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素基导电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齐稷 罗通 +2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王基夫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6,共7页
先通过丙烯酰氯(AC)与乙基纤维素(EC)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乙基纤维素基大分子单体(ECAC),然后以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A)为单体,ECAC为交联剂,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鎓为导电填料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为光引发剂,通过光固化本体聚合,制... 先通过丙烯酰氯(AC)与乙基纤维素(EC)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乙基纤维素基大分子单体(ECAC),然后以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HEA)为单体,ECAC为交联剂,1-丁基-3-甲基氯化咪唑鎓为导电填料和2-羟基-2-甲基苯丙酮为光引发剂,通过光固化本体聚合,制备了一种无液体、可用于应变传感的纤维素基导电弹性体,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仪、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仪、热失重(TG)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产物进行表征。FT-IR和~1H NMR分析表明ECAC已成功合成,DSC与TG分析表明ECAC提高了纤维素基导电弹性体的热稳定性,ECAC添加量10%的导电弹性体比未添加的玻璃化温度高5.19℃,比ECAC添加量2%的导电弹性体损失5%和50%质量所对应的温度分别高20.2和12.7℃。当ECAC添加量为8%时,导电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断裂伸长率和抗张强度分别达到698%和1.91 MPa。当导电弹性体作为传感器时,ECAC添加量的提升会降低其灵敏度(G_F),从而降低其传感性能。控制ECAC的添加量可以调控导电弹性体的力学和传感性能,实现导电弹性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本体聚合 改性纤维素 弹性体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有机玻璃母材及本体聚合拼接试件蠕变模型
2
作者 王综轶 刘育豪 +3 位作者 王元清 黄明 肖建霞 成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5-1043,共9页
为研究结构有机玻璃母材及拼接试件的蠕变模型,设计了母材试件、85℃退火和65℃退火拼接试件,在20℃下分别进行短期拉伸和拉伸蠕变试验。对比了有机玻璃母材及不同温度退火拼接试件的短期拉伸性能和蠕变性能;采用Findley模型对试件不同... 为研究结构有机玻璃母材及拼接试件的蠕变模型,设计了母材试件、85℃退火和65℃退火拼接试件,在20℃下分别进行短期拉伸和拉伸蠕变试验。对比了有机玻璃母材及不同温度退火拼接试件的短期拉伸性能和蠕变性能;采用Findley模型对试件不同应力点下的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后,对Findley模型参数进行二次拟合,得到母材和拼接件的蠕变半经验方程。结果表明:有机玻璃母材试件的短期拉伸性能和蠕变性能要优于拼接试件,其中85℃退火拼接试件性能优于65℃退火拼接试件,这表明退火温度的降低会显著影响有机玻璃拼接件的力学性能;有机玻璃母材及其拼接件的蠕变曲线主要包含蠕变减速阶段和蠕变恒速阶段;Findley模型能准确描述有机玻璃的蠕变行为,所得蠕变半经验方程可以较好地预测有机玻璃母材及拼接试件的蠕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本体聚合 蠕变试验 蠕变方程 Findley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种类对本体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牛琪 徐璐 +1 位作者 刘伯军 张明耀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共7页
用4种含有丁二烯链段的橡胶进行本体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透明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种类及其微观结构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树脂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中MMA含量是... 用4种含有丁二烯链段的橡胶进行本体聚合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简称透明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种类及其微观结构对透明ABS树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树脂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中MMA含量是决定透明ABS树脂光学性能的关键因素;橡胶相对分子质量及其黏度对聚合过程中形成的橡胶粒子粒径和透明ABS树脂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反式1,4结构会影响两相界面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透明ABS树脂的光学性能;球形结构橡胶粒子与骨架结构橡胶条带的协同增韧作用有利于提高透明ABS树脂的力学性能;当MMA含量为78%(w)时,使用牌号为565T的橡胶制备的透明ABS树脂综合性能最优,透光率为89.9%,雾度为5.17%,缺口冲击强度为223 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橡胶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质量对MMA聚合过程及其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宋月潇 周贵阳 +7 位作者 张雄伟 周丽霞 陈耀 杨郑 邓杭军 李子昊 蔡晨曦 尹红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选用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均聚反应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考察MMA色度、水分和阻聚剂含量对聚合及PM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光学级PMMA的要求,MMA色度应控制在6以下;水分对聚合无直接影响,... 选用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本体均聚反应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考察MMA色度、水分和阻聚剂含量对聚合及PMM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为达到光学级PMMA的要求,MMA色度应控制在6以下;水分对聚合无直接影响,但考虑PMMA的成型加工过程,并避免PMMA水解,建议水分控制在500 mg/kg以下;阻聚剂含量低于10 mg/kg时对聚合及PMMA性能的影响较小,可直接用于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本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捏合反应器及其在聚合工业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成文凯 颜金钰 +1 位作者 王嘉骏 冯连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8-781,共14页
卧式捏合反应器具有大的反应体积,优异的混合性能、表面更新性能、传热性能和自清洁性能,因而在本体聚合、缩合聚合和聚合物脱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几种捏合反应器及其搅拌特性研究,以及在聚合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指出捏合... 卧式捏合反应器具有大的反应体积,优异的混合性能、表面更新性能、传热性能和自清洁性能,因而在本体聚合、缩合聚合和聚合物脱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几种捏合反应器及其搅拌特性研究,以及在聚合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指出捏合反应器具有非常复杂的几何结构,实验测量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指出具有自清洁特性的捏合反应器是聚合物搅拌设备开发的主要方向,高效、集约化、绿色、环保的先进工艺与装置是促进我国聚合工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捏合反应器 搅拌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过程强化 本体聚合 缩合聚合 聚合物脱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PMMA树脂本体聚合反应及拉挤工艺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曾鑫志 师俊峰 +3 位作者 关静 刘佩佩 杨威 张彦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48,169,共8页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 为了实现拉挤工艺成型纤维增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的生产,采用了不同的助剂来调控PMMA聚合反应过程,改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的本体聚合。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作为增塑剂,N,N-二甲基苯胺(DMA)和乙酸丁酯(BAC)作为反应调整助剂,将各种助剂以一定比例混入树脂体系中进行聚合。首先将各树脂体系在60℃进行20 min预聚合得到预聚体,再对不同体系的预聚体进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和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升温速率(β)下,加入DMA体系的反应起始温度都有所降低,DMA能够加快聚合初期的反应进程,而加入BAC则使得β为25℃/min时的反应温度区间从36.1℃提高到41.3℃。使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各体系反应的平均活化能(Ea),其中加入DMA使得体系Ea降低至40.71 kJ/mol,比未添加反应调整助剂的体系下降了16.9%。最终用各体系树脂进行拉挤实验,发现仅有添加了BAC的体系能够生产质量合格的产品。在拉挤工艺生产纤维增强PMMA复合材料过程中,加入一定量BAC助剂能够减缓树脂聚合集中放热,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反应动力学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 拉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分析本体聚合ABS相转变过程
7
作者 林宇航 王井丽 +3 位作者 张宇 杜蕾 王犇 李树豪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3,共8页
本体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然而引发体系以及本体法中的相转变和接枝过程会对ABS成品性能产生影响。采用本体法合成ABS树脂,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溶剂(... 本体法合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然而引发体系以及本体法中的相转变和接枝过程会对ABS成品性能产生影响。采用本体法合成ABS树脂,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链转移剂(叔十二烷基硫醇)、溶剂(乙苯)用量对本体聚合相转变动力学过程和相转变过程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了本体聚合相转变过程中的ABS树脂结构,对比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转变中的接枝行为会影响聚合速率,适量的引发剂、链转移剂和溶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30%和20%)有利于相转变过程中的接枝过程,ATR-FTIR分析相转变过程接枝相的苯乙烯的苯环和丙烯腈的腈基峰强度明显增加,同时获得综合性能最佳的ABS树脂。然而链转移剂过量时,ABS中的丙烯腈单体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聚合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相转变 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聚硅氧烷皮革手感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建华 张晓镭 +2 位作者 卿宁 李金旗 鲁德凤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N β 氨乙基 γ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DL - 10 3)、六甲基二硅氧烷 (MM)为原料 ,KOH为催化剂 ,二甲基亚砜 (DMSO)为促进剂 ,通过本体聚合进行共聚反应 ,合成了适用于皮革手感剂的氨基聚硅氧烷 (氨值为 0 ...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D4)、N β 氨乙基 γ 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DL - 10 3)、六甲基二硅氧烷 (MM)为原料 ,KOH为催化剂 ,二甲基亚砜 (DMSO)为促进剂 ,通过本体聚合进行共聚反应 ,合成了适用于皮革手感剂的氨基聚硅氧烷 (氨值为 0 .6 ,2 5℃时黏度为 2 .4× 10 4mPa·s,外观为无色透明黏稠状液体 )。最优合成条件为 :93 .71gD4,6 .19gDL - 10 3 ,0 .10gMM ,w(KOH) =0 .12 % ,w(DMSO) =1.0 0 % (相对于D4、DL - 10 3与MM的总质量 ) ,反应温度 90℃ ,反应时间 6h ,抽真空时间 3h(在 0 .0 1MPa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聚硅氧烷 本体聚合 皮革 手感剂 催化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献新 何慧 +3 位作者 贾德民 王跃林 刘莉 吴利民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聚硅氧烷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众多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阐述了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应用较为广泛的阴离子引发的环硅氧烷的本体开环聚合,并对聚硅氧烷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聚硅氧烷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 本体聚合 乳液聚合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动力学研究(Ⅰ)──接枝行为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源 曹堃 +1 位作者 李宝芳 李伯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38-1340,共3页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pparent grafting ratio and true grafting ratio in bulk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nto rubber and the change of rubber particle size during the overall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were stu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pparent grafting ratio and true grafting ratio in bulk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nto rubber and the change of rubber particle size during the overall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grafting ratio increased mutationally at the phase inversion and trended to level off after the phase inversion, but the true grating ratio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ver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icle size of rubber phase in the original polymerizing mixtures almost kept constant after the phase inver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siz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version when the samples were dealt with multi-solution-centrifu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接枝聚合 苯乙烯 本体聚合 全程动力学 接枝行为 接枝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3D打印材料ABS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通鸣 陆燕 +2 位作者 李志扬 倪红军 聂富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0-52,共3页
为了解决3D打印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有限及成本高等问题,通过优化连续本体法制备了新型3D打印材料ABS,并利用扫描电镜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热重法等对ABS进行了组织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及其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不... 为了解决3D打印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有限及成本高等问题,通过优化连续本体法制备了新型3D打印材料ABS,并利用扫描电镜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热重法等对ABS进行了组织结构表征和热稳定性及其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不但能成功制备ABS且制备出的ABS具备成本低、热稳定性好、抗冲击性能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ABS 本体法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堆密度的控制及热性能 被引量:7
12
作者 牛秋成 李三喜 +3 位作者 王健 冯文元 王松 张爱玲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5-49,共5页
制备了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E/MMT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醇的种类、用量和MMT用量对催化剂活性和复合材料堆密度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颗粒形态,结果表明,聚合物颗... 制备了蒙脱土(MMT)负载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E/MMT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催化剂制备过程中醇的种类、用量和MMT用量对催化剂活性和复合材料堆密度的影响。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颗粒形态,结果表明,聚合物颗粒呈球形且堆积紧密时材料的堆密度最高。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MMT的加入可以提高材料结晶度。热重(TG)分析测试了材料的热氧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MMT的加入主要影响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起始温度,而对热分解温度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原位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阴离子高温本体聚合引发机理的新发现(一)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安呐 代文 +2 位作者 管涌 郑云龙 危大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5,共7页
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苯乙烯阴离子的高温本体聚合,突破了传统阴离子动力学研究中仅采用高真空、稀溶液、低转化率的局限。结果表明:当聚合转化率小于4%时,聚合反应机理完全符合经典阴离子活性聚合的理论;但继续聚合后将出现一... 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苯乙烯阴离子的高温本体聚合,突破了传统阴离子动力学研究中仅采用高真空、稀溶液、低转化率的局限。结果表明:当聚合转化率小于4%时,聚合反应机理完全符合经典阴离子活性聚合的理论;但继续聚合后将出现一个转化率停滞平台和聚合速率再次升高的现象,与传统理论不同。假设活性种引发聚合后形成的大分子链不再反向团聚,进行聚合动力学的理论推导。将实验结果与传统理论进行比较,提出了阴离子聚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个团聚以及引发剂缔合结构向活性种离解过程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阴离子聚合 引发机理 本体聚合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管反应器中稳态操作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罗正鸿 郑屹 +1 位作者 曹志凯 徐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5-91,共7页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研究了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本体聚合过程。基于流体全混流流动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数学模型,模拟了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以采... 采用机理建模方法,研究了丙烯在环管反应器中的液相本体聚合过程。基于流体全混流流动模式并联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环管反应器中的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微观数学模型,模拟了在稳态操作条件下环管反应器中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动力学。以采集到的工业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考核。从反应器内反应物料密度和聚合物熔融指数来看,模拟结果与工业现场采集数据相吻合。采用模型考察了稳态下,主要工艺条件对丙烯聚合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转化率和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均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随丙烯进料量的增加,转化率下降,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先增加后减小;随催化剂量的增加,转化率与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均增加;而H2进料量对转化率没有影响,但增加H2进料量将导致聚合产物质均相对分子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 环管反应器 稳态模拟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阴离子高温本体聚合引发机理的新发现(二)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安呐 郑云龙 +2 位作者 管涌 代文 李书召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4,共9页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C至140°C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C)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C)会转化为活性种。随...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C至140°C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C)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C)会转化为活性种。随机分布在该六元结构上的平均1.3个离子对可以引发St的阴离子聚合。然而从六元缔合结构上增长出的超分子聚合物线团又将阻碍单体继续扩散进入离子对参与聚合,从而产生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聚合转化率停滞平台(SCP)。由于时温等效作用,提高聚合温度可以显著地缩短SCP的持续时间,从而大大地加快聚合速率。SCP后期,缔合的超分子结构在前期聚合累积能量、单体扩散动力以及相分离的共同驱动下将完全地分解为6个独立、相等的聚苯乙烯锂活性链,聚合又将继续,并迅速达到聚合终点。少量极性调节剂四氢呋喃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聚合速率,但仅仅只是缩短了SCP的持续时间,并没有改变n-BuLi的缔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阴离子本体聚合 引发机理 缔合 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球形HA-R催化剂的性能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瑾 夏先知 刘月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7-432,共6页
采用聚丙烯球形HA-R催化剂进行了丙烯本体聚合,考核了HA-R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立构定向性和氢调敏感性,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A-R催化剂具有超高的聚合活性,约为现有商业化催化剂的3.4倍。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会降低HA-... 采用聚丙烯球形HA-R催化剂进行了丙烯本体聚合,考核了HA-R催化剂的聚合活性、立构定向性和氢调敏感性,并与商业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A-R催化剂具有超高的聚合活性,约为现有商业化催化剂的3.4倍。外给电子体的加入会降低HA-R催化剂的聚合活性;随加氢量的增大,聚合活性增大。HA-R催化剂具有高的立构定向性和氢调敏感性,制备的聚丙烯在具有高MFR的同时还具有高的等规指数,其产品有望在流动性、刚性和耐冲击性能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生产相同熔体流动指数的聚丙烯时,采用HA-R催化剂得到的聚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催化剂 聚丙烯 丙烯本体聚合 立构定向性 氢调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共聚合制备丙烯/1-丁烯合金及表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春雨 董博 +2 位作者 张贺新 陈春海 张学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14-2018,共5页
以球形高效负载的TiCl4/MgCl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为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进行丙烯与1-丁烯共聚合研究.考察了共单体效应对共聚活性及聚合物立构规整性的影响;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随着1-丁烯/丙烯投料比的增加,聚合... 以球形高效负载的TiCl4/MgCl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为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进行丙烯与1-丁烯共聚合研究.考察了共单体效应对共聚活性及聚合物立构规整性的影响;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随着1-丁烯/丙烯投料比的增加,聚合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丁烯/丙烯摩尔投料比为0.26条件下聚合活性达到最高,并随着共聚物中1-丁烯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熔点明显下降,分子量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同时共聚物力学性能有明显提高,透明度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单体效应 丙烯 1-丁烯共聚合 本体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化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Ⅲ)──氯化钕-环氧化合物体系催化ε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申有青 沈之荃 +2 位作者 沈建良 张富尧 张一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20-822,共3页
稀土化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Ⅲ)──氯化钕-环氧化合物体系催化ε-己内酯本体聚合申有青,沈之荃,沈建良,张富尧,张一烽(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氯化钕,环氧化合物,ε-己内酯,本体聚合... 稀土化合物催化内酯开环聚合(Ⅲ)──氯化钕-环氧化合物体系催化ε-己内酯本体聚合申有青,沈之荃,沈建良,张富尧,张一烽(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杭州,310027)关键词氯化钕,环氧化合物,ε-己内酯,本体聚合聚己内酯(PCL)和聚丙交酯(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钕 环氧化合物 己内酯 本体聚合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复合纳滤膜的制备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薇 杜启云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9,共5页
以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滤除PDMAEMA水溶液中的低聚物和未反应的单体.以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以所精制的PDMAEMA为水相涂层液,以对二氯苄的正庚烷... 以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并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滤除PDMAEMA水溶液中的低聚物和未反应的单体.以聚砜(PSf)超滤膜为基膜,以所精制的PDMAEMA为水相涂层液,以对二氯苄的正庚烷溶液为有机交联剂,利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了PDMAEMA/PSf荷正电复合纳滤膜.实验重点研究了PSf基膜和单体浓度、水相pH值及浸涂时间、水相沥干时间、交联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所制备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制膜条件.所制备的荷正电纳滤膜对1g/LMgSO4水溶液(0.8MPa,30℃)的截留率为86.7%,水通量为8.4L/(m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 二甲氨基乙酯 复合纳滤膜 制备 超滤膜技术 膜分离性能 MgSO4 AIBN 本体聚合 中空纤维 界面聚合 单体浓度 反应时间 制膜条件 水溶液 PSF 引发剂 低聚物 水相 交联剂 正庚烷 二氯苄 pH值 截留率 水通量 基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p^*Ti(O—C6H4—OCH3)3/MAO催化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间规聚苯乙烯 被引量:5
20
作者 祝方明 王群芳 +3 位作者 林尚安 涂建军 周文乐 陈德铨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研制了新型单茂钛化合物五甲基茂基三对甲氧基苯氧基钛[CpTi(O—C6H4—OCH3)3]主催化剂,并与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组成催化体系进行苯乙烯高效间规本体聚合,其催化活性高达143×105g/(g·h)... 研制了新型单茂钛化合物五甲基茂基三对甲氧基苯氧基钛[CpTi(O—C6H4—OCH3)3]主催化剂,并与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组成催化体系进行苯乙烯高效间规本体聚合,其催化活性高达143×105g/(g·h)(每克Ti每小时生成的sPS),单体转化率达到916%,产物聚苯乙烯的间规度大于95%,粘均相对分子质量Mv在(32~81)×105可调。考察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主催化剂CpTi(O—C6H4—OCH3)3和助催化剂MAO的摩尔比等聚合条件对苯乙烯本体聚合的影响;并发现可通过外加三异丁基铝来提高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降低甲基铝氧烷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钛催化剂 间规聚苯乙烯 催化 分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