不和的本质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 抑郁症是当代重大精神疾患,肝胃不和是其重要的中医病机。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抑郁症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而中医“肝”和“胃”功能与肠道菌群的功能特性具有许多共通之处。研究表明,肝胃不和的本质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临床多采用疏肝和胃法不仅能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的症状,缓解精神障碍,还可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本文拟从肠道菌群紊乱的角度,探讨疏肝和胃法论治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肝胃不和 肠道菌群 疏肝和胃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单胺类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枳平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血清5-HT、S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马克强 李万禹 冯学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11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 目的:探讨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11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柴枳平肝汤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和生长抑素(SS)的含量;随访3月,观察2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脘腹胀满、胁痛、脘痛、喜太息、食少纳呆、恶心、嗳气、呕吐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上腹疼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总有效率分别为92.8%、9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69.2%(P〈0.05)。治疗后2组血清中5-HT含量均显著上升、S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但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随访3月观察组复发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P〈0.05)。结论柴枳平肝汤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中的5-HT、降低血清中的S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枳平肝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证 5-羟色胺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及环氧合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马乾章 刘鹏 白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96-2499,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和治疗后12周(治疗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线期,2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正相关(P <0. 05),对照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而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降逆汤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 蛋白酶激活受体-2 环氧合酶-2 肝胃不和证 蛋白表达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消痞方在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5
作者 袁瑞兴 黄定鹏 +2 位作者 翁佩珊 吕沛东 卢晓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合并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疏肝解郁消痞方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Nipin dyspepsia symptom index,NDSI)、尼平消化不良生活质量指数(Nipin dyspepsia life quality index,NDL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LT)、胃泌素(Gastrin,GAS)、胃饥饿素(Ghrelin)]、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SI、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LQ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LT、GAS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hrelin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E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5-HT、GABA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治疗肝胃不和型FD合并失眠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胃肠激素、神经递质水平,抑制炎症,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失眠 疏肝解郁消痞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利胆和胃方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IL-8及VIP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孟子惠 白光 +5 位作者 姜巍 何美君 彭艳红 王辉 刘林 李惠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124,I0028-I0030,共8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和胃方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IL-8的表达水平及相关受体的影响,阐明该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对80只健康SD大鼠,采取SPSS 22.0软件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反流性食...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和胃方对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IL-8的表达水平及相关受体的影响,阐明该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对80只健康SD大鼠,采取SPSS 22.0软件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2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对照组、疏肝利胆和胃方中药干预组和艾速平阳性药对照组,用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状态、体质量等。同时,于治疗的第14天、第28天对每组大鼠进行处死,解剖取食管样本,观察病理变化及黏膜愈合进程,观察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采用ELISA法测IL-8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较,中药组、艾速平组大鼠食管黏膜组织愈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间隙均低于模型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组大鼠食管黏膜组织中N0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组织中VIP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西药组大鼠食管黏膜组织组织中IL-8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利胆和胃方可能通过降低模型大鼠的IL-8相应受体的表达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利胆和胃方 肝胃不和 大鼠食管黏膜组织 VIPmRNA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慧霞 郑晓娜 +2 位作者 郭金依 邵智愚 苏秀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5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55例)和疏肝和胃组(60例),西药组予口服雷贝拉唑... 目的探究疏肝和胃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5例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55例)和疏肝和胃组(60例),西药组予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疏肝和胃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治疗,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反酸、胃胀、胸骨后灼痛、倦怠乏力、大便黏腻),胃镜下观察患者的胃液反流情况(24 h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胃液反流分级),采集粪便检测肠道菌群种属和数量,并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疏肝和胃组患者在胃胀、胸骨后灼痛、倦怠乏力、大便黏腻方面较西药组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酸方面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液反流情况:治疗后两组24 h食管内胃液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及胃镜下食管内胃液反流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疏肝和胃组优于西药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疏肝和胃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57/60),高于西药组的78.18%(43/55)(Z=2.542,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肠道菌群:治疗后疏肝和胃组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西药组治疗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疏肝和胃组治疗后乳酸菌、双歧杆菌数量升高(P<0.05),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口干、头痛,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82%(12/55),疏肝和胃组为16.67%(10/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79,P=0.066)。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改善患者反酸、胃胀等症状,抑制胃液反流,调节肠道菌群,效果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 疏肝和胃汤 肠道菌群 胃液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固妊汤联合和胃安胎膏外敷神阙穴对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临床分析
8
作者 陈湘宜 张里援 +1 位作者 陈苗苗 张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和胃固妊汤联合和胃安胎膏外敷神阙穴对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21年9月收治的86例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3例,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及和胃安胎膏神阙穴外敷,联合... 目的分析和胃固妊汤联合和胃安胎膏外敷神阙穴对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21年9月收治的86例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43例,均行常规西医治疗及和胃安胎膏神阙穴外敷,联合组加用和胃固妊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尿酮体、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治疗10 d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恶心呕吐缓解时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治疗10 d后尿酮体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联合组治疗3 d后、治疗10 d后尿酮体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及和胃安胎膏神阙穴外敷的基础上,联合和胃固妊汤能够促进肝胃不和型妊娠剧吐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胃固妊汤 和胃安胎膏 神阙穴 肝胃不和 妊娠剧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17-2721,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患者胃癌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患者胃癌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文 邵明义 +2 位作者 魏明 陈静 邱建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系统评价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2000年1月—2010年3月近10年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 系统评价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在2000年1月—2010年3月近10年期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试验作系统评价。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83篇,最终纳入评价的文献21篇。经Meta分析显示,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OR=3.02,95%CI为[2.14,4.26],合并效应的检验Z=6.31,P<0.00001),单纯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RE与西医对比,两者总有效率同样存在显著差异(OR=4.20,95%CI为[1.91,9.25],合并效应的检验Z=3.57,P<0.00001),疏肝和胃法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中医疏肝和胃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与西药治疗相比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 反流性食管炎 肝胃不和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9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影华 苏冬梅 白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00 m L/次,2次/d,口服,对照组49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200 m L/次,2次/d,口服,对照组49例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口服,疗程8周,随访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6%、复发率6.38%,对照组总有效率69.39%、复发率23.91%,治疗组无论是总有效率还是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雷贝拉唑肠溶胶囊,复发率亦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肝胃不和型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方联合化疗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效应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小龙 徐彬 +3 位作者 周雷 马俊杰 李智强 徐增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多西他赛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1 h,并常规给予抗过敏预处理;奥沙利铂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2 h;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21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组2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抗癌方,治疗1个疗程(40 d)。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免疫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卡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抗癌方联合西药治疗肝胃不和型胃癌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及生存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方 中医药 化疗 肝胃不和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仲瑛教授从肝胃失和论治慢性胃痛的经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过伟峰 何小刚 +1 位作者 高向丽 王志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5-327,共3页
介绍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胃痛案例3则,均从肝胃不和立法,但通过把握病理因素的特异性、可变性、交叉夹杂性,各显组方用药特点,从中体现审证求机、知常达变、园机活法的辨治思想。
关键词 慢性胃痛 肝胃失和 周仲瑛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坤根“肝脾不和证”发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淑华 王坤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158-1160,共3页
肝脾不和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但其具体的内涵与治则并不明晰。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提出,肝脾不和证有肝气旺、肝气郁、肝血虚、脾气滞、脾气虚五大证素,组合后主要形成肝旺脾滞证、肝... 肝脾不和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脏腑兼证之一,但其具体的内涵与治则并不明晰。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提出,肝脾不和证有肝气旺、肝气郁、肝血虚、脾气滞、脾气虚五大证素,组合后主要形成肝旺脾滞证、肝旺脾虚证、肝郁脾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虚脾滞证、肝虚脾虚证6种证型,治疗上有抑肝运脾法、抑肝健脾、疏肝运脾、疏肝健脾、养肝运脾、养肝健脾六种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不和证 调肝和脾法 名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5
15
作者 阙任烨 沈艳婷 +1 位作者 林柳兵 李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48-1953,共6页
目的:旨在观察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RR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72例肝胃不和型RRE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分... 目的:旨在观察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RR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方法将72例肝胃不和型RRE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6例,分别予雷贝拉唑+疏肝和胃方模拟剂与疏肝和胃方+雷贝拉唑治疗,疗程为8周。最终完成病例64例,其中对照组34例,治疗组30例;基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食管黏膜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积分的比较分析,研究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胃不和型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组中医证候痊愈率为16.67%,显效率为36.67%,有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0.00%,无效率为20.00%;对照组中医证候痊愈率为5.88%,显效率为20.59%,有效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67.65%,无效率为32.3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烧心、嗳气、情绪不畅、打呃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能够改善肝胃不和型RRE患者食管黏膜炎症,但其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可明显改善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等6个维度积分(P<0.05),且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心理健康3个维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和胃方联合雷贝拉唑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并且优化了治疗RRE的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和胃方 肝胃不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尚义治疗肝胃不和证用药规律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娟 杨柱 +6 位作者 龙奉玺 王镜辉 郭斌 李军 陈杰 王倩 唐东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3软件,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临证用药特点。方法:筛选出2016年8月25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因"肝胃不和证"就诊于国医大师刘教授国医堂门诊的患者;将药方及相关信息录入软件,... 目的: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3软件,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临证用药特点。方法:筛选出2016年8月25日—2017年7月1日期间因"肝胃不和证"就诊于国医大师刘教授国医堂门诊的患者;将药方及相关信息录入软件,并采用关联规则、频次分析等方法,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治疗原则等,从而分析探讨刘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用药特点。结果:研究共录入医案421份,其中男135例,女286例;涉及中医疾病54种(胃痛、胁痛、腹痛、胃热、胃癌等);涉及西医疾病28种(慢性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癌、肠息肉等);共涉及症状158个(胃痛、口干苦、反酸、纳差、胁痛等);涉及方剂共23首(半夏泻心汤、小半夏汤、左金丸、三黄汤、黄连乌梅汤等);涉及中药198味,总共使用频次6153次(黄连、吴茱萸、半夏、黄芩、郁金、佛手、徐长卿、木香等);中药配伍模块分析,结果提示共获得15条中药组合关联规则;进行药对分析(前5位依次为:吴茱萸、黄连;黄连、半夏;黄连、黄芩;黄芩、吴茱萸;黄芩、半夏)。结论:刘教授治疗"肝胃不和证"多用疏肝行气,清热和胃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刘尚义 肝胃不和证 用药规律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贾越博 刘林 +1 位作者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21-2126,2134,共7页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黄菊萍 谭禾英 +1 位作者 孙姚 傅敏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2-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消痞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CGRP、5-HT、IL-6、TNF-α、...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消痞方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消痞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CGRP、5-HT、IL-6、TNF-α、胃肠激素(SS、GAS、MTL)、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GAS、MTL、SF-36评分升高(P<0.05),5-HT、IL-6、TNF-α、SS、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疏肝解郁消痞方可减轻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解郁消痞方 常规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陆芳芳 李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74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使用四逆散治疗,对照组(38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中... 目的:探讨四逆散在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本院74例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使用四逆散治疗,对照组(38例)使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Hp清除率和复发率,SDS和SAS评价两组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4.3±2.9)分,对照组为(7.6±5.4)分,两组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4.44%,对照组68.4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5.56%,对照组复发率31.5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SDS和SAS评分为(32.3±6.2)分和(41.8±5.8)分,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近远期疗效显著,降低了复发率,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美颖 刘鹏 杜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978-2982,2987,共6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疗效机制及其治疗CSG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2组患者均按照CSG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以柴胡疏肝散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疗效、胃镜下胃黏膜改善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6(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及SF-36生命质量评分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或不适、烧灼感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症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IL-6、TNF-α、MCP-1及CR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辨治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CSG患者可提升Hp清除率、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及免疫相关炎性反应递质水平,改善CSG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胃不和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柴胡疏肝散 加减辨治 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 炎性反应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