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二氧化锰粒度对Li/MnO_2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杨伟 薛建军 +1 位作者 胡新发 夏信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0,共2页
将热处理后的电解二氧化锰(EMD)进行10 h球磨,粉碎为200目、250目及300目等不同粒径,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制备CR123A型锂/二氧化锰电池。使用200目、250目及300目EMD制备的电池,在60℃高温下存储7 d后的平均内阻分别为305.4 mΩ、296.1 mΩ... 将热处理后的电解二氧化锰(EMD)进行10 h球磨,粉碎为200目、250目及300目等不同粒径,作为正极活性材料制备CR123A型锂/二氧化锰电池。使用200目、250目及300目EMD制备的电池,在60℃高温下存储7 d后的平均内阻分别为305.4 mΩ、296.1 mΩ和272.4 mΩ,30 m A恒流放电容量均约为1 300 m Ah,1.8 A恒流放电容量分别为748 m Ah、927 m Ah和998 m 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二氧化锰(EMD) 粒度 锂/二氧化锰(li/mno2)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中和EMD对Li-MnO_2电池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许汉良 毛继勇 +1 位作者 邝子朋 杨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研究了锂中和电解二氧化锰(LiEMD)对锂二氧化锰(Li-MnO_2)一次电池内阻、开路电压及放电性能的影响。钠中和电解二氧化锰(NaEMD)、LiEMD制备的Li-MnO_2新鲜电池的平均内阻为330.9 mΩ、325.9 mΩ;60℃存储后平均内阻为569.7 mΩ、408.7 ... 研究了锂中和电解二氧化锰(LiEMD)对锂二氧化锰(Li-MnO_2)一次电池内阻、开路电压及放电性能的影响。钠中和电解二氧化锰(NaEMD)、LiEMD制备的Li-MnO_2新鲜电池的平均内阻为330.9 mΩ、325.9 mΩ;60℃存储后平均内阻为569.7 mΩ、408.7 mΩ;80℃存储后平均内阻为1 090.1 mΩ、852.3 mΩ;LiEMD制备的电池内阻更低、分布一致性更好。高温存储后LiEMD制备的电池容量均比NaEMD高。LiEMD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内阻电压一致性和存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二氧化锰(EMD) 锂中和EMD(liEMD) 放电 锂二氧化锰(li-mno2)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LiCu_xMn_(2-x)O_4的相转移法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长久 易凌英 尚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2-585,共4页
用相转移法制备掺铜锰酸锂前驱体,然后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焙烧反应合成了LiCuxMn2-xO4活性粉体。XRD测试和SEM照片表明,样品粉体为尖晶石结构。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铜的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nLi∶nCu∶nMn=1∶0.05∶1.95... 用相转移法制备掺铜锰酸锂前驱体,然后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焙烧反应合成了LiCuxMn2-xO4活性粉体。XRD测试和SEM照片表明,样品粉体为尖晶石结构。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铜的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nLi∶nCu∶nMn=1∶0.05∶1.95(摩尔比)时,在750℃条件下烧结20h所合成的粉体,制备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以10mA/g的电流恒流充电,充电时间15h或充电电压到4.5V后,以10mA/g的电流恒流放电,终止电压3.0V,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18mAh/g,放电平台稳定于3.9V,循环30次后,其放电容量仍可达116.3mAh/g,衰减率仅为1.4%,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化学循环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相转移法 铜掺杂锰酸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介质分散法制备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_(1+x)Mn_(2)O_(4)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兴泉 刘培松 +2 位作者 陈召勇 李庆 于作龙 《电源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36-340,共5页
采用LiNO3 和LiOH·H2 O及化学MnO2 (CMD)与电解MnO2 (EMD)为起始原料 ,以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 ,通过湿化学分散结合中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1+xMn2 O4 ,采用XRD和BET及电化学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 采用LiNO3 和LiOH·H2 O及化学MnO2 (CMD)与电解MnO2 (EMD)为起始原料 ,以无水乙醇为分散介质 ,通过湿化学分散结合中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1+xMn2 O4 ,采用XRD和BET及电化学测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n(Li)∶n(Mn)摩尔比以及不同初始原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Li)∶n(Mn)摩尔比的增大 ,材料中的层状结构LiMnO2 的含量增加 ,其充电容量也增大 ,但可逆性降低 ;材料的比表面积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和焙烧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但随着n(Li)∶n(Mn)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 ;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随着比表面积的减小而降低 ,但其稳定性和循环性有所增加 ;样品的充放电比容量随着n(Li)∶n(Mn)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大 ,但稳定性和循环性降低 ;以LiNO3 为Li源优于以LiOH·H2 O为Li源 ,以EMD为Mn源优于以CMD为Mn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Mn-O化合物 插层化合物 尖晶石 硝酸锂 氢氧化锂 二氧化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Li[Li_(0.2)Ni_(0.16)Mn_(0.56)Co_(0.06)Al_(0.02)]O_2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叶艳艳 张海朗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6Mn0.56Co0.06Al0.02]O2,它可以看成是Li[Li1/3Mn2/3]O2和LiNi0.4Mn0.4Co0.15Al0.05O2形成的固溶体。XRD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ɑ-NaFeO2层状结构,用SEM观察材料粒径为100nm左右。充放电... 用溶胶-凝胶法首次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16Mn0.56Co0.06Al0.02]O2,它可以看成是Li[Li1/3Mn2/3]O2和LiNi0.4Mn0.4Co0.15Al0.05O2形成的固溶体。XRD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ɑ-NaFeO2层状结构,用SEM观察材料粒径为100nm左右。充放电测试得到,材料在2~4.8V范围内,0.1C的电流下,20℃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21.8mAh/g,库伦效率为85.3%;55℃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81.7mAh/g,库伦效率为93.0%;且该材料具有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及优良的倍率性能。通过循环伏安测试分析了该材料的充放电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li0 2Ni0 16Mn0 56Co0 06Al0 02]O2 层状结构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二氧化碳电池催化机理综述
6
作者 张金鑫 李雪莲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3-829,共7页
锂-二氧化碳(Li-CO_(2))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对环境友好。综述Li-CO_(2)电池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按产物和中间体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钼基材料可稳定草酸锂(Li_(2)C_(2)O_(4))产物,降低充电电压;某些过渡金属催化剂能促使生成L... 锂-二氧化碳(Li-CO_(2))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对环境友好。综述Li-CO_(2)电池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机理,按产物和中间体的不同进行分类讨论。钼基材料可稳定草酸锂(Li_(2)C_(2)O_(4))产物,降低充电电压;某些过渡金属催化剂能促使生成Li_()2CO_(3)和CO;部分单原子催化剂可优化反应路径,提升电池性能;部分催化剂能生成甲酸等高附加值产物。提出优化反应环境、深化原位分析技术应用、挖掘材料与电池性能关联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二氧化碳(li-CO_(2))电池 反应路径 中间体产物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锂离子蓄电池阴极材料——锰结核的嵌锂行为 被引量:8
7
作者 尤金跨 储炜 +2 位作者 刘德尧 杨勇 林祖赓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7,共4页
研究了天然锰结核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阴极材料的可行性 ,从其组成结构与电化学嵌锂行为作了广泛全面的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锰结核的电化学性质是由钡镁锰矿和水羟锰矿加和的结果 ;锰结核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位在 2 .6V和 3V附近 ,在... 研究了天然锰结核作为锂离子蓄电池阴极材料的可行性 ,从其组成结构与电化学嵌锂行为作了广泛全面的研究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锰结核的电化学性质是由钡镁锰矿和水羟锰矿加和的结果 ;锰结核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位在 2 .6V和 3V附近 ,在 2 .5~ 4.1V之间充放电 2 0 0多次后 ,放电容量降至约 10 1mA/ g ,保持率为 92 .5 % ,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可逆性能 ,表明层状结构的钠水锰矿和水羟锰矿是一种良好的锂离子嵌入脱出电极材料 ,它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 锂离子蓄电池 阴极材料 嵌锂行为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铵型锌锰电池用化学锰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碧泉 卢兆忠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61-162,共2页
以直接氧化法制成的初级二氧化锰经水蒸汽处理后 ,进行重质化处理 ,制成铵型锌锰电池用化学二氧化锰 ,从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孔径分布和粒度分布的测试 ,发现成品的结晶度、最可几孔径均较大 ,所制成R6、R2 0 实体电池进行放电 ,接近... 以直接氧化法制成的初级二氧化锰经水蒸汽处理后 ,进行重质化处理 ,制成铵型锌锰电池用化学二氧化锰 ,从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孔径分布和粒度分布的测试 ,发现成品的结晶度、最可几孔径均较大 ,所制成R6、R2 0 实体电池进行放电 ,接近比利时Sedema公司FaradizerM型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铵型锌锰电池 化学二氧化锰 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D热处理温度对锂锰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潘汉殿 李新周 +1 位作者 余佑锋 常海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3-436,共4页
为优化电解二氧化锰(EMD)热处理工艺,提高二氧化锰(MnO_(2))作为锂-二氧化锰(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将EMD在340~420℃进行梯度烧结,并将烧结后的EMD制成锂锰电池,采用大电流、高截止电压放电条件进行放电。EMD样品在不同温度下... 为优化电解二氧化锰(EMD)热处理工艺,提高二氧化锰(MnO_(2))作为锂-二氧化锰(锂锰)电池正极材料的整体性能,将EMD在340~420℃进行梯度烧结,并将烧结后的EMD制成锂锰电池,采用大电流、高截止电压放电条件进行放电。EMD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烧结后,比容量、放电电压平台等发生了较大变化。锰含量及孔径数据分析表明,烧结温度为340~380℃时,杂质水的去除及孔径的增大降低了扩散电阻,提高了活性MnO_(2)含量,使电化学性能得到提升,比容量可达250.2 mAh/g(20 mA恒流放电5 s,静止55 s,循环放电至截止电压2.2 V);在400~420℃下烧结,由于反应生成的O_(2)溢出,降低了活性MnO_(2)含量,且BET比表面积降低导致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减少,样品的比容量降低,电化学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电解二氧化锰(EMD) 锂-二氧化锰(锂锰)电池 放电性能 烧结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二氧化锰电池用高电导率正极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芬 刘良成 +1 位作者 冯姗 徐杨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0-423,共4页
选择不同碳材料导电剂制备单一和多元导电剂正极,并测试电导率。将超导炭黑Super-P、石墨烯浆料和碳纳米管(CNT)作为三元导电剂(质量比50∶30∶12)添加到正极中,制得的正极粉末电导率最高,可达4.545S/cm,与电解二氧化锰(EMD)相比,提高... 选择不同碳材料导电剂制备单一和多元导电剂正极,并测试电导率。将超导炭黑Super-P、石墨烯浆料和碳纳米管(CNT)作为三元导电剂(质量比50∶30∶12)添加到正极中,制得的正极粉末电导率最高,可达4.545S/cm,与电解二氧化锰(EMD)相比,提高了94倍。采用此正极的锂(Li)/二氧化锰(MnO2)电池,单体电池内阻(90~120mΩ)低,在-40℃下,对5串的电池组进行3A脉冲放电,电压平台高(>9.7V)且平稳。球磨工艺的不当使用,会破坏正极导电结构,降低正极材料的导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剂 锂/二氧化锰电池 正极材料 电压平台 脉冲放电 高电导率 导电率 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电解法制备锰酸锂用掺铝二氧化锰
11
作者 周彤 袁治冶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5-568,共4页
将纳米氧化铝(Al2O3)加入硫酸锰(MnSO4)溶液中,形成Al2O3均匀分散的体系,再加到酸性MnSO4溶液中,通过悬浮电解法制备掺铝(Al)二氧化锰(Al-MnO 2)。研究Al2O3加入量、硫酸(H2SO4)含量和电流密度对MnO 2掺Al含量的影响。悬浮电解法制备的M... 将纳米氧化铝(Al2O3)加入硫酸锰(MnSO4)溶液中,形成Al2O3均匀分散的体系,再加到酸性MnSO4溶液中,通过悬浮电解法制备掺铝(Al)二氧化锰(Al-MnO 2)。研究Al2O3加入量、硫酸(H2SO4)含量和电流密度对MnO 2掺Al含量的影响。悬浮电解法制备的MnO2中,Al含量可达1.05%。与固相球磨法合成掺Al锰酸锂(LiMn2O4)相比,以悬浮电解法制备的Al-MnO2为原料合成的LiMn2O4的工艺更简单,产物性能更好。以1C在3.0~4.2V循环100次,放电比容量提升近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电解 掺铝(Al) 二氧化锰(mno2) 锰酸锂(liMn2O4)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正极材料的高价态锰源前驱体制备与表征
12
作者 刘鑫 周飞 毕亚凡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1-853,959,共4页
利用市售电解二氧化锰经焙烧-歧化处理制备活性二氧化锰,并以处理前后的材料作为高价态锰源前驱体分别制备了富锂正极材料Li_(1.2)Co_(0.26)Mn_(0.54)O_(2)。探索了不同的焙烧温度对后续歧化所得的锰源前驱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 利用市售电解二氧化锰经焙烧-歧化处理制备活性二氧化锰,并以处理前后的材料作为高价态锰源前驱体分别制备了富锂正极材料Li_(1.2)Co_(0.26)Mn_(0.54)O_(2)。探索了不同的焙烧温度对后续歧化所得的锰源前驱体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FESEM对焙烧前后及歧化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对所制备正极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所制备前驱体中α-MnO_(2)晶型含量及电化学活性不断降低;经600℃焙烧与歧化后的锰源前驱体中α-MnO_(2)晶型含量最高,其晶粒呈纳米尺寸的柱状,比表面积最大,制备的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也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富锂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