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细类球形钴粉的可控制备及调控机理
1
作者 刘柏雄 黄少勇 +1 位作者 刘智平 赵文敏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9-620,共12页
以CoCl_(2)·6H_(2)O和NH4HCO_(3)为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粒径细小、均匀可控的CoCO_(3)前驱体,再经过煅烧–氢还原法制备出超细类球形钴粉。分析液相沉淀法中搅拌时间和反应温度对CoCO_(3)前驱体粒径及形貌的影响,讨论氢还原... 以CoCl_(2)·6H_(2)O和NH4HCO_(3)为原料,通过液相沉淀法制备出粒径细小、均匀可控的CoCO_(3)前驱体,再经过煅烧–氢还原法制备出超细类球形钴粉。分析液相沉淀法中搅拌时间和反应温度对CoCO_(3)前驱体粒径及形貌的影响,讨论氢还原过程中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还原产物物相、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相沉淀中,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CoCO_(3)前驱体形核率提高,CoCO_(3)平均粒径D50减小;在搅拌时间45 min、反应温度25℃条件下,制备出粒径均匀、球形度高、平均粒径D50为0.96μm的CoCO_(3)前驱体。在氢还原制备钴粉过程中,随着氢还原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钴粉粒径变大;当氢还原温度为400℃、时间为45 min时,钴粉分散性好,粒径均匀,平均粒径为0.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淀法 碳酸钴前驱体 氢还原 类球形钴粉 粒径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t/MgAl_(2)O_(4)双金属催化剂构筑及其对不同构型烃类蒸汽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菲依 王晨臣 +6 位作者 李煜 张波 陈昱江 张琛琦 郑锦泓 焦毅 鲍泽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航空煤油成分复杂,由上百种不同构型的烃类组成,然而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几类主要组分的构型和性质差异甚大,导致其蒸汽重整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在前期研发Ni/MgAl_(2)O_(4)基础上,引入Pt构建Ni-Pt双金属催化... 航空煤油成分复杂,由上百种不同构型的烃类组成,然而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几类主要组分的构型和性质差异甚大,导致其蒸汽重整反应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本论文在前期研发Ni/MgAl_(2)O_(4)基础上,引入Pt构建Ni-Pt双金属催化剂,系统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不同构型组分重整反应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构型组分在该催化剂上的重整反应路径进行了阐述。结果表明:液相还原法引人Pt能够使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合适的酸性和良好的金属Ni分散性,Ni-Pt两种金属协同效应,不仅能够提高单Ni催化剂活性,同时能够减少Ni烧结,优化催化剂稳定性;另外,不同构型组分在双金属催化剂上的重整性能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正癸烷重整的产气率以及H,选择性较为优异。不同构型烃类燃料的反应活性为:甲基环已烷>正癸烷>乙苯。由于甲基环已烷在反应过程中C-C键键能弱,易开环形成链状自由基与水发生重整反应,乙苯具有芳香烃结构且不易开环,重整反应所需能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蒸汽重整 制氢 Ni-Pt双金属催化剂 不同构型烃类 液相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还原法制备高性能CO_2加氢合成甲醇Cu/ZnO/Al_2O_3催化剂 被引量:20
3
作者 曹勇 陈立芳 +3 位作者 戴维林 范康年 吴东 孙予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96-1298,共3页
A novel coprecipitation-reduction process has been proposed for preparing highly selective Cu/ZnO/Al 2O 3 catalyst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 2 hydrogenation. Compared to the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conventiona... A novel coprecipitation-reduction process has been proposed for preparing highly selective Cu/ZnO/Al 2O 3 catalysts for 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 2 hydrogenation. Compared to the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the new catalysts prepared via the new method exhibit much higher BET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much smaller crystallite size an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in CO 2 hydrogenation to methanol.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molar ratio of Cu + to Cu 0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obtained by coprecipitation-reduction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reduced catalyst obtained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which could be crucial for its high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for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of CO 2 to metha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还原法 制备 CO2 加氢合成 甲醇 Cu/ZnO/Al2O3 催化剂 碳酸盐共沉淀 液相化学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eO2催化水中溴酸盐的加氢还原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娟 陈欢 +3 位作者 李晓璐 万海勤 万玉秋 许昭怡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74-1279,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载体,以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CeO2.使用透射电镜(TEM)和Zeta电位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等电点都在5.0左右;Pd颗粒在载体表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Pd负载量越高,Pd颗粒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O2载体,以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d/CeO2.使用透射电镜(TEM)和Zeta电位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等电点都在5.0左右;Pd颗粒在载体表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Pd负载量越高,Pd颗粒的粒径越大.采用Pd/CeO2催化剂催化溴酸盐加氢还原,发现在溴酸盐初始浓度为0.39mmol/L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的Pd/CeO2催化剂反应50min后对溴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100%和71%,表明使用沉积沉淀法合成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改变催化剂用量,溴酸盐的催化还原速率不受传质阻力的影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即催化还原反应由溴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控制.增加Pd的负载量,溴酸盐的还原速率增大.溶液pH值较低时,有利于对溴酸盐的催化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eO2 沉积沉淀法 催化加氢 溴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次磷酸钠为还原剂制备纳米铜粉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雄华 李成海 +1 位作者 董丽辉 邱友楠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6,共3页
研究了以化学还原法与均匀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铜粉。实验以次磷酸钠为制备纳米铜粉的还原性沉淀剂。实验得出较佳工艺条件:硫酸铜浓度0.08~0.5mol/L,次磷酸钠的浓度0.4~1mol/L,还原剂的滴加速度35滴/min,表面活性... 研究了以化学还原法与均匀沉淀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铜粉。实验以次磷酸钠为制备纳米铜粉的还原性沉淀剂。实验得出较佳工艺条件:硫酸铜浓度0.08~0.5mol/L,次磷酸钠的浓度0.4~1mol/L,还原剂的滴加速度35滴/min,表面活性剂用量占原料质量分数的0.3%,温度50℃,pH=2.0,六偏磷酸钠0.5~2g。对产品进行XRD谱图和TEM电镜分析,证实为纳米级铜粉,但在空气中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为Cu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粉 液相还原法 均匀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球形MoS_2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寅 肖清贵 +2 位作者 徐红彬 郭奋 张懿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122,共6页
采用液相沉淀-高温氢还原两步合成新方法制备单分散球形MoS2超细粉体材料,利用透射能谱、X射线衍射仪(XRD)、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化学组成、晶型的影响以及酸浓度、熟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 采用液相沉淀-高温氢还原两步合成新方法制备单分散球形MoS2超细粉体材料,利用透射能谱、X射线衍射仪(XRD)、冷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化学组成、晶型的影响以及酸浓度、熟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前驱体MoS3平均粒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前驱体MoS3的晶型没有影响;MoS2的结晶度随氢还原温度的升高而逐步提高;MoS3的平均粒径随酸浓度、熟化时间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硫化钼 液相沉淀-氢还原法 单分散 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BH4处理LaCuZn X(X=Zr、Al、Zr+Al)(类)钙钛矿型催化剂及其CO 2加氢合成甲醇性能的研究
7
作者 匡志奇 李枫 +7 位作者 雒京 王烟霞 袁丹萍 王琴 赵海宏 王世威 赵宁 肖福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01,I0003,共10页
通过并流沉淀法制备出La∶Cu∶Zn∶X(X=Zr、Al、Zr+Al)(类)钙钛矿型催化剂,并使用NaBH 4作为还原剂进行液相还原。将催化剂装填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并用于CO 2加氢制甲醇的性能评价,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 通过并流沉淀法制备出La∶Cu∶Zn∶X(X=Zr、Al、Zr+Al)(类)钙钛矿型催化剂,并使用NaBH 4作为还原剂进行液相还原。将催化剂装填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并用于CO 2加氢制甲醇的性能评价,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方法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主要具有La 2CuO 4(类)钙钛矿结构,并且在该结构中掺入元素后将导致(类)钙钛矿结构的空间扭曲。经NaBH 4还原后,结构中存在金属铜物种和部分未还原的高价态铜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高价态铜物种的还原。相比于LaCuZn催化剂,Al元素的引入提高了CO 2的转化率,Zr元素的引入,降低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Al和Zr元素同时引入提高了CO 2转化率和甲醇的收率。LCZA催化剂CO 2转化率最高,LCZ催化剂甲醇选择性最高,LCZZA催化剂甲醇时空收率最高。CO 2转化率和催化剂的Cu的比表面积、Cu的分散度、(Cu^α++Cu^0)/Cu total呈正相关;催化剂Cuα+的结合能越远离Cu^+,相应催化剂的甲醇选择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加氢 甲醇 (类)钙钛矿 液相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液相催化加氢法制备二甲基苯胺
8
作者 费炳新 李有明 《陕西化工》 CSCD 1997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一硝基二甲苯为原料,以骨架镍为催化剂,在醇相溶剂中,用液相加氢法替代铁粉还原法,制备二甲基苯胺,成功地完成了多个品种的小试和扩试,积累了重要的工艺参数。其中主要的2,3—二甲基苯胺还进行了批量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 液相催化加氢法 二甲基苯胺 苯胺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化学还原法制备高活性Co-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成佐 李辉 +1 位作者 陈诵英 李和兴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5-208,共4页
采用超声辅助KBH4化学还原Co(OH)2胶体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Co-B非晶态合金.在乙腈液相选择性加氢制取乙胺反应中,与传统化学还原法制备的Co-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这归因于其Co活性位的高度分散、Co活性位... 采用超声辅助KBH4化学还原Co(OH)2胶体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Co-B非晶态合金.在乙腈液相选择性加氢制取乙胺反应中,与传统化学还原法制备的Co-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相比,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这归因于其Co活性位的高度分散、Co活性位对氢的强吸附,以及Co-B非晶态合金间强电子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化学还原法 Co-B非晶态合金 乙腈 液相加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