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液两相段塞流在裂隙中流动规律实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倪小明 赵彦伟 +3 位作者 郭盛强 何庆宏 闫晋 宋金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针对储层裂隙中段塞流流动规律认识不清、控制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气液两相运移产出微观流动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段塞流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分析了裂隙直径、气液两相流量等对段塞流流动关键参数的影响及流量波动特征。研究表明:气液... 针对储层裂隙中段塞流流动规律认识不清、控制因素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气液两相运移产出微观流动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段塞流在裂隙中的流动规律,分析了裂隙直径、气液两相流量等对段塞流流动关键参数的影响及流量波动特征。研究表明:气液两相段塞流在裂隙中呈现周期性特征,从形成到消失可分为气塞形成、气塞扩大、气塞主导3个阶段;裂隙直径与段塞频率呈线性负相关,与气液相流量波动幅度呈线性正相关;当液相流量为15.00、20.00、25.00、30.00 cm^(3)/min时,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加,段塞频率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130、0.012、0.009、0.007,持液率变化速率分别为1.503、1.175、0.918、0.820。该研究结果对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段塞流机理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周期性 段塞流 持液率 裂隙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实验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自龙 钱萧 +3 位作者 刘超 管桐 王伟 廖锐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6-162,共7页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 准确预测持液率可为井筒中的流型判断和压降预测提供重要依据,段塞流为稠油井筒中最常见流型,井筒高黏流体将加重气液两相滑脱,导致现有持液率模型应用于高黏流体的预测精度变差。为此,基于多相管流实验平台,在内径为60 mm的测试管段内开展段塞流持液率实验,获取了不同黏度、不同倾角段塞流流型及持液率数据,研究了黏度对持液率和流型转变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推导,提出了倾斜管不同黏度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的增加,会增加液相与管壁之间的黏滞力,导致持液率增加;黏度对持液率的影响会改变段塞流与其他流型的转变界限。以Kora液塞区持液率关系式为基础,建立了用混相黏度代替液相黏度的倾斜管气液两相段塞流持液率新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了验证,证实新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预测稠油井井筒压降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持液率 气液两相流 倾斜管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摄像法的气液段塞流特性参数测量
3
作者 赵宁 马天壮 +2 位作者 卜鹏越 刘伟光 董芳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5-1643,共9页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液膜段的湿壁分数和弹头倾角是研究气弹段持液率和气弹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光学成像技术设计了高速摄像法的视觉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了气液两相段塞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优化边缘检测算子,精确定... 在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液膜段的湿壁分数和弹头倾角是研究气弹段持液率和气弹特性的关键.文章基于光学成像技术设计了高速摄像法的视觉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了气液两相段塞流气弹特性参数测量.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优化边缘检测算子,精确定位边缘位置,高质量提取了轮廓分布,将机器学习模型作为预测多相流特征参数的一种新方法,对气弹弹头倾角进行数据建模研究,分析了适用于分层平滑流、波浪和环状流的表观粗糙表面(modified apparent rough surface,MARS)模型以及段塞流气弹区和液膜区流动状态机理,在MARS模型基础上进行了参数优化,使其适用于段塞流液膜处的湿壁分数和持液率求解.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拟合的多项式模型弹头倾角α的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8.87%,94.6%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通过修正MARS模型提出的水平管段塞流液膜处湿壁分数预测结果的MAPE为9.42%,96.1%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液膜持液率预测模型结果的MAPE约为8.04%,93.4%预测结果处于相对误差±20%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段塞流 气弹倾角 MARS模型 持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流场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方丽萍 李玉星 +1 位作者 梁金禄 周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202,共9页
气液混输是油气管道运输的常用技术,与单相管道相比,当气液混输管道泄漏时,由于气液相间相互作用,流动情况复杂。所有流型中,段塞流研究最为困难。为了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型下泄漏的流场特征,对比单相管道与混输管道泄漏动态压力波... 气液混输是油气管道运输的常用技术,与单相管道相比,当气液混输管道泄漏时,由于气液相间相互作用,流动情况复杂。所有流型中,段塞流研究最为困难。为了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型下泄漏的流场特征,对比单相管道与混输管道泄漏动态压力波的波形特点,基于动网格与UDF(user-defined function)模拟泄漏发生的全过程,分析泄漏过程以及液塞经过泄漏孔口过程的压力、流速、湍流强度变化,得到气液混输间歇流泄漏流场特征。结果表明:与单相管道相比,当泄漏方位为上部和中部时,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瞬间形成明显的方向向下的动态压力波脉冲,持续泄漏则交替出现多个向上和向下的信号脉冲,且信号的幅值远大于正常流动信号的幅值。泄漏瞬间产生的方向向下的动态压力脉冲是由压力突然下降引起,泄漏瞬间引起的压力变化主要反映在管道压力上,通过管道安装的动态压力传感器可有效反映泄漏瞬间产生的压力变化。液塞到达与离开泄漏位置是影响管道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动网格仿真模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可用于研究气液混输管道段塞流泄漏的流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混输管道 段塞流泄漏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urst指数的严重段塞流多尺度分形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乃良 刘常松 +2 位作者 杜雪平 张一帆 韩东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2,F0001,共10页
基于多尺度方法和Hurst分析方法,分析了严重段塞流的多尺度结构及其非线性特征。以空气、水两相混合物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板获得了集输立管内气液两相严重段塞流的压差波动信号。使用db4小波在1~8尺度下对压差信号进行分解... 基于多尺度方法和Hurst分析方法,分析了严重段塞流的多尺度结构及其非线性特征。以空气、水两相混合物作为实验介质,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板获得了集输立管内气液两相严重段塞流的压差波动信号。使用db4小波在1~8尺度下对压差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提取不同尺度的系统动力学特征,发现严重段塞流气液喷发和液体回落的瞬态过程主要体现在d5~d8尺度的细节信号上。通过对压差波动信号不同尺度下的分解信号进行Hurst指数分析,发现严重段塞流存在显著的双分形特征,同时受正持久性和反持久性两种动力学因素的制约,但概貌分量和细节分量表现出截然相反的分形结构,概貌分量具有正持久性,而细节分量具有反持久性。d1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描述了微尺度的气泡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d2~d5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描述了微尺度的液体与气泡之间的相互作用;d6~d8尺度下的细节分量描述了宏尺度的气液两相与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压差波动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于宏尺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段塞流 压差 多尺度 分形 气液两相流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井筒气液段塞流压力梯度的简便算法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卫阳 陈听宽 罗毓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5-77,85,共4页
以流动机理研究为基础,应用等效段塞单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垂直气液段塞流压力梯度的计算模型,依据实验数据确定了模型中液相段塞持液率的预测方法,借用公开发表的相关实验数据对新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经对比分析认为,所提出的压力梯度计... 以流动机理研究为基础,应用等效段塞单元分析方法,建立了垂直气液段塞流压力梯度的计算模型,依据实验数据确定了模型中液相段塞持液率的预测方法,借用公开发表的相关实验数据对新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经对比分析认为,所提出的压力梯度计算方法不仅涉及的中间参量少、计算简便,而且对不同来源的数据适应性好、计算精度高。另外,不同液相段塞持液率相关式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但实验条件下对压力梯度的预测值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井筒 多相流 气液段塞流 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式液塞捕集器设计及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玉星 刘红波 +2 位作者 姜昊 张建 张新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74,共4页
管式液塞捕集器是气液混输管线终端的重要设备,其设计参数复杂,目前国内还没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液塞捕集器产品。为此,研究了混输管线段塞流参数变化规律,指出捕集器的液位控制系统对捕集器的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不使用液位控制系... 管式液塞捕集器是气液混输管线终端的重要设备,其设计参数复杂,目前国内还没有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液塞捕集器产品。为此,研究了混输管线段塞流参数变化规律,指出捕集器的液位控制系统对捕集器的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不使用液位控制系统时,捕集器液位和压力都不稳定,影响捕集器的工作性能。而启动液位控制系统后,捕集器压力和液位都较稳定;启用液位控制系统以后,捕集器内液位在设定值附近周期性波动,受液位波动影响,捕集器内压力也出现周期性波动,液位和压力的波动周期与液体流量有关。编制了段塞流捕集器设计规则,建立了捕集器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设计并优化了液塞捕集器的结构与尺寸。所研制的液塞捕集器经室内测试,运行状态良好,在不同的试验工况下,捕集器内部的压力、液位都比较平稳,可以较好地分离气、液两相,有效消除段塞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式液塞捕集器 多相流 工艺设计 性能测试 压力 液位 段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弹状流中液弹长度分布 被引量:9
8
作者 夏国栋 周芳德 胡明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9-735,共7页
提出了计算垂直上升弹状流中尾随Taylor气泡上升速度的关系式;并基于气泡追赶合并机理,建立了预测沿管路任意位置液弹长度分布模型,提供了弹状流发展过程中弹长分布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弹状流 Taylor气泡 液弹 长度分布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中长气泡运动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国栋 周芳德 胡明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7-22,共6页
用EKTPRO1000高速动态分析仪对弹状流中长气泡的运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无干扰流场的测量数据,给出了气泡形状及其上升速度的实验结果.根据长气泡的流动条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实验数据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 用EKTPRO1000高速动态分析仪对弹状流中长气泡的运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无干扰流场的测量数据,给出了气泡形状及其上升速度的实验结果.根据长气泡的流动条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实验数据与已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气泡 垂直管 气液两相流 弹状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倾管道充气排液过程两相流动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芮 张伟明 +2 位作者 姜俊泽 李江 张源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在直径为40 mm、倾斜角为20°的管道内,以空气、水为试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影仪和数据采集仪对上倾管道充气排液过程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建立跟随气泡和领先气泡速度比与气泡距离的关系,对比不同入口气体流速下管道内部压力、... 在直径为40 mm、倾斜角为20°的管道内,以空气、水为试验介质,利用高速摄影仪和数据采集仪对上倾管道充气排液过程气液两相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建立跟随气泡和领先气泡速度比与气泡距离的关系,对比不同入口气体流速下管道内部压力、流量、气泡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充气排液过程分为4个阶段,气体侵入和气液喷发阶段是气液混合物产生阶段,此阶段上倾管内流型以段塞流为主。管道底部压力和出口流量随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排空时间随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减小。气体侵入过程气泡呈合并趋势,入口气速越大气泡越长,形状越不规则,领先气泡的速度和液体速度呈线性关系。Hout公式与本文中拟合公式最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倾管道 充气排液 段塞流 气液两相流 Taylor气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气液弹状流中含气率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国栋 周芳德 胡明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52-458,共7页
采用光导纤维探针和美国柯达公司生产的EKTAPRO1000型高速动态分析仪研究了垂直上升管内气液两相弹状流中含气率分布,获得了有关弹状流入口区及充分发展区相分布的实验数据。
关键词 垂直管 弹状流 含气率 气液弹状流 两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弹状流中Taylor气泡上升流速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国栋 刘亮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8-62,共5页
用势流理论研究了Taylor气泡在垂直管内的上升速度.给出了液体速度分布对气泡上升速度的影响,导出了气泡头部形状方程;提出了液体流动为层流和紊流时气泡上升速度的表达式,研究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符合较好.
关键词 气液弹状流 势流理论 上升流速 TAYLOR气泡 垂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段塞流气弹区液膜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顾汉洋 郭烈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5-28,63,共5页
为了研究气液段塞流相界面的结构特征,采用了双平行电导探针技术对水平管内段塞流气弹区的液膜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基于一维双流体模型导出液膜厚度的控制方程,该方程对液膜厚度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结合液膜厚度计算模型... 为了研究气液段塞流相界面的结构特征,采用了双平行电导探针技术对水平管内段塞流气弹区的液膜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基于一维双流体模型导出液膜厚度的控制方程,该方程对液膜厚度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结合液膜厚度计算模型提出了计算段塞流的机理模型,该段塞流机理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液相表观速度较高而气相表观速度较低的段塞流,机理模型中忽略液膜非平衡性时得到的平均液膜厚度和气弹区长度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液膜 段塞流机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弹状流动的实验研究──液弹长度及Taylor气泡长度份额 被引量:11
14
作者 夏国栋 刘亮 +3 位作者 马重芳 苑中显 周芳德 胡明胜4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35-38,共4页
研究了垂直及倾斜上升管内,充分发展弹状流的液弹长度、Taylor气泡长度份额以及液弹长度在弹状流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希望研究结果对改进目前广泛使用的有关倾斜上升弹状流的不全面的理论能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弹状流 Taylor气泡 液弹长度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倾管中段塞流液塞长度波动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小明 何利民 陈振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2-706,共5页
利用非线性分析技术中的分形理论在较宽的流速范围内对下倾管中空气-水段塞流的液塞长度波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倾管中段塞流的液塞长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波动是对初始条件敏感的混沌振荡,且具有持久性。通过对不同液相折算... 利用非线性分析技术中的分形理论在较宽的流速范围内对下倾管中空气-水段塞流的液塞长度波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倾管中段塞流的液塞长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其波动是对初始条件敏感的混沌振荡,且具有持久性。通过对不同液相折算速度下的液塞长度波动特性的分析发现,液相折算速度较大时,随着混合速度的增加,液塞长度波动的混沌程度增加;而液相折算速度较小时,随着混合速度的增加,液塞长度波动的混沌程度减小。管线下倾角越大,液塞长度波动的长程相关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塞流 液塞长度 分形 混沌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气液两相段塞流的波动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罗小明 何利民 吕宇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81-2786,共6页
气液两相段塞流是液塞和长气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替,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系统地研究了水平管中段塞流持液率、压力和压差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段塞流持液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为双峰分布,高持液率峰对应于液塞区,低持液... 气液两相段塞流是液塞和长气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替,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系统地研究了水平管中段塞流持液率、压力和压差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段塞流持液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为双峰分布,高持液率峰对应于液塞区,低持液率峰对应于液膜区;在压力的概率密度分布中,当压力测试点到管道出口之间的段塞单元数目少时,压力分布出现双峰分布;当压力测试点到管道出口之间的段塞单元数目多时,压力分布出现单峰分布;压差信号分布呈单峰分布。这些特征为流型识别提供了可靠的段塞流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段塞流 持液率 压力 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道中液塞长度波动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庆军 何利民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5,共6页
利用非线性分析技术中的分形理论在较宽的流速范围内对水平管空气 水段塞流中的液塞长度波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平管道段塞流的液塞长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其波动是对初始条件敏感的混沌振荡 ,遵循分形统计规律 ,且具有持久... 利用非线性分析技术中的分形理论在较宽的流速范围内对水平管空气 水段塞流中的液塞长度波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平管道段塞流的液塞长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其波动是对初始条件敏感的混沌振荡 ,遵循分形统计规律 ,且具有持久性。通过对不同折算液速下的液塞长度波动特性的分析发现 ,液塞长度波动的混沌程度及波动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在混合速度为 1 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道 非线性分析 段塞流 液塞长度 分形 混沌 波动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段塞流持气率快关阀法优化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安 韩云峰 +2 位作者 张宏鑫 刘伟信 金宁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9-1168,共10页
快关阀法(quick closing valve,QCV)是气液两相流流动实验中常用持气率标定手段。特别是由于段塞流中气塞与液塞表现为随机可变流动特性,不合理的快关阀间距及截取次数选择将会导致持气率测量误差增大。提出了一种持气率快关阀法优化设... 快关阀法(quick closing valve,QCV)是气液两相流流动实验中常用持气率标定手段。特别是由于段塞流中气塞与液塞表现为随机可变流动特性,不合理的快关阀间距及截取次数选择将会导致持气率测量误差增大。提出了一种持气率快关阀法优化设计方案。首先,采用环形电导传感器上下游阵列信号计算流体相关流速,根据相关测速结果提取上游传感器信号对应流动工况的气塞与液塞间隔长度序列,采用Maxwell方程提取液塞中含泡持气率;在此基础上,再依气塞在管道内占比模拟计算不同快关阀间距时捕获的持气率波动序列。通过分析持气率序列波动,从统计学角度指出了95%置信度及5%允许误差情况下所需最低截取次数。最后,在快关阀门间距为1.55m的条件下对段塞流所需截取次数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对快关阀法持气率测量误差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了设置两个快关阀门间距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段塞流 持气率 快关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管段塞流持液率的波动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小明 何利民 吕宇玲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9-723,共5页
气液两相段塞流是液塞和长气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替,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今对水平管中段塞流持液率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折算液速下,随着折算气速的增加,段塞单元的平均持液率和液膜持液率先快速下... 气液两相段塞流是液塞和长气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交替,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今对水平管中段塞流持液率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折算液速下,随着折算气速的增加,段塞单元的平均持液率和液膜持液率先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而液塞持液率先缓慢下降再快速下降。段塞流持液率的概率密度分布为双峰分布,高持液率峰对应于液塞区,低持液率峰对应于液膜区;概率密度函数中较完好的峰所对应的持液率与光滑分层液膜区和液塞区的平均持液率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 段塞流 持液率 概率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倾管中活塞流液塞长度波动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小明 何利民 王海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6-540,共5页
通过采集下倾管中活塞流的差压信号,应用互相关法分析得到液塞长度时间序列.利用统计理论与分形理论分析液塞长度时间序列来揭示液塞长度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气相折算速度对液塞长度的影响远大于液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较大时,随着混... 通过采集下倾管中活塞流的差压信号,应用互相关法分析得到液塞长度时间序列.利用统计理论与分形理论分析液塞长度时间序列来揭示液塞长度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气相折算速度对液塞长度的影响远大于液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较大时,随着混合速度的增加,液塞长度波动的混沌程度增加;而液相折算速度较小时,随着混合速度的增加,液塞长度波动的混沌程度减小.在管线下倾角较大的情况下,液塞长度分布集中在较小的范围内.管线下倾角越大,液塞长度波动的长程相关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倾管 活塞流 液塞长度 统计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