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众音杂沓:金初文学生态的历史还原
1
作者 于东新 康奥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金国初立,时局纷乱,为尽快实现少数女真人对绝大多数汉人、契丹人等的统治而“借才异代”,辽、宋文士一时间集聚金廷。其中,作为金初文学主力军的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不被女真统治者所信任,处境艰难。这一群体身份结构的多样性及当时社会... 金国初立,时局纷乱,为尽快实现少数女真人对绝大多数汉人、契丹人等的统治而“借才异代”,辽、宋文士一时间集聚金廷。其中,作为金初文学主力军的由宋入金文人群体不被女真统治者所信任,处境艰难。这一群体身份结构的多样性及当时社会政治的复杂性,造就了他们异常复杂的情感与心态,体现在文学上就是金初文学没有主旋律,没有同一性,众音杂沓,呈现出多元文学生态景观。同时,这在客观上也构建了其时文坛的丰富多元和规模宏大的创作队伍。基于这些“异代”文人较为深厚的艺术修为,金代文学获得了较高起点,这也成为其“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文学 古代多民族文学 文学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风雅的叛散与重构
2
作者 袁济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181,共13页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 魏晋文学历来被称为魏晋风流的彰显,原因正在于传统的风雅之道受到冲击。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以仲长统等为代表的士人对风雅传统进行叛散的同时,也作了重构的努力。这种叛散与重构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从消解的因素来说,主要是时代与士人命运的变化,形成了不同于两汉时代的文学观念与知识体系。建安文学以气为美、诗赋尚丽即是这种表现,正始玄学与佛学思想的兴起也对传统的风雅之道有所解构。魏晋时代帝王与士人的文学书写,叛散与重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与审美融合一体的文学形态,从而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之道 魏晋文学 叛散六经 重构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上京城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3
作者 钟华 董新林 汪盈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3,共12页
近年来,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址开展了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为了解辽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的生业和消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城址金元时期遗存中,发现了极其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十一种农作物,五十余种非农作物遗存。尤... 近年来,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址开展了系统的植物考古工作,为了解辽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的生业和消费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在城址金元时期遗存中,发现了极其丰富的植物遗存,包括十一种农作物,五十余种非农作物遗存。尤其是在城址中“一号街”为代表的古代生活区,植物遗存的发现尤为突出。这些农作物组合结构显示出以粟、黍为主的多品种旱作农业种植体系;非农作物遗存中则包含了大量可能的家畜饲草种子,为畜牧发展的程度和规模提供了重要线索;西瓜、亚麻等外来作物出现在了上京城的一般性民居,而大麻、葡萄属种子的特殊保存背景也为了解其利用方式提供了证据。通过与周边辽金时期已发表植物考古研究的比较,可以发现遗址等级、族群等因素对本地生业模式、农业种植结构选择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上京城址 生业模式 植物考古 金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文学演进中的地图影响
4
作者 丁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取法、援用和咏写地图的特出时代现象,顺应了汉末以降史学及其附属的地理学不断成长的学术发展态势。地图作为其时史部地理类文献中主要且特殊之一种,融时间与空间、图像与文字、技术与艺术于一炉,不唯与历史地理学密...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取法、援用和咏写地图的特出时代现象,顺应了汉末以降史学及其附属的地理学不断成长的学术发展态势。地图作为其时史部地理类文献中主要且特殊之一种,融时间与空间、图像与文字、技术与艺术于一炉,不唯与历史地理学密不可分,同时也与都邑、山水、行旅等诸多文学题材息息相关。这一时段内,有关文学展示出的地图影响特点表现在:首先,地图绘制的理念、元素、方法,不时渗入文学作品的书写模式、内容形态、语言体制中;其次,地图承载着的真确、精博的图文资料,屡屡构成文学创作的知识来源和校核依据,催生了一股崇真尚实的文风潜流。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之外,地图蕴含的美学属性和象征寓意,还能唤起文人的阅读想象力,故此将地图用于审美和隐喻思维的表达,丰富和增进了文学的表现力。上述因地图之制作、观览与想象所造成的三重影响,使其在汉唐之间的文学演进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史部地理类文献 地图影响下的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晋南朝买地券镇墓功能探析——以砖质买地券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剑光 李忠民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 汉晋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东汉初、汉末吴晋、南朝三个演变阶段,其镇墓功能也随着书写模式的转变而发生改变。东汉初年初兴之际的买地券,书写模式更接近实用买卖契约,但其随葬明器的性质和买卖契约的书写格式,决定了它本身所具备的镇墓属性。这种镇墓属性是买地券作为“冥契”的固有属性,其存在与否与券文中宗教神仙色彩的有无强弱无关。汉末吴晋时期,买地券诸要项日渐完备,宗教神仙色彩日益浓厚,并出现了程式化演变趋势,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并未发生改变,其镇墓功能亦并未实现根本性的增强。汉末出现的糅杂了解注文内容的特殊买地券,不代表这一时期买地券演变的主流趋势。南朝时期由于道教的深入影响,一系列厌镇神仙鬼吏、慰抚亡魂、护佑生人的宗教语言出现在买地券文之中,至南梁时期,这种新式的券文书写模式已成为南朝各地买地券文的主流。南朝买地券书写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买地券的镇墓方式,增强了买地券的镇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朝 买地券 镇墓 砖刻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白瓷艺术风格和装饰技法研究——以浑源县界庄窑为例
6
作者 王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生产的白瓷在北方陶瓷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浑源界庄瓷器被认为是当时北方白瓷的代表。浑源界庄窑白瓷研究对于理解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瓷器的生产至关重要,是对北方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将浑源界庄窑白... 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生产的白瓷在北方陶瓷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浑源界庄瓷器被认为是当时北方白瓷的代表。浑源界庄窑白瓷研究对于理解辽金元时期山西民间瓷器的生产至关重要,是对北方陶瓷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将浑源界庄窑白瓷与定窑的白瓷进行比较,并将窑址发掘出的白瓷技术资料与白瓷生产的遗留信息相结合,略谈辽金元山西民间白瓷的工艺、艺术风格和装饰技法,为研究民间白瓷的同仁们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保护和传承传统白瓷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民间 白瓷 粗犷 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的类型及其演进趋势研究
7
作者 王文成 何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纸币面额由不同数额和货币单位组成,是纸币名义价值最重要的核心标识。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可分为“贯陌”两等制、“贯文”四等制、“两钱分厘”四等制三种类型,主要以既有的金属货币为依据,通过“以钱计值”“兑银计值”“以银计值... 纸币面额由不同数额和货币单位组成,是纸币名义价值最重要的核心标识。两宋金元时期,纸币面额可分为“贯陌”两等制、“贯文”四等制、“两钱分厘”四等制三种类型,主要以既有的金属货币为依据,通过“以钱计值”“兑银计值”“以银计值”三种方式设定。纸币面额所代表的金属货币价值,逐步从铁钱的价值向铜钱和银两的价值转换,单张纸币面额所标识的名义价值量逐步降低。这不仅是纸币流通范围扩大、日益深入基层市场的直观反映,而且体现了白银货币化和货币白银化进程中,货币流通格局从“钱楮并用”到“银钞相权”的演进。纸币自身的作用,也随之完成了从浓缩大额铁钱(铜钱)的价值,到替代铜(铁)钱、拆零等分银两的转变。纸币面额的类型及其演变,是总结中国古代发明纸币的成就和经验,认识中国古代纸币性质和特点的重要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金元时期 纸币 面额 铜铁钱 银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四大家从“火”论消渴病机理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仁和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1616-1618,共3页
金元四大家均把"火"看作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密切影响消渴病传变。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刘完素从"火热怫郁"论消渴,并重视五运六气影响;张从正遵从"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同时指出心火的传变规律;李东垣依据"内伤脾... 金元四大家均把"火"看作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密切影响消渴病传变。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刘完素从"火热怫郁"论消渴,并重视五运六气影响;张从正遵从"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同时指出心火的传变规律;李东垣依据"内伤脾胃-元气亏虚-血虚津亏-血中伏火"层次理论,把阴火致消作为主要病机;朱丹溪从"阳有余、阴不足"出发,认为"相火妄动"是引发消渴的关键。四大学派所论消渴火热病机,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丰富了消渴理论框架体系,启发现代中医对于消渴病机的重新认识、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火热病机 金元四大家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金元时期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贺松其 文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46-447,共2页
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萌起于《内经》时期 ,发展成熟于宋金元时期 ,完善演化于明清时期。旨在通过整理研究宋金元时期有代表性的医家对该学说的不同阐述和发挥的相关文献资料 ,提炼其合理内核 。
关键词 宋金元医家 痰浊 衰老 学说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经学与文学复古之风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运好 程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128,共8页
经学尤其《诗经》仍然是支撑魏晋文学的主流意识之一。在诗歌体式上,魏晋文学大量摹拟《诗经》,以四言为主;在诗歌题材和主旨上,直接摹拟《诗经》,创造出拟经诗、补亡诗、拟《诗》诗三种类型,复古之风达到了空前炽烈的局面;在艺术风格上... 经学尤其《诗经》仍然是支撑魏晋文学的主流意识之一。在诗歌体式上,魏晋文学大量摹拟《诗经》,以四言为主;在诗歌题材和主旨上,直接摹拟《诗经》,创造出拟经诗、补亡诗、拟《诗》诗三种类型,复古之风达到了空前炽烈的局面;在艺术风格上,以雅颂为主、又以风入雅,从而对如何继承《诗经》的文学传统提供一次集大成式的探索,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经学 文学 复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元时期体育禁令的类型及其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牟晓玥 曹景川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36,共6页
金元时期从国家层面颁布的体育禁令众多,涉及骑射、角抵、双陆、围猎、采捕、马球、习武、竞渡、弹弓等多项民间体育。此类禁令对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部分尚武性体育活动如角抵、射箭、枪棒、攻刺、武术等在政府的强力压制下渐... 金元时期从国家层面颁布的体育禁令众多,涉及骑射、角抵、双陆、围猎、采捕、马球、习武、竞渡、弹弓等多项民间体育。此类禁令对传统体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部分尚武性体育活动如角抵、射箭、枪棒、攻刺、武术等在政府的强力压制下渐趋衰落,而双陆、马球禁令也是项目式微甚至失传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尚武禁令的突出特征是资格型禁令众多,这进一步加深了民族隔阂,激化了民族矛盾。不过金元围猎、采捕禁令融合游猎民族较强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意义,而竞渡、弹弓禁令也有效规避运动意外伤害,是我国古代较早的运动伤害治理法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金元 体育禁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维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地域文化 辽金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朝邮政管理体制的一个侧面——以进奏院的职责与官方文书的分类为中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游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5-90,共6页
宋朝的进奏院大体上与现代国家邮政总局有相似之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收发官方文书,为了确保各种文书及时而准确地送达目的地,宋朝政府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措施。具体而言,既包括对进奏院官吏的严格控制,也加强对各种文书的分类管理。... 宋朝的进奏院大体上与现代国家邮政总局有相似之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收发官方文书,为了确保各种文书及时而准确地送达目的地,宋朝政府制定了很多相应的措施。具体而言,既包括对进奏院官吏的严格控制,也加强对各种文书的分类管理。通常情况下,官方按照传递速度和时间将文书分为“常程”和“急速”,按照文书的机密程度又有“实封”和“通封”之别。尽管宋朝制定了相当严密的防范措施,但文书传递过程中依然漏洞百出,给宋代社会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进奏院 职责 官方文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兰亭序》书文之赏解读魏晋园林文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秋思 张兴国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98,共4页
东晋时期的《兰亭序》,不仅是一篇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的名文,更是一本名帖,堪称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美学、书法、园林等多个领域。基于园林、书法、文学艺术具有时... 东晋时期的《兰亭序》,不仅是一篇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的名文,更是一本名帖,堪称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侧面,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文学、美学、书法、园林等多个领域。基于园林、书法、文学艺术具有时代共通性的特点以及艺术泛化思想的基础,从魏晋士人园林的地域环境特征、园林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山水自然审美意识的真正觉醒、哲学思想对园林的影响、"曲水流觞"文化实践在后世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对魏晋园林文化意象进行了解析。揭示出魏晋园林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文化的奠基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兰亭序》 书法 文学 魏晋园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放型”的辽金元廉政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文瑞 马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7,共5页
采用政治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和历史学的文献分析方法,探究辽金元廉政制度的特殊性因素,分析这一时期吏治腐败和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辽金元廉政建设属于"粗放型",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辽金元政权在军事获胜后... 采用政治学的结构分析方法和历史学的文献分析方法,探究辽金元廉政制度的特殊性因素,分析这一时期吏治腐败和政治动荡的深层原因,研究表明,辽金元廉政建设属于"粗放型",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辽金元政权在军事获胜后没有完成向"文治"的转变,但在客观上清理了中原政权长期积累的繁文缛节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一省制 廉政建设 官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郝经文学创作的渊源与造诣 被引量:5
16
作者 钱志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郝经以理学著名,对其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历来较少注意。文章以郝氏文论为主并联系其各体文学方面的创作实践,探索其文学创作的渊源及其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指出郝经以金代中期以来形成的"国朝文派"为其文学基础,并上溯到以... 郝经以理学著名,对其文学成就与文学史地位历来较少注意。文章以郝氏文论为主并联系其各体文学方面的创作实践,探索其文学创作的渊源及其艺术上所达到的成就,指出郝经以金代中期以来形成的"国朝文派"为其文学基础,并上溯到以北宋中期文学为下限的整个古代文学传统,对宣和以下的宋代文学则有所贬抑,隐含有以金元文学为正统的文学史观。郝经同时继承宋金时代理学与文学两方面的传统,重视诗赋文章的艺术表现,注重才情,表现出气格与法度并重的创作倾向。其古文继承唐宋古文家的思想与艺术传统,古体诗与辞赋则追仿汉魏六朝的风格。郝经作为一个处于复杂交错的政治、族群及文化背景中的文学家,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经 金元文学 国朝文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初诗文名家庐陵刘诜 被引量:11
17
作者 查洪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0-46,共7页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 庐陵刘诜是元初很有成就的诗文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他是元代一流的赋作家,也是中国赋史上有成就的作者之一。他的散文创作有大家气象,诗歌则有多种风格。他的诗文理论有很高价值,关于学古与创新的理论富有辨证思维,对元中期诗文弊病的批评切中要害。他有如此多方面的成就,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诗文 元代文论 江西文派 刘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科内治总则源流考证—金元以前 被引量:5
18
作者 石志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838-1841,共4页
文章对中医外科内治总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将其过程分为起源、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而金元以前,历经了起源、形成与发展阶段。中医外科内治法则起源于秦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痈疽施治。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 文章对中医外科内治总则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将其过程分为起源、形成、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而金元以前,历经了起源、形成与发展阶段。中医外科内治法则起源于秦汉以前的《五十二病方》痈疽施治。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寒热虚实、阴阳及内外治则治法,对外科疾病的治疗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内消"与"补法"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神农本草经》为外科疾病的内治奠定了药物学基础;《金匮要略》"肠痈"证治中已有了消法的具体应用、禁忌及托法方剂的雏形。至晋《刘涓子方鬼遗方》所载方论中已经体现出了消、透及补法的治疗观点与应用,说明中医外科内治总则初步形成。隋唐五代时期,外科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无新的内治理论出现。进入宋代,北宋时期外科内治强调辨证论治,方法丰富多样,《圣济总录》明确提出了消、托与补法的名称、适应证与作用,标志着"消、托、补"法的外科内治总则正式确立;南宋时期外科专著渐多,外科及内治总则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科 內治总则 源流 文献研究 金元以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鸟意象穿翔魏晋诗赋的衍变历程 被引量:12
19
作者 魏耕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33,共9页
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
关键词 建安文学 阮籍 魏晋诗歌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宋辽金元宗族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8-115,共8页
宋辽金元宗族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出版了数部学术水准很高的专著。台湾的宋代宗族研究尤为突出,深入探讨了宗族与科举、婚姻的关系,阐述了宗族在地方社会的作用以及保持强盛的机制。辽金宗族研究也取得了不小进展。宋辽金元宗族的研究,... 宋辽金元宗族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出版了数部学术水准很高的专著。台湾的宋代宗族研究尤为突出,深入探讨了宗族与科举、婚姻的关系,阐述了宗族在地方社会的作用以及保持强盛的机制。辽金宗族研究也取得了不小进展。宋辽金元宗族的研究,需要将宋辽金元各时期宗族与明清时期的宗族连在一起,注重宗族与社会历史断裂与连续的关系,进行长时段研究。加强地域性宗族研究,开展宋元时期不同地域宗族的比较研究、宋元与明清宗族的比较研究也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金元 宗族 谱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