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置级间导流板的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动与传质规律研究
1
作者 潘涛 卢哲 +3 位作者 宋文杰 郑龙云 郭凯 刘春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57-1068,共12页
通过在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两级之间布置导流板以抑制级间液相返混,在反应器内形成级内全混流、级间平推流的流型是强化多相传递与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连续操作时不同表观液速下的布置级间导流板的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 通过在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两级之间布置导流板以抑制级间液相返混,在反应器内形成级内全混流、级间平推流的流型是强化多相传递与反应过程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连续操作时不同表观液速下的布置级间导流板的二级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的流动与传质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测量获得了反应器内的气含率、气泡索特平均直径和体积氧传质系数.随后,建立了流动与传质过程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气含率的分布规律也基本一致.考虑到反应器中流动状态的不稳定性,模拟误差可认为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确定了气液传质模型的模型参数.最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不同表观液速下环流反应器内的流动和传质特性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随着表观液速增大,反应器内各级局部气含率、循环液速均增大,第1级内气泡平均尺寸减小,第2级内气泡平均尺寸基本不变.同时该反应器内级间形成明显的轴向浓度梯度,形成了级内全混流、级间平推流的流型.相比于间歇操作方式,连续操作时反应器的传质系数增加,且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随表观液速的增加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气液传质 计算流体力学 气泡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盘涡轮搅拌器的气液混合特性CFD分析
2
作者 刘会鹏 杨闻 +2 位作者 邰燕翔 洪厚胜 郭会明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7,71,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4种圆盘涡轮搅拌器在300 L气液机械搅拌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各桨叶的通气功率消耗、气相含率以及体积氧传质系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圆盘涡轮搅拌器在通气时搅拌功率差异较大,各... 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4种圆盘涡轮搅拌器在300 L气液机械搅拌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各桨叶的通气功率消耗、气相含率以及体积氧传质系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圆盘涡轮搅拌器在通气时搅拌功率差异较大,各搅拌桨叶单位功率气含率由大到小为:不对称抛物线>六箭叶>六弯叶>六直叶。在4种常用的氧传质模型中,渗透模型和滑移速度模型对各桨叶的体积氧传质系数的预测较为准确,单位功率体积氧传质系数由大到小为:不对称抛物线>六箭叶>六弯叶>六直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为更高效性能搅拌桨叶的优化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涡轮搅拌器 数值模拟 气液机械搅拌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氧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温差两相流动诱导水锤冲击的数值模型
3
作者 赵子祥 段钟弟 +1 位作者 孙浩然 薛鸿祥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0-180,共11页
当冷水回流或注入蒸汽管路时,将在管道内形成大温差的两相流动,导致管内发生蒸汽凝结水锤现象,造成瞬态高峰压力脉冲。为了预报凝结水锤的压力载荷,建立一种计及管道截面弹性形变的可压缩两相流体六方程数学模型,通过真实物性状态方程... 当冷水回流或注入蒸汽管路时,将在管道内形成大温差的两相流动,导致管内发生蒸汽凝结水锤现象,造成瞬态高峰压力脉冲。为了预报凝结水锤的压力载荷,建立一种计及管道截面弹性形变的可压缩两相流体六方程数学模型,通过真实物性状态方程、两相流型判别公式和流动传热计算模型库予以封闭,并通过自编程序实现压力载荷的数值模拟。基于凝结水锤的PMK-2实验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压力峰值的预报结果与实验值偏差为1.7%。使用该模型对冷水注入蒸汽管道和非能动余热排出两种工况进行了计算研究。在冷水注入工况下发现:随着冷水流速提高,压力脉冲峰值增加;液相温度提高,压力峰值随之减小;当管道直径足够小时,将不再出现水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凝结 水锤 传质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装置空冷器气液两相流动与冲刷腐蚀问题
4
作者 李彦 郭红利 +1 位作者 苏国庆 张建文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 空冷器是加氢过程的重要换热设备,因管束腐蚀泄漏导致在役时间远低于设计寿命的问题普遍存在,其失效机理需要深入探究。针对某石化厂分馏塔顶空冷器管束腐蚀泄漏问题进行了CFD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复杂的流场分布是导致空冷器管束冲刷腐蚀泄漏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管箱内部旋涡的存在使得管束内流体的速度,流体与壁面的冲击角度,以及气液两相分布情况各异,这是导致空冷器泄漏管束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以实际泄漏管束为例进行了腐蚀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角度以及液相分布是影响空冷器冲刷腐蚀的关键因素,气液两相冲刷腐蚀是导致管束泄漏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多相流动的角度提出了空冷器冲刷腐蚀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场 传质 腐蚀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液滴与多液滴撞击流动液膜的实验探究
5
作者 丁红兵 柴旭天 +2 位作者 王世伟 宋鑫宇 孙宏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8-1897,共10页
液滴撞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过程之中,且往往涉及液滴和液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耦合复杂的传质传热机制。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液滴撞击流动液膜的实验装置,产生的单液滴和周期性多液滴的重复性良好。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摄影和图像处理方... 液滴撞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过程之中,且往往涉及液滴和液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耦合复杂的传质传热机制。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液滴撞击流动液膜的实验装置,产生的单液滴和周期性多液滴的重复性良好。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摄影和图像处理方法,对液滴撞击流动液膜以及倾斜基板的形态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单液滴撞击流动液膜时,当液膜雷诺数Re_(f)相同时,在不同液滴韦伯数We_(d)下,液滴铺展形成的液冠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且在液膜流动的上下游,液冠特征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多液滴撞击时,第二个液滴形成的液冠铺展过程明显加快,液冠的持续时间更短。连续液滴撞击倾斜基板的动态演变过程同样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当液滴撞击加热基板后,撞击点的温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多液滴撞击 传质 流动液膜 液滴发生器 成像 液冠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mim][BF_(4)]相转移催化的氟代碳酸乙烯酯高效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方涛 钱刚 +2 位作者 周兴贵 段学志 张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3-1551,共9页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工业制备方法主要为卤素交换法,即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与氟化钾(KF)通过取代反应制备FEC。该工艺中,取代反应速率受限于KF相际传质速率,且CEC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酸亚乙烯酯...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工业制备方法主要为卤素交换法,即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与氟化钾(KF)通过取代反应制备FEC。该工艺中,取代反应速率受限于KF相际传质速率,且CEC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酸亚乙烯酯副产物。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PTC)结构对KF相际传质速率和CEC制FEC主副反应能垒的影响规律和调控机制。优化条件下,PTC为[bmim][BF_(4)](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溶剂为乙腈,反应温度为乙腈回流温度(81.6℃),n(KF)∶n(CEC)=2.5∶1,此时FEC收率高达91.94%(摩尔分数)。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乙腈中[bmim][BF_(4)]能与KF形成配合物,增加K+和F-的核间距并降低KF的溶解自由能,从而强化相际传质并降低取代反应能垒,实现CEC经KF取代高效制备F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转移催化 配合物 传质 氟代碳酸乙烯酯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毫米气泡和常规尺寸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与传质特性对比 被引量:3
7
作者 崔怡洲 李成祥 +4 位作者 翟霖晓 刘束玉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10,F0004,共15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亚毫米气泡鼓泡塔与常规鼓泡塔在流动和传质特性上的区别,并建立了适用于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鼓泡塔,相同操作条件下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气泡尺寸分...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亚毫米气泡鼓泡塔与常规鼓泡塔在流动和传质特性上的区别,并建立了适用于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鼓泡塔,相同操作条件下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气泡尺寸分布更窄,平均尺寸降至前者3%左右,气含率提高2倍以上,比表面积提高2个数量级。另外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中气液径向分布更均匀,轴向返混程度更小。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相界面积是强化传质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液相传质系数虽低于常规鼓泡塔,但依靠巨大的相界面积,其体积传质系数是常规鼓泡塔的10倍左右。针对大规模鼓泡塔反应器的模拟结果也表明,亚毫米气泡可使反应器达到更均匀的气含率分布,受初始气液分布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气泡 鼓泡塔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数值模拟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气液磺化及其传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坤 张鸿 +3 位作者 张玮 胡恒 于嘉朋 李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108,共7页
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 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计算液相传质系数和Hatta数。结果表明,微通道内伴有反应气液两相呈带波浪环状流,液膜平均厚度在90~160μm之间;增加液相流量会增大湍流扩散系数,从而增大传质系数。同时,传质系数会随十二烷基苯(DDB)转化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在反应后期,反应产物将严重阻碍传质过程;此外,Hatta数计算结果表明,其值均大于3,表明微通道中磺化反应仍然是一个快速但受扩散控制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磺化 传质特性 气液两相流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板鼓泡塔流动与传质特性数值模拟
9
作者 王娟 李秀明 +5 位作者 邵炜涛 丁续 霍莹 付连超 白云宇 李迪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1-814,F0002,共15页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 采用Euler-Euler双流体模型对安装不同数量的水平多孔板的鼓泡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探究了不同表观气速条件对鼓泡塔内气含率、气泡直径分布和气液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数量的多孔板和不同位置的多孔板都会影响气含率的分布;随着多孔板的数目增加,鼓泡塔液相上方区域的气含率增加,但影响区域有限;安装多孔板后,鼓泡塔内径向位置的平均气含率变化明显,出现“M”形状的分布。不同表观气速下,未安装多孔板的鼓泡塔内直径为1~2mm的微小气泡占比超过30%;安装多孔板后,微小气泡占比明显增加;气液传质系数在中心区域(径向无量纲为-0.5~0.5)较为平缓,波动不大。最后将模拟计算得到的气液体积传质系数与Akita的关联式计算值进行比较,本文计算结果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塔 CFD-PBM模型 气泡直径 气含率 气液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传质特性的数值分析
10
作者 曾乐翔 裴东号 +1 位作者 王现刚 曹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2,48,共7页
为了揭示CO_(2)多气泡上升行为和气液传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VOF(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结合自定义程序,实现气泡流动与传质的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出现了聚并、破碎、自由上升和排斥等相互作用现象,气泡尾... 为了揭示CO_(2)多气泡上升行为和气液传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VOF(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结合自定义程序,实现气泡流动与传质的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出现了聚并、破碎、自由上升和排斥等相互作用现象,气泡尾流经历对称脱落、过渡态和周期性脱落3个阶段,气泡初始间距、气泡初始大小和液相物性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多气泡的运动和传质过程。初始间距较小时气泡易聚并,聚并过程减小了气液接触面积,不利于传质;初始直径较小时气泡运动越不稳定,停留时间长,可以促进气液传质;液相黏度越大阻力越大,抑制了气相在尾流的扩散,不利于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泡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数值模拟 聚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下喷式环流反应器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永祥 程振民 +1 位作者 蒋正兴 袁渭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6-371,共6页
在三相非牛顿型流体体系中,对下喷式环流反应器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表观气速、能量耗散速率、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喷嘴直径、导流筒下端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固体装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浓度及其流变... 在三相非牛顿型流体体系中,对下喷式环流反应器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表观气速、能量耗散速率、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喷嘴直径、导流筒下端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固体装填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溶液浓度及其流变特性对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容积传质系数随表观气速和能量耗散速率的增加有所增加,在实验条件下,发现最优的导流筒直径与反应器直径比在0.4~0.45这一范围、固体装填量大约为3%(体积百分比)、导流筒下端距反应器底部的距离为0.08m左右。同时提出了容积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喷式 环流反应器 传质系数 非牛顿流体 三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何伟 方正 +2 位作者 陈克涛 万志东 郭凯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5-1385,共11页
微反应器在传质、换热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以强化混合和精确控温,还可以大大缩短工艺筛选和工艺放大的周期。本文着重从液相反应、气相反应和气/液反应3个方面对微反应技术在合成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评述,同时也简略介绍了其在光... 微反应器在传质、换热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可以强化混合和精确控温,还可以大大缩短工艺筛选和工艺放大的周期。本文着重从液相反应、气相反应和气/液反应3个方面对微反应技术在合成中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评述,同时也简略介绍了其在光化学和电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概要介绍了微反应技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传热 传质 液相反应 气相反应 气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强化空气冷却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强生 饶钦阳 +2 位作者 范云良 蒋常建 常家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3-317,共5页
文献上常采用有效膜传热系数的方法来考虑管外水膜传热传质的综合效果,用析湿系数考虑对空气增湿降温的效果,这种基于对数平均温差或ε~NTU方法对湿式空冷器进行热计算是比较粗糙和近似的.本文基于Merkel的焓差法,用容积... 文献上常采用有效膜传热系数的方法来考虑管外水膜传热传质的综合效果,用析湿系数考虑对空气增湿降温的效果,这种基于对数平均温差或ε~NTU方法对湿式空冷器进行热计算是比较粗糙和近似的.本文基于Merkel的焓差法,用容积散质系数的方法对水膜的传热传质进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改变了空气质流量以及喷水强度,测得有关数据,整理得出βxv值.用多元回归方法得出的βxv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传质 空气冷却器 容积散质系数 喷雾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提纯过程中醇胺溶液吸收CO_2传质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应书 魏广飞 +3 位作者 张辉 李虎 李小康 谭雅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96-4104,共9页
醇胺溶液吸收CO2是沼气提纯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验填料吸收塔中,以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为吸收剂,研究了吸收剂浓度、进气流量、CO2浓度、进液温度对吸收过程转化率η、吸收速率N以及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的影响。结... 醇胺溶液吸收CO2是沼气提纯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验填料吸收塔中,以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为吸收剂,研究了吸收剂浓度、进气流量、CO2浓度、进液温度对吸收过程转化率η、吸收速率N以及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剂浓度增加可有效提高η、N及KGae;进气流率增加,η逐渐降低,N先增加后降低,KGae先增加后降低最终趋于稳定;随着CO2浓度增加,η和KGae不断降低,N逐渐增加;随着进液温度升高,η和KGae均先升高后降低;MEA、DEA的最佳进液温度在40~60℃之间,并随CO2负载量增大而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对于醇胺溶液吸收法沼气提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提纯 填料塔 醇胺 传质 总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膜法萃取钕 被引量:21
15
作者 龚福忠 李成海 +2 位作者 马培华 唐艳霞 刘经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9-1574,共6页
进行了微乳液膜法萃取Nd3 +的研究 ,考察了不同盐酸浓度时微乳液的溶水量及其对Nd3 +的萃取率、内相富集浓度的影响 ,同时还考察了温度、料液浓度、缓冲剂对萃取Nd3 +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盐酸浓度增大 ,微乳液溶水量增加 ;内相Nd3 +... 进行了微乳液膜法萃取Nd3 +的研究 ,考察了不同盐酸浓度时微乳液的溶水量及其对Nd3 +的萃取率、内相富集浓度的影响 ,同时还考察了温度、料液浓度、缓冲剂对萃取Nd3 +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盐酸浓度增大 ,微乳液溶水量增加 ;内相Nd3 +富集倍数最高为 2 4 3倍 ,料液Nd3 +浓度相同时 ,内相Nd3 +富集浓度和富集倍数随溶水量增加而减小 ,萃取率则变化不大 ,一般在 70 %~ 80 %范围 ,于料液中加入缓冲剂对Nd3 +的萃取率有很大影响 .根据微乳液膜渗透速率方程计算了传质系数 .通过在微乳液和料液之间加载一层亲水性微孔滤膜 ,避免了微乳液与料液直接接触所产生的乳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膜 微孔滤膜 萃取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溶液除湿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志甲 鲁月红 +1 位作者 雷博 许礼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81-85,共5页
对逆流、散装填料、LiBr溶液的除湿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溶液流量为800~1600 L.h-1,入口溶液浓度为49%~54%,温度为28~41℃,空塔气速为0.39~0.96 m.s-1,入口空气湿度为10~21 g.kg-1。采用除湿量和体积传质系数来描述除湿性能,... 对逆流、散装填料、LiBr溶液的除湿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溶液流量为800~1600 L.h-1,入口溶液浓度为49%~54%,温度为28~41℃,空塔气速为0.39~0.96 m.s-1,入口空气湿度为10~21 g.kg-1。采用除湿量和体积传质系数来描述除湿性能,分析了溶液和空气入口参数对除湿性能的影响,得出平均体积传质系数为1.0 kg.m-3.s-1,液气比为2.5~3时可获到较好的除湿效果。比较了不同填料的除湿性能,鲍尔环填料除湿效果较好。同时对除湿过程进行了能量守恒分析,表明实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实验结果为溶液除湿系统的性能分析及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除湿器 除湿量 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传质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马友光 白鹏 余国琮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11,共5页
文内对气液传质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气液传质 传质系数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传热传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常青 朱冬生 +2 位作者 蒋翔 吴治将 张景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7,共5页
在考虑表面张力动量源项和气—液两相间传热传质源项的条件下,基于Volumeof Fluid算法,建立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降膜流动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壁面热流密度、液相进口温度和空气流速对竖直板面温度分布、... 在考虑表面张力动量源项和气—液两相间传热传质源项的条件下,基于Volumeof Fluid算法,建立了板式蒸发式冷凝器气—液两相降膜流动传热传质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壁面热流密度、液相进口温度和空气流速对竖直板面温度分布、气—液两相界面处潜热和显热传热热量密度的相对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和空气内温度随壁面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气—液两相界面处,温度梯度不连续;气—液两相界面处的传热形式以水蒸发传质引起的潜热传热为主、空气显热传热为辅,且传热热阻主要集中于水膜内;随空气流速的增加,气—液两相间传质量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蒸发式冷凝器 传热 传质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在CO_2吸收塔中的传质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伟 彭勇 +2 位作者 密建国 汤志刚 陈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6,共4页
开发高效规整填料,有利于降低CO2捕集过程的能耗和成本。文章在直径200 mm的填料塔中,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空气中微量CO2的方法研究了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的传质性能,测定了具有不同几何参数的规整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 开发高效规整填料,有利于降低CO2捕集过程的能耗和成本。文章在直径200 mm的填料塔中,使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吸收空气中微量CO2的方法研究了金属板波纹规整填料的传质性能,测定了具有不同几何参数的规整填料的有效传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气液相流量的增加,有效传质面积逐渐增大,且气相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大。当气液流量达到一定值时,有效传质面积会超过填料的比表面积。而填料几何参数对有效传质面积也有较大的影响。当波纹倾角α=30°,波纹齿顶角β=75°时,有效传质面积较大。而且α对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较β大。在同时考虑气液相流速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的有效传质面积的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吸收 规整填料 液相传质系数 有效传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气液传质行为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卫国 王金福 +1 位作者 周黎明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0-704,共5页
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在石油化工、湿法冶金、环境工程和煤的液化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基础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
关键词 三相循环流化床 气液传质 传质系数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