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f the Lightning Shielding Against Direct Lightning Strokes Based on Laboratory Long Air Gap Discharges 被引量:27
1
作者 CHEN Weijiang HE Hengxin +5 位作者 QIAN Guanjun CHEN Jiahong HE Junjia Gu Shanqiang XIE Shijun XIANG Nianwen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I0001-I0024,1-12,共24页
I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use laboratory long air gap discharg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fundamental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lightning strike.During the 1960s and the 1970s,the electro-geometrical method(E... It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to use laboratory long air gap discharges for investigating the fundamental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lightning strike.During the 1960s and the 1970s,the electro-geometrical method(EGM)and the rolling sphere method were developed base on the breakdowncharacteristics of negative long spark discharges,which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design the lightning shielding system of transmission lines and structures.In recent years,the scale of the power facilities i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the rising of power grid's voltage level.The impact of upward connecting leader launched from those large-scale facilities on the lightning shielding performance cannot be neglected;otherwise,the validity of the EGM in the lightning shielding design of EHV and UHV transmission lines will be challenged.The research evolutions on the lightning striking distance,the lightning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the positive upward connecting leader process by using laboratory long sparks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ning shielding long air gap discharge lightning striking distance simulation test lightning upward lca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 kV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仿真分析及类型识别方法
2
作者 刘家军 李晨婧 +2 位作者 侯涛 徐浩焜 王波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233,共12页
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线位置高、架设回数多及输送距离远,其运行中容易受到雷电袭扰,从而威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同雷击类型会对线路不同部位产生损伤。针对雷击类型的准确识别问题,提出一种超高压线路雷击类型识别方法。以500 kV同塔双... 超高压输电线路架线位置高、架设回数多及输送距离远,其运行中容易受到雷电袭扰,从而威胁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同雷击类型会对线路不同部位产生损伤。针对雷击类型的准确识别问题,提出一种超高压线路雷击类型识别方法。以500 kV同塔双回路鼓型杆塔为例,在ATP-EMTP平台中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故障工况下雷电绕击、反击的特征,以雷击线路后故障信号通过杆塔入地的暂态信号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的雷击类型识别方法,利用故障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在方差贡献率的不同分布趋势构造判据。通过不同参数验证分布规律的稳定性,发现分布趋势基本不受雷电流幅值大小及接地电阻的影响,且具有稳定清晰的界限,可准确识别雷电故障类型。对及时发现线路绝缘薄弱点以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雷措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跳闸 故障类型识别 绕击 反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防护性能研究 被引量:184
3
作者 张志劲 司马文霞 +2 位作者 蒋兴良 孙才新 舒立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共6页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 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雷击闪络,这与线路现有雷击跳闸模型与线路实际运行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有关。文中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对高杆塔下击距系数进行研究,利用自编程序仿真,结果表明击距系数随着杆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雷电流幅值对击距系数没有影响,利用线性拟合方式得击距系数β与杆塔高度H的关系式为:β=1.18?H/108.69。引入击距系数,提出利用改进的电气几何模型对超特高压线路绕击耐雷性能进行分析,并以500kV鸭福线路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文中仿真模型所推导的β公式计算该线路的跳闸率与实际线路运行情况比较吻合。同时,分析了杆塔高度、地面倾角、线路保护角、线路绝缘强度等对输电线路绕击耐雷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 雷电绕击 防护性能 耐雷性 击距系数 避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流波形参数检测视角下的±800kV直流输电线路反击电磁暂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束洪春 曹璞璘 +3 位作者 张广斌 张斌 杨毅 刘可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共9页
从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的角度出发,研究雷击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避雷线档距中央、杆塔外撑角和塔顶时传输系统的行波响应,依据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分析注入传输系统的雷电流在各电流通道中的电流行波波形。当雷击避雷线或避雷线与杆塔外撑... 从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的角度出发,研究雷击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避雷线档距中央、杆塔外撑角和塔顶时传输系统的行波响应,依据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分析注入传输系统的雷电流在各电流通道中的电流行波波形。当雷击避雷线或避雷线与杆塔外撑角连接处未造成闪络时,避雷线与杆塔外撑角连接处的暂态电流含有大部分雷电流上升沿响应;当雷击塔顶未闪络时,大部分雷电流经杆塔直接流入大地。发生雷击闪络时,传输系统受到雷电流激励和闪络故障附加激励先后2次冲击,其波过程可视为2次冲击在传输系统引起的行波暂态响应。绝缘子闪络时,雷电流上升沿行波已经离开绝缘子传播,绝缘子闪络电流波形上升沿与注入传输系统的雷电流上升沿相差甚远。当雷击避雷线或杆塔外撑角连接处造成闪络时,杆塔外撑角连接处的暂态电流包含了绝大部分雷电流上升沿响应;在雷击塔顶造成闪络情况下,雷电流上升沿主要经杆塔流入大地,其他电流行波通道所含雷电流上升沿响应较少。无论雷击是否造成闪络,绝缘子闪络电流均不含有雷电流上升沿信息,故为了获取雷电流波形参数,需检测雷击点附近避雷线或避雷线与杆塔外撑角连接处的电流行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雷击避雷线档距中央 雷击杆塔外撑角 雷击塔顶 雷电流上升沿 直流输电 内络 缘子:暂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立浧 司马文霞 +1 位作者 杨庆 冯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共5页
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基于杆塔的多波阻抗模型和基于先导发展的雷电屏蔽模型,分析了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反击、绕击耐雷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杆塔高度的降低,冲击接地电... 国内外运行经验表明,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基于杆塔的多波阻抗模型和基于先导发展的雷电屏蔽模型,分析了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反击、绕击耐雷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杆塔高度的降低,冲击接地电阻的减小,线路反击性能增强;随着保护角的减小,地面倾角的减小,海拔的降低,线路雷电屏蔽性能增强;引起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主要因素是雷电绕击,建议特高压输电线路采用负保护角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输电线路 反击 雷电屏蔽 防雷保护 高电压技术 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雷电防护 被引量:67
6
作者 边凯 陈维江 +4 位作者 王立天 沈海滨 李成榕 王彦利 赵海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1-199,1,共9页
中国高速铁路多采用高架桥敷设方式,牵引供电接触网的导线对地高度较大,雷击跳闸率较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建立了接触网的雷电过电压计算模型,并基于矢量匹配技术和网络综合理论提取了高架桥冲击阻抗的等值电路;计算分析了接... 中国高速铁路多采用高架桥敷设方式,牵引供电接触网的导线对地高度较大,雷击跳闸率较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建立了接触网的雷电过电压计算模型,并基于矢量匹配技术和网络综合理论提取了高架桥冲击阻抗的等值电路;计算分析了接触网雷击跳闸的概率和特点。结果表明:接触网F线的雷击跳闸率很高,而受到F线屏蔽的T线雷击跳闸率较低;提出了将PW线兼做避雷线使用以及在F线绝缘子上安装带串联间隙避雷器的防护方案,同时,建议加强高架桥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与接地钢筋的可靠等电位连接,以提高防护方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雷击跳闸率 高架桥 避雷线 线路避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 线路直击雷典型事故调查研究 被引量:101
7
作者 钱冠军 王晓瑜 +2 位作者 丁一正 刘兆林 包建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2-74,83,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华东地区500kV线路发生的4次典型直击雷事故的情况,并就事故原因和500kV线路防雷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 直击雷 事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间隙放电研究雷电屏蔽问题的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维江 贺恒鑫 +5 位作者 钱冠军 陈家宏 何俊佳 谷山强 谢施君 向念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共12页
长间隙放电是研究地面物体雷电屏蔽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雷电击距、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屏蔽性能试验和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研究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最新开展的长达6 m间隙尺度的放电试验观测,对现阶段上述3个方... 长间隙放电是研究地面物体雷电屏蔽问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在雷电击距、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屏蔽性能试验和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研究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结合最新开展的长达6 m间隙尺度的放电试验观测,对现阶段上述3个方面研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雷电击距建立的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仅适用于小尺度目标物的雷电屏蔽性能分析,现有的雷电屏蔽模拟试验方法仅能近似模拟不存在雷电迎面先导时的雷击过程,无法完全证明以提前流注发射模型装置为代表的非传统防雷装置具有比传统措施更优越的屏蔽性能。大尺度目标物的雷电屏蔽问题应聚焦于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的研究,建立并完善雷电迎面先导过程的模拟试验方法和物理仿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屏蔽 长间隙放电 雷电击距 模拟试验 雷电迎面先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中的复杂地形地区模型 被引量:44
9
作者 耿屹楠 曾嵘 +3 位作者 李雨 余占清 何金良 李志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01-1505,共5页
山区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输电线路防雷形势尤为严峻。传统的评估方法没有深入考察局部地形的影响,仅仅区分山区与平原,往往导致评估与运行结果出入较大,为此,提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应该充分考虑局部地形对防雷性能的影响。基于大... 山区地形复杂,土壤电阻率高,输电线路防雷形势尤为严峻。传统的评估方法没有深入考察局部地形的影响,仅仅区分山区与平原,往往导致评估与运行结果出入较大,为此,提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评估应该充分考虑局部地形对防雷性能的影响。基于大量现场调研的结果,结合输电线路的高程图及导线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山区架设的输电线路的局部地形进行分析,总结出8种山区局部地形,通过分析地形对雷击过程的影响,归纳出3种雷击跳闸严重的基本地形,其他的局部地形可以根据这3种基本地形得到。提出采用加权法计算山区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率,评估其防雷性能。采取基本地形与局部地形的两次加权的方法计算绕击跳闸率。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在计算地形复杂地区输电线路的防雷性能方面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跳闸率 绕击 局部地形 上行先导 地面倾角 跨谷深度 加权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与识别 被引量:21
10
作者 彭勇 王志新 +5 位作者 陈军 刘凯 胡建勋 吴田 刘庭 肖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6-410,共5页
雷击故障是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准确定位雷击故障并识别雷击故障能有效提高和改进输电线路的雷击可靠性水平。针对国内现有雷电故障指示装置不能有效识别雷击性质的不足,研究了雷击闪络后的电流信号特征及输电线路发生反击和绕击时的电... 雷击故障是输电线路的主要故障,准确定位雷击故障并识别雷击故障能有效提高和改进输电线路的雷击可靠性水平。针对国内现有雷电故障指示装置不能有效识别雷击性质的不足,研究了雷击闪络后的电流信号特征及输电线路发生反击和绕击时的电位变化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雷击故障定位与识别方法,同时开发出了输电线路雷电故障指示装置。仿真试验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采用雷击闪络后的电流信号与输电线路发生绕击和反击时的电压信号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进行雷击故障的定位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 故障定位 故障识别 绕击 反击 工频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kV输电线路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和吸收能量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媛媛 郑浩 +2 位作者 施荣 王倩 屠幼萍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在建立输电线路防雷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对有、无避雷线的35 kV输电线路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和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进行了计算。具体计算了不同幅值的雷电流作用下,不同冲击接地电阻时,线路上避雷器的放电电流和吸收的... 在建立输电线路防雷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对有、无避雷线的35 kV输电线路避雷器的雷电放电电流和吸收的雷电放电能量进行了计算。具体计算了不同幅值的雷电流作用下,不同冲击接地电阻时,线路上避雷器的放电电流和吸收的比能量,讨论了雷电流、接地电阻对放电电流和比能量的影响,并对分别装在有、无避雷线的输电线路上的避雷器的放电电流和比能量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避雷器 放电电流 比能量 接地电阻 雷电流 避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雷击断股机理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4
12
作者 胡毅 叶廷路 +2 位作者 王力农 汪峰 刘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70-76,共7页
针对我国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fibercompositeoverheadgroundwire,OPGW)断股时有发生的现状,有必要分析OPGW的断股机理并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我国OPGW断股情况的调查和对断股样品的微观分析得出了雷击造成OPGW断股的机理;按... 针对我国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fibercompositeoverheadgroundwire,OPGW)断股时有发生的现状,有必要分析OPGW的断股机理并研究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我国OPGW断股情况的调查和对断股样品的微观分析得出了雷击造成OPGW断股的机理;按照标准进行雷击试验,分析了OPGW外层绞线单丝直径、绞线材料、雷击转移电荷库仑数、张力、雷电参数等因素对OPGW雷击断股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得出了避雷线接地方式与遭雷击概率的关系,根据雷击试验结果研制了2种耐雷型OPGW,通过计算并参照有关标准提出了OPGW发生断股损伤后的处理措施以及OPGW雷击断股的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雷击 断股机理 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 避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特高压直流开关场内避雷线间距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金良 董林 +3 位作者 曾嵘 刘泽洪 余军 高理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5,共7页
特高压直流开关场内设备对雷电流的耐受能力弱,因此对直流换流站的直击雷防护应采取比交流变电站更为严格的措施。针对此问题,采用雷电通道的分形模型分析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存在小电流绕击直流场设备的可能性,建议采用密集布置的平行... 特高压直流开关场内设备对雷电流的耐受能力弱,因此对直流换流站的直击雷防护应采取比交流变电站更为严格的措施。针对此问题,采用雷电通道的分形模型分析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存在小电流绕击直流场设备的可能性,建议采用密集布置的平行避雷线对直流场内的设备进行保护。为了确定合理可靠的避雷线间距,根据站内设备耐受雷电流能力的不同,采用折线法、滚球法、先导发展法及分形方法等分区域对避雷线的保护间距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并提出了±800 kV特高压直流场内不同区域的避雷线间距推荐值,分析结果已用于我国向家坝-上海及锦屏-苏南±800 kV特高压直流场的避雷线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换流站 直击雷保护 分形方法 避雷线 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联网工程500kV高海拔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秀娟 夏潮 +3 位作者 殷禹 王成 张亚迪 梁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35-1540,共6页
川藏联网工程是联结四川电网和西藏电网的重要民生工程,工程500 kV输电线路分为乡城—巴塘和巴塘—昌都这2个部分。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电日高达70 d,属于多雷区;沿线地形中高山大岭和峻岭约占80%;最高海拔高度达5 000 m;线路耐雷水平... 川藏联网工程是联结四川电网和西藏电网的重要民生工程,工程500 kV输电线路分为乡城—巴塘和巴塘—昌都这2个部分。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电日高达70 d,属于多雷区;沿线地形中高山大岭和峻岭约占80%;最高海拔高度达5 000 m;线路耐雷水平亟待研究。为此,对川藏联网工程沿线电网近几年的雷击跳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乡城—巴塘和巴塘—昌都500 kV输电线路的雷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线路雷电绕击计算方法和反击计算方法,对线路雷击跳闸率进行了加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乡城—巴塘和巴塘—昌都这2段线路折算至40雷电日时的雷击跳闸率分别为0.24次/(100 km·a)和0.17次/(100 km·a),均大于500 kV输电线路0.14次/(100km·a)的控制要求值。鉴于川藏联网工程的重要性,为增大线路防雷的安全裕度,需要增设一些线路防雷措施。如在易击塔和易击相上加装线路避雷器,乡城—巴塘线路段的雷击跳闸率可由0.24次/(100 km·a)降低至0.13次/(100km·a),巴塘—昌都线路段的雷击跳闸率由0.17次/(100 km·a)降低至0.11次/(100 km·a),均可满足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川藏联网工程高海拔输电线路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指导,对后续高海拔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联网工程 雷电日 绕击 反击 雷击跳闸率 耐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尚涛 杜忠东 +1 位作者 张成巍 刘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86-2089,共4页
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第1个±800 kV、输电容量5 GW的特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工程。所处地区属于雷击多发、易发区,防雷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结合特高压输电线路特点,建立了基于ATP-EMTP仿真软件的特高压... 云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第1个±800 kV、输电容量5 GW的特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工程。所处地区属于雷击多发、易发区,防雷任务十分艰巨。为此结合特高压输电线路特点,建立了基于ATP-EMTP仿真软件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反击仿真模型;依据改进电气几何模型,建立输电线路的屏蔽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云广线路反击耐雷水平较高,反击闪络率较低;绕击闪络率较高,应该在云广线路中采用负的保护角;当杆塔升高到很高(>60 m),或地面倾角很大(>20°)时,应该考虑采用安装防绕击避雷针,架设耦合地线等防雷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反击 绕击 防雷保护 ATP-EMTP E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0kVGIL-GIS系统雷电侵入波防护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梁金 李文艺 施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1,共3页
建立了以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作为GIS出线的750kVGILGIS系统。用EMTP程序计算雷击塔顶和绕击输电线路两种雷击方式下GILGIS系统内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以及变压器上的过电压。根据各设备上的过电压数值提出了相应... 建立了以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作为GIS出线的750kVGILGIS系统。用EMTP程序计算雷击塔顶和绕击输电线路两种雷击方式下GILGIS系统内隔离开关、接地开关、断路器、电流互感器以及变压器上的过电压。根据各设备上的过电压数值提出了相应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保护方案。比较GIL和架空输电线路(OHL)分别作为GIS出线的防雷效果,结果表明:OHL防绕击较优,GIL防直击雷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L OHL MOA 绕击 雷击塔顶 雷电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覆冰过山段线路耐雷水平计算与防雷措施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束洪春 黄然 +3 位作者 张广斌 张斌 周海 陈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65-1371,共7页
云南电网220kV福贡—兰坪输电线跨越碧罗雪山的线路段受高海拔重覆冰的地理气象条件限制,每年一到覆冰季节,线路不均匀脱冰时经常出现导线对避雷线放电引起跳闸中断供电,致使线路被强迫停运数月。塔顶架设双避雷线的防雷措施对线路的供... 云南电网220kV福贡—兰坪输电线跨越碧罗雪山的线路段受高海拔重覆冰的地理气象条件限制,每年一到覆冰季节,线路不均匀脱冰时经常出现导线对避雷线放电引起跳闸中断供电,致使线路被强迫停运数月。塔顶架设双避雷线的防雷措施对线路的供电可靠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根据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该线路过雪山段不处于雷电活动频繁区的情况提出两种线路改造方案:在拆除双避雷线后,架设耦合地线或旁路屏蔽地线,旨在保证线路防雷性能的前提下减小不均匀脱冰带来的影响。构建在不同防雷措施下的本段线路仿真模型并进行雷击电磁暂态仿真计算,比较耐雷水平以验证所提方案的防雷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线路避雷线拆除后仅架设耦合地线或仅架设旁路屏蔽地线,雷击杆塔时线路耐雷水平都能满足电力行业标准的要求。该线路经防雷改造后已经过一雷电季节和覆冰季节的运行,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以上防雷措施改造方案能在保证线路防雷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线路的不均匀脱冰跳闸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重覆冰区 耐雷水平 耦合地线 旁路屏蔽地线 线路防雷 电磁暂态 雷击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分形方法的二维和三维雷电放电仿真模型及其应用(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伟 陈水明 何金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7-134,共8页
雷电放电的随机性以及雷电先导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导致雷电活动对电力系统产生巨大危害。采用有限凝聚扩散(diffusion limited aggregation,DLA)增长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中描述雷电放电通道的分支和扭曲。通过比... 雷电放电的随机性以及雷电先导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导致雷电活动对电力系统产生巨大危害。采用有限凝聚扩散(diffusion limited aggregation,DLA)增长模型在二维和三维中描述雷电放电通道的分支和扭曲。通过比较自然界中雷电放电和仿真结果的分形维数,发现采用分形系数为2的模型可以得到最接近实际的结果。利用2005和2006年冬季在日本观测到的雷击风车及其防雷塔的数据可以进一步证实仿真结果和实际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当模型从二维扩展到三维时,其结果的可信性还需要其他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应用上述仿真模型分析了实际情况下的雷击概率和雷电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凝聚扩散 雷电 分形 防雷保护 雷击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间隙放电试验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电气几何模型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羽 邓冶强 +4 位作者 文习山 马宇晗 蓝磊 安韵竹 鄂盛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54-3661,共8页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 电气几何模型(electric geometry model,EGM)作为解决雷电屏蔽问题的工程模型,广泛应用于计算评估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性能。然而,随着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的提高和空气间隙的增长,运用现有EGM得到的绕击率和实际观测数据有较大出入。鉴于此,该文基于1~10m的棒-棒长空气间隙负极性20/2500μs操作冲击50%放电电压试验数据,并引入Idone的雷电通道回击速度概率分布,修正了现有击距公式;再根据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的50%放电电压在4m处发生翻转的特点,结合试验结果修正了大地的击距系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尺寸输电线路的改进EGM。最后运用该文提出的改进EGM分别对日本500、1000和中国1000k V交流输电线路的绕击率进行计算,与日本长期的雷击观测数据对比表明: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较现有EGM更加适合大尺寸输电线路,尤其是各相导线绕击比例和观测数据更加吻合。该文提出的改进EGM能为大尺寸输电线路雷电屏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绕击率 电气几何模型 击距 负极性长间隙冲击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杆塔对雷电流监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辉 刘俊 +2 位作者 何金良 陈水明 孙为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10-1914,共5页
在输电线路上实际测量雷电是进一步了解雷电流各种参数的有效手段,但实际测量到的结果是受被击物体影响后的雷电流。为了通过测量结果得到雷电流的原始波形,在输电线路杆塔模型中考虑了雷电波在杆塔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畸变以及杆塔冲击... 在输电线路上实际测量雷电是进一步了解雷电流各种参数的有效手段,但实际测量到的结果是受被击物体影响后的雷电流。为了通过测量结果得到雷电流的原始波形,在输电线路杆塔模型中考虑了雷电波在杆塔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畸变以及杆塔冲击接地电阻等因素,采用电磁暂态分析程序PSCAD对两种不同的输电杆塔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是否装设避雷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避雷线对于雷电波的传播有很明显的影响,雷击输电线路杆塔时塔顶和塔底的雷电流波形有显著的区别,塔底电流随着杆塔的增高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 输电线路杆塔 杆塔模型 冲击接地电阻 电磁暂态 避雷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