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解铝整流系统抗LEMP干扰数学模型构建及防护优化研究
1
作者 李舟鑫 黄华杰 +2 位作者 李彦霖 何依遥 吴静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26-628,共3页
针对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电解铝整流系统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耦合机制的抗干扰数学模型。通过解析雷击源特性、传导与辐射耦合路径及系统动态响应,建立包含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电磁场分布模型及等效电路模型,并引入屏... 针对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电解铝整流系统的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径耦合机制的抗干扰数学模型。通过解析雷击源特性、传导与辐射耦合路径及系统动态响应,建立包含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的电磁场分布模型及等效电路模型,并引入屏蔽效率因子η_(s)、滤波衰减系数K_f和接地阻抗Z_(g)来量化防护措施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综合屏蔽-滤波-接地策略,可将LEMP引起的过电压幅值降低83.2%,控制系统误动作率降低91.5%。实验验证进一步表明,优化接地网布局(接地电阻小于0.5Ω)和多层屏蔽结构(屏蔽效能高于60 dB)可显著提升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本研究可为电解铝整流系统的LEMP防护提供可量化的设计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铝整流系统 雷电电磁脉冲 电磁耦合 防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MP空间表达式求解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晓嘉 陈亚洲 +1 位作者 万浩江 王琳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21,31,共7页
利用偶极子理论对Maxwell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垂直通道与斜向通道模型的雷电电磁场解析表达式。基于此表达式分析了不同高度处雷电电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通道与斜向通道模型中,垂直电场和磁场受观测点高度的影... 利用偶极子理论对Maxwell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垂直通道与斜向通道模型的雷电电磁场解析表达式。基于此表达式分析了不同高度处雷电电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通道与斜向通道模型中,垂直电场和磁场受观测点高度的影响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对水平电场而言,在垂直通道模型中其初始峰值随着观测点高度增加而增加,在斜向通道模型中,当观测点在通道下方时电场峰值随着观测点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观测点在通道上方时高度越高电场峰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lemp) 雷电回击电磁场 偶极子法 垂直通道 斜向通道 空间电磁场 回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MP模拟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亚洲 刘尚合 +1 位作者 魏光辉 魏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86,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套雷电电磁脉冲 (LEMP)模拟装置 ,以模拟闪电时的远场电磁环境 ,用于测试电火工品和电子器件对LEMP的感度。它由冲击电压发生器和平行板横电磁室 (PPTC)组成。本文对装置的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关键词 冲击电压发生器 PPTC lemp 模拟 DEVELOPMENT OF A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le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MP和LEMP的实验室产生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侯民胜 贾宏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6,共5页
分析了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特性,介绍了实验室产生强电磁脉冲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电磁脉冲模拟装置,该装置由Marx发生器和吉赫横电磁波(GTEM)室组成。为了获得前沿小于10ns的电磁脉冲,该装置采用了前沿陡化技术... 分析了高空核电磁脉冲(HEMP)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的特性,介绍了实验室产生强电磁脉冲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电磁脉冲模拟装置,该装置由Marx发生器和吉赫横电磁波(GTEM)室组成。为了获得前沿小于10ns的电磁脉冲,该装置采用了前沿陡化技术。初步实验研究表明,采用这种装置能够产生波形参数满足要求的高空核电磁脉冲和雷电电磁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核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 GTEM室 MARX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源的LEMP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星 魏光辉 +1 位作者 王书平 檀朝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8,共4页
为了比较研究雷电浪涌对直流电源注入冲击效应和辐照效应,对开关电源和集成稳压电源2种直流电源,根据国际标准进行了雷电浪涌的注入效应试验,并采用自制的平行板传输室辐照装置进行了LEMP辐照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并不相关,... 为了比较研究雷电浪涌对直流电源注入冲击效应和辐照效应,对开关电源和集成稳压电源2种直流电源,根据国际标准进行了雷电浪涌的注入效应试验,并采用自制的平行板传输室辐照装置进行了LEMP辐照效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并不相关,在评价电源的雷电效应时,不仅要考虑受直击雷的影响,还要考虑雷电电磁感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注入 辐照 电源 效应 平行板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分层大地电导率对倾斜通道LEMP场影响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嘉 陈亚洲 +1 位作者 万浩江 董国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6,共8页
为了得到水平分层条件下,放电通道倾斜角度、大地电导率以及分层土壤厚度对倾斜通道雷电电磁脉冲(LEMP)场的影响规律,在差分条件下对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倾斜放电通道加源方程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倾斜通道雷... 为了得到水平分层条件下,放电通道倾斜角度、大地电导率以及分层土壤厚度对倾斜通道雷电电磁脉冲(LEMP)场的影响规律,在差分条件下对三维直角坐标系的倾斜放电通道加源方程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对倾斜通道雷电电磁场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电通道倾斜角度改变时,雷电电磁场峰值会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出现明显的上升,同时观测点与雷击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倾斜角度对电磁场的影响越明显。当电导率发生改变时,上层电导率主要影响电磁场的峰值,而底层土壤电导率主要影响电磁场的下降沿陡度和波尾幅值,对电磁场峰值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此外,电场波形的下降沿陡度随土壤上层电导率的减小而增加,随下层电导率的减小而降低。当上层土壤厚度改变时,在影响深度范围内电场波尾幅值会随着上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电磁场峰值基本不受影响,而且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表层土壤的影响深度在不断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回击电磁场 时域有限差分法 分层大地电导率 倾斜放电通道 土壤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阶FDTD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4
7
作者 樊亚东 于建立 +4 位作者 詹清华 王建国 周蜜 蔡力 戚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6-343,共8页
传统的经验公式法估算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误差大且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一阶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回击电流所引发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采用二阶时域... 传统的经验公式法估算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误差大且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一阶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回击电流所引发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采用二阶时域有限差分(FDTD 2nd)法求解耦合电路的Agrawal微分方程,计算不同工况时LEMP激励下架空导线的感应过电压。该方法采用多阶FDTD技术实现了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数值计算,与火箭引雷试验对比证明计算准确性。仿真计算表明:回击电流幅值对感应电压幅值影响明显,对波形影响小;回击电流波头陡度对感应电压波形影响较大,对幅值影响较弱;多导线之间有"屏蔽效应",该效应受导线排布方式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二阶时域有限差分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感应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电磁脉冲对架空电力线的耦合效应 被引量:22
8
作者 任合明 周璧华 +1 位作者 余同彬 王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39-1543,共5页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 从传输线模型出发,通过建立雷电回击通道、大地和电力线系统一体化模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得出雷电回击电流的近场分布,将场值代入离散的传输线方程后,计算了架空电力线终端的感应过电压.通过对多导体架空线和单导体线终端感应过电压的分析,发现由于其它导体的存在,多导体系统中单根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比相同高度处单一导体两端的感应电压峰值低10%~20%;并且对于垂直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距离地面最近的导体上;而对于水平导体结构,最小感应电压产生在中间导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架空电力线 水平电场 耦合 时域有限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与连续波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周星 张成怀 魏光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61-1766,共6页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以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研究对象,以平面连续波和雷电电磁脉冲为干扰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影响,通过改变辐照场强、频率等试验条件,总结了不同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干扰规律...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以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研究对象,以平面连续波和雷电电磁脉冲为干扰源,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影响,通过改变辐照场强、频率等试验条件,总结了不同干扰源对数字电路的干扰规律,分析了干扰机理,并通过电路仿真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连续波还是电磁脉冲,均能对数字电路造成干扰,但二者对数字电路的干扰结果不同,连续波辐照时,主要影响多谐振荡器方波的高、低电平持续时间及占空比,而电磁脉冲辐照时,则会产生一段频率远高于方波信号的振荡,而且在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比高电平时更容易受到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 电磁骚扰 连续波 辐照效应 数字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雷击附着点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玉龙 刘光斌 余志勇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雷击直接威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基于深入研究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飞行器的雷击特性,提高飞行器雷电防护性能的目的。文章应用一种静电场分析的方法,利用CST电磁仿真软件的EM工作室对某飞行器的等比例模型进行了雷击附着点的仿真研究,... 雷击直接威胁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基于深入研究雷电电磁脉冲(LEMP)对飞行器的雷击特性,提高飞行器雷电防护性能的目的。文章应用一种静电场分析的方法,利用CST电磁仿真软件的EM工作室对某飞行器的等比例模型进行了雷击附着点的仿真研究,并详细讨论了放电间隙尺寸、雷击方位等相关参数的选择对飞行器闪电分区的影响,通过数值仿真的结果完成了对飞行器的闪电分区并与SAE-ARP5416标准分区进行对比,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结论对该飞行器的雷电防护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T 雷电电磁脉冲 附着点 静电场分析 闪电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域特征分布的核爆电磁脉冲识别算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涛 陈福贵 +5 位作者 刘明 石小磊 陈伟辉 朱万华 黄玲 方广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9-164,共6页
为解决近区核爆电磁脉冲(NEMP)与闪电电磁脉冲(LEMP)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500 km内的时域自动识别算法,并详细介绍了关键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多站接收到的同源电磁脉冲(EMP)信号,通过场强阈值触发和波形相关运算结合,确定各条波形... 为解决近区核爆电磁脉冲(NEMP)与闪电电磁脉冲(LEMP)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500 km内的时域自动识别算法,并详细介绍了关键环节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多站接收到的同源电磁脉冲(EMP)信号,通过场强阈值触发和波形相关运算结合,确定各条波形时域分析的起始点;根据1000 km处各站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时差估算电离层高度,以此高度计算时域分析的截止点。定义4个特征参数来表征该段时间范围内的波形特征,并通过对大量的LEMP样本进行统计,得到各个特征参数的分布特性,结合实测NEMP波形的特征参数,制定一套NEMP自动识别算法。实测数据验证结果显示,该算法可有效排除99%以上的LEMP干扰,并有效识别近区范围内的NEMP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波形 特征分布 核爆电磁脉冲(NEMP) 闪电电磁脉冲(lemp) 近区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地电缆雷电感应过电压观测和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于晖 董万胜 +6 位作者 陈绍东 王建国 张义军 张阳 周蜜 孙振 德庆措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3-2377,共5页
通过测量自然闪电条件下埋地电缆的雷电感应过电压,探讨了不同类型电缆屏蔽层对芯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具有明显降低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作用;对同一次自然闪电,相对于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上感应电压脉冲波... 通过测量自然闪电条件下埋地电缆的雷电感应过电压,探讨了不同类型电缆屏蔽层对芯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具有明显降低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作用;对同一次自然闪电,相对于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上感应电压脉冲波形峰峰值分别为65%和26%。在选取的起始脉冲时间段内,电缆感应过电压正、负峰值的绝对值同时增大或减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钢带屏蔽层能够有效抑制控制电缆感应过电压400 kHz^1 MHz的频率分量,铜编织带屏蔽层对信号电缆感应过电压50 kHz以下频率分量的削弱效果明显。总体来看,铜编织带比钢带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耦合 埋地电缆 感应过电压 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计盒分形维数核爆电磁脉冲信号模糊识别 被引量:9
13
作者 庞新良 李鹏 +2 位作者 范江兵 常芸芬 李欣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59-2263,共5页
为了在现有禁核试验条件下开展核爆电磁脉冲探测技术研究,对实测的非均匀采样核爆电磁脉冲数据进行阈值检波、直流剔除、滤波、插值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小波分析提取信号第四尺度小波系数能谱熵、第一尺度和第四尺度小波系数计盒分形维... 为了在现有禁核试验条件下开展核爆电磁脉冲探测技术研究,对实测的非均匀采样核爆电磁脉冲数据进行阈值检波、直流剔除、滤波、插值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小波分析提取信号第四尺度小波系数能谱熵、第一尺度和第四尺度小波系数计盒分形维数特征值,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其专用隶属度函数;利用模糊识别理论,对核爆电磁脉冲信号和作为主要探测干扰信号源的闪电电磁脉冲信号进行了模糊识别,获得了总识别率为99.41%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电磁脉冲 闪电电磁脉冲 模糊识别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电磁场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亚洲 刘尚合 +1 位作者 魏明 孙永卫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2,共3页
基于传输线 (TL )闪电回击模型计算了闪电回击产生的空间电磁场 ,根据计算结果总结了闪电电磁脉冲(L EMP)
关键词 电磁场 闪电 雷电 空间分布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爆与雷电电磁脉冲识别 被引量:8
15
作者 祁树锋 李夕海 +3 位作者 韩绍卿 牛超 冯军 刘代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35-2940,共6页
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分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核爆和雷电电磁脉冲信号进行了识别研究。计算了核爆和雷电电磁脉冲原始信号的盒维数,以及原始信号经验模态分解后前4阶固有模态分量(IMF)的盒维数。用最近邻法对核爆和雷电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 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分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核爆和雷电电磁脉冲信号进行了识别研究。计算了核爆和雷电电磁脉冲原始信号的盒维数,以及原始信号经验模态分解后前4阶固有模态分量(IMF)的盒维数。用最近邻法对核爆和雷电进行了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原始信号经验模态分解后一阶、二阶IMF盒维数的识别率要略高于三阶、四阶IMF盒维数的识别率;原始信号盒维数的识别率高于经验模态分解后各阶IMF盒维数的识别率;二维和三维特征的识别率要高于一维特征的识别率,另外二维和三维特征的识别率更加趋于稳定,并且三维特征的识别率都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 识别 经验模态分解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脉冲电磁场对电站敏感设备的电磁干扰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晓 余占清 +3 位作者 罗兵 王绍安 蔡汉生 黄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96-1702,共7页
为研究雷电脉冲电磁场对电站敏感设备的干扰情况,研究了雷击大地时近场和远场区脉冲电磁场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回击模型的计算结果;提取雷电脉冲电磁场中的有效干扰分量,与标准规定的电磁兼容阈值进行比较。考虑到设备外壳及墙体的屏蔽... 为研究雷电脉冲电磁场对电站敏感设备的干扰情况,研究了雷击大地时近场和远场区脉冲电磁场特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回击模型的计算结果;提取雷电脉冲电磁场中的有效干扰分量,与标准规定的电磁兼容阈值进行比较。考虑到设备外壳及墙体的屏蔽效能,结合广东地区雷电活动统计规律,分析了不同距离和通道电流下发生雷击地面时的电磁干扰情况以及发生故障的概率。结果表明,在20 dB屏蔽效能下,距离敏感设备中心300 m外区域发生雷击时,雷电流幅值>150 kA时才可能导致设备外壳端口的电磁干扰超标;考虑距离电站200 km范围内的所有雷电情况,20 dB屏蔽效能下站内敏感设备发生雷电电磁干扰的总电磁干扰超标概率为0.006次/a;40 dB屏蔽效能下的超标概率为2.2×10-5次/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 脉冲电磁场 回击模型 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 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EC标准雷电后续回击电磁场的计算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明宏 魏光辉 +1 位作者 刘尚合 毕增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1-954,共4页
基于IEC标准雷电回击电流 ,用击穿电流和电晕电流两种成分对雷电后续回击标准电流进行拆分拟合 .用一种新型脉冲函数表示回击中击穿电流 ,电晕电流用双指数函数表达 .然后基于DU模型 ,合理地选取了两种电流成分的放电时间常数 ,并对雷... 基于IEC标准雷电回击电流 ,用击穿电流和电晕电流两种成分对雷电后续回击标准电流进行拆分拟合 .用一种新型脉冲函数表示回击中击穿电流 ,电晕电流用双指数函数表达 .然后基于DU模型 ,合理地选取了两种电流成分的放电时间常数 ,并对雷电标准后续回击电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比较符合雷电回击电磁场测量波形的四个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模型 脉冲函数 电磁脉冲 雷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图像分析的核爆与雷电电磁脉冲识别 被引量:6
18
作者 祁树锋 李夕海 +2 位作者 韩绍卿 陈蛟 刘代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22-526,共5页
根据核爆和雷电电磁脉冲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特点,对核爆电磁脉冲(NEMP)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信号进行了Hilbert谱分析,计算了二者Hilbert谱的图像区域特征,对二者进行了识别研究,并且从NEMP和LEMP不同的产生机理上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 根据核爆和雷电电磁脉冲信号非平稳、非线性特点,对核爆电磁脉冲(NEMP)和雷电电磁脉冲(LEMP)信号进行了Hilbert谱分析,计算了二者Hilbert谱的图像区域特征,对二者进行了识别研究,并且从NEMP和LEMP不同的产生机理上对识别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Hilbert谱的面积和重心,以及六维图像区域特征作为特征,对NEMP和LEMP的识别率达到了90%以上,可以对二者进行有效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爆电磁脉冲 雷电电磁脉冲 识别 时频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星 王书平 魏光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9,共4页
为研究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耦合规律,介绍了雷电电磁脉冲的模拟装置并以某装备上信息处理的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试验研究对象,研究了电磁脉冲辐射场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通过改变场的强度、极性、被试器件的类型等试验条件,探讨了... 为研究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辐照耦合规律,介绍了雷电电磁脉冲的模拟装置并以某装备上信息处理的串行数据分配电路为试验研究对象,研究了电磁脉冲辐射场对数字电路的辐照效应,通过改变场的强度、极性、被试器件的类型等试验条件,探讨了电磁脉冲对数字电路的耦合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电磁脉冲对电路的辐照耦合的因素有场的强度、接收天线形状、器件电路的内部结构与阻抗特性、设备或系统在电磁场中的方向、以及线上的信号(即高或低电平信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雷电 辐照效应 耦合 数字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高度对雷电回击电磁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田明宏 魏光辉 刘尚合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5期499-504,共6页
主要研究了雷电回击通道高度对回击电磁场的影响 ,同时选取不同通道高度基于BG、TL、MTLE、MULS和TCS五种雷电回击模型计算了雷电回击在不同水平距离产生的地面电磁场。指出了国外文献计算回击电磁场时在选取通道高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 主要研究了雷电回击通道高度对回击电磁场的影响 ,同时选取不同通道高度基于BG、TL、MTLE、MULS和TCS五种雷电回击模型计算了雷电回击在不同水平距离产生的地面电磁场。指出了国外文献计算回击电磁场时在选取通道高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回击 电磁场 雷电模型 通道高度 电磁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