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n Polysystem Theor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1
作者 Liang Zhenhui Chen Weiguo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0-256,共7页
This article gives an adequa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system theory,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ut forward by Itamar Even - Zohar and developed by Gideon Toury,and discusses it... This article gives an adequat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ysystem theory,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schoo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put forward by Itamar Even - Zohar and developed by Gideon Toury,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to Chinese translation phenomena in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 翻译 英语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齐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多元系统理论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然而,该理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盲点。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文化地位 意识形态 译者的诗学观与主体性 不充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社会文化语境下士大夫对西学的接受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胜兵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晚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西学”主要指来自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有关天主教的宗教文化知识。二者对晚明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较之于自然科学,有关天主教的文化知识对晚明中国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与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具有极大的关... 晚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西学”主要指来自欧洲的科学技术和有关天主教的宗教文化知识。二者对晚明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较之于自然科学,有关天主教的文化知识对晚明中国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与当时中国社会文化具有极大的关系。晚明中国因科举取士的制度传统,其自然科学相对于西方,具有“弱势”特点,因而容易接受西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而儒释道合流的文化系统却让晚明中国人在信仰上比较“成熟”,因此很难接受作为信仰文化的天主教文化。这种文化现象也符合以色列著名学者伊塔玛•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西学接受 社会文化语境 “多元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丝路审美文化的事件阐释学维度
4
作者 张进 蒲睿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146,共12页
在“事件阐释学”视野下重新审视丝路审美文化,有助于走出以往研究中的“文本中心主义”和忽视丝绸之路“史前史”的误区,从而将“表征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表征”统一起来。事件论为我们从文本的、图像的、物质的、行为的等领域... 在“事件阐释学”视野下重新审视丝路审美文化,有助于走出以往研究中的“文本中心主义”和忽视丝绸之路“史前史”的误区,从而将“表征的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的表征”统一起来。事件论为我们从文本的、图像的、物质的、行为的等领域剖析丝路审美文化开拓了新的阐释空间,流动性、连通性、生成性始终贯穿其中。文本阐释学、图像阐释学、物质阐释学和行动阐释学彼此依存相互作用,辐辏于事件阐释学,形成一个“四方游戏圆环”和“多元系统”。丝路审美文化与“事件阐释学”的结合,是对西方事件理论的问题域转换和再语境化,同时也扩展和变革了我们的研究方法和阐释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审美文化 事件阐释学 多元系统 问题域转换 再语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俗表演艺术样式的译介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朱义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是一种文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根植于民间的群众性艺术表演体裁,广义上可以纳入民俗学的研究范畴。对这类题材的译介从本质上来说包含着言语维度的文本转换与非言语维度的艺术表演性传递两个环节;而就其意义而言,不但可以输出"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可以推动文学、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互动与交流,进而促进本土文学文化多元系统与世界文学文化多元系统的和谐建构与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表演艺术样式 可表演性 可译性 文化构建 文学文化多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