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镍壳聚糖的可控制备及阻燃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
作者 吴伟 李继丰 +3 位作者 胡超凡 戎强 封其春 杜兆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1-307,共7页
为了克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易燃的缺陷。实验以壳聚糖、五氧化二磷、硝酸镍、甲烷磺酸为原料,通过磷酸化改性和螯合作用合成了磷酸镍壳聚糖(NiPCS),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 为了克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易燃的缺陷。实验以壳聚糖、五氧化二磷、硝酸镍、甲烷磺酸为原料,通过磷酸化改性和螯合作用合成了磷酸镍壳聚糖(NiPCS),并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仪对NiPCS的微观化学结构进行表征。进一步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将NiPCS和PET熔融共混得到NiPCS/PET复合材料,并对NiPCS/PET的微观形貌、阻燃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iPCS具有多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通过配位作用,NiPCS能够均匀地分散在PET内,并充分包裹PET分子链,形成结构稳定的NiPCS/PET。含10 wt%NiPCS的NiPCS/PET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5.1%。相较纯PET,NiPCS/PET点燃时间延长5 s,烟生成速率和总产烟量下降50%以上。同时,NiPCS有效抑制了PET的熔滴和产烟量,促进了材料成炭率。NiPCS/PET具有优异的阻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磷酸镍壳聚糖 界面作用 极限氧指数 成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基阻燃母粒的制备及其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湘 方松刚 +3 位作者 徐娟 刘海路 刘宏 刘文浩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3,168,共6页
以聚乙烯(PE)再生颗粒(Z-PE)为基体材料,采用溴代三嗪、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季戊四醇、氢氧化镁和硼酸锌等阻燃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3种阻燃母粒(FRM-A、FRM-B和FRM-C),并将其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WPC)中,系统地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阻... 以聚乙烯(PE)再生颗粒(Z-PE)为基体材料,采用溴代三嗪、三氧化二锑、聚磷酸铵、季戊四醇、氢氧化镁和硼酸锌等阻燃剂,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3种阻燃母粒(FRM-A、FRM-B和FRM-C),并将其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WPC)中,系统地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阻燃母粒质量分数为30%时,3种母粒均能有效提升WPC的阻燃性能,其中FRM-C母粒(WPC/30FRM-C)展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随着FRM-C质量分数增至45%,WPC/45FRM-C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34.5%,较WPC(20.5%)显著提升14个百分点,并通过UL94 V-0等级(2.0 mm)。采用母粒直接混合注塑工艺制备的WPC/45FRM-C试样,其阻燃性能与挤出注塑工艺(1^(#)-WPC/45FRM-C)相当,而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10.9%、12.7%、9.5%和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再生粒子 木塑复合材料 阻燃母粒 锥形量热仪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晨曦 谢明 +2 位作者 刘丝梦 陈龙 孙俊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为解决丙烯酸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阻燃性能低的问题,通过超声和机械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在丙烯酸树脂乳液中加入由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和三聚氰胺(MEL)以不同配比复合而成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制得阻燃丙烯酸树脂涂料(PA-IFR)。... 为解决丙烯酸树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阻燃性能低的问题,通过超声和机械搅拌相结合的方法在丙烯酸树脂乳液中加入由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和三聚氰胺(MEL)以不同配比复合而成的膨胀型阻燃剂(IFR),制得阻燃丙烯酸树脂涂料(PA-IFR)。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铅笔硬度计和极限氧指数仪对PA-IFR的化学结构、透光率、硬度以及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膨胀型阻燃剂的质量分数为30%,APP/PER/MEL的配方比为2∶1∶1时,PA-IFR的硬度达到5H,极限氧指数LOI值达32.6%,属于难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树脂 膨胀型阻燃剂 极限氧指数 阻燃涂料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软质泡沫制品阻燃性能检测分析
4
作者 刘宜娜 杨荣杰 +4 位作者 冯文静 王坤 欧良 陈兆恒 陈昱隆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采用氧指数仪、硬泡垂直燃烧仪、扫描电镜等测得软质聚氨酯(PU)泡沫的燃烧性能和泡孔结构,并依据GB 50826-2012电磁波暗室工程技术规范7.1.4和8.1.4章节,对燃烧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判定;研究PU泡沫制品不同燃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对测试方... 采用氧指数仪、硬泡垂直燃烧仪、扫描电镜等测得软质聚氨酯(PU)泡沫的燃烧性能和泡孔结构,并依据GB 50826-2012电磁波暗室工程技术规范7.1.4和8.1.4章节,对燃烧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判定;研究PU泡沫制品不同燃烧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对测试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氧指数越低,PU泡沫试样在空气中被引燃后难熄灭,质量剩余越少;密度较大、氧指数较高的软质PU泡沫试样在垂直燃烧试验中可实现离火自熄,氧指数与垂直燃烧的燃烧火焰高度相关性不大。对作为吸波材料的一批软质PU泡沫,按其工艺规范要求进行判定,垂直燃烧最大火焰高度(平均燃烧高度)超标是其阻燃性能未达标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由于软质PU泡沫开孔结构和垂直燃烧测试方法的特点,采用GB/T 8333-2012对软质PU泡沫的垂直燃烧性能进行评价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聚氨酯泡沫 燃烧等级 氧指数 垂直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阻燃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家凯 刘双艳 +3 位作者 厉勇 温晓丹 刘艳玲 赵衍逊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通过氮磷系阻燃剂复配方式,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为协效阻燃剂,六方氮化硼(h-BN)为杂化改性剂,白油为溶剂,制备了无卤阻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首先对阻燃剂粉体进行干燥、表面处理,然后... 通过氮磷系阻燃剂复配方式,以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为主阻燃剂,二乙基次膦酸铝(ADP)为协效阻燃剂,六方氮化硼(h-BN)为杂化改性剂,白油为溶剂,制备了无卤阻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纤维。首先对阻燃剂粉体进行干燥、表面处理,然后与白油共混,经过超声波液相分散、研磨机高速研磨,得到无卤阻燃浆料。将此阻燃浆料分散到PE-UHMW纺丝原液中,经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得到冻胶丝,冻胶丝经过溶剂萃取、干燥、热牵伸,最终得到阻燃PE-UHMW纤维,对纤维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研磨机的反复研磨,可将粉体粒径降低到百纳米级别,更易于在PE-UHMW溶胀液中分散,且极大地提升了阻燃纤维的可纺性;杂化改性剂提升了复配阻燃剂的阻燃性和材料的阻燃等级,当h-BN质量分数为4%时,阻燃剂质量分数可以到20%,PE-UHMW纤维的极限氧指数值达到27.5%,材料阻燃等级达到V-0级;通过一系列改性手段,可使PE-UHMW纤维在添加大量的阻燃粉体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可纺性,且改性对纤维力学性能影响较小,拓宽了PE-UHMW纤维的应用领域,提升其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 无卤阻燃 阻燃剂复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固体阻燃浮力材料的合成与阻燃性能研究
6
作者 栾国华 吴一鹏 +1 位作者 李鑫 吴韬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166,共5页
为了解决油品储运过程中所用的固体阻燃浮力材料存在的环保和阻燃性能不理想等问题,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基体、微晶纤维素为炭源、植酸溶液为酸源和气源,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无毒的生物质阻燃浮力材料,并对材料形貌、极限氧指数、密度、体... 为了解决油品储运过程中所用的固体阻燃浮力材料存在的环保和阻燃性能不理想等问题,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基体、微晶纤维素为炭源、植酸溶液为酸源和气源,合成了一种新型环保无毒的生物质阻燃浮力材料,并对材料形貌、极限氧指数、密度、体积电阻率、机械强度、隔热及抑制油品挥发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极限氧指数为53%,最低密度为0.469 g/cm^(3),体积电阻率为2.178×10^(7)Ω·m,抗压强度为512 kPa,油品挥发抑制率为97%。该生物质材料具有阻燃性能优异、机械强度高、抑制油品挥发性能良好、可降解等特点,可满足油品储运过程中阻燃防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阻燃性能 极限氧指数 电阻率 抑制油品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溴代聚苯乙烯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董树安 欧育湘 章国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87-89,共3页
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系列低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其溴化产物(Br-PS)的溴含量和热稳定性与美国同类产品Pyro-ChekLM相当。分别用作聚苯乙烯树脂的阻燃剂,极限氧指数(LOI)测定结果表明。
关键词 溴代聚苯乙烯 阻燃剂 低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P对Al(OH)_3/PP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阻燃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麦堪成 李政军 +1 位作者 裘翌昕 曾汉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接枝率的官能团化聚丙烯 (FPP) ,研究了 FPP对 Al(OH) 3 / PP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阻燃性和结晶与熔融行为等物性的影响。FPP加入使 Al(OH) 3 / PP的熔融指数增加 ,流动性与填料分散性改善 ,氧指数提高和结晶与熔... 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不同接枝率的官能团化聚丙烯 (FPP) ,研究了 FPP对 Al(OH) 3 / PP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阻燃性和结晶与熔融行为等物性的影响。FPP加入使 Al(OH) 3 / PP的熔融指数增加 ,流动性与填料分散性改善 ,氧指数提高和结晶与熔融行为改变。探讨 FPP在 Al(OH) 3 / PP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能团化 聚丙烯 氢氧化铝 FPP Al(OH)3/PP复合材料 流动性 阻燃性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处理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亚滨 寇士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0,52,共4页
用HBCD、TBB、TBP-A、TBP-A-2EO、TPP共5种阻燃剂对聚乳酸织物进行阻燃处理。聚乳酸纤维对TPP和TBP-A的吸收率最高,但对TBP-A的吸收率超过4.38%时,聚乳酸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仍保持在25.9%左右,而对TPP的吸收率仅为3.05%时,极限氧指数即可... 用HBCD、TBB、TBP-A、TBP-A-2EO、TPP共5种阻燃剂对聚乳酸织物进行阻燃处理。聚乳酸纤维对TPP和TBP-A的吸收率最高,但对TBP-A的吸收率超过4.38%时,聚乳酸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仍保持在25.9%左右,而对TPP的吸收率仅为3.05%时,极限氧指数即可达到27.8%。当TPP的含量提高到12.8%时,极限氧指数反而下降至25.4%。扫描电镜观察和DSC测试表明,此时的纤维表面上出现过量的TPP结晶,拉伸强力下降了70%。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通过TPP适当的处理,可以实现比较好的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氧指数 聚乳酸纤维 阻燃处理 拉伸强力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其阻燃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0
作者 李富生 胡星琪 段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6-59,共4页
介绍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其阻燃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作用途径。阐述了聚酯纤维、聚酰胺、热塑性饱和聚酯塑料、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及纳米材料等一些常见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现状。通过分析阻燃剂的发展趋向预测了阻燃高分子材料发展的... 介绍阻燃高分子材料及其阻燃剂的分类、作用机理、作用途径。阐述了聚酯纤维、聚酰胺、热塑性饱和聚酯塑料、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及纳米材料等一些常见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现状。通过分析阻燃剂的发展趋向预测了阻燃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一些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高分子材料 阻燃剂 研究进展 聚酯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系树脂的无卤阻燃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力 蔡绪福 任显诚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5,49,共9页
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苯乙烯系树脂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无机磷、氮,有机磷、氮,金属氢氧化物和硅系阻燃体系,并对各种阻燃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着重讨论了各个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及对基材力... 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苯乙烯系树脂无卤阻燃体系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无机磷、氮,有机磷、氮,金属氢氧化物和硅系阻燃体系,并对各种阻燃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着重讨论了各个阻燃体系的阻燃性能及对基材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期为苯乙烯系树脂无卤阻燃的研究开发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系树脂 无卤阻燃 研究进展 阻燃体系 金属氢氧化物 研究现状 比较分析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研究开发 国内外 无机磷 有机磷 硅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纤维及其阻燃特性 被引量:42
12
作者 尹朝清 徐园 张清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主要综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产业现状以及其耐高温、耐辐射、耐溶剂、高强高模、阻燃等基本特性,重点阐述了其本质阻燃特性,包括极限氧指数及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阻燃改性研究有所增加,主要包... 主要综述聚酰亚胺纤维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产业现状以及其耐高温、耐辐射、耐溶剂、高强高模、阻燃等基本特性,重点阐述了其本质阻燃特性,包括极限氧指数及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阻燃改性研究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引入磷元素、氟元素以及有机硅等体系。与其他阻燃纤维对比发现,聚酰亚胺纤维在高温防护、高温过滤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成为较好的高温阻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 阻燃 耐高温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路面沥青常用阻燃剂改性技术研究方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谭忆秋 蓝碧武 +1 位作者 纪伦 尚云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1-714,719,共5页
沥青路面是隧道路面铺装的主流,然而沥青易燃,易造成沥青路面隧道火灾事故。选择常用有效的阻燃剂,组成卤-锑-硼阻燃体系,实验研究了沥青路面阻燃改性技术。研究中采用极限氧指数、协同效率和EV等指标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改善效果,通... 沥青路面是隧道路面铺装的主流,然而沥青易燃,易造成沥青路面隧道火灾事故。选择常用有效的阻燃剂,组成卤-锑-硼阻燃体系,实验研究了沥青路面阻燃改性技术。研究中采用极限氧指数、协同效率和EV等指标评价阻燃剂对沥青阻燃改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掺量,明确常用阻燃剂的改性技术方法和效果,并提出切实可行卤-锑-硼阻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沥青 极限氧指数 协效 阻燃改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磷酸铵阻燃聚乙烯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渊 贾润礼 柳学义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6,49,共4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聚磷酸铵(APP)对聚乙烯(PE)的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Ⅱ型APP在添加量达到30%以后,PE的氧指数达到了22.4,可以实现离火后很快自熄;在添加了APP后,PE的拉伸强度在开始的时候提高,当... 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聚磷酸铵(APP)对聚乙烯(PE)的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Ⅱ型APP在添加量达到30%以后,PE的氧指数达到了22.4,可以实现离火后很快自熄;在添加了APP后,PE的拉伸强度在开始的时候提高,当添加量超过20%后,其拉伸强度开始缓慢降低;PE的缺口冲击强度在添加APP后,在添加量很低时就产生了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磷酸铵 极限氧指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胺甲醛树脂包覆改性聚磷酸铵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健生 纪利俊 +2 位作者 陈葵 武斌 朱家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3-167,173,共6页
将聚磷酸铵(APP)热活化后与三聚氰胺(MEL)进行反应得到接枝MEL的APP(MAPP),进一步用甲醛交联制得密胺-甲醛树脂包覆改性的APP(MFAPP)。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APP的表面被成功地包覆上了密胺-甲醛树脂,改性APP的... 将聚磷酸铵(APP)热活化后与三聚氰胺(MEL)进行反应得到接枝MEL的APP(MAPP),进一步用甲醛交联制得密胺-甲醛树脂包覆改性的APP(MFAPP)。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APP的表面被成功地包覆上了密胺-甲醛树脂,改性APP的起始分解温度从190℃升高到了245℃;研究MEL用量对MFAPP水溶性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表明,改性后APP的水溶性大幅下降,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当MEL的质量为APP的8%时,MFAPP的溶解度达到最低,此时70PP/30MFAPP的极限氧指数(LOI)为28%,70PP/20MFAPP/10PER的LOI值达到了35.0%;进一步研究改性对APP与聚丙烯(PP)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P/MFAPP拉伸性能优于PP/A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密胺甲醛树脂 水溶性 极限氧指数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酯双三聚氰胺盐阻燃环氧树脂的燃烧性能和阻燃机理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到 胡静平 +2 位作者 秦艳 孙春梅 王幸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86,共6页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1-氧-4-亚甲基-2,6,7-三氧-1-磷杂双环(2,2,2)辛烷]磷酸酯双三聚氰胺盐阻燃剂,将该阻燃剂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制成阻燃环氧树脂。用TG、SEM、EDS和FT-IR进行表征,并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燃... 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1-氧-4-亚甲基-2,6,7-三氧-1-磷杂双环(2,2,2)辛烷]磷酸酯双三聚氰胺盐阻燃剂,将该阻燃剂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制成阻燃环氧树脂。用TG、SEM、EDS和FT-IR进行表征,并采用极限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测试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性能随阻燃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阻燃剂含量达到30%时,氧指数达到36,垂直燃烧性能达到V-0级;阻燃剂对材料的成炭量影响不大,但改变了炭层的组成和物理性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含有P、O、N的粘性高聚物将炭层连接在一起,起到了隔热、隔氧作用,发挥了凝聚相阻燃作用。此外,阻燃环氧树脂在燃烧过程中有NH3等不燃气体逸出,有效地稀释了气相中的氧气浓度,发挥了气相阻燃作用,对材料的阻燃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状双环磷酸酯双三聚氰胺盐 阻燃环氧树脂 热分解 炭层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紫颖 沈一峰 +1 位作者 杨雷 郭云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7-82,共6页
为探究自制的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PN)接枝蚕丝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与阻燃效果的关系,对整理后蚕丝织物的阻燃耐久性、燃烧后的炭渣形态、磷氮元素含量及织物的物理性能、染色性能进行观察测试... 为探究自制的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PN)接枝蚕丝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与阻燃效果的关系,对整理后蚕丝织物的阻燃耐久性、燃烧后的炭渣形态、磷氮元素含量及织物的物理性能、染色性能进行观察测试。结果表明:经PN接枝处理后的蚕丝织物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效果,且不影响织物本身的物理性能,接枝率越高,极限氧指数(LOI值)就越大;当PN的接枝率达到15.4%时,蚕丝织物的LOI值可以达到31.2%,经过50次的水洗处理后,其LOI值仍能达到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织物 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 接枝 极限氧指数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苯胺基)环三磷腈的合成及其在ABS树脂无卤阻燃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李然 孙德 张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76,共2页
由五氯化磷和氯化铵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Ⅰ),通过亲和取代反应由苯胺和Ⅰ合成了六(苯胺基)环三磷腈(Ⅱ),并对化合物Ⅰ和Ⅱ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和质谱表征;用化合物Ⅱ与ABS树脂共混制备了阻燃ABS树脂,测试了其氧指数和力学性能等指标。... 由五氯化磷和氯化铵合成了六氯环三磷腈(Ⅰ),通过亲和取代反应由苯胺和Ⅰ合成了六(苯胺基)环三磷腈(Ⅱ),并对化合物Ⅰ和Ⅱ进行了元素分析,IR谱和质谱表征;用化合物Ⅱ与ABS树脂共混制备了阻燃ABS树脂,测试了其氧指数和力学性能等指标。发现化合物Ⅱ的加入,其氧指数得到提高且改善了ABS树脂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苯胺基)环三磷腈 ABS树脂 力学性能 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纤维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卫卫 曹海建 +1 位作者 钱坤 承永刚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68,共4页
本文以微胶囊红磷为主要阻燃剂,纳米SiO2为增韧剂,采用共混熔融法制备阻燃型聚酯纤维样条,并研究阻燃剂及增韧剂用量对聚酯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红磷能明显增强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能,纳米SiO2的加入能改善聚酯纤... 本文以微胶囊红磷为主要阻燃剂,纳米SiO2为增韧剂,采用共混熔融法制备阻燃型聚酯纤维样条,并研究阻燃剂及增韧剂用量对聚酯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红磷能明显增强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能,纳米SiO2的加入能改善聚酯纤维样条的力学性能;微胶囊红磷含量为5%时,聚酯纤维样条的极限氧指数(LOI)值为33,拉伸强度为17.99MPa,弯曲强度为26.75MPa,冲击强度为1.97kJ/m2,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严重;微胶囊红磷含量为3%、纳米SiO2含量为2%时,聚酯纤维样条的LOI值为29,拉伸强度为35.51N/mm2,弯曲强度为31.54MPa,冲击强度为2.03kJ/m2,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红磷 纳米SIO2 聚酯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极限氧指数(lo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建筑泡沫塑料及其防火性能 被引量:15
20
作者 曾绪斌 韩峥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5年第1期82-84,共3页
介绍了常用建筑泡沫塑料的特点、阻燃机理及方法、建筑规范对泡沫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 ,通过国家防火建材质检中心对泡沫塑料的检验情况 ,分析了两种典型的泡沫塑料的防火性能现状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建筑规范 防火性能 防火建材 泡沫塑料 材质 泡沫材料 阻燃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