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线边零件库存的多阶段装配线解析建模与性能评估
1
作者 崔鹏浩 张祺曼 +1 位作者 蒋忠中 盛国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3,共13页
装配线的产出性能不仅受到机器不可靠性和缓冲空间有限性的影响,还受到线边零件库存的制约.针对考虑线边零件库存的多阶段装配线,研究了其解析建模与性能评估问题.首先,对于单阶段装配线,基于马尔可夫链求得了单阶段装配线系统状态的稳... 装配线的产出性能不仅受到机器不可靠性和缓冲空间有限性的影响,还受到线边零件库存的制约.针对考虑线边零件库存的多阶段装配线,研究了其解析建模与性能评估问题.首先,对于单阶段装配线,基于马尔可夫链求得了单阶段装配线系统状态的稳态概率分布.其次,对于两阶段装配线,将单阶段子系统等效为具有1个工作状态和1个故障状态的机器,基于马尔可夫链建立性能评估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产出率等性能指标的闭集表达式.再次,对于多阶段装配线,提出了聚合方法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近似评估.进一步地,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性能评估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基于所提出的性能评估方法,通过数值实验分析了多阶段装配线的可逆性及单调性等系统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阶段装配线 线边零件库存 解析建模 性能评估 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buffer算法优化的大型变电站场景模型快速线消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国亮 王睿 +4 位作者 吴昊 赵昕 黄晓生 曹义亲 廖成慧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5-783,共9页
针对现有三维模型消隐方法面向大规模三维场景模型应用中存在的计算复杂、耗时长等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Z-buffer算法对大型变电站场景消隐的快速可视化方法。首先,为了简化计算,将场景模型数据整合并重构;其次,通过透视投影变换将... 针对现有三维模型消隐方法面向大规模三维场景模型应用中存在的计算复杂、耗时长等缺陷,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Z-buffer算法对大型变电站场景消隐的快速可视化方法。首先,为了简化计算,将场景模型数据整合并重构;其次,通过透视投影变换将变电场景模型像素化;进一步,基于Z-buffer算法高效的像素化计算特性提出了快速模型筛选方法,从而得到变电场景的子模型遮挡关系。最后,实验中将所得遮挡关系列表融合现有消隐算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升消隐的运算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变电场景 消隐 Z-buffer算法 模型筛选 运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缓冲异步流水线建模与性能分析
3
作者 苟艺星 王军强 +1 位作者 宋云蕾 刘小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6-1241,共16页
无缓冲异步流水线由多台加工周期不同的机器串联组成,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发动机等制造领域。无缓冲与异步两大特征直接影响系统状态空间刻画,进而影响产线性能建模。面向无缓冲异步流水线,分析机器随机故障、节拍差异等因素对产线性... 无缓冲异步流水线由多台加工周期不同的机器串联组成,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发动机等制造领域。无缓冲与异步两大特征直接影响系统状态空间刻画,进而影响产线性能建模。面向无缓冲异步流水线,分析机器随机故障、节拍差异等因素对产线性能的影响,开展产线建模与性能分析研究。从机器维和工件维等两个维度出发,利用活动网络图描述了流水线中工件在机器上的活动状态,刻画了工件保持时间、机器饥饿时间、机器阻塞时间等随机变量与工件完工时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产线性能分析的解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系统性能指标与工件保持时间等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采用迭代算法求解了生产率、饥饿率和阻塞率等系统性能指标,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解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缓冲流水线 节拍差异 产线建模 解析方法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与控制线及其规划方法 被引量:20
4
作者 荣冰凌 孙宇飞 +1 位作者 邓红兵 吴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24-930,共7页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但在水体保护和管理方面,一直以来缺乏适当的方法或者规范来确定明确的范围与界线,因而难以...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水质及水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但在水体保护和管理方面,一直以来缺乏适当的方法或者规范来确定明确的范围与界线,因而难以对水体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提出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线和控制线的概念,与城市蓝线类似,是对流域内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进行严格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但在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的基础上拓展了其内涵,强调以流域为单元。保护线宽度较小,线内设计植被带,类似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的概念,对水体及水环境起着缓冲及保护的关键作用;控制线范围较宽,其作用主要在于控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水环境为代价。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经济发展等因素,结合岸线控制、河岸缓冲带等内容探讨了流域内水环境管理保护线和控制线确定的方法,并以鄱阳湖流域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概念和相关规划方法可有效指导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实践工作,并为各类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环境管理 保护线 控制线 河岸缓冲带 蓝线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与中强震震中分布关系 被引量:31
5
作者 顾春雷 张毅 +4 位作者 顾左文 王行舟 王雷 徐如刚 朱志春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4-179,共6页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异常场磁偏角、N向分量、E向分量以及垂直分量零值线的分布位置关系密切,其中震中分布与磁偏角的相关性最高,达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磁异常 零值线 缓冲区 中强震震中 华北地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于片上路由器的自适应缓冲调整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石伟 郭御风 +2 位作者 窦强 张明 任巨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54,共7页
在典型的片上网络路由节点中,来自不同方向的报文被存储在相互独立的缓冲资源中。在网络负载不均衡的情况下,某些方向的报文将很快填满该方向的缓冲,而其他方向仍可能有较多的缓冲资源处于空闲状态,这样就导致了网络中的缓冲资源利用率... 在典型的片上网络路由节点中,来自不同方向的报文被存储在相互独立的缓冲资源中。在网络负载不均衡的情况下,某些方向的报文将很快填满该方向的缓冲,而其他方向仍可能有较多的缓冲资源处于空闲状态,这样就导致了网络中的缓冲资源利用率不高,进而影响片上网络的整体性能。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片上缓冲调整策略,能够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动态调节缓冲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缓冲资源的利用率。在90nmCMOS工艺下设计实现了多端口共享缓冲资源的片上网络路由器,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不均衡的网络中,提出的路由器能够带来性能改进及功耗降低;在达到相同性能的情况下,新路由器的面积较典型路由器减少了20.3%,而其缓冲功耗节约了4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上网络 低功耗 虚通道 动态调整 层次位线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缓冲区存储量的串行生产线节能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炳海 苏谊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2-836,共5页
为了降低串行生产线的能源消耗,提出了基于可变缓冲区存储量的节能方法。针对缓冲区容量有限及机器失效和修复服从指数分布的串行生产线,考虑节能与产出比率之间的平衡,以产出量作为前提条件,建立了以节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 为了降低串行生产线的能源消耗,提出了基于可变缓冲区存储量的节能方法。针对缓冲区容量有限及机器失效和修复服从指数分布的串行生产线,考虑节能与产出比率之间的平衡,以产出量作为前提条件,建立了以节能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考虑机器自身的状态与其上下游缓冲区的实时存储量,提出了基于贪婪算法与概率接受准则的演化迭代算法。最后,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的节能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产出 串行生产线 缓冲区 贪婪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用度评价的串行生产线缓冲分配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周炳海 余佳迪 邵健一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3-900,共8页
为有效和快速地分配缓冲区容量,提高串行生产线可用度和产出率,提出一种基于可用度评价的缓冲分配方法.在考虑串行生产线特性的同时,结合马尔科夫理论,通过分析设备状态及缓冲状态间的转化规律,建立串行生产线的可用度评价模型.在此基... 为有效和快速地分配缓冲区容量,提高串行生产线可用度和产出率,提出一种基于可用度评价的缓冲分配方法.在考虑串行生产线特性的同时,结合马尔科夫理论,通过分析设备状态及缓冲状态间的转化规律,建立串行生产线的可用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求解缓冲分配问题的遗传算法,并运用算例给出缓冲分配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产出率、在制品数量等方面将提出方法与其他分配方法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与评价数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的缓冲分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生产线 缓冲分配 可用度评价 马尔科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柱状图中缓冲线绘制技术 被引量:13
9
作者 迟文学 陈建强 +2 位作者 许哲平 王东辉 武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91,共5页
介绍了基于钻孔资料的柱状图自动成图技术,阐述了应用数据库方法对钻孔资料进行管理和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关键算法及其特点。重点对钻孔柱状图成图过程中绘制缓冲线的关键算法做了详细的叙述。软... 介绍了基于钻孔资料的柱状图自动成图技术,阐述了应用数据库方法对钻孔资料进行管理和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关键算法及其特点。重点对钻孔柱状图成图过程中绘制缓冲线的关键算法做了详细的叙述。软件实现了对钻孔资料的管理和自动成图,同时以福建省漳州某第四系钻孔的岩性数据为例,说明该系统绘制出的具有缓冲线结构的钻孔柱状图既美观又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资料 柱状图 自动成图 缓冲线 岩性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遥感影像Mean Shift并行分割优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卫红 徐文涛 +1 位作者 夏列钢 方赵林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5-1090,共6页
传统影像分割算法在面对大规模遥感影像时普遍存在分割效率低、内存消耗大等情况(甚至无法分割),同时"分块线"的存在也制约了许多算法的并行化改造.本文利用Mean Shift均值漂移分割算法针对遥感影像进行并行化处理,有效地解... 传统影像分割算法在面对大规模遥感影像时普遍存在分割效率低、内存消耗大等情况(甚至无法分割),同时"分块线"的存在也制约了许多算法的并行化改造.本文利用Mean Shift均值漂移分割算法针对遥感影像进行并行化处理,有效地解决了大影像分割时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改进影像光谱空间的构建,在均值漂移滤波和合并的过程中分别对影像采用分区缓冲的策略,解决了并行化分割算法处理时会产生的"分块线"问题.在多种遥感数据上的分割实验及与e Cognition软件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并行分割优化算法可以在不影响分割精度的情况下有效提高分割效率,一定程度上满足实际生产及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影像 Mean Shift均值漂移并行分割算法 分块线 分块缓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电网过电压在线监测装置的研制及波形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凯 张涛 +2 位作者 董秀成 张彼德 席世友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6,共4页
本文介绍了监测10kV电网大气过电压和内过电压的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分析了用于过电压信号采集的分压器、前置硬件电路、数据采集卡、波形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通过对长期的现场实测波形数据分析表明,本... 本文介绍了监测10kV电网大气过电压和内过电压的在线监测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分析了用于过电压信号采集的分压器、前置硬件电路、数据采集卡、波形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通过对长期的现场实测波形数据分析表明,本装置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KV电网 过电压 在线监测 双缓冲 阻容分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圆形复合式衬砌隧道动应力响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波 王帅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9-606,共8页
为了分析浅埋复合式衬砌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基于Fourier-Besselh级数展开法,给出了半无限空间内平面SV波入射下浅埋圆形复合式衬砌隧道动应力集中系数级数解析解,分析了SV波入射角和入射频率参数对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S... 为了分析浅埋复合式衬砌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基于Fourier-Besselh级数展开法,给出了半无限空间内平面SV波入射下浅埋圆形复合式衬砌隧道动应力集中系数级数解析解,分析了SV波入射角和入射频率参数对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在SV波入射下,双层衬砌隧道二次衬砌的动应力集中系数幅值大于初衬值;在隧道外部敷设减震层后,由于减震层剪切刚度较低,隧道动应力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当低频入射频率参数为0.25,入射波垂直入射时,设减震层可以降低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20%;SV波入射角度和入射频率参数对衬砌动应力集中系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入射角和入射频率参数增大,衬砌动应力系数幅值和分布越来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波 圆形洞室 双层衬砌 减震层 动应力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入生产系统的一种新型优化调度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丽娜 郑应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0-734,共5页
针对闭环可重入生产系统 ,设计出一种新型优先级调度策略 :并行顺流定级法 (PPOD) .此策略应用简便 ,性能不低于已有较好策略 ,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性能边界的计算结果及仿真结果均证明了以上结论 .
关键词 可重入生产系统 电子元件 优化调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段春辉 王留兵 +2 位作者 杜华 赵伟 王炳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3-76,90,共5页
以一种新型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体力学及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驱动线缓冲器缓冲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器的仿真模型,对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动态特性进... 以一种新型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器为研究对象,根据流体力学及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驱动线缓冲器缓冲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及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建立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器的仿真模型,对控制棒驱动线水力缓冲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结果优选出合理的结构参数。同时为验证建模思路及方法的正确性,以某一核电堆型控制棒驱动线作为比对对象,对其进行仿真建模及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驱动线水力缓冲特性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仿真模型可用于指导水力缓冲参数的选取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线 水力缓冲 动态特性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晓霞 张新霞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分析和综合煤田勘探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钻孔数据的组织方法入手,对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的设计思想、实现技术、岩性花纹的填充方法、岩性柱状和缓冲线绘制算法等生成方法做了分析和阐述。针对地层与岩层描述文字的关系很难协调的问题... 在分析和综合煤田勘探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钻孔数据的组织方法入手,对钻孔柱状图自动生成的设计思想、实现技术、岩性花纹的填充方法、岩性柱状和缓冲线绘制算法等生成方法做了分析和阐述。针对地层与岩层描述文字的关系很难协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apGIS版面文字自动换行思想的缓冲线绘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在MapGIS6.7平台下,以MFC类库二次开发方法为主,运用该生成方法实现了钻孔柱状图的自动生成。此生成方法实现了地质图形与空间数据的良好结合,做到了图形与属性的互查,充分发挥GIS功能,降低了程序的开发难度。最后经黄陇实际钻孔资料验证,本方法生成图形美观协调,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数据 钻孔柱状图 缓冲线 MAP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解算模型的线要素缓冲区生成算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认灿 董箭 郑义东 《海洋测绘》 2012年第6期20-23,共4页
从线要素缓冲区构建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线要素各线段(局部)缓冲区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构建了线要素缓冲区分段解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段解算模型的线要素缓冲区生成算法,阐述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并在VC++环境下对... 从线要素缓冲区构建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线要素各线段(局部)缓冲区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构建了线要素缓冲区分段解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段解算模型的线要素缓冲区生成算法,阐述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并在VC++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线要素缓冲区 空间几何关系 分段解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负荷条件下混流装配线平衡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永前 王永生 于胜男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72,共7页
针对一般静态平衡方法未考虑工作站实时负荷差异对混流装配线平衡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在混流装配线动态运作下各工作站的实际负荷情况,提出优化产品投产排序以及合理配置有限缓存区的方法平衡实时负荷差异,实现混流装... 针对一般静态平衡方法未考虑工作站实时负荷差异对混流装配线平衡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在混流装配线动态运作下各工作站的实际负荷情况,提出优化产品投产排序以及合理配置有限缓存区的方法平衡实时负荷差异,实现混流装配线的动态平衡;最后利用Promodel软件根据实例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设计了较优的产品投产顺序,确定了有限缓存区位置与容量,仿真结果证明了实验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装配线 投产排序 缓存区配置 Promodel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型装配线平衡与缓冲区配置集成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雪梅 刘涛 +1 位作者 顾佳巍 李爱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8-1106,共9页
线平衡问题和缓冲区配置问题在装配线设计中常被分开独立研究,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随机型装配线由于操作时间波动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先平衡再缓冲区配置的串行优化模式难以得到全局最优结果,因此需要在线平衡... 线平衡问题和缓冲区配置问题在装配线设计中常被分开独立研究,二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影响关系.随机型装配线由于操作时间波动加剧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先平衡再缓冲区配置的串行优化模式难以得到全局最优结果,因此需要在线平衡的同时协同解决缓冲区配置问题.针对随机型装配线规划问题,在基于操作时间状态熵的工位复杂度定义基础上,以生产率最大,整线工位复杂度均衡指数、标准操作时间均衡指数和缓冲区总量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线平衡和缓冲区配置集成优化模型.采用参数化建模仿真获取整线生产率,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获取集成优化方案.最后对变速箱装配线实例进行计算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线设计 装配线平衡 缓冲区配置 集成优化 工位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用度评价的混联生产线缓冲区配置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雪梅 刘涛 郭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220-2230,共11页
为快速有效地分配缓冲区容量,提高混联生产线的可用度和生产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用度评价的缓冲区分配方法。在考虑混联生产线特性的同时,通过分析设备状态与缓冲区状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将缓冲区进行等效处理,以获得等效设备的可用度;结... 为快速有效地分配缓冲区容量,提高混联生产线的可用度和生产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用度评价的缓冲区分配方法。在考虑混联生产线特性的同时,通过分析设备状态与缓冲区状态之间的转化规律,将缓冲区进行等效处理,以获得等效设备的可用度;结合通用发生函数(UGF)法,建立混联生产线的可用度与缓冲区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以整线可用度最大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GA)求解得到最优的缓冲区配置策略。多个生产线实例缓冲区优化分配结果表明,基于可用度评价的缓冲区分配方法能够在有效解决缓冲区配置问题的同时,明显减少生产线的平均在制品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生产线 缓冲区配置 可用度评价 通用发生函数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高压快恢复二极管的200mm硅外延材料的生长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志勤 吴会旺 +1 位作者 袁肇耿 赵丽霞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3,159,共6页
1 200 V快恢复二极管(FRD)器件用200 mm外延片由于直径较大、外延层较厚(约130μm)以及电阻率较高(约60Ω·cm),外延层滑移线、电阻率不均匀性和缓冲层过渡区不易控制。通过在水平板式炉上进行工艺优化实验,采用900℃恒温工艺,外延... 1 200 V快恢复二极管(FRD)器件用200 mm外延片由于直径较大、外延层较厚(约130μm)以及电阻率较高(约60Ω·cm),外延层滑移线、电阻率不均匀性和缓冲层过渡区不易控制。通过在水平板式炉上进行工艺优化实验,采用900℃恒温工艺,外延层滑移线总长由原来的约90 mm降低至约15 mm。采用氢气变流量赶气工艺,外延层电阻率不均匀性由原来的约5%提升至小于3%。缓冲层结构生长之前,预生长本征覆盖层(帽层)可以降低缓冲层的过渡区宽度,由10μm降低至5μm,改善了缓冲层的有效厚度,同时也可以降低缓冲层的电阻率不均匀性,由2.5%降低至1.1%。以上措施的实施,满足了1 200 V FRD器件的材料指标要求,外延片出货量大幅度增加,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恢复二极管(FRD) 外延 滑移线 电阻率 不均匀性 缓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