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four main isoflavonoids in Astragali Radix by an isocratic LC/ESI-MS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玉林 梁逸曾 +3 位作者 张洁 冯晓亮 葛承胜 黄兰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303-309,共7页
A simple, reliable and rapid isocratic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MS)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alycosin-7-O-β-D-gl... A simple, reliable and rapid isocratic liquid chromatography(LC)-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MS)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ononin, calycosin and formonometin in Astragali Radix was developed. After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ethanol, the optimum separation conditions for these analytes were achieved using water and acetonitrile(70:30, v/v) containing 0.2%(v/v) acetic acid as a mobile phase and a 2.0 mm×150 mm Hypersil-Keystone C18 column. Selective ion monitoring(SIM) mode and [M+H]+ ions at m/z 447, 431, 285 and 269 were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our main active components above mentioned. The calibration curves were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4-175.0 μg/mL for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0.2-146.0 μg/m L for ononin, 0.4-210.0 μg/mL for calycosin and 0.5-217.0 μg/mL for formonetion, 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LOQ) and detection(LOD) were 0.4 μg/mL and 0.08 μg/m L for calycosin-7-O-β-D-glucoside, 0.2 μg/mL and 0.06 μg/m L for ononin, 0.4 μg/mL and 0.1 μg/mL for calycosin, 0.5 μg/m L and 0.1 μg/m L formonetion,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recoveries were in the range of 96.5%-104.7%. The developed method has successfully been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our main flavonoids in Astragali Radix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can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Astragali Rad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ESI) mass spectrometric detection (MS) ISOFLAVONOIDS Astragali Rad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测定花生、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方法比较 被引量:24
2
作者 范素芳 李培武 +3 位作者 王秀嫔 丁小霞 张文 张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4-258,共5页
比较花生、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AFT)测定的两种分析方法。样品经70%甲醇溶液(含NaCl 4g/100mL)提取,自制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液一分为二,一份经正己烷、三氟乙酸衍生后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另一份无需衍生用液相色谱-... 比较花生、玉米和大米中黄曲霉毒素(AFT)测定的两种分析方法。样品经70%甲醇溶液(含NaCl 4g/100mL)提取,自制免疫亲和柱净化。洗脱液一分为二,一份经正己烷、三氟乙酸衍生后用配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检测;另一份无需衍生用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检测。液相色谱测定的AFB1、AFB2、AFG1和AFG2的检出限(RSN=3)分别为0.5~1.5μg/kg,相关系数在0.9979~0.9999,加标回收率50.29%~126.54%;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的AFB1、AFB2、AFG1和AFG2的检出限分别为0.1~0.2μg/kg;相关系数在0.9993~0.9998,加标回收率50.38%~121.27%。结果表明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无论在选择性还是在灵敏度上都优于高效液相色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HPLC-iontrap-MS)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氯吡脲的残留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涛 陈兴连 +4 位作者 李彦刚 樊建麟 刘兴勇 兰珊珊 刘宏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8,共6页
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对葡萄样品中氯吡脲残留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样品经溶剂提取后,分别比较3种固相萃取柱的净化富集效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腈用于氯吡脲的提取效果... 建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对葡萄样品中氯吡脲残留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样品经溶剂提取后,分别比较3种固相萃取柱的净化富集效果,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腈用于氯吡脲的提取效果较好,氨基固相萃取柱具有较好的净化富集效果,回收率为81.2%~96.4%,变异系数为3.7%~4.5%,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3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快捷简便,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对葡萄中氯吡脲残留的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固相萃取 氯吡脲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PAD外标法及UPLC-MS/MS内标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被引量:4
4
作者 单艺 马微 +2 位作者 王象欣 鄂来明 姜毓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71-175,共5页
分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HPLC-PAD)、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利用HPLC-PAD外标法进行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初筛,利用UPLC-MS/MS法进行确证,以13C315N3-三聚氰胺为同位素内... 分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HPLC-PAD)、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方法。利用HPLC-PAD外标法进行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初筛,利用UPLC-MS/MS法进行确证,以13C315N3-三聚氰胺为同位素内标定量。乳制品经乙腈、乙酸锌、盐酸溶液提取,质谱检测时,样品再经MCX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HPLC-PAD法的定量限为4mg/kg,UPLC-MS/MS的定量限为0.05mg/kg;HPLC-PAD的添加回收率为95.7%~102.3%,UPLC-MS/MS的添加回收率为91.3%~95.7%(基质匹配曲线校正),两种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98%~4.51%,1.60%~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高效液相色谱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内标法 乳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检测地高辛人血浆药物浓度方法学的建立与考证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元威 谢海棠 王广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422-1425,共4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地高辛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方法(LC-ESI-MS)。方法:地高辛人血浆样本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以LC-ESI-MS方法进行分析。采用Kro-masilC18柱(150mm×2.00mm,3.5μm)分析柱;在乙腈和氯化铵的混... 目的:建立适用于地高辛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的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方法(LC-ESI-MS)。方法:地高辛人血浆样本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以LC-ESI-MS方法进行分析。采用Kro-masilC18柱(150mm×2.00mm,3.5μm)分析柱;在乙腈和氯化铵的混合流动相的流动相系统中,进行梯度洗脱,选择性负离子检测,地高辛m/z为815.40,内标Rg2m/z为819.00。结果:地高辛在0.05~1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9),血浆内杂质不影响药物的检测,方法回收率大于75%,批内、批间变异均小于15%,冻融稳定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ESI-MS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所需血浆量少,可用于地高辛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临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质谱法 血药浓度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联用检测鳗鱼肌肉组织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瑞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代谢物水解与衍生化同步进行,液液萃取,串联质谱(ESI^+)MRM检测.外标法定量,成功测定了鳗鱼肌肉组织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定量定为0.5ng·g^-1检测限为0.25ng·g^-1,在添加浓度0.5~... 采用代谢物水解与衍生化同步进行,液液萃取,串联质谱(ESI^+)MRM检测.外标法定量,成功测定了鳗鱼肌肉组织中4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定量定为0.5ng·g^-1检测限为0.25ng·g^-1,在添加浓度0.5~10ng·g^-1范围内,4种代谢物添加回收率为70%~130%。方法快速、简便、经济.符合出口日本、欧盟等国家的检测限量要求(1.0n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鳗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禽粪便中3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 被引量:5
7
作者 石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建立了畜禽粪便中3种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测定方法。样品酶解后经高氯酸溶液净化,调节p H值至碱性,乙酸乙酯提取,净化浓缩后以流动相定容,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内标法定量。3种β-... 建立了畜禽粪便中3种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测定方法。样品酶解后经高氯酸溶液净化,调节p H值至碱性,乙酸乙酯提取,净化浓缩后以流动相定容,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内标法定量。3种β-受体激动剂在0.5~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畜禽粪便中3种β-受体激动剂的加标回收率为80.3%~110.2%,相对标准偏差为3.0%~7.7%,检出限(S/N=3)为0.04~0.07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 畜禽粪便 β-受体激动剂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全天麻胶囊中有效成分方法学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白秋香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法对临床常用药物全天麻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天麻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150 mm×2.00 mm,3.5μm)为分析柱,在乙腈和氯化铵水溶液的混合流动相系统中,进行选择性负离子检测,m/z为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法对临床常用药物全天麻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天麻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150 mm×2.00 mm,3.5μm)为分析柱,在乙腈和氯化铵水溶液的混合流动相系统中,进行选择性负离子检测,m/z为321.00,进样量10μL。结果:天麻素浓度在0.05-2.00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76%(RSD为1.44%)。结论:本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适合用于全天麻胶囊的质量控制分析检验,是将质谱技术应用于临床常用药物有效成分鉴定和质控的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法 全天麻胶囊 天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及色谱分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峰 卫敏 +2 位作者 杨瑜榕 陈金泉 连秋燕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3-570,共8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快速鉴定和检测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的方法。通过对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品的质谱解析,由一级质谱中各成分的特征母离子峰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联用技术快速鉴定和检测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的方法。通过对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标准品的质谱解析,由一级质谱中各成分的特征母离子峰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得出质谱裂解规律,并推断出标准品中所包含的16种DHTDMAC组分。通过中性丢失扫描、母离子扫描和子离子扫描对质谱解析和裂解规律进行了验证。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建立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的方法。本研究鉴定出不同链长烷基和碳数的DHTDMAC组分,并建立了DHTDMAC单个组分的简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对准确研究该类化合物,以及加强环境、化工产品和消费品中DHTDMAC的监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化牛脂基)二甲基季铵化合物(DHTDMAC)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MS/MS) 裂解规律 色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草龟内脏油的水酶法提取及其不同部位脂质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晓璐 伍文彬 +2 位作者 黄海波 李想 胡蒋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6,27,共8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水酶法提取中华草龟内脏油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极杆时间质谱法(UPLC-ESI-Q-TOF-MS)分析中华草龟内脏、脂肪块、卵、肌肉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脂质组成。结果表明,... 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水酶法提取中华草龟内脏油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极杆时间质谱法(UPLC-ESI-Q-TOF-MS)分析中华草龟内脏、脂肪块、卵、肌肉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脂质组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中华草龟内脏油最优工艺条件为使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0.5 h、酶添加量(以内脏粉质量计)0.5%、酶解温度55℃、pH 7、料液比1∶4,在此条件下提油率为(66.56±1.25)%。中华草龟4个部位脂质中检出包括异构体在内的16种脂肪酸,检出139种脂质成分,主要为甘三酯,还有少量的磷脂、鞘磷脂和甘二酯。主成分分析表明,脂肪块和内脏中的脂质成分相似,而与卵、肌肉中脂质组成有较大差异。综上,中华草龟脂质具有作为食用油脂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龟 水酶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ESI-Q-TOF-MS) 脂质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