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新-朝阳高速公路段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14
1
作者 邢玉东 王常明 +1 位作者 张立新 匡少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4,共7页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 对辽西黄土进行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冲击碾压法加固路基的试验研究,旨在确定辽西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参数。以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路段的不同处理方法处理前后的黄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夯击能为800~1600kN·m、夯击数不小于8击,对处理深度4~6m的黄土较为有效;(2)灰土挤密桩法可以消除桩深范围内及桩端下一定范围内的黄土湿陷性,较适合于深厚湿陷性黄土的处理;(3)冲击碾压法适合处理黄土厚度较小和表层黄土的处理,碾压遍数以40遍为最佳,其处理深度在1m左右。这些成果为该地区湿陷性路基处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路基处理 强夯法 冲击碾压 灰土挤密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效果和水平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周勤帮 李建东 +2 位作者 段伟 王凯 王海宏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66-371,共6页
为研究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时挤密效果和水平应力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桩径、桩间距的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分析处理前后深度范围内桩周土挤密系数、水平应力、超固结比、锥尖阻力和侧壁阻力变化规... 为研究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时挤密效果和水平应力沿深度的变化规律,选用不同桩径、桩间距的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分析处理前后深度范围内桩周土挤密系数、水平应力、超固结比、锥尖阻力和侧壁阻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灰土夯扩挤密桩可显著增大处理深度范围内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湿陷系数、水平应力、固结度、锥尖阻力和侧壁阻力,进而提高地基承载力。桩间距从1.0 m增大为1.2 m和1.5 m时,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分别增大了1.37%和4.11%,平均湿陷系数分别增大了1.75倍和2.79倍;桩间距为1.0 m、1.2 m和1.5 m时,400 mm桩径对应的平均水平应力比分别为3.23、2.47和1.92,超固结比分别为11.58、6.64和3.94,平均桩尖阻力分别增大了2.54倍、1.92倍、1.31倍,侧壁阻力分别增大了3.07倍、2.35倍、1.47倍。450 mm桩径对应的平均水平应力比分别为3.52、2.74和2.21,超固结比分别为13.80、8.26和5.27,平均桩尖阻力分别增大了2.77倍、2.03倍和1.39倍,侧壁阻力分别增大了3.40倍、2.59倍和1.66倍,且桩间距对上述桩间土参数的影响程度均大于桩径。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桩间距≤1.2 m的灰土夯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地基 灰土夯扩挤密桩 桩间土 挤密系数 水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水泥黄土电阻率响应规律和模型
3
作者 马永智 韩方元 +4 位作者 李龙山 王杰 高建强 张营 薛志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661,共16页
研究水泥黄土挤密桩的电阻率响应规律,对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质量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海原—甘肃平川高速公路宁夏段的水泥黄土挤密桩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电流频率、干密度、含水率和养护龄期等变量,测定水泥黄... 研究水泥黄土挤密桩的电阻率响应规律,对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质量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海原—甘肃平川高速公路宁夏段的水泥黄土挤密桩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电流频率、干密度、含水率和养护龄期等变量,测定水泥黄土的电阻率变化规律,并建立多因素耦合电阻率模型,以期为宁夏水泥黄土挤密桩的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干密度为1.62~1.81 g·cm^(-3)、含水率为8%~14%和养护龄期为1~28 d的试验条件下,水泥黄土内部颗粒的排列方式及胶结作用使其呈现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在电流频率低于50 kHz时,土体表现出显著的电容器效应,导致电阻率随电流频率变化明显;而当电流频率超过50 kHz后,电容器效应减弱,电阻率趋于稳定;(2)含水率与干密度的增加会增强土体的导电性,使电阻率逐渐降低;但当含水率超过最优含水率(11.0%)后,自由水膜连通性趋于饱和,电阻率降幅减缓;养护龄期的延长促使水泥水化产物填充孔隙,降低离子迁移效率,导致电阻率逐渐升高。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宁夏水泥黄土电阻率与含水率、干密度、养护龄期的多因素表征模型——多因素耦合电阻率模型,其相关性良好。敏感性分析表明,各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含水率、干密度、养护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水泥黄土 电阻率法 挤密桩 多因素表征模型 含水率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约束防渗路基新结构防渗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牛亚强 王旭 +3 位作者 郑静 蒋代军 刘德仁 蒋鹏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52-258,共7页
在湿陷黄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如何满足修建过程中以及工后沉降的要求,同时提高路基结构的抗渗性能,是该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关键技术。提出侧向约束防渗的路基结构新形式,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侧向约束防渗路基结构的防渗效果。采用... 在湿陷黄土地区修建客运专线如何满足修建过程中以及工后沉降的要求,同时提高路基结构的抗渗性能,是该地区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关键技术。提出侧向约束防渗的路基结构新形式,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基侧向约束防渗路基结构的防渗效果。采用灰土挤密桩和水泥土挤密桩作为侧向约束防渗结构,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桩体填料及桩间距,测试地基中不同位置及深度处地基土含水率的变化,对比分析后得出,与天然地基相比,设置挤密桩显著提高了地基的侧向防渗能力,且随着桩间距的减小,地基土含水率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即渗流速度减缓,防渗效果越好。对比试验中两种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挤密桩侧向防渗效果优于灰土挤密桩,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灰土挤密桩 水泥土挤密桩 侧向约束防渗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湿陷性与黄土粉煤灰石灰混合料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凤起 姚建平 +1 位作者 赵冬生 陈耕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针对宁夏某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需要消除黄土湿陷性,保证压实度设计要求.方法采用粉煤灰石灰二灰土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即在湿陷性黄土里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石灰以及亚硫酸钠早强剂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果... 目的针对宁夏某高速公路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需要消除黄土湿陷性,保证压实度设计要求.方法采用粉煤灰石灰二灰土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即在湿陷性黄土里掺入适量的粉煤灰、石灰以及亚硫酸钠早强剂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结果经过试验黄土的湿陷系数由0 074下降到0 006.结论使湿陷性黄土改变成了非湿陷性黄土,能够满足工程对地基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性 粉煤灰 石灰 试验 湿陷性黄土地基 混合料 强夯法处理 高速公路 设计要求 亚硫酸钠 湿陷系数 压实度 二灰土 早强剂 地基土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挤密桩处理强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志伟 申汝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339-343,共5页
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 挤密桩法用于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地消除土的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强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钻孔挤密桩(DDC工法)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现场试验研究。通过采用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重点进行了自然工况和浸水工况下的对比研究,对地基处理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钻孔挤密桩(DDC工法) 复合地基 原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暗渠湿陷性黄土—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动力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健 温淑桥 +1 位作者 梁媛 张富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6,61,共5页
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引水暗渠灰土挤密桩单桩—土体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桩顶的位移最大,桩与土接触位置桩的位移比土的位移大,桩竖向中心节点的应力很小,桩侧土体应力大且沿径向增大,桩... 采用时程分析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引水暗渠灰土挤密桩单桩—土体模型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桩顶的位移最大,桩与土接触位置桩的位移比土的位移大,桩竖向中心节点的应力很小,桩侧土体应力大且沿径向增大,桩底土体应力随深度增大减小趋势不明显.这些变化规律为多桩与土相互作用时节点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和群桩—土体模型是否产生群桩效应分析提供参照依据,同时为桩—土—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提供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灰土挤密桩 时程分析法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土挤密桩控制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沉降效果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马兰 赵永虎 +1 位作者 米维军 刘高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7-54,共8页
为探究灰土挤密桩对控制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沉降变形的效果,以青海省东部湿陷性黄土区新建民小一级公路的两道涵洞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2.5倍桩径和3.0倍桩径为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从地... 为探究灰土挤密桩对控制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沉降变形的效果,以青海省东部湿陷性黄土区新建民小一级公路的两道涵洞为工程实例,分别采用2.5倍桩径和3.0倍桩径为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从地基处理前后土体湿陷系数、压缩模量、沉降变形等方面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公路涵洞基底8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湿陷系数从地基处理前的0.030~0.065减小至0.015内,公路涵洞基底6 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压缩模量从处理前的均值10 MPa提高到15.0~21.5 MPa;相对于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2.5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的桩间土体湿陷系数的减小值(0.003~0.005)略大,且桩间土压缩模量的增加值(1.5~4.5 MPa)也略大;1.5年后,采用2.5倍和3.0倍桩径桩间距的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涵洞沉降量分别为43.9 mm和52.4 mm,说明灰土挤密桩能够有效控制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湿陷变形,桩间距越小、对消除或减弱土体湿陷性的效果越明显,对控制涵洞沉降变形越有利。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等级公路涵洞地基,可以充分控制涵洞工后沉降变形,确保涵洞运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高等级公路 灰土挤密桩 涵洞 沉降变形 现场试验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高坪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胡燕妮 米海珍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8期312-315,共4页
根据兰州地区3处大厚度高坪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土粒比重等物理性质指标沿深度变化的统计规律,分析了计算值-天然孔隙比随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黄土天然孔隙比简化的计算公式。藉此分析强夯法、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 根据兰州地区3处大厚度高坪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量、土粒比重等物理性质指标沿深度变化的统计规律,分析了计算值-天然孔隙比随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黄土天然孔隙比简化的计算公式。藉此分析强夯法、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计参数:对于强夯法,平均夯沉量可以作为初步设计参数和质量检测指标;对于挤密桩法,确定了加固深度和处理后的孔隙比,即可确定桩间距和桩径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高平地区 黄土 孔隙比 强夯法 挤密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地基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荣露 熊治文 +1 位作者 孙润东 梁恒祥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8-142,154,共6页
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导致其所在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不良地基导致的涵洞工后沉降过大的问题,以青海民和—小峡一级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2座涵洞为例,分别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对这2座涵洞地基进... 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导致其所在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不良地基导致的涵洞工后沉降过大的问题,以青海民和—小峡一级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2座涵洞为例,分别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对这2座涵洞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后对这2座涵洞进行为期1 a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1 a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0 mm和18.2 mm,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都能有效消除涵洞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1 a后沉降趋于稳定,与灰土换填法相比,灰土挤密桩法对降低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更加有效。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涵洞 灰土换填法 灰土挤密桩法 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彦鹏 李亚胜 +1 位作者 李京榜 张艺鑫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137,共5页
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目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理论研究仍然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如何经济、高效、合理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成为西北地区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西北某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 西北地区的湿陷性黄土厚度大,湿陷性强,目前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理论研究仍然无法满足工程实践的需求.如何经济、高效、合理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成为西北地区工程建设的热点问题.通过西北某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现场试验以及室内土工试验,得出该地区综合管廊工程挤密桩法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建议桩长、桩间距、以及桩身填料.通过研究发现使用挤密桩法挤密后的地基土体湿陷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针对高填方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层铺设防水土工布的地基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密桩法 自重湿陷性黄土 桩间距 浸水试验 沉降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土桩在复合地基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坚 卢萍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通过有限元计算 ,分别对灰土桩密地基在考虑桩和不考虑桩两种情况下地基的强度变形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灰土桩对挤密地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灰土置换比 m≤ 0 .2的情况下 ,计算地基应力变形时 ,不考虑灰土桩的作用按挤密地基计算 ... 通过有限元计算 ,分别对灰土桩密地基在考虑桩和不考虑桩两种情况下地基的强度变形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灰土桩对挤密地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灰土置换比 m≤ 0 .2的情况下 ,计算地基应力变形时 ,不考虑灰土桩的作用按挤密地基计算 ,可满足工程要求 .所得成果可供类似地基计算提供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土桩 挤密 有限元法 复合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措施效果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赵永虎 米维军 +3 位作者 孙润东 屈耀辉 荣露 梁恒祥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0,74,共6页
研究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工后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本文以青海省新建民小一级公路沿线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两座涵洞为工程实例,采用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 研究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因地基处理不当而导致的工后沉降变形过大等问题,本文以青海省新建民小一级公路沿线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的两座涵洞为工程实例,采用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分别对两座涵洞进行地基处理,对其处理效果和地基沉降变形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都能有效减弱或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涵洞地基承载力;(2)灰土挤密桩法对提高地基土压缩模量比换填法更有效;(3)通过现场监测得到,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涵洞地基的一年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0 mm和18.2 mm,分别完成最终沉降量的79.9%和78.1%,两种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呈现先增大后趋于平缓稳定的变化趋势;(4)经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处理过的涵洞地基累计沉降量都在稳定可控的范围内,能够有效提高涵洞结构的安全性,相比于换填法,灰土挤密桩法对降低湿陷性黄土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更为有效;(5)本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涵洞地基设计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公路 涵洞 换填法 灰土挤密桩法 地基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暗渠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
14
作者 任伯锋 许健 +1 位作者 赵琨 陈兴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0-164,170,共6页
基于ANSYS概率设计系统(PDS),首次在引水暗渠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中运用非线性随机有限元法.以灰土挤密桩竖向荷载、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岩土的黏聚力等作为随机变量,并考虑了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 基于ANSYS概率设计系统(PDS),首次在引水暗渠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可靠性分析中运用非线性随机有限元法.以灰土挤密桩竖向荷载、弹性模量、泊松比及岩土的黏聚力等作为随机变量,并考虑了随机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法中的拉丁超立方进行抽样,计算出引洮工程引水暗渠湿陷性黄土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以灰土挤密桩桩端最大应力为控制条件的失效概率为7.37%,可靠性指标为1.44.对随机变量进行了敏感度和相关性分析,判断出对失效概率影响较大的参数为土体的泊松比,其次为土体黏聚力、桩体弹性模量及土体弹性模量,其中,土体泊松比、土体黏聚力及土体弹性模量与灰土挤密桩结构最大轴向应力呈负相关,且相关性依次降低,桩体弹性模量与灰土挤密桩结构最大轴向应力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元 概率 灰土挤密桩 蒙特卡罗法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注水渗透特性原位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瑜 史继宁 +1 位作者 韩永兴 史向庆 《陕西电力》 2010年第11期84-87,共4页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延安750 kV智能变电站工程中天然黄土层、DDC工法挤密桩桩间土层和灰土垫层3种地基土进行注水渗水原位试验作了详细介绍,确定了浸润断面边界、断面形态变化、渗入深度、浸润线横向扩散角度、渗透系数等参数。通过对... 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延安750 kV智能变电站工程中天然黄土层、DDC工法挤密桩桩间土层和灰土垫层3种地基土进行注水渗水原位试验作了详细介绍,确定了浸润断面边界、断面形态变化、渗入深度、浸润线横向扩散角度、渗透系数等参数。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整理分析,为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选择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输变电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类地区基础 DDC工法挤密桩 注水渗水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