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1篇文章
< 1 2 1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及LPS/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旭 张杰 +2 位作者 赵敏 宋晓雨 段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腑方可以缩短AD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径,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5),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丰度,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修复,降低iNOS/Iba1共表达,提高Arg1/Iba1共表达(P<0.01),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下调TLR4、NF-κB、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LPS/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通腑方 肠道菌群 lpS/TLR4/NF-κB通路 16S rDNA 微生物-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减轻抗生素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改善肠道屏障功能研究
2
作者 马微微 吴金富 +2 位作者 赵伊阳 张紫薇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0,39,共7页
为探究不同剂量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内在机制,试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第1周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2周对模型小鼠进行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 为探究不同剂量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调节作用及内在机制,试验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第1周向小鼠灌胃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肠道菌群紊乱模型,第2周对模型小鼠进行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干预治疗,干预结束后检测小鼠粪便中肠球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含量,评价小鼠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同时收集各组小鼠血液、结肠组织进行肠道通透性、组织病理学、肠道屏障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模型组,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治疗组不同程度改善了盐酸林可霉素诱导的体质量减少、肠道组织结构损伤,促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丰度提高,并抑制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定植,高剂量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组成均趋向于空白组水平。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由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 肠道菌群 紧密连接蛋白 肠道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Lp-PLA2、MCP-1、sICAM-1、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媛媛 彭鑫 +3 位作者 毛黎黎 杨欣怡 刘晶晶 邵欣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与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与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炎性因子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两组治疗周期均为8周。于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炎性因子水平、Lp-PLA2、MCP-1、sICAM-1水平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54/6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42/60)的总有效率(P<0.05);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有了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更为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在胸闷、胸痛、气短喘促、身体困重、痰多纳呆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观察组在各症状积分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炎性因子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p-PLA2、MCP-1、sLCA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浊痹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患者Lp-PLA2、MCP-1、sICAM-1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痰浊痹阻 lp-PLA2 MCP-1 SICAM-1 炎性因子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及血清Lp-PLA2、NRG-1与伴高血压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4
作者 王赟 米亚儒 +1 位作者 邓荷萍 张博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8-727,共10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与伴高血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 目的 探讨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与伴高血压的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8月—2024年8月收治的伴高血压AI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高血压合并AIS的多因素分析。根据NIHSS评分将研究组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缺损轻度(NIHSS评分<5分)、中度(5分≤NIHSS评分≤15分)及重度(NIHSS评分>15分)组,并对比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颈动脉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at the beginning of systole,PWV-BS)、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at the end of systole,PWV-ES)、Lp-PLA2、NRG-1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AIS伴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研究组共纳入172例AIS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共纳入103例单纯高血压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组的Lp-PLA2(OR 1.031,95%CI 1.017~1.045,P<0.001)、PWV-BS(OR 1.947,95%CI 1.232~3.079,P=0.004)及PWV-ES(OR 2.218,95%CI 1.567~3.138,P<0.001)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RG-1(OR 0.994,95%CI 0.990~0.997,P<0.001)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172例AIS伴高血压患者中,轻度组68例,中度组81例,重度组23例。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WV-BS(r=0.631,P<0.001)、PWV-ES(r=0.599,P<0.001)、Lp-PLA2(r=0.489,P<0.001)水平均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NRG-1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48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度组和重度组的高血压病程(OR 40.469,95%CI 2.915~561.898,P=0.006;OR 160.155,95%CI 10.357~2476.616,P<0.001)长于轻度组,Lp-PLA2(OR 1.154,95%CI 1.039~1.282,P=0.007;OR 1.191,95%CI 1.069~1.328,P=0.002)、PWV-BS(OR 23.275,95%CI 1.135~477.237,P=0.041;OR 79.267,95%CI 3.158~1989.561,P=0.008)和PWV-ES(OR 99.259,95%CI 3.367~2926.000,P=0.008;OR 203.017,95%CI 6.212~6634.497,P=0.003)水平均高于轻度组,而NRG-1(OR 0.980,95%CI 0.964~0.996,P=0.014;OR 0.975,95%CI 0.957~0.993,P=0.007)水平低于轻度组。结论 伴高血压AIS患者的PWV-BS、PWV-ES及Lp-PLA2水平明显升高,NRG-1水平明显降低;高血压病程,Lp-PLA2、PWV-BS、PWV-ES及NRG-1水平与伴高血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高血压 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神经调节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LPS诱导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宁 闫普普 +5 位作者 柳丹 吴利军 张付贤 汤峰 郭利伟 何斌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2期32-42,共11页
旨在探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理。通过LPS刺激RAW264.7细胞和Balb/c小鼠建立体内外炎症损伤模型,采用CCK-8和中性红试验测定DMY对细胞最大安全浓度、损伤保护作用及吞噬能力的影响,RT-qPC... 旨在探究二氢杨梅素(DMY)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抗炎机理。通过LPS刺激RAW264.7细胞和Balb/c小鼠建立体内外炎症损伤模型,采用CCK-8和中性红试验测定DMY对细胞最大安全浓度、损伤保护作用及吞噬能力的影响,RT-qPCR检测体内外炎症损伤模型中炎症因子iNOS、IL-1、IL-6、TNF-α和JAK1/STAT3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平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DMY对LPS诱导细胞的炎症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显著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降低NO的释放(P<0.05),降低炎症因子iNOS、IL-6、IL-10和IL-17的表达量水平(P<0.05),能够下调JAK1和STAT3的表达量(P<0.05)。体内实验结果表明,DMY各剂量组对LPS诱导的小鼠炎症损伤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恢复小鼠脾脏指数(P<0.05),降低小鼠脾脏组织中iNOS、IL-1、IL-6、TNF-α等炎症因子和JAK1/STAT3通路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P<0.05),恢复Th17/Treg细胞平衡(P<0.05)。DMY可能通过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和Th17/Treg平衡,促进巨噬细胞增殖,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恢复脾脏器官指数,从而发挥小鼠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脂多糖 炎症损伤 JAK1/STAT3信号通路 Th17/Treg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素调节cGAS-STING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吴琼莹 高文勇 +2 位作者 艾艳萍 魏海棠 陈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探讨杜鹃素(Far)调节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LPS组(1μg/ml)、Far低、中、高剂量组(1、5、10... 目的:探讨杜鹃素(Far)调节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株分为Control组(正常培养)、LPS组(1μg/ml)、Far低、中、高剂量组(1、5、10μmol/L)、激活剂组(10μmol/L Far+75μg/ml cGAS-STING信号通路激活剂DMXAA);MTT、平板克隆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V2细胞增殖和凋亡;qRT-PCR和ELISA检测细胞及上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中N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及cGAS-STING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BV2细胞A_(490)、克隆细胞数、PCNA、Bcl-2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IL-6、IL-1β、TNF-αmRNA表达、IL-6、IL-1β、TNF-α、NO含量及Bax、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Far低、中、高剂量组BV2细胞A_(490)、克隆细胞数、PCNA、Bcl-2蛋白表达升高,凋亡率、IL-6、IL-1β、TNF-αmRNA表达、IL-6、IL-1β、TNF-α、NO含量及Bax、cGAS、STING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Far高剂量组比较,激活剂组BV2细胞A_(490)、克隆细胞数、PCNA、Bcl-2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IL-6、IL-1β、TNF-αmRNA表达、IL-6、IL-1β、TNF-α、NO含量及Bax、cGAS、STING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Far可能通过抑制cGAS-STING通路抑制BV2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促进其增殖,从而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素 cGAS-STING lpS 小胶质细胞 炎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草醛对LPS诱导的BV2细胞TREM2/PI3K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苏琳琳 梁冰 +1 位作者 袁庆 胡利民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99-1200,共2页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香草醛(vanillin)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特性[2]。骨髓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香草醛(vanillin)作为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癌等特性[2]。骨髓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2,TREM2)作为小胶质细胞上特异性蛋白,参与小胶质细胞增殖、存活、迁移和吞噬作用,调控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变,从而减少炎症反应[3]。TREM2可以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信号通路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和炎症反应[4]。本实验通过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模型,观察香草醛对BV2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以及TREM2/PI3K的表达的影响,探讨香草醛是否通过调控TREM2/PI3K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为香草醛的研究和川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 BV2 lpS NO TNF-α IL-6 IL-1Β TREM2/PI3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接双星LP UMa轨道周期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8
作者 李迎港 郑捷 +4 位作者 陈天禄 江林巧 鲍华 索南达吉 许超 《天文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41,共13页
LP UMa是一颗g波段亮度为13.34 mag的W UMa型相接双星,1997年首次被观测到,至今已有超过25 a的观测时间跨度,近400条极小时刻记录。多年来有数位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自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LP UMa是一颗g波段亮度为13.34 mag的W UMa型相接双星,1997年首次被观测到,至今已有超过25 a的观测时间跨度,近400条极小时刻记录。多年来有数位研究者使用不同的数据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自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对相接双星LP UMa进行了8次观测,得到了11个极小时刻;同时从TESS数据库和AAVSO数据库中分别收集130和35个极小时刻,以及来自文献的214个极小时刻。基于这390个极小时刻重新研究了LP UMa的轨道周期变化,修正了之前作者关于该系统的轨道周期正在迅速增加和两子星之间存在快速的物质转移的结论。研究表明,LP UMa轨道周期的快速增加其实是周期性变化的一部分,很可能是第三天体的光时轨道效应引起了该系统O-C曲线的周期性变化,并算出第三天体的周期约为41.7 a,轨道偏心率约为0.0701,证实了LP UMa很可能也是一个存在第三天体的晚型相接双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 lp UMa O-C 第三天体 光时轨道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通过TGF-β/Smad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9
作者 刘宁梅 武桃娟 +4 位作者 陈冬梅 刘婷 马晓娜 马海滨 梁雪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脂多糖(LP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P3... 目的:探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脂多糖(LPS)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从新生大鼠脑皮质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纯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P3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通过real time RT-PCR或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精氨酸酶-1(Arg-1)、S100钙结合蛋白A10(S100A10)以及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0%的P3代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经10μg/ml LPS处理后,其GFAP、IL-1β、iNOS、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抗炎因子Arg-1、S100A10表达水平下降(P<0.05);同时其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βRI)、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磷酸化Smad2和磷酸化Smad3(p-Smad2,p-Smad3)表达水平上调(P<0.05)。将PMSCs与经LPS处理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IL-1β、iNOS、TNF-α及IL-6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Arg-1、S100A10表达水平升高(P<0.05);同时其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TβRI、TβRⅡ、p-Smad2和p-Smad3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A1型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脂多糖 神经炎症 TGF-Β/SMAD信号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BV-2细胞上清液对HT22神经元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
10
作者 武立雅 王心如 +5 位作者 吴玉洁 张唯依 李难 王永辉 高丽 赵乐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4-1331,共8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BV-2细胞后,其上清液对HT22神经元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LPS浓度和时间后,将不含LPS的培养基和含LPS的培养基分别对BV-2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BV-2小胶质细胞形...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BV-2细胞后,其上清液对HT22神经元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LPS浓度和时间后,将不含LPS的培养基和含LPS的培养基分别对BV-2细胞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BV-2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CD86/CD206比值。随后分离BV-2细胞培养上清液,加入到HT22神经元培养液中,观察对HT22神经元炎症反应的影响。采用CCK-8法和EdU法检测HT22神经元增殖情况;采用镜下观察和铀-铅染色法检查HT22神经元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指标Bax、Bcl-2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 mg·L-1的LPS诱导后,BV-2细胞胞体增生变大,两侧突起直径明显变粗,且部分细胞突起变形,BV-2细胞的CD86/CD206比值降低,促进BV-2细胞由M2型向M1型转化;经BV-2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后,HT22神经元细胞活性和增殖均降低,神经元细胞轴突缩短、数量减少,神经元细胞胞体增生变大,且部分细胞变形,表面膜有破损,细胞核圆,但核仁有固缩以及位置偏离,线粒体肿胀有空泡,内嵴结构减少,炎症因子NF-κB、IL-1β、TNF-α(P<0.05或P<0.01)含量增加,抗炎因子IL-10(P<0.05)的含量减少,促凋亡指标Bax(P<0.01)蛋白表达升高,抗凋亡指标Bcl-2(P<0.05)蛋白表达降低。结论LPS诱导BV-2细胞极化后,其上清液可抑制HT22神经元细胞活力,上调炎症因子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BV-2细胞 小胶质细胞极化 HT22神经元 炎症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对氨苄青霉素导致BALB/c小鼠肠道菌群紊乱的恢复作用
11
作者 马微微 吴金富 +2 位作者 赵伊阳 张紫薇 黄莉莉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7,49,共7页
利用动物模型评价不同浓度副干酪乳酪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并且研究剂量效果。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通过灌胃氨苄青霉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的模型,同时将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以浓度为区分依据,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 利用动物模型评价不同浓度副干酪乳酪杆菌对肠道菌群失调的改善作用,并且研究剂量效果。将60只BALB/c小鼠分成5组,通过灌胃氨苄青霉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的模型,同时将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以浓度为区分依据,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1.6×10^(6)CFU/只)、中剂量组(1.6×10^(7)CFU/只)和高剂量组(1.6×10^(8)CFU/只),测量小鼠体质量变化,收集小鼠的结肠组织和粪便样本进行长度测量、组织病理学分析、肠道屏障、肠道通透性、肠道微生物群分析以及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喂养组显著增加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恢复结肠组织结构,增加肠道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短链脂肪酸含量且在中剂量条件下能够很好地维持肠道通道通透性,保持肠道完整性,恢复氨苄青霉素导致的BALB/c小鼠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Glory lp16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多糖对LPS诱导小鼠睾丸炎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美艳 邢晓莹 +3 位作者 李娜 张椰莉 乔宏萍 武晓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41-275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GPS)对LPS诱导小鼠睾丸炎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6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GPS低中高剂量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 GPS)对LPS诱导小鼠睾丸炎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将6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组(LPS组)、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组)、GPS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1))。试验前20 d GPS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GPS,其他组灌胃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第21天模型组腹腔注射5 mg·kg^(-1) LPS,其他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 h后,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5 mg·kg^(-1)的地塞米松,12 h后,按照动物伦理学标准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血液及睾丸组织。运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结构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睾酮激素(testosterone, T)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南京建成试剂盒检测氧化损伤指标(T-SOD、CAT、GSH)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炎症因子(IL-18、IL-1β、IL-6、TNF-α)及细胞焦亡关键因子(caspase-1、NLRP3、GSDMD)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IL-18、IL-1β、NLRP3、GSDMD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阳性对照组与GPS中高剂量组可以显著缓解LPS诱导的小鼠睾丸组织结构损伤,增加血清睾酮含量,改善氧化损伤,降低促炎因子mRNA表达水平,并抑制细胞焦亡发生。综上所述,GPS可以有效缓解LPS诱导的睾丸炎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睾丸组织氧化损伤,抑制细胞焦亡,阻止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lpS 睾丸炎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范数的非负矩阵分解并行优化算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路路 唐舒宇 +1 位作者 张伟 代祥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可以从高维数据中提取出低维和稀疏的有用信息,是处理图像聚类、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大多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来度量重构误差,尽管其在许多任务中已经显示出有效性,但在解决实际应... 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可以从高维数据中提取出低维和稀疏的有用信息,是处理图像聚类、数据压缩和特征提取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大多采用欧几里得距离来度量重构误差,尽管其在许多任务中已经显示出有效性,但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仍面临着聚类效果欠佳、收敛速度慢、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文中采用Lp范数作为非负矩阵分解的损失函数,通过调节系数p来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基于协同优化理论和Majorization-Minimization算法,使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并行求解基于Lp范数的非负矩阵分解问题,并在多个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明显提升了程序的执行效率且一系列评价指标均优于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lp范数 聚类 并行优化 收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Q的一种衍生物对LPS体外诱导的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小峰 秦小伟 吕丽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2-2041,共10页
旨在采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提取物2-甲氧基-1,4-萘醌(MNQ)的衍生物D_(19)消除体外暴露于脂多糖(LPS)中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GCs)的炎症反应,并缓减由LPS引起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本研究采集性成熟且健康的荷斯坦牛卵巢组织... 旨在采用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提取物2-甲氧基-1,4-萘醌(MNQ)的衍生物D_(19)消除体外暴露于脂多糖(LPS)中牛卵巢卵泡颗粒细胞(GCs)的炎症反应,并缓减由LPS引起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本研究采集性成熟且健康的荷斯坦牛卵巢组织,分离并培养卵泡GCs。MTT法测定D_(19)和LPS对卵泡GCs存活率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LPS处理组和D_(19)联合LPS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qRT-PCR测定炎性因子和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TEM观察D_(19)对细胞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结果表明,D_(19)对卵泡GCs作用12 h的最大安全浓度为64μmol·L^(-1)。LPS浓度为10μg·mL^(-1)时,作用12 h对卵泡GCs存活率影响不大,但炎性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D_(19)+L组与LPS组比较炎性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却显著降低(P<0.01)。通过TEM观察表明D_(19)对LPS引起的细胞器结构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ELISA结果表明,LPS处理后培养液中E_(2)和P_(4)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qRT-PCR检测到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CYP19A1、CYP11A1、3β-HSD和STAR的相对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1)。但D_(19)联合LPS处理后,E_(2)和P_(4)分泌量以及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比LPS组显著升高(P<0.01)。本研究证明MNQ的衍生物D_(19)具有消除LPS体外诱导卵泡GCs炎症反应的功能,并能一定程度缓减LPS导致的卵泡GCs功能性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Q D_(19) lpS GCS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15
作者 廖倩 向梦玲 +4 位作者 凌洪权 董春霞 骆璐 吴胜昔 曾政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297,共7页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 制备布鲁氏菌LPS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布鲁氏菌病血清学及新型免疫传感器检测方法提供有效试剂。将天然提取的布鲁氏菌LPS抗原使用长程免疫法腹腔注射BALB/c小鼠,经过5次常规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后,取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并对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单抗的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4A、3-4E、5-10B;经过亚型鉴定,3-8E、2-4A为IgG1亚型,5-10B为IgG2b亚型。将5-10B细胞株使用腹腔注射法制备腹水,并通过Protein A柱纯化腹水。纯化后单抗达到了电泳纯,BCA法测定其浓度最高可达1.431 8 mg·mL^(-1), ELISA效价达到1∶512 000,间接ELISA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研究制备的高特异性、高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为后续布鲁氏菌病特异性诊断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lpS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生物特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对LPS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
16
作者 杨慧琳 马晓聪 +1 位作者 曲波 崔英俊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5,共5页
文章研究利用LPS诱导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过表达RANKL后,采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IL1β、IL6、i NOS、TNF-α的m RNA表达,... 文章研究利用LPS诱导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过表达RANKL后,采用MTT法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炎症因子IL1β、IL6、i NOS、TNF-α的m RNA表达,探讨RANKL对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以10μg/mL LPS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24 h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RANKL可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活力,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IL1β、IL6、i NOS的mRNA表达,同时显著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模型中TNF-α的mRNA及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RANKL lpS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LP1511对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善逵 陈大非 +3 位作者 李春辉 邱启官 任央 刘进辉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9-86,共8页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P1511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80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佳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组和2组分别添加250、500 mg/kg的植物乳杆...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LP1511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80只健康且体重相近的1日龄爱拔益佳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组和2组分别添加250、500 mg/kg的植物乳杆菌LP1511,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组肉鸡1~21 d、22~42 d和1~42 d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2~42 d和1~42 d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1组和2组肉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1组和2组肉鸡血清中总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1组和2组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均显著提高(P<0.05),而十二指肠和回肠的隐窝深度均显著降低(P<0.05),肉鸡空肠中抗氧化基因核因子红素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CAT)、血红素氧合酶(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LP1511能够促进肉鸡生产性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并改善肠道形态。其中,500 mg/kg的植物乳杆菌LP1511添加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lp1511 生产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形态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与血清Lp-PLA2、sd-LDL-C、Hcy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云丽 宋囡 +2 位作者 严峰 朱敬轩 陈文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冠脉病变程度与急性心肌...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serum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sd-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冠脉病变程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不同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2022年5月—2022年7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72例AMI患者为病例组,同期16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病例组按照中医体质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一般特征信息及Lp-PLA2、sd-LDL-C、Hcy、Cys-C、LP(a)、血脂项目水平及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结果 (1)病例组首要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2)病例组与研究组一般特征比较: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男性比率、BMI、有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的人员比率较高(P<0.05)。(3)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血清检测结果比较:病例组的Lp-PLA2、Hcy、Hs-CRP、Cys-C、LP(a)结果高于对照组,HDL-C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Lp-PLA2、Hcy、TC及LDL-C水平: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及平和质;sd-LDL-C及TG水平: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及平和质;Hs-CRP及Cys-C水平: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及平和质;HDL-C水平:痰湿质<血瘀质。(4)病例组不同中医体质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平和质轻于其他中医体质。结论 Lp-PLA2、sd-LDL-C及Hcy等检测结果水平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在不同中医体质的AMI患者血清中存在差异性,检测Lp-PLA2、sd-LDL-C及Hcy水平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中医体质 lp-PLA2 sd-LDL-C HCY 冠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素对LPS诱导HUVECs炎症反应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海海 范玉雪 +3 位作者 郭炎峰 陈喜宏 蒋林峰 玉永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 【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L-1、IL-6)表达,用Western-blot法测定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β-Actin、P65、IKB、P-P65、P-IKB、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LPS均能促进TNF-α的表达(P<0.01),其中LPS浓度在2.5~7.5μg/mL时TNF-α的表达量最高,选用2.5μg/mL作为建模浓度,在该浓度下LPS促进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作为阳性对照辛伐他汀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苜蓿素浓度在3μg/mL之内对HUVECs活性无显著差异,因而选用3、2、1μg/mL作为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下调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且苜蓿素对炎症相关因子的抑制效果弱于辛伐他汀,而对炎症相关通路蛋白的抑制效果强于辛伐他汀,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随苜蓿素浓度升高而降低(P<0.01),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也有这个下降趋势。【结论】苜蓿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消除LPS对HUVECs诱导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炎症 脂多糖(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在JNK/c-Jun信号通路中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莉 孙颖颖 +4 位作者 白莹 胡罗文 魏庆庆 严宇鹏 王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1-735,共5页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培养肺上皮细胞MLE-12,通过CCK-8检测SIN的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形成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自噬以及J... 目的:探究青藤碱(SIN)通过JNK/c-Jun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培养肺上皮细胞MLE-12,通过CCK-8检测SIN的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自噬体形成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自噬以及JNK/c-Ju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造模后,细胞凋亡率和自噬体数量升高,Cleaved caspase-3、Bax和Beclin-1蛋白水平及LC3Ⅱ/LC3Ⅰ、p-JNK/JNK和p-c-Jun/c-Jun均升高(P<0.05);Bcl-2、P62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SIN处理可明显改善LPS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以及对JNK/c-Jun信号通路的调控(P<0.05)。细胞自噬抑制剂3-MA或JNK激动剂ANISO处理均可部分逆转SIN对LPS诱导的肺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SIN可通过调控JNK/c-Ju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提高细胞自噬,保护被LPS损伤的肺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JNK/c-Jun信号通路 lpS 肺上皮细胞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