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nding behaviour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patial truss beam 被引量:4
1
作者 傅中秋 吉伯海 +1 位作者 朱伟 葛汉彬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8期2110-2117,共8页
A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LACFST) spatial truss beam was tested under bending load. The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beam deflection and strains in its chords and webs. Accor... A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LACFST) spatial truss beam was tested under bending load. The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by the analysis of the beam deflection and strains in its chords and webs.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several assumptions were made to deduce the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force balance of the whole section. An optimal dimension relationship for the truss beam chords was proposed and verifi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CFST spatial truss beam failed after excessive deflection.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agreed with Bernoulli-Euler theoretical prediction. The truss beam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results matched test evidence with only a 3%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with different chord dimension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increases as the chord dimensions increase when the chords have a diameter smaller than optimal one; otherwise, it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as the chord dimensions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spatial truss beam bending behaviour bearing capa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aluation method of cracking resistanc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被引量:7
2
作者 季韬 张彬彬 +1 位作者 陈永波 庄一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607-1615,共9页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WAC) was investigated by mechanical analysis, SEM and cracking-resistant test where a shrinkage-restrained ring with a clapboard was u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LWAC) was investigated by mechanical analysis, SEM and cracking-resistant test where a shrinkage-restrained ring with a clapboard was u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ramsite type and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LWAC was built up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rmal-weight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NWAC). A new method was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where the concepts of cracking coefficient ζt(t)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Acr(t) were propos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racks and damage accumulation were recognized. For the concrete with an ascending cracking coefficient curve, the larger Acr(t) is, the lower crack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s. For the concrete with a descending cracking coefficient curve, the larger Acr(t) is, the stronger the cracking resistance of concrete i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ase of that all the three types of coarse aggregates in concrete are pre-soaked for 24 h, NWAC has the lowest cracking resistance, followed by the LWAC with lower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ceramsite and the LWAC with higher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ceramsite has the strongest cracking resistance.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over the cracking age method, because it can evaluate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concrete even if the concrete has not an observable cra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amsite type cracking resistance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geopolymer-lightweight aggregate refractory concrete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曙光 吴静 +3 位作者 杨文 何永佳 王发洲 丁庆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14-918,共5页
Geopolymer-lightweight aggregate refractory concrete (GLARC) was prepared with geopolymer and lightweight aggre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heat-resistance (950 ℃) of GLARC wer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ize... Geopolymer-lightweight aggregate refractory concrete (GLARC) was prepared with geopolymer and lightweight aggreg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heat-resistance (950 ℃) of GLARC wer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ize of aggregate and mass ratio of geopolymer to aggregate on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st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heated refractory concrete is 43.3 MPa,and the strength loss is only 42%.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heat-resistance are influenced by the thickness of geopolymer covered with aggregate,which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quantity of geopolymer on per surface area of aggregate. In order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ickness of geopolymer covered with aggregate and the thermal property of concrete,equal thickness model is presented,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mix design of GLARC. For the haydite sand with size of 1.18-4.75 mm,the best amount of geopolymer per surface area of aggregate should be in the range of 0.300-0.500 mg/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actory concrete GEOPOLYMER lightweight aggregate thermal property equal thickness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E-YOLO:改进YOLOv8的轻量级无人机视觉检测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帅 王波涛 +1 位作者 涂嘉怡 陈聪实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00-112,共13页
针对无人机航拍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模型计算复杂、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轻量级无人机目标检测算法SCE-YOLO。使用STA_C2f替换骨干网络中的C2f模块,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将采用渐进重参数化方法改进的AIFI模块作为... 针对无人机航拍场景下的目标检测模型计算复杂、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YOLOv8的轻量级无人机目标检测算法SCE-YOLO。使用STA_C2f替换骨干网络中的C2f模块,提高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将采用渐进重参数化方法改进的AIFI模块作为空间金字塔池化层,实现高质量的尺度特征交互;提出一种多尺度特征聚合扩散网络UAV_CFDPN,根据航拍小目标的尺度特征优化网络结构,设计特征聚合模块FAM以及新的特征聚合与扩散路径,使得模型获得丰富的多尺度特征和上下文信息,提高目标检测的尺度适应性;设计一种高效共享卷积模块ES-Head,在保持定位和分类能力的同时,使得模型更加轻量高效。在VisDrone2019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YOLOv8s,虽然提出的SCE-YOLO算法mAP50减少0.5个百分点,但参数量和计算量仅为YOLOv8s的10.0%和48.8%,在检测精度和轻量化方面相较于其他先进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8 多尺度特征 特征聚合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淑云 刘建波 +2 位作者 杨旭龙 李强 白苗苗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5根机制砂掺量分别为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跨中挠... 为探究机制砂掺量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5根机制砂掺量分别为0%、30%、60%、80%、100%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不同机制砂掺量的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挠度曲线、跨中挠度和裂缝分布形态,探究机制砂掺量对其开裂弯矩和受弯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试验梁截面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荷载-挠度曲线基本相似。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加,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产生次裂缝更多、裂缝分布更加均匀,在屈服前的同级荷载作用下,最大裂缝宽度减小;而跨中挠度和极限承载力在机制砂掺量为80%时达到最大,相较于全河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分别提高了16.13%和6.62%。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挠度计算公式得到的各试验梁挠度计算值与试验值有所差异。试验梁开裂弯矩采用规范公式计算,计算值与试验值差异较大。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和受弯承载力计算,得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机制砂最优掺量为6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梁 机制砂 受弯性能 破坏形态 开裂弯矩 受弯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轻骨料酸性烟气碳化固碳机制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悦 邱甜静 +3 位作者 剡蓓 还群 姚晓妍 宋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773,共7页
为提高工业固废制备轻骨料的碳化吸收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燃煤烟气的常温碳化养护方法。以多源工业固废为原料,使用燃煤烟气中的CO_(2)进行矿化封存,以提高轻骨料的CO_(2)吸收率。优化了多源工业固废的原料配合比和碳化养护条件,考察了烟... 为提高工业固废制备轻骨料的碳化吸收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燃煤烟气的常温碳化养护方法。以多源工业固废为原料,使用燃煤烟气中的CO_(2)进行矿化封存,以提高轻骨料的CO_(2)吸收率。优化了多源工业固废的原料配合比和碳化养护条件,考察了烟气中的酸性杂质气体对碳化养护的影响,通过微观表征和动力学分析,明确了烟气碳化养护过程中多组分气体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烟气中的酸性气体会影响轻骨料的碳化反应程度,部分CaO与SO_(2)反应生成硫化产物CaSO_(4),使轻骨料的CO_(2)吸收率下降至9.89%,NO_(2)对轻骨料的碳化反应影响较小,CO_(2)吸收率为11.06%。通过碳化反应动力学分析发现,碳化反应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O_(2)扩散速率,提高气体扩散深度有助于增加碳酸盐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固废轻骨料 烟气养护 CO_(2)碳化 酸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LWAC梁收缩和徐变预应力损失试验 被引量:6
7
作者 叶列平 孙海林 丁建彤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9,共6页
对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1根低强轻骨料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持续1年的预应力损失试验,并进行了与普通混凝土对比的收缩和徐变材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小于普通混凝土,后期收缩大于普通混... 对5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1根低强轻骨料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持续1年的预应力损失试验,并进行了与普通混凝土对比的收缩和徐变材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小于普通混凝土,后期收缩大于普通混凝土;相同强度的轻骨料混凝土徐变系数小于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比普通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大.结合编制的混凝土结构时随性能分析程序,基于材料收缩徐变试验进行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采用多种规范方法对所做试验和文献的预应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对比,建议了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 预应力损失 收缩 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苏瑛 龚伟 +1 位作者 刘川北 张俊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6-1665,共10页
采用磷石膏轻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制备轻骨料混凝土,是实现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技术。本文结合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与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预测小粒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采用磷石膏轻粗骨料替代天然碎石制备轻骨料混凝土,是实现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技术。本文结合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与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预测小粒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随着净水灰比升高而减小,随着砂率升高而增大,随着水泥用量升高略有降低,三种影响因素的显著程度次序为净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适当减小净水灰比,采用高砂率和低水泥用量可以减少界面过渡区孔隙和初始微裂纹的产生,并使整体力学强度提升。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小粒径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力学强度预测的准确度较高。本研究旨在为磷石膏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和力学强度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轻骨料 混凝土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BP神经网络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8的鱼类识别算法
9
作者 成顺 李建荣 +2 位作者 王永伟 刘绍锦 韩岩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8-1795,共8页
为解决常见鱼类识别算法存在实时性差、计算成本高昂等问题,研究一种轻量化嵌入式水下鱼类识别算法。使用GhostConv精简网络。在下采样添加上下文注意力机制,替换CIoU为Wise-IoU损失函数,将改进后的算法与常见识别算法进行对比。在ACID... 为解决常见鱼类识别算法存在实时性差、计算成本高昂等问题,研究一种轻量化嵌入式水下鱼类识别算法。使用GhostConv精简网络。在下采样添加上下文注意力机制,替换CIoU为Wise-IoU损失函数,将改进后的算法与常见识别算法进行对比。在ACID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GCW-YOLOv8模型与原始模型相比,平均精确率达到98.7%、模型的参数量减小了12%,模型大小减小了10%。基本满足水下嵌入式识别算法的轻量化、精度高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目标检测 YOLOv8 轻量化 特征增强 Wise-交并比 上下文聚合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镁渣基预置轻骨料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胜源 王健涛 +1 位作者 张文芹 刘云鹏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7-1385,I0001,共10页
镁渣是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低水化活性和高碳化活性。通过配合比优化,本文成功调配出具备大流动度和高稳定性的镁渣浆体,并以镁渣浆体作为灌浆材料制备了一种碳化预置轻骨料混凝土,系统研究了碳化养护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 镁渣是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低水化活性和高碳化活性。通过配合比优化,本文成功调配出具备大流动度和高稳定性的镁渣浆体,并以镁渣浆体作为灌浆材料制备了一种碳化预置轻骨料混凝土,系统研究了碳化养护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镁渣浆体的流动度达到245 mm,满足预制混凝土灌浆的技术要求。经过干燥预处理和24 h碳化养护后,试样的抗压强度为24.5 MPa,固碳量为100 kg/m^(3)。碳化反应生成的CaCO_(3)晶体以球霰石为主,少量为文石,碳化产物填充基体是碳化预置轻骨料混凝土强度提升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渣浆体 预置轻骨料混凝土 流动度 碳化养护 碳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乳液预处理轻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董贤政 陈则辉 刘云鹏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2,128,共6页
提出使用轻骨料预吸沥青乳液在骨料表面包裹沥青薄膜来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选用2种不同吸水率与粒型的轻骨料(高吸水率球形粉煤灰陶粒、低吸水率碎石形页岩陶粒),研究了30%沥青薄膜处理骨料取代比例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 提出使用轻骨料预吸沥青乳液在骨料表面包裹沥青薄膜来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性能。选用2种不同吸水率与粒型的轻骨料(高吸水率球形粉煤灰陶粒、低吸水率碎石形页岩陶粒),研究了30%沥青薄膜处理骨料取代比例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包裹球形粉煤灰陶粒对混凝土的脆性改善效果要优于碎石形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包裹组混凝土比空白组断裂能提高了29.5%、特征长度提高了30.1%;页岩陶粒包裹组比空白组断裂能提高了9.9%、特征长度提高了18.7%,这一改性效果差异可能与集料粒型有关。乳化沥青包裹轻骨料部分取代普通轻骨料可以提高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但是降低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混凝土 乳化沥青 混凝土增韧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矿化养护全固废轻骨料试验
12
作者 邹祥波 陈公达 +3 位作者 饶睦敏 王涛 赵微 连有江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9-208,共10页
针对传统骨料密度高、强度低的问题,为实现工业固废和捕集后CO_(2)的资源化利用,以高炉渣和粉煤灰为原料,研究了固废配比、剩余水固比、养护压力对轻骨料的筒压强度、固碳率以及堆积密度的影响,从而获得了初步的配方和养护制度,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骨料密度高、强度低的问题,为实现工业固废和捕集后CO_(2)的资源化利用,以高炉渣和粉煤灰为原料,研究了固废配比、剩余水固比、养护压力对轻骨料的筒压强度、固碳率以及堆积密度的影响,从而获得了初步的配方和养护制度,结果表明:粉煤灰从0增加到60%的过程中堆积密度迅速从1016 kg/m^(3)下降到883 kg/m^(3),下降了13%,继续增加粉煤灰含量,堆积密度变化不显著,而筒压强度与固碳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过调整剩余水固比与养护压力,发现存在最佳剩余水固比(0.15)与养护压力(0.1 MPa)使骨料获得最佳的筒压强度;固碳率随着剩余水固比增加而下降,随着养护压力上升而增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水玻璃3种不同的碱激发剂对轻骨料样品在矿化养护条件下的作用以及影响。结果表明:5%的氢氧化钙对筒压强度性能的提升最优(7.6 MPa),并能显著改善材料的固碳率(5.09%)。通过XRD和SEM分析得出,主要矿化产物为碳酸钙,并以方解石的形态存在,较高的养护压力易导致产物界面出现细微裂缝;通过MIP分析可知,矿化产物对小于100 nm的孔隙有填充作用,由于矿化反应前期放热造成产物的体积膨胀使得大于1000 nm的孔隙增多,孔隙率的变化表明矿化对微孔结构的巨大改善,解释了矿化提升强度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轻骨料 粉煤灰 高炉渣 矿化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试验及疲劳模型
13
作者 韦向高 苏珍 +1 位作者 周文 何新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评价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对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由30%OPC、20%粉煤灰(FA)和50%磨细矿渣(GGBS)组成的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SCM);由50%FA和50%GGBS组成,并掺入Na_(2)SiO_(3)和Ca(OH)_(2... 为评价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对混凝土受压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种胶凝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OPC);由30%OPC、20%粉煤灰(FA)和50%磨细矿渣(GGBS)组成的高掺量辅助胶凝材料(SCM);由50%FA和50%GGBS组成,并掺入Na_(2)SiO_(3)和Ca(OH)_(2)的碱激发剂胶凝材料(AA)。试验制作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WC)和轻质骨料混凝土(LWC),开展恒应力循环压缩试验,最大应力水平设置3个等级,分别为混凝土静态单轴抗压强度的75%、80%和90%,而最小应力水平固定为静态抗压强度的10%。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寿命和疲劳应力-应变曲线模型。结果表明:LWC的疲劳寿命略低于NWC,LWC的疲劳应变高于NWC,且与OPC混凝土相比,对于SCM或AA混凝土以上规律更加凸显;提出的不同胶结剂和骨料类型混凝土的疲劳应力-应变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过程简单,不需要繁琐的迭代计算。研究成果可为预测轻骨料混凝土疲劳应力-应变曲线及疲劳寿命提供一套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应力循环压缩 轻骨料混凝土 胶凝材料 应力应变曲线 疲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制导运动模糊目标检测算法
14
作者 赵春博 莫波 +1 位作者 李大维 赵洁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为提升弹载成像制导中运动模糊图像目标检测的精确性与效率,提出一种轻量化且高效的运动模糊图像目标检测(Lighter and More Effective Motion-blurred Image Object Detection,LEMBD)网络。通过深入分析运动模糊图像的成因,基于成像机... 为提升弹载成像制导中运动模糊图像目标检测的精确性与效率,提出一种轻量化且高效的运动模糊图像目标检测(Lighter and More Effective Motion-blurred Image Object Detection,LEMBD)网络。通过深入分析运动模糊图像的成因,基于成像机理构建了专用的运动模糊图像数据集。在不增加网络参数的前提下,采用共享权重的孪生网络设计,并引入先验知识,将清晰图像的特征学习用于模糊图像的特征提取,以同时实现对清晰与模糊图像的精准检测。此外,设计了部分深度可分离卷积替代普通卷积,显著减少了网络的参数量与计算量,并提升了学习性能。为进一步优化特征融合质量,提出跨层路径聚合特征金字塔网络,有效利用低级特征的细节信息和高级特征的语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LEMBD网络在运动模糊图像目标检测任务中的性能优于传统目标检测方法和主流运动模糊检测算法,能够为精确制导任务提供更精准的目标相对位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目标检测 运动模糊 轻量化 部分深度可分离卷积 跨层路径聚合特征金字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轻量化SAR影像小目标检测网络
15
作者 杨晓敏 杨军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2-1690,共19页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尽管能够实现较好的检测精度,但模型复杂度较高,限制了其在军事快速决策、海上紧急救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与部署。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用于雷达影像的超轻量化小目标检测模型。首... 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目标检测方法尽管能够实现较好的检测精度,但模型复杂度较高,限制了其在军事快速决策、海上紧急救援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与部署。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用于雷达影像的超轻量化小目标检测模型。首先,设计了多分支高效层聚合模块,以增强多尺度感知并适应实际设备的各种资源和计算能力。其次,利用细节增强与共享检测头重点关注小目标信息,减轻海、陆杂波干扰造成的误检。最后,采用特征丰富度引导的剪枝和知识蒸馏指导目标的表示学习,进一步压缩模型和提升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模型以4.186 G计算量和0.888 M参数量,在MSAR,SAR-Ship,AIR-SARShip-2.0,SSDD和HRSID数据集上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9.0%,98.1%,82.5%,98.6%和91.5%。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网络模型在最小体积下可以取得较优的检测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影像 小目标检测 超轻量化 多分支高效层聚合 增强共享检测头 剪枝与知识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对称倾角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尤志国 褚艳敏 +2 位作者 李杰 毛小勇 周云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7,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纤维组合对轻骨料混凝土对称倾角梁的抗剪性能的影响,对7根混杂纤维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对称倾角梁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其可性行。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可以提高试验梁的抗剪性能,... 为了研究不同纤维组合对轻骨料混凝土对称倾角梁的抗剪性能的影响,对7根混杂纤维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对称倾角梁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并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验证其可性行。结果表明:混杂纤维可以提高试验梁的抗剪性能,混杂钢纤维、仿钢纤维与聚丙烯短纤维具有正混杂效应。混杂纤维的加入有效抑制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明显提高对称倾角梁的极限荷载。三元混杂钢纤维、仿钢纤维和聚丙烯短纤维梁的抗剪性能优于二元混杂钢纤维和聚丙烯短纤维的梁。经研究得出二元混杂钢纤维和聚丙烯短纤维的梁中最优纤维组合分别为50、1 kg/m^(3),三元混杂钢纤维、仿钢纤维和聚丙烯短纤维的梁中最优纤维组合分别为40、3、0.7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轻骨料 抗剪性能 数值模拟 极限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多尺度聚合网络的红外图像电子变倍
17
作者 刘馨 张斌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452,共8页
为了解决光电领域中低分辨率红外图像影响观瞄的问题,构建一种轻量级多尺度聚合网络算法来增强电子变倍时中心区域图像分辨率,该算法首先使用不同大小的尺度核从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并利用浅层残差结构将局部多尺度残差特征有效聚合在一... 为了解决光电领域中低分辨率红外图像影响观瞄的问题,构建一种轻量级多尺度聚合网络算法来增强电子变倍时中心区域图像分辨率,该算法首先使用不同大小的尺度核从图像中提取特征信息,并利用浅层残差结构将局部多尺度残差特征有效聚合在一起,以获得更强大的特征表示能力;然后采用基于对比度感知的通道注意层来聚合更多尺度特征信息,最终重构出具有丰富细节而清晰的高分辨率红外图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电子变倍方法在不引入额外参数的情况下能够提取出精细的多尺度特征信息,获得清晰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红外图像 电子变倍 多尺度聚合 对比度感知 轻量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拉剪复合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18
作者 杜红凯 周洋 +1 位作者 王海萌 许鹏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化学锚栓安装便捷、抗震性能好,在普通混凝土中应用广泛,但在轻骨料混凝土中应用较少,且缺少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20个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试件开展拉剪复合受力试验,研究混凝土类型、锚栓直径、锚... 化学锚栓安装便捷、抗震性能好,在普通混凝土中应用广泛,但在轻骨料混凝土中应用较少,且缺少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为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对20个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试件开展拉剪复合受力试验,研究混凝土类型、锚栓直径、锚固深度和拉剪比等影响因素对其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埋置深度下,试件发生混凝土锥体和拔出的组合破坏,试件承载力随锚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拉剪比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给出了轻骨料混凝土后锚固化学锚栓在拉剪复合受力作用下的验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混凝土 化学锚栓 后锚固 拉剪复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火灾高温后弯曲性能试验研究
19
作者 尤志国 周云龙 +1 位作者 杨志年 张宏强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6-484,共9页
为研究火灾高温后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弯曲性能问题,掺入陶瓷纤维、镀铜钢纤维和陶瓷-镀铜钢纤维配置轻骨料混凝土,制作了尺寸为100 mm×100 mm×400 mm试块15组,按照国际标准ISO-834升温曲线进行20、30、60 min的明火升温试验,采... 为研究火灾高温后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弯曲性能问题,掺入陶瓷纤维、镀铜钢纤维和陶瓷-镀铜钢纤维配置轻骨料混凝土,制作了尺寸为100 mm×100 mm×400 mm试块15组,按照国际标准ISO-834升温曲线进行20、30、60 min的明火升温试验,采用四点弯曲试验方法进行高温后弯曲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受火时间下纤维种类、纤维掺量对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内部温度、荷载-挠度曲线和抗弯强度的影响,基于CECS 13:2009研究高温后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滞后平台之前,镀铜钢纤维掺量越大,轻骨料混凝土内部升温越快,陶瓷纤维掺量越大,内部升温越慢;火灾高温后,镀铜钢纤维掺量越大,极限抗弯强度越大,弯曲韧性越好,镀铜钢纤维在改善高温后轻骨料混凝土弯曲性能效果较好;受火60 min后,镀铜钢纤维掺量相同时,陶瓷纤维掺量越高弯曲韧性越好,相对于单掺镀铜钢纤维D50抗弯强度,混掺陶瓷-镀铜钢纤维D50T13抗弯强度降低了43.6%,D50T26、D50T39抗弯强度分别提高了6.39%、2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骨料混凝土 火灾高温后 弯曲性能 镀铜钢纤维 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研究
20
作者 李京军 张雪莲 +2 位作者 李哲 张加瑞 石子钊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2,共9页
为推动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在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应用,亟需对该新型混凝土冻融后的性能指标展开研究。将不同体积掺量微细钢纤维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相结合制备出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首先通过开展快速冻融试验研究... 为推动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在北方严寒及寒冷地区的应用,亟需对该新型混凝土冻融后的性能指标展开研究。将不同体积掺量微细钢纤维与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相结合制备出钢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首先通过开展快速冻融试验研究相对动弹性模量、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规律,继而对经历0、25、50、75次冻融后的试件开展三点弯曲试验,并采用新提出适用于大峰值跨中挠度特征的弯曲韧性评价方法,明确纤维对低温冻融环境下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揭示纤维对不同加载阶段的增强增韧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呈降低趋势,但其质量损失率一直为负值,试件质量呈增大趋势;微细钢纤维能够提升受冻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在选定的冻融循环次数内,不同纤维掺量的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初始弯曲强度比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高低起伏变化;当冻融次数<50次时,残余弯曲韧度比、残余弯曲强度比均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呈增大趋势,但当冻融次数≥50次时,两个韧性指标已不具备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趋势;对于未冻融的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试件,纤维峰前贡献率指标随纤维掺量增加先增后减,而纤维峰后贡献率指标呈增大趋势;经历冻融循环后,纤维增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试件的纤维峰前和峰后贡献率指标随纤维掺量增加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 钢纤维 冻融循环 弯曲韧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