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准贯入试验的液化判别方法对深埋砂土适用性研究
1
作者 范猛 李敬军 +3 位作者 杨正权 刘小生 朱凯斌 赵剑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85-2094,共10页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强震、深厚覆盖层的复杂环境条件,深埋砂土的液化判别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的液化判别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范围,无法与目前的工程需求相匹配。分析了...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强震、深厚覆盖层的复杂环境条件,深埋砂土的液化判别问题日益突出,但现有的基于标准贯入试验(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简称SPT)的液化判别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深度适用范围,无法与目前的工程需求相匹配。分析了国内外基于SPT液化判别方法的差异,总结了砂土液化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土体环境、土体性质、动荷载,并探究了各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在理想场地条件下,计算了不同方法下深埋砂土的临界标贯曲线。结果表明:由于参数计算方法不同,各方法在相同埋深下的临界标贯击数存在差异;临界标贯曲线随细粒或黏粒含量增加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相同条件下,临界标贯击数随震级或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升高。目前基于SPT的国内外液化判别方法具有不同的深度适用范围。临界深度或临界上覆有效应力对深埋条件下砂土的液化判别影响也值得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砂土 液化判别 标准贯入试验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角度对上覆冻土层液化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朱奎源 张熙胤 +1 位作者 曾宇 郑采奕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9-247,共9页
地震作用下,倾斜砂土场地发生液化后土体会产生侧向扩展和滑移现象,相比于水平场地将造成更严重的震害。而当倾斜砂土场地上覆盖冻土层时,其地震反应将变得更为复杂。为探究冻土区液化倾斜场地地震反应特征及其规律,开展了上覆冻土层液... 地震作用下,倾斜砂土场地发生液化后土体会产生侧向扩展和滑移现象,相比于水平场地将造成更严重的震害。而当倾斜砂土场地上覆盖冻土层时,其地震反应将变得更为复杂。为探究冻土区液化倾斜场地地震反应特征及其规律,开展了上覆冻土层液化倾斜场地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倾斜角度下场地沉降量、孔压比、加速度、侧向位移等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冻土层的存在和倾斜角度变化对冻土覆盖下砂土地震液化反应具有显著影响。液化时,由于冻土层的弱渗透性,超孔隙水压受冻土层阻碍更多集中于坡脚处释放,上涌水分被阻挡而聚集于土层交界处,致使冻-砂交界面处易产生相对滑移。研究发现,15°倾角下砂土液化所需时间为4.89 s,分别比10°倾角和5°倾角时快1.33 s和3.31 s,说明倾斜角度越大,地震时砂土越易发生液化;土体侧向位移同样受倾斜角度变化影响,倾斜角度每增加1°,砂土层平均最大侧向位移约增大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冻土层 倾斜场地 砂土液化 地震反应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网格搜索优化的砂土液化预测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昭栋 王自法 +2 位作者 李兆焱 苗鹏宇 吴禄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3,共12页
砂土液化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地震次生灾害,传统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两种液化判别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新西兰岩土数据库(New Zealand Geotechnical Database,NZGD)中519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建立具有砂土液化预测功能... 砂土液化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地震次生灾害,传统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两种液化判别方法,第一种是基于新西兰岩土数据库(New Zealand Geotechnical Database,NZGD)中519组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建立具有砂土液化预测功能的机器学习模型。首先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三种机器学习分类模型,运用网格搜索(GridSearchCV)法进行超参数优化后,采用整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精确率(P)、召回率(R)、F_(1)值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估,对历史液化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并与国内外方法进行结果对比。第二种是基于历史震害数据,采用经验判断法确定的静力触探初判条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可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的液化判别模型,通过与国内《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以及国际Olsen方法进行对比,选取要素简便且计算迅速的随机森林能够达到与上述两种权威方法接近的准确性,是一种可实行的液化判别模型;此外,基于历史液化数据库归结出不同烈度下,具备液化埋深限制的锥尖阻力阈值,经数据验证在7烈度区、8烈度区、9烈度区的准确率良好,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进行对比发现有可操作性好、可解释性强、可适用性广等优点。所建立的模型对砂土液化预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静力触探初判条件亦可作为快速液化判别的参考值,两种方法结合可对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机器学习 液化预测 静力触探初判条件 网格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化砂土地基等能量等变形挤密群桩现场试验规律分析
4
作者 李泽田 胡俊 +5 位作者 黄梓 文海燕 张明 杨武 董家权 石万万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7-216,共10页
为解决地震导致地基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造成建筑沉降、倾斜甚至破坏的发生,以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房建项目砂性地基土严重液化为依托,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技术进行桩周土的二次挤密加固,通过加固前后标准贯入度试验击数计算液化指... 为解决地震导致地基饱和砂土和粉土液化,造成建筑沉降、倾斜甚至破坏的发生,以海南省海口市江东新区房建项目砂性地基土严重液化为依托,采用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技术进行桩周土的二次挤密加固,通过加固前后标准贯入度试验击数计算液化指数(I_(LE)),再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验承载力。现场试验得出,处理深度内整体地基土由原严重液化程度改善为轻微液化趋近于不液化;前后标贯随深度平均锤击数之差拟合方程为Y=0.307857X+10.3617,R^(2)=0.84792,Pearson系数为0.93109,前后标贯平均击数在-5 m至-13 m区间内每层提高12~15击,各土层加固均匀;加固后地基达到单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2250 kN。研究规律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等能量等变形挤密桩 标准贯入度试验 液化指数 单桩竖向抗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扭剪荷载下砂性土孔隙水压力生成影响因素和本构模型的研究
5
作者 王亚宁 孙风伯 +2 位作者 赖莹 黄蕴晗 张静涛 《土木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7-52,共6页
基于砂性土的室内循环扭剪实验结果,本文对循环扭剪荷载作用下砂性土孔隙水压力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设备在传统循环扭剪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对样本顶盖和底座进行了定制化改造,增设了排水通道,并配套了水压传感器,实现... 基于砂性土的室内循环扭剪实验结果,本文对循环扭剪荷载作用下砂性土孔隙水压力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设备在传统循环扭剪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对样本顶盖和底座进行了定制化改造,增设了排水通道,并配套了水压传感器,实现了样本孔隙水压力的全过程监测。实验样本包含了砂土重塑样本和低塑性粉土原状样本,均为饱和状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和回归拟合,讨论了荷载循环次数、围压和细粒含量对砂性土孔隙水压力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循环扭剪荷载下砂性土孔隙水压力生成的本构模型。鉴于现有数据有限,该模型的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用途更聚焦于砂土液化触发阈值和液化过程早期阶段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性土 循环扭剪实验 孔隙水压力 本构模型 砂土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砂土液化判别的若干意见 被引量:57
6
作者 陈国兴 胡庆兴 刘雪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151,共11页
简要回顾了我国抗震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若干规范中的液化初步判别的条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修改意见;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几种液化判别方法及基于Seed简化方法修正的美国NCEER法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对比,指出... 简要回顾了我国抗震规范中液化判别方法的发展历史,并对我国若干规范中的液化初步判别的条文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修改意见;对我国有代表性的几种液化判别方法及基于Seed简化方法修正的美国NCEER法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对比,指出了我国现行若干现范中有关液化判别规定方面的错误;此外,还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判别公式转换为类似于 NCEER法的表达式.拓宽了该规范方法的应用范围。最后,结合某长江大桥工程的地基液化判别工作,探讨了深层土液化判别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地震工程 砂土液化 液化判别方法 深层土 抗震规范 NCEER法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被引量:87
7
作者 殷跃平 张永双 +2 位作者 马寅生 胡道功 张作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9-296,共8页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砂土液化 低位滑坡 地震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细粒砂性土标贯液化判别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林 王兰民 +1 位作者 夏坤 袁晓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0-2325,共6页
含细粒砂性土相对于纯净砂在自然界中分布更为广泛,但是对于其液化判别,一直都是作为纯净砂液化判别的附属成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顾了中国规范方法与NCEER推荐方法,结合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液化土与非液化土数据,发现两个方法定义... 含细粒砂性土相对于纯净砂在自然界中分布更为广泛,但是对于其液化判别,一直都是作为纯净砂液化判别的附属成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回顾了中国规范方法与NCEER推荐方法,结合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液化土与非液化土数据,发现两个方法定义纯净砂的矛盾,通过进一步对比判别结果,建议对两个方法做如下改进:1对中国规范方法,首先取消粉砂黏粒含量取3%的规定,并且对黏粒含量不大于3%且细粒含量大于15%的粉砂及粉土,取ρc=Fc/4,否则取3%;2对NCEER方法,当黏粒含量不大于3%时,只针对细粒含量大于20%的土,才考虑调整(N1)60。改进之后,中国规范方法过于保守的问题得到解决,NCEER方法对于黏粒含量不大于3%且细粒含量大于5%的土判别结果也不再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性土 细粒 液化 黏粒含量 标准贯入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欠密实砂质海床内波致渐进液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良民 叶剑红 朱长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83-3588,共6页
利用一个经过广泛验证的数值模型FSSI-CAS 2D为计算工具,采用砂土的高级本构模型Pastor-Zienkiewicz-Mark III(PZIII)描述海床砂土的动态力学行为,定量研究松散海床地基土在波浪作用下,其内部的液化过程和特征,以加深对波致海床液化特... 利用一个经过广泛验证的数值模型FSSI-CAS 2D为计算工具,采用砂土的高级本构模型Pastor-Zienkiewicz-Mark III(PZIII)描述海床砂土的动态力学行为,定量研究松散海床地基土在波浪作用下,其内部的液化过程和特征,以加深对波致海床液化特征、性质的认识。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开发的耦合数值模型FSSI-CAS 2D能够很好地捕捉到波浪作用下欠密实海床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及海床内的累积液化过程等一些列的非线性物理现象。研究表明,波浪导致的松砂海床液化是一个渐进过程,海床表面首先液化,并逐渐向下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床 砂土液化 累积液化 渐进液化 耦合模型 FSSI-CAS 2D PZI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骨架孔隙比指标的饱和砂类土抗液化强度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琪 陈国兴 +2 位作者 朱雨萌 周正龙 周燕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12-1922,共11页
为探讨各类饱和砂类土的物理特性对其抗液化强度CRR的影响,将具有不同细粒含量FC的福建、南京和南通砂类土分为3组:(1)相同的相对密度Dr;(2)相同的孔隙比e;(3)相同的骨架孔隙比esk。对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三类饱和砂类土进行了一... 为探讨各类饱和砂类土的物理特性对其抗液化强度CRR的影响,将具有不同细粒含量FC的福建、南京和南通砂类土分为3组:(1)相同的相对密度Dr;(2)相同的孔隙比e;(3)相同的骨架孔隙比esk。对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三类饱和砂类土进行了一系列均等固结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结果表明:e或Dr相同的饱和砂类土的CRR随FC的增加而降低;但esk相同的砂类土的CRR随FC的增加而增大。结合文献中十类砂类土的CRR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各类饱和砂类土的CRR随其等效骨架孔隙比*ske的增大而单调地降低,且两者呈现较好的幂函数关系。这表明能综合反映砂类土颗粒组成,密实状态和粗细粒接触状态的*ske是表征饱和砂类土CRR的一个有效物理特性指标;并首次发现饱和砂类土的CRR–*ske关系曲线的最佳拟合参数A和B值由砂粒和细粒的物理特性共同决定。据此,饱和砂类土的CRR可仅由其物理特性指标较好地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类土 抗液化强度 物理特性指标 等效骨架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输管道抗震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贵清 郝婷玥 +1 位作者 吴班 王兴国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本文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地震对长输管道的危害、长输管道震害的研究方法、管道抗震分析和管道抗震的措施,介绍了近几年长输管道抗震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长输管道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地震 长输管道 砂土液化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含量对饱和砂类土液化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海波 吴琪 杨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71-2779,共9页
为研究细粒含量FC对不同密实状态饱和砂类土液化强度CRR的影响,将不同FC的砂类土试样分为3组:(1)相同的相对密实度Dr=50%;(2)相同的孔隙比e=0.90;(3)相同的骨架孔隙比e_(sk)=1.20,对不同FC和密实状态(Dr、e和e_(sk))的砂类土进行了一系... 为研究细粒含量FC对不同密实状态饱和砂类土液化强度CRR的影响,将不同FC的砂类土试样分为3组:(1)相同的相对密实度Dr=50%;(2)相同的孔隙比e=0.90;(3)相同的骨架孔隙比e_(sk)=1.20,对不同FC和密实状态(Dr、e和e_(sk))的砂类土进行了一系列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e或Dr相同的砂类土CRR随着FC的增加逐渐降低;具有相同e_(sk)砂类土的CRR随FC的增加迅速增大,砂类土的CRR与D_r、e或e_(sk)都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FC和密实状态砂类土的CRR随等效骨架孔隙比e_(sk)~*的增大而降低,两者呈现较好的负幂函数关系,这表明考虑细粒影响程度的e_(sk)~*是合理表征不同种类砂类土CRR的一个物理状态指标。通过对比已有的砂类土的试验结果发现:砂类土中的砂粒是影响CRR的重要因素,且随着砂粒的形状从圆状向角状变化,砂类土的总体CRR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类土 液化强度 细粒含量 密实状态 等效骨架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分形插值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威 苏经宇 +1 位作者 马东辉 韩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借鉴分形基本理论,提出了基于分形插值模型的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取影响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7个主要因素,根据分类标准,采用在每级标准中随机内插的方法,得到40个标准样本,用于构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分形插... 借鉴分形基本理论,提出了基于分形插值模型的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选取影响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7个主要因素,根据分类标准,采用在每级标准中随机内插的方法,得到40个标准样本,用于构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的分形插值模型;其次根据最大似然分类原则确定每个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指标的评价分维数;然后利用加权求和法计算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样本综合评价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关系建立分形插值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合理、客观,计算得到的每个样本具体得分值,即使对属于同一级的样本也可以给出其地震液化程度的顺序,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插值模型 分维数 饱和砂土 地震液化 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状土和火山灰粘性土的动剪强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红建 俞茂宏 +1 位作者 外崎明 赵均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0-74,共5页
实际地震危害表明,不仅饱和的细砂、粉砂地基会产生液化,而且饱和的粉土、粉质土地基也会产生液化.文中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殊土———黄土状土和日本的特殊土———火山灰粘性土(广泛分布于日本关东地区,且大量用于道路填土工程... 实际地震危害表明,不仅饱和的细砂、粉砂地基会产生液化,而且饱和的粉土、粉质土地基也会产生液化.文中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殊土———黄土状土和日本的特殊土———火山灰粘性土(广泛分布于日本关东地区,且大量用于道路填土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动力三轴试验,研究了它们在动荷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动、静强度的比较,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的固结比对破坏时土的动剪强度和动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得出了黄土状土的动剪强度随相对密度变化的关系及火山灰粘性土的动剪强度随固结比变化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状土 火山灰粘性土 动剪强度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滑动液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家鼎 孟兴民 白晓华 《灾害学》 CSCD 1990年第2期14-18,共5页
本文针对大量的滑坡现场观察到的滑体滑动引起严重的砂土液化现象描述了液化引起的危害。初步给出了砂土滑动液化的定义;分析了砂土滑动液化形成的机理以及砂土滑动液化势评价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砂土 滑动 液化 定义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场地地震液化风险评估系统——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汤皓 陈国兴 邵进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应用GIS技术,以MapInfo为操作平台,对淮安市区潜在的场地地震液化性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建立了场地土壤液化的数据资料库,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潜在液化分析评估系统,对场地地震液化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将GIS技术... 应用GIS技术,以MapInfo为操作平台,对淮安市区潜在的场地地震液化性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估,建立了场地土壤液化的数据资料库,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潜在液化分析评估系统,对场地地震液化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引入到场地地震液化风险评估中,可以方便数据的输入、管理、查询和分析,使场地地震液化风险评估结果能以直观的地图形式显示出来,便于决策部门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砂土液化 风险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 MAPINF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液化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24
17
作者 蔡煜东 宫家文 姚林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53-58,共6页
本文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一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以及地震荷载下的各项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了土液化类型的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研究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砂土液化预测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砂土液化 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砂土液化判别的灰色关联-逐步分析耦合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波 苏经宇 +1 位作者 马东辉 王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238,共7页
通过分析灰色关联模型和逐步判别模型在单独进行砂土液化等级判别时所体现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以两者为基础的耦合判别模型。利用实际样本结果,选取震级M、地面加速度最大值g_(max)、比贯入阻力P_s、标准贯入击数N63.5、平均粒径D_(... 通过分析灰色关联模型和逐步判别模型在单独进行砂土液化等级判别时所体现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以两者为基础的耦合判别模型。利用实际样本结果,选取震级M、地面加速度最大值g_(max)、比贯入阻力P_s、标准贯入击数N63.5、平均粒径D_(50)、相对密实度Dr、地下水位d_w共7个实测数据作为砂土液化判别因子,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逐步判别分析这3种方法对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0%,80%和60%,耦合模型的判别准确率为100%。与单独使用2种基础模型相比,耦合模型的判别结果与实际结果更加吻合,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灰色关联分析 逐步判别分析 耦合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DDA原理的砂土液化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宫凤强 李嘉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48-454,共7页
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有很多,建立多指标的液化预测模型非常有必要。目前所有的多指标砂土液化预测模型,均默认选取的判别因子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相关性,可能导致各判别因子之间存在信息叠加而发生误判。以唐山地震砂土液化的25个案例为... 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有很多,建立多指标的液化预测模型非常有必要。目前所有的多指标砂土液化预测模型,均默认选取的判别因子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相关性,可能导致各判别因子之间存在信息叠加而发生误判。以唐山地震砂土液化的25个案例为样本,选取8个影响因素作为砂土液化预测的初始判别指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各判别指标进行分析,对存在相关性比较高的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基于降维后的4个主成分换算得到新的样本数据,以18个案例为学习样本,建立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分析(DDA)相结合的砂土液化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18个案例进行回判,结果全部正确。对其他7个案例的液化情况进行了预测,并与规范法、Seed方法、BP法、DDA法的判别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距离判别方法的砂土液化判别模型预测准确率为100%。将模型应用于工程实例,判别结果也与实际情况一致,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可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液化 多指标相关性 预测模型 主成分分析 距离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性地基中防波堤地震残余变形机制分析与液化度预测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丽艳 姜朋明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556-3562,共7页
海港工程中防波堤地震残余变形的预测以及震损机制的分析是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定义在应变空间中考虑土体动主应力轴方向偏转影响的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分别从砂性土的黏粒含量和标贯击数2个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波堤地震变形的变化机制进... 海港工程中防波堤地震残余变形的预测以及震损机制的分析是较复杂的问题。采用定义在应变空间中考虑土体动主应力轴方向偏转影响的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分别从砂性土的黏粒含量和标贯击数2个主要影响因素对防波堤地震变形的变化机制进行了有效应力分析,得出防波堤较大的残余变形是由于地震作用下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升高致使土体软化而产生的。然后,采用液化度单一指标从物理本质上来间接表征防波堤的残余变形,得到防波堤残余变形与液化度之间的函数预测关系,预测值与震害调查值以及数值分析值基本相符,表明所得液化度预测公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残余变形的液化度预测法可为类似防波堤地震灾害设计与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防波堤 砂性地基 残余变形 超静孔隙水压力 液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