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f-1基因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差异表达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磊 王海东 +3 位作者 王祎 于秀菊 董彦君 董常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1-1066,共6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淋巴增强因子-1(Lef-1)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定量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 本实验旨在研究淋巴增强因子-1(Lef-1)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中的表达和定位,探索其与毛色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和定位.定量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Lef-1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相对基因表达量是3.372 7±0.198 9,在白色羊驼皮肤组织是1.000 3±0.022 7;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羊驼皮肤组织总蛋白中存在分子量约44 kD与兔抗Lef-1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多表达在毛球部,表皮也有分布,在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多表达在表皮,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组织中外根鞘都有较强表达.结果显示,Lef-1在棕色和白色羊驼皮肤的定位和含量存在差异,提示Lef-1可能影响了羊驼被毛颜色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增强因子-1(lef-1) 羊驼 定量实时荧光PCR 蛋白质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淑红 南克俊 +1 位作者 田涛 梁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方法从人淋巴结cDNA文库中克隆全长型LEF-1的编码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中,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 目的探讨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对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方法从人淋巴结cDNA文库中克隆全长型LEF-1的编码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5-His中,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Western blot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MTT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对肿瘤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LEF-1真核表达质粒,获得稳定表达β-catenin依赖性LEF-1亚型的HeLa细胞株,转染后的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凋亡水平降低,体内成瘤能力加强。结论全长型LEF-亚型的上调表达对于HeLa细胞的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1 增殖 凋亡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半导体激光器线宽展宽因数测量算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叶会英 王艳花 禹延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在外腔波动情况下,根据光反馈自混合干涉系统不同反馈机制下的干涉信号特征,设计了由一个周期内信号特征点在靠近振动中心位置的下条纹中相对应的映射点位置测量线宽展宽因数的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与以往算法相比,本文设计的算法... 在外腔波动情况下,根据光反馈自混合干涉系统不同反馈机制下的干涉信号特征,设计了由一个周期内信号特征点在靠近振动中心位置的下条纹中相对应的映射点位置测量线宽展宽因数的算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与以往算法相比,本文设计的算法不受光反馈水平机制的限制。线宽展宽因数的精确测量对于半导体激光器性能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反馈自混合干涉 线宽展宽因数 映射点位置测量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疲劳强度分布的复合材料疲劳验证载荷放大系数 被引量:1
4
作者 郝新超 薛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510-8516,共7页
传统的载荷放大系数(LFE)法是在复合材料静强度和疲劳寿命的Weibull分布基础上推导得出的。为了保证复合材料疲劳试验验证的可靠性和疲劳载荷放大系数的分散性较小,利用疲劳可靠性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Weibull... 传统的载荷放大系数(LFE)法是在复合材料静强度和疲劳寿命的Weibull分布基础上推导得出的。为了保证复合材料疲劳试验验证的可靠性和疲劳载荷放大系数的分散性较小,利用疲劳可靠性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Weibull分布的载荷系数法——疲劳强度载荷放大系数(FLEF)法。将LEF和FLEF方法应用于疲劳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无批量数据的前提下,采用LEF法获得的疲劳载荷放大系数无法保证复合材料疲劳试验验证的可靠性,FLEF法确定的载荷系数具有更小的分散性,更高的可靠性。可见,与LEF法相比,FLEF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更适合复合材料疲劳试验载荷放大系数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疲劳强度 疲劳寿命 验证试验 载荷放大系数(lef)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疲劳强度分布与疲劳验证载荷放大系数
5
作者 郝新超 薛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447-452,共6页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疲劳验证载荷放大系数(LE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试验载荷的方式缩短复合材料结构耐久性(疲劳)验证周期,同时保证疲劳验证在统计上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是经FAA同意的复合材料飞机结构验证方法。由于疲劳强度分布无法通过...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疲劳验证载荷放大系数(LEF)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高试验载荷的方式缩短复合材料结构耐久性(疲劳)验证周期,同时保证疲劳验证在统计上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是经FAA同意的复合材料飞机结构验证方法。由于疲劳强度分布无法通过疲劳试验直接获得,传统的载荷放大系数是在复合材料静强度Weibull分布的基础上结合疲劳寿命的Weibull分布推导得出的,称之为静强度载荷放大系数(SLEF)。在疲劳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疲劳强度和疲劳寿命的P-S-N和P-S a-S m曲线,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材料结构疲劳强度分布和疲劳寿命的Weibull分布的载荷放大系数方法,称之为疲劳强度载荷放大系数(FLEF),通过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静强度载荷放大系数方法相比,疲劳强度载荷放大系数无需通过静强度试验获得静强度概率分布,仅通过疲劳试验即可获得载荷放大系数。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知,在无批量数据的前提下,采用静强度载荷放大系数获得的疲劳载荷放大系数无法保证复合材料疲劳试验验证的可靠性,疲劳强度载荷放大系数法确定的载荷系数具有更小的分散性以及更高的可靠度。采用疲劳强度载荷放大系数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更适合复合材料疲劳试验载荷放大系数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载荷放大系数 lef 疲劳强度 疲劳寿命 WEIBULL分布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