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8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n activating fly ash by quick lime and slaked lime: effects and kinetics 被引量:2
1
作者 韦迎春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9年第3期175-180,共6页
Lime, which is a frequently used activating agent of fly ash (FA), has two main states: slaked lime and quick lime.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laked lime and quick lime on activating FA, and discussed their kinetics. ... Lime, which is a frequently used activating agent of fly ash (FA), has two main states: slaked lime and quick lime.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laked lime and quick lime on activating FA, and discussed their kine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laked lime is more beneficial for activating FA than quick lime given the condition of equivalent CaO amount. The use of slaked lime has superiority i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on activating FA. Theoret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kinetic constant of the activation reaction using slaked lime is higher than using quick lime, credited to the better volume stability and fineness, and smaller water demand of slaked l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ked lime quick lime fly ash activation equivalent CaO fly ash reactivity activation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ME的恶意代码对抗样本生成技术
2
作者 黄天波 李成扬 +2 位作者 刘永志 李燈辉 文伟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基于机器学习检测恶意代码技术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机器学习模型对抗样本的生成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无关的局部可解释(LIME)的黑盒对抗样本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任意黑盒的恶意代码分类器生成对抗样本,绕过机器学习模型检测。使用简单模型... 基于机器学习检测恶意代码技术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机器学习模型对抗样本的生成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无关的局部可解释(LIME)的黑盒对抗样本生成方法。该方法可以对任意黑盒的恶意代码分类器生成对抗样本,绕过机器学习模型检测。使用简单模型模拟目标分类器的局部表现,获取特征权重;通过扰动算法生成扰动,根据生成的扰动对原恶意代码进行修改后生成对抗样本;基于2015年微软公布的常见恶意样本数据集和收集的来自50多个供应商的良性样本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验,参照常见恶意代码分类器实现了18个基于不同算法或特征的目标分类器,使用所提方法对目标分类器进行攻击,使分类器的真阳性率均降低到接近0。此外,对MalGAN和ZOO两个先进的黑盒对抗样本生成方法与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生成对抗样本,且方法本身具有适用范围广泛、能灵活控制扰动和健全性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样本 恶意代码 机器学习 模型无关的局部可解释(lime) 目标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etary bioactives and essential oils of lemon and lime fruits 被引量:1
3
作者 Siyu Liu Shiming Li Chi-Tang Ho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2年第4期753-764,共12页
Human beings have consumed lemon(Citrus limon)and lime(Citrus aurantifolia or Citrus latiflia)for thousands of years.Among the variety of citrus families,lemon and lime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hybridization of citron ... Human beings have consumed lemon(Citrus limon)and lime(Citrus aurantifolia or Citrus latiflia)for thousands of years.Among the variety of citrus families,lemon and lime are originated from the hybridization of citron with primitive papeda,hence they are similar from the nutritional and organoleptic standpoints,whereas very different from other citrus species such as orange and mandarin.Except for fresh produce,a signifi cant percentage of lemon and lime are processed and separated as juice,essential oils,pulps and other products.Lemon and lime juice or fruit itself is rich in vitamins,minerals and flavonoids which are rich sources for human nutrition.Consumption of lemon and lime fruit or juice are benefi cial for human health in the scope of urinary citrate increase,oxidative stress relief,improvement in lipid profi les and infl ammation markers,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mong others.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of lemon and lime are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high vitamin C content but also other bioactive micronutrients such as fl avonoids.Essential oils from lemon and lime have fresh and zesty aroma for perfumery and flavor applications for centuries.Compared with orange or mandarin,the integrated review for lemon and lime dietary bioactive compounds and essential oils is scarce.Therefore,in this review,we introduced the historical cultivation,consumption and process of lemon and lime,discussed the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hytochemicals in lemon and lime fruits and juice,and summarized volatile and non-volatile components in lemon and lime oil.This review may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for entire lemon and lim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ir scientifi c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MON lime Essential oils FLAVONOIDS Biological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ME算法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鹏 《长江信息通信》 2023年第9期72-74,共3页
由于低照度图像存在颜色退化、曝光不足等问题,影响图像质量与信息量,因此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LIME算法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合成正常曝光图像与低照度图像的数据集,提取了低照度图像的纹理特征与频域特征,并基于Retinex理论与深... 由于低照度图像存在颜色退化、曝光不足等问题,影响图像质量与信息量,因此文章研究了一种基于LIME算法的低照度图像增强方法。通过合成正常曝光图像与低照度图像的数据集,提取了低照度图像的纹理特征与频域特征,并基于Retinex理论与深度学习建立了低照度图像增强模型。通过使用LIME算法提高模型的可解释性,同时减少模型复杂度,提高模型的透明度。在测试集LOL上,PSNR值为21.898、SSIM值为0.902,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e算法 低照度图像 图像增强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下石灰改良红层泥岩填料力学性能劣化规律研究
5
作者 陈康 刘先峰 +3 位作者 蒋关鲁 袁胜洋 马杰 陈忆涵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4,共12页
红层泥岩水敏性高,作路基填料时可用石灰改良。受季节变化影响,路基基床经历干湿循环,导致服役性能降低。为研究干湿循环下改良填料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开展一系列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弯曲元试验测定改良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 红层泥岩水敏性高,作路基填料时可用石灰改良。受季节变化影响,路基基床经历干湿循环,导致服役性能降低。为研究干湿循环下改良填料力学特性劣化规律,开展一系列干湿循环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弯曲元试验测定改良填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小应变刚度。结合连续滴水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揭示干湿循环后填料微观结构劣化特征。结果表明:低幅度循环下试样在干侧和湿侧均产生体胀。高幅度循环下试样在湿侧产生体胀。在干侧先产生体缩,随循环次数增加,即使含水率较低,试样也产生体胀。体胀导致强度和小应变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劣化。当试样产生体缩时,强度有所增长,但小应变刚度由于裂缝衍生而持续衰减。试样强度随损伤体变可用统一劣化方程表示。但高幅度循环下试样干燥后的小应变刚度远低于劣化线,且劣化速率远大于强度。试样滴水后能维持基本形貌,但观察到团聚体松散、微粒剥落和新生裂缝等结构劣化特征,从而导致宏观力学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填料 干湿循环 石灰改良 红层泥岩 性能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与有机物料联用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袁浩亮 聂军 +4 位作者 黎鹏 鲁艳红 廖育林 曹卫东 张江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9,共11页
【目的】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已被广泛应用于南方稻区,但三者协同改良土壤的效果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长期影响,为其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方稻区广泛... 【目的】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已被广泛应用于南方稻区,但三者协同改良土壤的效果和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石灰、紫云英和稻草协同利用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碳氮分布的长期影响,为其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南方稻区广泛分布的河砂泥田和红泥田土壤,进行了6年微区定位试验。试验包括3个处理:常规施肥(F)、紫云英+稻草+常规施肥(GRF)、紫云英+稻草+石灰+常规施肥(GRFL)。晚稻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层样品,用湿筛法将土壤团聚体分为4级,测定各级团聚体的数量、占比,以及有机碳和氮含量,计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以及粒径>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调查早稻、晚稻和周年水稻产量,并分析了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氮储量与水稻周年产量的相关性。【结果】就河砂泥田而言,与F处理相比,GRF和GRFL处理水稻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7.29%和20.88%;GRF处理显著提高了0.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13.53%,R0.25显著提高了6.66%。与GRF处理相比,GRFL处理的MWD和GMD分别提高了10.45%和12.00%,并显著提高了>2、0.053~0.25和<0.053 mm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有机碳总储量。水稻产量与>2和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就红泥田而言,与F处理相比,GRF和GRFL处理水稻周年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3.99%和14.98%;GRF处理0.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显著提高了41.41%,R0.25显著提高了5.25%,并显著提高了>2和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及总储量。但与GRF相比,GRFL处理的MWD和GMD分别降低了1.73%和8.66%,R0.25显著降低了3.17%;有机碳和氮储量分别降低了4.70%和4.74%。水稻产量与>2和0.25~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储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紫云英与稻草联合利用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促进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并改善土壤结构。在联合利用的基础上添加石灰能进一步提高河砂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碳和氮储量,但降低了红泥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碳氮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有机物料 河砂泥田 红泥田 团聚体组分 有机碳 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和易溶盐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及水稳性的影响
7
作者 梁志超 任文渊 +2 位作者 李双村 张爱军 王毓国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1,共8页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水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水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 冻融作用和易溶盐是诱发寒区输水渠道土体破坏的重要原因。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崩解试验、渗透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分析了冻融作用和易溶盐含量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水稳性以及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冻融作用对石灰固化伊犁黄土强度有明显的劣化作用,冻融前期强度劣化严重,且易溶盐含量越高,冻融作用对强度劣化程度越严重。当易溶盐含量高于14 g/kg时,强度衰减趋势减小。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的增加会加速石灰固化伊犁黄土的崩解,且易溶盐含量对其水稳性影响较大,当易溶盐含量高于8 g/kg时,试样崩解速率增速明显。渗透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和易溶盐含量增大而增大,且冻融作用比易溶盐含量对渗透性影响更大;当易溶盐含量为26 g/kg时,由于渗透吸力的作用,渗透系数明显减小。冻融作用使得土体孔隙模态尺寸增大,主要影响了中孔隙和大孔隙;易溶盐含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弱于冻融作用。考虑冻融作用和控制易溶盐含量对寒区土体的强度及水稳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处理 伊犁黄土 冻融 易溶盐含量 强度劣化 水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灰与石灰配施对酸化土壤的改良及玉米植株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江涛 常再艳 +4 位作者 刘思汝 马海洋 刘亚男 石伟琦 宋书会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 【目的】以热带酸性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在有机肥代替部分化学氮肥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与生石灰,探索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作用。【方法】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盆栽试验设置处理1: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1(L1B1);处理2: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2(L1B2);处理3:甘蔗渣灰与生石灰用量比为1∶4(L1B4);施用纯化学肥料氮磷钾的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玉米生长的苗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测量玉米生理生长状况,探讨生石灰和甘蔗渣灰的最佳比例和最优选择。同时开展田间试验,以纯化学肥料氮磷钾为对照(NPK),设置处理1:有机肥替代30%化学氮肥(M30),处理2:在30%有机替代的基础上配施甘蔗渣灰+生石灰(M30LB),在收获期测定土壤各项理化性质。【结果】(1)盆栽试验L1B1处理表现最佳,较CK组可提升玉米植株最大叶长11.05%、最大叶宽17.46%、冠幅27.55%、株高28.24%;提升土壤pH值1.41个单位、土壤速效磷8.36%、碱解氮75.00%、交换性钙离子含量1.08倍;(2)大田实验M30LB处理(70%NPK+有机肥+甘蔗渣灰+石灰)对土壤酸化改良效果最佳,同对照组(100%NPK)相比pH值提高了1.68个单位,土壤碱解氮提升44.45%;有机质含量提升20.07%,速效磷含量提升40.81%,硝态氮含量下降26.06%;(3)主成分分析显示土壤团聚体、速效磷、有机质和硝态氮对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相对较大、反馈效果更加明显。土壤pH值变化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0.25 mm团聚体、交换性钙离子、土壤碱解氮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与土壤硝态氮、<0.053 mm团聚体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1)在甘蔗灰施用量为10 g/kg的前提下,生石灰的使用量在2.5 g/kg~10 g/kg均有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土壤养分的提高,且对于土壤pH值的提升也较为迅速;(2)农业生产上生石灰与甘蔗渣灰的比例以1∶2左右为宜;(3)甘蔗渣与生石灰配施能减少农业氮肥的施用,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和负面影响,对土壤酸化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灰 石灰 有机肥 土壤酸化 玉米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苛化工段电石渣部分替代石灰的生产实践及工艺改进
9
作者 苗林 胡康乐 +2 位作者 许继飞 杨晓丽 李洪菊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2,共3页
以电石渣替代石灰进行绿液苛化,并进行生产中试,对中试过程中遇到的电石渣配比不稳定、消化乳液温度下降、过量石灰增加、白泥不易脱水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在电石渣替代率20%(以有效CaO计)的情况下,对现有生产系统无影响。
关键词 电石渣 苛化 碱回收 替代石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法卤水净化工艺的优化研究
10
作者 李涛 肖红婕 +1 位作者 刘烨 杨丽梅 《盐科学与化工》 2025年第3期23-25,共3页
精卤质量对于蒸发结晶过程非常关键。文章针对石灰法卤水净化工艺,研究了石灰添加量、乳液配制方式、精卤pH值、絮凝剂、过滤方式对卤水净化和除铅效果的影响,并结合生产控制要求和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净化工艺的方案和建议。
关键词 蒸发结晶 石灰法卤水净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搅粉喷桩在连云港极软淤泥处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费文燕 《铁道勘察》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解决连云港地区极软淤泥搅拌桩难以成桩的现状,以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专用铁路工程为依托,开展水泥土配方试验和现场工艺试验,研究高含水率搅拌桩成桩可行性,包括粉喷、浆喷水泥土强度和不同掺灰量、不同龄期的关系,桩身强度... 为解决连云港地区极软淤泥搅拌桩难以成桩的现状,以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专用铁路工程为依托,开展水泥土配方试验和现场工艺试验,研究高含水率搅拌桩成桩可行性,包括粉喷、浆喷水泥土强度和不同掺灰量、不同龄期的关系,桩身强度随桩身深度变化的关系以及成桩工艺参数。研究表明,水泥掺量变化和龄期对水泥土强度有较大影响,随着水泥掺量和龄期的增加,水泥土强度均有较大提升,对于水泥掺入量较低的水泥土,其后期强度发展空间较小,强度随龄期变化不明显,水泥掺量越大,后期强度发展越高。掺入量相同的粉喷试块比浆喷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提高约15%;现场工艺性试桩表明,掺灰量55 kg/m双搅粉喷桩8 m以下桩身强度<0.5 MPa,成桩质量达不到工程要求,掺灰量66 kg/m双搅粉喷桩桩身强度>0.8 MPa,成桩质量优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连云港含水率高达70%的极软淤泥,采用掺灰量66 kg/m双搅粉喷桩加固软土成桩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专用线 双搅粉喷桩 软土 配方试验 现场工艺试验 掺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背景特性的逆光交通场景图像增强
12
作者 马荣贵 魏子仲 +1 位作者 何逸煦 黄训燕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5期1146-1154,共9页
由于逆光交通场景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前景亮度过低、背景亮度失真等特点,导致采集图像清晰度低、信息丢失严重和可识别性差,针对逆光图像前背景的不同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增强方法。对逆光图像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分割图... 由于逆光交通场景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前景亮度过低、背景亮度失真等特点,导致采集图像清晰度低、信息丢失严重和可识别性差,针对逆光图像前背景的不同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增强方法。对逆光图像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分割图像的前景和背景;对逆光图像全局使用LIME方法,提升前景亮度的同时保持色彩的失真度;单独将背景部分RGB三个通道上的全局直方图均衡化结果一一映射到对应的限定区间内,提高了背景的对比度;使用Canny算子检测出前背景拼接处的黑边,根据黑边生成3个自适应的滤波模板对黑边进行分步均值滤波处理,消除了黑色边缘,提升了图像的视觉质量。在实验室自建的CHD_B数据集上,所提方法在4种常用客观评价指标上综合占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增强算法能有效地消除图像中的逆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光图像 lime 直方图均衡 边缘优化 图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氢氧化钙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朋改非 张贵 +4 位作者 左雪宇 丁宏 陈喜旺 王海迪 刘新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鉴于含矿物掺合料较多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中火山灰反应所需氢氧化钙含量不足的状况,在配制超高强混凝土(UHPC基体)时掺加氢氧化钙,研究其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高强混凝... 鉴于含矿物掺合料较多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中火山灰反应所需氢氧化钙含量不足的状况,在配制超高强混凝土(UHPC基体)时掺加氢氧化钙,研究其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源于掺入的氢氧化钙与矿物掺合料中的SiO_(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C-S-H及C-A-S-H凝胶,且在组合养护(90℃热水养护2 d+250℃干热养护3 d)下,部分C-(A)-S-H凝胶向托勃莫来石与硬硅钙石晶体转变,改善了超高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氢氧化钙 力学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含水率灰土的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晶 赵欢 +1 位作者 张金翼 席培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共7页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在同一含水率时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冻融循环六次时降低率可达到12次时的80%左右;灰土T_(2)谱信号峰值大于素土,T_(2)谱信号峰值随着灰土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不同含水率时素土和灰土T_(2)谱面积在冻融循环次数由3次增大至6次的增长率均明显大于6次至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灰土 冻融循环 含水率 力学性能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李磊 邢军 +2 位作者 许高明 谢晋雄 刘太君 《无线通信技术》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方法。模拟器前端采用Vue3实现,后端利用Python开发,网络通信基于WebSocket完成,同时结合GNU Radio平台和Lime-SDR硬件完成了短波电台模拟器的软硬件实现。文中提出的短波电台模拟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方法。模拟器前端采用Vue3实现,后端利用Python开发,网络通信基于WebSocket完成,同时结合GNU Radio平台和Lime-SDR硬件完成了短波电台模拟器的软硬件实现。文中提出的短波电台模拟器设计方法具有极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适用于各种型号短波电台模拟器的快速开发,可以大大降低短波电台模拟器的成本,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无线电 短波电台 模拟器 GNU Radio lime-S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网络欺凌文本检测模型的算法解释及其故事化呈现研究
16
作者 靳庆文 李胡蓉 徐红霞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70,共12页
[目的/意义]利用可解释性技术与故事化方法研究网络欺凌检测有助于识别欺凌内容、参与网络言论治理以及净化网络生态。[方法/过程]详细分析LIME解释算法的选择依据与文本解释原理,并提出LIME算法在网络欺凌检测模型中的“钻石结构式”... [目的/意义]利用可解释性技术与故事化方法研究网络欺凌检测有助于识别欺凌内容、参与网络言论治理以及净化网络生态。[方法/过程]详细分析LIME解释算法的选择依据与文本解释原理,并提出LIME算法在网络欺凌检测模型中的“钻石结构式”应用流程,进一步构建了“数据层—模型层—解释层—叙事层”的故事化呈现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结果/结论]可解释性技术辅助网络欺凌检测模型有利于提高模型应用价值与可信度,权衡模型准确性与可解释性二者的关系,而基于数据分析及解释结果的故事化呈现方法为网络信息平台数据治理提供可信、可靠、可理解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欺凌 文本检测 lime算法 算法解释 数据故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微粉-生石灰对膨胀土强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17
作者 肖桂元 王一鹏 +2 位作者 刘星 胡少来 王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164,共11页
【目的】为研究硅微粉-生石灰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和X射线衍射试验(XRD),分析不同掺量硅微粉和生石灰作用下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微... 【目的】为研究硅微粉-生石灰对膨胀土的改良效果,【方法】以南阳膨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试验(SEM)和X射线衍射试验(XRD),分析不同掺量硅微粉和生石灰作用下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微观结构变化,以及矿物组成情况,并利用MATLAB软件对SEM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结果显示:最优掺量下复合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峰值为2.139 MPa,与素土相比增加了751.32%;最优掺量下复合改良土黏聚力c=494.6 kPa,明显大于素土黏聚力c=38.59 kPa;计算得到不同硅微粉掺量膨胀土分形维数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9以上。【结论】结果表明:膨胀土在硅微粉-生石灰作用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得到明显的提高,优于任一单因素改良,且最佳配合比为硅微粉掺量15%、生石灰掺量4%,此时孔隙率和分形维数最小,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结构最稳定。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膨胀土地区基建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复合改良 硅微粉 生石灰 强度特性 微观结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力学性能和冻融耐久性研究
18
作者 雷波 黄显彬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对两种稳定土的三轴力学特性以及抗冻融循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稳定掺料和龄期的增加,稳定土的强度逐渐增加;脆性也明显增强;稳定土在3~7 d的强度增长率明显大于7~28 d的强度增长率,且在相同条件下,水泥-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大于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强度。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和超声波变化规律表明土样的冻融耐久性顺序为:水泥-稻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稳定土>纯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灰稳定土 水泥-稻壳灰稳定土 三轴力学特性 冻融耐久性 质量损失率 超声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秸秆和石灰联用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芳禧 方畅宇 +7 位作者 庾振宇 高雅洁 张江林 鲁艳红 廖育林 曹卫东 聂军 屠乃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6-1627,共12页
长期耕作和施肥加快了红壤性水稻土壤酸化,为研究绿肥、秸秆还田和石灰联用对水稻土壤酸度特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2016年开始的长期定位微区试验,探究不施肥(CK)、化肥(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GR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石灰(GR... 长期耕作和施肥加快了红壤性水稻土壤酸化,为研究绿肥、秸秆还田和石灰联用对水稻土壤酸度特征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基于2016年开始的长期定位微区试验,探究不施肥(CK)、化肥(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GRF)、化肥+紫云英+稻草还田+石灰(GRFL)处理对水稻产量、红壤性水稻土壤不同形态酸、土壤盐基离子及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影响,解析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交换性酸、有机质及交换性盐基离子之间的相关性。连续7年的微区试验结果表明,与F处理相比,GRF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9.9%和5.1%,7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2.8%和5.9%;GRFL处理的早、晚稻产量分别提高了23.4%和14.2%,7年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1.1%和8.9%。CK、F和GRF处理早、晚稻土壤pH均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而GRFL处理早、晚稻土壤pH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下降幅度最小,且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与F处理相比,GRF与GRFL处理显著提高了早、晚稻土壤交换性K^(+)、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和酸碱缓冲容量,GRF与GRFL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GRFL处理各指标均有提高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H与交换性酸、交换性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酸碱缓冲容量、交换性Na^(+)、交换性Mg^(2+)、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主要与交换性酸、交换性H+、交换性Na^(+)和交换性Mg^(2+)有关,水稻产量与土壤酸度性质和养分作用有关,就本研究而言,土壤酸度性质的影响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翻压绿肥、秸秆还田可有效缓解稻田土壤的酸化并提高水稻产量,增施石灰可增强其效果,交换性酸、交换性H^(+)、酸碱缓冲容量、交换性Na^(+)、交换性Mg^(2+)、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是影响土壤pH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石灰 秸秆 水稻 长期定位微区试验 土壤酸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含油污泥凝固剂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才力 刘庆旺 +5 位作者 范振忠 贺春芳 张铭 王娇 郭昊 里清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烧黏土、硬石灰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含油污泥凝固剂,并以含油污泥凝固剂和含油污泥为主要成分,配制了可在油层凝结固化的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以达到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泥污染环境的问题,以烧黏土、硬石灰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了含油污泥凝固剂,并以含油污泥凝固剂和含油污泥为主要成分,配制了可在油层凝结固化的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以达到含油污泥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采用XRD检测和抗压强度测试等手段,对含油污泥调剖堵水剂封堵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并评价了其调剖堵水性能。研究表明:该调剖堵水剂具有较长的凝胶时间、良好的施工安全性、可泵注性和适当的结构强度等优点;当含油污泥凝固剂质量分数在17%以上时,岩心封堵率达到98%以上,突破压力在20 MPa以上,具有较高的封堵强度;同时该调剖堵水剂也是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符合循环经济、绿色发展要求。含油污泥凝固剂技术有效解决了含油污泥外排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油田综合治理、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稠油 凝固剂 烧黏土 硬石灰 蒸汽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