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6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花地丁提取工艺优化、缓蚀性能评价与改进
1
作者 李永娟 刘乐平 +2 位作者 杨文兴 年芳 李莉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绿色缓蚀剂,以紫花地丁为原料,以乙醇水溶液为溶剂超声辅助浸提,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到紫花地丁缓蚀剂(VYM-E)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20;通过失重实验... 为开发具有良好性能的新型绿色缓蚀剂,以紫花地丁为原料,以乙醇水溶液为溶剂超声辅助浸提,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到紫花地丁缓蚀剂(VYM-E)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min,料液比1:20;通过失重实验、电化学实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评价VYM-E对Q235碳钢在H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发现与碘化钾、钼酸钠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相比,在同浓度条件下,VYM-E缓蚀率要远高于传统缓蚀剂,其活性分子在碳钢表面的吸附阻止了腐蚀的进程;复配实验表明VYME与碘化钾有更好的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紫花地丁 工艺优化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香风味蒸馏酒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2
作者 汪江波 夏啸 +5 位作者 毛春奎 陈家豪 何超 蔡凤娇 张瑞景 徐健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238,共6页
为了提高茶叶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新鲜麦芽(即发芽大麦)与绿茶梗作为混合发酵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制备茶香风味蒸馏酒。以感官评分和乙酸乙酯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试验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结... 为了提高茶叶副产物的利用率,以新鲜麦芽(即发芽大麦)与绿茶梗作为混合发酵原料,采用传统固态发酵制备茶香风味蒸馏酒。以感官评分和乙酸乙酯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试验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分析结合遗传算法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酒体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绿茶梗添加量7%、熟粮含水率52%、酒曲添加量0.7%,发酵时间7 d,发酵温度25℃。在此优化条件下,茶香风味蒸馏酒的乙酸乙酯含量为0.46 g/L,感官评分为86.67分,酒精度为55%vol。基于GC-MS共检测出3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5种、酯类16种、醛酮类5种及其他类5种。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所有风味物质含量的52%。茶香风味蒸馏酒茶香浓郁,口感醇厚,风味典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茶酒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香风味蒸馏酒 绿茶梗 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挥发性风味成分 乙酸乙酯 感官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愈特性的电容剩余寿命预测
3
作者 成庶 邹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0-908,共9页
薄膜电容的寿命状态与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而电容的自愈现象是影响电容寿命的关键。目前,对于电容的寿命研究多为使用算法手段预测退化数据,少有对具体失效形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揭示薄膜电容自愈现象与寿命的关系,提出... 薄膜电容的寿命状态与动车组的安全运行息息相关,而电容的自愈现象是影响电容寿命的关键。目前,对于电容的寿命研究多为使用算法手段预测退化数据,少有对具体失效形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揭示薄膜电容自愈现象与寿命的关系,提出一套基于自愈性能评估的电容退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描述电容发生自愈时的累积损伤。首先通过分析自愈导致电容损伤的机理,确定了自愈参数中对电容影响显著的2个参数:自愈能量与自愈频次。在此基础上开展电容的加速老化实验,并结合电荷补偿的方式对电容自愈能量和次数进行检测,对自愈能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和霍尔特指数平滑法对电容的计数过程进行建模。然后基于预测的计数过程和电容自愈特征分布情况,使用非齐次复合poisson过程计算电容的退化特征,得到老化过程中的累积能量预测及90%置信区间。同时根据电容容值损伤和电容累积自愈能量的关系,制定自愈的老化预测方案的失效阈值,得到自愈损伤的寿命分布。最终,根据容值得到的电容退化寿命与基于自愈特征的电容寿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作用下,通过自愈能量特征所得的电容寿命与通过容值所得电容寿命相对误差约为2.55%,验证了根据自愈性能的退化分析和寿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齐次复合poisson过程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寿命预测 自愈 霍尔特指数平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蚕蛹发酵工艺及其产物呈味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覃芳丽 王思远 +3 位作者 邹宇晓 黎尔纳 穆利霞 李庆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8,共8页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 为优化建立蚕蛹发酵工艺,探索其发酵产物呈味特性,本文研究了不同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蚕蛹发酵产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蚕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比分析发酵前后呈味物质与滋味的变化。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发酵时间10 d是最佳发酵工艺,此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95±0.02 g/100 g,与预测值相近。与未发酵蚕蛹相比,发酵蚕蛹的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52.19±0.11、1.01±0.03、65.54±1.61 mg/g。呈鲜味的天冬氨酸、谷氨酸、鸟苷酸、腺苷酸和琥珀酸的TAV值均大于1,特别是谷氨酸和琥珀酸,TAV值高达20.06、138.47,是发酵蚕蛹中鲜味的重要贡献者;蚕蛹发酵后的味精当量达74.44 g MSG/100 g,是发酵前的6.74倍。本研究表明,蚕蛹发酵可产鲜味物质,且风味良好,为蚕蛹的开发利用和鲜味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发酵 工艺优化 呈味物质 鲜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船舶DMCC发动机整机性能优化
5
作者 蒋更红 才正 +1 位作者 范金宇 黄加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128,152,共9页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 针对柴油发动机推进特性下的中高负荷工况出现的NO_(x)排放峰值现象,以及燃油价格日益上涨带来降低油耗率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调节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iesel/methanol compound combustion,DMCC)发动机多种控制参数,在保证动力性前提下,实现NO_(x)排放和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的同步下降。为避免大规模试验带来的成本增加,首先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DMCC发动机排放的NO_(x)体积分数、BSFC和指示功率预测模型;然后将所建模型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结合,对NO_(x)的体积分数和BSFC进行优化,并将Pareto前沿解集代入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寻找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最后将最优控制参数组合标定至电子控制单元,与原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高斯过程回归建立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大于0.95,均方根误差小于1,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使用NSGA-Ⅱ获取的最佳控制参数与优化前(原机工况)的相比,NO_(x)的排放量下降74.5%,仅为3.47 g/(kW·h),BSFC平均下降6.7%,仅为203.5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柴油机 柴油/甲醇组合燃烧 高斯过程回归 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豆风味化合物和感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克 翟慧楠 +2 位作者 胡荣锁 于鑫欣 董文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初加工处理方法对阿拉比卡咖啡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评价不同初加工咖啡样品的感官风味,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初加工方法与产生的风...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初加工处理方法对阿拉比卡咖啡理化特性、风味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通过电子鼻和感官分析评价不同初加工咖啡样品的感官风味,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并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初加工方法与产生的风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理化指标方面,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样品的总可滴定酸度(TA)、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和pH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湿法加工(CS)的pH最高。初加工方法对咖啡样品中的生物碱、绿原酸和有机酸等风味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干法处理Ⅰ(GA)的咖啡因含量最高(12.32 mg/g DW),蜜处理Ⅰ(MA)拥有最高的葫芦巴碱含量(3.71 mg/g DW),湿法加工(CS)导致咖啡样品具有最低的绿原酸含量和最高的有机酸含量。此外,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初加工方法制备的咖啡香气化合物含量差异显著,相较于人工评测,电子感官分析可以更有效地对不同初加工方法进行区分。该研究结果明晰了不同初加工方法对咖啡的化学组成及感官风味的影响,对咖啡风味品质提升及对优质产品的筛选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比卡咖啡 初加工处理 理化特性 风味化合物 电子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合板行业VOCs全过程清洁生产整治提升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顾闫悦 江梅 +2 位作者 张忠涛 李好 王宗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胶合板是我国人造板类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板种,在其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胶黏剂,属于VOCs排放的典型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胶合板行业的VOCs污染问题突出,因而亟须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围绕“... 胶合板是我国人造板类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主要板种,在其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胶黏剂,属于VOCs排放的典型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导致胶合板行业的VOCs污染问题突出,因而亟须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围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和“双碳”目标,分析胶合板行业VOCs治理的关键共性问题,并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建立了一套涵盖原材料采购、储存、处理到产品生产的VOCs全过程清洁生产整治提升方案。建议推广清洁生产整体审核模式,鼓励无醛胶黏剂源头替代,全面推行VOCs无组织排放过程控制,以及推进VOCs深度治理和碳协同减排技术应用,促进胶合板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板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甲醛 清洁生产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喷涂技术及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薇 韦昀姗 +2 位作者 朱广素 刘昆仑 张辉艳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18-430,共13页
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场连续制备微/纳米颗粒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包封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广泛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简要概述了静... 静电喷涂是一种利用高压静电场连续制备微/纳米颗粒的非热加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包封效率高等优势,在食品市场受到极大的关注。然而,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要广泛研究者的深入探索。因此,本文简要概述了静电喷涂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聚合物溶液条件、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静电喷涂效果的影响。对常用的包埋材料,包括蛋白质类(如玉米醇溶蛋白、乳清蛋白、明胶等)、多糖类(如藻酸盐、壳聚糖、普鲁兰多糖等)进行总结。综述了该技术在活性物质包埋和食品包装方面的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静电喷涂技术现有的局限性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该技术在食品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喷涂 微纳米颗粒 非热加工技术 活性物质包埋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粉葛啤酒发酵工艺及风味特征分析
9
作者 闫昱辛 尚小红 +6 位作者 王颖 石爱华 胡昊 李宇 罗凯 严华兵 何美军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2-873,共12页
[目的]优化粉葛啤酒发酵工艺,并分析其风味特征,以期研发一款风味独特、市场接受度高的粉葛啤酒,为粉葛的综合利用及新型啤酒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粉葛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通过感官评价体系对粉葛添加... [目的]优化粉葛啤酒发酵工艺,并分析其风味特征,以期研发一款风味独特、市场接受度高的粉葛啤酒,为粉葛的综合利用及新型啤酒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粉葛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通过感官评价体系对粉葛添加量、啤酒花添加量和酵母添加量3个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对粉葛啤酒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及活性成分进行检测鉴定。[结果]以粉葛啤酒的感官评分(Y)为响应值,粉葛添加量(A)、啤酒花添加量(B)和酵母添加量(C)为自变量,拟合得到回归方程:Y=87.75-2.48A-1.1B+0.47C+0.76AB+0.68AC+0.44BC-4.75A~2-3.09B~2-1.71C~2,粉葛添加量和啤酒花添加量对感官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酵母添加量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粉葛添加量分别与啤酒花添加量、酵母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粉葛啤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粉葛添加量47%、啤酒花添加量0.75 g/L、酵母添加量0.94 g/L,在此条件下,获得的浓色粉葛啤酒感官评分为89.69分,酒体澄清、泡沫丰富、口感醇厚爽口,原麦汁浓度10.00°P、酒精度4.12%vol;异黄酮活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73.96、21.34和31.61 mg/L;气味物质主要为苯乙醇、异戊醇等醇类和芳香族类,以及氮氧化合物、硫化合物、烷类;滋味中苦味最突出,咸味和鲜味次之,苦回味和涩回味也较丰富,酸味和甜味略显逊色。[结论]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生产出的粉葛啤酒滋味丰富、整体偏苦涩、口感醇厚,异黄酮活性成分含量高,可为当前多元化的药食同源啤酒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啤酒 发酵工艺 感官评价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优选及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梦迪 张舒彦 +4 位作者 郑淇 常春辉 李家豪 张运克 贾永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以3批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含量;色谱柱为HP-5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10:1,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基质:基质=0.99、药物:基质=0.55、滴距=6.00,综合评分为0.8452;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327~1.962、0.140~0.840、0.7105~4.263μg(均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2.30%(RSD=1.65%,n=6)、101.28%(RSD=0.81%,n=6)、98.99%(RSD=0.65%,n=6);3种成分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2017、0.0847、1.3829 mg·g^(-1)。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建立的气相色谱法能同时测定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中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可用于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成型工艺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宁单丛茶在制作过程中的风味物质变化
11
作者 李秀美 吴克刚 +8 位作者 温柔柔 柴向华 段雪娟 于泓鹏 刘晓丽 陶志华 王萍萍 林雅慧 戴勇平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33-239,共7页
以兴宁单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加工工序茶叶中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究每个工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兴宁单丛茶制作过程中,滋味物... 以兴宁单丛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加工工序茶叶中滋味物质和风味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究每个工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兴宁单丛茶制作过程中,滋味物质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类化合物、蛋白质、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茶叶的苦涩味降低、鲜爽度提升。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烯烃及酯类物质相对含量降低,烷烃、酮类、醛类及杂环类物质相对含量升高,桧烯、β-蒎烯等青草味物质逐渐消散,二氢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I、芳樟醇氧化物IV、苯甲醛、植酮等具有花果香物质的相对含量大幅升高。茶叶风味物质变化主要发生在摇青发酵和高温杀青及烘焙阶段,最终形成具有丰富花果香味、滋味醇厚的兴宁单丛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宁单丛茶 滋味物质 挥发性香气物质 加工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的RC柱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启明 张鹏飞 +1 位作者 喻泽成 余波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5,共9页
针对钢筋混凝土(RC)柱抗剪承载力传统预测模型的非线性逼近能力不足且无法合理描述不确定性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的RC柱概率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核函数相加性和自动相关性,构造出一种新... 针对钢筋混凝土(RC)柱抗剪承载力传统预测模型的非线性逼近能力不足且无法合理描述不确定性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高斯过程回归的RC柱概率抗剪承载力预测模型。首先,基于核函数相加性和自动相关性,构造出一种新型的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然后,结合高斯过程回归原理和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建立了RC柱的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进而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确定了RC柱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的超参数;最后,基于91组剪切破坏RC柱的试验数据,通过与传统核函数形式和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传统核函数相比,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的确定性预测指标均方根误差R_(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_(AE)分别降低约16%和19%,概率性预测值指标负对数预测密度N_(LPD)和平均标准化对数损失M_(SLL)分别降低约15%和23%;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相比,本文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_(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_(AE)分别降低约38%和39%;根据所提出的概率模型能够建立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和置信区间,从而合理描述抗剪承载力的不确定性并校准分析传统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柱 各向异性混合核函数 高斯过程回归 概率抗剪承载力模型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在渗透汽化有机物分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磊 张新儒 +2 位作者 王永洪 李晋平 刘春波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24-3335,共12页
渗透汽化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有机化合物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关键技术是渗透汽化膜的设计和制备。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结合了聚合物膜和二维纳米材料的优点,是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渗透汽化分离膜... 渗透汽化具有分离效率高、节能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有机化合物分离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关键技术是渗透汽化膜的设计和制备。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结合了聚合物膜和二维纳米材料的优点,是最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渗透汽化分离膜,成为了近年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有机物渗透汽化分离机理和评价方法、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以及不同类型二维纳米材料混合基质膜在有机物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结合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理、有机物的特性和工业化需求,提出开发新型结构、易制备和高选择性的二维纳米材料的设计思路;根据成膜原理和两相界面作用机制,提出有机物分离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借助有机物分子与膜微结构的相互作用,结合计算辅助模拟技术,提出分离机理研究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二维纳米材料 有机化合物 分离膜 传递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联合DMDC和Nisin处理对杨梅汁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盛周杨 邹波 +6 位作者 肖更生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程丽娜 温靖 安可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6-308,共13页
为增强超高压处理对杨梅汁的杀菌效果,比较了热杀菌(Thermal sterilization,TS)(90℃,5 min)、超高压(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PP)杀菌(500 MPa,5 min)、HPP联合抑菌剂处理(HPP联合二烷酸二甲酯(Dimethyl dicarbonate,DMDC)... 为增强超高压处理对杨梅汁的杀菌效果,比较了热杀菌(Thermal sterilization,TS)(90℃,5 min)、超高压(Hydrostatic pressure processing,HPP)杀菌(500 MPa,5 min)、HPP联合抑菌剂处理(HPP联合二烷酸二甲酯(Dimethyl dicarbonate,DMDC)处理、HPP联合乳酸链球菌素(Nisin)处理以及HPP联合DMDC和Nisin处理)对杨梅汁4℃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数量、色度、花色苷、聚合色素、褐变度、总黄酮、总酚、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HPP处理对杨梅汁杀菌效果有限,在贮藏10 d后,杨梅汁中菌落总数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100 CFU/mL。TS处理与HPP联合抑菌剂处理的杨梅汁,4℃贮藏40 d,微生物数量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贮藏过程中,不同处理组杨梅汁的花色苷含量呈下降趋势,聚合色素、褐变度呈上升趋势,总黄酮、总酚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色差变化不明显,其中TS处理组贮藏过程中聚合色素、总花色苷、褐变度、总酚含量均低于HPP处理组和HPP联合抑菌剂处理组,而4组非热杀菌的杨梅汁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在贮藏40 d后,各组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相比于未杀菌杨梅汁均减少,其中热杀菌组和非热杀菌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非热杀菌更好地保留了杨梅汁中芳樟醇(玫瑰花香)与2-戊基呋喃(蔬菜味青香)这两种积极风味物质。贮藏40 d后的热处理组总香气活力值低于HPP处理组和HPP联合抑菌剂处理组,香气损失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能够区分原汁、热杀菌组与非热杀菌组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而4组非热杀菌杨梅汁彼此之间距离接近,表明抑菌剂的使用不会对贮藏后期的杨梅汁风味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HPP联合DMDC和Nisin可以提升HPP对杨梅汁的杀菌效果,延长杨梅汁货架期,且能较好地保留杨梅汁的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汁的非热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杨梅汁 DMDC NISIN 花色苷 挥发性化合物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二腈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杜磊 曹志涛 +5 位作者 许浪 张英杰 孙宝昌 邹海魁 初广文 陈建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83-3696,共14页
己二腈作为生产聚酰胺(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生产工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近年来,随着尼龙66需求量的增加,己二腈的供需缺口逐渐增大,其高效的生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如丁二烯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 己二腈作为生产聚酰胺(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生产工艺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近年来,随着尼龙66需求量的增加,己二腈的供需缺口逐渐增大,其高效的生产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己二腈的制备方法如丁二烯法、丙烯腈电解二聚法和己二酸氨化法的基础研究、工艺特点及发展方向等;从机理出发探讨了过程强化技术在丙烯腈电解二聚法和己二酸氨化法中的应用可行性,并对己二酸氨化法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总结。将过程强化技术应用于己二腈生产过程是推动己二腈高效绿色生产的关键,对己二腈生产技术的提升和自主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氨化法 丁二烯法 丙烯腈电解二聚法 己二腈 过程强化 有机化合物 化学过程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标签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陶思琪 封炳迪 +5 位作者 孟彩云 穆歆迪 张语涵 马隆煜 韩齐 李鹤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95-98,共4页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发兼具健康、营养和感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食品加工领域的迫切任务。在清洁标签食品的大形势下,介绍了清洁标签的概念和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综述了天然有机物和新型加工技术在清...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发兼具健康、营养和感官品质的食品已成为食品加工领域的迫切任务。在清洁标签食品的大形势下,介绍了清洁标签的概念和原理,并以此为基础综述了天然有机物和新型加工技术在清洁标签食品制备中的应用,为促进清洁标签在食品行业中的生产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标签 营养健康 食品加工 天然有机物 新型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兔丁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与品质的变化研究
17
作者 尤香玲 王浩文 +4 位作者 徐向波 易宇文 邓静 蔡雪梅 吴华昌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 为研究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鲜肉、腌制后、油炸后、炒制后)中的理化性质、质地、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兔肉的L*值、a*值在加工过程中明显下降,b*值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兔肉水分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质构方面,兔肉经加工后,pH值、硬度、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显著升高。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31种游离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量在加工过程中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加工有助于提高陈皮兔丁的营养品质。陈皮兔丁在加工过程中共检测出7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经油炸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显著增加,说明加热有助于陈皮兔丁挥发性风味的形成。基于VIP值共筛选出10种差异性风味物质,可作为区分不同加工阶段陈皮兔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为陈皮兔丁加工工艺优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兔丁 加工过程 品质变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制备燕麦鹰嘴豆复配米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
18
作者 朱潇 朱颖 +1 位作者 李宏军 陈善峰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9-1158,共10页
利用挤压技术制备一款富含膳食纤维的复配米。以碎糙米、鹰嘴豆、燕麦作为原料,以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160 r·min-1,挤压温度140℃,水分含量33%,鹰嘴豆添... 利用挤压技术制备一款富含膳食纤维的复配米。以碎糙米、鹰嘴豆、燕麦作为原料,以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挤压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螺杆转速160 r·min-1,挤压温度140℃,水分含量33%,鹰嘴豆添加量16%,燕麦添加量19%,碎糙米添加量65%。在此条件下,复配米的综合评分为75.96±0.50,感官评分为92.85±2.11,膳食纤维含量为12.65%,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达到6.93%,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对“高膳食纤维”标注的要求。制备的配复米的硬度与市售米无显著差异,但其咀嚼性、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均显著(P<0.05)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复配米 工艺优化 响应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小米)中的酚类物质:组成、生物活性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19
作者 宋靖仪 张莹予 +5 位作者 刘钰 朱宇晗 苏彦瑜 吴华 肖俊松 黄明泉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0,共9页
谷子是一种高光合效率的C4模式植物,也是一种耐旱粮食作物,在中国北方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谷子脱壳后的可食用部分称为小米。谷子和小米富含酚类物质,有多种健康功效,是一种有潜力的健康膳食资源。本文系统性调研了近年来有关谷子... 谷子是一种高光合效率的C4模式植物,也是一种耐旱粮食作物,在中国北方有悠久的种植和食用历史。谷子脱壳后的可食用部分称为小米。谷子和小米富含酚类物质,有多种健康功效,是一种有潜力的健康膳食资源。本文系统性调研了近年来有关谷子和小米中的酚类物质、生物活性及其加工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了谷子和小米中的结合态和游离态酚的种类及含量,综述了谷子和小米中酚类物质抗炎抗氧化、降血糖、保护肠道等多种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碾磨、发芽、热加工和发酵等加工因素对谷子和小米中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期为谷子和小米酚类物质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小米) 酚类物质特征 功能活性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研究
20
作者 陈凌霄 殷茵 +2 位作者 赵秋月 夏思佳 胡岚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0-1239,共10页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 经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VOCs治理水平显著改善,进入了分级精准管控阶段。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地理位置、排放与反应活性、治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四大准则层,包含7项评估指标,通过专家、环境管理工作者打分量化指标权重,建立了区分O_(3)和PM_(2.5)污染期的VOCs工业企业分级管控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宿迁市27家VOCs排放企业,基于实测和文献调研获得VOCs源成分谱,用于计算准确的反应活性数据。结果显示:评估指标中权重前3位的分别是反应活性(0.42)、与国控站点的方位(0.32)、与国控站点的距离(0.10);共采样实测20家企业VOCs源成分谱,木材加工行业以卤代烃、芳香烃为主,塑料制品行业以烷烃、含氧VOCs为主,橡胶制品行业以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工业涂装和印刷行业以芳香烃和含氧VOCs为主,化工行业以卤代烃、含氧VOCs为主;27家企业的管控等级划分为重点、次重点、一般、普通4级,地理位置不佳、反应活性强的企业更容易被列入重点管控企业;由于O_(3)和PM_(2.5)污染期内反应活性和风向变化,分级管控结果不同,企业管控级别最多连跨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源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分级管控 层次分析法(AHP) 源成分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